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金融6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April 6, 2020

氣候金融

我們的深刻洞察力和優質服務有助全球各地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建立信任和信心。 我們致力培養傑出領導人才,通過團隊協作落實我們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堅定承諾。 因此,我們在為員工、客戶及社群各界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KPMG近期正積極發展一個線上氣候變遷財務報導的資源中心,著重於氣候相關風險的影響可能出現於財務報表的何處抑或是如何出現於財務報表。 在KPMG發布的兩份報告和部落格文章中,已針對銀行年報及單獨TCFD或ESG報告中氣候相關揭露進行分析。 以下是最常被提及的受影響產業:煤礦業、石油及天然氣、汽車業以及運輸業。

一直以來,非洲烏干達都是受到氣候變遷嚴重衝擊的區域,實際上,烏干達多數區域也確實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在烏干達北部的卡拉莫賈,大多數居民以畜牧業維生,但由於氣候變遷的因素,當地出現了比預期更加嚴重的乾旱事件,降雨不穩定也讓沙質土壤難以吸收水分因而致使作物歉收,也連帶發生了許多偷牛事件,而隨著偷竊事件的升級,甚至開始遭受盜賊攻擊。 本資料之編製僅為一般資訊目的,並非旨在成為可仰賴的會計、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

氣候金融: 氣候變化:九張圖看懂全球變暖和你我的關係

除此之外,金融業還可以展開更積極的行動,像是撤資化石燃料,使世界各地的投資人可以更多重視氣候與投資間的關聯。 轉型風險將對經濟體產生重大的短期威脅,這是聯合國環境署金融倡議(UNEP FI)針對金融機構的氣候風險管理工具的最新報告中的觀察之一。 最新的指引內容為召集39家銀行率先採用建立在聯合國環境署金融倡議的TCFD建議的前瞻計畫的成果。 這份報告也包含了能了解氣候變遷及低碳轉型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經濟體,以及各式工具概述及可用分析方法的指引,還有未來可能改變氣候風險工具的潛在技術和法規發展。 在氣候變遷的問題上,開發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通常比已開發國家少,但卻常得承擔全球氣候變遷所產生的大量負面後果,而開發中國家又比已開發國家擁有更少資源去因應這些氣候變遷的後果。 面對這樣不正義的現象,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確立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這項原則。

氣候金融

發達國家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從各種渠道聯合調動1千億美元用於解決發展中國家迫切的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需求。 融資渠道有多種,包括銀行貸款、風險投資、私募、共同基金、捐贈基金、購買股票或債券等,這些渠道可以引導資金流向既有助於碳減排又可盈利的投資項目。 另一方面,樂施會氣候變化高級政策顧問卡蒂(Tracy Carty)說明,有些國家將與氣候議題無關的發展援助歸類在氣候項目(如道路建設等),進而被計入富國達成的氣候融資目標。 SCF指出,氣候資金缺乏統一的核算方式和定義,「大眾一般傾向OECD的數字,但這並不代表它的數據是正確的。」在沒有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各國提報的資金基準、被衡量的方式不同,對於氣候融資的整合運用也是一大挑戰。 但,目前無論使用哪種計算方式,富國皆未達到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目標。 臺灣證券交易所及臺灣碳權交易所攜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中心,預計30日舉辦「國際碳關稅的挑戰與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的碳權課題」論壇,邀請政府、專家及學者共同探討「國際碳關稅下企業與政府的因應之道」及「碳權交易如何帶動淨零轉型」兩議題。

氣候金融: 氣候峰會COP26: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歐盟等排放大戶有哪些減排行動?

在2019年9月於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中,南韓、德國,以及英國也都宣布將提供雙倍資金給綠色氣候基金。 綠色氣候基金預計在最近一輪的追加資金中,獲得來自冰島、瑞典、丹麥、挪威、法國、英國,以及加拿大共約70億美元的挹注。 多邊開發銀行也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宣佈,要在2025年前每年募集650億美元氣候融資,並額外帶動400億美國的私部門投資。 這些來自已開發國家與多邊開發銀行的最新努力,是否已足以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官方網頁上,氣候金融(climate finance)指的是支持減緩(mitigation)及調適(adaptation)這兩類氣候行動的地方、國家或跨國融資,這些融資可以來自公部門、私部門,或其他管道。 UNEP FI的報告‘The Climate Risk Landscape’ ,內容提供不同工具及分析的簡介,包含其主要特性之評估。 在比較工具之間的方法學與適用範圍時,UNEP FI提供金融使用者關於各方法學優點與限制的總覽。 350台灣希望透過簡單易懂的量化指標,評比台灣金融業中銀行單位的煤業政策,檢視金融業為落實永續社會責任,因應氣候變遷,透過有計畫地運用其資金降低煤業的發展,達到巴黎協議的減碳目標。

