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2023懶人包!內含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ck on March 13, 2023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表演廳也支持演出經驗豐富的音樂人嘗試嶄新的演出風格,進行更多想像與發揮。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位於「捷運昆陽站」及「南港車站」(捷運、台鐵、高鐵三鐵共構)之間,交通便利,鼓勵大家多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流行音樂文化館為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的立方體建築,其中一面為採光充足的帷幕,為國內第一座以流行音樂為主題的展覽館;透過常設展及主題特展,除展示靜態文物,亦結合影音多媒體等互動裝置,讓民眾理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並汲取豐沛跨界能量,奠定邁向未來發展的基石。 戶外表演空間位於文化館與產業區之間,佔地長約100公尺、寬約35公尺,可容納約3,000人,與北基地的戶外廣場串聯,可做為一般大眾休閒遊憩場所,亦可舉辦創意市集、音樂饗宴、街頭表演等各類型活動,強化公共空間屬性,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文化館為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的立方體建築,為臺灣第一座以音樂為主軸的展覽空間。 北流文化館身為國內第一座以流行音樂為主題的展覽館,期望能擔任承先啟後的角色,將重要史料匯集,傳承臺灣流行音樂文化。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2023 館內規畫常設展及特展,常設展透過紅外線語音導覽與多元互動裝置,整理展示臺灣流行音樂的歷史,讓民眾瞭解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文化館

產業區似鑽石又似水晶的屋頂,以玻璃材質組成馬賽克狀,北流臉書粉專介紹:「當陽光灑落時,產業區造型就像是顆發光的水晶體,有如流行音樂人才累積能量的搖籃」代表產業區帶領一波波新興音樂人向璀璨未來前進的力量。 北流位於捷運昆陽站與南港站中間,交通十分便利,從這兩站步行前往都只需約 10 分鐘的時間! 如果搭捷運到昆陽站,建議從 4 號出口出站往東直行;從南港站前往,則可從 1A 連通道出站,走出 CITYLINK B 棟後,沿市民大道向西直走就可抵達。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2023 除了展演空間以外,北流還有培育臺灣音樂人才的重要使命,「產業區」內就規劃了錄音室、練團室、辦公室等空間,還有小型 Live House 可供租借,給予台灣年輕音樂人優質的發展資源。 建築師模擬台灣多山的樣態,打造不規則峰狀的表演廳,希望台灣流行音樂能在這裡不斷創造多元高峰。

  • 集結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不僅是流行音樂表演場所,更是以流行音樂產業出發、描述流行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機能型園區。
  • 為提供音樂人完善的演出空間,北流表演廳具備四大基礎設施「北流四寶」,包含世界頂級音響品牌之一「法國L-Acoustics K2音響系統」、「隔音門」、「電動舞台」、「母桁架」,提供音樂工作者方便與高品質的舞臺。
  • 可容納5,000人、專屬流行音樂演出的中大型表演場地「表演廳」座落於北基地,另一側則有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臺灣流行音樂光榮歷史與各種面貌的「文化館」、以培育臺灣音樂人才為目標的「產業區」等場館。
  •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介於南港車站與捷運藍線昆陽站之間,採複合型園區設置,基地面積8.96公頃,以市民大道區隔為北基地及戶外表演空間。
  • 文化館為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的立方體建築,為臺灣第一座以音樂為主軸的展覽空間。
  • 表演廳提供新銳音樂人猶如「第二哩路」的跳躍空間,鼓勵各型態音樂新血,從小眾走向大眾,從探索邁向挑戰,並靠近未來。

北流會陸續引進國際間各類音樂藝術相關精彩展覽,全球樂迷透過這裡,能更深入認識流行音樂的文化脈絡與百花齊放,對音樂與藝術的感動更加深刻。 北流表演廳是專為音樂展演設計的中型場館,地上五層、地下三層殼狀造型,可容納約5,000名觀眾,彌補了過去臺灣對於中型室內展演場地的需求。 為提供音樂人完善的演出空間,北流表演廳具備四大基礎設施「北流四寶」,包含世界頂級音響品牌之一「法國L-Acoustics K2音響系統」、「隔音門」、「電動舞台」、「母桁架」,提供音樂工作者方便與高品質的舞臺。 表演廳提供新銳音樂人猶如「第二哩路」的跳躍空間,鼓勵各型態音樂新血,從小眾走向大眾,從探索邁向挑戰,並靠近未來。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介紹

