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January 30, 2021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4242例,境外移入32例,總共34274例確診(包含46例死亡)。 陳秀熙昨天在YouTube頻道《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進行新冠肺炎防疫線上直播,他提到,BA.2在台灣造成的流行高峰約在5月到6月,當時的自然感染與追加劑疫苗只有3個月左右的免疫保護,也就是說,目前已經逐漸失去保護力,因此8月中旬開始,BA.5疫情造成現在的疫情小高峰。 新冠肺炎屢屢傳出二次感染的案例,但其實不只重複感染需要小心,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於臉書發文表示,新冠肺炎確診者痊癒後「復陽」也是一大問題,最新研究發現,確診者痊癒後皆有反彈的機會,更有可能出現「無症狀復陽」,因應下一波疫情,需要小心留意3大趨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2559例,境外移入260例,總共22819例確診(包含32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739例、臺北市2757例、臺中市2710例、桃園市2632例、高雄市1762例、臺南市1392例、彰化縣938例、新竹縣700例、新竹市610例、苗栗縣601例、宜蘭縣567例、屏東縣565例、雲林縣517例、花蓮縣390例、基隆市357例、南投縣317例、嘉義縣315例、臺東縣217例、嘉義市193例、金門縣140例、澎湖縣128例、連江縣12例。 根據指揮中心昨天新聞稿資料,自2020年起國內累計281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800例本土,但衛福部疾管署官網昨天發生數據誤植事件,死亡人數暴衝至2萬2815人。

詹長權也提到目前新冠病毒在國際的情況,中國疫情受到多株Omicron變異株驅動,日本疫情也再度興起,而免疫逃脫力強的XBB.1.5變異株正逐漸在歐美流行。 詹長權強調,由於疫苗分配不均,還有對疫苗接種的疑慮,導致全球人口的疫苗覆蓋率仍然不理想。 特別是經濟不發達國家的人民,未完全接種所以沒有抗體以及雖然已經接種,但是接種時間過久,以致於抗體已消退的年長者更是2023年新冠疫情中,最值得關切的脆弱族群。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確診理賠越來越難領!疫情趨緩加上開放國門,國泰產險:已完成增資、理賠更嚴格

南市病媒蚊大戰進入里鄰巷弄階段,永康區長陳勝楠今日與二王里長謝文奇共同召開二王里鄰長會議,45位鄰長全數出席,區公所列印出每鄰的家戶地圖,由區長與里長逐鄰討論該鄰髒亂點及分析病媒蚊監測數據,會中很多鄰長也熱烈分享8年前感染登革熱的痛苦經歷,大家都有共識要共同消滅社區的病媒蚊。 衛生局說明,昨天發現孳生源態樣包含洗衣機、金爐、畚箕、水桶、花器、桶蓋等,呼籲落實室內外環境整頓,移除髒亂廢棄物並清除積水容器,避免孳生病媒蚊,降低疫情擴散風險。 鳳山區個案周邊社區發現20個積水容器,其中7個已孳生病媒蚊,陽性率35.0%,顯示二地社區病媒蚊密度高,當地居民要小心提防。 防疫人員昨上午對左營案居住社區周邊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發現28個積水容器,其中5個已孳生病媒蚊,陽性率達17.8%。 蘇世斌說,台南因每區人口結構、生活型態、建築物類型,及地形地物不盡相同,也應追根究柢找出隱藏孳生源所在,因地制宜擬定防治策略,方能對症下藥達成良好防疫成效,期勉大家同心協力、團結合作,共同為台南市民健康努力。

他也進一步表示,南韓接種比率高,但太過急著要共存開放邊境,最後人口感染和死亡比率多出新加坡和紐西蘭的一倍,造成醫療緊崩,台灣最後的確診人口比率可能介於兩者之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有本土確診45269例,境外移入201例,總共45470例確診(包含57例死亡)。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2023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9775例,臺中市5854例,臺北市5401例,桃園市4758例,高雄市3704例,臺南市2662例,彰化縣2091例,新竹縣1304例,新竹市1204例,屏東縣1140例,苗栗縣1089例,宜蘭縣1050例,基隆市975例,雲林縣972例,南投縣842例,花蓮縣689例,嘉義縣685例,嘉義市461例,臺東縣289例,金門縣161例,澎湖縣142例,連江縣21例。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中央社將慶祝創社100年 徵集照片活動歡迎投稿

