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市值10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Ben on December 10, 2020

鴻海市值

外資法人力挺是近期推升鴻海股價大漲的主力,今天外資法人買超鴻海達5萬3257張;從10月14日到迄今,累計外資已經連續17個交易日買超鴻海達38萬3726張,合計10月外資法人買超鴻海達23萬1861張。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墨西哥股市市值只有3724億美元,一天交易量只有幾億台幣,但墨西哥人口比台灣多一億人。 我把全球股市市值列出來給大家參考,郭董應該說台灣很偉大,那麼少的人,卻創造那麼高的市值。 郭董到大安森林公園慶祝母親節,說了不少話,有記者問鴻海市值在美中貿易攤牌後,蒸發了兩棟101大樓,郭董霸氣回答,鴻海市值不重要,要看中華民國市值,他認為領導者無能,才譲中華民國市值摔下去。 但也有專家認為,鴻海已有夏普,知名度高無需再併購格力,同時也傳出搶親的還有阿里巴巴,但被否認,鴻海富士康也說不予置評,不過鴻海10日股價漲了0.5元來到83元,漲幅0.61%。

鴻海市值

過去20年,台商把生產基地放在中國,兩岸貿易占比都在4成以上,中國從台灣進口零組件,經過組裝加工,變成中國出口的貿易總額。 鴻海市值2023 在此情形下,中國經常拿台灣的農畜產品出氣,稍不小心就遭到封殺,唯獨從未對台灣半導體等零組件下手,「因為這是中國需要的」。 美系外資認為,鴻海旗下富智康(2038.HK)今年第3季轉虧為盈,比市場推估的時間更快,將挹注鴻海下半年獲利,加上iPhone新機銷售優於預期,可望推升鴻海目標價到100元。 其次,蘋果手機銷量也是一大觀察重點,儘管楊應超預估,未來蘋果手機的銷量一定不會好,只能期盼數字不要掉太快,但也不是絕對絕望,因為在後郭台銘時代,鴻海必須改往5G、軟體、雲端、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等新領域找出路,找尋新客戶與新業務機會,若新業務成長動能撐起來,也許有機會彌補蘋果手機銷量走弱的利空。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昨日股價衝上七二八元,創近十八年新高,帶動聯發科市值達一兆一五六六億元,市值成功超車鴻海,僅次於台積電,躋身台股市值第二大公司。

鴻海市值: 郭董別生氣 !謝金河:台灣4年來經濟亮眼 鴻海市值這5年不退反進

2007年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發表智慧型手機,那個年代,多數人手上拿的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的手機,沒想到2、3年內,它們都消失了。 現在是電動車的時代,特斯拉一馬當先,但未來幾年,當電動車產量到達千萬輛,誰會是市場贏家? 從1991年到2019年,郭董努力組建的鴻海大軍創造了上兆元市值,在九○年代、PC產業奔馳的時代,鴻海股價只在2000年創下375元的天價,金融海嘯後,最慘跌至52.6元;在郭董交棒前,鴻海的股價浮沉於70、80元之間。 面對台灣半導體的大起,台積電的市值扶搖直上,聯發科的市值一度追上鴻海,郭董一直以來的經營透明度不高,也使鴻海的本益比長期處在10倍以下。 鴻海董長郭台銘一身休閒裝扮來到台東漁市場,準備展開三天兩夜「台東行」,為了總統大位,郭董卯足全力拚戰,但他一手打造的鴻海帝國,少了霸主當家,又面臨美中貿易戰升溫,危機四伏。 2014 年又回到 106 萬左右,集團之應變大陸薪資調整能力確實一流,若把之後夏普的 5 萬員工算在內約 鴻海市值 110 萬左右,只不過日本的員工薪水可是大大高於中國內陸員工的薪水不可不慎。

