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認為,縮時攝影要拍攝「非常長的時間」才可以,初學者還不夠了解縮時攝影製作流程,很容易花費數個小時功虧一潰,建議初學階段先規畫 1-2 小時的拍攝時間,作為初步上手的練習。 在感受不同 FPS 幀率的差別之前,我們先來計算一下「影片播放時間」,如果你不想一段縮時影片做的太長…,長到自己都快看不下去,這個影片播放時間,我們要來學一下。 如果這場合對我非常重要,當然是值得這麼記錄,但也不可能每次都這麼密集的拍攝,一般我會建議,如果拍攝「畫面變化不快、不大」的主題,可以設為每 5-10 秒拍攝一張,就能記錄非常多的細節變化。 如果你想要獲得「細膩的動作記錄、表現」,當然間隔時間是越短越好,拍攝的張數也是越多、記錄也越細緻,若是你中間等待時間越長,拍攝照片張數也少,也無法記錄太細緻的畫面改變。
而在長曝光縮時攝影的情形,曝光時間將接近使用正常快門角的效果,一般而言,這代表曝光時間必須是拍攝間隔的一半,在剛才的例子中,由於拍攝間隔為30秒,因此曝光時間則為15秒,產生的影像感覺較為流暢。 歐特發現改變給予植物的水量,以及溫室中光線的色溫,便能夠操縱植物的運動。 某些顏色的光可以使植物開花,而其他顏色的光則使植物結果,歐特甚至發現僅只是調整光源的色溫,就能夠改變植物的性別。 歐特以縮時攝影記錄花開的畫面,後來出現在迪士尼的《Secrets of Life》影片中,可說是將縮時攝影運用於現代電影及電視的先驅。
縮時攝影設定: 編輯精選文章
縮時攝影最簡單,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變數 – 單張照片快門速度,在開始拍攝前絕對是「第一優先」要考慮的因素,思考的方向也很單純,想想每一張照片該如何曝光,其本上就不難決定快門速度的決定。 光圈閃爍:現在數位單眼的鏡頭光圈都是自動光圈,在快門未按下前,都是在鏡頭最大光圈的,好讓光線以最大光量到達取景的觀景窗,以便我們構圖。 當按下快門鍵,鏡頭光圈才縮小到我們所設定的數值並打開相機快門。 快門閃爍:這通常發生在使用高速快門的時候,曝光時間越短,快門速度越無法做到精確,就會出現閃爍的情況。
曝光時間控制在30秒之內,景物的延續性將會較為理想。 使用一般相機,並僅透過手動方式拍攝每個獨立的影象,可達到拍攝縮時攝影的目的。 但是若要求更精準的時間間隔或增加幅度,以及連續影象之間曝光率的一致性,則必須使用與相機快門系統相連接的一種特殊裝置,稱做快門自動控制器。 快門自動控制器根據影像間的一個特定時間間隔來控制相機的作動,現今已有許多消費等級的數位相機,甚至包括一些傻瓜相機都配備有快門自動控制器的相關軟硬體。 某些種類的快門自動控制器可以和相機的移動控制系統相連結,使相機在拍攝縮時攝影時能夠在任何方向軸上移動,產生俯仰、平移、追蹤、跟拍等拍攝效果。 Ron Fricke首先發展出此類系統,在其短片《Chronos》及電影《Baraka》中可以見到。
縮時攝影設定: Panolapse 360 PAN、ZOOM、ROLL 效果示範影片
歐特寫了許多本關於他的縮時攝影歷程的書,例如《My Ivory Cellar》、《Health and Light》,以及紀錄片《探索頻譜》。 您可以透過壓縮長達數十分鐘時間內的變化來錄製動態影像。 與快動作動態影像錄製不一樣,您可以設定超過1秒的拍攝間隔。
若是主體是30公尺以外的明亮物體,通常你用自動對焦的效果就不錯了。 利用路燈對焦也可以,但若你在一個一片黑暗又沒有自然光的環境,你可以在遠方的地上留下會發亮的東西,就可以利用自動對焦得到初步的對焦。 要注意這些時間可能要因應各地的不同或你追求的不同美感而改變,所以最好的解答就是你要自己去多練習,看看你覺得多長最好。 大體上來說,較緊或較遠望的鏡頭,就需要較短的間距。
縮時攝影設定: 打開「相機」
