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化2023懶人包!(持續更新)

Posted by Ben on October 2, 2021

流感化

患有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的人染上流感後可能會感到呼吸困難,流感可能也會惡化冠狀動脈疾病或鬱血性心衰竭[154],甚至提高心肌梗塞的風險[155]。 吸煙是另一個惡化病情的風險因子,會使流感患者的致死率提升[156]。 吳弘毅指出,Omicron以目前現有的科學證據,很難評估其嚴重性究竟為何。 從流行病學來看,Omicron的傳播力似乎很強,但事實為何需要有更多證據。 流感化 鄭卉玶表示,目前全市各級學校雖已取消強制戴口罩規定,但市府8月中仍函請各校落實各項防疫工作,加強勤洗手、空間通風、衛教宣導、環境清潔及消毒等防疫措施,並加強宣導生病不上課,如有發燒及呼吸道症狀時則建議配戴口罩盡速就醫。

流感化

多數的流感病毒株感染力不高,受感染的個體也只會繼續傳染個一兩個人(流感的基本傳染率大約是1.4人)。 然而,流感病毒的世代間隔極短,病毒從感染個體到具有傳染力、並傳染給下一個人僅需要兩天。 這意味着流感疫情能在約兩個月就達到高峰,並在三個月後逐漸消退;因此,干預疫情的政策必須及早決定,但也因此在決定時往往還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學資料。 另一個問題是,個體在出現徵狀前就具有傳染力,因此在人們生病後才將他們隔離在公衛防治上效果不佳[183]。 對一般人而言,病毒在第二天達到傳染力高峰,但徵狀要到第三天才最為嚴重[20]。

流感化: 台灣再躲雙颱直撲 專家曬圖:真的很會閃

C型流感病毒較前述兩種罕見,通常只在孩童身上造成輕微症狀[52][53]。 希波克拉底大約在2400年前就清楚描述了人類流感的症狀[11][12]。 雖然流感似乎在人類的歷史中不斷造成流行,但流感的歷史資料卻難以分析,因為它的症狀和許多呼吸道疾病很像[13][14]。

  • 對較溫和或毒性較低的病毒來說,他們的血球凝集素結構只能由喉部和肺部的蛋白酶分解,因此這些病毒無法感染其他組織;但致病力較高的病毒株(如H5N1)的血球凝集素則能透過各式各樣的蛋白酶分解,也就使病毒能在體內各種組織間散播[91]。
  • 從資安議題到永續節能,西門子數位工業在客戶服務上擁有完整的觀念與技術,進一步透過實際行動加速轉變,提供全方面服務,創造更好的永續未來。
  • 病毒突變的速度快到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流行病毒株,且足以改變其表面製造疫苗針對的蛋白,因此每年都須要打一次疫苗。
  • 陳秀熙提醒,如果接觸過有風險的境外旅客、出入過高風險的場所,之後就要每三到五天自行定期快篩,繼續保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好習慣,維持好的防疫文明。
  • 不過中國流行病權威認為,Omicron 從感染位置、症狀、致死率來看,都跟流感有落差,流感化機率較小。
  • 該屬第一個病毒株於2011年4月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豬的唾液中發現,其基因組與C型流感最為接近,因此最初被歸為C型流感病毒[54]。
  • 副黏液病毒是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可能引起如兒童的義膜性喉炎等疾病[40],也可能導致成人產生類似流感的症狀[41]。

突變可以造成病毒表面血球凝集素和神經氨酸酶抗原的微小變異,這稱作抗原漂變,能夠使病毒株的變異增加並逐漸累積,最終能演化出一種新的病毒株,能夠感染對原有品系免疫的個體,於是新的病毒株很快就會感染人群、造成流行,並取代原有的品系[180]。 然而,由抗原漂變產生的新病毒株和原有的品系仍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一部份的人會對它們免疫。 相對地,當流感病毒基因重組後,它們會產生全新的抗原,例如禽流感和人類流感的基因能夠互相交換,這稱為抗原轉變。 如果人類流感病毒產生了全新的抗原,所有個體都將會具有感受性,新型流感就會不受控地蔓延,造成大流行[181]。 相對於此種抗原漂變和轉變的模型,也有學者提出另一個造成大流行的機制,這個假說認為流感大流行是由數組固定的病毒株造成的,但由於不同世代的人類對不同病毒株的免疫力也持續改變,因此流感才會定期發生大流行[182]。 勤洗手可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因為肥皂可使病毒失去活性[3]。