鴻海市值

此外,在軟體領域,兩家《財富》世界500強公司谷歌和蘋果所控制的行動作業系統安卓(Android)和iOS的市場占比分別高達81.5%和18.4%,幾乎控制了整個智慧手機的作業系統市場。 鴻海市值 此外,法人也指出,鴻海是台商在中國最大製造廠,近來受到中美貿易戰火升溫,三大法人對鴻海股價看淡,也股價疲弱的原因之一。 中國勞工成本增加,鴻海生產自動化的「關燈工廠」政策,已經具體反映在集團員工總人數上。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1年6月22日電)鴻海 (2317) 股價今天收平盤108.5元,市值維持新台幣1.5兆元,相較下IC設計大廠聯發科 (2454) 股價持續走弱,收在903元,跌幅1.63%,市值減少238.5億元來到1.43兆元,鴻海市值超越聯發科,成為台股個股市值第2大。 劉董認為產值夠大,又適合鴻海的產業,一是電動車,二是數位健康,也就是郭董正全力追逐的大健康產業,三是機器人產業,而電動車與機器人產業正是鴻海的強項。 劉董認為,一個產業最後會脫穎而出的,通常都不是第一名的企業,不論是PC時代或手機時代,甚至未來的電動車時代都會是如此。

鴻海市值: 鴻海重定義CDMS商模 郭台銘力挺EV三大特性

電腦元件的連接器為鴻海早期甚至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核心業務,該產品雖然小單價低僅佔集團營收 5%卻扮演著電腦零件與設備不可或缺的地位,連接器就像人腦的神經大量使用於資訊、通訊業務及消費性電子產品。 經由連接器的製造布局,鴻海可以在 3C 電腦產業裡默默的扮演規格制定者的角色,讓客戶習慣接受其規格而無法隨意替換供應商(翻譯白話:大廠會很討厭鴻海但又不能沒有他!)。 台灣為全球上下游種的產業聚落該產值約 1800 億台幣占全世界 10%左右,上市之同業有正崴、連展、嘉澤端子、佳必琪及宏致皆為全世界前 30 大連接器公司。 貿易戰緊張情勢升溫,恐拖累美國科技指標廠蘋果後市,蘋概股指標鴻海近期表現弱勢,從4月18日高點97.3元,下殺至目前的81.2元,跌幅超過2成。 郭台銘受訪時指出,鴻海市值不重要,要看中華民國市值,他直言因為領導者無能,才譲中華民國市值摔下去。

若以鴻海當月最高價以及最低價作為當月均價計算,鴻海去年 11 月均價 75.25 元、12 月均價 70.95 元、今年 1 月均價 69.2 元、2 月均價 71.85 元,以此計算,郭台銘期間共砸下約 25.6 億元買進自家股票,成本價約 74.2 元。 傳出國民黨有意徵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參選2020,鴻海今(1)日股價大漲,盤中點紅燈直接衝破年線站回80元大關,市值突破1.12兆元,不過有專家點出,商人從政要利益迴避,沒有郭台銘的鴻海恐怕運作會面臨挑戰。 鴻海一旦少了郭台銘,但即使郭台銘內心已有鎖定接班人,有意讓鴻海改以集體領導方式運作,但是過去由郭董強人領導下的鴻海集團,要一夕之間,由任何1個人或團隊完全接班,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中國,某台資製鞋代工大廠,過去幾年也悄悄把產能移出中國,現在中國占這家公司總產能不到2成,在中國從外銷導向改為發展內需,經營品牌、服務;因此鴻海在中國的定位挪移,恐怕也是難以抵擋的大趨勢。 只不過,就算郭台銘辭去鴻海董事長,他也仍是鴻海最大股東,鴻海未來要如何發展? 郭台銘當然熟悉中美狀況,此時此刻,鴻海仍是1家年營收5兆元,淨利破1000億元的全球公司;國民黨初選都還沒開始,他就堅決要辭去董事長大位,恐怕為的不只是要「專心選總統」。

