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截至6日晚間10時,曾文水庫有效蓄水量來到2億5409萬立方公尺,蓄水率回升至50.13%。 2020年迄今,已逾3年半沒有颱風登陸台灣;此外,南部主要集水區近600日沒有豪雨等級降雨,今年嘉義、台南及高雄區降雨量僅歷年同期13%,水庫蓄水量也持續降低。 7月31日~8月1日,台灣受西南氣流影響,台中以南地區出現明顯降雨,高雄御油山、屏東大漢山累積雨量分別達到521及512.5毫米。 台灣各水庫水情 氣象局將此事件命名為「110年0731西南氣流豪雨事件」[146]。 此波豪雨為台灣地區帶來約1億噸的降水量,受益最大的分別是南化水庫與曾文水庫。 中部山區的德基水庫和霧社水庫雖有降雨量,但回升的速度較慢[147]。
至於台南地區南化水庫雖已滿庫,但考量需持續加強曾文-烏山頭水庫水量蓄存,並為因應降雨不確定性下,後續秋冬雜作供灌及公共用水需求等,仍須提醒民眾及產業共同節水並持續節水調度措施,因此由減壓供水黃燈調整為水情提醒綠燈。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7日電)颱風卡努為水庫集水區帶來顯著降雨,全台水庫估進補3.2億噸,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評估後,由指揮官王美花宣布,今天起嘉義地區轉為水情正常,台南地區由減壓供水黃燈轉為水情提醒綠燈。 尤其是南部水庫,得到了顯著的補充,曾文水庫蓄水率突破了5成大關。
台灣各水庫水情: 雨神來了「全台水庫進帳破千萬噸!」 水利署:超過全台1天用水量
台灣缺水問題日趨嚴重,各地水庫都出現紅燈警示,今(6)日台中、苗栗啟動「供5停2」輪流供水措施,總影響戶數約有105萬戶,位於甲區的80萬戶民眾於今起開始限水,不少民眾已做好儲水準備、節約用水,自來水公司也規劃布設51處臨時民生供水站,供民眾取用。 梅雨鋒面挾帶豪雨連4天狂炸全台,根據水利署31日晚間統計,這波鋒面共為全台水庫帶來近1.1億噸的進帳,約全台10天的用水量,而此波進帳最多的是石門水庫,進流量達2300萬噸;水情最嚴峻的中部地區,在這波降雨的總效益也勝過北部,各主要水庫都有明顯進帳。 2023 年南部降雨又遇瓶頸,梅雨降雨不如預期加上颱風數量極少,嘉義亮出減壓供水的黃燈,台南市也是黃橙橙的一片,可以說整個嘉南平原都受到影響。
4月17日,日月潭潭區居民發起祈雨活動,迎來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媽祖參加,民眾帶著媽祖神尊環潭、搭遊艇、坐纜車,「陸海空」遶境祈雨[118]。 嘉義縣大林鎮聖賢宮關聖帝君返鄉祭「祈雨大典」,嘉義縣長翁章梁著漢服主祭祈雨[119]。 台灣各水庫水情2023 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丶台中市長盧秀燕率水利、農業等五位局長全程參與[1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全台因乾旱影響,農業損失已經超過五億新臺幣,在5月梅雨未到來前,農損可能還會擴大,已協助農民在遇到乾旱時採取相關農田管理,以降低損失[81][82][83][84][85]。 高雄青梅及茶樹農損,經公所通報災情達災情確認門檻,市府農業局將爭取青梅及茶樹農產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78]。 另外,玉荷包荔枝及黑葉荔枝等亦出現農損災情,市府與農會會勘後研擬補助受災農民[79][80]。
台灣各水庫水情: 南部
這樣的水情消息對於全台防災來說是一大好消息,但也提醒我們要繼續重視節水的習慣,因為雖然目前水庫的水量充足,但氣候變遷等因素仍然是未知的變數。 經濟部水利署參考氣象預測及水庫蓄水情形,綜合評估台灣地區各供水區之最新水情後,為使民眾容易了解,用燈號來代表最新水情。 不過因為地形陡峭難蓄水,加上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每年在梅雨季及颱風來臨前,中南部常面臨嚴峻的缺水旱象,枯水期落在每年11月到隔年4月,5月至10月則為豐水期。 已實施「供5停2」分區供水的縣市,供水來源分別是: ‧ 苗栗地區:永和山水庫(蓄水率6.09%)及鯉魚潭水庫(蓄水率7.17%) ‧ 臺中地區:德基水庫(蓄水率3.73%)及鯉魚潭水庫 ‧ 北彰化地區:屬於台中供水末端,水源來自鯉魚潭水庫。
