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電動車2023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April 5, 2020

台達電電動車

同時,台達電電動車充電設備產品,在全已出貨超過百萬具,整合再生能源發電及儲能系統,打造具微電網概念的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 當初,購併Ascom電源部門,台達電比預期多花兩年,才讓該公司開始賺錢。 因為當時它正逢業績成長,無法派出太多主管人力全職去接管,只能採兼任管理。

台達電電動車

唐修平說,因此,當現在每一家傳統車廠像福斯、通用、豐田、福特、克萊斯勒、戴姆勒、BMW等開始傾全公司之力在推電動車時,新興科技車廠即使是Tesla,「我覺得皮都要繃緊一點」。 為了開發出次系統產品,台達在2017年砸10億元在平鎮蓋了一座1700坪的汽車驗證實驗室,裡面有數個百萬美金等級的實驗室,包括震動性測試、極端溫度測試、功能測試和信賴性測驗等,且在設計之初,就得先針對每一顆零件做「單體」的測試,也因此驗證期動輒一年以上、較複雜的產品開發達3年不為過。 唐修平解釋,例如OBCM(車載充電器)是AC/DC,但inverter(馬達驅動器)是DC/AC,把兩個元件放在同一殼子裡,彼此會干擾;加上硬體密度非常高,對製程是很大的挑戰。 廖禎祺進一步表示,後續將進行第二座自動化產線測試,期望隨著自動化程度拉高,可以大幅增加生產效率,提升產能滿足訂單成長需求。

台達電電動車: 台達電 電動車部門業績旺

台達在電動車充電設備開發超過十年時間,包含直流充電樁,功率輸出範圍25~200kW(瓩),交流充電樁提供7至17.6kW功率輸出範圍,去年光充電樁營收上看數十億元。 電動車蓬勃發展帶動充電基礎設施的需求,特別是美國最新公布的《基建投資和就業法案》政策,規劃75億美元電動車充電樁補貼,吸引業者赴美投資,目標2030年將在美國建置50萬個充電樁。 林志毅進一步表示,全球前十大汽車集團的主要品牌中,台達電已經囊括72%,包括賓士、德國福斯集團、美國通用集團、日本豐田、Stellantis集團等。

台達電電動車

投資者若繼續將資金大量湧入電動汽車長期需求題材相關的供應投資,將商品當成了更長遠的「股票交易」,這種基本面的資產定價錯誤,將導致供應過高,遠遠超過需求趨勢,可能導致電池金屬的牛市即將結束。 由於正極材料的前景與毛利都比氧化觸媒來得好,公司在 2021 年也積極發展有關正極材料的業務,正極材料的營收佔比也逐年增加,有望在 2022 年成為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 有了電池材料,最終仍要將這些材料合併起來變成電池,最後再出貨給車廠、3C 廠商,而將這些材料整合組裝成電池芯與電池模組的廠商就是電池產業的下游。

台達電電動車: 電源及零組件

不過有網友哀嚎「群創買在31元,套兩年了,要換股嗎?」其他人則建議,若跌破24元「再不甘心也該走」,並提供他兩大解決方案。 鄭崇華的一席話才說完,隔月就傳來台達電充電樁全球出貨量衝破200萬套的好消息,「市占排名應該有前5名了。」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預告,電動車充電需求還有許多成長的可能性。 隨著電動車大軍崛起,特斯拉寧可犧牲毛利搶市,看在海英俊眼裡卻老神在在,「現階段電動車售價比燃油車貴,降價對市場和消費者都是好事。」但對供應鏈而言,市場將變得更競爭,不能只靠市場賺錢,必須握有技術的優勢。

電動車業者指出,台達電不但向電動車tier-1供應鏈邁出一大步,也串起電控、電機及電動樁一條龍供應鏈,成果傲人。 即使有某一電源模組出現異常,充電樁仍能以較低的充電量繼續提供充電服務,而非完全停機。 與其他EV充電站相比,台達產品的重量極輕且易於操作,維修保養人員無需使用特殊工具就能處理充電站的電源模組。 市占率的部分,由於台達電擁有長期技術累積、規模以及一定的客戶基礎,電源管理預計在 2021 年能有 10 % 的市占,且在市場快速成長下有望繼續增加;而充電樁假設 2021 到 2025 市佔率從 台達電電動車 5% 增加到 15%。 為了響應碳中和,部分國家開始對燃油車的禁售、禁止上路做出安排,其中以歐洲國家態度最為積極,而歐洲也是全球汽車銷售數量第二高的地區,可以預見接下來歐洲將會是除了中國以外,帶領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普及的重要地區。 看待市場的競爭態勢,海英俊認為,充電樁業務看似容易,但仍有兩大技術門檻要克服。