鴻海市值: 鴻海首款電動車意外曝光!鴻海證實:10月18日拭目以待

受惠於鴻海上週公布去年營收,每股盈餘(EPS)8.03元,鴻海今日開盤衝上80元大關,漲幅達8.57%。 其原本為 idpbg 旗下的事業單位後來因為蘋果的平板電腦的躍起自 2010 年獨立成為單獨營運之事業群,蘋果電腦之 iWATCH 穿戴裝置及創新科技都在此部門研發。 其實,若是家樂福真的出售,無論最終由哪家業者拿下,勢必都會撼動台灣的零售業版圖;也有人憂心,將出現壟斷情形。

鴻海市值破兆,成美中貿易戰火下外資優先撤資重點股,外資持股數已經創 2013 年以來新低,減量 36.5%,集團成員也受波及,樺漢集團 21 日舉行法說會,法人問題圍繞貿易戰下 2019 年發展,朱復銓強調,盤點樺漢營收中受貿易戰影響比例,今年約 0.4% 客戶有轉地生產需求,比例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近日一直被拱出來選總統,議題熱燒加上去年財報表現不俗,一舉拉抬鴻海昨日股價攻上漲停板,今日鴻海開盤持續走高,以81.8元開出,而到目前為止股價最高報83.6元。 而最先透露國民黨要徵召郭董的人,文化大學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昨在臉書上表示:「幸好呀!幸好!這幾天沒進場去買鴻海股票,否則不是被控內線交易,就是 “意圖影響股價” ...」。

鴻海市值: 鴻海市值再度超車聯發科,是對劉揚偉最大肯定!謝金河:上市公司老闆最要重視這件事

其實兩個都很重要,鴻海股價漲到122.5元的時候,市值近兩兆台幣,那時我很期待鴻海市值可以跑到3兆台幣,大約是1000億美元,這是國際級大企業的門檻,很可惜鴻海市值沒有跑到3兆,反而一度跌破1兆台幣大關,鴻海努力把市值變大,是當務之急。 民眾:「個人出資我覺得OK,還可以再設計得更新潮時髦一點。」、「他願意投入台灣傳統產業,增加帽子的產量,這些我覺得都不錯。」只是滿手現金的鴻海又被陸媒點名,旗下富士康有意收購格力電器15%股權約人民幣400億元(約新台幣1,840億元)。 鴻海市值2023 中國珠海格力電器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擬轉讓15%格力電器股權,格力電器控制權可能變動。

  • 鴻海規劃13日舉辦法人說明會,屆時大股東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動向、主要大客戶蘋果iPhone新機拉貨力道、明年上半年營運展望、鴻海布局5G進展等,將是法人關注焦點。
  •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近日一直被拱出來選總統,議題熱燒加上去年財報表現不俗,一舉拉抬鴻海昨日股價攻上漲停板,今日鴻海開盤持續走高,以81.8元開出,而到目前為止股價最高報83.6元。
  • 庫克促銷蘋果新機的誠意十足,但可能還是不敵智慧型手機呈現飽和,加上創新空間有限,導致成長性減弱的大環境。
  • 股東權益報酬率均維持在 15%算是很穩健,前文已提及定存利息就佔了 3%所以本業的 ROE 大概是在 12%左右依舊非常優異。
  • 蘋果也打算推出分期付款方案,讓消費者每個月繳20至30美元,就可購得新機。
  • 鴻海 (2317-TW) 今 (1) 日挾財報利多,午盤前衝上漲停 80.8 元作收,成交量爆出16萬8224張,為2017年4月5日以來的大量,寫下歷史第三高成交量,而市值也回升至 1.12 兆元大關,重返台股第 2 名。

「大陸互聯網業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競爭久了,其實不利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的發展,因為流量和財富只會往少數公司集中,反而擴大貧富差距。」一名去年才從杭州新創圈返台的台灣人觀察。 當網路不能創造均富,甚至還擴大貧富差距,引發社會問題,騰訊與網路巨頭們觸犯的「天條」觸及了習近平最敏感的「維穩」神經,網路業瞬間成為政府的眼中釘。 11月23日,鄭州富士康再傳出爆發暴力抗議,網傳員工不滿簽新合約與招聘條件不符,並且新員工被安排與染疫老員工混住。 有維護治安的工作人員以及警察與富士康員工打鬥,現場曾冒起白煙,疑似是釋放催淚彈或有人用滅火筒噴射白色粉末;另有大批員工推倒鐵皮圍欄,步行離開富士康園區[67][68][69]。

