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目標價2023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Tommy on November 7, 2022

萬海目標價

裕民航運(2606)在2007年以後,每年未分配盈餘都維持在1百億元上下,股利最高8元,最低1元,虧錢的時候也發股利,還會超額配發。 今年到6月底為止,公司未分配盈餘有120.84億元,每股未分配盈餘14.30元。 萬海目標價 神基上半年產品營收占比為:電子件52%、綜合機構加汽車機構40%,其餘8%為航太扣件。 萬海不僅逾60%的運量在亞洲航線,更是世界十大航商中,運能增加最積極的航運公司,據了解,在 2023 年前,運能預估還會增加約67%,全球市占率預計將達到2.4%,有機會挑戰第九大航商的地位。

台股跌破季線後,指數出現震盪整理,市場將焦點放在輝達公布財報的結果上,連帶世芯-KY(3661)(3661)、仁寶(2324)(2324)等相關AI概念股受到關注。 事實上,貨櫃三雄已公布的獲利中都交出漂亮成績,其中長榮5月營收達344.42億元,年增145.52%,稅後盈餘為171.66億元,年增率達1,312.84%,每股盈餘(EPS)達2.91元,營收及獲利都創新高;累計今年1-5月營收1521.44億元,年增112.25%,也創下同期新高。 而長榮5月稅後盈餘171.66億元,換算下來,等於5月每日賺逾5.5億元;儘管長榮未公布4月獲利,以4月營收277.49億元來看,法人估長榮1-5月每股盈餘可望超越12元以上。 萬海目標價2023 隨著缺櫃、缺船、物流供應鏈堵住的情況未解,加上高殖利率題材,本土法人再次調高三雄的目標價,同步給予買進評等。

萬海目標價: 萬海目標價調高達342元 本土法人新天價

再加上萬海 2021 年有 11 艘二手船(現成船)投入營運,合計增加運力 6萬5056 TEU ; 投入高峰主要落在 3 月及 2Q。 2021 年截至 6 月 21 日,船隊總運力 41.1 萬 TEU,明顯成長。 即便2021/10一度受到中國限電政策影響貨物量的出口減少,然隨著疫情趨緩,亞洲工廠生產復工,且逢亞洲線的傳統旺季,第四季SCFI運價仍上漲約15%。 在近洋、遠洋航線需求維持的情況下,萬海去年第四季營收707億元,持平第三季的水準,在運價的支持下,市場預期第四季的毛利率持穩前季水平(64%),預估第四季EPS 14元,2021年EPS超過42元,年增830%。 而本土法人日前調高萬海目標價至203元,法人指出,亞洲線運價5月22日明顯調漲,6月營收將明顯受惠,加上SCFI運價轉強,有利推升貨櫃航商整體營收;而美國線從5月1日起換約,長約價大漲,預估將從6月開始貢獻營收,本土法人預估無論是遠洋線或近洋航商,6月營收都將跳升。

萬海目標價

2020年9月大陸政府管制運價,導致「買艙費(服務費)」的出現,不過實際運價還是要大漲;2021年5月19日美國工業託運人聯盟(NITL)要求監管運價。 媒體報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恐3度調降財測,台積電今天中午罕見在盤中發布重大訊息指出,訊息純屬市場臆測,台積電仍維持7月2... 相較先前另一家矽智財廠創意(3443)短期迎逆風,股價連續重挫打壓AI供應鏈信心,法人指出,世芯-KY已見到來自美系超大規模服務供應商更為強勁的 AI ASIC 出貨量展望,並預期其他客戶訂單動能將於下半年開始升溫。 輝達(Nvidia)財報將在美國時間周三(23日)盤後出爐,22日早盤股價一度改寫歷來盤中新高,但隨後翻黑跌超過1%,使...

