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分析7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October 31, 2019

選舉分析

因此,此後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不必舉行像第二任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一般,舉行第二輪投票。 1960年至1990年六次總統選舉皆為中國國民黨提名之侯選人同額競選。 2022年7月,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被指控碩士論文抄襲,經臺灣大學、中華大學認定確實有抄襲,撤銷其碩士學位[70][71]。

  •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對BBC中文說,外界早已料到郭台銘會參選,但他正式宣佈後,泛藍選民的網上群組還是立刻「哀鴻遍野」,紛紛表示非常失望和憤概,甚至說大選不會投票。
  • 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被傳媒追問是否認為郭不守承諾、兩人是否談過,侯友宜回應指,「郭董事長」和他約定過不對外說。
  • 有媒體追問,若在野整合是否願意當副手,郭只說目前當務之急是藍白兩黨的總統參選人跟他坐下來,說出各自的治國理念和勝選方程式。
  • 綜合國際媒體對民進黨慘敗分析,以高房價、高物價等經濟議題為關鍵原因,美聯社與路透社等國際媒體均以「慘敗」形容民進黨在這次選舉的表現[10],被形容為人民對蔡英文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勢必影響民進黨在2024年能否繼續執政。
  •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宣布參選2024總統,並由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擔任發言人,外傳黃月薪45萬,許多網友酸「土...
  • 民進黨繼上屆全面失守中台灣後,本屆連北台灣也全面失守,政治版圖退守至南台灣[89],為創黨以來在地方選舉上最大慘敗[90]。
  • 這是史上首次交付公民複決的修憲案,至少要有九六五萬張同意票才通過門檻。

民進黨則僅守下南部執政的4縣市,再加一個外島的澎湖,5個縣市長的成績,比2018年的大敗更慘。 至於民眾黨,雖然丟了台北,但搶下竹市;此外,這次全台還有兩個無黨籍「變天」的縣市,分別是苗栗縣及金門縣,寫下又一驚奇。 2022年縣市長選舉落幕,扣除延期選舉的嘉義市,全台21個縣市中,國民黨拿下13個縣市長寶座,是自2018年「韓流」席捲全台後,又一次大勝。

選舉分析: 視頻, 國民黨2024年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稱要「大破大立讓政黨輪替」

2018年共獲得74.2萬張選票支持、2020年67.1萬張選票、2022年則是76.6萬張選票。 選舉分析 高雄市在經過韓國瑜罷免案、市長補選等一系列事件後,藍營在高雄仍未恢復元氣。 2018年國民黨在高雄拿下破天荒的89.2萬張選票,到了今年只剩下52.9萬張選票,這之間有36.3萬張選票的差距。 其他三個直轄市,桃園方面,2018年國民黨儘管在「韓流」帶動下,還是只拿下40.7萬張選票,這次選票大幅擴至55.7萬張選票,民進黨則從55.2萬張選票下滑至42.8萬張,讓桃園再次變天,從綠地翻為藍天。

選舉分析

林智堅於8月12日宣布退選,後由桃園在地立委鄭運鵬接手參選[72],其後亦出現諸多政要的學位論文陸續被指控抄襲[73][74][75][76][77][78][79],各校收到檢舉後,啟動審理調查程序[80][81][82]。 2022年8月,《鏡週刊》報導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83],任職宏碁公司時主持的農業委員會委託標案結案報告涉嫌抄襲[84][85]。 農委會於9月16日表示,比對21篇報告中有6篇重複度高,要求宏碁公司、張善政提書面說明[86],後不了了之。 9月20日,新竹市長參選人兼民眾黨籍立委高虹安遭指博士論文涉嫌抄襲,但辛辛那提大學稱已驗證確認論文沒有版權問題[87]。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對BBC中文說,外界早已料到郭台銘會參選,但他正式宣佈後,泛藍選民的網上群組還是立刻「哀鴻遍野」,紛紛表示非常失望和憤概,甚至說大選不會投票。 他指,若泛藍選民投票意願持續低迷,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會以不錯的票數「躺贏」當選,藍營期待的政黨輪替將不會實現。