Windows 使用者可以試試看 縮時攝影設定 Startrails,它看起來也是只要匯入、設定好數值後輸出即可,網路上滿多人推薦。 搞定 靜態極光攝影 後,大家應該也很想錄下動態極光吧? 然而除非遇上超級大爆發,否則要直接錄下清楚的極光影片其實不太容易,這篇文就來分享我們是如何運用運用縮時攝影捕捉極光女神美麗的舞姿,拍出人人問的冰島極光影片吧。 利用整個曝光範圍來進行包圍曝光,再將它們放入不同的檔案夾中,重新編號,最後在剪接軟體中進行堆疊。 在Mac上的話可以使用Automator,它不但可以以流水號重新命名,還可以從CF卡的不同資料夾裡擷取照片(譯註:應該所有記憶卡或硬碟都可以)。 有些相機可以讓你重設檔案編號,也就是重新從img_0001.jpg開始,這可以避免你日後要重新命名的麻煩。
拿穩 iPhone 直到拍攝完成,即可獲得最佳效果。 請設法將 iPhone 放在堅實且牢固的表面上,或使用三腳架以增加穩定度並控制曝光清晰度。 由於是光線明亮、強烈的場景,快門速度計算出來的結果,都會蠻快的,都足以「凍結」畫面中每一台行進中車子的動作,每張照片計算出來的快門速度,約略都在 1/800s 左右。 你會發現,這三點規畫重點,前後其實都是彼此相連、影響,但也不用太擔心,我們先從簡單的例子開始 – 光影變化不大的主題,以及從「日 / 夜間縮時攝影」做練習,不但能把「縮時攝影三大規畫重點」加以熟練,還能把前一篇「縮時攝影三大基本變數」給一起練習。 光影穩定的主題,也不見得是要白天,夜間也是可以,像這個例子也是個穩定的主題,只要一開始決定好曝光參數後,就可以放著讓相機自動拍攝。 若是每一張之間「隔間時間為 1 秒」,那麼一分鐘也將近 縮時攝影設定 縮時攝影設定 60 張照片,若拍攝 1 小時也將近 360 張左右,這個份量照片,要做成「30FPS/12秒」或是「60FPS/6秒」的縮時影片,彈性也很大。
縮時攝影設定: 間隔定時拍攝
這是為了避免相機受光線變化而產生曝光值改變,因而拍攝到比其他照片更亮或是更暗的照片,使得在製作縮時影片時形成畫面閃爍。 Windows 10版本內建了螢幕錄影功能,微軟將其錄製短片的功能整合在遊戲列功能中,假如你有在玩遊戲,那在開啟某些遊戲時,應該有註意到會出現短暫幾秒鐘的遊戲列,所以看起來這內建螢幕錄影功能,是專為遊戲玩家而設計的。 針對iOS 8的縮時攝影功能,Dan表示使用起來很簡單,若是搭配iPhone 6 Plus的光學防手震功能的話,可以在沒有三腳架的情況下,拍攝耗時不長的縮時影片。 若是想要看看iPhone 6所拍攝的縮時攝影的話,可以參考以下由9to5mac所挑選出來的作品!
OM-D E-M1 便可依照設定連續自動拍攝,相機會自動將所拍攝的相片生成最長 100 秒、每秒 5fps 的 4K 超高清 Timelapse 作品,如果以 Full HD 格式則可輸出每秒 15fps 或 30fps 的流暢 Timelapse 作品。 AI 可分析照片中的天空、雲朵、水、樹木和建物,並以自然的方式還原這些景象,強調其輪廓與形狀。 你也可以製作 24 小時縮時攝影的影片,逼真捕捉時間流逝,並打造出一天時光流轉的成果,呈現從藍天白雲到多彩日暮時分的變化。
縮時攝影設定: 拍攝縮時短片 (EOS 6D Mark II)
BCC200 專業建築縮時相機可在任何現場輕鬆快速部署,無需接線或供電。 然而,以此技術拍攝的影像數量相對非常高,以30 fps的HDR(每個畫面取3個不同曝光程度的影像)影片來說,每分鐘便須要拍攝5,400個原始畫面(60 x 30 x 3)。 Baraka是首先將此手法運用到極致的電影之一,此片的導演兼攝影師Ron Fricke利用步進馬達設計出了專屬的移動控制設備來對相機進行平移、傾斜等動作。 以此技術拍攝變化緩慢、難以察覺的題材,會產生一種流暢的視覺感受。 若用以拍攝變化快速的題材,則會呈現出猛烈變化的效果。 但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因為這需要提前完成規畫及準備,因為拍攝縮時影片通常至少需要 15 分鐘,至多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
- 後期製作,也就跟拍攝當下的考量比較無關,這裡要思考二點「每張照片間隔間」,以及「FPS 播放速度」。