萬海目標價: 台股跌破「萬三」 追繳令將齊發

運價直直落,衝擊貨櫃股營運,本土投顧開出第一槍,示警萬海(2615)虧損將提早來臨,預估最快明年第2季可能由盈轉虧,同時調降萬海目標價,由67元調降至56元,維持「持有」評等。 法人指出,持續正向看待世芯-KY,因主要營收來源偏重 CSP 客戶、系統廠及 AI、HPC 與車用業務,現階段已見到強勁 AI 需求驅動美系超大規模服務供應商、美系 萬海目標價2023 IDM 及其他客戶的AI ASIC 出貨量成長,且預估此一趨勢將延續至2024 年。 世芯-KY(3661)搭上人工智慧(AI)多頭順風車,日前上修今年展望,法人持續看好在客製化 AI 及車用 ASIC 設計市場的強大布局,維持「增加持股」評等,基於2024年40倍本益比假設,調高目標價約8%。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長榮、陽明後市的投資人,可買進價外15%內、距到期日90天以上的權證。 連結長榮相關權證包括長榮永豐33購01(047973)、長榮群益31購08(051226);陽明相關權證有陽明永豐31購01(044560)、陽明群益2C購02(048594)。 美國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延續去化庫存,法人預期,此波主動去庫存將延續至第4季,較原先的第3季季中延後,期間內美國港口進口貨櫃量皆將年減,主要係考量零售商銷售自第2季轉至年減,拖累自亞洲採購量,預估去庫存將延續至第4季,航商持續面臨虧損壓力。

萬海目標價

法人估長榮2021年底每股淨值預估值53.61元,給予4.1倍P/B,推算目標價220元,維持「買進」建議。 美系外資針對DDI(驅動IC)產業釋出最新研究報告,認為整體消費市場疲軟,加上產業競爭加劇,對於多數DDI廠來說都是負面考驗,以指標廠聯詠(3034)來說,維持中立評等,給予目標價399元。 金管會昨(22)日公布今年上半年航運業獲利衰退最多,共賺入742億元,較去年少賺4364億元。

萬海目標價: 長榮海5月營收新高 萬海搶進美東線

暑假人潮湧現,Global Mall環球購物中心指出,今年暑假業績自7月起至今較去年同期增長20%,暑假倒數以親子客層為... IC設計服務廠世芯-KY法說會上修全年營收目標,內外資大型機構全面調升目標價,昨(21)日股票開盤跳空漲停以2,165元... 此外,世芯-KY已取得中國大陸領先汽車製造商的 Design-win,將挹注下半年NRE 營收,管理層並因此將 2023 年營收展望自原先預估的 8 億美元調高至 9至9.5 億美元。 雖然人工智慧(AI)伺服器GPU未使用插槽,法人認為,嘉澤仍有PCIe連接器/線等業務,為整合CPU與GPU板,AI伺服器需新增16至20顆PCIe連接器,有助增添相關營收貢獻。

萬海目標價

累計今年1-4月營收達535.55億元,稅後盈餘209.3億元,每股盈餘9.37元,光前4月獲利就接近一個股本。 陽明4月稅後盈餘88.67億元,年增5061.88%,每股盈餘2.66元,年增3425%,創歷史新高。 累計今年前4月稅後盈餘334.54億元,每股盈餘(EPS)10.15元,創同期新高,光前4月就賺超過一個股本。 萬海目標價2023 台積電(2330)進駐高雄楠梓產業園區設廠,因製程調整而有增加用水需求,經濟部表示,已協同營建署及高雄市政府共同規劃,由周邊具推動潛能的再生水廠,如楠梓、橋頭及園區自建,合計約每日10萬噸規模供應做為長期水源,未來園區將有自來水與再生水2股水源,並透過再生水專管供水確保供水穩定。 萬海處置交易解禁,周二開盤衝上191.5元漲停價鎖死,領軍航運股多頭炸鍋 ,長榮、陽明尾盤也攻上漲停板,分別收在136元和127.5元,同步創下歷 史新高。 外資也連續兩天買超,其中掃貨陽明3.3萬張、累計2日買了逾6萬 張;長榮續買7891張、累計2日買超近4萬張。