氣候金融: 別把中國不幸當西方之福 紐時專欄:中國經濟往下走 台灣就危險

聯合國數據顯示,向低碳、有抵禦力的經濟轉變,可以在2030年之前在全球創造6,500多萬個新的淨就業機會。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表示,英國將制定規則,要求企業公布轉向淨零排放的計劃,說明將如何在2050年前實現脫碳。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World 氣候金融 Resources Institute) 2021年10月發布的報告估計,綜合考量國民總收入、1990年以來累積的排放量與人口規模,美國理應貢獻1000億美元中的40-47%,但2016年至2018年,美國的年均貢獻僅約76億美元。 國泰投信看好無現金支付趨勢,以及基金理財工具的普及化,今日正式宣布與悠遊付雙方合作,推出「電支基金投資」新功能,瞄準25... 國泰人壽指出,針對應繳月為今年8月的續期保險費、保單借款利息,給予受災地區保戶緩繳三個月的措施;另嚴重受災地區保戶即日起至今年10月底前,如首次純增10萬元以內之保單借款,自借款之日起六個月內免計利息。

氣候金融

許多銀行不僅將重大資訊包含於年報內,也發布單獨的ESG報告,有時候甚至會發布聚焦於TCFD建議的額外報導。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因為TCFD建議企業於主要年度財務報告中提供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而以上建議方向將如何影響氣候相關揭露在年度財務報告內的未來定位及彙整,將會是有趣的議題。 討論的成果導致了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GCF)的創制,作為分配氣候資金的主要管道。 和GEF不同,總部設立於南韓的GCF是由已開發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理事會所管控。

氣候金融: 29【早晨財經速解讀】景氣燈號連9藍 AI訂單何時來?債券跌不停 金融股還可追?

這篇文章簡述其學習到的經驗,以及一系列針對加強IAMs的發展與金融機構的應用建議。 一家北美銀行解釋,維度越大,額外考量產業動態並縮短時間軸,將協助金融業者應用時更有效率。 在CaixaBank案例中,他們強調在情境模型下的「潛在假設」、「聲譽風險」及「固有資產」的透明度皆須增加。

氣候金融

在烏干達的基格齊和魯文佐里地區,因為高溫更有利於蚊子生存,也因此讓當地的瘧疾病例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對當地的醫療體系造成嚴重的壓迫,而當地卻只有少數特權階級能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生活,有高達60%人口居住在貧民窟,無時無刻生活在瘧疾的風險之下。 透過走訪烏干達而觀察到這些現象的記者Raziah Athman表示,烏干達整個國家都面臨了環境與生計的困難,必須要即可透過積極永續的全球合作,才能讓烏干達朝向韌性繁榮的生活改變。 若全世界要達到淨零願景,首先國際必須要有共識,再來是各國要有政策,企業與個人要有作為,最後則是市場要有力量。 「市場要有力量,第一,是用資金來協助整個淨零的發展;其二,碳稅或碳交易的方式,讓做得好的人可以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讓做不好的人,在經濟上來進行補償。」黃男州進一步說明。 多家公益基金會和國際開發銀行今(3日)宣布成立一筆105億美元的基金,用來幫助新興經濟體轉型再生能源。 目前已從洛克菲勒基金會、IKEA基金會和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籌措了15億美元,同時也從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IFC)等國際開發銀行籌措了90億美元。

氣候金融: 富蘭克林投顧:7月平衡型基金持穩 美元回落助推新興當地貨幣債

在此原則下,已開發國家(附件二締約方)承諾要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及技術,協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 《公約》第11條規定,《公約》應建立資金機制(financial 氣候金融 mechanism),由一個或多個現有的國際實體負責管理,資助應對氣候變遷的項目。 除了多邊開發銀行之外,OECD也是試圖建立自己追蹤氣候調適融資的方法。

