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15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Eric on August 22, 2023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他也特別感謝於教育界致力教導孩子的每位老師,讓孩子從小學習落實環保,若能集合眾人之力將可成就無限可能。 因為這是個「意見調查」,是了解民眾對於這些電動車輛的「既成印象」,並非續航力、價錢、排碳量等客觀事實。 從民眾的印象與客觀數字之間的落差,也可以觀察到各種行銷活動與傳播媒體的效果恐怕大於科學教育本身。 譬如,圖一顯示認為純電動車減碳效果優於插電式油電混合車者比例頗高,但事實上根據我們在之前文章中的分析,並非如此。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五個賽事中於12月23日舉辦的「桃園國際半程馬拉松」更是邀請到國際的選手一起響應綠能環保賽事。 賽事創辦人也是超馬選手林義傑宣告日本頂尖選手神野大地將來台參賽,他的全馬成績2小時9分34秒、半馬成績1小時1分4秒,期待他在年底的賽事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以箱根驛傳驚人的山道表現出名,而榮獲山神稱號的他,透過影片和台灣的跑者們預告,他會在賽前到桃園高中與青年選手分享他的學生運動員生活,並在馬拉松賽事當天舉辦經驗分享會,帶領台灣跑者體驗他的訓練課程。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國家淨零排放路徑圖之「什麼時候該換車?」

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為實踐綠色運動賽事,桃園市政府體育局將配合市府淨零排放政策,推動低碳展演活動,未來將環保措施納入本市路跑活動審查機制,輔導路跑活動單位自能源使用、垃圾減量及餐飲使用三大面向,規劃相關減碳作為,讓運動賽事落實環保永續理念,實踐本府淨零政策,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目標。 為實踐綠色運動賽事,桃園市政府體育局將配合市府淨零排放政策,推動低碳展演活動,未來將環保措施納入桃園市路跑活動審查機制,輔導路跑活動單位自能源使用、垃圾減量及餐飲使用三大面向,規劃相關減碳作為,讓運動賽事落實環保永續理念,實踐市府淨零政策,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目標。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本(111)年3月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並期盼在不同關鍵里程碑下,促進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確保公平與銜接過渡時期。 2050淨零排放是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大型轉型工程,也是我國史上最長遠的跨部會國家發展計畫,不僅攸關臺灣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 臺灣自105年啟動能源轉型,已打下良好基礎,且能源政策和產業政策扣合,從「5+2」產業、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到發展氫能、擴充電網設施、儲能設備等,未來將帶動更多產業一起成長,化氣候風險為綠色轉型契機,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

為響應市府「2050淨零排放」政策, 桃園市政府力推淨零路徑馬拉松,於24日下午2時舉行「淨零路徑馬拉松」,由蘇俊賓副市長帶領體育局、環保局等局處首長及下半年度桃園5大路跑活動主辦單位代表,一同宣示守護永續發展、逐步打造環保賽事的決心,和選手們一起高呼:我們的長跑路徑,就是桃園的淨零路徑,粗估5大路跑賽事可減少13萬0,071碳排放量(KG/CO2e)。 上午論壇以「淨零城市解方」為主題,邀請國際各領域專家分享不同城市的氣候議題推動經驗:澳洲在台辦事處副代表John Madew分享澳洲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並逐步將傳統燃料替換為氫氣,從能源著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新加坡周禕旻資深規劃師分享地狹人稠的新加坡,如何改造現有城市以實踐永續,包括透過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降低能源需求及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術等措施來達到2050淨零排放。 報告分析了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例如2025年禁售化石燃料鍋爐、2030年新車有60%為電動車等;此外,報告還分析了低碳技術的發展,對經濟和能源產業、全球自然資源開採、能源安全等不同面向的影響。 政府對於階段性困難點的因應與調整至關重要,如何能更具體地讓人民明瞭也相當關鍵,故相關策略與措施勢必得足夠明瞭具體與可行性,建議未來可以針對各面向進行更具體的解方。 對於2050淨零排放而言,得靠產官學三方的共同努力與政府、人民之間的互助配合,執政者對於氣候政策之規劃須具有長久遠見,以較長的時間尺度去構思策略與方向,並逐步實現階段式的目標。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民眾對於三種電動車與汽油車的看法

