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推廣「數感」(亦稱「數常識」)的楊德清觀察,臺灣學生常年對於數學的排斥感,除了教材因素,更多與難以擺脫的升學壓力有關。 許多家長認為,數學成績好才能在未來有好的課業表現,因此早在國小階段對於數學成績就非常看重,急著送孩子進補習班,反而讓孩子沒辦法好好享受數學所能提供的邏輯與思考的趣味。 而學校課程與評量的安排,也受限於考試領導教學,讓數學流於偏重計算與記憶。
- 別以為科普書就生硬難讀,鄭國威認為本書除了有科普書必備的嚴謹度外,作者完美融合科普知識與人文觀察,在他的優美筆觸下,植物的個性被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一步一步地帶領讀者詢問,我們習以為常的樹木,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
- 此外,書系策劃人林和、牟中原、李國偉、周成功等人秉持推廣科學文化的理念,親自為書籍撰寫導讀。
- 同時,也有不少教師反應目前網路科普文章字數太多不利學生閱讀。
- 我們透過實地調查、見證記錄、揭露真相、政策倡議與非暴力直接行動,為無法發聲的環境與弱勢族群挺身而出。
- 另外,科普文章也可以是由非科學家撰寫,但他們或許對於相關題目只有有限知識,這或會促使專家以外的普羅大眾對其大眾科學題材的誤解,而不能分清正統科學與偽科學的分野。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屬於B族維生素的一個成員,它對細胞的分裂生長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質的合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體缺少葉酸可導致紅血球的異常、貧血以及白血球減少。 一種讓人吃驚的解釋是,貓並不是在滿足和放鬆時才發出purr的聲響,疼痛的時候也會這樣。
科普知識: 科普網站知識長鄭國威:國中時數理太差,曾燒光所有課本,直到研究所才感受自主學習的快樂
或許這樣的選項不夠精確,但無論是科學傳播、科學普及、科學教育或是科學新聞,所面對的都是「怎麼把科學從學術研究帶到公眾場域」的課題。 多數人仍然認為「可以把知識說清楚的人」,是讓民眾瞭解科學的關鍵媒介。 一如與會者認為,常以科學為主題的當紅youtuber老高,受歡迎的原因是口才很好(36%)[2],也認為好的科學資訊最重要的元素是簡單易讀(73%)[3]。 在SMC與專家接觸的經驗裡,經常聽到科學家對於科普的不同想像。
秉持著愛因斯坦說的:「如果你不能簡單的說清楚,就表示你還沒有完全明白。」minutephysics 用有趣的方式,帶你解開那些擾人的物理主題。 在此介紹幾個充滿科學的 YouTube 頻道,讓你用「看」的還是用「聽」的,深入淺出搞懂科學。 《科學人》雜誌2023年7月號的導讀活動,以「核融合」和「台灣鬚鯨」為講題,一探這兩個與台灣有切身關... 活动现场,森林消防员以消防宣传车为载体,给社区群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VR灭火体验。
科普知識: 相關消息
相信不少玩家在網上經常看到諷刺GT610狂牛版帖子, 純亮機卡,配個1TB顯存都沒有任何用。 鄭國威的女兒念一般公立的小學,沒有特別送去實驗學校,「每一種選擇都是一種介入,我不想主導太多,」鄭國威說。 鄭國威以自己的成長經驗為例,他的科學夢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點消失殆盡,「所以你不用給他什麼,你只要不要剝奪就好。」鄭國威說,數理科目不好就不好,科學素養不一定用成績來表現。 鄭國威小學時功課很好,喜歡看書,常去圖書館或是在書店待上半天,讀最多的是各種科學家跟發明家的傳記故事,作文「我的志願」總寫長大以後想當科學家。
大學考上應用外語系,鄭國威如釋重負,「這輩子終於不用再和數理這些科目扯上關係了。」鄭國威對數學厭惡到什麼程度? 從小品學兼優,一直到國一下,鄭國威的學習出現重大挫折。 學校大、小考不斷,老師每週發下小考的成績單,要求家長簽名,但鄭國威因為自尊心太強,不想讓爸媽知道自己的數學慘不忍睹,於是「偽造文書」長達半年,這段時間他備受煎熬、十分痛苦。 鄭國威「數理人生」 崎嶇的轉折,其實是台灣學習重考試、但考科跟生活的關係缺乏連結,以致學生學習常不知為何而戰的又一證明。 大量莫名的考試,甚至讓一個從小就愛科學的學生,變得痛恨數理關鍵科目。 「泛科學」為全台原生最大的科學知識網站,很多人理所當然的以為,創辦人一定是理科背景出身吧!
