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泰南山2023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Posted by Eric on December 22, 2018

潤泰南山

國泰人壽指出,針對應繳月為2023年8月的續期保險費、保單借款利息,給予受災地區保戶緩繳三個月的措施;另嚴重受災地區保戶即日起至2023年10月底前,如首次純增10萬元以內之保單借款,自借款之日起六個月內,免計利息。 潤泰全、潤泰新變更會計政策後,公布第2季每股淨值,雖保住正數,避免下市或打入全額交割的危機,但淨值合計蒸發近1300億元,潤泰雙雄今天股價跳空跌停。 因第2季美國持續升息,轉投資公司淨值持續下降,潤泰雙雄董事會通過變更會計政策,潤泰全淨值由3月底新台幣707.33億元,大減667億元,6月底降至40億元,每股淨值也從101.38元降至5.73元;潤泰新從首季908億元降至第2季的282億元,同樣大減626億元,每股淨值從43.27元降至13.41元。

潤泰南山

另外,由於潤泰全、潤泰新、寶成3家公司除了直接持有少數南山人壽的股份之外,也分別持有潤成投資2成以上,再加上潤泰全、潤泰新又互相交叉持股。 換句話說,南山人壽的損益及淨值在潤泰集團這2家公司以及寶成的合併報表也皆有著密切的連動關係。 《財訊》在663、664期雜誌中獨家示警,潤泰雙雄恐將因為投資潤成和南山人壽,導致雙雄的獲利、淨值都極度受到南山人壽影響;關鍵在於今年南山人壽受到股債齊跌波及,連帶讓潤泰雙雄的淨值減損幅度過大,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如今,潤泰集團已決定啟動「資產重估」來面對這次難關,因為過去潤泰全、潤泰新兩家公司皆採用舊的會計準則,也就是《成本法》認列不動產價值,因此,雖然南山人壽在2014年已從《成本法》改採公允市價認列不動產價值,但在潤泰全、潤泰新兩家公司帳上,仍是將南山人壽的不動產以《成本法》認列。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表示,主要是目前IFRS17還沒完全接軌,利率上升或股票價格下降對於公司淨值的影響會直接反映,造成公司淨值波動較大。 接下來,就是這個「減損大約兩千億元」,或者可能再少一點,以此估計對潤泰全、潤泰新的淨值影響,分別是減少532億元、502億元。

潤泰南山: 公司概況

一名金融人士分析,各家保險公司在今年第2季幾乎不可能會有重大的投資改變,也就是說,第2季雖然新台幣貶值對壽險有利,不過因為股票市場跌多、債券市場跌得更多,在資本市場這麼嚴峻的情況下,就算把台幣貶值的因素考慮進去,但保險業淨值肯定還會再掉更多,牽動的影響也會更大。 媒體指出,南山人壽第二季淨值面臨跌破千億元大關,恐波及持股近九成的潤成投控,以及透過潤成投控轉投資南山人壽的潤泰新及潤泰全,最慘可能導致公司淨值出現負數,依法下市。 從南山人壽今年第一季財報上,可看到利率敏感度分析,利率每上升(或下降)1%,南山人壽淨值將減少(或增加)2137億元。 如果以美國十年期公債利率為標準,第二季利率上升0.647%,推算出若持有債券部位不動的前提下,光是升息造成的債券價格下跌,可能讓南山人壽第二季淨值減1382億元。 潤泰南山 這場風暴的起因,是因為透過對關係企業潤成的持股,潤泰全、潤泰新分別持股南山人壽26.62%、25.11%,但因為第二季全球股市、債市都重挫,讓南山人壽的淨值可能蒸發大約兩千億元。

市場傳出因南山人壽第2季淨值面臨跌破千億元大關,潤泰全與潤泰新第2季淨值恐為負數,將造成股票下市,引發市場恐慌殺盤,今天股價雙雙急殺至跌停。 而南山人壽這些年來的獲利好成績,整個潤泰集團都「受惠」,因認列轉投資持股利益而水漲船高,因而有網友常戲稱潤泰新(9945)與潤泰全(2915)為「潤泰金」。 就連持股潤成約占二成的寶成(9904)同步受惠,去年一年轉投資收益高達106.15億元,年增64.5%。 潤泰南山2023 尹衍樑獨子、南山人壽副董事長尹崇堯日前表示,潤泰集團並沒有打算要賣南山人壽股票。 「臺灣老人過世前平均臥床時間是7 年,期許我們有一天能跟北歐國家的長輩一樣只有短短的7天!」黃月桂校長眼睛裡閃耀著盼望。