台達電電動車: 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

至於台達電布局電動車的契機,鄭平則表示「當初是從節能、能效提升的角度切入市場」,他指出目前全球碳排放中有23%來自交通排放,他認為運具電動化以及效率提升,是各國規劃的重要減碳作為。 充電問題不解決,電動車就賣不好;電動車前景有多好,充電市場一樣璀璨光明。 投入最早也最深的台達電,審慎樂觀看待充電市場發展,帶領一干台廠衝出全球市場一席之地。 Toyota為全球全球銷量第一大車廠,根據公司最新財報統計,20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底)全球總共售出超過961萬輛車,然電動車只占3.8萬輛、占比僅0.4%,豐田預估2024財年將提升至20萬輛、年增426%,成長動能驚人。

  • 這年,台達電決心專注做工業品牌,從電源供應器製造商,轉型為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者,鄭崇華的兒子鄭平,是關鍵領軍者。
  • 由於綠能發電存在間接性及波動性升高問題,產生強大儲能需求,台達電產品包含功率調節系統(PCS)、電池儲能系統(BESS)、控制系統與能源管理軟體 (EMS) 等,提供一站式儲能解決方案。
  • 海英俊在10月底法說會上,回應法人提問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降價,甚至傳統車廠也將電動車目標往後推遲是否影響電動車後市,作出上述回覆。
  • 海英俊表示,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但充電樁供給跟不上需求,且現在有美規、歐規、陸規等各式規格,期望未來能像Type C一樣,各國採用共同規格,才不會讓車子在跨國移動時還需要找不同充電樁,共用的東西愈多,市場就愈容易做大。
  • 【時報-台北電】台達電子電動車事業群總經理唐修平7日表示,台達電進行中的電動車案子,預計於二~三年新車上市銷售後,在驅動馬達與馬達控制市占率保守估計可達「雙位數」。
  •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20日表示,台灣很多企業在電控、電子、電機有核心競爭力,網通產業與電池產業也強,在電動車領域若能切入有利的供應鏈,台灣企業發揮的空間很大。
  • 從你用的電腦與手機,到你住的空調與照明,或是你未來開車使用的充電方案,它都有一席之地。
  • 8月營收雖然還在高點,可是比7月略為下降3%、為250.93億元,並比去年同期成長3%,由於7、8月營收暢旺,台達電前八月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轉正、成長0.4%,為1772.48億元。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台達電(2308)月營收年增連續17個月成長,今股價走堅收在270元,國內法人表示,在世界各地經濟回穩、疫苗普及下,今年電動車全球銷量年增率上看89.48%,台達電電動車相關產品可望將維持兩位數成長。 台達電認為,未來10年、甚至20年,電動車產業絕對會快速成長,然而車用產品攸關駕駛人、乘客、用路人性命安全,車廠要求「零不良品質」,生產與品質上也要通過多項認證,這些部分皆為台達電過去10多年來持續加強的地方,預計幾年內會有更多品牌的電動車,搭配台達電產品在路上行駛。 2010年,台達電旗下產品線超過十條,經過多次組織調整後,整併為九大事業群。 然而,這隻大象華麗轉身,跳進電動車市場,持續維持營運創高,面對全球中美競爭新局勢,海英俊老神在在,因為台達電很早就進行全球布局、分散製造基地,降低地緣政治的風險。 台達電花15年發展電動車事業,總算在今年第一季迎來虧轉盈的好消息,不過特斯拉近來頻頻降價,讓外界憂心是否衝擊供應鏈的毛利表現,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卻老神在在,他直呼電動車戰國時代來了。 法人表示,台達電8月包括遊戲機、伺服器所用的電源需求仍十分旺盛,風扇,被動元件也在蘋果開始對新一代iPhone拉貨而表現亮眼,然而上半年受惠於疫情的IA,8月表現相對疲弱,是8月營收未能續創新高的原因之一,就目前的訂單來看,9月營收仍然處於高原區,可望繳出亮麗成績。