科普知識: 學生少一半、退場警鐘已被敲響,「木工名校」公東高工該怎麼走下去?
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預測,就算在空無一物的「真空」中,其實非常熱鬧。 在真空中,會不斷出現正粒子與反粒子組成的虛粒子對,他們一起出現,又重新碰撞、互相湮滅,這個過程被稱為量子漲落。 雖然兩種粒子會互相湮滅,但不論正、反粒子都是擁有正能量與正質量,在量子漲落的過程中,為了維持整體的能量穩定,某些地方出現正能量密度,某些地方就會出現負能量密度。
- 如果我希望孩子常常跟我分享學校的事情,我就要先分享我工作發生的事情,這是我唯一掌握的原則。
-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 跨科際教育則有所不同,它以「真實世界的共同問題」為核心,直接打破學科之間的界線。
- 一名飛行員的任務是盡可能安全又迅速地將乘客送達目的地。
- 以往的教育先是學科主義,然後衍生出「多領域(multi-disciplinary)」或是「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也就是由各學科各自探究共同問題,或是由兩個學科進行合作。
- 但幸好科學與畫面是沒有國界的,以下就是一些英文的兒童科普網站。
- 為了讓永續生活的理念更加普及,綠色和平為每一位有心做出改變的人,製作了《綠色生活行動指南》手冊,裡面集結綠色和平官網文章的精華內容,從飲食、居住、交通、購物、教育及永續等面向,提供友善環境的方法與關鍵。
顯示在第一線的教師急需一套為其教學量身打造的科普閱讀素養教材。 念研究所時,因為老師的關係,鄭國威參與了不少與環境保育有關的社會運動,如樂生療養院、中科三四期迫遷議題等。 鄭國威發現,許多社會運動都和科學有關,例如:樂生療養院改建捷運機場,土石是否會崩落? 各方都提出專家的意見,「自己明明還沒有弄懂其中的技術細節,為什麼卻已經站好邊,」鄭國威開始反思這件事。 論壇開始前的小遊戲中,有82%的與會者認為科普是科學教育,有18%的與會者認為是科學新聞。
科普知識: 泛科知識探索「知識變現」,攜南一書局、科學月刊推「科學生」訂閱制平台,提升學生科普閱讀素養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袁勇貴表示,心身疾病形式複雜多樣,常常造成臨床上的漏診、誤診,心身同治、心身同診、心身同防的診療理念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和社會公眾的接受。 通過科普大賽這種專業有效的方式,將有利於提高民眾對心身疾病的認識,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業務精良的心身健康科普專家隊伍,幫助民眾掌握心身醫學知識、養成心身健康生活方式。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主任姚宏文指出,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事業是關乎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和民生問題,是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不容忽視的關鍵領域和重要內容。
在臺灣,我們都習慣透過「教導者」對於相關科學概念的解說以及演練來達到理解科學的目的。 但是在晚近的國際評比中,卻逐漸著重在透過閱讀短篇故事、網路信件、雜誌報導及統計圖表等各種形式的資訊,來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 「文本」(text)在人類知識傳承的過程中,原本就扮演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透過文本的傳承,現代科學恐怕很難發展到目前的地步。 例如一個人可以經由錯誤中的嘗試、口耳相傳、或是學徒的方式獲取某些知識,但是沒有閱讀的能力就無法體會某些知識體系的精髓。 科學研究中,往往需要同時做到語言簡練和表述精確,這就造成了語言非常難以理解,數學研究中的形式化定義往往就是這樣。 科普放棄了語言簡練的要求,而是希望通過更加通俗的語言來描述自然規律,這樣才不會讓讀者難以接受。