潤泰南山: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具體展現!日台首度兵推交流 安全合作再升級

中央氣象局已於今(2)日17時30分發布卡努颱風陸上颱風警報,預計暴風圈將可能觸及台灣陸地,影響台灣最劇烈時間為今、明兩日。 因應颱風可能帶來的衝擊,國泰人壽已迅速啟動全方位關懷保戶服務機制,包含快速理賠、理賠預付金、保費緩繳及優惠等服務;此外,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志工亦將視各地災情提供溫暖協助,要與保戶一同渡過風災難關。 潤泰全副總李天傑也指出,潤泰全股東會通過的配發 5 元現金股利將繼續執行,也暫不考慮降低對於南山人壽的持股,至於是否辦理現增、發行 CB 及銀行借款等籌資來提高淨值,要等財報出爐之後,一併交由董事會考量。 更重要的是大股東的心態,雖然期間不斷傳聞尹衍樑有意售股解套,但是身為南山人壽主要股東的潤成投資2015年以來共計已增資9次,尹崇堯回國任南山人壽董事那年,潤成實收資本額正式突破千億元。 據經濟部工商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如今實收資本額已高達2,238.5億元,直追台積電的2,593億元,成為台灣近150萬家企業中股本第三大的公司。 潤泰入主南山10年過去了,尤其是近年來外商壽險紛紛離台、求售或是併入國內壽險,南山人壽依舊保持亮眼的業績,如今資產已翻2倍成突破5兆元大型壽險,獲利更從13億元,成長到去年底自結稅後純益將近600億元的史上新高,成長超過45倍之多,保戶亦由400萬戶大幅增加至634萬戶。

潤泰南山

換句話說,南山人壽第二季淨值減少,可能使潤泰全、潤泰新的帳上淨值剩下80億元、278億元,減幅固然頗巨,但與外界預估的可能因為轉為負數、遭到下市的命運相比,仍有一段差距。 綜合以上,所以南山人壽第二季在股、債市雙殺下,淨值可能減損約兩千億元,與外界耳語所稱的3千億元,有將近1千億元差距。 今年第一季南山人壽帳上淨值為3235億元,因此第二季財報上的淨值,還有將近1200億元。 但因現行保險業資產採公平價值衡量,惟負債面因尚未適用 IFRS 17,尚未同時以公平市價衡量,導致市場變動,如利率上升時,債券反映利息上升致價格大幅降低,但負債面未能同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動而隨之減少,致壽險業淨值遭到低估。 潤泰全 (2915-TW) 及潤泰新 (9945-TW) 今 (20) 日在交易所發布重大訊息指出,第二季淨值數據,目前仍在結算中,暫無法有確切數字,將以變更會計政策,重新評估資產價值,此不動產重新評價改善淨值的措施,將交董事會決議。 第2季全球股債波動加劇,壽險業面臨淨值保衛戰,為避免母公司受連累,各大壽險型金控與三商美邦都已陸續啟動增資;然而,南山人壽最上層控股公司─潤泰新、潤泰全至今仍無動作。

潤泰南山: 保戶刊物

「只可惜目前醫療院所的語言治療師、聽力師嚴重不足,更別說是長照機構了。」因此弘光科大語聽系幫助學生獲得藍海專業,不僅未來能成為搶手人才,更能幫助長者活得精采。 走進醫院急診室,整個空間因塞滿病患與家屬顯得更加擁擠,等不到病房的患者只能繼續待在走道上,不過這並不只因醫院病床不足,更是因為護理師短缺而開不了床! 尹衍樑當年接班紡織後,曾一度有榮景,但台灣紡織業隨外移以及成本競爭力不敵中國大陸及東南亞,過去十年紡織起起伏伏,經營一直未有起色,2020年潤泰果斷收掉桃園楊梅紡織廠後轉型委外代工,並專注在服飾品牌代理。 潤泰集團是台灣傳產老牌集團,早期從紡織起家,創辦人是尹書田,在台灣的企業屬於山東幫系統,潤泰紡織過去被稱為「格子布大王」,專攻襯衫、牛仔等布料,國際知名的精品包括Burberry、Polo Ralph Lauren的POLO衫都使用它的面料。

