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銷售6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June 27, 2019

汽車銷售

國內疫情警戒仍然維持在第 2 級,由 2021 年 11 月 2 日延續維持到 11 月 15 日,雖然疫情警戒狀態仍延續,但隨著單日本土案例屢屢出現掛零與個位數的單日境外案例,以及國內疫苗積極擴大施打提高第 1 劑與第 2 劑的施打率,整體而言,國內疫情已走出前幾個月的緊張時刻。 國內疫情的緩解,當然有利於新車市場買氣的回溫,各車廠也把握機會發表新車與重啟行銷聲量,然而,全球汽車晶片與零組件供應鏈因疫情導致的短缺仍持續發酵,身為全球汽車產銷供應鏈一環的臺灣,也無法置身事外。 2021 年 10 月份全月領牌數為 汽車銷售2023 35,297 輛,僅達 9 月份的 85.5%,衰退幅度將近 1 成 5 之多,其中,進口車缺車影響更為顯著,10 月份全月進口車總數 14,348 輛,相較 9 月份只有 76.3%,遠低於總市場水準。 因此,10 月份銷售報告除幫大家掌握各級距新車銷售動態之外,也將關注各車廠所面臨的缺車狀況,以及對新車銷售所帶來的影響幅度。

汽車銷售

一般進口轎車9 月一般進口轎車由 Suzuki Swift 以 415 輛拿下冠軍,擠下上個月奪冠的 Volkswagen Golf、以及多次掄元的 Toyota Camry,最主要是 Suzuki 多車系的缺車潮已略有緩解,讓掛牌量能得以提升。 Toyota Camry 以 390 輛拿下第 2 名,9 月新年式汽油入門調漲 0.4 萬、油電頂規降 0.9 萬增 PVM 環景。 Toyota Prius PHV 則是透過汰舊換新優惠價 104.9 萬起、以及活動展出等措施加持,讓其掛牌衝高到 110 輛。 大改款Škoda Fabia 車系在 9 月交出 98 輛,但後續訂單仍累積不少、候車期仍屬較長的狀態;同集團同平臺的 Volkswagen Polo 則也繳出 89 輛。

汽車銷售: 國產休旅/商用車

Honda 麾下另一款 SUV 作品的 HR-V,雖因產品將邁入改款與市場潮流之故,因此銷售力道不若往昔來得強勢,但同樣也受到晶片與缺料影響,因此僅繳出 370 輛的成績,與往昔銷售節奏有大幅落差,不但單月下滑幅度超過 30%,與 2020 年同期相比更僅達 62.6%,不難看出箇中端倪。 雖然已經邁入產品中期的 Nissan Kicks,目前處於等待小改款的節奏,但市場表現仍舊擁有一定之堅強實力,而面對競爭對手的強勢來襲,裕隆日產也於近期積極推出特式車型,成效也確實反應在銷售數字上,Kicks 在 10 月份繳出 1,172 輛的領牌數,單月成長幅度為 2.3%。 受到疫情與晶片、缺料等因素影響下,是否也會連帶造成小改款上市節奏調整,目前尚未能有任何資訊確認,但這也將持續考驗裕隆日產產品團隊,能否持續增添吸引力來帶動銷售表現。 南陽實業在 2021 年 10 月份,已經展開了新世代 Tucson L 預售,並且預計在 11 月 17 日上市發表,10 月份 Tucson 累計 112 輛領牌數,乃是舊世代版本的 Tucson 車款,南陽實業表示,新世代已經累計接單超過 600 張,這意味著在 11 月份,Hyundai Tucson 應該會迎來更多的領牌數字,而新舊世代則預計會共存些許時日。 從第 3 名 Mitsubishi 開始到第 6 名的 Honda,維持了前幾個月的糾纏戲碼,彼此間差距都不大,最小差距僅個位數落差而已,包含 Ford 與 Nissan 在內,最關鍵的都是在於中型及小型休旅戰力,能否維持或是發揮產品實力,直接決定了單月領牌成績。 此外,Nissan 日前已經展開新世代 X-Trail 預售相關活動,雖然價格超出市場預期不少,但後續在市場上能獲得消費者多少青睞,會是裕隆日產 2023 年關鍵的一役。

