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餐飲7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Tim on March 5, 2019

疫情餐飲

數位轉型落差3:缺乏有效率的執行數位轉型最常出現的第3個落差是「缺乏有效率的執行」。 就算花了時間精力,投入大把金錢建置了數位工具,如果企業還是想依照傳統以產品、通路為王的模式將產品賣給消費者,那麼抱歉,這樣的數位轉型大概不會有任何成效。 對消費者來說,一間餐廳最重要的就是餐點的美味程度,美味的食物會讓消費者持續回購,也會在無形中增加口碑行銷 ,為你帶來源源不絕的客源。 如果店家不只食物好吃,又在包裝、裝潢、食材等方面下足工夫,在這個社群媒體蓬勃的時代,消費者會主動打卡、拍照上傳,形同免費替店家宣傳,也造就許多網路爆紅名店。 宜縣「有條件」開放泳池、運動場館宜蘭縣府表示,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10日至23日維持疫情警戒第2級,因此自即日起,有條件開放縣內室內外運動場館、游泳池及學校校園場域設施,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巷弄長照站也同步開放,民眾可以運動、打球,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疫情餐飲

經濟部的紓困4.0針對受疫情嚴重影響之商業服務業給予補助,本次的補助對象為「營利事業」者,包括依法辦理公司登記、商業登記、有限合夥登記之營利事業,或無上述登記而有稅籍登記之「營利事業」,因此非營利團體、國際貿易服務業者皆不在此方案的補助範圍內。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因此他提出「微距觀光(Micro Tourism)」概念,成為日本旅遊圈當今的圭臬:有別於過往大範圍移動的旅遊,微距觀光提倡縣內或是開車1小時內能抵達的短距旅行,不僅避免帶著病毒趴趴走的移動,更要透過旅行在當地進行觀光資源的再發現、再認識,並增加和在地的交流、更提振在地經濟。 而這一個概念,在政府的助長之下,更吹到了空房連連的溫泉旅館區。 例如佐賀縣嬉野溫泉區的高級溫泉旅館「和多屋別莊」,就著手改造旅館內碩大的空間為辦公室、會議室,與東京的企業簽下Workation的租賃合約,提供東京企業的員工一個能「一邊泡溫泉度假、又能夠專心辦公」的衛星辦公室。

疫情餐飲: 防疫期間餐飲調查

在餐飲售價方面,中國雖然在二三線城市人民的平均收入還比台灣差一大截, 但很驚人的是他們許多餐飲的售價都比台灣還高, 台灣餐飲長期價格低廉會是許多店家難以獲利的原因之一。 在台灣則主要還是用人工點餐比較多,支付工具以現金跟刷卡為主, 所以我認爲台灣餐飲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如果點餐、支付流程可以再簡化,可以相對節省餐飲業者的人力及管理成本。 台灣的外送平台不僅每個月要繳基本的月租費,抽成還高達33~35%, 雖然這抽成已經包含外送費等等,但整體成本還是中國高了10%左右。

疫情餐飲

竹市餐廳開放內用 林智堅︰全面實聯制、隔板梅花座新竹市長林智堅提醒業者遵守相關規範,讓客人可以安心放心在餐廳用餐。 不過,多數小吃店仍維持外帶,主要是因需梅花座、且要使用隔板等,加上座位數減少、又得符合規範,仍維持外帶餐點為主。 新北藝文中心展覽廳明起開放參觀 線上預約每日3梯次疫情警戒降至二級,新北市增加開放新北市藝文中心及新莊文化藝術中心展覽廳,採線上預約制,每日開放3梯次,新北市立圖書館預計8月1日起開放,目前仍持續提供線上預約定點取書及各項線上電子書閱讀服務。 新北8/3開放釣蝦場 禁止邊釣邊烤邊吃新北市府公告8月3日開始餐飲業者有條件開放內用,新北市經濟發展局長何怡明補充,這次也同步開放釣蝦場營業,但如果場內有附餐飲也須遵守相關防疫規定,尤其禁止釣蝦、釣魚業者於座位旁一邊垂釣、一邊烤物食用。 新北餐飲落實防疫 侯友宜:下週持續開放內用新北市長侯友宜8月8日表示,這週是雙北開放餐廳內用第1個假日,又碰上父親節,市府加強派員視察,絕大部分餐飲業者配合度高,都有降載3分之1、3分之2的人流,以及落實防疫政策,加上疫情穩定往下,因此下週餐飲業仍開放內用。

