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淨利9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son on April 30, 2022

營收淨利

3大財務報表包含了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透過這些報表能快速的觀察一間公司營運狀況,也讓投資人初步了解公司的經營成果。 毛利率用來觀察公司產品,或服務本身成本變化,所以當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上升時,毛利率則會下降。 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這兩項指標都是用來檢視「本業」的況狀,而淨利率則是再進一步考量業外收支損益,能夠避免本業表現良好但業外虧損的企業。

營收淨利

營業利益代表的是公司本業的獲利狀況,要得到公司最終獲利狀況,還得加計公司的「業外」收支狀況。 而衡量業外收支的多寡,就是用業外收支佔稅前淨利比,如圖三所示。 營業成本是與產品直接相關的支出,例如對一家雞排攤而言,營業成本就有雞肉成本、瓦斯費、油費、雞排攤折舊費、炸雞排員工薪水等。 營收減去成本後就是毛利,而毛利占公司營收的比重,就是毛利率了,如圖一所示。

營收淨利: 毛利率(Gross Margin )高當然很棒,但重點是跟同行以及跟過去比較的趨勢

製造費用一般是指與生產間接相關的支出,例如設備維修費、耗材補給費、折舊費用等,其中又以折舊費用佔最大宗。 如果公司不斷增加資本支出,那麼未來折舊費用就會持續提升,進而影響到毛利率。 長春高新創立於1993年,於1996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旗下包括金賽藥業、百克生物、華康藥業、高新地產四家公司,其中以生長激素為主營業務的金賽藥業是其營收和利潤的主要來源,長春高新也因此被稱為“激素茅”。 半年報顯示,子公司金賽藥業實現收入51.39億元,歸母淨利潤21.97億元。 按照上述數據計算,金賽藥業為長春高新貢獻了83%的營收。 當然不是,首先營業收入需要扣掉在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時所需要的費用,包含原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成本等,這些費用稱為營業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COGS)。

國門不開,內需消費市場熱絡,服務高端客源市場的麗晶精品各店家營運佳,第一季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80%,會員數成長40%。 除此,台南晶英、晶泉丰旅及子公司太魯閣晶英與達美樂的營收及淨利皆有大幅增長。 晶華第一季營收、淨利雙增,主因是去年同期值疫情爆發期,住房及餐飲生意大受影響,而今年同期疫情相對穩定,加上農曆新年、寒假國旅需求激增,集團旗下各酒店業績都創新高,麗晶精品營收大幅成長,也有益集團營運表現。 如果營收好、毛利高、營業利潤卻起起伏伏,那就沒多大意義了。 稅前淨利是考量了業外損益的一項指標,由營業利益加上業外收入或扣掉業外支出後,所得到的結果,例如轉投資收益、出售土地或金融資產等等。

營收淨利: 淨利率:呈現公司賺錢的能力

再說,特斯拉的電動車想像空間極大,福特和通用卻已經沒啥想像空間了(通用開賣電動車後股價才又動了起來);而且電動車能延伸出去的賺錢方式很多,普通燃油車卻沒什麼,這也是特斯拉會飆漲的原因。 比方說星巴克(股票代號:SBUX),它的毛利率高達60%以上(這就是一杯咖啡賣3美金的威力,咖啡豆又沒多少錢),但營業利潤率卻是15%左右。 而互相比較兩家企業的毛利率時,要以相同產業之間進行比較才有意義。 例如代工產業與 IC 設計產業之間的毛利率就有天壤之別的差距,比較起來就不具參考性。 但真正的成長性,其實並非只有5%,而是比去年成長了25%((25-20)÷ 20)之多,成長表現是相當不錯的。 今年6月27日,百克生物公告稱,按照一次定價、分期實施的原則,擬分步對mRNA公司傳信生物進行增資及股權收購,並最終持有其100%股權。

  • 分區域來看,聯想集團在美洲的收入下降達21%,另在亞太區(不包括中國)的收入下降 17%,在中國大陸收入年減29%,聯想解讀,主要由於個人電腦及基礎設施業務需求放緩所致。
  • 不同商業的運作方式以及財務分類有著極大的不同,以至於不同的實體被綁定到不同的費用級別上,為了使得這些實體之間的比較具有一定的意義。
  • 淨利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的整體盈利能力,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股東的回報。
  • 檢視企業財報時,若發現「稅前淨利率」大於「營業利益率」的話,就代表公司有業外收入,可能來自於出售土地、廠房、設備、匯兌損益、或業外轉投資的收入等。
  • 觀察淨利率排名最高的公司,營運狀況並不是十分不穩定,股價也沒有因為淨利率高而比較高。

