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背景2023詳解!(震驚真相)

Posted by Eric on May 26, 2021

劉揚偉背景

劉揚偉於2007年被郭台銘延攬到鴻海擔任董事長特助,深受郭台銘的信任,2017年更成為鴻海S次集團的總經理,早就是鴻海集團中最閃亮的明星。 劉揚偉也說,像宣明智董事長是他個人非常欽佩的,因為他花了很多時間在跟政府溝通推動電動車,這個對他個人不見得有直接利益,但對台灣整個產業幫助很大,劉揚偉認為,這種人需要多一點,需要多一點人來認同這種觀念。 劉揚偉總結,我們如果能抓住平台這個機會,平台是B2B,不是B2C,平台需要什麼就是我們最擅長的,把功能做好,把成本做好,這都是台灣最擅長的,所以我們不適合走歐美那一套,平台是我們致勝非常好的機會。 台灣代工實力有目共睹,特別是鴻海又是一家以代工起家的本土企業,讓人不免好奇,在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心中,台灣電動車是適合發展自有品牌還是代工。

劉揚偉背景

「所以以前大部分車輛零組件都是受控於Tier 1的廠商,過去台灣也有很多人想把東西做進去車廠,但做不進去就是因為Tier 1把它擋住了」劉揚偉這麼說。 劉揚偉說,過去車子如果出事碰到人或造成物業的損傷,車廠是要為此賠錢的,所以那個時候汽車廠商就把供應鏈分出Tier 1,Tier 1的供應商就要承擔責任,所以車廠不會管Tier 1要怎麼做,但如果車子出事,車廠需要紀錄,那Tier 1就要承擔責任。 「這是一個做B2B或是B2C的問題」劉揚偉說,他想從不同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B2C對台灣來講,會因台灣市場不夠大,很難培育一個B2C品牌,但台灣做B2B非常強,B2B裡面有品牌也有代工,所以他認為,在B2B裡面一定要做品牌,所以回答做品牌或代工這個問題,他認為還是要先分出來看,是要做B2B還是B2C。 「劉揚偉是經營能力勝過我的接班人。」郭台銘致詞時也盛讚劉揚偉的能力,選他作為鴻海的接班人,是因為「經營能力勝過我」、「知人善任、選人用人」、「具有遠見」3大重要特質。

劉揚偉背景: 鴻海接班人幾乎確定 劉揚偉成為大黑馬

在郭台銘眼裡,劉揚偉是鴻海集團最懂半導體的人,過去兩年,鴻海在半導體產業的連番動作,都由劉揚偉操刀。 劉揚偉解釋,這個安全性,包括電子上面的安全性和機構上面的安全性,要讓車子到一定速度時,轉彎不會翻車,快速剎車不會失控,這些平台都要做到,也是我們台灣的平台廠商要做到的能力。 劉揚偉曾在聯電旗下聯陽美國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也曾當過IC設計普誠總經理,熟稔PC、半導體、通訊,目前他也是鴻海日本子公司夏普(Sharp)的董事。 近年更成為與郭台銘最為「親近」的鴻海高階主管之一,郭台銘無論是拜媽祖、打小白球或是到北投金春發吃牛肉麵,都可見到劉揚偉相伴。 劉揚偉背景2023 談到自家MIH做電動車最難的部分,劉揚偉說,因為台灣造車的人很少,所以他們現在找了很多造車的人,其中有些都來自GM之類的車廠,因為這些人才可以解決傳統車廠的問題,而台灣一但突破那些傳統車廠的問題,剩下都是ICT相關的問題,所以傳統車廠的問題是我們要去突破的。

劉揚偉背景

劉揚偉接著解釋,其二就是過去廠商做手機或PC,那些東西都不會動,但現在做到車子裡面,車子會動,車子就會有Vehicle 劉揚偉背景2023 Dynamics的問題,也就是汽車動態的問題。 郭台銘還開玩笑說得知劉揚偉拿到陽明交大名譽博士學位,自己特地打電話問劉「你有捐多少錢」,結果沒有捐錢,稱許劉是因為能力與表現備受肯定,今天獲頒陽明交大的雙博士學位,實至名歸,他自己也是與有榮焉。 另一個故事是,他在南加大學成後在加州創業,成立一家IC設計公司,有天發現一位員工會晨跑,決定想要一起跑,「結果30分鐘不但沒跑完,還氣喘如牛」。

劉揚偉背景: 事業有成卻沒結婚也沒小孩,會遺憾嗎?張曼娟:人生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是最大的遺憾

