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簡單來說,導演要不就是把每一個人都當成主角,平均分配時間跟劇情重心,然後讓「19世紀台灣的狀況」成為主線,用一個大的歷史命題,例如「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人首次的國際衝突」、「台灣人的悲情」、「亞細亞的孤兒」等,來貫穿所有人物(然後清政府跟李仙德會直接變成大反派),那敘事上就說得通。 斯卡羅劇照 不然就是把蝶妹跟李仙德當主角,單純用這兩人的視角來看羅妹號事件,其他人的處境與衝突都都降到最低,如此劇情也可以聚焦。 《斯卡羅》的主要設定是透過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德,跟台灣客原混血的虛構角色蝶妹,藉由台美兩個人物的身分背景與立場,來反思羅妹號事件對台灣的影響與意義。
像是右邊卓杞篤頭上的羽毛,是「熊鷹」的羽毛,由於羽毛上三角形的花紋像是百步蛇,因此排灣族群認為熊鷹是百步蛇羽化後的型態,又相傳百步蛇是排灣族人的祖先,所以熊鷹的羽毛只有貴族或頭目可以配戴,也在這張圖裡突顯出他「琅𤩝君主」的身分。 當我們能夠看進自己的內心,凝視對歸屬感的渴望,而不再向外求,認為某樣人事物可以修補我們的缺口。 斯卡羅劇照 而是安定地,先成為自己的陪伴,照顧好內心了,再用適當的付出,建立溫暖的連結。 乍看之下捉摸不定的行為模式,其實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就像她綁在頭上,媽媽傳承的斯卡羅貴族紅頭巾一樣──她在不同的場景裡,尋求相同的歸屬氣味。 斯卡羅劇照2023 斯卡羅劇照2023 蝶妹是個沒有歸屬的人,客家父親與斯卡羅母親,生來就是不被接受的雙重身分。 因為父親來處不明,加上帶著一個原住民母親,在客家庄也被當成外人,死貓死狗往家裡拋,母親得了熱病還被村裡趕出門,幼年喪母,小小年紀又跟著外國人必麒麟到府城當僕人,心中的零落飄盪可想而知。
斯卡羅劇照: 電影神搜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公視史詩旗艦戲劇《斯卡羅》將於8月14日首播,主場景「台灣府城」聚落在台南市岸內糖廠影視基地搭建拍攝,原德商東興洋行、台南神學院及大內二溪惡地也是該劇取景地點。 由《一把青》導演曹瑞原執導、改編自陳耀昌小說《傀儡花》,公視旗艦戲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斯卡羅劇照 1867) 歷經三年籌備,更是斥資數億元打造的史詩級劇作,在預告推出後,得到了影視圈的熱烈迴響。 出火是恆春半島的知名景點,而在羅妹號事件後續的發展中,這裡是原住民與美國簽訂《南岬之盟》,終結海難者遇害厄運與彼此誤解的重要地點。 斯卡羅共可以分成四大主社,其中位在今日屏東縣滿州鄉里德村的豬朥束社,是勢力最大的一支,由稱為「大股頭」的頭目統領社內與斯卡羅各聚落。
另外也有傳說,在貓鼻頭的洞穴裡有荷蘭人的骨骸,從這些軼聞,可以知道恆春半島海象是非常險惡的,所以常常有船隻航行通過時遇難,上岸之後就和當地原住民有了互動。 在此登高一看,是不是對劇中所提及的幾個聚落,其相對的位置與關係都更清楚了? 據記載當年美國外交官李仙得在羅妹號事件後,也針對這個瑯嶠灣做過精細的測量跟描繪,之後並提供日軍在1874年登陸時之用,而日軍登陸後,也將軍營駐紮在龜山這裡,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 而有關李仙得描繪的地圖資料,都還保存在美國的國會圖書館裡面。 再來看到這一帶的山都不高,約只有5、600公尺高,劇中提到的幾個原住民聚落就在裡面,像是斯卡羅的四大股頭,其中的三股頭、四股頭「貓仔社」,便是在三台山山腳下的一個聚落。 平原的最低處,一個較低矮的山頭是龍鑾山也就是過去的龍鑾社。
