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貨運分析和研究主任 Daejin Lee 說,在疫情期間,由於消費者足不出戶,商品需求飆升,但等到疫情減緩,消費模式也從商品轉向旅遊以及各種服務。 事業單位可參考「危害風險第二類及第三類參考事業一覽表」所列事業分類,確認其風險分類(第二類中度風險者:如飲食業、汽車修理業等;第三類低度風險者:如廣播及電視節目供應業、金融及保險業等,詳附件),如有疑義,可逕向當地勞動檢查機構確認。 一些觀察家認為,先進經濟體央行緊縮是重要因素:疫情期間大規模的貨幣寬鬆,讓資產價格飆漲並帶動消費,但隨之而來的加速升息,則創造出拖累需求的信貸緊縮環境。 本網站資料由經濟部商業司取得並經過整理,如有任何問題請來信()聯絡。 依世界銀行提供的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8],以下列出以美元計算,製造業產值最高的幾個國家。
鴻海集團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FII在深圳龍華廠區的工廠,於2019年1月成為第一批獲得世界經濟論壇WEF頒發『燈塔工廠』殊榮的製造業工廠,想了解更多可參考打開富士康『燈塔工廠』的神秘面紗。 中國南方廣東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區,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企業聚集地,在經歷新冠疫情帶來的混亂後,已基本恢復正常。 金融信息公司Refinitiv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3月頂峰時膨脹至70艘以上,但最近只有20艘左右。
製造業分類: 產業政策
在全球範圍內,製造商需要遵守相關勞動法規和繳納「污染稅」,以抵消製造過程中所衍生的環境成本。 產業工會和職業公會也曾在勞動工人的權利與工資談判中,扮演著歷史性的腳色和作用。 這些勞動與環境保護的相關法令在第三世界可能無法通用。
針對終端客戶(to C),透過和外部的產業鏈合作,打通『訂單』和『產品』的全生命週期,趨動供應鏈上下游合作,達到大規模客戶需求,形成反向訂製(C2B)。 分析師認為,隨著美國和全球經濟日益由服務產業帶動,隨著就業人數持續增加,立即陷入衰退的風險似乎不高,但如果製造業持續打冷顫,現況能否維持將被打上問號。 美國 7 月 ISM 製造業指數略為回升至 46.4,但仍是連續第九個月低於象徵景氣榮枯分界的 50,創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最漫長連跌。
製造業分類: 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
業內有聲音表示,「雖然存在銷售需求,但無法消除零售的過剩庫存,並未強勁到需要新增生産和運輸」(大型貨櫃船企業)。 然而整體來看,企業高階管理人員的接受與認同,仍只是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唯有決策者認同並認清數位轉型的可能做法、效熯與極限,數位轉型的推動才能做有效且準確的評估,為企業製造能耐的提升找到適當的切入點。 傳統產業多數缺乏自動化部門,為使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得到最佳效益,企業常希望能籌組自己的IT團隊,但常發現具有傳產領域專業知識的IT人員非常缺乏。
供應鏈壓力指數 (supply chain pressure index) 整合主要經濟體的海運費率和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為負代表需求減弱,導致運輸商品減少。 製造業分類 反映全球製造業景氣的指標顯示,商品需求已回跌到 2008 年金融海嘯的水準,顯示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以及消費者需求從商品轉移到服務。 日本7月製造業PMI為49.6,連續2個月低於50。 由於晶片短缺的消除,汽車生産有所恢復,減速較為緩慢。
製造業分類: 政策與計畫
歐洲情況特別疲弱,德國製造業 PMI 僅 38.8,德國化學巨擘巴斯夫 (BASF) 製造業分類2023 發現,除了汽車以外,所有主要顧客上季的需求都下滑,因此最近調降全年獲利展望。 Refinitiv 數據顯示,在以「世界工廠」聞名的珠江三角洲,塞港情況已不復見,港口船隻處輛從 2022 年的超過 70 艘下降到約 20 艘。 此外,根據日本海事中心 (Japan Maritime Center),從亞洲送往美國的貨運量,今年某幾個月足足比去年同期減少 20-30%。
- 反映全球製造業景氣的指標顯示,商品需求已回跌到 2008 年金融海嘯的水準,顯示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以及消費者需求從商品轉移到服務。
- 不過,如果需求不足和製造業長期低迷,是否能僅靠服務業支撐實體經濟?