流感化: 病毒學

正因為面對到人力短缺的窘境,第一線服務人員該如何在前線協助解決顧客疑問的同時,兼顧線上需求? 此時,「轉型」成了產業勢在必行的解決方針,然而在眾多數位工具中又該如何於餐旅場景裏發揮價值,產業解決眼前缺工的燃眉之急外,並維持服務品質的量能? Google作為全球重要的雲端供應商,也早已經有了完美的對策,透過各種工具平台的打造或許能為餐旅業者帶來全新的場景應用與想像,解決因為缺工而無法應付的報復性旅遊消費力。

流感化

1977年5月起,中國北方、蘇聯西伯利亞地區爆發流感疫情,蘇聯最早向世衛組織報告疫情,疫情持續至1979年[34]。 流感化 此次大流行主要感染25歲或26歲及以下的人群,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約70萬人死亡[4][31][35]。 流感化2023 該疫情由H1N1流感病毒引發,基因分析結果顯示該毒株與1946年-1957年間在世界上流行的H1N1毒株高度相似[36],促使許多研究人員推測病毒的來源是實驗室洩露事故或疫苗接種事故[35][37][38][39]。 1977年底起,H1N1和H3N2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同時流行,成為季節性流感[34]。 目前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已經在歐美部分國家出現新型亞變種BA.4與BA.5,也有專家警告,BA.4及BA.5的傳染力更為強大,而且具有免疫逃脫能力。

流感化: 流行和大流行

副黏液病毒是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可能引起如兒童的義膜性喉炎等疾病[40],也可能導致成人產生類似流感的徵狀[41]。 疾病管制署今(22)日公布個案,是一名年僅1歲的北部女童,沒有潛在疾病,但也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8月上旬陸續出現症狀,因為發燒、嘔吐、昏睡送急診確認感染流感,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有腦水腫,確認流感併發腦炎。 這意味著流感疫情能在約兩個月就達到高峰,並在三個月後逐漸消退;因此,干預疫情的政策必須及早決定,但也因此在決定時往往還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學資料。 另一個問題是,個體在出現症狀前就具有傳染力,因此在人們生病後才將他們隔離在公衛防治上效果不佳[183]。

目前認為「influenza」一詞用於英文最早的文獻為1703年愛丁堡大學的胡格爾(J. Hugger)在他的論文《 感冒流行(或稱流行性感冒)在西印度傳播》[註 1]中出現[198]。 兩位專家皆同意COVID-19的發展走向「流感化」,吳弘毅表示各國應思考COVID-19疫苗的施打是否比照流感疫苗,在每年的特定時間讓民眾一起接種,為的是讓各國民眾的抗體趨勢一致,較能控制疫情。 生物療法以刺激免疫系統的方式促進人體對病毒或抗原的免疫反應,一般來說,生物療法不像抗病毒藥物以干擾病毒的代謝途徑為目標,而是要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或抗原呈遞細胞等免疫細胞,進而促使免疫系統對受病染感染的細胞產生細胞毒性反應。 小鼠是很方便的模式物種,能用來研究流感的預防和治療,例如研究淋巴球T細胞免疫調節劑(英語:Lymphocyte T-Cell Immune Modulator)時就以小鼠為模式,觀察病毒生長的抑制情形[220]。 流行性感冒的英語「influenza」來自義大利語,代表「影響力」,人們最初認為該疾病是不佳的占星術結果所造成的[197]。

流感化: 流行性感冒

流感的檢驗方法也不斷持續改進,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網站上有提供最新的檢驗資訊摘要[33]。 根據CDC的資訊,目前的快速篩檢與病毒培養相比,敏感度為50–75%,特異度則為90–95%[34]。 快速篩檢在流感季節時相當有用,如果沒有疫情或非流感季節,其效用則不明顯[32]。