看管理費用的方法與推銷費用相同,只要管理費用增加速度小於營收,就可讓費用率下降,對公司獲利有幫助。 營收淨利 由以上分析可發現,影響毛利率走勢的原因眾多,切莫因毛利率短期出現上升就大膽買進,毛利率短期下降就瘋狂賣出。 正確的應對之道,是要去了解毛利率變動的原因,並判斷趨勢是否持續下去,才有利於投資決策。 而在比較企業之間的獲利能力時,要以相同產業的企業來比較才具有意義。 因為每種產業類別的企業營運和成本不盡相同,若拿來相互比較就不具參考性。

營收淨利: 稅前淨利=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非常利益-非常損失

分配股息相對於(除以)當期淨利的比率稱為「股息支付率」,對於重視配息的股東而言是很重要的指標。 例如,本期淨利為 10 億日圓,配息總金額為 2 億日圓,則股息支付率為 20%。 原因在於,在計算出營業利益的過程中,已經減去了經常性營業活動所產生的全部費用。 若將營業所需的資源區分為人、物、資金 3 項,則取得其中人、物所需的費用,幾乎都包含在銷貨成本與營業費用中。 稅後淨利率(Net Income Margin),就是稅後淨利佔總營收的百分比。 代表一間公司每賺進1元的營收,可以得到多少稅後的淨利。

要判斷股價未來會漲還是跌,千萬不能只看它現在的數據好就買進、數據爛就拋棄;而是要看它數據未來會更好還是更壞。 比方說「百舜居酒屋」今晚來了許多客人,賣了許多串燒和啤酒,「毛利」就是淨銷售扣除掉食材成本、酒水成本後的利潤,還沒扣掉員工薪水和場地開銷等費用。 稅前淨利率其實是由毛利率、營業費用率、業外收支佔稅前淨利比三者所影響,故也是一樣,當稅前淨利率發生變化時,就拆解成毛利率、營業費用率、業外收支佔稅前淨利比來看,看是何者影響,再進一步評估即可。

營收淨利: 稅前淨利率、稅後淨利率 快速重點整理:

文科出生,沒有工程及財經背景,往上一跳當了好多年軟體公司的專案管理師(PM)。 現在本業是科技業打雜小妹,業餘時寫寫美股投資相關的文章。 在中間上方查詢處輸入公司名稱或股票代碼,選完之後記得點選<搜財報>,查詢結果才會跑出來。

營收淨利

因去年基期低,以致今年上半年相較去年同期成長幅度大,與過去十年的獲利情形相較,仍屬佳績,預期今年下半年應該也可樂觀期待。 稅前淨利是由第三項利益「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加減「因非常情事所產生的收益或費用損失」得出的數字。 所謂非常情事,指的是例如因地震等災害致使工廠無法運作所造成的損失、或因業績不振而必須出售事業部門造成的利得等損益。

營收淨利: 世芯-KY調高全年營收 股價跳空漲停重登股后

因此股價的表現,也從2018年最低22.55元,成長至2021年最高450元的價位。 而多數人在看待毛利率這項使標的變化時,經常容易忽略一個重點:假設A公司去年毛利率為20%,今年毛利率提升為25%,多數人會覺得只是成長5%而已,看起來沒有太大的變化。 第一點應該不難理解,若營收能夠成長,毛利率與過去相比也有大幅度的成長,對於企業未來的營運,可以保持正向看待。 多數投資人在挑選股票時,經常太著重營收的成長性,反而忽略了毛利率這項指標,看到營收大幅成長作為買進依據,容易陷入一買就套牢的窘境。

營收淨利

營業收入(也稱做:銷售收入、營業額、營收)是指公司一段時間內,來自本業銷售或服務的收入, 會在報表的最上方,收入越高代表生意越好。 營收(Revenue)、毛利(Gross Profit)和淨利(Net Income)是三個投資人看財報的重要指標,他們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但各有不同的含義。 營收淨利2023 淨利還可以用於計算其他財務指標,如淨利率(Net Margin)、每股盈餘(EPS)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這些指標有助於投資者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

營收淨利: 稅前淨利率 vs 稅後淨利率:一分鐘看懂兩種淨利率

企業擁有持續增長的金錢收入,再加上良好的成本管控能力,才是提升獲利的雙引擎。 營收淨利 稅前淨利扣除所得稅後,就是稅後淨利了,而衡量稅後淨利的指標,就是稅後淨利率,也就是把稅後淨利除以營收即可。 代表本業獲利的營業利益,再加上業外收支,就是稅前淨利了,而衡量稅前淨利好壞的指標,就是稅前淨利率。

業外收支的分析重點就在於有無持續性,若有持續性,則可當做是本業的一部分;若是無持續性的單一零星事件,則可注意股價是否出現不理性下殺,並尋找買點。 營收淨利2023 管理費用有個特別之處,就是當某些突發狀況發生時,會讓公司的管理費用爆增,衝擊公司短期的股價與獲利。 舉例來說,宏正(6207)在2012年時營業費用率突然爆增,主因提列了付與競爭對手的官司和解金,故當年的獲利與股價都受到衝擊,不過2013年後此因素消除,宏正的費用率回到正常水準,獲利與股價都回升,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營收淨利: 世芯-KY展望強 股價開盤跳空漲停