衛生局已提醒醫師加強詢問就診者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並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 衛生局強調,登革熱是一種「環境病」,環境整頓是防範登革熱的首要任務,定期巡查住家室內、外環境,落實清除積水及髒亂雜物,避免孳生病媒蚊,目前南台灣氣候炎熱且常有局部陣雨,呼籲環境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應善盡維護管理之責,於降雨後48小時內落實「巡、倒、清、刷」並定期巡檢。 鳳山區個案周邊社區共發現20個積水容器,其中7個已孳生病媒蚊(陽性率35.0%),陽性率更高,防疫團隊已規劃執行住家及工作地周邊100公尺範圍強制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及化學防治等緊急防治工作,請民眾依防治時間配合室內外的登革熱孳生源檢查及噴藥滅蚊工作。 江仰仁指出,不論是國外研究還是我國臨床都顯示沒有器官受贈者因為器官移植而染疫,就算是染疫者要捐贈器官除了肺部會受到影響外,其他器官也都是安全的。 根據林口長庚追蹤的約逾600位器捐受贈者狀況來看,雖然後續有約百人染疫,但都沒有因為器捐導致感染新冠的案例,因此器捐並不會讓受到新冠直接影響。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7)日宣布有本土確診82973例,境外移入54例,總共83027例確診(包含124例死亡)。 根據《NHK》報導,日本近日確診病例再度飆升,連續5週成為全球新增病例數第一的國家,目前累計染疫人數高達1779萬8088例,累計死亡人數為3萬795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宣布有26967例本土確診,境外移入308例,總共27275例確診(包含37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5892例,臺北市3444例,臺中市2995例,桃園市2935例,高雄市2138例,臺南市1765例,彰化縣1069例,新竹縣820例,苗栗縣716例,新竹市713例,屏東縣635例,雲林縣612例,宜蘭縣582例,花蓮縣531例,基隆市526例,嘉義縣423例,南投縣387例,臺東縣251例,嘉義市242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126例,連江縣7例。 對此,醫師沈政男表示,願意戴口罩的人還是多戴比較好;近日確診都維持在2萬多例,顯示出BA.2的疫情已經告別三字頭,若未來突然爆出3萬多例確診,代表BA.4和BA.5在社區流行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2902例,境外移入270例,總共23172例確診(包含16例死亡)。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公開招標

登革熱防治中心指出,日前通報登革熱重症且住在加護病房的2例確診個案,於近期都康復出院,為防疫團隊注入一劑強心針。 高雄市左營、鳳山區昨各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患者都是20餘歲男子,防疫人員對病例住家積水容器抽驗,發現病媒蚊陽性率左營區達17.8%,鳳山個案周邊陽性率更高達35.0%,每3個積水容器即有1個孳生病媒蚊、病媒蚊密度高,呼籲民眾遭蚊子叮咬後,出現眼窩痛等疑似症狀盡速就醫。 台南市今天再新增70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較昨天增10例,總數已累積為1690例,若疫情不趨緩,很快就要破2千例。 衛生局表示,滅蚊大戰已進入里鄰巷弄階段,永康區公所列印出每鄰的家戶地圖,結合社區滅蚊。 今天新增COVID-19重症個案是1名70多歲女性,僅打過1劑COVID-19疫苗,有高血壓、肝硬化、心律不整病史,確診後X光發現有肺炎併呼吸衰竭,有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藥物,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中。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宣布有本土確診82363例,境外移入72例,總共82435例確診(包含42例死亡)。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9051例,境外移入80例,總共19131例確診(包含96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3069例、臺中市2595例、桃園市2067例、高雄市2026例、臺北市1743例、臺南市1409例、彰化縣1088例、屏東縣650例、雲林縣574例、新竹縣533例、苗栗縣458例、宜蘭縣451例、新竹市391例、南投縣386例、嘉義縣373例、花蓮縣353例、基隆市227例、臺東縣205例、嘉義市197例、澎湖縣118例、金門縣117例、連江縣21例。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結束1197天任務 指揮中心5月1日降級解編