萬海目標價: 最高拿4.5萬! 勞動部青年就業方案已助12.8萬人

「亞洲線運價5月22日明顯調漲,6月營收將明顯受惠。」投顧表示,美國線從5月1日起換約,長約價大漲,預估將從6月開始貢獻營收,預估無論是遠洋線或近洋航商,6月營收都將跳升。 市場法人表示,新船短期無法大增,任何政府或民間管制都無效,2020年9月中國政府管制運價,導致「買艙費(服務費)」的出現,實際運價還是大漲。 2021年5月19 日,美國工業託運人聯盟要求監管運價,市場法人預期,強悍的中國政府做不到的事,講民主的美國政府或民間組織更難做到。 市場法人認為,運價上漲,關鍵在於供不應求,除非能讓新船短期大量增加,否則,任何管制,頂多只會衍生出更多收費項目。 市場法人指出,萬海公告4月單月營收149.39億元,明顯超過第1季平均單月營收128.89億元 ,營收的跳升,成為推升獲利的動力。

萬海目標價

法人預估,萬海2021年預估營收2320億元,年增183%,稅後獲利1062億元,年增839%,稅後EPS為 43.5元,每股淨值為60.5元。 2022年預估營收2204億元,年減5%,稅後獲利895億元,年減少15.7%,稅後EPS為 36.7 元,每股淨值97.2元。 中信投顧認為萬海兼具高獲利及潛在高殖利率利多,估萬海今年EPS將達42.82元,2022年EPS達46.39元,2022年營運續成長。 這篇報告引發PTT網友兩極反應,紛紛表示「已反應」、「長榮、陽明 已抱緊」、「感謝信心加持」、「EPS 又沒有比較高,為什麼當老大!」、「目標價打6折」、「投顧ALL IN我就跟」、「我要換船」、「航運就是在洗籌碼 韭菜還傻傻der」。

萬海目標價: 台股大洗三溫暖!收盤走跌135點 緯創盤中驚見跌停板

萬海近期股價漲勢兇猛,周二盤中雖一度打到跌停,但多頭氣勢如虹,26日又飆上128元漲停價,而本土法人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萬海營收逐季跳升,2021年底每股淨值預估值52.06 元,給予3.9 倍P / B,推算目標價203元,也是目前法人圈給予貨櫃三雄的最高目標價。 本土法人表示,萬海以現貨營運為主,沒有長約的約束,從 SCFI貨櫃運價及萬海增加船舶來看,推論 2Q 獲利會超過1Q; 同時,考量 3Q 旺季效應,推論 3Q 獲利會明顯超過 2Q。 同時, IMO MEPC 76 會議在6月17 日結束,通過 2023 年 ~ 2026 年,「每年」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 的目標 ; 此一決定,遭到美國、英國和歐盟成員國的反對,他們希望到 2026 年,至少減少 22%的排放量。 本土法人認為,會議結果,確認「降速減排」的政策,同時,歐美大國的持續施壓,可能會使減排幅度擴大;長期來看,將從 2023 年起,降低貨櫃航運的實質供給。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本土法人在今日出具最新報告指出,貨櫃運價持續上揚,以現貨為主的萬海,受惠明顯,且獲利逐季成長,調高萬海目標價達342元。

  • 攤開貨櫃三雄2月營收,萬海236.79億元,年增93.08%,累計前兩個月營收561.9億元,年增117.72%。
  • 同時, IMO MEPC 76 會議在6月17 日結束,通過 2023 年 ~ 2026 年,「每年」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 的目標 ; 此一決定,遭到美國、英國和歐盟成員國的反對,他們希望到 2026 年,至少減少 22%的排放量。
  • 台股走勢多空震盪,盤面上營運成長性佳的業績題材股,短線股價走勢相對抗震,投資人可參考神基(3005)(3005)、台亞(2340)(2340)等股表現,利用權證參與行情,放大獲利空間。
  • 美系外資表示,在整體消費市場疲軟加上產業競爭加劇下,對於大多數DDI供應商來說都是負面的,故現階段對相關業者仍持保守態度,且認為近期恐面臨更多毛利率上的壓力。
  • 神基預期今年車用、強固電腦業務將持續增長,筆電相關的綜合機構業務雖仍衰退,但優於產業均值。
  • 在輝達將即於8月23日公布2季財報前,滙豐(HSBC)、KeyBanc Capital Markets與BMO Capital Markets是上修輝達目標價的最新機構。