- 有些相機可以讓你重設檔案編號,也就是重新從img_0001.jpg開始,這可以避免你日後要重新命名的麻煩。
- 拍攝期間規畫目的,可說是縮時攝影「最重要」的一步,我們要思考從頭到尾的時間,該是從幾點開始,到何時結束,中間是否有複雜的光影變化,由於是初學者,我們先從「簡單、無複雜光影變化」的主題開始,而且是從「光線強烈充足」的日間開始練習。
- 其實以 OM-D E-M1 拍攝 4K 超高清格式 Timelapse 作品,拍攝只需將相機置於三腳架上,因具備超高解像度關係,其他擺鏡、特寫效果等可以在後期製作時加入,令製作變得更輕鬆。
- RAW的優點在於照片色溫的調整與高反差的場景,需要救回暗部與亮部時細節時非常有用。
有一個理論是在拍攝縮時的時候,不論使用AV、Tv、P或M模式,都讓相機自動(或手動)調整曝光。 這個後製手法最一般的動作,是藉由每張照片的EXIF資料來調整曝光。 這跟利用直方圖來運算的去閃爍(deflicker)有著些微地不同,因為直方圖並沒有非常客觀的測量,而EXIF資料明確地說明了真實的曝光數據。 接著再在RAW的工作流程中,利用中繼資料改寫校正曝光。
縮時攝影設定: = 縮時攝影自拍實例 =
將設定調整至滿意狀態後,請關閉觀景器接目鏡快門以防止光線從觀景器進入而干擾相片和曝光。 Time Spirit 也提供影片縮時功能,特別的是它還有夜晚縮時功能,以高快門速度進行夜間拍攝。 Time Spirit 擁有許多自訂設置選項,例如曝光控制、自訂間隔時間,以及添加喜歡的音樂等功能。 使用影片縮時功能時,可以選擇拍攝時長(最長 12 小時),螢幕還會自動變暗以節省電池壽命。 為了更有效率的練習,我是建議「間隔一秒」來拍攝,一口氣拍上 300 張照片,照片量會比較多,在製作縮時影片的「彈性」較大,除了前面提到,透過不同 FPS 播放速度來達到不同變化的作品之外,最重要一點,你還可以抽掉部分照片,來達到不同的間隔時間。 當光圈在每次拍攝都要重新收縮時,細微的機械誤差就可能造成微小的曝光失常,在縮時影片中出現閃爍。
- 如果RAW對你來說是個挑戰的話,那你最好先從JPG開始,先多拍幾次。
- 使用一般相機,並僅透過手動方式拍攝每個獨立的影象,可達到拍攝縮時攝影的目的。
- 「光影穩定」的主題,一開始你可以選擇白天的主題,且在拍攝時間 10 – 30 分鐘內,甚至 60 分鐘內,現場光線都不會有太大變化的主題,比如說上面這影片 01 的例子,從一開始拍攝到結束,光線變化都維持差不多的表現。
- 快門自動控制器根據影像間的一個特定時間間隔來控制相機的作動,現今已有許多消費等級的數位相機,甚至包括一些傻瓜相機都配備有快門自動控制器的相關軟硬體。
甚至你也可以直接點選左上角的 這個 LOGO,下方就會出現秒數的設定橫桿,左右滑動就可以在目前 iPhone 提供的倒數上限內,選擇不同的夜拍曝光秒數。 這裡提供一組有晃動以及盡可能不晃動的照片給大家參考,可以明顯看到左邊有晃動的照片看起來相當模糊,就是因為在夜拍倒數的過程中,iPhone 偵測到了不同角度、位置的照片,以至於在深度融合以及機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誤差。 IPhone 的夜拍模式啟動後,就可以看到 這個 LOGO 變成黃色,然後旁邊會跟著一組秒數,這組秒數就是當你按下快門後,iPhone 的曝光時間。 而今次筆者就嘗試以最高解像 4K 超高清格式拍攝貨櫃碼頭與及車流的 Timelapse 作品,相比 Full HD 全高清格式,除了可將最佳質素的影像呈現之餘,亦有更廣闊空間作後期處理,同時畫面亦更細緻。
縮時攝影設定: [聊攝影296] 縮時攝影拍攝 3 大拍攝規則 – 拍攝期間規畫、單張照片曝光以及後期設計
JPG 對新手來說,馬上就像專業人士一樣拍攝RAW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你在一張照片上花費愈多的心力(與硬碟空間),你就可能拍得愈少。 如果RAW對你來說是個挑戰的話,那你最好先從JPG開始,先多拍幾次。
