小農品牌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September 12, 2020

小農品牌

因此一車生乳來源一定不只一家,為了維持產品品質,乳品大廠都還有畜產部協助與管理酪農戶,或是有稽核部門進行抽驗管理,乳車收乳時也會個別保留採樣,入廠後一定要先檢驗,甚至有品乳師進行感官檢測,如果發現不合格的生乳則會染色銷毀,讓不合格的生乳不會有再製機會。 2015年的大廠食安事件造就小農崛起,2025年紐西蘭液態乳可能大批入台,代表國產乳品牌更應該要思考在地特色與品牌差異性,畢竟隨著「小農」品牌越來越多,「小農」一詞的特殊性只會越來越淡,如何讓消費者記住與埋單才是關鍵。 從國際市場諮詢公司歐睿國際的統計來看,這些小農市占近5年皆維持在11.3%~12.7%左右。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計算,小農市佔在2021年第三季的前5大品牌為高大牧場、鮮乳坊、牧真、初鹿牧場、六甲田莊 ,市佔也只有9%。 其中,幾乎是這波獨立酪農推手的鮮乳坊市佔也只有2.5%,是龍頭——統一的12分之1、不到義美6成。

簡單的兩天一夜,跟這些小農們相處,實在覺得他們的觀念都「堅持在把事情做好」,把稻子種好讓更多的人可以吃到好米。 堅持要用比較辛苦的有機農業,重視食安問題,介紹的時候敢大聲的說,最出好品質自己要敢吃才安心賣給客人。 話說,農夫是靠天氣吃飯的,從稻米種子先泡個七天,播種大約也要最慢五天會冒出小芽,再成長差不多20多天就是我們常見的秧苗了,這樣的「夏之禾」由拉庫拉庫溪灌溉稻米,因為有機質比較多,對稻米的幫助非常大。 等到收成了稻米,光是儲存也是另外一個問題,保存的溫度與溼度之間的調控全部都是學問。 花蓮小農推出聯合新品牌「光合稻子」,集結玉里在地五家小農的共有品牌,像是康明義的自然有虫米、夏俊傑的夏之禾與鍾錦海的長樺冠軍米,食味值都可以達到70分的高標準,不輸給有名的池上米,想知道花蓮玉里米哪邊買? 小農品牌 3.2025年因紐西蘭液態奶進口將降為零關稅,屆時恐衝擊國內鮮乳市場,平價鮮乳優勢不再,小農品牌若能結合在地故事作為特色,有望異軍突起。

小農品牌: 小農電商 小農品牌嶄露頭角

近年來也出現像小農市集這類的銷售管道,但農民仰賴一週一次,甚至頻率更低的市集來生活,是不太可能的。 來自東台灣的初鹿鮮乳,讓牛隻飲用著中央山脈清澈的地下泉水和青嫩的牧草,潔淨無污染的環境,產出最香醇的鮮乳,採用 H.T.S.T 殺菌處理,降低對免疫球蛋白、維生素等成分的破壞,保留最完整的營養,為了避免生乳長途運輸過程,在產地直接加工生產,讓鮮乳保持新鮮度。 品牌名稱之所以稱為「三月半」(意即三胖)是因為毛豆從種子、豆莢到成品端上消費者餐桌,只需要三個半月,在臺南陽光充沛的生長環境下,三個半月養成的毛豆每顆都飽滿豐沛(很好吃的意思)。 這次新包裝,故意把毛豆做成像零食一樣方便食用的小包裝,再加上有趣的新名三月半,讓大家嘴癢時想吃零食,也有健康的新選擇。 因此,花蓮地方的小農們集結起來,打算自己的稻米自己賣,自己的事業自己救,集合了玉里五家很有實力的小農和行銷團隊,組成聿犂聯邦農業,推出「光合稻子」,讓真正的稻農每位都是股東並且總持股佔七成,將後續銷售的利潤回饋到小農身上。