然而,也有人提出病毒本身可能就有細胞激素,只是在複製的過程中大量製造,免疫反應並無直接參與細胞素風暴的產生[101]。 流感病毒的結構大致上十分相似[59],直徑約在80–120奈米之間。 絲狀的流感病毒在丙型流感較為常見,甚至還可能在宿主細胞表面形成長達500微米的絲狀構造[62]。 包膜內部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組及其他病毒蛋白質,以保護其RNA。

流感化: 實驗證實輝瑞新 COVID 疫苗 可有效預防 Eris 變異株

黃軒醫師表示,多留意即可,但不必過度緊張,尚未完全被淘汰的Delta在掌控範圍內,Omicron正如前述所提到的,雖然擴散力強,但重症、死亡率不高。 防疫和生活需取得平衡,在當前的情況下,民眾持續做好防疫、留意身體狀況即可,一樣可以返鄉過年、出去遊玩,但務必戴好口罩、保持勤洗手、酒精消毒的習慣,疫苗當然也是越早接種越好,第三劑疫苗輪到了能打就打別再等。 黃軒醫師表示,健康是新年最好的大禮,接種好應施打的疫苗再返鄉過節、聚會,確保親友健康,正是最有誠意的伴手禮。

流感化

中國和俄羅斯甚至用做一般感冒成藥於藥局販售[144],畜牧業者也會使用本品做為防疫藥物[145][146]。 2005年流感爆發時,由於高抗藥性,美國疾病管制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盡量不要使用M2抑制劑[147]。 流感化 目前除人類之外,僅有海豹[45]和矇眼貂有疑似受到感染的紀錄[46]。 本屬病毒的變異速率較甲型流感慢了2-3倍[47],其基因型不如甲型多樣,僅有一種血清型[43]。

流感化: 感染 Omicron 不再喪失嗅味覺!英國研究 80% 患者有這症狀

例如英國在疫情爆發初期採用的「佛系防疫政策」,就是期望COVID-19疫情能夠在大規模感染之後流感化,可惜錯估形勢而以失敗告終。 不過隨著變異株的頻繁出現,這樣的可能性又再次出現,而成為專家學者的討論焦點。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朝流感化發展,連日新增超過萬例本土個案,民眾人心惶惶。

美國每年花費超過100億美元在流感上,然而未來的大流行估計會造成更可觀的花費,可能高達上千億的直接或間接支出[202]。 過去流感大流行造成的經濟衝擊並未深入研究,一些研究者認為儘管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造成勞動人口減少和短期的經濟衰退,但長期而言對人均可支配所得有幫助[203]。 其他研究試圖預測一場如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什麼影響,估計有30%的勞動人口會生病、2.5%會死亡,30%的罹病率和罹病期間的三週會使國內生產總值減少5%,1800至4500萬人感染將使醫療支出大幅增加,預計共將花費7000億美元[204]。 其中以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最為嚴重,共造成了全球至少數千萬人死亡[185][187]。 大流行性流感(pandemic flu)與季節性流感(seasonal flu)不同,人群對前者的流感病毒幾乎沒有免疫力、患病後病情較為嚴重[188]。

流感化: 流行病學

流感偶爾會造成嚴重症狀,包含原發性病毒性肺炎,或次發性細菌性肺炎[35],造成呼吸困難。 如果患者(特別是兒童)在症狀緩解後,再次復發高燒,可能是細菌性肺炎所致,必須多加留意[36]。 流行性感冒症狀初期很難與普通感冒區分[27],但流感患者通常會突然高燒並極度虛弱,此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辨別兩者[28]。