汽車銷售

目前僅有單一車系的 MG,麾下 HS 車系在 5 月份開始繳出超過千輛領牌成績,6 月份則是繳出 1,128 輛的領牌數,單月成長幅度將近 10%,顯見原先產能問題獲得解決之餘,產品配置與價錢設定也頗為成功。 先前於第一季末時追加推出的 2.0T 動力車型,在 6 月份開始正式交車,共計 104 輛交車數,佔銷售比例的 9.2%。 Ford 中型 SUV 的 Kuga 車系,隨著產品已經步入週期後半,海外市場也已經陸續推出小改款版本,意味著在競爭激烈的中型 SUV 級距會較為辛苦,在小改款版本國內尚未有明確期程的狀態下,福特六和在 6 月份先是針對 ST Line 車型推出優惠價格,成效尚未反應在銷售數字上,7 月份追加推出 180 動力車型的價格優惠方案,能否更顯著刺激消費,有待後續觀察。 豪華進口轎車即便國內 Tesla 在 11 月 4 日無預警宣布 Model 3 停止新車受訂,市場上僅提供第四季到港的現貨新車販售,但 2022 年 12 月仍舊交出 475 輛的好成績,甚至也蟬連單月豪華進口轎車冠軍,全年更累計 7,931 輛創下國內電動車年銷新紀錄。

汽車銷售: 預售半個月接單已破 1,500 張!Lexus LM 將於 8/22 上市

德國豪華品牌 Mercedes-Benz 與 BMW 在 7 月份的排名雖未有變動,但銷售表現較 6 月份皆有超過 1 成以上的衰退幅度。 而韓國品牌 Kia 在新車到港陸續消化既有訂單的前提下,也在 7 月份首度以破千輛的銷售成績,站上了進口品牌第 7 名的排行位置。 在持續受到原廠缺車的影響下,9 月份進口車總市場繳出 16,174 輛的新車掛牌數表現,雖較 8 月份有著 1.4%的微幅銷售提升比例,但相較去年同期仍有著 14%的衰退比例,整體總市場的市佔率亦下滑 1.1%成為 45.2%。 於 9 月份仍佔據國內進口車品牌銷售冠軍的日系品牌 Toyota,拜主力銷售 RAV4 車系的銷售量表現回到以往的水準之似,於 9 月份繳出了 3,035 輛的成績,相較 8 月份有著達到 45%的成長幅度,但整體銷售表現較去年同期仍有著超過 10%以上的推退幅度。

  • 進口轎車榜中值得注目的是第 11 代 Honda Civic,其以日製進口搭配 e:HEV 油電重返臺灣市場後,首月就掛出 167 輛,與 Toyota Corolla Sport 同位列第 6,原先年度的 800 輛配額據悉已完售,後續已確認將追加配額、但追加數量未公布。
  • 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解決的時刻,臺灣 101 大樓施放的跨年煙火更顯難能可貴,也隨著絢爛的煙火秀後,終於送走讓全球備感紛擾的 2020 年,期待 2021 年能有正向轉機。
  • 空窗 2 年首度交付的 Model X 則掛出高達 856 輛,其中一般版交出 519 輛、Plaid 版交出 125 輛;改款 Model S 則是佔比各半掛牌 126 輛一般版、Plaid 版則為 125 輛,其中原先交期未定的 Model S Plaid 也趕上這波交車潮;Model 3 則是現貨車去化 26 輛。
  • 尤其是未能支援全速域的 ACC 主動式車距維持系統與 LDA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這兩項,而隨著產品精進,2021 年 9 月隨著 2022 年式升級 ACC 全速域主動式車距維持定速系統與 LTA 車道循跡輔助系統,終於讓 Corolla Altis 獲得較齊備的 TSS 2.0 科技,後續能否穩住 Corolla Altis 車系銷售陣腳,將是 2022 年的關注焦點。
  • 一般進口轎車6 月份一般進口轎車排行榜中,Mazda Mazda3 依舊以 303 輛奪冠,其中 5 門掀背為 215 輛、4 門轎車為 88 輛,先前已傳出 Mazda3 新年式可望導入日規 10.25 吋螢幕版本,是否會在第三季切換值得觀察。
  • 日系豪華品牌 Lexus 在 9 月份以 1,383 的新車掛牌數,位居排行榜第 4 名的位置,其中包含 RX、NX 以及甫推出新年式車款的 UX 車系,即聯手繳出超過千輛的新車掛牌數,ES 車系亦擁有較 8 月份成長達 29%的銷售表現。