斯卡羅劇照: 屏東園冶獎三冠王 綠建築標章創新格局
對於《斯卡羅》,我本來也是充滿期待,而且抱著支持本土影視投資的心情,熱切地期待並觀賞每週的播映。 前兩集給人的感覺,歷史氛圍的散發不錯(這要歸功於本劇的美術和服裝設計),演員表演也大多到位;雖然對於劇情、對白以及鏡頭設計已經有些疑問,但是尚未澆熄我的觀賞熱情。 除了街道布景,醫館也是必拍場景,因為是蝶妹跟著萬巴德醫師學英文的海關醫館。 館內前廳展示多幅劇照,中庭的大樹與古井還有醫館也都很好取景,來到這裡可以將自己融入劇中拍出唯美照片。 近年來台灣的單人燒肉一家接著一家,一個人就可以輕鬆享受烤肉饗宴的成為時下主流烤肉文化,沒有負擔又能放心大啖美食,在眾多主打個人燒肉的店家裡,又以位於嘉義這家燒肉最為吸睛,以定食系的套餐組合,搭配自助吧與特色鍋物,讓吃烤肉也能很有儀式感。
而一系列劇照中登場的美軍,手中皆拿有槍枝,並且以布製的衣服為主要軍裝,也代表劇中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 雖然身著客家人的藍衫,但蝶妹的服裝卻也不完全相同於客家人,藍衫通常會在領口、袖口等部分鑲上水藍色、桃紅色「闌干」。 然而,蝶妹的「闌干」,卻使用了接近原住民族群的繡飾,來代替色彩鮮艷的織帶。 在陌生的團體裡,如果有人和我有共鳴或特別照顧,就很容易成為我的情感寄託;在西方異鄉時,會因為朋友能端出電湯匙煮的麻油雞湯,而天天往她房裡蹭。 但是在保力客家庄談判時,她也沒有傾向保護客家人,明明總兵是說「查明統領埔事由,按人口分配,柴城得其二,保力得其一」,她卻只輕描淡寫地傳達「統領埔的事,總兵會查清楚」。
斯卡羅劇照: 吳慷仁《斯卡羅》餓4個半月!殺青見「最後的晚餐」笑到合不攏嘴
DramaQueen電視迷提供歐美影集、台灣影視圈資訊,全方位掌握節目最新動態,滿足熱愛影集觀眾三大看需求:看什麼、什麼好看,以及去哪裡看。 吳慷仁飾演的「水仔」為了部族生存,常於閩、客、部落間角力與調解,受到事件波及的他,卻又無從脫身且無力反擊,首波預告中看到他面對生存的艱難,畫面震撼,預告中水仔說:「會來這討生活的,都是跟閻羅王借命、跟天借膽」,不難想像在那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生活在恐懼中。 「羅妹號事件」的風波也引發閩、客、馬卡道平埔等族群長年的恩怨積累,劇中社寮頭人吳慷仁、柴城頭人雷洪、保力客庄頭人夏靖庭,這三大族群在大時代的困境下,夾縫中求生存,都只為了要「活下去」。 斯卡羅族群各個都驍勇善戰,他們可以隨意處決各個闖入領地的人,並指派各社的統治者。
- 離開了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在統埔的「鎮安宮」還有一座南台灣最大的關聖帝君像,它就位鄰近的統埔。
- 既然國人對本土故事有著高度興趣,筆者也很願意表達些許意見來增添熱度。
- 而在此次事件也扮演關鍵角色的李仙得獲日本政府頒授勳二等旭日重光章,即使之後辭職,也在日本大臣的身邊當私人顧問。
- 很多時候觀眾都難以認同這些人物的狀態,要感同身受他們的處境,也很勉強甚至是被強迫接受;這其中又以吳慷仁飾演的阿水最為嚴重。
- 當然不是說角色在故事中的想法和狀態不能變動,但任何變動都該有充分合理且具邏輯性的鋪陳。