■ 生活轉型更永續: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之認知與共識,進而引發全民行為改變,從食、衣、住、行各面向著手,改變生活型態、落實低碳生活;同時誘發廠商建構低碳商業模式,創造綠生活產業鏈。 ■ 社會轉型更具韌性:強化「公正轉型」與「公民參與」之治理機制,以落實建立社會支持體系。 國發會日前率同環保署、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及內政部正式公布台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並提出「四大轉型策略」、「兩大治理基礎」與「十二項關鍵戰略」,整合跨部會資源,共同擘劃台灣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國發會強調2050淨零轉型不僅是因應氣候變遷的環保議題,更為經濟及產業的議題,整體以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民間投資、創造綠色就業、提升能源自主並提升社會福祉做為長期永續願景。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能源相關的產品或大型計畫,從投資、建置、使用、到除役,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 這份報告指出,即使2021年停止投資化石燃料相關產業,2050年化石燃料也不會完全消失,而使用年限可達10到20年的燃油汽車、天然氣供暖設備也仍會存在,因此從禁售到完全淘汰必須花費數十年。 從減碳預估量來看(下圖),「既有政策情境」無法使全球碳排減少,「宣示目標情境」可在2050年減少全球排放1/3,但離淨零排放還有很大差距。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資源回收

這也可以看出,民眾對於可以透過五官看得到、聽得到、聞得到、感受得到的因子會更為在意,碳排放這氣候變遷相關議題雖然是熱議題,然需更強化民眾的認知,縮短自己與氣候變遷之間的「心理距離」,並且搭配優惠的價格,大家才會採取「氣候行動」。 對於使用車輛這種具有若干風險的工具的民眾而言,安全與方便仍是最重要的考量。 「2050淨零轉型」不僅攸關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必須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才能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年輕人。 各賽事在滅碳措施部分亦逐步推行,分別透過增加接駁車搭乘運輸、改採電動賽道巡場車、使用在地食材、採電子成績查詢減少證書印製及使用環保材質製程獎牌及跑衣等減碳措施。 此外,政策推動時不應前後有出入,應貫徹始終,但若審慎評估後仍無法達成,便可再想最佳策略來替代之。 為求效率與迅速導正策略方向,建議相關單位在淨零轉型的路徑上能滾動式檢討與精進每階段實踐的成果與優劣缺失,並即時對於缺失之處做出適當的調整與因應。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民眾的取樣考慮了全台灣22縣市的人口比例,男女人數相仿,年齡與學歷等也大致符合台灣全體成年民眾的比例。 就三個電動車的關鍵議題:排碳量、價錢、續航力,分別請問民眾的看法。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2023 目前台灣對淨零排放目標還在評估中,可望在年底的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前有相關結果。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臺灣4大淨零轉型目標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服部崇、澳洲在台辦事處副代表John Madew及英國在台辦事處經濟合作與發展處處長Shyam Desai也到場共襄盛舉,更特別邀請與新北市同為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東亞區執行委員的京都市長門川大作,以預錄影片分享京都減廢、節能成果,期促成創新淨零方案在新北落地驗證,加速轉型為國際淨零城市。 如同開車需要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2023 Google 導航,為了成功攻頂淨零排放,我們需要國家淨零排放藍圖。 要如何判斷這張藍圖應該怎麼選、選什麼更有效率攻頂,以後有時間再分享,今天先直接說結論。 來看國際能源總署(IEA)日前公布的 2050 全球淨零排放藍圖,將碳排放分成建築、運輸、工業、能源與其他五大部門,分別每隔 5 年標註關鍵政策作為,與相應的碳排放降低路徑。 在「淨零排放」的議題上,意旨透過再生能源、廢棄物循環等方法,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融合移除或捕獲技術,將大氣層中因人類的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歸零,阻止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持續升溫。 目前全球已有89位締約方公布淨零排放目標,占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78.7%(Climate Watch,2022)。