疫情餐飲: 經濟

不過,受到產地天候及貨運缺櫃等因素影響,卻帶動咖啡豆期貨在2021年底創下10年新高價。 在成本大增下,漲價應是業者第一選項;但業者也坦承,在擔憂流失客戶的兩難下,目前都沒人敢率先漲價。 以饗賓餐旅集團為例,繼2021年3月旗下3個餐飲品牌在高雄義享天地同時開幕後,集團再將旗下5個餐飲品牌一口氣進駐竹北遠百店,5品牌占地合計近千坪,投資約新台幣3億元,預估可創造約6億元以上的年營業額。 Yahoo奇摩超級商城進一步分析,觀察即食包市場,「快煮麵」、「水餃」為大宗勢力,光是這二大類便帶動平台業績年增2倍,因此可以發現很多店家都嘗試以此切入市場試水溫,今年站上新品包括頂鮮擔仔麵、朱記餡餅粥水餃等。 最後,侯姿汶給予同學們許多職涯發展的建議,指出學歷對職場新鮮人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職場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關係,並提醒同學們時時保持好奇心,期望同學能在未來找出自身優勢,持續前進。 至於店家要選擇LINE官方帳號或外送平台合作,王俞蓉認為,這不是單選題,關鍵是「盡最大努力讓顧客願意進來」。

Eater一篇報導直言「餐廳完蛋了—除非獲得紓困」,憂心很多抗疫期間關閉的餐廳可能再也回不來,餐飲業生態可能會永久改變。 雖然許多餐廳試圖轉型成外賣、發售餐券等等,一時之間仍無法彌補流失的來客數與營業額,恐怕對餐廳造成永久傷害。 該文呼籲政府拯救獨立小餐廳的現金流,提供一定程度的紓困金額、租金減免、稅金延徵,協助度過難關。 「教父牛排」負責人鄧有癸表示,3月原本就是餐飲淡季,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預估整體餐飲市場人潮跟去年同期相比,可能會下滑30%至40%,目前餐廳內部除了進貨量下調一半,也將菜單精簡,至於員工也以「寄假」的方式先調配上班時間,不會減薪來進行因應。 台灣今年疫情更甚,宣布三級警戒,由於頒布內用禁令,餐廳更是倒一片。 全台擁有14家分店的樂尼尼餐飲集團,旗下樂尼尼義式餐廳、夏部火鍋、賣飯食等品牌,收入銳減又遭遇股東掏空的雙重衝擊,6月1日結束營業。

疫情餐飲: 日本疫情持續 18 個月後,來客數仍難達過去的一半

位於板橋、主打一碗麵線配上現烤香腸的「油庫口蚵仔麵線」,今年宣布漢生店停止營業,10年經營下台一鞠躬。 同時,饗賓餐旅集團旗下Buffet餐廳品牌「饗食天堂」睽違10年後於高雄推出第11間據點,就是看好後疫情時代餐飲內需市場;王品在台灣日前已順利達成台灣300店的里程碑,預估第4季將突破台灣307店歷史紀錄,再創高峰。 新冠肺炎疫情稍微趨緩之後,我認為要讓餐飲店持續繁盛就必須要有 「用原有模式開餐飲店是無法再大賣」這樣的新思考模式。 有非常高的可能性,在未來的好幾個月内,大家暫時還會持續和新冠肺炎病毒共同生存於同一環境,所以更應該要考慮新型態的餐飲業商業模式。 為滿足現代人對「一站式數位金融服務」的追求,同時提供安全便捷且創新的金融服務,身為業界領頭羊,國泰世華銀行結合對消費者行為趨勢的觀察,以及與時俱進的科技防護系統, 透過「國泰世華 CUBE App」提供用戶便利與安全兼顧的最佳解決方案。

此波疫情爆發前,送餐員待遇不受重視、補助不合理就已是老問題。 除了導致送餐人力召募不易,送餐單位還得賣力募款,或以其他服務收益填補經費缺口。 曾有個案需要服務又怕被人看不起,遷怒陳金明,對他劈頭痛罵10幾分鐘。 陳金明默默轉念,人都有情緒要宣洩,這種毫不留情的罵法,大概是把他當家人了。 疫情餐飲2023 來到台中山區,送餐員王宜橙常得沿著峭壁邊的農路,穿越果園,沿途問人,才找到住在工寮裡的個案。 他有時得幫個案打開便當盒,因為生病雙手攣縮的案主,連拆橡皮筋的力氣都沒有。