如果需要在電腦上重新命名,可以利用縮時移動軟體Panolapse 內建的更名功能或是Lightroom轉存圖片時搭配LRTimelapse。 縮時攝影(Time Lapse)讓晨昏風景裡的自然幻化,整個光影的變化過程清楚呈現。 歡迎透過以下連結訂房 / 買票券,在不影響價格的狀況下讓我們獲取小小分潤。 但要非常小心使用,它可能會對相機的感光原件或其他人造成傷害。
縮時攝影設定: 調整曝光度
以往要製作一部 Time lapse 作品,拍攝前需要預計所用相片數量及拍攝間隔,以 24 fps 的電影標準速度播放,即每一秒 24 幀的影片,攝影師便需要拍攝 24 張照片來完成一秒影片,如果希望作品更為流暢,就要增加相應的相片到作品中,如此類推。 另外,以一般單反拍攝 縮時攝影設定2023 Timelapse作品,更需額外購置相應的定時快門線,才能以較「自動化」的方式保持相機定時拍攝。 拍攝完畢後,攝影師更需要花上大量時間處理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相片,並將批量相片轉化成影片,使Timelapse 拍攝成為不少影友的絆腳石。 縮時這個詞也可以用在指涉影片中每個影像曝光時,相機快門打開的時間。
除了錄製縮時攝影影片的功能外,在 Framelapse 裡也能在錄製前調整縮時影片的白平衡、曝光、濾鏡、自動對焦,或關閉快門聲音等,還可輸出 4K 影片,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雖然縮時攝影的基本拍攝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時間便拍攝一張,但是實際上的拍攝間隔時間,卻會依不同的題材有所差異。 Nikon D3, AF NIKKOR 14-24mm F2.8 G ED, 23mm端, M模式, 縮時攝影設定2023 F6.3, 30秒, ISO200, 自動白平衡, 使用三腳架拍攝。 動態影片,一秒可記錄的「張數」,遠遠大過縮時攝影的張數,以目前影視主流影片,大多為每秒 60 張,或是 120 張、240 張來記錄,單單一分鐘影片,記錄的資訊可是非常多,最能細膩的表現出,畫面每一個物件的細微的動作變化,以及同時錄製聲音。
縮時攝影設定: 縮時攝影 App 中有哪些重點功能?
若記憶卡已滿,間隔定時拍攝將保持啟動狀態但不能拍攝照片。 請在刪除一些照片或關閉相機並插入其他記憶卡後重新開始拍攝(0 恢復間隔定時拍攝)。 若不確定,則請在使用前為電池充電或使用一個 AC 變壓器和電源連接器(另行選購)。 我們在《iPhone 上的 ProRAW 是什麼功能?如何開啟?怎麼使用?讓你編輯更完美的照片》這篇文章中,有針對 Apple ProRAW 做出詳細的說明以及開啟方式。
如果想要得到沒有閃爍、畫面曝光平順的縮時影像,那手動(M模式)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也是可以使用光圈先決(A模式:鎖定光圈大小,相機決定曝光時間),這一些設定都需要適當的練習,在經驗裡獲取參數設定。 當他們回家想要製作一部「一秒 24 張相片,長度 1 縮時攝影設定 秒」的影片時。 組別 A 播出的會是現實中 1 分鐘的狀況,而組別 B 縮時攝影設定 則可以呈現現實中 2 分鐘的狀況。 換句話說,間隔時間較長的組別 B 串成的影片裡,時間濃縮的程度也比較高(有點類似一倍數快轉和兩倍數快轉的概念)。
縮時攝影設定: 製作動態影像
這時你的相機測光點建議盡量設定在亮部主體附近,千萬不要設在暗部,以避免入夜後測光系統測到暗部曝光,而加權把曝光時間拉長,造成亮部或主體過曝。 在Nikon的中、高階數位單眼應該有內建縮時攝影功能,反觀Canon是沒有的,因此若是N家以外的用戶,建議添購電子快門線,這其中的差異是,使用電子快門線拍攝再調整拍攝的間隔/延遲時間時不用碰觸到機身。 對於已經熟悉拍攝技巧與編修的你玩家而言,這個問題就取決於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