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桃園市政府體育局所主辦的「環跑桃園 永續生活」宣傳記者會,於112年8月24日下午2時在桃園市體育局一樓大廳舉行,為響應市府「2050淨零排放」政策,現場由桃園市政府蘇俊賓副市長帶領體育局、環保局等局處首長及下半年度桃園5大路跑活動主辦單位代表,一同宣示守護永續發展、逐步打造環保賽事的決心。 報告中所提的「只是一個而非唯一的路徑」(only a pathway, rather than the pathway),實際要達到淨零會涉及行為改變程度、碳捕捉技術發展進度等諸多不確性因素,但以目前各國的政策和減碳進度,要達成淨零排放目標難度很高。 本文將以歐盟、日本及中國大陸三方已承諾淨零排放之締約成員為參考對象,比照我國於今年三月正式公布之「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探討是否可將國外的減量政策作為參考指標,進一步強化我國的永續發展成效與策略。 環保局說明,本次論壇以Demo Day形式邀請國際淨零專家及新北在地企業,展現新北市為了打造淨零永續家園的三個關鍵─「接軌國際、有序轉型、公私協力」:安排來自澳、新、日、韓、英等國際專家及代表,更新國際上的淨零推動經驗,展示新北在淨零議題上持續「接軌國際」。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全球2050能源淨零排放路徑,告訴我們什麼?

若論及「里程焦慮」相關的續航力,純電動車的認知續航力最差,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比純電動車略好一些,認為油電混合車續航力比汽油車高與低的人數比例則幾乎相同。 傳統電力系統主要靠火力(燃氣、燃煤)和水力發電的輸出調整,來維持供需平衡。 當併網的再生能源增加、且火力發電機組減少時,會使電力系統可調度的容量減少。 (四)電力化:可減少直接化石燃料使用,再搭配低碳電力可減少碳排放。 例如:工業製程效率提升和廢熱回收使用、家用電子產品效能提升及建築節能。 如果全球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先進經濟體要在2045年達到淨零排放,並在2050年能提供負排放,來抵銷其他經濟體的排放。

下午論壇則分別以「淨零能源推動」及「邁向淨零共好」二主題,邀請新北市在地企業代表,從能源轉型談到企業在永續環境上的努力,分享氫能應用、地熱能、碳封存等技術,與造紙業的循環經濟及永續商業模式,有助於產、官、學、研攜手打造淨零永續城市。 日本地球環境策略研究機構(IGES)聯合計畫主任Kataoka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Yatsuka分享日本國家淨零推動架構,並以秋田市及北海道上士幌町為例,展示地區性因地制宜的淨零策略;南韓國家氣候危機適應中心(KACCC)的研究員Shin Ji-Young分享了韓國的氣候變遷調適框架,也強調氣候變遷調適計畫需要持續地評估與觀察,且要努力讓每一位民眾都能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願意自發性參與及做出改變。 我們如果要如承諾地2040市售車輛100%電動化,在電力充足的前提下(很前面的重要因子),應確保充電的便利,並在公平的前提下,強化各類的優惠或補貼,使電動車價格合理化。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

此外,政府之政策在隨著國際上減碳成本的降低與技術演進時,亦應逐步考量經濟成本效益之分析層面,並於未來持續評估政策可行性並滾動式檢討,以精進相關淨零轉型策略之效益與準確性。 另外,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行政院 2022年4月21日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擬具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函請立法院審議。 本次修法不僅將國家長期減碳目標修改為「2050年淨零排放」,也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氣候治理的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等,並規定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協調、分工與整合,地方政府也要設立「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同時也納入實施碳定價,並加強氣候變遷人才培育與技術發展。

  • 但這些技術還未成為市場主流,除了產品汰換需要時間,產量的提升和成本下降也要時間。
  • 以箱根驛傳驚人的山道表現出名,而榮獲山神稱號的他,透過影片和台灣的跑者們預告,他會在賽前到桃園高中與青年選手分享他的學生運動員生活,並在馬拉松賽事當天舉辦經驗分享會,帶領台灣跑者體驗他的訓練課程。
  •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 27(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簡稱COP)已在11月20日於埃及閉幕。
  • 因為這是個「意見調查」,是了解民眾對於這些電動車輛的「既成印象」,並非續航力、價錢、排碳量等客觀事實。