登革熱防治中心今天特別舉辦施藥人員教育訓練,共46名區公所及登革熱防治中心學員參訓,課程內容包含病媒防治及環境用藥相關法規、環境衛生用藥安全、藥品稀釋處理、熱霧機操作及維護等專業科目,幫助各區培育優秀化學防治人才,提升各區即戰力,共同抵禦登革熱疫情蔓延。 永康區長陳勝楠與二王里長謝文奇今天共同召開二王里鄰長會議,45名鄰長全數出席,永康區公所列印出每鄰的家戶地圖,由區長與里長逐鄰討論各鄰髒亂點及分析病媒蚊監測數據,會中很多鄰長也分享8年前感染登革熱的痛苦經歷,大家都有共識要共同消滅社區的病媒蚊。 今天新增個案分布21個縣市,唯一僅剩下金門縣無出現新增個案,個案數最多的縣市別前5名分別為,新北市822例最多、台北市471例次之、桃園市387例第3、基隆市191例第4、高雄市97例第5。 這些疫情的日子裡,我們被迫與人拉開距離,戴起口罩,不管是飲食習慣、交通外出、社交方式、工作型態、及醫療服務等各種日常生活,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些生活型態,是以前自由的我們完全無法事先預料的,那種連踏出家門都會感受到的壓力、恐懼感。 雲林縣今天新增15例確定病例(古坑鄉東和村1例、荷苞村5例、水碓村5例、朝陽村1例、西平村1例、斗六市梅林里1例及重光里1例),昨天古坑樟湖村1例經疫調後修正為荷苞村。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他指出,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染疫人口和疫苗保護力期限,「現在至少還有1千5百多萬人沒確診過,而其中1千萬人的疫苗保護力只有不到三成」。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也有同樣觀察,他在臉書指出,近日基層診所門診以及各大醫院兒童急診的人數都創下新高,因此,接下來的確診人數可能會持續上升,謝宗學表示,「最好的狀況是在高檔震盪,下週才能看出中秋連假造成的疫情連鎖是否結束」。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3305為20多歲印尼籍男性,5月8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居家檢疫期滿及自主健康管理期滿時採檢均為陰性,6月13日因工作需求再次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3),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且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案13332、案13333分別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及未滿10歲男性,6月6日一同自秘魯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自宅居家檢疫,2人於6月11日出現發燒等症狀,6月14日通報衛生單位後安排採檢送驗,於今日確診。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8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3位、女性5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2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6月8日,死亡日介於6月6日至6月12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快訊/確診人數破4萬!本土+「46,377」 死亡再增11人

本土疫情持續燃燒,醫師潘建志表示,台灣防疫走到一半,現在的成效界於災難的香港和大意的南韓之間,雖然疫情波段時間可能不會比南韓久,但台灣老年人口接種覆蓋率不如南韓,這點還是讓人比較擔心。 除此之外,指揮中心表示,有3類人不適合參加跨年等大型活動,分別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者;未接種疫苗之長者、幼兒,都不見參加。 對此,王必勝昨日在記者會表示,上周累計病例共12萬0775例,較上上周10萬7301例增加12.6%,認為可能會有第三波疫情,更推估出高峰的時間,單日確診人數推測恐達3萬例以上,呼籲民眾還是要做好防疫措施。

  • 最後黃軒也表示,不只新冠病毒能夠快篩,登革熱病毒、流感病毒也都有快篩試劑,醫生除了會詢問就診者的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也會使用快篩試劑輔助診斷,以利即時通報,謹慎防疫。
  • 案13332、案13333分別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及未滿10歲男性,6月6日一同自秘魯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自宅居家檢疫,2人於6月11日出現發燒等症狀,6月14日通報衛生單位後安排採檢送驗,於今日確診。
  • 王必勝指出,疫情升溫的嚴重與否,需透過疫苗施打率、人口稠密度、尚未感染人口、接觸程度等因素來評估,而台灣因為地狹人稠、交通又方便,因此南北的疫情差距會逐漸趨平。
  • 針對羅一鈞所說的「兩週內降到萬例以下沒那麼樂觀」,他指出,距離三百九十萬確診其實還有三週,「因為五萬與一萬的平均是三萬,還有二十天才會增加六十萬(目前是三百三十萬)」。