此外,《斯卡羅》也釋出最新「群像版海報」,象徵本劇的角色一次展開時就呈現出多元的族群樣貌。 設計團隊抱著對歷史敬畏的心態,海報設計採用了深沉穩重且偏綠的大地色調,點綴上金黃色的陽光,透露出面對未來的正面心態。 背景則為兩張不同族群背對鏡頭的畫面,左邊是漢人村落面對大海,碰上美國領事偕同大批清軍叩關的畫面,右邊則是原住民族面對大尖山舉行儀式的畫面,裡面同時存在許多人文、地理訊息甚至價值觀,角色們也依族群排放分別和背景前後呼應。 「羅妹號事件」雖然最終由擁有過人智慧與勇氣的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和美國簽訂和平協議畫下句點。 事件中清朝官員認為「羅妹號事件」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台灣「不隸版圖」、「治理不及」,才讓李仙得對台灣番地所屬有所質疑。
斯卡羅劇照: 台灣
所有創投都需要用心的團隊,可預期可量化的收益比,以及差異化的獨特產出——文創產業可以嘗試的,可以產出的還有許多可能。 《賽德克巴萊》的成功,多少出自洗腦大眾之效果,筆者以前去影院觀影,也覺得原住民反守為攻,狙殺日本人好不暢快,「恨不得把他們殺光光」的念頭相信也曾出現在當時慷慨激昂的台灣民眾腦中,這種影響力是影視藝術的成功,卻是歷史研究的弊點。 如今想想,那也就是個影視藝術效果罷,不妥的是身陷其中、身受民族主義洗腦的人。
另外也要說明,我並不打算討論史實的問題,這有待歷史專家更多的討論。 雖然我目前只看完前面兩集,但可以預期《斯卡羅》將會是一部非常精采的作品,不管是漢人各族裔的利益衝突、漢人與斯卡羅的談判拉扯,或者在洋人與清官介入之後對琅嶠各族群帶來的影響。 《斯卡羅》第二集《藍眼人》把視角轉移到因為「羅妹號」失聯而從廈門來到台灣展開調查的美國領事「李先得」,以及尋獲羅妹號倖存者的英國商人「必麒麟」與其僕人「蝶妹」身上。 斯卡羅劇照2023 從得知其他船員在上岸後便遭受原住民襲擊綁架,到清廷官員以瑯嶠未收入版圖為由不願處理此事件,《斯卡羅》都以各角色族群為了自身利益的互相角力,為整部作品的後續故事揭開序幕。 《國際橋牌社》是台灣第一部政治職人劇,劇情描述臺灣1987年解嚴後逐步推動民主化的過程,及檯面下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角力。 透過六個年輕男女,抱著各自的熱情與理想,在充滿希望與可能性的年代,關照台灣在地故事,卻也在政場上,爭權鬥利。
斯卡羅劇照: 【劇評】《斯卡羅》劇情「真實性」引發各界議論,影視創作該為歷史負責嗎?
在《斯卡羅》電視劇中,羅妹號事件發生時,制衡各方勢力,充滿魄力與智慧的大股頭,便是後來與美國簽下國際條約的卓杞篤(Tokitok)。 而這個詞最早可以見於荷蘭時代的文獻,他們將統治該地區的斯卡羅族領袖稱為「瑯嶠君主」。 而故事主題的猶豫不決,直接關連到另一個猶豫不決:「角色設定」,讓我們就以蝶妹為例。 從《傀儡花》取出的蝶妹顯然是《斯卡羅》的主角,而且大幅提高她的重要性。 編劇似乎希望把蝶妹設計成一個在多方勢力和人際關係夾縫中的人物,這原本可以是一個很迷人的角色,但劇組卻把她的艱困處境直接變成了角色關係與互動上的不斷卡關。
事實上,琅𤩝一帶除了遷移而來的斯卡羅人以外,還有同為遷移來的阿美族人、被漢人壓迫的平埔族「馬卡道人」,甚至也有閩南人與客家人在琅𤩝定居。 而「蝶妹」的服裝,便透露出了她擁有客家血統的事實,也是在這個多元族群共存的琅𤩝下的代表。 在劇中的羅妹號事件發生時,「卓杞篤」是當時的斯卡羅大股頭。 蝶妹尋求歸屬感的行為並不奇怪,就算是現代的我們,看起來沒有過著吃穿不飽、骨肉分離的日子,內心卻因為不同的際遇,可能是從小沒有足夠的陪伴、成長中冷漠的對待、情感的傷害、同儕的排擠,都會讓我們的心被硬生生從歸屬的溫暖中,扯裂成孤單的自己。