科普知識: 相關標籤:
他也提到,SHS 科普知識 計畫的推動非常有賴於大學對本身社會角色的自覺與復興。 陳教授認為科學所帶來的自然主義是現代世界觀的基礎;即使一些特定人士因為宗教背景等理由而不同意自然主義,其實也應該要同意例外情況相當有限。 如果我們接受「自然主義」,而非「科學主義」,那麼科學本身根本就不會帶來人文危機。 這是因為,自然主義只認為世界最根本的組成是科學所談論的事物,但是它並不認為我們只能透過科學方法來認識這些事物。
科普帶來的全民科學素養提高,也可以直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而教育水平的提高,會直接使社會生產力提高。 過去人類透過科學繪圖來理解世界,那些美麗的畫作充滿細節,栩栩如生就像照片。 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 但在相機出現後,捕捉景物除了變得迅速,科技的提升也使我們得以看得更廣也更遠。 但我們依舊會對那些未竟之地充滿好奇,所幸世界上有些...
科普知識: 科學實驗
來自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上海、浙江、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雲南、陜西等地的精神衛生機構負責同志及專家學者從科普對公眾健康、醫院建設的意義及科普工作發展規劃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討。 也因此,科學工作並非獨立於文化的活動,而蘊藏有獨特的文化內涵。 「最暢銷的《你管別人怎麼想:科學奇才費曼博士》就在傳達一種反叛傳統、追根究底的求真態度,這就是一個科學家的精神──廣泛探索,解開束縛,勇敢質疑,挑戰權威。」陳瑞麟說。 「科學文化」書系正是善用這項優勢,造就了臺灣科普翻譯書籍的出版奇蹟。 科學文化書系的能見度及其對臺灣科學普及的貢獻,從亮眼的銷售數字可見一斑,但陳瑞麟發現,從未有人探究這套書系的成功背後,有哪些脈絡與因素作用。
市面上的科普書籍大多來自國外,台灣本土科普寫作因為研究者自身的觀念或是生涯規劃上的考量數量稀少。 另外學校方面的壓力、編輯人才不足及網路酸民批評等因素都是影響學者是否願意投入心力在上面的因素之一。 出版科普書籍需要花費龐大的心力,在銷售不那麼亮眼的狀況下,出版社可能更願意選擇純文學的作品,不但閱讀者多、翻譯跟事後的校對也不避耗費額外的成本。 這回,我們有幸採訪到遠流出版社旗下的科普雜誌——科學人的林彥傑副總經理,由他來帶領大家了解台灣科普書的製作,希望能藉此讓我們與科普的距離更接近。 會議還邀請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中心高級人才辦公室副主任李淑婷就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相關政策進行解讀。
科普知識: 相關活動
但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事情,科學仍然未能解釋。 我們在這裏為你梳理了5個讓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 科學研究證明,太陽的熱量使地表水升溫蒸發,上升後遇冷凝結成雲。 當雲層變得過重時,則會以雨或雪的形式再降落到地面。
在實驗步驟的結尾,Science BOB 也提出了一些問題,讓孩子針對實驗結果進行觀察,並思考實驗裡不同的變項,分別會讓實驗結果產生什麼差異。 Lawrence Hall of Science Kids 網站提供孩子多種實驗的詳細步驟,使用常見的物品作為器材,讓孩子可以學習利用科學方法認識世界。 此外,網站上還有許多趣味小遊戲,提供孩子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科普知識: :::網站搜尋