- 電動車也像手機製造一樣進入專業分工的時代,將為車用電子產業,資通業以及零部件廠商創造更多機會。
- 工業4.0或稱生產力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計畫,又稱「第四次工業革命」,在2013年納入其《高科技戰略2020》專案,建構具感知意識的智慧型生產,能透過各種大數據分析讓需求客製化,直接生成充分滿足客戶的相關解決方案,用以提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和智慧型化。
以石化產業為例,設備可靠度、穩定度最優先,廠區對於設備認證極為重視,特別是防爆安全認證,一旦感測器、設備未經認證通過,皆無法在廠區採用,抑或是鋼鐵業生產製造所需的電爐(電弧爐煉鋼)嚴重影響無線感測,一般半導體產業的解決方案都無法在鋼鐵業廠區正常運作。 因此,即便企業想導入卻苦無設備及解決方案,故企業亦期盼智慧製造的技術與設備皆能達到相對應的整備度。 此外,中美貿易的衝擊,帶動近年來全球製造版圖悄悄移動,原先在中國投資的台商,重新思考回台投資,而一直以來紮根於台灣的中小企業,希冀藉由數位轉型的手段,讓自身的生產優化、良率提升、品質穩定。 去年我們就「越南是否為産業鏈外遷唯一值得擔心的地區」採訪了科爾尼諮詢管理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全球合夥人賀曉青、科爾尼諮詢董事Shay Luo,今年值《美國製造業回流指數》發佈指數十週年,FT中文網再次與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全球合夥人、亞太區主席Arjun A. Sethi,就美國製造業回流的具體表現進行深度訪談。
製造業分類: 中國大陸
智慧工廠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顯學,隨著勞動力減少、工資上漲、產品交期短、市場需求變動大,製造業正面臨新一波轉型挑戰,如何在控制生產成本時也提高生產力與品質,是製造業數位轉型的主要目的。 面對全球智慧製造發展浪潮,台灣如何透過數位轉型解決經營困境、提升自身競爭力,是未來十年發展的重要基礎。 製造業分類2023 發達國家透過勞動保護法和環境保護法對製造業活動進行規範。
AM零件通常供應維修及改裝使用,產品僅以現有的產品去複製,價格較低廉,又AM廠生產的主要以碰撞件為主,例如板金件、車燈、塑膠件、冷卻件等等,臺灣的零組件廠商多以AM市場為主。 電動車將是未來移動的新趨勢,未來移動的四大核心為C.A.S.E.,Connectivity(車聯網)、Autonomous(自動駕駛技術)、Shared(共享)與Electrified(電動車),將帶來傳統汽車業的百年革命,也會為企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多傳統汽車製造商以戰略結盟的方式來面對產品轉型所需耗費的大量資源、金錢、與時間。 電動車也像手機製造一樣進入專業分工的時代,將為車用電子產業,資通業以及零部件廠商創造更多機會。 製造業分類2023 而新能源車(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燃料電池車)表現已優於燃油車,保持正向成長,雖然目前車輛市場的生產流程還多有阻礙,但2022下半年將逐漸好轉,且未來新能源車的成長態勢不變,整體銷量的預期也仍樂觀,預計2022年新能源車在整體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將可達到13%。 臺灣廠商有優良零件設計製造能力、良好工廠管理能力、及彈性化的生產並保持優良品質,產品外銷歐美多年,已能掌握完整的汽車供應鏈,加上臺廠具有ICT電子產業優勢,根據工研院統計,汽車電子產品在導航、多媒體與車用影像居多,駕駛資訊系統也已超過半數(53.95%)。 而因自動駕駛車、聯網車輛可促進先進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因此汽車的車用電子系統串聯其他科技應用服務,可打造車聯網生態圈;如高達54%與駕駛資訊系統相關,包括影音娛樂螢幕或衛星導航(GPS),以及最主要的成長動力ADAS;其次是電動與傳動系統占24%;車身系統約10%;安全系統產值約7%。
製造業分類: 台灣