鴻海市值: 鴻海6年半來首飆漲停 他卻因1理由慶幸沒進場

附註:鴻海的土城虎躍總廠員工僅 7000 鴻海市值2023 名左右約占總人力的 0.5%,集團人力 98%都在大陸算是典型的中國大雇主,故該公司營收跟獲利增幅跟台灣的就業機會增長並無關係。 另外,包括吸引優秀人才投靠、租稅相關優惠等申請等,也是鴻海轉型成控股公司後被分割的公司可享有的好處,亦可以增加控股公司的營收規模可謂是一魚三吃。 在蘋果調降財測後,南韓三星電子也公布了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018年第四季獲利數字,歸因於手機銷售在中國市場出乎預料的衰退以及記憶體晶片價格疲軟。 這顯示,許多國際級企業原本把中國市場視為未來成長的亮點,如今因中國經濟走緩與貿易戰衝擊,反成為業績的最大痛點。 綜觀台灣市值前三大的高科技公司:台積電、鴻海與大立光,皆是與蘋果業務往來密切的「蘋概股」。 因此,蘋果出現17年來罕見的調降財測動作,產業界、投資界、乃至對蘋果產品躍躍欲試的大眾,莫不高度關注。

外資認為,五G晶片扮演聯發科今年重要成長動能,華為等中國廠商擴大向聯發科採購,因五G晶片比重拉升,有助獲利表現;此外,在非手機業務部分也有不錯的成長,包括人工智慧、特殊應用晶片(ASIC)、電源管理IC(PMIC)、企業用交換機與WiFi 6等,皆是未來重要成長動能。 2006年即有富士康工廠員工揭露血汗工廠的黑幕[34],包含軍事化高壓管理[35]、超時加班[36]等。 對於媒體報導,鴻海控告新聞編採人員,引起中國大陸媒體群起激憤,在鴻海的大客戶蘋果公司介入後,戲劇化和解,僅索賠1元[37]。 2010年,富士康接連發生員工連環跳的「墜樓事件」(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國際科技大廠關注,甚至驚動國台辦,富士康為「血汗工廠」之名不脛而走[38]。

鴻海市值: 《財富》全球500強 鴻海超越Google母公司Alphabet排名26

2年前,鴻海在手機市場複製PC成功經驗;只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時間,就讓富士康在香港上市。 外資券商分析,富士康控股專擅於成本控制;最近,在新興市場頗有斬獲,預估今年營收可達60億美元以上,明年有機會成長5成。 外資圈普遍認為,鴻海今年在PC、手機和網通等產品領域,將持續展現成長動能;不僅拿下新聯想、蘋果和宏碁的訂單,使得它的桌上型電腦出貨,至少還有2成的成長空間。 蘋果電腦第一款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iMAC電腦,今年夏季出貨,預料也將挹注鴻海的業績表現。 自2003年郭台銘提出電子產業要進入微利時代,並且宣佈鴻海將由製造鴻海轉型為科技鴻海以來,整個鴻海王國事業版圖就開始加速擴張。 原本鴻海是以電子連接器與模具設計能力跨入下游系統組裝業務,並運用中國大陸低成本的優勢,取得全球品牌廠商OEM、ODM訂單,使營運成長快速。

財經專家孫慶龍指出,鴻海光是今年4月至7月這段期間,就有高達17家券商發表評估報告,而他認為,對於權值股或是熱門股來說,由於追蹤的法人非常多,操作上不妨參考各大法人預估的每股純益(EPS)「平均值」,來做股價推算的基礎,若單純只看目標價,參考價值有限。 鴻海市值 過去一年,我多次呼籲鴻海必須在電動車產業尋找新拼圖,現在看來,劉揚偉領軍的鴻海似乎「準備好了」! 市場也會密切注意鴻海提出的MIH平台,未來能否發揮更大的整合效應,也許這會是鴻海未來的新起點。