不僅如此,更嘗試從乳源出發調整牛隻體質,鎖定因乳糖不耐而不喝鮮乳的族群,耗時3年研發出成分貼近母乳,更好吸收的「A2β酪蛋白鮮乳」,降低因乳蛋白過敏造成的不適反應。 由於成本高昂,一瓶鮮奶定價破百元,宣傳意味大於銷售,成功創造話題,帶動市場聲量。 鮮乳坊的聯名模式奏效後,其他飲料品牌起而效尤,進而帶動更多與小農鮮乳品牌的合作,包括周杰倫投資的飲料「麥吉machi machi」採用台南柳營鮮奶、黑人陳建州投資的「春陽茶事」採用禾香牧場的草飼牛鮮乳、「LAG累擱」採用雪比、肯啃及牧真三種小農鮮乳,消費者可依據自身喜好選擇搭配的鮮奶。 不僅飲料品牌,包括星球工坊、六月初一、舊振南、香帥蛋糕等食品品牌,甚至全家、全聯等通路品牌也紛紛加入小農鮮乳的聯名行列,為品牌創造話題與銷售。 根據凱絡媒體週報的專題報告指出,過去鮮乳市場由統一、味全及光泉三大龍頭寡佔,去年開始,市場新增高達12款小農鮮奶,小雖然產量不穩定、販售數量少,價格也高於大品牌,依舊受到不少消費者歡迎。

小農品牌: 台灣釀酒史的無形文化財 橫越百年歷史終成佳釀的吉野1號米

花蓮玉里,位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的鄉鎮,為台灣單一行政區中最大的水稻生產區,更是花東縱谷平原中最大的米鄉。 來花蓮玉里旅遊,念念不忘的除了玉里橋頭臭豆腐以外,還有放眼望去滿是稻田的自然美景,這邊的好米灌溉水源來自於秀姑巒溪與拉庫拉庫溪,還有劃過北回歸線23.5度的獨特天然好氣候,種出來花蓮玉里地區的稻米品質可是一等一。 但是大型乳品廠的生乳集乳車約為20噸,一車出去就會盡量將鮮乳裝滿後,再回到處理廠才是最符合成本收益的方式。

過去鮮乳是由四大乳品廠寡占吃下超過8成市場,小型酪農要做自己的品牌幾乎不可能,但他們找上風光不再已連虧20年的老廠,「弱弱聯手」竟然翻轉了台灣的鮮乳市場。 小農鮮乳不乏是牧場的自營品牌,成本可由牧場控制,但是牧場就需承擔銷售壓力。 不過,小農乳品並沒有因此賣得比大品牌便宜,因為乳品製作過程中還有管銷成本都會直接反映在產品售價上。 民眾至此,已然失去市售合格安全鮮乳的信心,導致大品牌鮮乳銷量急遽下滑,而許多只有在少數特定通路才能購買的小農鮮乳,頓時成為市場搶手貨,儘管這些小型牧場產量有限,但還是有不少消費者願意排隊等待購買。

小農品牌: 小農品牌出頭天!20年老廠「弱弱聯手」翻轉台灣鮮乳市場

對獨立運作、未與大廠合作的酪農來說,拜這股小農風潮,也讓消費者開始注意到其他小眾鮮乳品牌。 《食力》調查消費者首選的3大鮮乳品牌,有75.4%皆為5大廠(統一、光泉、味全、佳格、義美)旗下品牌,小農品牌僅佔24.6%。 來自東台灣的初鹿鮮乳,讓牛隻飲用著中央山脈清澈的地下泉水和青嫩的牧草,潔淨無污染的環境,產出最香醇的鮮乳,採用H.T.S.T殺菌處理,降低對免疫球蛋白、維生素等成分的破壞,保留最完整的營養,為了避免生乳長途運輸過程,在產地直接加工生產,讓鮮乳保持新鮮度。 酒雖然不是俱樂部中的飲品原始成員之一,但毫無疑問的他同時扮演著現代俱樂部重要的角色。

  • 網友也在網路上評價:「不會有不該出現的奶香」、「一種無負擔的感覺」、「真的就是 100 %鮮乳的味道」。
  • 鮮乳坊最初尚未進入賣場通路之時,也曾經在補習班、診所、書局等非傳統意義的通路鋪貨,之後更進一步與天仁茗茶、路易莎、哈肯鋪、大苑子等知名飲料及烘焙品牌聯名合作,成功突破小農品牌限制,打響知名度。
  • 高靜玉補充,本展另一特色是沒有任何一攤提供重複的主販售品項與品種,同時為了維持新品牌流動及活化,每次都維持40%是新品牌,除了致力於支持單位較小的農民,也讓美食界、餐飲界老饕們及一般消費者得以挖掘到不同農產品的魅力。
  • 說道這,走在田梗上有種滿草皮的稻田,這樣地新鮮體驗還是第一次,不僅整體視覺變漂亮了,還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雜草也不會長出來了,更省下了除草的麻煩,真是好處多多。