一般進口休旅車在國內新車供應量逐漸回穩的前提下,Toyota RAV4 車系也在 7 月份迎來久違突破 2,000 輛的新車掛牌數表現,並持續穩坐一般進口休旅車的銷售冠軍寶座,甚且 7 月 Toyota 總代理和泰汽車亦針對汽油車型進行促販動作,顯見其原廠供貨量已足敷國內市場所需。 長期處於缺車狀態的 Toyota Sienna 車系,7 月份透過新車到港亦繳出 171 輛的掛牌數,站上排行榜第 10 名的位置。 而包含 Volkswagen Tiguan、Mazda CX-5 以及 Subaru Forester 車系,皆維持與 6 月份相同的排行位置,無論是新車供貨與銷售表現皆維持既有的水準。

汽車銷售: 電動車

而 BMW 品牌則是有 3 Series、2 Series、i4 等車入榜,小改款 3 Series 的 179 輛對比上月有所增長,進入產品末期的現款 5 Series,目前總代理已先行公布 i5 的預售價,燃油 5 Series 雖尚未公告接單資訊、但據了解初期應當只有 520i 動力供應。 純電車部分,i4 單月掛牌多達 145 輛排至榜內第 3,而 Porsche 的純電跨界旅行車 Taycan Cross Turismo 也因大量交車 112 輛首度擠進豪華轎車榜第 7。 Ford Focus 在 2023 年小改款登場以來,挾著國產旅行車的競爭優勢,每每單月都有突破千輛的表現,然而在 7 月份福特六和主推 Kuga 優惠等因素影響下,Focus 僅以 926 輛領牌數做收,單月下滑將近 20%,不過從銷售組成來看,Focus Wagon 車系仍舊表現搶眼,如何再次拉升 Focus 家族銷售熱度,值得關注。 和泰汽車在 7 月份促銷方案中,除了特別針對 Corolla Cross 推出優惠之外,也鎖定了 Sienta 與 Vios 兩車系,直接以價格優惠方式進行促銷,成效也確實直接反應在銷售數字上,單月成長幅度皆為倍數成長,Vios 以 875 輛領牌成績再次擠身前 3 名。 單以 7 月分銷售表現來看,相比於 Vios 的倍數成長,Toyota Yaris 反而是單月下滑將近 45 個百分點,以 712 輛的成績退到國產轎車市場第 5 名,這主要還是因為 Yaris 已經畫下句點,後續和泰將會以 Yaris Cross 來接替其小型戰力地位,預計在 9 月底就會正式在臺上市,這也意味著國產轎車市場競爭者再減一員。

汽車銷售

而 Mazda CX-5 在可交新車數量充足的前提下,也在年末繳出漂亮的銷售成績單,相較 11 月份更有著 50.1%的銷售成長。 此外 Subaru 品牌包含 Forester 以及 XV 車系,在 12 月份亦分佔排行榜第 3 名及第 5 名位置,除了 Forester 車系維持與 11 月相近的銷售表現外,XV 車系則在年底迎來一波交車潮,相較 11 月份有著近 2 倍的銷售成長。 於 2022 年重啟銷售、持續導入新車販售的 Suzuki Jimny 車系,在 12 月份仍繳出 187 輛的新車掛牌數,且名列排行榜第 7 名位置,小型商用車款 Carry 車系亦以 174 輛的銷售成績進入榜上。

汽車銷售: 國產轎車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Kia 旗下 Sportage 以及 Carnival 車系,在新車陸續到港消化訂單後皆繳出不錯的成績,連續數月已成為一般進口休旅車榜上前 10 名的常客,且分佔了排行榜第 4 及第 6 名的位置。 現在,2020 年全年度成績也終於出爐,總市場銷售輛達到 457,435 輛,較 2019 年達到 4%的成長幅度,在疫情衝擊下反倒較 2019 年成長,這項成績確實值得慶賀。 由數據來看,隨著 Toyota Corolla Cross、Honda CR-V、Nissan Sentra、Ford Kuga、Ford Focus 與 Hyundai Venue 等國產新車陸續加入戰局,挹注國產車急需的新血戰力,相信跨入 2021 年後,國產與進口車陣營的角力仍將精彩可期。 毫無疑問地,總市場 Top 10 排行榜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進入第一個完整銷售年的 Toyota Corolla Cross,以全年銷售累積 40,675 輛的驚人成績,輕取總市場銷售冠軍寶座,比起 2020 年一口氣挺進 8 名!