斯卡羅劇照: 以另類勇者 RPG 世界觀暗諷社會現況!一窺公視動畫影集《勇者動畫系列》幕後製作-IP 改編篇
又或許,換個角度思考《斯卡羅》一劇最大的貢獻,就是促使更多人思考、談論那段各個族群面臨現代化發展的反應,來質疑、甚至反駁歷史課本與劇中形塑的歷史定位。 所幸,在網路社群媒體平台被廣泛地運用之下,話語權相較以往已大幅下放到個人層次,前述所提到對於劇中內容的質疑得以在公共領域中被提出與討論,形成與劇中論述抗衡的反抗論述。 此劇迴響極大,甚至破了公共電視台開台21年首播的收視紀錄。 一時間,非關注相關歷史研究的觀眾群們也掀起了一波「斯卡羅熱潮」。
《斯卡羅》演員卡司堅強,集結吳慷仁、温貞菱、查馬克・法拉屋樂、雷斌・金碌兒、法比歐、黃健瑋、周厚安、黃遠、雷洪、夏靖庭、余竺儒、張瑋帆、郭芷芸、程苡雅等人參與演出。 劇情改編自記述1867年羅妹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小說《傀儡花》。 故事背景起點在當年3月,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臺灣南部恆春半島的瑯嶠地區(今恆春鎮)遭遇暴風而觸礁擱淺海邊。 斯卡羅劇照2023 船上13人上岸求生時因誤闖原住民族斯卡羅的領地,被當地原住民誤認為侵略者而被殺害,史稱「羅妹號事件」。 當時的斯卡羅人、排灣族人會攻擊擅闖領域的洋人,理由是龜仔甪社的祖先曾經在百年前遭洋人入侵,幾乎被滅社,為了保護部落並為祖先報仇,才將誤闖地盤的洋人出草。 然而「羅妹號事件」的發生,須追溯到龜仔甪(ㄌㄨˋ)社百年前幾乎被洋人滅社的恩怨遠因,為了替祖先報仇並保護部落,於是攻擊擅闖領域的洋人,並非無端引戰。
斯卡羅劇照: 原住民頭目的國際談判
以前兩集來說,漢人聚落的開場,水仔等人帶出蝶妹的父親與弟弟,然後同時放入斯卡羅、李仙得等每一條故事線,首集就讓所有重要人物出場,被許多人批評過於複雜。 這是因為導演沒分配好,當然也是因為結構上,羅妹號遇難必定就會涉及美國、斯卡羅、清政府、漢人聚落等部分。 加上必須交代李仙德跟蝶妹,等於要交代的事情不少,所以必須分出先後順序與重心。 《斯卡羅》改編自陳耀昌的歷史小說《傀儡花》,以過去歷史課本不提的「羅妹號事件」為本,輔以多元族群、語言、文化衝突的主題,讓本劇自開播以來就不斷被討論。 上週播出第12集完結篇,劇集一旦結束,便是可對本劇蓋棺論定的時候。 傅柯提問:「不同的時期中,這些論述如何在當時具有權威性,成為當時的『真理』?」他認為知識是不同時期對事物的配置與分布,因此其不存在著連續性,反而是處處斷裂的,不同的歷史脈絡看見的事物必然不同(許立一,2008)。
關於八寶公主廟有諸多傳言,例如名叫瑪格麗特的荷蘭公主飄洋過海來福爾摩沙尋找情郎,她所搭的船意外翻覆,她與隨從也遭當地土著殺害。 此後,這段傳說衍生出許多穿鑿附會的神怪故事,日治時期有人挖出骨骸船骸,將之裝入陶甕置於萬應公祠內。 萬應公祠在1981年重修後成為一座「三合一」廟,主位拜萬應公,其左側拜土地公,其右側便是八寶公主。 今年3月12日,第八屆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由柯合倍執導的歷史紀錄長片《社頂的孩子》(The Koalut’s Son)揭開序幕,公視史詩旗艦戲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亦於同一日宣佈將於八月首播,並發布首支預告片。 耗費2億的公視史詩旗艦劇《斯卡羅》,於8/14正式首播,改編台灣重要文學鉅作《傀儡花》,由《一把青》原班人馬製作,並找來由吳慷仁、温貞菱、黃健瑋、周厚安、黃遠、雷洪、夏靖庭等實力派演員出演,可說是今年最重要的台劇之一。