另外表演廳也常被暱稱為「太空船」,小編認為到了晚上點燈後更加神似,為場館添加了迷幻神秘之美。 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空間搭配的背景音樂,以及那些與音樂有關的故事,所給予我們的各種感受⋯⋯ 從聽音樂到表演音樂,小樹與大霈想和大家分享他們的觀察。

而在產業區和文化館之間的大片戶外空間,透過天橋和表演廳前廣場形成完整的環狀區域,平時作為一般民眾休閒區域,也可舉辦市集、戶外表演等,讓北流和流行音樂文化更加接近大眾日常生活。 表演廳建築外觀為不規則的殼狀造型,是模擬台灣山岳重巒疊嶂特色,象徵台灣流行音樂邁入新世紀後,屢創高峰的多元發展之勢,目前已經成為台北最新打卡地標,日夜皆有不同的美。 北流建築由美國 RUR Architecture 設計,環形園區的靈感來自古羅馬建築,希望將藝術、展演、商業活動匯聚於一體,讓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和海內外民眾都能盡情利用此地。 流行音樂文化館建築外觀有如浪潮般的特殊造型,隱約顯現如同音樂的波紋起伏;東側 4 至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2023 6 樓設有可觀賞戶外景色之景觀樓梯。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活動新訊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介於南港車站與捷運藍線昆陽站之間,採複合型園區設置,基地面積8.96公頃,以市民大道區隔為北基地及戶外表演空間。 可容納5,000人、專屬流行音樂演出的中大型表演場地「表演廳」座落於北基地,另一側則有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臺灣流行音樂光榮歷史與各種面貌的「文化館」、以培育臺灣音樂人才為目標的「產業區」等場館。 集結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不僅是流行音樂表演場所,更是以流行音樂產業出發、描述流行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機能型園區。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建築由美國RUR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2023 Architecture設計,建築靈感來自古羅馬廣場,利用環形空間結合藝術、商業、市集和演出活動,希望藉由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市民及海外觀光客之廣泛利用,打造一座24小時具備不同使用方式的「機能建築」。 南北基地由造型天橋串聯,三棟主建築位於同一水平線,除加強整體建築的統一性,也以視覺軸線引領參觀者至不同目的地。

表演廳位於北基地,是為「流行音樂展演」設計之專屬場館,地上五層、地下三層,最多可容納約 5000 人,相較於小巨蛋,表演廳的規模補足了台灣目前中大型表演場館的空缺,希望成為協助演出者銜接中小型及大型場館之間的「魚梯」,提供更佳的場地選擇。 流行音樂除了現場展演,前端的產製更是育成音樂作品重要的環節,於是北流串連起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提供便利的資源,以培育新一代的音樂產業人才為要務。 產業區的建築外觀為發光水晶體造型,結合展演空間、產業育成空間,具多功能用途。 共有四間音樂展演空間(Live House),分別可容納200至1,600人;另規劃音樂教室、練團室、辦公室、錄音室和音樂主題餐廳等設施,期望產業區能成為流行音樂產業人才之搖籃,並藉由周邊的餐飲及零售商店配套,吸引人潮聚集。 唯有音樂品質的全面提升,與世代人才的發掘與培養,才能永續臺灣流行音樂在華人音樂中的領導地位。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簡稱「北流」,總面積 8.96 公頃,由南北兩大基地組成:北基地的「表演廳」,以及南基地的「文化館」、「產業區」, 加上 3 大場館之間的戶外表演空間,期望提供多元化展演功能,打造推廣華語流行音樂文化的創作與表演中心。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表演廳

外觀亮眼的地標型建築由美國 RUR Architecture 設計,靈感來自古羅馬廣場,利用環形空間結合藝術、商業、市集和演出活動,打造一座結合藝術表演、人才培訓、產業發展的「機能建築」。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座落於南港車站與昆陽捷運站間,是一座環繞型的複合式園區。 北流具各式展演、文化紀錄與產業發展等多重功能,不僅是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的心臟,更是音樂人所熟悉的家、愛樂民眾的新世界。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2023 對於臺灣流行音樂工作者而言,北流除了是從產製到演出、孕育音樂最友善的基地;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北流更是接觸音樂文化、欣賞音樂演出最親近的場域。 在北流,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聲響,盡情聆聽喜愛的音樂,也能自由發出獨特的生命之音。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