一個久別家鄉的遊子,想積極的築夢,讓小農自己種自己賣,減少銷售層級,解決產銷公平合理問題,解決小農問題,農業必須將過去以提升生產力價值為核心的方法,轉變為以提升競爭力為主軸。 農業的重點則在於如何將農業由以往追求技術效率、價格效率、開拓市場等目標,實現精實生產科學理論,滿足客戶需求,用最小成本創造最大效益,用有競爭力方法,創立小農直賣平台,讓小農建立自己銷售網站,建立自己品牌,讓消費者直接與生產者可直接對話並購買。 對顧客創造價值,使客戶滿意度建立客戶忠誠度精實服務就是共創價值達到「產消合一」雙贏共享經濟,在「隨經濟」的6項特徵──隨時、隨地、隨緣、隨處、隨支付、隨通路的驅動下,未來的電子商務將能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 最終提高農產品的價值,增加農民收入,最後吸引年輕人返鄉投入農業生產,解決農業人口老化、農業投資報酬率偏低的情形,最終能翻轉台灣農業的成功。

小農品牌: 「大心杯麵THAI CUP」瞄準炎夏開胃料理商機 推出外帶限定8/1台北101店獨家首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看到小農與消費者的困擾,介紹國內10家接受輔導後,順利進入網路購物/電子商務的小農新品牌,透過新包裝,能讓消費者感受到生產者/小農,在生產過程中的用心,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直接從農夫手上購得商品,是真正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的生活實踐。 產品開發、市場行銷、通路拓展……等,都是品牌經營的手法,然而最終能否成就品牌的關鍵,則在於經營的思維:認清自己真正的價值,選擇能發揮優勢的道路,然後集中資源堅持到底。 鮮乳坊的成功正是源於對單一乳源、公平交易、動物福利等訴求的清楚論述,然後透過不斷地身體力行,向所有認同其理念的酪農及消費大眾證明它的真實可信,逐漸建立起品牌的資產與價值。 小農品牌 鮮乳坊一開始只單純推出牧場聯名鮮奶,打出知名度後就不斷在產品上推陳出新,包括與大江生醫合作,針對養生保健市場推出加入專利菌種的「玻妞優格飲」,以及與全家聯名推出的多款加工乳製食品。

小農品牌

嘗試與KOL/KOC合作、自媒體經營等都是創造聲量的常用手法,當然還必須有話題支撐,例如新品上市、跨域聯名、名人背書、社會創新等都是可以運用的方向。 2019年開始,走進超市龍頭全聯的門市,圓潤大字「小農專區」標示下,排站著「鮮乳坊、高大、初鹿牧場、吉蒸、六甲田莊、柳營、牧真、新一代農民、台農」等超過20個小農品牌,而且近3年來小農鮮乳品牌每年大約增加10%,市場發展活躍。 連鎖咖啡霸主路易莎也在2017年率先推出小農系列咖啡與茶飲,到2022年已佔路易莎總飲品銷量2成,是不少消費者的心頭好。 2019年開始,走進超市龍頭全聯的門市,圓潤大字「小農專區」標示下,排站著鮮乳坊、高大、初鹿牧場、吉蒸、六甲田莊、柳營、牧真、新一代農民、台農等超過20個小農品牌,近3年來,小農鮮乳品牌每年大約增加10%,市場發展活躍。 連鎖咖啡霸主路易莎也在2017年,率先推出小農系列咖啡與茶飲,到2022年已佔路易莎總飲品銷量的2成,是不少消費者的心頭好。 原本是統一的供應商,2008年起發展自有品牌,自建乳品加工廠,堅持單一牧場乳源,並致力生產履歷、動物保護等高規格牧場管理,成為花蓮的唯一無毒認證的牧場。