塞港、運價調漲、運量提升、靈活調派船隊等利多,中信投顧調高萬海(2015)今年及2022年兩年獲利預估。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萬海在連5紅後,昨日盤中一度打入跌停,不過,市場法人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指出,萬海獲利逐季攀升 ,針對2021年底每股淨值預估值 52.06 元,給予 3.9 倍 P / B,計算目標價 203 元,維持「買進」 。 法人看好,貨櫃航運類股營運有望下半年優於上半年,惟基本面仍未顯著改善前,應採短期操作;其中,長榮第2季維持獲利,且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超過3,000億,未分配盈餘近3,000億,預估未來三年仍有高配息實力。

萬海目標價: 塞港未解 運價漲不停 貨櫃三雄創新高

今年5月19日,美國工業託運人聯盟要求監管運價,法人預期,運價上漲關鍵還是在於供不應求,除非能讓新船短期大量增加,否則,任何管制只會衍生出更多收費項目,對雲價回檔沒有幫助。 同時,萬海今年共有 11 艘二手船投入營運,合計增加運力 65056TEU,投入高峰主要落在 3 月和第二季,新運能搭上高運價,法人預料將成為貨櫃航運同業中的大贏家。 輝達2024財年第1季營收71.92億美元,季增18.9%、年減13.22%,淨利潤20.43億美元,季增44.5%、年增26.27%,輝達將於23日公布第2季財報,市場普遍預估將大幅成長,此前給出的指引,預期第2季營收110億美元,毛利率預估68.6%。

萬海目標價

推估萬海獲利逐季攀升;萬海2021年底每股淨值為52.06元,給予3.9倍P/B,推算目標價203元,維持「買進」。 家登(3680)(3680)上半年每股純益5.6元,預期下半年可穩健成長,全年成長目標不變,亞系外資看好家登市占率居主導、更多晶片轉向先進製程、EUV光罩層數增加、供應鏈在地化、地緣政治等五大優勢,首度將家登納入追蹤個股,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550元,且預估未來3年獲利持續成長。 本土法人指出,第4季是亞洲線旺季,萬海在船隊增加下,營收、獲利可望較同業高,且第3季東南亞疫情嚴重,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疫情大爆發,造成眾多工廠停工,影響到貨櫃海運需求,預期海運需求將遞延到第4季,日前疫情降溫,預期遞延的運輸需求將在第4季爆發。 此外,法人認為隨著2022年全球新船下水量減少,長榮卻有大量新船,長期營運爆發力更勝同業;而碳中和議題,將使船的供不應求更加嚴重,新船數較多者,更能掌握商機。

萬海目標價: 遠洋、近洋動能延續,獲利成長上看30%

主要業務為PC、NB、Server、TV及行動產品等機構件與沖壓、射出、組裝、銷售。 長興材料(1717)今(22)日公告7月自結獲利,單月稅前盈餘1.81億元,較上月增加27.12%,每股稅前盈餘0.15... 東哥遊艇(8478)驚爆7,792.1萬元違約交割,為今年單一個股違約交割金額最高案件,但今(22)日股價並未重挫,早盤... 散裝船運市場也曾有過超級行情,雖然比不上貨櫃船運,但是在2003年到2008年也曾賺進超額利潤。 波羅的海乾貨船綜合指數(BDI)在2008年5月20日曾經達到11793點,海岬型船日租曾經破23萬美元;昨日BDI是1194點,海岬型船日租是12117美元。 台亞透過子公司積亞半導體建構碳化矽相關產線,積亞近期舉行力行一廠無塵室暨機台搬入典禮,象徵台亞集團在第三代半導體事業再跨一大步。

【時報-台北電】塞港、運價調漲、運量提升、靈活調派船隊等利多,中信投顧調高萬海(2615)今年及2022年兩年獲利預估。 萬海六成運量貢獻於亞洲線,遠東近洋貨櫃運價近期創新高,超越千元,漲幅高於兩成,並且持續走高,萬海為最明顯受惠貨櫃航運業者,調高目標價從205元,調高至218元。 萬海前三季EPS達28.37元,在調漲運價預估下,今年與2022年獲利目標分別上調3%與 10%。