確診人數昨日驟降,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以目前每日新增6到8萬例,中重症卻有約200例來說,比例明顯高於2、3周前,可能是2大原因導致:一是隨著疫情擴散,原本社交比較退縮的老人家染疫,使得中重症比例增加;另一個可能則是黑數的問題,若「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實施,且PCR量能不變,就會讓黑數現形,單日確診恐怕將突破10萬例。 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逐漸下降,醫師沈政男在臉書發文分析,全台新增曲線越來越平,而台北區已幾乎平掉了,因此他預估今日將跌破兩萬,是這波疫情的低點之一了,而能不能繼續破萬,將是一個問號。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2023 潘建志近日在臉書貼出一張曲線圖,分享目前台灣防疫的成效,圖中比較台灣、南韓和香港的確診和死亡人數,將橫軸上的時間點對齊,縱軸改成對數刻度,圖上有6條曲線,粗線是台灣,正走到一半。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抗疫之路畫句點 台灣晚了1年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0768例,境外移入263例,總共21031確診(包含26例死亡)。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43萬9279例確診,分別為1萬3957例境外移入、342萬526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黃軒也指出,登革熱和新冠肺炎有4個相似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不過登革熱還可能會出現,「皮膚紅疹,後眼窩痛、骨頭關節疼痛、口腔、皮下結膜出血症狀」,而BA.5病毒,目前則沒有出現這些症狀。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疫情前2019年器捐人數有375人,疫情第一年即2020年,甚至寫下新高達402人,第二年遇上本土疫情多點爆發全台三級警戒重創器捐僅剩294人,2022年Omicron侵襲全台人數也僅有309人,隨著疫情解封今年截至7月底已有233人器捐。 防治中心指出,日前通報登革熱重症且住在加護病房的2例確診個案,於近期都康復出院,為防疫團隊注入一劑強心針,也感謝所有醫護人員的努力,因為有完善的醫療照護體系,在面對登革熱威脅時,成為最堅強的後盾。 陳勝楠表示,對抗登革熱除由市府擬定各項防疫政策外,還非常需要鄰里長的支持,動員家戶落實孳清才能事半功倍,透過鄰里長對於地方的深度了解,找到社區中隱藏孳生源所在,並喚起里民們對於登革熱疫情的重視,號召鄰里積極動員,主動配合清除家戶內外及社區中的積水容器,提高社區的防疫意識,盼疫情能儘快控制。 衛生局指出,左營區新增個案與青雲宮市集有明確地緣關係,累積達11例,為既有發生登革熱疫情的社區傳播鏈所衍生群聚疫情。 台南目前累積1620例本土登革熱,佳里區昨天出現首例確診,南化區今天也相繼出現第1例,共22區淪陷;全市仍以永康區482例、東區436例疫情最為嚴重,幅員廣大的安南區確診也有192例,整體連日來有持續增加跡象。 登革熱防治中心主任蘇世斌說,近期南市為求防治時效,針對散發型登革熱確診病例採九宮格式氣霧式殺蟲劑緊急戶內化學防治作業,即時降低病例擴散的風險,保障鄰近居民健康,但執行氣霧式殺蟲劑化學防治後,若住家附近仍持續有確診病例出現,即表示社區有群聚感染現象,需執行更大規模的區塊戶內外化學防治噴藥,請市民體諒與配合。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統計專區

江仰仁說,西班牙、美國、英國等國器捐受疫情影響的時間,主要是在疫情爆發初期(2020年上半年)衝擊較大,後續很快回復;而我國則是隨著對病毒的認識愈來愈多及防疫逐步解封,器官捐贈才慢慢復原,跟防疫政策鬆緊關聯性大。 我國器官捐贈風氣仍不興盛,每年仍有不少等待氣捐移植者不少,惟近年又受到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林口長庚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江仰仁表示,我國器官捐贈復甦較緩慢,直到今年才漸有起色。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招名威表示,「確診和大多感冒情況類似,都是前兩天比較不舒服,這時候就請假在家休息就好了,視情況再調整後續上班與否」進公司就戴上口罩,吃飯與同事保持距離,不群聚,但有生病徵兆一定要告知。 李秉穎醫師認為,目前還有很多變數,很難預估5月20日就是高峰,因為國外的流行曲線大約一個月達到高峰,但通常要過3~5個月才會下降到原來的水準。 李秉穎認為,需要觀察一周才能確定高峰點何時會下降,但並非這次高峰過去就天下太平,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有新的高峰出現。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死亡+59創新高 中重症+191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32例本土病例,為62例男性、7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1日至6月14日。 個案分佈以新北市65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26例,苗栗縣18例,桃園市12例,基隆市3例,臺南市、臺中市及花蓮縣各2例,嘉義縣及彰化縣各1例。 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1例中,33例為已知感染源、6例關聯不明、2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2019年底,中國大陸武漢率先爆發非典型肺炎,隔年1月,台灣將新冠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開設指揮中心,2月份口罩實名制上路。 2020年1月20日成立至今,開過960場記者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總算將於5月1日解編,結束長達1197個日子的任務。 而針對北北基桃高峰已過、中南部還在上升,新增比例超越北部的「黃金交叉」出現,沈政男認為,北部先前確診塞車的經驗,可供中南部引為前車之鑑,本周增加「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後,對於疫情控制將有明顯幫助,或許可讓全台確診曲線早日降到低點。 潘建志點出台灣的優勢是「爆發時間比較晚」,有各國考古題可以參考,還有抗病毒口服藥Paxlovid和莫納皮拉韋的大量供應,情況沒有香港那麼惡劣,最後結果期盼能比南韓好。 貼文一出,引來不少網友回應,「喉嚨超痛的!(現居隔中)10/5打第四劑(次世代)10/7竟確診,前3天喉嚨超痛(吞口水都痛),昨出現濃痰(不易咳),趕快掛中醫自費清冠1號,藥一吃下症狀馬上改善。清冠1號很讚」、「我確診第三天就是咳嗽、喉嚨痛,咳不停」、「嗯?最近氣溫開始下降,不是應該要歸因為溫度嗎?」、「沒有耶,我當時是發燒、咳嗽」、「燒兩天,咳嗽嘛……我記得解隔離後還咳了一週」。 「人人都有無敵星星,但也是暫時的流星」,黃軒說明,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不夠高也不夠持久,有些人染疫3個月後抗體只剩不到18至20%而已,「這時只要遇到新的變種病毒,身體很快又會被入侵了」,尤其Omicron病毒有2大特色,包含99%是無症狀或輕症,且病毒變異速度快,容易發生重複感染的情形,因此若想靠自然感染的抗體當成護身符,非常不可靠。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疫情時代終結!今年染疫身亡人數比你想像得多 圖表看3年多疫情關鍵數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有本土確診50710例,境外移入69例,總共50779例確診(包含52例死亡)。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2023 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13)日宣布有45081例本土確診,境外移入29例,總共45110例確診(包含109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高雄市7184例、臺中市6694例、新北市5470例、桃園市3971例、臺南市3969例、彰化縣3545例、臺北市3099例、屏東縣1924例、新竹縣1160例、苗栗縣1140例、雲林縣1034例、南投縣1021例、嘉義縣849例、新竹市792例、宜蘭縣723例、花蓮縣674例、基隆市535例、嘉義市518例、臺東縣471例、澎湖縣199例、金門縣97例、連江縣12例。