  • 也就是說,潤泰全除了轉投資潤成控股23%,也直接投資南山人壽0.21%;潤泰新投資潤成25%,直接投資南山人壽0.23%;潤泰全與潤泰新還互相交叉持股,潤泰全持有潤泰新25.7%,潤泰新持有潤泰全11.95%。
  •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表示,主要是目前IFRS17還沒完全接軌,利率上升或股票價格下降對於公司淨值的影響會直接反映,造成公司淨值波動較大。
  • 這個重創,連帶拖累了潤泰全、潤泰新這兩大股東,淨值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瀕臨成為負數的危機。
  • 再看對股市的影響,同樣從財報中可以看到,股市每下降(或上升)10%,淨值會減少(或增加)510億元。
  • 今(20日)有媒體報導,南山人壽第二季淨值恐跌破千億元大關,可能拖累潤泰新、潤泰全第二季淨值為負數。
  • 台積電確定在德國德勒斯登合資設廠,中華信評今(10)日表示,台積電海外擴廠的長期布局,有助降低資產集中風險,但需數年才有明顯改善效果;另外,儘管海外設廠成本高,但考量業者有強大定價力與國外政府補貼,有助管理獲利影響。

不過就在高鑫零售掛牌的同一年,手握大筆資金的尹衍樑再度震驚市場,和寶成集團合組控股公司潤成以21.6億美元(約新台幣600多億元)接手由美國國際集團(AIG)持有的南山人壽,而潤泰這邊的出資方仍是潤泰全、潤泰新兩大核心控股公司。 目前潤泰集團在台灣上市櫃包括潤泰全、潤泰新、潤泰材、潤弘精密、日友機電、浩鼎、中裕等,其中中裕、浩鼎為新藥公司,旗下兩大核心控股公司為潤泰全及潤泰材,一位分析師說,從兩家核心控股公司的投資歷程,可以一窺潤泰集團的發展史,也看出尹衍樑的投資經營哲學。 舉例來說,雖然結算到6月底的數字難看,但再往後看,從6月底到7月20日這段時間,因全球股市反彈,據了解,南山人壽的淨值又因此回升了2、3百億元之譜。 事實上,根據7/28潤泰集團重訊會上公布,潤泰全第二季淨值40億元、每股淨值5.73元,潤泰新淨值282億元、每股淨值13.41元,分別減損667億元、626億元,總共減損近1300億元。 潤泰南山2023 此外,南山產物也提醒,住宅火險已擴大承保「颱風及洪水災害補償」,民眾若有投保住宅火險,若因風災導致住宅發生淹水事故,只要符合「水災災害救助種類及標準」之住戶,請撥打南山理賠服務專線,南山產物將有專人協助啟動快速理賠服務。

潤泰南山: 空頭走勢下籌碼看大也要看小 股價還會跌?2大訊號透端倪

如今,市場又開始質疑,每股淨值僅剩5.73元的潤泰全,該如何發出每股5元的現金股利? 對此,潤泰全發言人李天傑釋疑,6月已召開股東常會,宣告每股將發放5元現金股利,故當下已進行相關會計分錄,並不會因此影響第3季淨值。 日前潤泰雙雄在重訊中證實本刊論點,並馬上調整會計政策,以「投資性不動產後續衡量改採公允價值」模式拉升淨值。 白話地說,就是將拿來出租或是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不動產,進行重新估價,藉此提高公司淨值。 一場從投資潤成投資與南山人壽引發的前所未有風暴,不僅反映出過度倚賴特定投資事業的風險,更是提醒投資人重新檢視手中持股公司的體質。 根據《財訊》報導,7月28日,潤泰雙雄潤泰全、潤泰新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公布第2季自結淨值,兩家公司雖以調整會計政策的方式,成功提升淨值,但仍較第1季大幅下挫。

潤泰南山

編按:壽險業爆發淨值保衛戰,潤泰全、潤泰新週四(7/21)晚間10點赴證交所說明,將採資產重估提高淨值,而集團總裁尹衍樑也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所謂「淨值危機」純屬市場傳言,集團正積極推動南山人壽上市案,請投資人放心。 潤泰全、潤泰新重訊則是說明,第2季美國升息、轉投資淨值亦持續下降,將把投資性不動產改採公允價值衡量來增加淨值,目前沒有考慮處分資產,也不會降低潤成持股。 潤泰南山2023 假設南山人壽第二季淨值只剩下1000億元,代表南山人壽淨值就從第一季的3235億元蒸發了2235億元,金融圈開始推估,從潤泰全、潤泰新、寶成3家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南山人壽持股,推算出這3家公司可能受到南山人壽淨值大跌的影響。