毛利率(Gross Margin)是毛利與營收之間的比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毛利率可以幫助投資者評估公司在支付直接成本後的盈利能力。 懂了毛利之後,你可以初步判斷公司目前的獲利情形,但先別急著停在這裡,因為毛利率還未包含許多的間接成本,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營業費用」 。 軍用業務方面,勇鷹號高教機進入量產交機高峰,2023年度預計交機17架,並將依約於115年完成66架交機;而F-16構改升級案將於年底完成139架機的性能提升,順利結案;在能源業務方面也不容小覷,業務量較去年同期成長7倍。 台電通霄案廠已進商轉階段、中油自用發電能源業務案達完工目標,台中廠區的儲能系統第一案場自2022年建置以來,每月持續創造穩定營收,沙鹿廠區第二、第三案場,預計下半年上線營運,增添公司成長動能。 所以,股價漲跌都是因為「相較於過去更好或更慘」,就算現在這間公司非常賺錢、股東權益報酬率極高,但它一做錯事、利潤下跌,股價還是可能跌;相反的,這間公司就算現在一直燒錢,但是越燒越少,股價仍可能飆漲。

營收淨利

接著,再扣掉製造產品過程中所需的間接費用,這些費用包含銷售、管理以及研發等與營運相關的費用,稱為營業費用。 從計算公式來看,這項指標可以用來檢視企業「本業外損益」的情況,能夠避免買到本業賺錢,但受到業外虧錢影響的企業。 一間公司的獲利能力,是長期投資人關注的重點之一,若公司獲利能力能不斷的成長,就容易促使股價跟著水漲船高。

營收淨利: 全球PC龍頭聯想加速轉型 解救自己也能解救全球PC業嗎?

所以,就算淨利因為一些一次性交易暴漲,美股投資人也不太在意;相反的,如果公司燒錢去收購,就算淨利會因為收購暴跌,美股投資人一樣會很開心而讓股價上漲,因為這代表公司未來可能會更值錢。 營業收入扣掉營業成本,剩餘的就是營業毛利;營業毛利扣掉營業費用,剩餘的就是營業利益;營業利益再加上業外收支,即為稅前淨利。 因此,企業的獲利想要能夠持續成長的前提,除了營收要能夠成長之外,毛利率能否成長也占了相當重要的一環。

營收淨利

所謂銷貨毛利,指的是由銷售商品(物品或服務)所得收益「銷貨收入」,減去製作物品、提供服務所需直接費用「銷貨成本」得出的利益。 營收淨利2023 知道公司的經營成果,一般人可能覺得只要看銷貨收入、應該從銷貨收入中扣除的費用,以及最後獲利(本期淨利)的金額就足夠了。 通常公司的稅後淨利率應保持穩定或穩定成長,短期內不要有太大的變化, 因為如果有大幅變化,代表公司的產品、價格、成本、費用等正在發生改變。 稅前淨利不是公司最終的獲利,因為政府還會課稅, 所以將稅前淨利扣除稅額後,就能算出這間公司的淨利,也稱為稅後淨利(英文:Net income), 也能看出這間公司實際上到底有沒有賺錢。 不過由於每間公司的稅率不同,有時也會有些遞延的稅務造成利潤有較大幅度的增減, 因此有時候要衡量公司的獲利能力,也會使用稅前淨利來衡量,排除掉稅金的影響。 不同商業的運作方式以及財務分類有著極大的不同,以至於不同的實體被綁定到不同的費用級別上,為了使得這些實體之間的比較具有一定的意義。

營收淨利: 商品推薦

股價漲跌是相對的,如果表現比過去好,股價就會漲,反過來則會跌。 若企業長期維持低毛利率,通常代表其公司產品競爭力較差,或成本管控不佳,因此較容易出現薄利多銷的現象。 以喬鼎(3057)為例,喬鼎2009~2011年因研發蘋果與雲端相關產品,研發費用快速增加,導致費用率快速增加,獲利持續下滑,2011年甚至陷入虧損。 不過隨著產品研發完成,喬鼎的營收在2012年起開始快速上升,費用率也下降回正常水準,股價與獲利則是同步創下新高。 營收淨利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在進行「管理」活動時的相關支出,包括管理階層的薪資、辦公室租金、會計支出、法務支出、水電支出等。

但要留意,營收愈高不代表你一定能取得更高的獲利 ,這是因為在製造商品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成本,稱為「營業成本」。 損益表是公司的核心財務報表之一,之所以稱為「損益」,是因為它顯示了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的利潤和損失,將所有的收入減去所有的支出,計算出來即可看出公司是否有獲利賺錢。 淨利(Net Income)和淨利率(Net Margin)是都投資者和分析師評估公司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的重要指標。 淨利的增長通常被視為公司經營狀況良好,而淨利的下降可能意味著公司面臨經營困難或激烈的同業競爭。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