台灣近幾年不論是大企業或中小企業,皆逐漸觸及產業數位化的議題,為建立穩健的企業發展,企業也紛紛評估數位轉型的可能性。 面對企業型客戶(to 製造業分類 B),產品普遍性高,且價格競爭激烈。 透過將製造體系的精實化、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等方式,完成彈性生產和可追溯性的全價值鏈數據,達到降本增效的成果。 台灣製造業所面臨的挑戰則包含組織僵化難以推動數位變革,如同任何組織變革,員工抗拒改變永遠都是重要議題。 數位變革下,組織勢必須依據新的流程,進行新的設計與調整,對既有組織及員工職能都將造成衝擊,即便企業未遭到員工具體抗拒,但員工接受變革的熱情相對低迷,其次則是設備老舊與自動化數位轉型概念不足,間接影響產業未能收集數據並積極利用。 其產品生命週期,較著重在市場需求、產品規劃、研發、生產製造、產品敏捷式開發與售後服務等流程。
製造業的事業生產單位一般稱為生產線(車間)、工廠或製造廠,其特點是它使用動力驅動的機器以及材料裝卸設備。 再者,以手工方式或在家庭作坊將材料或物質轉化成新產品的單位,還有向大眾直接銷售而在商品出售場所製作產品的事業單位(如麵包店和裁縫鋪等),也都列入其中。 製造單位可能自行加工材料,也可能向其他單位簽訂合同取得加工材料。 一個製造單位的新產品可能是隨時可供使用或消費的成品,也可能是半成品作為再製造時所需的原材料,例如:煉鋁廠的產品是鋁的初級生產的原材料、生鋁是鋁線製造廠的原材料、而鋁線則是線製品製造的原材料。 製成品各部分的組裝也都視為製造,這就包括用自產的或從外部購買的零件組裝製成品。
製造業分類: 產業分類標準
汽車業的中游為中心組裝工廠,中心廠組裝汽車的過程包括車體焊接、塗裝、部分零組件之預組裝,最後進行整車的裝配。 整車廠將零組件外包給一級衛星廠,一級衛星廠再將細部零件轉包給第二級、第三級衛星廠,形成多層次的分工結構,中心廠整合長期合作之上游零組件廠商及衛星工廠,以即時提供下游銷售端所需之整車、零件及技術服務,使下游銷售業者得以減少自備庫存之相關成本,並降低經營風險。 一部完整的汽車在出廠前必須通過各種不同條件的檢驗與測試標準,經確認合格之後,安全可靠的汽車才算生產完成。
此外,具有領域知能的AI人才更是台灣所匱乏的,即使企業想要組建相對應的IT團隊,也成為非常嚴峻的挑戰。 自2000年以來,全球歷經2001年網路泡沫化、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與2009年歐債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蕭條,台灣經濟競爭力逐漸走下坡,可喜的是這15年來,我國經濟成長率雖為星、港、韓之末,但2014年台灣已重回星、港、韓之首。 受惠於美中貿易戰延燒至今,全球經貿成長趨緩,亞洲12個主要經濟體出口動能均下滑之際,台灣雖衰退卻表現居中,實質出口成長率是少數向上的國家之一。 透過數位載具,將製造過程及企業運作的數據資料都數位化,整合原本散落各處、難以尋找的數據資料,以達到即時、精確的數據資訊傳遞。 製造業分類2023 工業富聯FII並依據製造型企業的不同特性,將工廠分為3種類型,並分別珍對不同類型企業,提出製造業如何可以做到智慧製造和數位轉型的具體建議。
製造業分類: 製造業
作為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之一的印度保持強勁勢頭。 除了內需之外,還在爭取孟加拉國等周邊國家的需求。 也有觀點指出,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的央行的貨幣緊縮效果正在顯現。 之前受疫情影響,實施了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導致了資産價格暴漲和過度消費。 2022年因為車用晶片缺料、俄烏影響車用電線供貨、加上中國上海封城影響部分自中國進口,也因此預期車款將停產或價格上升而提前購車,加上新冠疫情升溫也影響車廠產能,雖然2022年下半年供應鏈回穩,但根據工研院預估2022年汽車整車產值1731.7億元,較2021年下滑2.3%。 然而,台灣企業有九成以上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現況分別是:生產成長率下滑、利潤空間逐漸縮小、數位轉型缺乏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