選舉分析: 選舉類型

使得藍營和綠營票數的差距,從原來的近30萬票,擴大到破紀錄的45萬張,讓外界對侯友宜挑戰2024總統大位,有了更多的想像。 選舉分析2023 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執行長林明生對此回應,在11月立委登記參選前,都會盡力跟陳癸佑溝通,盼以大局為重,若最後陳仍執意登記參選,才會開除黨籍。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台北地檢署偵辦im.B詐騙吸金案,查得沸沸揚揚,今天依銀行法等罪起訴相關集團,並將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等人,予以另案偵查;鄭文燦說,希望民主政治大家互相尊重,如果有證據提出來,如果沒有證據,為了選舉,任意指控,這個是不對的。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宣布參選2024總統,並由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擔任發言人,外傳黃月薪45萬,許多網友酸「土... 中華民國國民年滿十八歲者,有依法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 這是史上首次交付公民複決的修憲案,至少要有九六五萬張同意票才通過門檻。

  • 彭戈(Ali Bongo Ondimba)自2009年持續擔任加彭總統至今,在26日投票接近尾聲時,加彭切斷網路連結,並宣布實施宵禁,反對派指控其涉嫌舞弊,在國家選舉機構宣布阿里.
  • 議長對外代表議會,對內主持會務,通常需具一定資歷與政治勢力才能選上。
  • 國民黨今年派出兩位候選人:王忠銘與曹爾元,民進黨則是由李問出戰,黨內互打的最終結果由王忠銘勝選。
  • 國民黨靠著社會充斥「討厭民進黨」的氛圍,一舉奪下這次選戰中關鍵的北北基桃,加上大部分尋求連任的縣市長均連任成功,讓全台超過2/3、一片水藍藍,一舉將綠營勢力困在南台灣。
  • 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執行長林明生對此回應,在11月立委登記參選前,都會盡力跟陳癸佑溝通,盼以大局為重,若最後陳仍執意登記參選,才會開除黨籍。

2022年九合一選舉縣市議員選舉結果出爐後,當選人將於12月25日上任並選出議長。 選舉分析 議長對外代表議會,對內主持會務,通常需具一定資歷與政治勢力才能選上。 攤開現任議長名單,國民黨幾乎囊括全台各縣市議長寶座,僅民進黨張明達在嘉義縣一枝獨秀。 國民黨是大多縣市議會的第一大黨,民進黨2014年議員選舉翻轉新北市、宜蘭縣,在高雄市也完全執政。

選舉分析: 直轄市長及縣市長候選人名單

根據 Bloomberg 資料統計,從2000年以來,第3季行情受除權息影響大,下跌機率達四成七,平均跌幅為2.87%,不過,到第4季則受到年底作夢行情預期拉抬,上漲機率高達七成,平均漲幅為4.18%。 從技術線型觀察,張正中指出,台股進入整理階段,短線修正壓力大,月線呈現下彎、上有鍋蓋,但半年線具備支撐,大盤線型糾結、加上籌碼面呈現土洋對作型態,預期行情偏向以整理格局為主,靜待變盤。 「這種情況就是給我10億我也不退,3、50億才會考慮」,胡采蘋也直言,但郭台銘要是願拿3、50億,今天也不是這個局面了。 2018年侯友宜拉開勝差,以29萬票的差距擊敗民進黨曾經當過兩屆台北縣長的蘇貞昌,在29個行政區拿下24個,民進黨僅守住三重、蘆洲、石碇、坪林、貢寮5區。

九合一選舉及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今天投開票,全台21個縣市中,國民黨囊括13縣市,拿下6都中的4席,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台中市,民進黨取得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等5縣市,民眾黨則攻下新竹市,苗栗縣、金門縣則由無黨籍拿下。 規模龐大的九合一選舉,多年下來儼然成為台灣版「期中選舉」,相對於全國級的總統、立委大選,它更像是一個對各政黨地方實力的全面考驗,議題更加多元、選舉手法更加繽紛,對選民而言,選舉結果也更加切身。 2022年的九合一,顯然有著不同於過往的風味和局面,且讓我們一探究竟。

選舉分析: 全台縣市正副議長出爐 當選名單一次看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葉耀元教授告訴BBC中文,他認為侯、柯退讓的可能性不高,首先國民黨黨中央不會讓郭台銘一個外人,破壞黨內權力結構分配和運作方式。 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被傳媒追問是否認為郭不守承諾、兩人是否談過,侯友宜回應指,「郭董事長」和他約定過不對外說。 曾公開承諾支援侯友宜的郭台銘在記者會上強調,自己參選是為了扮演主導角色推動藍白在野陣營整合,稱「在野不整合,便宜賴清德」。 但臺灣戰後短暫的民主旋即因為二二八事件及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轉變為中國國民黨高壓統治的戒嚴時期而影響了選舉的進行。 不論是處理工作低績效或學習效果低落,都是在處理一件事情的「結果」;但「結果」不可能憑空出現,不會一覺醒來從天而降,一定是先有了「動機」後,採取相對應的「行動」,最後才產生「結果」。