  • 同時,接下來還有 MG ZS 與 Nissan X-Trail 等全新或大改款車系登場,Ford 也即將推出電動新車 Mustang Mach-E,新車粉墨登場勢必讓銷售市場更為活絡。
  • 而根據台灣本田表示其目前在 2020 年 1 月累計未交訂單達 3,000 輛,但受到疫情影響、海外零件供應不及,因此交車數量也受到了限制。
  • 同屬於國產運動休旅主將的 Ford Kuga 車系,表現也相當搶眼,2020 年 6 月登場的第 3 代 Kuga,終於在 2021 年擁有完整銷售年,全車系相較於 2020 年進步 2 名,成為榜內除了 Corolla Cross 以外,排名獲得進步的車系。
  • 由領牌數據顯示,雖然總市場單月銷售量未能進一步挑戰 4.5 萬輛大關,但是維持在 4.2 到 4.3 萬輛的水準,仍展現相當活絡的交車熱度。
  • 南陽實業國產休旅作品在 9 月份同樣迎來好消息,在韓國原廠供應輛有所提高之下,Venue 與 Tucson 車系都有所斬獲,Venue 繳出 619 輛的成績,可以說是回復到往昔水準,而 Tucson 車系雖然沒有進入前 10 之列,卻也有著 498 輛,稍稍緩解訂單堆積的狀況。
  • 2020 年底推出小改款車型的 CR-V,儘管產品週期已進入下半場,仍持續獲得消費者高度青睞,雖然在 Corolla Cross 強勢問鼎下,被迫讓出國產 SUV 銷售冠軍的寶座,但仍穩居總市場銷售第 4 名。

向原廠爭取更多新車供給配額,消化因疫情所累積的未交車訂單量,就成為 2023 年以來各家車廠的經營重點,積極且大批量交車的努力,直接反應在 2023 年上半新車總市場的領牌數據,累積達到 234,857 輛,相較於 2022 年上半同期銷售量,更是繳出高達 15.6%的同期成長率,表現相當亮眼。 也由於 2023 年上半場的好成績,讓各車廠對於全年度新車銷售目標更具信心,紛紛調高年初所預估的銷售目標,擔綱市場龍頭的和泰汽車,也將 2023 年總市場預估由原先 45 萬輛,增加 1 萬輛、提高到 46 萬輛。 其實,就上半年達到 15.6%成長率,若能持續維持相近的領先幅度,以 2022 年全年 429,731 輛來計算,2023 年全年將上看 49 萬輛,但是各車廠反而沒有如此樂觀的推估。 主要原因在於上半年總市場整體是改善缺車狀態,呈現出普遍熱絡的領牌數據,但隨著未交車訂單的已逐步去化,所謂「當潮水退去,就知道誰有穿褲子」,手頭已逐漸沒有訂單的車廠,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可以預見地,下半年將呈現更為顯著的競爭落差,手頭仍持續累積大量訂單的車廠,將有機會進一步拓展銷售版圖,相反地,沒有未交車訂單基礎的車廠,若無法及時搶到足夠訂單,下半年將呈現銷售趨勢反轉的格局。

汽車銷售: 進口總市場

而在進口總市場品牌累計銷售表現部份,3 月份可視為第一季的結算點,其中 Lexus 更首度以 7,779 輛的成績暫居進口總市場排行榜第 1 名的位置,更首度超越了 Toyota,銷售表現成績相當亮眼。 而在品牌累計銷售表現上,僅有位居第 2 的 Toyota 及第 7 名的 Mazda 與去年相比呈現衰退的態勢,而包含 BMW、Volkwagen 與 Tesla 都有著接近或超過 3 成以上的成長比例。 在 7 月份繳出跟 6 月份相近銷售數據後,全年前 7 月份累積銷售量來到 277,216 輛,跟 2022 年同期累積銷售的領先幅度是 14.9%,若是跟 6 月份領先幅度達 15.6%來對照,呈現在上半年持續擴大領先幅度後,下半年開始領先幅度似乎開始縮小? 然而,7 月份不能忽略的重要變數,是世代交接空窗期的 CR-V 僅有 34 輛,跟 CR-V 常態月銷售約 1500 輛有顯著差異,加上等待大改款的國產 X-Trail 領牌數持續掛零,兩款國產車系合計短缺超過 2 千輛的銷售量,對於總市場難以維持領先幅度有不小影響。 另一方面,若個別來拆解國產與進口銷售數據,可以清楚看到 2023 年相較 2022 年的銷售成長,最大的動力是來自於進口車廠。 2023 年前 7 月進口車累積銷售量為 133,324 輛,相較於 2022 年前 7 月的 102,525 輛,取得 30%的同期領先幅度與超過 3 萬輛的增長;相較之下,國產車 2023 年前 7 月累積銷售量為 143,892 輛,相較於 2022 年前 7 月的 138,818 輛,僅有 3.7%領先幅度與 5 千輛左右的增長,顯示進口車在 2023 年去化因疫情的普遍性缺車,是總市場最重要的成長動力。