最後,沈政男呼籲,指揮中心宣布口罩令即起些微鬆綁,對防疫的影響不大,建議口罩令鬆綁越慢越好,民眾願意戴口罩的人還是多一點比較好,因為BA.4和BA.5什麼時候在你身邊蔓延,是一個問號。 六月一日,各大醫院紛紛成立發燒篩檢站,這就是此次新冠疫情很快成立類似檢疫區域的經驗來源。 然後民間社會,大家都戴起口罩,醫院的N95等防疫裝備也逐漸到位,疫情就逐漸獲得控制,到了六月下旬就解封了。 因為疫情不曉得會怎麼擴散,SARS的致死率又相當高(20%以上),當時準備成立專責醫院,於是在全台徵召醫療人員加入防疫團隊,不少人都抱著共赴國難的心情,向家人告別。 而聲音沙啞不僅僅是「失聲」,黃軒指出,凡是出現聲音更加刺耳、粗糙、低沉、一時叫不出聲音、無法大聲說話、高音分裂、或唱不出歌...等狀況,都是一種「沙啞」。 蘇貞昌強調,多數國家對於疫情管制已邁入新的階段,不僅國人紛紛前往國外出遊,亦持續有外籍人士來台觀光,請交通部持續努力,訂出辦法導引國內特色景點的發展與宣傳,吸引國外觀光市場,恢復台灣觀光的榮景。

今天的疫情確診人數: 本土確診數持續飆升!醫建議「升類3級」一個月:做3件事疫情就會趨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 原本預期二二八連假後單日新增病例回補上看兩萬例,但今天僅新增1萬380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未破1.5萬,且較上周四1萬4083例下降2.0%;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第八周(2月19日至2月25日)病例數不到十萬,新增9萬8700例,較前一周11萬4513下降13.8%。 今天MIS-C個案中,值得一提的是1名4歲女童,確診至出現MIS-C相隔101天,為國內紀錄最久個案。

  • 根據《NHK》報導,日本近日確診病例再度飆升,連續5週成為全球新增病例數第一的國家,目前累計染疫人數高達1779萬8088例,累計死亡人數為3萬7952例。
  • 科學家發現,在一些交叉反應的領域,有許多感冒的症狀看起來和新冠肺炎的症狀相似,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確實會得到一些保護力。
  • 江仰仁表示,疫情初期衛福部有開會討論器官移植是否要受到限制,但考量疫情未知數仍大,在安全起見下跟防疫一樣採取保守且高標準做法;不只保護受贈者,也擔憂讓醫療人員感染,因此對器官捐贈數稍有衝擊。
  • 台南市今天再新增70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較昨天增10例,總數已累積為1690例,若疫情不趨緩,很快就要破2千例。
  • 然後民間社會,大家都戴起口罩,醫院的N95等防疫裝備也逐漸到位,疫情就逐漸獲得控制,到了六月下旬就解封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