小農品牌: 品牌行銷:透過品牌,小農產品也能吃出故事

7-ELEVEN與寶可夢公司攜手,即日起推出「寶可夢」系列商品,新品首度彙集鮮食、零食、用品、冷藏飲料...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喝過的網友也大讚:「奶味真的超級重」、「純粹的香濃為和自然的香甜」、「像小時候去牧場才喝得到的鮮乳」。

除了直接飲用之外,鮮奶最常用來搭配咖啡、茶飲,或做成各式各樣的加工食品,一般通常以2B的方式供貨,但若能善加運用,也能轉化為跨界聯名的另類宣傳機會。 鮮乳坊最初尚未進入賣場通路之時,也曾經在補習班、診所、書局等非傳統意義的通路鋪貨,之後更進一步與天仁茗茶、路易莎、哈肯鋪、大苑子等知名飲料及烘焙品牌聯名合作,成功突破小農品牌限制,打響知名度。 鮮乳坊的成功為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小農鮮乳」一時間成為市場新寵,也為小農們創造了「我也可以自創品牌」的粉紅泡泡,豈知鮮乳坊是天時地利人和下的成果,難以複製。 小農品牌 事實上,小農鮮乳革命至今已逾7年,能在聲量上與大廠分庭抗禮的似乎還是只有鮮乳坊,即便如此,鮮乳坊也仍須面對供貨、資金、運營、通路等各種挑戰,品牌經營實屬不易。 成功雖然無法複製,但其中的一些作法,仍可提取出來提供給想要投入品牌的小農們做為參考。

小農品牌: 花蓮玉里賣好米

過去在台灣,只有不到5%的酪農自有品牌,但在日本,卻有10倍左右,完備的線上購買方式,使得日本消費者能輕易取得牧場直送的鮮乳。 高大鮮乳被網友們稱為「鮮乳界的 LV 」,擁有全國最大自營乳牛牧場及鮮乳工廠,堅持不收購外來鮮乳,以保持品質,從養牛到鮮乳全都自產自銷。 高大牛奶包裝堅持使用傳統風格,就如同他們的傳統鮮乳的獨特香氣,讓許多人都非常喜愛。

小農品牌

高大鮮乳也被不少人評論為:「小時候的鮮奶」、「雖然是全脂奶,卻一點都不膩口」、「懷念的味道」、「有特殊的奶油味」。 網友評價為:「口腔內的奶味會回韻很久。」、「回甘卻不會有奶臭感」,因為每日產出並不多,也讓網友笑稱「真的是限量版」。 只要在《歐洲餐酒俱樂部 OPEN EUROPE ! 》現場消費滿NT$3,000並登記抽獎,就有機會抽中 小農品牌 EVA Air長榮航空「歐洲不限航點來回機票」。 在當時的英國,咖啡被認為是一種新穎的飲品,所以在菁英群聚的俱樂部中一定能看見咖啡的身影。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小農品牌: No. 2 六甲田莊鮮乳

但這不代表經營粉絲專頁是徒勞無功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表示,在累積一定數量的粉絲或群眾之後,下一步就是進行導購,在電商平台上開設店家頁面的成本很低,然後再以此作為最終的著陸頁。 他認為線上經營相對比較簡單,在粉絲頁做推廣、觸及與導購,最後將人流導回商城去購買,整個流程技術門檻不高。 魚幫水、水幫魚,小農品牌鮮乳2021年在市場占比已經達到4成,過去大廠獨霸天下的局面,如今是百花齊放、各有千秋。 半世紀前以加工保久乳起家,曾是台灣前三大乳品廠,但80年代後隨著鮮乳普及,面臨經營危機,整整20年每年都賠上千萬,直到近5年才轉虧為盈。 幫超過20個小農品牌做代工,每天平均可以生產出8萬瓶鮮乳,在分裝成瓶瓶罐罐之前,還要先經過這道關卡。