疫情餐飲: 【解方2】旅宿業者大團結的「未來住宿券大平台」

8月10日起,餐飲場所符合實聯制、社交距離或設隔板等規範可直接開放內用。 屏東縣政府表示,餐廳依中央指引開放內用,開放後的戶外釣魚場、室內釣蝦場,如有內用須專人服務烹煮並符合防疫指引。 百貨、賣場美食街用餐區容留人數以座位數1/2為上限;市場、夜市禁止試吃及邊走邊吃。 第二個餐飲變遷趨勢是「餐飲競爭去中心化」,即使疫情過後,外送平台仍將成為民眾餐飲生活常態。

疫情餐飲

針對台灣地區後疫情時代的餐廳經營狀況,iCHEF以旗下超過1萬2000家餐飲業者營運數據分享《2021 餐飲景氣白皮書》,其中顯示即便台灣疫情警戒從先前三級降回二級狀態,多數消費者已經習慣線上點餐的用餐模式,因此也形成餐飲業者加速電商化的趨勢。 Foodpanda資深公共事務經理暨發言人郭昕宜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平常消費者可能只有午餐訂外送,現在早中晚三餐都會考慮,使用頻率明顯增加。 因應疫情隨時可能再起,未來所有餐飲品牌都必須具備應變大量「外送、外帶」的能力,甚至因應社交距離,餐廳與廚房內部配置將改變。 「餐飲市場不會飽和,只會重新分配」,侯姿汶指出,疫情的影響下,主打不需到店面購買,方便快速的「雲端廚房」正在盛行,成為民眾新的消費選擇。

疫情餐飲: 品牌形象是什麼?

然而,餐飲業者一旦提供更多元的產品類型,就會有更複雜的客戶、產品資訊,商家必須有效率地整合這些資訊,才能維持服務品質,也因此越來越多餐飲業者引入數位工具,例如客流分析、互動看板、智慧巡檢等,提升管理效率。 舉例來說,星巴克新型態店「啡快」,不同於星巴克其它店型,「啡快」是以外帶、外送服務為主,顧客可先在線上點餐後再到店取,還可在星巴克 app 疫情餐飲2023 上訂製自己喜好的咖啡口味。 另外在空間中也特別增設了「星禮台」,咖啡師會在「星禮台」歡迎顧客,並協助從店內自提櫃取餐,並設有外送員專屬的取餐流程和區域,除了帶給顧客全新的體驗之外,也顯示出品牌獨特的價值。 對於外界鼓吹是疫情才帶來外送平台的拓展,世新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學副教授林芳儀則認為,並不是疫情催生了外送商機,平台與科技的介入,早就是這幾年來餐飲業市場的趨勢。 但在這股趨勢中,具有獨到戰略眼光善用科技平台,同時擁有龐大資本的業者,將會取得極大的優勢。 「疫情一來,我們這裡一年少掉174萬人次,若一人消費2000元,等於蒸發33億元產值」。

  • 因應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降溫,7月27日起全國疫情警戒從三級降為二級,維持至8月23日,室內放寬至50人、室外100人,婚宴、公祭可開放,餐飲內用原則依衛福部規定處理,各地方政府可在此原則下視疫情需要有調整空間。
  • 隨著數位轉型潮流的興起,國內許多企業都意識到危機,也嘗試想要轉變,但由於對數位轉型不正確或不完全的認知,常常使得轉型夭折,這在傳統產業尤其常見。
  • 而通訊軟體經營會員的重點,就是累積的會員數,以及推播資訊的有效度,因此首先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防疫期間提升會員量。
  • 國泰世華 CUBE App 領先同業,推出「登入兩步驟」驗證服務,當用戶使用陌生裝置進行登入時,必須經過第二道驗證檢核,以提供額外的安全保障。
  • 前身為「永康街冰館」、專賣芒果冰的ICE MONSTER永康店,以及「度小月擔仔麵(永康店)」,分別在去年與今年宣布停業。

對比去年新加坡封城期間,首週下跌幅度是 60%,與台灣目前首週平均幅度相當,顯見新加坡去年的經驗與走勢依然有參考價值。 二級警戒 台鐵局:開放電子票證搭對號列車、退票免手續費台鐵局7月27日表示,雖然疫情警戒降級,但仍有許多民眾仍寧願減少出門,或是有些民眾因公必須出門時,事先預訂車票後,但行程又受疫情影響有變化需要退票等;因此,目前仍將持續提供旅客退票免收手續費服務。 自5月19日政府宣佈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許多開店的業者便開始面臨空前的營運危機,且不得不在停業防疫與開業求生的兩難中抉擇。