流感化

針對近來討論熱烈的「免疫橋接」議題,翁啟惠表示,現階段正值COVID-19疫情大流行,現實面要做真正的傳統三期臨床很困難,因為涉及醫學倫理問題,各界都在思考新方法,與現有的疫苗「比較」也是一種可能。 台灣疫情雖然控制得當,但近期愈來愈多人呼籲不應以清零為目標,才能兼顧經濟活動。 李秉穎卻不這麼看,他說,英國最初就是實施佛系防疫,希望讓年輕人大量感染後獲得群體免疫力,同時重點保護老人家,但事實證明,年輕人染疫同樣會重症、死亡,顯示此政策並不可行;另外,台灣正因清零,出國時才能享有許多檢疫寬鬆措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3日電)COVID-19疫情延燒近2年,許多專家直言「和病毒共存」恐成趨勢。 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COVID-19症狀已從下呼吸道轉變成上呼吸道症狀,是輕症化跡象,最快3年後可望成一般流感。 一旦進入細胞,核內體的酸性環境會導致囊泡表面的血清凝集素與病毒包膜結合,之後M2離子通道可使質子移入封套,使病毒核心酸化,導致病毒核心分解,釋出包在裏面的病毒RNA(vRNA)以及RNA依賴性RNA複製酶等核心蛋白(第2階段)[62][74]。

流感化: 全球與區域

流感疫苗通常針對預計會流行的3至4種病毒株設計[1],能夠有效預防感染,且接種疫苗後很少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英語:neuraminidase inhinitors)常作為抗流感藥物,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奧司他韋[1]。 目前普遍認為原先健康的人使用克流感(奧司他韋的商品名)似乎弊大於利,而有其他健康問題的流感患者使用克流感也沒有好處[8][9]。

流感化

由於人群對新型病毒缺乏相應的免疫力,故在短時間內有大量人口受到感染。 流感病毒可隨鳥類遷徙傳播,也可能與禽類製品的貨運有關,譬如甲型流感病毒時常由野生禽類傳播至其他物種,進而可引發飼養禽類的禽流感,甚至引發人類流感大流行[7][8]。 流感化2023 李秉穎指出,流感(流行性感冒)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大流行、大突變,根據疾管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死亡人數約100至200,且每年都要打新的流感疫苗以預防疫情擴散,甚至會出現發燒、重症,這是流感的特點。 如同流感病毒一樣成為長存在人類社會的呼吸道流行病毒,每年冬天都有比較大的流行。

流感化: 流感全年化! 醫籲65歲以上長者可選佐劑流感疫苗

再進一步配合西門子的軟硬體,即能把產品的生命週期優化,往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 加上西門子也在發展充電設施,讓他更加理解到,每個人的綠能實際行動,其實有改善整個環境的影響力。 他相信,只要越多人使用(如電動車此類裝備),社會上會需要更多的再生能源;持續進行,就能改變整個生態系統,改變工業發電帶來的污染目前佔全世界發電一半以上的現況。 外部因應永續議題在全球各地的發酵,許多客戶都像西門子提出自己企業內部的改變需求。 西門子提供完善的數位軟體管理平台,縮短客戶在節能減碳數據應用的過渡期,更能監視並分析廠房人員的操作習慣與狀態,透過這些收集的數據,由內至外提升設備的節能與人員的效率。 前台大醫師、知名部落客林氏璧在臉書「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粉專發文「大年初一談新冠病毒流感化」。

2009年一項針對南半球國家H1N1流感大流行的評估顯示,由於地理隔絕的因素,南半球國家受到的社會經濟影響在時間較短且和範圍較小,但旅遊人數可能因流感的緣故暫時減少。 流感大流行是否對該地造成長期的經濟影響仍難以評估[209]。 流感的盛行率在冬天達到高峰,由於北半球和南半球冬天的時間不同,因此事實上流感盛行的時間也不相同。 這也是為何世界衛生組織(在國家流行性感冒中心(英語:National Influenza Centers)的協助下)每年對南北半球的疫苗配方有不同的建議[114]。

流感化: 研究歷史

流感的致死率僅千分之一,對個人威脅沒這麼大,但大量流行之下還是會在高風險族群造成許多重症和死亡。 而新冠目前的致死率可能是1~2%之間,雖遠不及SARS的10%,但這可是流感的至少10倍。 如果因為疫苗的施打或是多半人都得病過了,所獲得的免疫力可以讓他即使再感染的重症率致死率更接近流感,那就會讓醫療不至於因此而崩潰,讓人類得以用類似流感的方式看待新冠。 另一個可能是,病毒有沒有機會隨著突變越來越適應人類,接下來出現的變種病毒株是傳染力更強,更多無症狀感染和輕症但毒力更弱的? 1918年H1N1西班牙流感在肆虐了三年之後,同一病毒株從此就變成了冬天的季節性流感。