- 不過再細看近3年水利署蓄水率的資料,就會發現今年缺水問題不是特例,2020年和2021年都發生過嚴重乾旱。
- 第一次在夏季豐水期進行人工增雨、第一次在10月就召開旱災應變會議、第一次在10月就將水情燈號轉為黃燈,可見台灣將迎來史上最缺水的冬天。
- 自來水總經理李嘉榮表示,若在明年底要將漏水率降至10%以下,還需要編列700億。
- 南部方面,曾文與和烏山頭水庫有將近500萬噸入庫,南化水庫702萬噸。
- 賴建信也表示,受西南氣流及低壓帶影響,中南部地區已降下連續豪雨,許多改善工作包括滯洪池均已發揮功效,也希望透過此次會議,中央地方更加緊密合作應變,將災害影響降低至最小。
- 2021年度,為因應本次乾旱,政府與民間尋求多種方式開發緊急水源,第二次蘇貞昌內閣也在3月份推動抗旱水源2.0計畫[25]。
- 根據水利署統計,5/28到5/31共4天時間,這波梅雨鋒面為全台水庫帶來近1.1億噸的水,而中部地區總共水量挹注達5890萬噸,勝過北部及南部。
氣象局長鄭明典補充,降雨越來越不均勻,旱季時間越拉越長,導致「雨季來得晚也結束得早」,另外,當降雨天數變少,總雨量不變時,代表下雨強度會加大,「要不沒雨,要不就下很大,對水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此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今日表示,這幾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很不穩定,午後雨、深夜雨、凌晨雨都有,這種型態的降雨很難掌握,只能即時監測,與預報有點落差,地點很隨機、同縣市雨量差異很大,好消息是水庫多少有繼續補一些。 4月6日起,因台中、苗栗水情燈號轉向紅燈,台中、北彰化及部分苗栗、新竹地區實施「供5停2」分區輪流供水。 上回,「供5停2」是發生在2015年,短短幾年,水荒再現,經濟日報每天為您即時更新全台水情。 鯉魚潭水庫蓄水率今天正式跌破30%,下午4點剩29.75%,蓄水量3445萬噸,水位274.24公尺,水位持續降低。 水利署表示,經過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評估,指揮官王美花宣布,今天起嘉義地區由減壓供水黃燈調整為水情正常。
台灣各水庫水情: 電池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倘若豐水期注入水庫的雨量不如預期,到了枯水期,水庫就會見底,此時適逢水稻第一期作的最大用水量時期,降雨不足加上用水需求量增,就容易發生乾旱。 除了每年總雨量變化,台灣一年也分為5至10月的豐水期和11月至4月的枯水期,而豐水期以梅雨、颱風為主要降雨來源。 不過2020年,沒有一個颱風登陸台灣,本站專題「為何颱風一遇台灣就轉彎」曾釋疑,因為2020年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烈,不僅讓梅雨季提前結束,還使得7月沒有颱風生成,雖然8月以後颱風生成數量大爆發,卻沒有一個侵襲台灣,也創下56年來首次無颱入境的紀錄。 台灣平均降雨量高達2500公釐,卻因為地勢高聳、河川坡陡流急,約有70%的雨水都流入大海,早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排名第18位缺水國家。 台灣各水庫水情 在降雨方面,根據歷年豐枯年降雨量數據顯示,雖然每年雨量互有增減,但豐水年(藍線)與枯水年(橘線)的雨量多寡差距越來越大(下圖一),也代表每年總雨量不是太多,就是太少。
觀察其餘南部水庫,烏山頭水庫方面,蓄水率穩定在7成之上,南化水庫蓄水率達100%;仁義潭水庫、蘭潭水庫蓄水率,分別來到96.85%、98.35%。 早期埋設的塑膠管和混泥土管,至今已經使用3、40年,承受年限及壓力過久易破損,唯有加速管線汰換,優先開挖漏水率高的地區,才能有效降低數字,避免水資源浪費。 此外,2022年全台漏水率平均為13.1%,全年漏水量約4.2億噸,相當於2座石門水庫的水量。 近期有立委呼籲在積極「開源」之外,應正視「節流」的重要性,編列特別預算,改善漏水問題。 水利署為使民眾瞭解各供水區狀態,用燈號來代表最新水情——藍燈代表水情正常、綠燈代表水情稍緊,黃燈代表已實施第一階段限水措施、橙燈代表已實施第二階段限水措施,紅燈代表已實施第三或四階段限水措施。
台灣各水庫水情: 台灣碳權交易所高雄揭牌 加速淨零轉型接軌國際