選舉分析

鄭文燦強調,希望民主政治大家互相尊重,如果有證據提出來,如果沒有證據,為了選舉,任意指控,這個是不對的,不是有指控、有他字案調查,就代表你是贏了,這是非常不好的示範。 郭台銘28日宣布角逐2024總統大選,疾呼「企業家治國時代來臨」,為選情投下震撼彈,也引發正反兩派議論。 「清德需要這一席!」賴清德也呼籲,徐富癸起步較慢,希望選民共同支持,會推動建設民主、繁榮、公益的台灣,非常需要立委支持,屏東更是蔡英文、蘇貞昌的故鄉,屏東這兩席立委如果過關,全台立委席次才有可能過半。 韓國瑜2020年6月被93萬9090張同意票罷免,比他2018年的得票89萬2545張還多;同年8月15日補選,陳其邁僅在那瑪夏、桃源及茂林區落後國民黨李眉蓁,其餘35個行政區全部勝出,為民進黨討回一席市長。 根據近期民調,賴清德支持率穩定向上並持續領先,柯文哲總體排名第二,侯友宜排名第三,郭台銘支持率最低。

選舉分析: 獲利可望回雙位數成長 台股科技基金續航力佳

敗選的民進黨耕耘基層,2010年五都直轄市長選舉雖然只拿下台南、高雄,總體得票率卻以49.9%贏過國民黨的44.5%,但仍沒能撼動馬英九連任總統。 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遷台後,隨之而來的國民大會代表在延長自身任期後,仍然依照憲法規定每隔六年集會一次選舉總統。 此期間國民大會代表雖然在臺灣有小部份「增額選舉」,但實際上直到1990年第八任總統選舉時有投票權之國民大會代表中,1947年在中國大陸選出者仍佔超過百分之七十五(75%)。 選舉分析2023 新竹市選戰,除了顯示民進黨在這個地方的支持力量大幅衰落,票數少了1/4,一部分流入高虹安陣營外,民眾黨和國民黨出現的棄保現象,更是高虹安能成功當選的關鍵因素。 雖然如此,但今年選戰熱區台北市,投票率相較2018年的65.95%,2022年提高至67.7%。 而從藍綠白三方的政治板塊競合,國民黨蔣萬安今年拿下57.5萬張選票,跟4年前差不多,甚至還較少。

選舉分析

還有「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由英國羅徹斯特大學心理系愛德華. 選舉分析 萊恩(Richard Ryan)兩位教授所提出,他們主張:人類行為帶來的物質結果(直接獎勵)並不是主要動機(外在動機無法長久),而是這些行為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內在享受或意義(內在動機)。 人的關鍵需求有三——勝任感、自主性與自我連結,他們指出,當人們覺得這三項需求獲得滿足,其內在動機就可因此持續。 如果我們對於產生結果的起始動機與前端行為置之不理,只關心如何改善最終結果,無疑會陷入治標不治本的本末倒置,縱使一時半刻短暫見效,可能也只是強心針般的曇花一現。 兩個被無黨籍翻盤的縣市,苗栗的鍾東錦、金門的陳福海,其背景也較為親藍,因此嚴格來說,當地的政治結構並沒有真的「變天」。

選舉分析: 柯文哲領過杜聰明獎學金 楊斯棓兌現承諾

出身政治世家的嘉義市長黃敏惠連任成功,由教轉政的她,勇往向前,帶領「有溫度團隊」,曾任2屆嘉義市長的她,4年前回鍋勝選,今年順利連任,總計擔任4屆嘉義市長,將達17年,創紀錄。 村里長以無黨籍居多,從單一縣市來看,只有台北市、花蓮縣、連江縣的村里長始終是國民黨籍居多數。 2010年國民黨村里長居優勢的還有基隆市、新竹縣及台東縣,但2014年起,村里長無黨籍趨勢愈來愈明顯。 2014年藍營僅在那瑪夏、桃源、茂林區領先,但2018年「韓流」席捲高雄,南下參選的韓國瑜讓港都變天,38個行政區中有28區皆由韓國瑜領先,甚至攻進綠營指標「三山」鳳山、旗山及岡山票倉。 郭台銘上月在美國《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北京、華盛頓、台北三方都對當前兩岸緊張局勢負有共同責任,批評民進黨及其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對「九二共識」必除之以後快。 他主張台灣需在「一中框架」的基礎上直接與北京談判,才可真正緩解緊張局勢。