潤泰南山: 服務據點

根據潤泰全今年第1季季報,關聯企業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已經放大至負375.6億元;關聯企業採用覆蓋法重分類項目,為負161.4億元,是影響潤泰全淨值從千億元掉至583億元的關鍵。 根據《財訊》報導,由於美國聯準會強勢升息,6大壽險第1季淨值已較去年第4季減損4946億元,而南山人壽為本國第3大壽險,整體投資部位超過5兆元,68%投資於國內外債市、16%於股市。 第1季整體股市僅跌4%、債市跌6%時,南山的淨值就已減損1880億元,造成母公司─潤泰全、潤泰新第1季淨值大縮水,潤泰新每股淨值跌至33.95元、潤泰全每股淨值跌到83.57元。 一名證交所內部人士透露,在今年第一季財報公告出來時,確實有發現潤泰全淨值大降的問題,當時交易所已向潤泰全公司提醒,可能會面臨到相關處置措施的風險,也提醒公司務必審慎評估;另外,也要求潤泰全在第二季財報數字出爐後,要以重訊方式告知投資大眾。 南山人壽光是今年第一季淨值就直接蒸發了1880億元,連帶拖累了潤泰家族3家公司,翻開這幾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可發現,潤泰全從去(2021)年第4季淨值已經從1070億元掉到今年第一季只剩下583億元,單季直接蒸發了487億元;潤泰新也從去年底淨值1169億元驟減至713億元、寶成則是從淨值1394億元降至1142億元。

潤泰南山

這個重創,連帶拖累了潤泰全、潤泰新這兩大股東,淨值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瀕臨成為負數的危機。 「南山人壽好好營運下去最重要。」當旗下的潤泰創新、潤泰全球兩家公司的淨值受到南山人壽第二季財報波及,甚至被指面臨下市危機時,集團總裁尹衍樑面對這波風暴,卻老神在在告訴《今周刊》,南山人壽繼續好好營運下去,確保每位保戶的權益,最是重要。 潤泰新透過潤成投資控股公司轉投資南山人壽,綜合持股比例為 25.11%,潤泰全則為 26.62%,因轉投資公司淨值未能同時反映資產及負債受利率變動影響,所導致之低估及下降,使公司淨值受到相同的影響,股價在今天殺到跌停。 潤泰全及潤泰新針對改善淨值下滑的問題指出,如為一致反應利率變動對各項資產影響,變更會計政策將投資性不動產改採公允價值衡量等,其市值之增加將提高公司淨值,改善淨值措施將提請最近期董事會決議。 潤泰全及潤泰新今晚由副總李天傑、協理陳柏宇赴交易所發布重訊指出,公司受到俄烏戰爭、國際經濟劇烈波動及通膨、美國聯準會多次升息影響,潤泰全及潤泰新第一季之其他權益因認列採權益法的關聯企業的金融資產評價後,分別減少 529 億及 500 億元。

潤泰南山: 投資型商品專區

而雖然近幾年南山人壽營運風波不斷,也有與金控合併等傳聞,但尹衍樑當年曾承諾10年不轉移股權,始終沒有證實要處分南山人壽,今年更讓兒子尹崇堯擔任董事長,展現經營決心。 估計這次資產重估後,南山人壽帳上的「投資性不動產採用公允價值提列數」項目下,約212億元的價值,扣掉原來《成本法》下的增值部分,都可按持股比重認列;加上潤泰全、潤泰新本身的資產重估增值,其整體結果將讓兩公司更遠離可能下市的泥淖。 但這次因為會計準則引起淨值的波動,在未實施IFRS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十七號保險合約)之前,因為負債未能即時調整,以致淨值會因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而跟著受到波動,實屬一個特別的狀態。 淨值的波動或許是一時,保險公司的經營終究是百年大計,因此,「以一時波動宣判整體體質」,確實存在盲點。 令外界憂心的是,第2季全球股債波動更甚第1季,若以全球主要股債ETF表現推估,第2季全球股市整體較上季再跌18%、債市跌5%,6大壽險淨值減損近8600億元;其中,第2季南山人壽的淨值更恐減損超過2000億元。

據會計師試算,南山人壽的淨值若在第2季跌破千億元,潤泰全、潤泰新恐將因南山人壽的淨值減損過大,連自身的淨值也遭拖累。 潤泰集團及寶成集團在2011年合資成立潤成投資,由於潤成持有南山人壽約89.55%,成為南山人壽的母公司,因此南山人壽的損益與淨值皆直接會影響母公司潤成投資。 分析師說,潤泰全、潤泰新「潤泰雙雄」中,除了潤泰新有營建事業支撐之外,兩家公司當年都靠著持有中國大潤發享有不錯的高評等及股利挹注,後來雖然處分掉,但仍握有南山人壽這隻金雞母。