氣候金融

小國指出,已開發大國在工業革命後迅速發展,製造多數污染卻要開發中國家或窮國承受氣候災害的損失,已開發國家應協助小國採用綠能、適應氣候變遷的科技與設備。 各國將討論此基金要置於國際貨幣基金(IMF)或是綠色氣候基金(GCF)的框架下,抑或是另外設立一個新的基金平台。 援助的項目包括氣候災害後重建房舍、協助遷移、補償家戶所得損失等,此基金目的並非要協助窮國「減緩」氣候變遷,而是「適應」氣候變遷並減少災害損失。 為有效且精確評估金融業面臨氣候風險之財務衝擊,UNEP FI(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部)於2022年5月針對金融同業發布總體經濟模型來探討氣候短期風險(5年以內)的影響,套用短期情境與傳統風險的相似測試,更能評估金融穩定性及面對短期威脅的準備。

氣候金融: 囤房稅2.0擬114年開徵 每年3/22遷入適用自住稅率

當中提到,台灣發展高科技、石化等製造業都需要能源,因此能源轉型是最重要的事,這當中充滿挑戰,金融業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國內金融界中有2019年的玉山金控、2020年的國泰金控、2021年的富邦金控,以及2022年的台新金控,均陸續開始建立規範,避免資金資助煤業。 以玉山金控來說,其在2019年宣布不再資助國內外燃煤電廠,成為台灣首間撤資的銀行,並於2022年承諾在2035年全面撤資(Phase-out)煤炭相關產業,躍升為台灣與亞洲金融界氣候行動的領導者。 我們的氣候變遷資源中心提供常見FAQ,協助企業辨識氣候變遷對企業財務報表之潛在影響。 擔任企業審計委員會之成員,亦可以利用我們的出版品審計委員會討論的10個問題來開始評估相關影響。

多數受訪銀行已設下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包含財務排放)。 然而,依據近期的相關揭露,銀行將如何衡量(或可以如何衡量)達成目標的進展尚未相當明確。 淨零排放目標的達成進度衡量以及相關揭露可能會與銀行把握氣候相關機會的能力相互連結—例如,透過提供融資予永續經營的企業,或發展處理氣候相關事項技術的企業。 銀行揭露了他們近期用於衡量、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的關鍵指標與目標。 銀行已針對永續金融、營運排放的量化指標及目標進行揭露,而多數銀行仍在量化財務排放。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公布有關碳排放的披露規則,估計與英國和歐盟的相關計劃類似。

氣候金融: 氣候資金為何遲遲未到位?

英國財務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表示,倫敦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淨零金融中心」,並訂定新規則要求上市公司回報淨零排放計畫。 《衛報》指出,蘇納克先前被指控在政府內部阻撓環境法案並反對淨零議程,他的預算規劃也還包含很多高碳排政策。 根據NiGEM的觀點,氣候風險伴隨著氣候機會,如碳費雖可能導致轉型成本增加間接影響GDP下滑,亦能同步增加政府收入回饋企業與人民,上述氣候議題的模型分析將有助於強化TCFD揭露。 雖然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目前仍沒有具體的計劃,成員機構的減排時間表不盡相同,標凖和行動路徑各異,採用的數據不一致,對投資的環境衝擊並不真正了解,但與六年前巴黎峰會時相比,大部分金融機構對氣候金融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綠色基金投資組合失衡狀況也是一個遺留問題;2019年數據顯示,用於適應能力方面的氣候資金仍然只佔氣候融資總額的一小部分,而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資金佔93%。

從金融的角度來說,把資金投出並希望有所回報叫做「投資」,那麼「撤資」就是完全相反,將其資金撤出。 另外,去年(2021年)台中人遭逢半世紀以來最大旱災,被迫忍受「供五停二」缺水之苦。 氣候金融 不穩定的氣候還會影響農業收成,不單單只是無水灌溉,要是無法在暴雨前搶收,則農人的辛苦耕種成果白費,進而影響菜價上漲。

氣候金融: 各國仍有猶豫

(4)來自私部門的氣候融資在2015年時約有109億美元,在2016年則為157億美元。 氣候金融2023 整體而言,目前已開發國家提供給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融資雖呈現上升趨勢,但仍尚未達到《哥本哈根協議》中所承諾的每年1000億美元。 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在第2條的第3項中,重申了必須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調適型發展的路徑。

而對於世界銀行或國際發展金融俱樂部來說,調適涉及的是脆弱性(vulnerability),因此試圖降低脆弱性的計畫都可以納入援助範圍。 而UNFCCC 的金融常務委員會目前是將調適定義為降低人類及生態系統對氣候變遷負面效果的脆弱性,或提升人類及生態系統對氣候變遷負面效果的韌性(resilience)。 《減緩融資共同原則》並將9大類活動視作減緩氣候變遷融資的涵蓋範圍,其中包括:(1)再生能源、(2)低碳及有效率的發電、(3)能源效率、(4)農業、森林及土地使用、(5)非能源溫室氣體的降低、(6)廢棄物及廢水的處理、(7)交通運輸、(8)低碳科技、(9)跨領域議題。 2021年,建立於領航計畫的重要學習與成果的基礎上,UNEP FI發布最新銀行與投資業之TCFD專案。