汽車銷售

不同於 2 月份的年後銷售淡季,新車總市場在 3 月份繳出亮眼成績,在全月多達 24 個工作天數掛牌助益下,繳出 44,161 輛領牌數據,不僅相較於 2023 年 2 月份增長 34.6%,也比 2022 年 3 月份進步 12%。 總市場排行前 10 名的車廠,銷售量較 2 月份明顯增長,前 3 名排序維持是 Toyota、Lexus 與 Honda,純電車廠 Tesla 則在 Model Y 大批輛到港加持下,以全品牌 2,529 輛進佔第 4 名,成為 3 月份表現最搶眼的車廠。 不過,隨著進口豪華車交車量的顯著提升,以及同屬豪華車陣營的 Tesla 大批量交車,讓進口豪華車在 3 月份總市場佔有率達到 27.2%高點,約佔總市場近 3 成的市佔率,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汽車銷售: 電動車

從產品本身來看 Yaris 在 2020 年內也沒有太大變化,日規與歐規的大改款 Yaris 基本上和國內關聯度較低,就連泰規小改款導入的 TSS 系統、國內也尚未跟進,若能補上 ADAS 系統相信還能強化市場競爭力。 Maserati 在 10 月底重要的產品新訊,是先行公布其首度採用 2.0 升輕油電動力的 Levante GT、以及新年式 Levante Modena 之預售價,預售價各為 388 萬、568 萬,新車預計 11 月 10 日發表。 不過實際上在新車上市發表之前,Levante GT 已先在 10 月交付 1 輛,Levante 其餘車型 Modena 交付 1 輛,GranSport 為 2 輛,S 為 25 輛。

儘管 7 月仍在疫情三級警戒,但車商也加大促銷優惠,另外加上更完善的防疫措施,讓 7 月新車銷售止跌回升,繳出 38,064 輛的成績,儘管仍比去年同期衰退 13.4%,但與最慘的 6 月相比,一口氣成長 36.3% 的表現。 5 月份才寫下單月掛牌 19 輛之亮眼成績的 Ferrari,6 月份又在國內寫下單月掛牌 27 輛的紀錄,且其中不但 Roma 與 Portofino M 都各交出 8 輛,限量的 812 Competizione A 也又有 1 輛上路,全年可望掛牌逼近 200 輛之多。 交車狀況逐漸穩定的 Maserati Grecale,6 月也一口氣交出了 88 輛,且其中有 74 輛為較入門 GT 車型多了更多選配、建議售價新臺幣 438 萬元起的 Grecale Modena 車型。