鴻海市值: 中國經濟慘 俄羅斯狂拋人民幣

然而在接下來9年間,精準抓住科技產業脈動、大舉展開併購,曾締造「鴻海帝國」,市值一飛沖天,至2017年8月7日收盤站上2.1兆元歷史新紀錄,等於9年內市值激增4.25倍。 鴻海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並將非監督式學習人工智慧(AI)演算法導入中國大陸園區內部分產品外觀檢測生產線,朝智慧工廠目標邁進。 「毛利率不如預期有三個原因:第一,蘋果iPhone X備抵存貨損失;第二,中國勞工成本增加;第三,零組件漲價。」元大投顧總經理陳豊丰在最新發布的鴻海報告寫道。 事實上,經過統計,一、依照前述,經統計2018年底鴻海加上3F(工業富聯、鴻騰精密、富智康)的市值約新台幣2.07兆元,與老謝統計的新台幣2.05兆元接近。

鴻海市值

但若以昨(14)日收盤價計算,此市值高達新台幣3.67兆元,遠遠高於其統計的2.003兆元。 劉揚偉出任董事長後,他比較親民,願意和股東對話,鴻海投資的電動車,他不斷透過鄭顯聰,魏國章向外界說明近況,電動巴士也不斷向大眾展示,這次股東大會,鴻海用自家打造的巴士接駁,這種貼近股東的新作為,逐漸對股價產生正能量。 這十幾年間,除了2017年只配2元現金,鴻海每年配息都在4元以上,今年配5.2元是最好的一年,殖利率接近5%,但鴻海不斷的努力,投資人似乎不太領情,這個月似乎出現了新變化。 現在郭董仍是鴻海的最大股東,但新掌門人是劉揚偉,自他上任以來,鴻海股價從65.7元漲到125元,本益比也調升到15倍上下,印證了市場對劉揚偉領導的鴻海有了新的期待。

鴻海市值: 鴻海華麗轉型 劉揚偉:迎最強Q1榮景

過去45年,鴻海集團一直是在郭台銘個人領導下發展,強調「獨裁為公」,不管其他分出去的小金雞獲利能力有多誘人,都不會看到郭台銘出任董事長;像鴻海在中國上市的FII(工業富聯)招股書裡,連股東名單裡,都看不到郭台銘的名字。 觀察鴻海財報,鴻海去年第4季的淨利率只有2.45%,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後,包括網通、伺服器、印刷電路板等產業,將面臨衝擊;如果美中衝突全面升高,對另外3000億美元產品加稅,那麼,連鴻海最重要的業務,蘋果iPhone都會進入加稅暴風圈。 小結:以此看來人力成本長期僅佔營收的 8%以下在可控制範圍跟毛利率降低或提升應屬影響有限, 不過郭董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有透露計畫在未來五年內減少線上作業人員 30%並由機器人取代。

對此,黃日燦解釋,《公平交易法》中的獨占,是指事業在「相關市場」處於無競爭狀態,或具有壓倒性地位。 而超商、百貨、量販、超市其實是分屬不同市場,因此被點名的幾家業者,就算真的要出手併購,也不會構成問題,但最後結果還是得由公平會認定。 隨著零售線上線下大戰開打,近年各大業者也都紛紛投資上百億元建置物流中心,而家樂福在桃園觀音、蘆竹、龜山、高雄岡山都有據點。 疫情爆發後,生鮮食品成為零售業者的新戰場,家樂福位在雲林西螺的蔬果直採中心、頂好的大園物流中心,以及9月將落成的楊梅大倉,都將成為線上線下物流的最強後盾,也難怪近年積極推動生鮮服務的全聯、電商龍頭momo會被點名。 今年7月,零售事業版圖遍及百貨、量販和超市的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就在遠百股東會上主動提出有業者主動上門詢問是否有意收購。 儘管他以商業機密為由未透露賣家是誰,仍引發外界臆測,他口中的業者是家樂福或大潤發。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