小農品牌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小農品牌透過成功的品牌經營打出一片天,也讓人吃出農產品背後的生產故事,以下不妨就來一窺幾家小農品牌的經營作法。 擁有自有品牌是許多小農的夢想,但是在必須同時兼顧生產與行銷的狀況下,要獨自創立品牌是非常困難的事,而建立粉絲專頁,往往是小農自行建構通路、踏入網路行銷最快的方式,因此出現「小農兼小編」的情況,但這並非是品牌經營、行銷與提升銷量的最佳方法。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直接跟農夫買」與「台灣好農」先後在2010及2011年成立電商平台,客製行銷策略以及協助小農達到銷售目標,也讓消費者和農民擁有更密切的關係。

小農品牌: 台灣首支基隆風土蒸餾琴酒「小徑」8月正式開賣!以味蕾收藏山海風味記憶

網友也在網路上評價:「不會有不該出現的奶香」、「一種無負擔的感覺」、「真的就是 100 %鮮乳的味道」。 看著稻米變成白米的過程不是第一次,將稻穀放入機器之後先將外殼去調,成為糙米,然後再把一些品質雜質與品質不好的去除,再把外面的糠層膜調就變成我們平常吃的白米了。 根本「稻米一條龍」的服務內容,其實種植稻米只是夏俊傑的其中一項工作而已,也有幫別人育苗,自己製作所需要的肥料自己用,這肥料可結合了魚骨粉、米糠經過發發酵後就能提供稻田裡所需要的養分。 不到30歲就返回家種稻田的夏俊傑,自行買了許多農業需要用的「給溪」,從種子育苗、培育、種植稻田裡所需要的生產器具,全部都是自己自給自足。 說道這,走在田梗上有種滿草皮的稻田,這樣地新鮮體驗還是第一次,不僅整體視覺變漂亮了,還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雜草也不會長出來了,更省下了除草的麻煩,真是好處多多。

小農品牌

並希望透過消費者的購買力給酪農們支持,來改變酪農業的生態,達到真正公平交易。 高大鮮乳被網友們稱為「鮮乳界的LV」,擁有全國最大自營乳牛牧場及鮮乳工廠,堅持不收購外來鮮乳,以保持品質,從養牛到鮮乳全都自產自銷。 小農鮮乳標榜單一乳源,產量原本就無法與大廠相提並論,再加上通路有限,因此銷量絕不是衡量成功的指標,而是市場聲量,尤其是網路聲量。 根據調查,經常參與網路鮮奶討論的消費者前三名依序為女性、父母及已婚族群,而尋求品牌推薦、網友評價、家人健康、食安資訊、口感與營養價值則是主要討論內容,顯示網路口碑及品牌形象是消費者選購鮮奶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小農品牌: 台灣極品鮮綠毛豆仁300g

農委會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農產電子商務包裝品牌輔導專案」今年已經是第三年,這次特別針對網路銷售平台做優化,包裝設計不只講求美感,還要思考如何透過創意策略,把小農生產產品的故事、良善永續的經營理念,透過包裝設計傳遞到消費者的心坎裡。 因為發現當「小農」這個詞變成一個意識形態,在沒有定義什麼是小農、 其價值為何,卻有產品溢價的可能性時,就有許多不同業者爭相加入。 「具小農感」的視覺包裝成為產品設計方向,有些食品大廠推出新品的內容物,竟與原本產品幾乎一樣,換一個包裝卻可以大大提高售價。 甚至有些品質低於平均水準的農民,或連來源都交代不清者,卻以小農為名,以較高價格出售,在市場上濫竽充數。 網路上關於小農鮮乳的討論雖然不少,但多半集中在單一乳源口感、銷售通路不足及價格偏高等話題,針對單一品牌的討論較少,除了鮮乳坊能充分把握網友對小農通路及產品拓展的討論,也在KOL尋求推薦時主動提供試喝,積極在網路創造話題之外,幾乎看不到其他小農品牌的身影,顯示仍有極大的耕耘空間。

在傳統通路下,小農的特色不易彰顯,而電商平台可以透過網路資訊透明的特性,突顯小農品牌各自的特點。 2015年,台灣第一瓶群眾募資牛奶「鮮乳坊」上市,創辦人龔建嘉與牧場建立聯合品牌,從有機商店、藥房、補習班等非傳統通路進軍市場,而鮮乳坊的網路平台也提供消費者選購單次配送、每週配送、團購等方案,並在2016年以小包裝走入全家超商。 不只酪農業藉著食安風潮開始朝向多元品牌發展,量販業者指出,賣場使用小農蔬果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小農品牌 大家一定都有發現,近幾年生鮮產品的網路購物非常蓬勃,但沒有主持人、品質也很好的小農產品,要怎樣才會被大家發現?