汽車銷售: 國產休旅/商用車

進口總市場另一個受人關注的焦點,則是美國純電品牌 Tesla 在 6 月份以 2,296 輛的新車掛牌數,站上排行榜第 4 名的位置,相較於 4 月份有著達到 75%的成長比例,除了 Model Y 車系仍持續繳出超過千輛的掛牌數外,改款後的 Model X 及 Model S 正式開始交車後,也在 6 月份聯手提供了超過 1,100 輛的成績,為品牌新車銷售持續注入更多的活力。 疫情、戰事與通膨紛擾的 2022 年,最終以 429,731 輛作收,相較 2021 年出現 4.5%的衰退幅度,具體顯示在眾多因素干擾下,即使不少車廠累積不少訂單,但是未能順利交車的話,仍難以成為 2022 年新車領牌數,2022 年全年僅有 1 月與 12 月勉強突破單月 4 萬輛,可以看出交車量能的受限。 年底也趁機結算國產與進口陣營新一輪對戰結果,2022 年依然由國產陣營持續反攻收復失土,進口陣營則逐步歸還版圖,國產與進口車於總市場銷售佔比,在 2022 年來到 56%與 44%。 在全球原廠供應缺車狀態下,進口車的到港數受到明顯影響,讓進口車總市場累積銷售 189,141 輛,相較於 2021 年衰退幅度達到 6%。 反觀擁有產線主導權的國產車廠,若在料件籌措順利調度下,便可專心供給國內訂單需求,趁機提高國產車銷售佔比,最終繳出 240,787 輛的成績,相較於 2021 年的 3.2%衰退幅度小於進口車。 最後,純電動車也在 2022 年創下多項銷售紀錄,首先,正處於銷售起飛期的純電動車,持續刷新電動車銷售新高紀錄,尤其是擔綱電動車銷售主攻龍頭的 Tesla,在全新休旅車系 Model Y 於 12 月加入生力軍後,一舉讓 Tesla 汽車銷售2023 以全年累積銷售 11,575 輛,成為臺灣車壇首家年銷突破萬輛大關的電動車廠!

如果您有想要買車,或者是已經有了購車的計畫,歡迎隨時與我聯繫,不管是什麼樣的疑問,我都會盡我所能來回答,並提供給你最為完整的銷售與售後服務。 汽車銷售 7 月稀有車榜中,可看到 McLaraen 的油電超跑 Artura 一口氣掛出 5 輛、並搭配 1 輛 GT 的掛牌,而品牌於 7 月底盛大在臺舉辦亞太區首發的 720S 後繼車-750S,開出 1,658 萬的售價、2023 年配額已完售,最快第四季就會在國內上路。 同為英國品牌的 Aston Martin,則帶來 1 輛 Vantage F1 Edition,DBX 與性能版 707 各掛出 1 輛、3 輛。 Bentley 全品牌全月則有多達 33 輛的掛牌數,最主要 Continental、Flying Spur 雙車系都有許多車輛掛牌,其中 Flying Spur 也包含 1 輛插電油電車型。 在義大利品牌部分,Lamborghini 的 Urus S 大量掛出 15 輛、Performante 車型也掛出 3 輛,Huracan STO 與 Technica 也各有 5 輛、3 輛掛牌。

汽車銷售: 進口總市場

即將步入尾聲的 Toyota Yaris 車系,日前已經有後繼的 Toyota Yaris Cross 偽裝車於國內捕獲,但現行 Yaris 仍舊維持銷售熱度,6 月份領牌數來到 1,277 輛,較 5 月份成長了 3.8 個百分點,同時競爭對手稍微下滑的影響下,讓 Toyota Yaris 再次登上國產轎車與掀背車市場冠軍寶座。 Ford Focus 在小改款後,家族戰力組合作出了調整,旅行車款在沒有直接競爭對手影響下,直接協助 Ford Focus 家族維持高檔演出,Focus 在 6 月份領牌成績為 1,154 輛,相比 5 月份卻是衰退將近 15%,關鍵在於隸屬於小改款前世代的 4 門版 Focus,在 6 月份僅有 3 輛的掛牌成績,似乎也透露著 4 門 Focus 車系即將畫下句點的事實。 豪華進口轎車豪華進口轎車部分,Lexus ES 持續展現穩定供需,以 245 輛的掛牌數,搶下 3 月豪華進口轎車的冠軍,Mercedes-Benz 旗下 E-Class 則是拿下亞軍,繳出 228 輛成績,比起 2 月成長約 30%,Mercedes-Benz 其餘轎車產品 CLA、S-Class 也有排入榜中,展現不俗的銷售氣勢。

接下來的 2021 年 11 月、12 月與跨年到 2022 年的 1 月份,將是各車廠農曆年前銷售衝刺的關鍵期,想必各車廠不到最後關頭,誰也不願輕言放棄。 一般進口轎車10 月份進口一般品牌轎車銷量皆明顯下滑,主因仍是受晶片影響,再加上船運大亂,包括 Volkswagen、Škoda 皆受到此二者影響,每月到港船數從 2~3 艘降到僅有 1 艘。 因此包括 Mazda、Toyota、Volkswagen、Škoda 等排行榜常客,10 月份銷量幾乎都無法破百,僅剩下 Mazda Mazda3、Toyota Corolla Sport、Kia Picanto 仍能維持破百銷量。 Škoda 新上市的 Octavia 車系僅交出 52 輛,其中旅行車版本佔 34 輛,目前待交訂單仍破千張,由於原廠受晶片影響減產,預估 2022 年度臺灣配額已完售,現在訂車最快可能要到 2023 年才能交車;目前Škoda Taiwan 仍在爭取明年配額中。 另外各家車廠也都有相當幅度的漲價壓力,在和泰宣布調漲之後,Volkswagen Golf 也同樣針對 2022 年式漲價,雖然各家都仍在針對正 2022 年式新車與原廠溝通售價與配備中,但由於減產與市場需求因素,預估未來漲價的可能性極高。