氣候金融: 承諾跳票!川普昔稱「世界第八大奇蹟」 富士康威州2廠房喊賣

COP26第三天,當會場內正討論如何提供氣候行動資金時,上百名抗議者在會場外遊行,呼籲企業停止一邊宣稱要保護環境,一邊又持續傷害環境的「漂綠」行為。 加拿大及澳洲的銀行特別著重於氣候對區域特定盛行產業之貸款組合的影響,例如礦業及農業,相較於其他國家,加拿大及澳洲的銀行對該領域的揭露極為詳細。 然而,所有受訪銀行已選擇遵循該工作小組所提供的形式,且多數其他銀行也正是如此,此亦提供我們一致的架構以進行比較及對照。 在2020年年初,承諾實現淨零排放的金融資本總額為5萬億美元,而11月初則達到了130萬億美元。 聯合國2018年發佈的《新氣候經濟報告》稱,據保守估計,大膽進取的氣候行動到2030年可帶來26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益。 路透社報道稱,COP26召開之際,已知全球會計標凖組織、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和英國央行在內的金融監管機構將共同制定審查和披露標凖,實施金融監督,但具體細節並不清楚。

  • 我們的深刻洞察力和優質服務有助全球各地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建立信任和信心。
  • 綠色氣候基金預計在最近一輪的追加資金中,獲得來自冰島、瑞典、丹麥、挪威、法國、英國,以及加拿大共約70億美元的挹注。
  • 我們的氣候變遷資源中心提供常見FAQ,協助企業辨識氣候變遷對企業財務報表之潛在影響。
  • 發表報告的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氣候小組委員會,呼籲監管機關「加緊腳步果斷地」採取行動,因應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
  • 綠色基金投資組合失衡狀況也是一個遺留問題;2019年數據顯示,用於適應能力方面的氣候資金仍然只佔氣候融資總額的一小部分,而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資金佔93%。
  • 國泰投信看好無現金支付趨勢,以及基金理財工具的普及化,今日正式宣布與悠遊付雙方合作,推出「電支基金投資」新功能,瞄準25...
  • 有些銀行已對他們正在使用的情境分析加以揭露,但考量資料可得性及缺乏資料細微度,量化分析是否具有意義有待證實,而針對情境分析結果的相關揭露亦較為缺乏。

事實上,今年3月多位共和黨參議員就曾去函美聯儲,質疑央行在環境問題上的管轄權和專業知識。 「此作為並非以科學或經濟學為基礎,而是一種自我實現預言:聲稱能源勘探和其他不受歡迎的投資有財務風險,再利用政府的槓桿—非經選舉產生的官方機構—來禁止或限制這些活動。」共和黨員們寫道。 美聯儲研究人員指出,經濟和金融風險會相互放大,例如,天氣導致的財物損失若造成銀行損失,可能使貸款和投資減少。 「由於風險的可能會突然發生、大幅轉變,如果投資者對風險的預期或信心突然改變,可能會發生突然的重新定價。」作者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深入了解這些風險。 今年3月,美聯儲研究人員的報告寫道,氣候相關的經濟或金融風險不一定會影響金融穩定,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是有可能。

氣候金融: 氣候融資

從第三天開始的COP26,將由各國代表團接棒展開實質談判——首先要討論的是氣候融資。 回歸初衷,地球上最脆弱的國家實際能獲得多少援助,才是COP27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新台幣匯率直直落,中央銀行進行「保匯」大作戰,除了上周准許大型壽險公司匯回大筆海外收入換匯新台幣之外,最新動作是瞄準多家... 第四,風災保戶補發保單免收工本費:保戶於事故發生後3個月內,只要檢附相關受災證明(如里長證明之受災證明文件),申請補發保單可免收工本費。

從目前已有的資料來看,全球氣候金融的總體規模確實有所進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推動下,各國的雙邊援助機構、多邊發展銀行、多邊氣候基金,以及非國家行為者都扮演了動員氣候融資的重要角色。 然而,資料也顯示,在目前全球氣候融資中,從已開發國家流向開發中國家的金額,雖有上升,但仍未達已開發國家承諾的金額。 此外,這些資金又大多流向氣候減緩項目,並未達到《巴黎協定》所希望的,讓氣候融資在減緩項目與調適項目之間平衡分配。 再者,目前低度發展國家及小型島嶼國家所獲得的氣候融資比例並不高,很難說已達到了《巴黎協定》中讓氣候融資優先提供給最脆弱國家的目標。 最後,由於缺乏共同標準,我們難以評估目前全球氣候融資的資料品質,也難以判斷當中有多少資金符合《巴黎協定》所要求的新的且額外的資金。