這表明這次雨水對水庫的蓄水量有一定的幫助,並有助於緩解台灣目前面臨的缺水問題。 因此,我們應該保持警惕,繼續開展節約用水的措施,預防更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的發生。 台灣不僅疫情延燒,水情也很吃緊,根據台灣水庫即時水情,苗栗德基水庫今(21)日蓄水率僅剩1.36%,剩餘天數僅剩7天,再創新低。
另外,影響水庫壽命取決於上游集水區的淤積,根據水利署擬定的「水庫清淤方法分析規範 」指出,控制淤砂入庫大致有5種方式。 以上列出的淤積水庫中,有4座被認為活不過100年,其中霧社水庫預估28.6年後會被淤砂填滿,而規模最大、供應南台灣用水的曾文水庫在89.9年後恐怕成為「土庫」,南化水庫最多能撐38.7年,烏山頭水庫的使用年限僅剩95年,全台水庫的壽命倒數中。 根據水利署過去資料顯示,全台主要淤積水庫前三名是霧社水庫、白河水庫及石岡壩水庫,在攔河堰的部分,則是集集攔河堰的積砂率最多。 據過去資料顯示,國內從2002年至2020年就發生8起乾旱災害,且經常發生在春季,一次持續4至5個月之久,但2002年至2004年期間的乾旱更嚴重,連續3年都平均將近7個月有缺水情形發生。 不過,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台灣產業用水逐年增高,就算十年後增加每年十億噸水量,也不能保證不會再有缺水危機,但是十年計畫,確實能幫助台灣對枯水期的承受力更高,「心臟可以比較大顆」。 台灣各水庫水情2023 以地區來看,石門、寶山寶二和翡翠等北部地區水庫合計降雨效益為980萬噸;永和山、德基、日月潭、霧社等中部地區水庫估進帳950萬噸。
台灣各水庫水情: 水利相簿
永和山水庫的永安橋亦重見天日,吸引眾多民眾爭相目睹[88][89]。 中央、地方政府趁著多個水庫底部露出的機會,調派人力清除淤泥[68][69]。 水利署表示,2020年清淤量達1440萬立方公尺,是歷年平均值的2.6倍。
以北區水資源局資料為例,新山淨水場主要供水區有基隆市的安樂、中山、仁愛、信義、中正、七堵、新北市汐止市;進一步Google搜尋「新山淨水場」,就能查到它屬於台灣自然水公司的「第一區管理處」,從網站資料顯示,其水源來自基隆河地面水及新山水庫。 若想查詢地區水庫的停水時間及相關資訊,可利用台灣自來水公司的「停水公告查詢系統」查看,目前僅有嘉義市是呈現綠色圖示,表示區域供水正常,其他縣市均有部分地區停水或降壓的情況。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昨日表示,這場雨稍微舒緩了用水壓力,但每個水庫至少要達到150mm的累積雨量才能真正緩解旱情,期待後續鋒面帶來的水量。 根據水利署統計,全台水庫已經積淤三分之一,以致台灣一年缺26噸的水,而李鴻源預估2030年水庫會積淤一半,屆時一年將缺40億噸水;就算政府使盡吃奶力量也「治標不治本」,以石門水庫為例,一年可以清掉60萬噸,但一個颱風就帶來200噸淤泥。
台灣各水庫水情: 梅雨超解渴!全台水庫笑納1.1億噸水 最新水情看這裡
鯉魚潭水庫管理中心主任鍾清源表示,集水區從昨晚到今天上午8點共降下約110毫米的雨量,預估可為水庫帶來約500萬噸的進水,因目前大雨仍持續下,預估進水量將持續增加,希望能多降些雨在集水區,紓解旱象。 臉書粉專「天氣即時預報」表示,從2003年至2020年、每年9月16日的防汛重點水庫蓄水量來看,2020年水庫存量創下17年來同期最低,甚至比過去17年少了30%。 「天氣即時預報」指出9月份的曾文、石門與翡翠3大水庫,蓄水量皆不及5成,在沒有颱風侵襲的前提下,只能靠微弱的秋季鋒面、午後雷陣雨補水,顯得杯水車薪。 2020年台灣梅雨季短且無颱風登陸,導致豐水期降雨量極少,面臨56年來最嚴峻乾旱,各地水庫水情也拉起警報!
以下是目前台灣主要水庫目前的蓄水情形,《關鍵評論網》將每日持續更新直到水情緩解。 台灣各水庫水情 接著來了解「 降雨空間 」的問題,冬天的東北季風因為受到台灣護國神山「中央山脈」的阻擋,因此無法順利為台灣西南部帶來降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常常聽到台南、高雄有缺水警報、需要「北水南送」消息的主要原因。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7)日至基隆視察水情,目前新山水庫僅餘500萬噸水源,加上雙溪水源不斷減少,台水與水利署已於雙溪上游深潭陸續裝設二部抽水機增加水源,每日抽取量約上看1萬噸,可望緩解供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