汽車銷售: 預售半個月接單已破 1,500 張!Lexus LM 將於 8/22 上市

而 2020 年中華汽車除將 e-Veryca 電動商用車以 87.9 萬元溝通市售外,還在年內進行 2 度的編成調整,並在 10 月追加貨臺加長、載重提升至 950 公斤的雙門貨車車型,來因應 DFSK 汽車銷售2023 東風小康等對手的攻勢。 不過,2021 年 Veryca 即將面臨對手 Toyota 將國產化 Town Ace 強勢挑戰霸主地位,是否會對 Veryca 造成嚴峻衝擊值得觀察。 喜愛或有考慮BMW車款的愛車朋友們大家好,我是BMW台中汎德文心所的銷售顧問徐采穎,雖然過去是在Mazda品牌服務,目前轉換到BMW品牌後,我一樣帶來專業、用心、體貼入微的服務精神,讓您在享受BMW車款的操控樂趣與先進駕駛輔助科技之餘,也能成為您最堅實的後盾。 中華汽車在小型商用車有 Veryca 固守江山,車格更大的銷售版圖則交由 Mitsubishi Delica 擔綱, 現行 Delica 車系是 2019 年推出改款版本,導入自排、雙氣囊與全車系標配 ESP 等,並在 2020 年第四季新增藍牙音響與新車色等,並增列搭載雙氣囊的標準貨床車型,讓車系競爭力更為提升。

汽車銷售

同時,各家品牌角逐的重點,除包括銷售熱門的各級距 SUV 產品外,品牌有無魅力電動新車與充足供應量,也將會左右銷售實力消長,在新興電動車廠 Tesla 積極搶攻下更凸顯關鍵性。 國產陣營包括 Toyota Yaris 將交棒給 Yaris Cross,MG 將導入品牌第 2 款新車進軍小型 SUV 市場,Nissan Kicks 有確認追加 e-Power 新動力,屆時國產小型 SUV 將掀起另一波高潮。 中型 SUV 級距也肯定是競爭熱區,Nissan X-Trail 接續進口 e-Power 版本後,也將迎來新世代國產大改款車型,同時,國產暢銷休旅車系 Honda CR-V 也將在 8 月迎來第 6 代大改款,不過,TNCAP 於 6 月底公布第 2 批撞擊測試評等,第 5 代 CR-V 僅獲得 3 顆星評等,是否衝擊現行 5 代小改款 CR-V 出清,甚至影響 6 代 CR-V 的登場氣勢,是接下來關注的重點之一。 最後,持續進行測試作業的 TNCAP,在首度出現低於 5 顆星評等的車型後,後續新車測試成績的公佈也將更受矚目,TNCAP 是否成為改變國內新車銷售的關鍵變數,也會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國產休旅與商用車排行榜前 5 名都突破千輛大關,Toyota 麾下新一代神車 Corolla Cross,繳出 汽車銷售 3,295 輛大幅領先所有競爭對手,銷售比例則是 Hybrid 車型領牌 1,116 輛佔 34%,顯示 Hybrid 銷售占比順利提升中。 Honda CR-V 在 10 月份領牌數達到 1,767 輛,與第 3 名的 CMC Veryca 差距將近有 500 輛之多,因此穩居國產休旅與商用市場第 2 名無虞,甚至與 9 月份、2020 年同期相比也都有不小成長幅度 (5 代小改款於 2020 年 9 月初上市),但實際上台灣本田也表示受到晶片短缺所苦,如以往昔銷售節奏來看,10 月份已經開始為農曆年前的銷售高峰進行衝刺,應當會更趨近於 2,000 輛大關。