氣候金融: 氣候金融的監管

各國預計將於2024年前,依據新的共同方法,提交第一份兩年期報告,這些報告將交由技術專家以及公眾進行審查。 在2009年12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5屆締約方會議(COP-15)中,成員國通過了《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並提議建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 GCF),作為聯合國在氣候金融上的資金運作實體。 在2010年於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第16屆的締約方會議(COP-16)中,綠色氣候基金成立,大會也決定建立金融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Finance),負責協助大會協調、管理、動員並評估氣候金融。 2011年,於南非德班舉行的第17屆締約方會議(COP-17)決議,讓綠色氣候基金正式成為目前《公約》最主要的資金機制。 投資人將可利用ISSB的準則,了解企業在有關氣候等ESG議題上的表現,並根據這些資訊決定資產分配。 Liikanen也預期,ISSB將在明年下半年公布第一套氣候準則。

氣候金融: 氣候變遷題材 商機熱

氣候金融科技是氣候、金融和數位技術的交集,是數位金融技術減碳解決方案提供者,係運用金融科技如大數據、人工智慧(AI)、區塊鏈等技術幫助企業/金融業者評估、監控氣候風險,溫室氣體(GHG)變化。 為了落實綠色金融,正確有效揭露GHG排放資訊,氣候金融科技成為金融機構不可少的管理工具,吸引銀行業者爭相投資該領域。 氣候變遷對於世界各地的影響逐漸加劇,天災帶來的人員與財產損失也日益嚴重。 根據瑞士再保險研究院(Swiss Re Institute)2021年4月發佈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遷持續,2050年將使全球GDP減少18%,造成重大損失。 相較於民眾,企業更已明顯感受到氣候變遷風險對企業營運具有絕對的財務影響。 目前台灣金融業已有部份銀行開始進行,例如:發布TCFD報告書,強化氣候變遷風險管理,領航氣候金融;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盤點及辨識營運活動可能面臨之風險及其抵減措施與執行情形等等。

我國也正積極響應2050年淨零碳排全球運動,不僅行政院環保署積極修法,要將2050年淨零碳排入法,納為我國發展目標,經濟部也已擬訂各式各樣企業永續發展計畫,金管會更以綠色資金融通為推動力,促進企業加速低碳轉型。 此外雖然環保署已提供碳排放計算器,供企業簡便操作與了解自身碳排情況,惟要該此數據資訊進而取信於金融機構、其他第三方機構而取得綠色資金與訂單,則需要進一步的認證機制。 當前許多新興氣候金融科技業者,透過氣候風險評估平台以軟體即服務(SaaS)方式,提供數據和工具,用戶可以使用各類蒐集的數據和工具,偵測氣候變化及其導致物理風險以及低碳轉型風險,並分析評估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中潛在財務影響和損失。 使用的數據源包括如,衛星、空中、陸地和海洋傳感器所傳送的數據,長期的氣候數據,以及財務與專業數據資料庫等。 為了加速資本流動綠色化,並使每個金融機構、企業和公民都成為具有氣候意識的資產所有者,氣候金融科技(Climate Fintech)成為氣候科技中日益受到重視的一環。

氣候金融: 美國出台對華敏感技術投資禁令 高科技背後的博弈與風險

OECD於2010年在既有的里約標記(Rio marker)系統中,加入了針對調適的標記,OECD發展援助委員會的成員國每年都要向委員會報告他們向何處投注發展援助。 然而,即便許多國家採用了里約標記系統,在實踐上,對氣候調適的資金援助仍然存在著許多模糊性,也並非所有的援助提供者都嚴格地遵守里約標記系統的標記程序。 里約標記系統缺乏獨立的監督和品管機制,其資料來自於援助提供者的自行回報,因此其資料容易受到援助提供者的詮釋或政治動機所影響。 Persefoni是2020年於美國亞利桑納州成立、提供即時氣候管理、分析、揭露服務以及會計服務平台的新創公司,2021年B輪募資獲投1.01億美元,由Prelude Ventures 和 The Rise Fund 氣候金融 領投,其他投資人包括三井住友銀行,累計獲投1.14億美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