疫情餐飲: 「時間 啟動」 韋禮安以時間創造價值

速食連鎖餐廳頂呱呱受疫情影響,內用人數大幅下降,即使原先就有提供外帶服務,每日消費人數仍不如以往。 商家為了因應疫情影響,在電商平台出售電子優惠票券吸引顧客上門消費,同時也與多家外送平台合作,搭配促銷活動(例如:滿額免運費、特定時段享折扣等),擴大消費族群。 此外,頂呱呱還在自家APP設計遊戲活動,讓用戶透過解任務的方式免費獲取餐點,增加消費誘因。

國門重新開啟後,百貨業者十分看好海外觀光人潮將重新回籠,挹注國內百貨業表現。 過去3年,台北101一年流失1000多萬人次的觀光客,台北西區百貨業者也因為日韓港澳、自由行陸客、東南亞觀光客等歸零,營運業績始終少了一塊。 (中央社)國門10月13日開放,全民生活將重回正軌、海外觀光客也會逐漸回流。 歷經一場近3年的疫情考驗後,在喜迎解封商機的同時,疫後消費新生態的挑戰也接踵而來。 首先,關於「活用場地」,就是如同往常一樣,客人來到店裡享受美味料理而產生滿足感這樣「①餐廳原本的價值」。

疫情餐飲: 服務

部分原本僅定位為短期求生對策的服務模式,例如建立雲端廚房、架設線上網站、銷售 PB  商品等,在疫情持續發酵及消費模式大幅轉變的環境下,不少已發展成為企業長期經營的策略方向。 雖然日系餐飲品牌在台展店幅度與本土企業相較仍有一段差距,但相對於 2020 年日本國內因疫情而掀起的大規模餐飲閉店潮,台灣市場的穩定發展與持續拉高的營收貢獻度,無疑成為日本餐飲集團疫情下重要的第二營收支柱。 這樣的做法或許可以提供此刻同樣面臨本土疫情進逼、以及深陷高齡少子化挑戰的台灣餐飲企業做為參考。

既然店家無法壓低價格,就必須讓顧客感受到產品的價值跟價格成正比,讓顧客願意花較高的金額購買相等價值的食品。 雖然服務態度跟味道一樣很主觀,但顧客當下用餐的感受卻會被無限放大。 不管食物有多好吃,如果顧客感受到的是不愉快的服務體驗,下次回訪的機率就趨近於零。 只要讓消費者感受到「被尊重」,就會默默在心裡留下好感,也提升下次回訪的意願。 即便如此,店家仍需維持穩定的品質,否則客戶流失率就會上升,忠誠顧客也可能在某次不好的購買經驗後,瞬間把店家踢出口袋名單;而原本透過社群媒體認識你、想要嘗鮮的消費者,也可能看到負評而打消念頭。

疫情餐飲: 資料來源

舉例來說,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3月份的餐飲業績就因為疫情衰退了近1成的業績,因此轉而積極強化外帶及外送服務,目前館內已有16家餐飲品牌與foodpanda外送平台合作。 而針對曾有其他業者希望百貨可以讓利、降低抽成,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總經理王寶銘表示,因百貨大多屬「抽成」機制,如果業績低相對的抽成也少,因此會再整體考量,視各別的狀況特別處理。 疫情餐飲 缺工的影響下改變餐飲業者經營型態,多家連鎖餐飲業者如「鼎泰豐」、「築間」、「千葉火鍋」等都引進AI機器人來減緩人力不足問題。 北市府產業局表示,受COVID-19影響,宅經濟當道,外送、外帶成了餐飲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亦見到許多知名餐廳推出食物箱或是調理包,新的飲食消費趨勢一一浮現。

  • 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餐飲內用將採取限制性開放方式,除遵守中央指引外,並要求採公筷母匙,容留人數需張貼門口,餐飲人員也要落實管理。
  • 王俞蓉說,餐飲業者過去可以透過服務或裝潢風格來吸引顧客,現在因無法跟顧客面對面,必須「在空中做生意」,這是很大的推力,加速店家串接外帶外送模組的需求,甚至有店家特地開設一個官方帳號做外送生意。
  • 北市超市、市場 將取消身分證分流全國疫情警戒7月27日降為二級,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市立動物園等場館將開放,27日起長照、日照、托嬰中心恢復,此外,27日後市場、夜市、百貨、賣場、超市雖仍禁止內用,但取消身分證分流管制。
  • 舉例來說,泰式料理餐飲業者「瓦城」就在疫情期間推出「獨享餐盒訂閱服務」,不僅提供多款菜色內容,還幫顧客配好每份餐盒,同時開放到店自取與宅配到府服務,讓顧客在家就能享用餐廳美食,商家也能因此獲得穩定客源,與目標客群建立長期互動關係。
  • 除此之外,為了降低來店客減少帶來的影響,這些以店內用餐為主的餐飲集團,除了做好基本的防疫管理,如排隊時保持社交距離、為客人量體溫並酒精消毒、延長用餐間隔、加強店內消毒頻率等,在銷售策略上也做出很多改變。