汽車銷售: 國產轎車

Ford Kuga 車系先前因第 2 代車型已走入產品週期尾聲,市場表現自然就不若 2013 年初登場時般亮眼,2019 年時僅以全年 4,933 輛排名國產休旅/商用榜的第 8 名。 而 2020 年前 6 個月則是第 2 代 Kuga 準備交接到第 3 代大改款的時機點,福特六和以 69.9 萬的全民便利型、以及百萬內 CP360 型車型稍稍維持銷售氣勢,總計 2020 年內舊款 Kuga 交出 2,477 輛。 但若加上 2020 年 6 月登場的第 3 代大改款車型,全年銷售則是一舉來到 12,091 輛,等於新世代 Kuga 光是在 2020 年內就創造 9,614 輛的掛牌數,而 12,091 輛的總成績更比起 2019 年大幅增加 7,158 輛、年成長率足足達到驚人的 167%,並以總市場第 8 名的黑馬之姿進榜。

汽車銷售

時序來到民俗月前的銷售衝刺期,拜進口市場的新車供貨量逐漸穩定的前提下,7 月份進口總市場繳出 20,292 輛的銷售實績,相較去年同期有著超過 3 成的銷售成長比例,不過相較 6 月份仍有著 9.5%的微幅衰退。 而在品牌排名部分,日系豪華品牌 Lexus 在 7 月份再度以 3,501 輛的掛牌數重回銷售冠軍,其中包含 NX、RX 與 UX 車系在 7 月份皆繳出亮眼的銷售成績。 且值得關注的是,Lexus 目前在年度累積銷售表現部分亦呈現領先的態勢,以 20,477 輛的成績暫居冠軍位置,相較去年同期有著高達 7 成的增長幅度,與暫居第 2 名的 Toyota 則有著 1,802 輛的差距,能否持續領先拿下年度進口品牌銷售冠軍,則有待後續觀察。 由冠軍退居至亞軍位置的 Toyota,在 7 月份的銷售表現實際上較 6 月仍有著 6.3%的成長幅度,主要得歸功於主力銷售車款 RAV4 車系的供貨量逐漸回穩,在 7 月份再度繳出超過 2 千輛的新車掛牌數表現,但可惜的是仍未能超越 Lexus 整體的銷售表現。 Volkswagen 於 7 月份晉升兩個名次來到第 4 名的位置,1,718 輛掛牌數則為 Volkswagen 汽車銷售 與 VWCV 加總的銷售數字,其中 Volkswagen 品牌為 1,567 輛,亦創下今年度單月銷售新高表現。

汽車銷售: 預售半個月接單已破 1,500 張!Lexus LM 將於 8/22 上市

但 Model Y 前 20 日領牌 2,764 輛、在 12 月 20 日後的領牌節奏明顯放緩,並沒有像外界預期來到 4,000 輛、甚至是突破 5,000 輛大關。 BMW 雙雄在 iX 車系有破百輛的 106 輛,i4 則有 80 輛,但 iX 等車期較久的 xDrive50 本月未有領牌。 Toyota bZ4X 則大量交車 77 輛、全年來到 128 輛,比兄弟 Subaru Solterra 全年的 51 輛更多。 韓國雙雄 Kia EV6 與 Hyundai Ioniq 5,本月各自有交出 68 輛、57 輛,單約差距僅 11 輛,但 EV6 全年來到 626 輛、比起兄弟車的 266 輛多出不少。

Maserati 品牌全月則有多達 46 輛掛牌,其中以 Grecale 車系掛牌陣容最為龐大,分別掛出 14 輛 GT、27 輛 Modena,以及相當稀有的 1 輛 Grecale Trofeo。 大家好,我是任職於Kia北投展示服務中心 的銷售顧問黃偉峯,雖然進入Kia這個大家庭尚未滿一年,但我將本著對於汽車及服務的高度熱情,提供給每位顧客及車主最專業的新車銷售相關服務。 另外兩款國產休旅,CR-V 與 Kuga 也都雙雙破千,雖然 CR-V 持續領先,但 Kuga 其實也咬得很緊,繼續以 21.5 年式搶攻國產休旅市場,讓 CR-V 也沒有放鬆本錢。 面對每一位客戶,以絕對誠摯的服務態度,從購車前的賞車與各種問題諮詢,到交車時我會鉅細靡遺的解釋且回答每一個細節與詢問,當然也在後續售後服務上,持續提供貼心服務,每一位車主的賓至如歸以及隨伴而來地友誼,對我而言都是最期待、也最好的回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