對健康的成人來說,疫苗能提供適當的保護力減少類流感症狀產生[104],研究也顯示疫苗能減少小於兩歲的孩童罹患流感的機率[105]。 流感化2023 疫苗能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減少急性惡化的機會[106],但目前仍不清楚疫苗是否也能同樣減少氣喘患者急性發作[107]。 研究顯示愛滋病、癌症和器官移植受贈者等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施打流感疫苗後產生類流感症狀的比例較低[108]。

內部的創意發想,也實踐到紐約的海上太陽能發電,是最直接的成功案例。 實現社會和環境的永續性是全球的重要議題,而西門子持續領先經營永續概念。 負責低壓變頻器與伺服馬達的楊子慶產業發展經理分享,作為全球企業的領頭羊,西門子把將六大優先永續指標,定義出「DEGREE 框架」,鼓勵內外部共同往「營運碳中和」的目標邁進。 當我們提到「資安」,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是指像是密碼外洩而導致個人財產損失;但在工業面,不只會造成財產與企業經濟損失,更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

這些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可能讓雞和火雞產生突發的嚴重徵狀,並在兩天內達到接近100%的死亡率,由於病毒在擁擠的現代化養殖場中傳播迅速,這樣的感染爆發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227]。 流感化 由於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英語:mutation rate),特定的流感疫苗通常只能提供幾年內的保護,世界衛生組織每年五、六月會公佈預測隔年最可能流行的病毒株,使藥廠能據此發展疫苗,以提供施打者對這幾個病毒株的免疫力[114]。 疫苗的配方每劑都會依據特定的流感病毒株更改,但並不會涵蓋全球所有正在流行的病毒株,對抗季節性流感流行需要數百萬劑的疫苗,而製造商調配和生產這些疫苗約需六個月的時間,新產生或忽略掉的病毒株則會成為該季流行的病毒[115]。 由於疫苗提供的免疫力須在施打後兩週才會見效,即便該病毒株在疫苗防治的範圍內,人們也可能在施打疫苗或疫苗生效前就受到感染[116]。 由於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英語:mutation rate),特定的流感疫苗通常只能提供幾年內的保護,世界衛生組織每年五、六月會公布預測隔年最可能流行的病毒株,使藥廠能據此發展疫苗,以提供施打者對這幾個病毒株的免疫力[114]。

流感化: 變異株

英國 7 月 19 日宣布全面解封,鬆綁嚴格的防疫禁令,這兩週的確診數字明顯降低,但每天仍有將近百起的確診死亡病例,因此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教授芬恩(Adam Finn)指出,未來新冠肺炎將會流感化,導致英國每年至少有數千人死亡。 在在顯示新冠病毒未來將以感冒化呈現,對人類的傷害並不會像流感。 時隔三年,全世界的民眾都期盼能夠安心出國的日子來臨,既然病毒現階段已走向感冒化,出國是否指日可待? 李秉穎語帶保留說道,或許2023年有機會,當整個感染症狀變得很輕時就可出國,但新冠病毒對全世界而言,畢竟是全新的經驗,醫學史上從來沒有碰過這麼麻煩的病毒,因此也不能掛保證。

流感化: 開學注意!腸病毒單周就診破1.2萬 流感連三周上升「周增13死」

一般來說,每年的兩個流感流行季節(南北半球各一個)平均會造成全球300至500萬人罹患流感重症,並約有50萬人因此死亡[174],根據一些文獻的定義,此現象能稱之為年度的流感流行[175]。 雖然流感每年的發生率差異很大,但美國每年約有3.6萬人死於流感,並有20萬人因流感住院[176][177]。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利用不同統計方法得出美國每年死於流感的人數落在3300到4.9萬人之間[178]。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