斯卡羅劇照: 歷史劇
◇ 網友們大嘆《火神的眼淚》沒有入圍相當可惜,但今年金鐘有加開人氣獎票選活動,網友們不妨上網投票支持喜愛的戲劇。 琅𤩝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的姪子,豬朥束社下任接班人,喜歡烏米娜,卻未被接受。 面對外族入侵,為了證明自己、得到部落尊敬,急於展現能力,卻因躁進而感到挫折。 射麻里社首領,斯卡羅族群-琅𤩝十八社的二股頭,個性豪爽,具領導能力,反對他族對部落日增的影響,對於外來勢力入侵,勇於作戰,也不甘屈處二股頭的位置。
在本週已經播出的一二集中收視最高的場面出現在蝶妹(温貞菱 飾)到必麒麟(周厚安 飾)的住所敲門叫他起床、為他整衣出門。 在這個場景可以看到温貞菱開場便多種語言切換,還驚見久違螢光幕的蕭淑慎,她客串演出必麒麟的女朋友,也是洋藥局老闆娘,戲份畫龍點睛。 另外老戲骨雷洪也說「從業以來今年都已經 72 歲了,沒有碰過導演要求那麼細膩,那麼高的,太累了!但是值得,真的值得!」。 今晚用身體依偎慶祝相愛與相識,翻開牌卡,挑選一張讓你最有感覺的美好姿勢,沒有角色限制,時而被動時而主動,創造專屬兩人的愛意探險。 豪華月租用戶,可享電影、動漫、兒童、戲劇、節目等超過萬部影片任你看(不包含單次購買、單次租借、預購的影片)。
斯卡羅劇照: 臺灣時代劇的想像與實踐(上):從《斯卡羅》與《茶金》談起
以莫那・魯道為例,他過去被執政者推崇為「抗日英雄、民族英雄」;在近期影視作品中被描述為「部落英雄」;最後則成為「反英雄」:指涉他曾協助日本政府「以蕃制蕃」政策,去屠殺族人。 而過程中因清朝官員認為「羅妹號事件」發生之地為「不隸版圖」、「治理不及」之境,引發李仙得對臺灣番地所屬的質疑,之後李仙得轉任日本外務省顧問,以國際法及「番地無主論」之由,提供臺灣情報,協助日本出兵臺灣,自此改變臺灣命運、影響臺灣的未來…。 《斯卡羅》劇中三位重要的原住民角色,分別由查馬克・法拉屋樂飾演斯卡羅族群大股頭「卓杞篤」、雷斌・金碌兒飾演斯卡羅族群二股頭「伊沙」,引發「羅妹號事件」的龜仔甪部落首領「巴耶林」則由九天民俗技藝團的余竺儒演出,三位新銳演員在首波預告裡的表現令人驚豔。 當然有人會反駁說,瑯橋三大漢人聚落、斯卡羅部落的部分看起來相對是獨立呈現,但就劇情來說,這些其他角色的行動全都對應李仙得跟蝶妹的決定與行動。 之所以會被人批評敘事支離破碎,是因為導演在場景變化與串連上沒發揮好。 公視的旗艦劇《斯卡羅》自播映之後,即激起台灣社會廣大的討論。
《斯卡羅》上週六(14日)首播收視締造佳績,一分鐘瞬間最高收視衝破 2.89,出現在蝶妹到必麒麟的住所敲門叫他起床、為他整衣出門。 温貞菱得知收視第一的消息後非常感動,她表示:「最感謝所有在電視機前支持《斯卡羅》的觀眾!戲中蝶妹與弟弟阿杰的緊密相依讓我想起家人,隨著開播,也讓我們家特別頻繁地聯繫。」周厚安對於首播的好成績也感到與有榮焉。 這一場收視最高點的戲,驚見久違螢光幕的蕭淑慎,她客串演出必麒麟的女朋友,也是洋藥局老闆娘,戲份畫龍點睛。 《斯卡羅》取材自真實歷史事件,交織真實和虛構人物,帶領觀眾回到 19 世紀,呈現福爾摩沙之美與這片島嶼上動人的生命故事與靈魂。 法裔美國人,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搏命建功,晉升准將,戰爭結束後成為外交官,任美國駐廈門暨福爾摩沙領事,來到臺灣展開「羅妹號事件」勘察與談判時,蝶妹成為他的隨身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