秦慧珠表示,台北市去年在中央未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前,就先訂定「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所訂法規內容比中央更明確、更周延、更嚴格,中央卻來杯葛,以並不完備的中央法規卡關,讓法規延宕1年多仍未獲中央核定,實為少見,盼新成立的「環境部」可以正視此案,盡速核定。 北市府認為,北市府規範對象為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8000公噸CO2e以上之相關單位,約75家,並未與中央規劃納管徵收之287家排碳大戶名單重疊,不會有重複納管情形,而且北市規定溫室氣體排放量超標,得交易或供其他列管對象抵換,可具體推動事業自願減量,並未牴觸氣候法。 台北市去年「超前部暑」,2022年6月22日通過「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中央卻以牴觸「氣候法」為由,迄今仍未核定。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國家淨零排放藍圖之「換車路線」

EY安永是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組織,也可指其中一個或多個成員機構,各成員機構都是獨立的法人個體。 Ernst & Young Global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2023 Limited 是英國一家擔保有限公司,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 有關EY安永如何蒐集及使用個人資料,以及相關個人資料保護之權益敘述,請參考網站ey.com/privacy。 2020年底全球約有1千萬台電動車在路上跑,光2020年就售出300萬輛,最大市場是歐盟與中國。 各國政府對電動車的補貼整體下降,因電動車對消費者來說,已是方便入手的選項。 2020年歐盟純電動車掛牌數量是前一年兩倍,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掛牌數量是前一年三倍,非常受消費者歡迎。

  • 這份報告指出,即使2021年停止投資化石燃料相關產業,2050年化石燃料也不會完全消失,而使用年限可達10到20年的燃油汽車、天然氣供暖設備也仍會存在,因此從禁售到完全淘汰必須花費數十年。
  • 例如在商業化初期給予補貼、提高產品的節能要求、增加化石燃料使用的成本等。
  • 例如:改使用低碳的交通方式、增加商品的回收和重複使用,來減少製造時的耗能。
  • 報告還分析了各層面的影響,例如:經濟結構改變、能源產業轉變、民眾經濟負擔和行為改變、國家能源安全、國際間合作關係等。
  • 加上台灣電力排碳係數並不低,種種條件限制下,考量使用多元性與便利性,我們可與歐盟等國同步,給予插電式油電混合車適當的獎勵政策,同時使電動車價格更親民,更有創意地擴展充電樁,有機會實現EV100。
  • 此外,民眾對於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的續航力明顯低估,可能基本上仍認為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是一種「可以加油的電動車」,對於「可以加油」免除的里程焦慮效應感覺較不明顯。
  • 桃園市政府體育局所主辦的「環跑桃園 永續生活」宣傳記者會,於112年8月24日下午2時在桃園市體育局一樓大廳舉行,為響應市府「2050淨零排放」政策,現場由桃園市政府蘇俊賓副市長帶領體育局、環保局等局處首長及下半年度桃園5大路跑活動主辦單位代表,一同宣示守護永續發展、逐步打造環保賽事的決心。

此次日本水神公司也促成日本玉名市和「桃園國際半程馬拉松」的策略結盟,玉名市是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的家鄉,市長將帶隊來桃園參賽,也會招待國內第一名選手參加玉名市的馬拉松賽事。 國際選手將一起在賽前於桃林鐵道種下綠植,象徵路跑賽事邁入減碳時代,呼應桃園市府淨零目標。 而在淨零能源推動的交流中,強調未來能源使用上應兼顧安全、穩定及減碳,是新北在能源政策上「有序轉型」的展現;最後淨零推動的成功關鍵在於全體市民的落實,並結合私部門企業的動能,演示新北的「公私協力」。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期望透過與國際間專家交流,見賢思齊,同時也展現新北在淨零推動的決心與成果。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減碳技術