潤泰南山: 金融友善服務專區

根據南山人壽年報顯示,最大股東是潤成控股,持股比例89.55%,其餘股東同屬潤泰集團的潤華染織廠1.34%,潤泰興0.97%,潤泰新0.23%,潤泰全0.21%,潤泰租賃0.13%。 潤泰全表示,由於對南山人壽是採權益法投資,投資認列上最多認到零為止,潤泰全(在9月29日現增185億元後)的淨值都還是大於10元。 其中,金融圈推估,最慘的情況,潤泰全第2季淨值甚至有可能出現由正轉負,按照交易所規定,淨值如果出現負數恐怕會面臨下市危機。 星宇航空(2646)現金增資發行27.7萬張新股今(10)日開始交易買賣,使得股價受到衝擊,早盤一度跌至26.6元,狂殺16.6%;隨後跌幅雖然收斂,仍跌逾13%。 台積電確定在德國德勒斯登合資設廠,中華信評今(10)日表示,台積電海外擴廠的長期布局,有助降低資產集中風險,但需數年才有明顯改善效果;另外,儘管海外設廠成本高,但考量業者有強大定價力與國外政府補貼,有助管理獲利影響。 根據股市觀測站數據顯示,潤泰全去年底淨值1168.62億元,今年第一季降至712億元;潤泰新去年底淨值1069.61億元,今年第1季降至583.06億元,二家都少掉4成。

中間歷經二次入主,第一次是1970年美國國際集團AIG,成為最大外商壽險,2008年一場金融海嘯重創AIG,甚至受美國政府金援1,500億美元,現金不足下,不得已只好標售南山股權籌錢,因此給了潤泰集團機會。 潤泰南山2023 一名熟悉保險業的會計師表示,接軌IFRS17後,利率調升就會對保險公司比較有利,淨值波動大的狀況就會弭平,比較可以改善現在的問題。 今(20日)有媒體報導,南山人壽第二季淨值恐跌破千億元大關,可能拖累潤泰新、潤泰全第二季淨值為負數。

潤泰南山: 潤泰新潤泰全再吞跌停!逾3.7萬張賣單高掛...淨值合計蒸發1300億,恐慌因素是這個

而由於尹衍樑對工程事業熱衷,因此集團在1977年從紡織轉型營建,發展已經45年,事實上潤泰在營建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開枝散葉,以潤泰新為核心營建控股公司,投資包括推案的潤泰建設外,還有工程的潤弘精密、水泥的潤泰材料以及最近準備登入興櫃的潤德室內設計,年營收規模超過500億元。 「有驚,但無險!」或許是這次潤泰集團因火起南山人壽衍生的一連串風暴,最貼切的注解。 潤泰集團內部也立刻召開緊急會議,經過各種版本的推演之後,確定以「資產重估」作為因應,在總裁尹衍樑與其子、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共同拍板後,尹衍樑又再度回復從容態度,告知《今周刊》,當務之急,仍是讓南山人壽好好營運,這場「潤泰集團風暴驚魂記」,終告一個段落。 據債券市場人士指稱,其實在第二季,南山人壽已從市場上出售不少債券;換句話說,屆時公布的數字應該還會更樂觀一些。

籌碼在散戶手裡,再大利多也不會漲,因此散戶持股比率超過四成,或者近期散戶大幅增加持股的公司,投資前要先停看聽。 《財訊》報導指出,潤泰全的淨值由707億元,第2季摔落至僅剩40億元,每股淨值由101.38元瞬間崩跌至僅剩5.73元,潤泰全進一步提出應對之策,預計將辦理現金增資發行3.7億股,就有機會讓每股淨值回到票面之上。 潤泰南山2023 「目前台灣每十位護理人員就有一位來自弘光科大;全國各醫院護理長,每七名就有一位是弘光校友!相信這是我們多年努力下的成果。」黃月桂充滿信心地表示,學校能從當初兩百多人到現在一萬兩千多人的規模,面對少子化招生依然持續成長實屬不易,因此弘光有信心在面對護理人員短缺及高齡化社會的浪潮,依然能打造出理論實務兼具、技術與抗壓力並進的優秀人才。 事實上台灣正面臨兩大考驗,其一是少子化使台灣從2020年開始出現總人口負成長的「生不如死」趨勢;其二則是2026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屆時醫護需求遠比現在更多!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