台達電電動車: 應對極端氣候風險,為家戶打造獨立自主的 光儲充一體式 系統與緊急備用電源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根據南韓市場研究機構 SNE Research 數據,2023 年 4 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 49.5GWh,同比增長 82.7%,1-4 月同比增長 49.0%。 寧德時代( CN)以裝機量 19GWh,遙遙領先,而比亞迪(01211-HK)( CN)得益於中國內需市場份額的擴大,實現了同比三位數創紀錄的增長率,繼續排在第二位。 比方說蓋一個需要驗證的實驗室,動輒需要10億元,在台灣,更大的企業恐怕都會考慮再三,但在台達電討論完就行動,「這部分管理階層不會斤斤計較,反而會鼓勵你要趕快把資源就定位,如果考慮今天不要虧太多、不敢投資,就沒有未來。」唐修平說。

台達電5月營收受惠中國各地陸續解封,原本受阻的進料、出貨狀況明顯好轉,月增12%、年增17%,封城影響將逐漸散去,預估第二季營收871.5億元,季增5.6%、年增10.6%,EPS為2.57元。 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加上成本轉嫁效益顯現,有助台達電營收、毛利逐季成長。 台達電(2308)7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後,8月營收月減3%、為250.93億元,不過仍維持在250億元以上相對高點,法人透露,在歐洲車市復甦有望下,台達電「電動車零組件業務」最近三個月營收一路向上,8月更創下歷史新高,有機會帶動電動車部門單月、甚至單季出現獲利。

台達電電動車: 電動車數量非六都第一名!新竹縣府將投入6522萬打造220個充電樁

台達品牌長郭珊珊表示,台達正逐漸從工業品牌,走向商業品牌,涵蓋建築、交通、能源基礎設施三大產品,透過展覽的形式走進人群,貼近第一線的使用者。 事實上,台灣電動自行車的三電系統,長期仰賴德國bosch、日本shimano等大廠,若台達能夠在明年順利量產中置馬達,未來台灣的自行車業者將不用仰賴國外進口,也是台灣的機會。 市面上充電樁依照輸出的電流不同(輸出交流電或是直流電)可分為兩種:AC 交流充電樁(以下簡稱 AC)和 DC 直流充電樁(以下簡稱 DC )。 除了特斯拉、蔚來、小鵬等純電動車廠外,目前傳統車廠如福斯、BMW、甚至是油電車龍頭日本車廠豐田、本田等等,也都陸續在近年推出新的電動車款,也有給出未來旗下將有多少款電動車的願景,由此可見各大傳統車廠皆有所準備來因應電動車普及的趨勢。 業者除了具備基礎的電力知識外,特別是快充的電壓、電流高,潛在危險相當高,產品研發上必須謹慎。

台達電電動車

鮮少人知,2010年台達電能打進特斯拉供應鏈,靠的不只是充電樁,還有關鍵零組件「直流轉換器」。 時至今日,台達電躍升汽車一級供應商(Tier 1),手握大至電動車心臟「驅動馬達系統」,小到螺絲、車用印刷板(PCB),吸引許多台廠向台達電買貨搶進電動車,被台達電副總裁唐修平形容為「台達大聯盟」。 「全球20大車廠,有15家與我們合作,現在台達電電動車市占約7至8%,有望在2030年成長至15%以上,帶動營收挑戰360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去年11月,退休10年的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明確指出,台達電要靠電動車,成為台灣第6家兆元公司。

台達電電動車: 產品與服務

台達電進軍電動車供應鏈再傳捷報,已成功晉身全球最大汽車集團、豐田(Toyota)一級供應商(Tier1),電機(馬達)、電控等機件,自第四季起出貨,首筆訂單上看數十億元,明年訂單將呈倍數跳升。 除低調布局電動車,台達電是唯一打入汽車供應鏈的台灣電源大廠,且進一步率領近400家電子零組件廠大軍、打入世界級汽車供應鏈的將帥統領。 唐修平也透露,將在《風傳媒》的「電動車2025:黃金交叉|全面解密」論壇中,分享這些隱形冠軍。 2017年綠色和平曾針對平板電腦、筆電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維修難易度發表評比,指出絕大多數消費性電子品牌沒有採用模組化設計,未將維修難易度當成產品開發的考量點,甚至計畫性淘汰產品,造成環境的負擔。 越容易維修的產品,除了越少製造電子垃圾,也能減少維修跟汰換帶來的費用。