王碧蘭強調,雖然弗傳慈心主張是因為送餐人數多才有誤差,占整體服務比例也不大,但衛生局身為主管機關有監督之責,服務單位理應每件事都要做好,也希望送的個案都是正確。 第一線送餐很辛苦,不過長照2.0對營養餐飲服務的項目是「獎補助」,基金會有其責任,不能都靠政府,有很多基金會也沒來申請費用,可以自籌經費。 許多社區據點、基金會停止共餐後,改做無接觸送餐、送物資,讓個案維持溫飽。 但以中高齡為主力的備餐、送餐志工,同時是感染COVID-19的高危險群,許多人在疫情爆發後不願再服務,人力嚴重短缺。 在社福團體Facebook或公益媒合平台上,隨處可見召募送餐志工的訊息。 疫情餐飲2023 弗傳慈心基金會在921大地震救災過程中看見弱勢長者的餐食需求,成為第一個承接台中送餐服務的單位,22年來送餐不間斷。

疫情餐飲: 數位敘事

做雲端廚房不僅投入低、營運成本也低,因此創業風險較小, 而且即使面對疫情,外送生意還是可以繼續,這使得開餐廳不再是高資本高風險的產業。 疫情餐飲2023 因應雲端廚房的興起,甚至還發展出共享雲端廚房, 也就是說同一個廚房可以分割為不同的空間與時段出租給不同的商家, 大家在同一個空間內製作餐點,分攤租金及水電,將營運費用降到最低,屬於一種新型態的物業。 另一方面,餐飲業缺工問題存在已久,疫情趨緩內用人潮恢復後,人力問題更加突顯。 找不到人的情況下,部分餐飲店家藉由縮短營業時間,或在人潮較少的日子增加店休日來減少人力負荷,更多餐飲集團則是以加薪、調薪留住人才,例如:「金色三麥」宣布正職人員最高調薪10%、「王品集團」對外公告明年員工起薪調幅上看7.5%、漢來美食則已幫員工調薪平均6%。

疫情餐飲

她的餐廳「Hisa Franko」推出禮盒組,置入新書、葡萄酒、熟成起司、焦糖腰果與餐廳自製果醬,可以線上訂購,一盒售價115歐元。 疫情發展方向無人說得準,台灣守住第一波攻擊,此刻卻面臨另一波境外病毒移入,島內安全能鎖多久? 這個時候,品牌擁有規模的好處開始展現,有能力獲得更低成本的人,開始更積極地擴張,規模所帶來的優勢,也讓多店品牌在營收、獲利、展店規劃上都較單店品牌樂觀。 台南夜市口訣「大大武花大武花」中的大東夜市、武聖夜市以及花園夜市,因台南市政府宣布禁令,只能暫停營業。 高雄知名的瑞豐夜市5月中旬自主停業,雖然目前半數攤商回歸,但後續若要完全復業,得面臨每天百萬元的租金,管理公司直言不堪負荷。

疫情餐飲: 餐飲業

而拱天宮目前持續「停止改、補運服務」、餐廳暫停提供平安餐,避免人群聚集。 苗縣游泳池有條件開放 淋浴設施、SPA、烤箱仍不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有條件開放游泳池,其中淋浴設施及附屬區域如兒童水池、冷熱水池、SPA區、烤箱不開放。 竹市防疫加強版 提供木製隔板包廂式運動新竹市40家公私立運動中心、健身房7月27日重啟,並規定人流降載50%、教練施打疫苗或定期快篩、上課期間全程戴口罩、器具不得混用、保持社交距離、定期清消、做好員工自主健康管理等防疫工作。 北市超市、市場 將取消身分證分流全國疫情警戒7月27日降為二級,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市立動物園等場館將開放,27日起長照、日照、托嬰中心恢復,此外,27日後市場、夜市、百貨、賣場、超市雖仍禁止內用,但取消身分證分流管制。 二級警戒新北餐飲仍禁內用 新北推補助方案新北市長侯友宜25日表示,市府即日起推出「安心餐館防疫補貼計畫」,針對營運支出或拓展營銷兩大項目擇一申請,符合資格將給予3000元補助。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