萬海目標價: 長榮不演了! 多頭不再壓抑股價 漲幅領先陽明

法人強調,萬海近兩周雖因五分鐘分盤交易,但股價仍呈現高姿態整理,由於日KD值已降低,上周五股價整理完畢,15日再創新高,未來萬海股價若再往上衝,也會帶動長榮、陽明股價上漲,提醒投資人千萬不要跑去放空貨櫃三雄。 法人推估,萬海獲利逐季攀升,今年每股獲利(EPS)提升到33元,針對2021年底股淨值值53.38元,給5.1倍淨值,計算目標價272元,維持買進評等。 萬海目標價 長榮和陽明的遠洋線營收比重雖然高達7~8 成,但獲利仍受制於長約;萬海遠洋線,沒有加入聯盟,以現貨為主;因此歐美遠洋線運價大漲,對萬海營運的挹注也大幅提升。 本土投顧認為,由於供給快速轉鬆,各航線現貨運價都已跌破合約價,並且改以與現貨價聯動的價格執行合約,預估美西線及亞洲線將在今年第4季轉至虧損,美東線及歐洲線將分別於明年第1季、第2季轉至虧損。 本土投顧分析,在需求急速萎縮,供給調整不及之下,歐美貨物進口需求萎縮,9月美國線即使航商運能月減3%,仍落後需求減幅的11%,供需加速失衡;投顧下修今年全球貨櫃運輸需求成長率,預估自1%下修至0%,且預估2023年需求成長率將僅2%。

  • 長榮(2603)(2603)今(18)日開高走高,開盤價為106元,最高價來到110.5元,而萬海(2615)(2615)開盤價格為48元,盤中最高價到51.8元,航運股表現抗跌強勢,盤中類股漲幅逾2%,主要由散裝族群領漲,表現相對較強勁。
  • 家登7月合併營收3.68億元,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27.87億元,年增16%;家登表示,先進光罩載具拉貨將在第3季逐步提高,家碩科技設備也在下半年出貨並認列,進入半導體旺季,預期今年全年度成長目標不變。
  • 而儘管亞洲線運價從2月下旬,跌至5月上旬,不過萬海4月獲利依然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受惠船舶增加以及新增闢遠洋航線,後續亞洲線調漲效益以及旺季效應,將使獲利更具想像空間。
  • 再加上萬海 2021 年有 11 艘二手船(現成船)投入營運,合計增加運力 6萬5056 TEU ; 投入高峰主要落在 3 月及 2Q。
  • 中華信評預測,由於美國對實體商品的需求依然強勁,且運價費率高,萬海擴增跨太平洋貿易航線運能應可為萬海帶來可觀的營收。
  • 台股此波高點17,463,8月10日正式跌破季線支撐,恐將進入一至兩個月的整理期。

本土法人估萬海2022EPS達71.03元,給予6倍本益比,目標價上看426元,重申「買進」評等。 萬海目標價 2022年萬海受惠於亞洲經濟復甦,且由於北美航線的市佔增加,2022年獲利可望成長3成。 在RCEP實施後,將為驅動萬海長線營運的主要引擎,其市佔可望擠進全球前十大。 萬海歷年配息穩定,若以股利發放率40%計算,預估將配息17元,隱含高殖利率。 萬海2021年大舉加開北美航班,輔以收購二手船隻,預估2021年EPS超過42元,年增830%。

萬海目標價: 台亞旗下積亞無塵室啟用 明年第3季量產碳化矽晶圓

法人認為,搶船搶櫃大戰將在第三季爆發,運價漲勢將超乎預期;主要是目前美國零售庫存在低點;第三季是零售旺季前的進貨高峰,美國線將帶領全球運價上漲。 法人估萬海獲利逐季攀升;預估萬海2021年底每股淨值為52.06元,給予3.9倍P/B,推算目標價203元,維持「買進」。 法人出具的報告中指出,萬海4月營收149.3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2.75元,而萬海今年有20艘船要交付及增闢遠洋航線,且亞洲線運價5月22日起明顯調漲,將陸續反映在6月營收之後,看好萬海第2季每股盈餘將達8元水準,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