現在,福斯的另一個品牌捷達也在考慮與零跑合作,可能購買其某一代平台技術,以加快電動車產品的推出。 就三大業務範疇來看,電源及零組件約佔2021年12月合併營收57%,基礎設施約佔28%,自動化約佔15%。 海英俊在10月底法說會上,回應法人提問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降價,甚至傳統車廠也將電動車目標往後推遲是否影響電動車後市,作出上述回覆。 在二輪機車上,光陽新推出的白牌電動機車i-One Fly,以長續航力、省電為主打,正是使用來自台達所生產的4.2kw馬達。 除了光陽ionex電動機車外,根據現場人員說明,海外市場將在明年陸續開花結果,包含日本、中國龍頭車廠都在洽談中。 台達電於好幾年前就持續佈局電動車領域,已打入眾多日、歐、美系車廠電動車供應鏈,以特斯拉來說,台達電就有供應 Model S 裡的 DC/DC 模組。

台達電電動車: 應用案例

海英俊進一步說明,前進美國設廠與《降低通膨法案》有關,主要是拉高台達電在美國的產能。 由於今年起,美國人買電動車最高能獲得7,500美元(約新台幣23萬元)的綠色補助金,前提是新車組裝、電池的過半零件必須來自北美地區,導致美國車廠要求台廠赴美設廠。 台達電高層人士透露,過去訂單集中在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但這次與EVgo合作的機台,將打上台達電字樣,這也是台達電發展自有品牌數十年來的最大單。 2021年,美國政府通過《基建法案》,豪砸150億美元,7年內建50萬座充電站。 美國能源部最新統計,全美境內僅有近6萬座,與美府目標相差甚遠,美國最大充電站EVgo瞄準商機,找美國BTC、瑞士ABB、韓國海力士、台達電四大供應商當後盾,主動找車廠搶合作。

台達電電動車

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參考下表,大部分歐洲國家將禁售的時間點定在 台達電電動車2023 台達電電動車 2030年,故判斷在 2030 年前的幾年,電動車於新車市場的滲透率將有機會快速上升。 2020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大約為 350 萬輛,佔整體新車銷售量的 5%,整體滲透率仍低;研究團隊推估, 2025 年電動車銷量則會成長至 1,752 萬輛,2020~ 2025 年五年 CAGR+38%,滲透率可提升至18%,顯示未來電動車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最大的隱憂就是信賴性(reliability),整合後的產品能否通過一個10年、甚至20年的考驗? 唐修平說,台達電曾經為了打造一個4合1產品,從開發、驗證到出貨花上三年,且要通過各種極端、艱困的測試,可以說是吃盡苦頭。

台達電電動車: 佳世達董座陳其宏:電動車產業 台灣的機會來了

歐洲人不加班,任勞任怨的台籍員工就自願擔起下班後的溝通業務,清晨的電話會議是常態。 對比同一年創立、也生產電源供應器的光寶,光寶在那10年,則完成了子公司四合一,擴大公司規模,並購併芬蘭手機殼廠取得諾基亞(Nokia)訂單。 當時,台達電已經是PC電源供應器全球龍頭,享有20%的高毛利率,卻已看到危機。 台達電電動車2023 原來,手機、筆電用電比PC還要少,當用電功率小,電源供應器單價就往下降。

台達電電動車

台達在印尼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市場耕耘已久,在峇里島更提供近8成的電動車充電樁,相較於同類型服務廠商,台達是唯一能提供完整充電設備系列選型的供應商,可滿足電動巴士、電動小客車和電動機車的充電需求,且具備後台系統整合技術及軟體連結能力,提升充電場站的營運管理效率。 台達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徐瑞源指出,在「環保 台達電電動車 節能 愛地球」的經營使命下,台達致力於提供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並繳出亮麗成績單。 至2022年底,台達在全球已出貨200萬台電動車充電樁,成為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 2022年印尼G20峰會口號是「一起復甦,共同強大」(Recover Together, Recover Stronger),印尼政府為展現對於推動綠色交通和峇里島永續性基礎設施整備的堅定承諾,安排電動車車隊做為各國代表的接駁運送服務。 台達的200支交流充電樁和46座直流充電樁,包含200kW直流快速充電樁和25kW壁掛式直流充電樁,峰會期間為近千輛電動車提供服務。 峰會過後,印尼國營企業更計劃在所有大城市廣設充電樁,促進當地電動車生態環境。