我們的深刻洞察力和優質服務有助全球各地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建立信任和信心。 我們致力培養傑出領導人才,通過團隊協作落實我們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堅定承諾。 因此,我們在為員工、客戶及社群各界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任內提出「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於去年3月9日送議會審查,經過7次分組審查會議後,在6月22日由大會三讀通過。 北市府同年7月5日函報行政院,蔣萬安上任後,今年3月22日函詢行政院進度,行政院5月24日要求市府重新檢視是否牴觸今年2月15日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並補充說明。 圖二比較台灣2021年銷售量最高的5種純電動車與5種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的燃料生命週期。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持續推動綠能布建提供足夠綠電外,同步帶動綠能產業鏈及本土供應鏈成長。 推動產業滿足供應鏈與全球綠色倡議要求,並結合 ICT產業優勢,提供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的製程。 進行前瞻技術布局,並發展本土優勢技術加速商業化,瞄準全球淨零轉型商機。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重要政策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免費開源軟體LibreOffice下載)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此外,民眾對於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的續航力明顯低估,可能基本上仍認為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是一種「可以加油的電動車」,對於「可以加油」免除的里程焦慮效應感覺較不明顯。 具有插電與加油雙重動力型式的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續航的安全係數事實上是三者中最高的。 我們訪談全台灣超過1,068位民眾,了解他們對於電動車的想法,還有選擇車輛的決策標準為何。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 相關連結

在千呼萬喚之下,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終於在 2022 年 3 月 30 日召開盛大的記者會,公布了「台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圖」,並與國際能源總署(IEA)的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圖使用相同的架構,描繪建築、運輸、工業、電力、其他等五大部門從現在到 2050 年的排放量下降路徑。 各界對於這份路徑圖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有大力讚揚其高瞻遠矚接軌國際者,也有挑戰其缺乏具體計畫與策略者。 台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正式公布,淨零轉型不僅是環保議題,更能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投資、創造長期永續願景,為了下一個世代的永續存續,應從國家、企業、至全民啟動ESG總動員。 淨零科技方案將集結跨部會的資源,並擴大民間與產業參與,以落實相關研發與執行,打造臺灣成為淨零科技典範國家。 氣候集團(Climate Group)旗下EV100跟RE100很像,目標也是希望2030年前讓電動車成為新常態。

報告還分析了各層面的影響,例如:經濟結構改變、能源產業轉變、民眾經濟負擔和行為改變、國家能源安全、國際間合作關係等。 現有已商業化的技術,如再生能源、電動車、熱泵等,已經足以在2030年達成80%的減碳目標,以及2050年50%的減碳目標。 但這些技術還未成為市場主流,除了產品汰換需要時間,產量的提升和成本下降也要時間。 企業永續策略專家,並具有豐富的公司治理、氣候風險評估、環境績效、社區投資、永續報導與永續指數的服務經驗。 新北市的排碳量住商佔比最大,再來是交通,因此將減碳行為落實到生活中顯得非常重要,若是越來越多人可以改變生活中的小習慣,那未來將會出現大不同。

英國格拉斯哥Caledonian大學的教授Tahseen Jafry介紹在英國推動公正轉型的歷程,英國也受到極端氣候的衝擊,2050要達成淨零必須做出轉型,而在轉型的過程中公平性非常重要,要保護每一個市民與產業,期待與新北市建立一個很好的合作關係,一起展望未來。 副市長劉和然表示,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指出今年7月正式成為全球史上最熱的月份,平均溫度首度出現比工業時代前(1850~1990年)均溫高出攝氏1.5度,為了因應巴黎協定所訂定的控溫目標,我們都應該好好落實減碳責任。 使用再生能源和電力化可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但許多裝置要用到大量關鍵材料,例如風力發電機的永久磁鐵(稀土),電力化需要增加電力傳輸線(銅),交通電動化要用許多金屬(鋰、鈷)。 先進經濟體每戶的能源花費預計會逐漸減少,主要是來自節能和電力化,例如電動車每公里能源成本比燃油車低。 然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則會逐步增加,主要是能源使用的增加,但對收入的佔比變化不大。

有趣的觀察: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有兩種使用情境,情境一是「用電加用油」,情境二則是「只用電不用油」,因為60多公里以內短程交通,可完全不加油,使用電池電力即可。 若以情境一來看,台灣電力排碳係數為502g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2023 CO2-e/度,汽油排碳係數則為3,093g CO2-e/公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和純電動車的碳排放量整體差異不大,甚至有些碳排放還比純電動車還少。 報告中將先進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減碳時程分開討論,其中先進經濟體,像是美國、日本、德國等OECD成員國的總碳排量雖然比較低,但人均碳排量高於印度、印尼、巴西等新興市場或發展中國家。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