對此,有網友認為,「關於跳電停電,只是台灣的松鼠太多而已」、「用愛發電」;也有人表示,「相信政府,相信黨」。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於1947年選出之2961名國民大會代表中,至1954年於台灣的台北公會堂報到的只有1573人。 依照1947年制定的中華民國總統選罷法規定,總統(副總統)當選人總票數未超過國民大會代表總人數一半者,需舉行第二輪投票。 而1954年之國民大會集會時也修法,將選舉總統的國民大會代表從總人數計算改採用「報到」人數。

選舉分析: 民進黨職改選今投票 牽動2024

但他認為,與其說中共授意郭參選,不如說是中共乘其參選之機,來驗證「一中」市場在台灣社會有多大。 鴻海目前在大陸設有多達45間工廠,郭台銘在星期一的記者會上被問及一旦當選總統,集團在對岸的投資會否受到威脅,他回應稱,「如果犧牲我的財產能換得他不打台灣,我願意犧牲」,並強調自己從來不受中共控制,「我不會受威脅」。 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表示,這是國民黨的家務事,民進黨沒有特別的評論,又指台灣是民主國家,只要符合資格條件,每位國民都可以參選,也尊重他的決定。 民眾黨又強調,黨主席柯文哲依舊是目前民調最高最具實力的在野參選人,也一直都有非常穩定的支援力量,「所以我們還是持續努力,盡力地整合」。 被問及是否覺得郭台銘以戰逼和,侯友宜說自己是國民黨徵召的總統參選人,經過全國代表大會都通過,其參選態度從未改變,會扛起責任勇往直前。

選舉分析

2018年選舉,苗栗縣議會38席有17席是新面孔,其中2席為時代力量,無黨籍高達18席,不過以政黨屬性來看,泛藍仍居多數;國民黨、民進黨在屏東縣議會也分別減少至17、15席,無黨籍增至22席。 台灣政治版圖傳統上被視為「南綠北藍」,能否跨越濁水溪,成了藍綠陣營拚戰指標。 2009年縣市長選舉、2010年直轄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總共拿下15個縣市,民進黨只取得6縣市。 2014年局勢翻轉,國民黨僅剩6席,民進黨追加基隆、桃園、台中、彰化、澎湖、新竹市、嘉義市,取得13席。 2020年總統大選適逢香港反送中運動產生的「亡國感」,年輕選民返鄉投票踴躍,投票率來到74.9%(立委選舉75.13%),地方選舉的投票率則多在6成至7成。

選舉分析: 郭台銘參選民進黨「躺著選」? 賴清德屏南固樁笑而不語

桃園長期被國民黨視為高度穩定地區,不過,吳志揚2009年以差距不到5萬票小贏鄭文燦,在蘆竹、大園、觀音、新屋及大溪等5區落後。 桃園2014年升格直轄市,兩人再度對決,吳志揚擺脫不了副手葉世文涉弊及中央施政包袱,綠營勝選翻轉桃園政治版圖,鄭文燦2018年甚至在中壢、平鎮、楊梅、龍潭與復興5區都贏過國民黨陳學聖,以全部行政區都領先的姿態連任成功。 投開票前先來看看歷史數據,中央社彙整中選會資料庫,製作簡單明瞭的圖表,讓您快速檢視近幾屆選舉的縣市長政黨版圖、六都市長票倉變化,以及縣市議員、鄉鎮市長、村里長等政黨占比等,掌握地方政治概況。 選舉分析 政治學者張峻豪表示,郭台銘與中國有很強的連結,代表著中國的影響力,「這是大家心中的秘密,現在慢慢變成公開的秘密」。

雖然目前外界多以「分手」一詞來看待綠白之間的關係,但從選票來看,雙方似乎仍「藕斷絲連」,支持者的選票仍有一定的流通性。 根據中選會,2022直轄市長選舉投票率為59.86%、縣市長選舉投票率為64.20%,而「18歲公民權」修憲公民複決投票率只為58.97%。 觀察2022年選後的全國政治版圖,民進黨原先執政的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全丟,全台僅剩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以及澎湖縣,北台灣全丟,防線退守至雲林縣及嘉義縣交界河的「北港溪防線」。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