台達電電動車: 電動車電池產業鏈

全球電源管理解決方案領導廠商台達,將於2019年第四季推出專為都會區設計的100kW直流快速充電樁DC City Charger。 新款充電樁採模組化設計,具備高可用性、94%的高轉換效率、動態的充電分配機制、聯網功能與易於後台整合等特色,可提供高效率充電服務,方便的充電樁維護管理,進而協助運營商優化營運效益,是都會中的公共充電站、停車場、商場、商辦、車隊等最佳的電動車快充解決方案。 馬達驅動器(Traction inverter):針對常見電池電壓系統提供直交流轉換功能,具備主流處理器方案,可縮短車廠技術開發時程,並可整合驅動馬達、齒輪箱或其他電力電子零組件(車載充電器、直流電源模塊等),以提供完整的電動車驅動解決方案。

有些新能源車廠做得很不錯,但卻也有不少新興科技車廠一家一家倒掉,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些科技車廠太小看汽車產品,長期來看,他認為傳統車廠會在未來電動車舞台扮演要角。 海英俊指出,電動車戰國時代才剛開始,日前特斯拉一再降價的策略,就是為了取得市占率,目前電動車仍比燃油車貴一點,若是降價對這個領域是很好的事,他評估電動車市況會變得更競爭。 台達電今年首季電動車相關營收年增率高達100%,帶動相關事業首度獲利,公司預期,本季來自電動車業務也會翻倍增長,不過,台達電執行長鄭平日前直言,今年為衝刺電動車市占,預期整體毛利率可能較去年下滑。 晶睿 2017 年正式成為台達電集團成員,法人關注雙方產品開發進度,品牌事業群執副顧中威提到,針對智慧路燈正進行技術開發中,公司聚焦在路燈上的監控設備,應用包括車牌辨識、人流監控等。 在電動車持續成長的趨勢下,其中做正極材料的康普、美琪瑪以及做電解液的聚和,電動車電池營收占比較高,整體來說受惠程度最為明顯,下面會分別介紹。 2021 年這幾間公司的漲幅非常驚人,康普、聚和在 2021 年漲了 100% ,美琪瑪更是漲了 200% 左右。

台達電電動車: 汽車電子

台達電是台灣電動車充電樁先行者,也是台灣眾多投入充電樁的電機、電子業者中,率先接獲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家用充電器的業者,徐瑞源表示,台達電從買車附贈的家用充電器、到賣場所用的50kW充電樁、單槍輸出可達400kW的快充,到全球最大連續充電電流最高的540安培,台達電都有生產。 另外,晶睿也與台達開發充電樁應用,透過智慧攝影機,計算停車時間、辨識車牌,以及讓充電樁效能極大化,不過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 驅動馬達(Traction motor):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力330Nm,提供高性能之動力輸出。

台達電電動車

戶外型鋰電池儲能機櫃:台達鋰電池儲能系統內建電池管理系統與直流高壓輸出,其可擴展、防腐蝕設計可滿足不同場域、規模的儲能應用需求。 同時也具備熱管理、防延燒機制,確保系統安全性,是專為電網輔助服務和工商業儲能應用設計的電池儲能解決方案。 PCS125功率調節系統:具備雙向電力轉換功能,用於控制電力進出電網與儲能電池。 PCS125不但能與主流電池系統整合,也具備擴展性,用以滿足備用電源、削峰填谷、太陽能自發自用、太陽能平滑化等儲能應用需求。 其中,電動車電池是電動車中佔成本最高的組件,也是重要性高、高技術門檻的產業,因此電池材料相關廠商勢必在電動車趨勢下受惠,絕對是未來非常值得期待、具有前景的產業之一。 一次性電池就是你我生活中最常見的電池,需要時在超商都買得到的那種電池。

其中,蓄電池中的鋰離子電池又以高能量密度、輕、壽命長等優點為現在電動車所使用的主流,鋰離子電池通常又簡稱為鋰電池。 鋰離子電池又以其中的正極材料不同分為鋰鈷電池(LCO)、鋰錳電池(LMO)、三元系鋰鈷鎳鋁電池(NCA)、三元系鋰鈷鎳錳電池(NCM)及磷酸鋰鐵電池(LFP)等種類。 電池、電機與電控是決定電動車優劣的 3 個關鍵,其中以電池的產值最大。 目前全球電動車動力電池主要供應商包括中國寧德時代、韓國 LG Chem、日本松下(Panasonic)、韓國 SK Innovation、韓國三星 台達電電動車 SDI、中國比亞迪等,但台廠也沒缺席。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