小農品牌: 成功案例 – EXP 創璟國際品牌顧問

在有機市集連續擺攤10年培養深厚的消費基礎後,成功進入賣場通路,去年更推出全台第一支通過動物福利標章認證的「透明鮮乳」於家樂福上架。 12年的品牌之路,吉蒸牧場用行動證明,小農鮮乳做品牌,關鍵不是贏過大廠,而是要堅持自己的路。 2015年鮮乳坊以「白色革命:自己的牛奶自己救」為主題發起募資,在募資計畫中簡單扼要地講述了「單一乳源」、「無成份調整」、「公平交易」等訴求,並以「獸醫把關」做為背書,集結雲嘉南地區牧場,以聯名方式推出產品,縮短牧場與消費者的距離,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 無論從市場聲量或銷售實績上來看,鮮乳坊絕對是成功範例,它以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顛覆了既有的通路規則,為台灣乳業開啟了新的篇章。 小農品牌 2014年食安風暴,消費者發起抵制鮮奶運動,供應大廠的酪農也連帶遭受波及。 為了重建消費者信心以自救,業者開始建立產銷透明系統及自有銷售管道,爭取直接站在消費者面前的機會;另一方面,民眾也逐漸改變鮮奶的消費習慣,開始關注乳源、加工方式及添加物資訊,因而興起「小農鮮乳」的風潮。

  • 來自東台灣的初鹿鮮乳,讓牛隻飲用著中央山脈清澈的地下泉水和青嫩的牧草,潔淨無污染的環境,產出最香醇的鮮乳,採用H.T.S.T殺菌處理,降低對免疫球蛋白、維生素等成分的破壞,保留最完整的營養,為了避免生乳長途運輸過程,在產地直接加工生產,讓鮮乳保持新鮮度。
  • 花蓮小農推出聯合新品牌「光合稻子」,集結玉里在地五家小農的共有品牌,像是康明義的自然有虫米、夏俊傑的夏之禾與鍾錦海的長樺冠軍米,食味值都可以達到70分的高標準,不輸給有名的池上米,想知道花蓮玉里米哪邊買?
  • 放眼台灣超過60年的酪農業與乳品市場發展,幾乎都是由大型乳品業者壟斷市場,然而,近5年談到本土鮮乳市場,話題幾乎離不開「小農」。
  • 由產乳量佔全國十分之一的雲林縣崙背鄉酪農專業區產出鮮乳,搭配台農設備技術合作,將新鮮鮮乳直送各地,強調為無調整、無添加之 100 % 鮮乳,保留了鮮乳的營養,也讓消費者安心食用。

一般而言,契作酪農的合約時間大致為5~8年不等,這期間價格不會波動,因為牛乳是民生必需品,如果隨著牧草價格或是牧場營運成本波動,任意調整售價,往往反應最激烈的是消費者。 此外,大乳品廠簽訂保證收購,是因為乳牛每天都會產乳,酪農戶與大廠契作可以免除產乳季時,多餘乳源無處可銷售的煩惱,乳源過剩的問題則由大廠承擔。 接著,由獸醫龔建嘉發起、喊著「自己的牛奶自己救」的鮮乳坊,3個月內在募資平台募得超過608萬元,「小農鮮乳」因此於2015年5月誕生。 雖然鮮乳坊在2015年底,就從所有包裝拿掉「小農」一詞,並再次強調單一牧場、無成分調整、公平交易等核心價值,但經由鮮乳坊的揭竿起義,隨後幾年各種打著小農或單一牧場的品牌,在全台鮮乳貨架上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連鎖咖啡品牌接連推出小農鮮乳系列飲品,更宣示小農與大廠的心占,與市佔之爭全面開打。 鮮乳坊是全台唯一一間乳牛獸醫成立的鮮乳品牌,品牌致力於顛覆乳業的不公平交易、食安問題等議題,希望透過四大堅持「獸醫現場把關」、「嚴選單一牧場」、「無成分調整」、「公平交易」提供給消費者最高品質的優質鮮乳。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