OSIM uDream Pro 5感養身椅外觀設計靈感來自大自然,以蝴蝶從蛹中蛻變新生的形象概念打造而成,圓潤的造型、優雅的配色、高質感的用料,輕鬆成為家中最自在的一片風景。 再加上APP的大幅升級,除了能免費下載按摩程式與紓壓音樂,另外也能擴充健康監測指標,讓你的OSIM uDream Pro 5越來越懂你,還能隨著科技進步不斷升級,和現代最重要的環保永續目標不謀而合。 健康科技的領導品牌OSIM推出OSIM uDream Pro 5感養身椅,完美將智慧科技與現代美學結合,運用大數據AI進行深度學習和分析計算,打造專屬你的私人養身顧問。 VoiceTube擁有七萬多部影片,取材自YouTube上的熱門影片,主題多元,從基礎的英文學習技巧到最新的TED演講,天天更新上傳,想要邊看影片,一邊練習英文聽力的人,VoiceTube可說是免費資源中的首選。
但別忘了相對論施加的限制,要將物體越加速到接近光速,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 如果要將有質量的物體加速到等於光速,就需要無限大的能量。 或許閃電俠的神速力確實能辦到,當然這也就代表,閃電俠或許是DC宇宙中無敵的存在了。 根據相對論,在速度接近光速時,時間會變為相對,對於不同速度的觀察者來說,也會產生歧異。 舉例來說,如果閃電俠在路上與粉絲打招呼,卻被蝙蝠俠催著去開會。 無奈的他,只好與粉絲說掰掰,接著以超光速前往蝙蝠俠基地,準時趕上會議。
科普知識: 孩子3歲半就開始對文字有興趣!把握學齡前自主閱讀的好時機,小學後的學習效率更加倍
首先,科學研究的同儕審核程序需要人文專業學者的投入,也就是科學家不能閉門造車。 再來,婦女應該要積極加入科學與科技事業的陣容,因為科學發展不能只由男性思維主導。 在人類世中,全球有非常多的變遷趨勢,其中一個就是:科學發展帶動理性價值的昂揚,其他的人性價值卻被輕忽。 可是,在科技急速發展的同時,人類的科技文明卻缺乏方向感:我們正面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極大的不均衡。 總而言之,他認為「人類的智能尚未學會如何掌舵文明巨輪的方向」。
陳教授討論到他撰寫的新書《丈量人類世》中的「人類世(anthropocene)」這個概念。 在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文明成為影響地球環境與生態變遷的關鍵角色。 因此,部分學者認為地球已經進入「人類世」這個地質紀元。 有些讀者看著看著,就萌生起一股寫作的欲望和自我期許,但礙於缺少相關了解與管道無疾而終;有些讀者歷經科普洗禮,也產生一股想要了解科普書籍誕生過程的想法和好奇心,但想法往往又因各種波折轉眼即逝、被擱置在腦後。 科普知識2023 2023年,大賽特別增設了心身醫學相關的主題內容。
科普知識: 為什麼西紅柿比人的基因還多?
世界上許多美食佳釀都是經過發酵而產生讓人迷戀不已的風味,茶葉也不例外。 整個製茶程序中,製茶師的工作重點就在於掌握茶葉的發酵程度。 透過茶葉發酵作用的啟動,葉內物質便會開始氧化並醞釀出更加豐富、更具層次的茶葉風味與色澤。 台灣絕對是世界上種茶、產茶和高級茶文化以及大眾手搖茶最發達的地方,從英女皇把發酵烏龍茶取最有名的東方美人茶到珍珠奶茶的發源地台中春水堂,說起來茶是台灣人的驕傲一點都不為過。
並不是字多就是好,捫心自問:這麼多字,讀者真的有興趣嗎? 適當的文字清理可以讓文章更聚焦,效果反而會更突出。 科普知識 每一科學領域都該有一群專家學者可供編輯諮詢,同時編輯也須注意到學界是否針對某個名詞有了新的詮釋,例如:近年「精神分裂」的用詞被改為「思覺失調」。
現在還在進行的「四階」診斷,除了詢問對答案的自信程度,更詢問學生,對於「原因選項」的自信程度。 線上的診斷系統除了針對數學教學研究能夠快速收集資料、進行分析,也可以提供學校老師作為教學與學生程度的參考。 楊德清在 2014 年與 2020 年兩次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研究的重心就與數學的「迷思概念」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