他向施崇棠說,如果像大廠IBM稍微改動,就得耗費超多精力,大家都會累死,「我們不可能這樣搞下去!」因此,他申請就讀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與電腦碩士,決心學會困難深入的電腦專業知識。 「我嚇了一跳,我什麼設計經驗都沒有,怎麼會錄取我呢?」林家和告訴劉揚偉,所有設計在完成前,都要「debug」(除錯),看劉揚偉有維修工程師的經歷,並習慣debug,相信他擁有豐富的debug經驗及能力,可以在宏碁成為一名很優秀的電腦設計師。 郭台銘眼中,劉揚偉是鴻海集團最懂半導體的專家,過去兩年,鴻海在半導體產業的連番動作,都由劉揚偉操刀。 劉揚偉背景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鴻海在中國大陸的南京、珠海等各地所宣布的巨型投資案,都由劉揚偉負責與當地政府溝通談判。

然而,以前劉揚偉不覺得郭台銘有多了不起,因為郭台銘創業,他自己也創業,因此那時自己不是那麼服氣,但劉揚偉說「跟郭董在一起越久,是越服氣」。 在今天的陽明交大畢業典禮上,劉揚偉提出四點勉勵年輕學子,第一點就是「做好自己」,並且對此講了兩個個人故事。 2001年他在矽谷創辦的IC設計公司,股票上市後,他自認任務告一段落,轉念想去學醫,「因為我喜歡除錯(debug),學醫可以發揮我這方面的專長」。 就像當時他為了要帶家人去美國生活,選擇了自己一點都不擅長的設計和製造,最後順利讓他達到目的:一家人一起打拚生活。 「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看看,不要太短視。」劉揚偉舉例,公司內也有很多年輕人,做了4至5年後想去讀書或轉至其他行業,他都鼓勵年輕人要多看、多體會;後來,這些離開公司的人又回來了,而且變得更好,帶來更多更豐富的經驗,對公司帶來更大的貢獻。 由於李傑進鴻海不過兩、三年,對鴻海集團運作還不夠熟悉,而呂芳銘近年身體違和,也不符合年輕接班的標準,就此來看,鴻海集團內部紛紛把可能人選,瞄準劉揚偉。

劉揚偉背景: 郭台銘明出席鴻海董座獲頒交大名譽博士 高虹安將同台

劉揚偉解釋,那種服氣是對郭董的能力、情操、精神的服氣,自己很難超越,因為在他見過的企業董事長中,郭董是最勤奮也最努力的,他地位是那麼高,仍努力不懈,「現在的他(郭董)和20、30年前看到的一模一樣,沒有改變過」。 在今年6月鴻海發表的集團45周年紀念影片中,劉揚偉表示2007年他之所以進入鴻海,是因為「要還郭董人情」,因為當初郭董不僅買了自己的公司,還照顧了自己的家人,對於郭董這樣照顧他非常感恩。 他把Young Micro賣給郭台銘後,離開南加州到了矽谷,成立一家專門做PC晶片組的IC設計公司,就是聯陽半導體。

  • 目前揭露的總投資金額超過兩千億元的計畫均落在中國,就以看出半導體事業投資將是鴻海集團未來發展的重大策略。
  • 在台灣大學生選擇雇主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中,ASML在「創新與市場領導地位」、「全方位職能培訓以及全球工作輪調機會」與「友善且彈性的職場環境」脫穎而出。
  • 他向施崇棠說,如果像大廠IBM稍微改動,就得耗費超多精力,大家都會累死,「我們不可能這樣搞下去!」因此,他申請就讀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與電腦碩士,決心學會困難深入的電腦專業知識。
  • 只是當時的他,沒有馬上回台灣,而是和幾個在美國的朋友,連續創辦了兩家IC設計公司,與半導體業的淵源就此展開,那段期間,他還曾受同樣出身交大、時任聯電總經理宣明智所託,協助聯電的IC設計子公司聯陽,成立美國據點。
  • 劉揚偉說,像「車規」和「車用」的差別,其實最大差在兩個地方,其一就是過去廠商做消費性的東西,沒有functional safety的問題,反正手機不會燒起來,也不會突然熄火或去撞人,有問題重新開機就好,「但你開車開到一半可以重新開機嗎,肯定不行啊」劉揚偉笑說,所以在安全性上,車廠會有非常嚴苛的要求。
  • 隔年,在美国矽谷创立IC设计公司ITE Tech,以个人电脑晶片为主要产品,于1997年以ADSL晶片产品创立ITeX; ITeX于2001年在NASDAQ上市。

原想就此退休的劉揚偉,深覺50多歲仍算太早,儘管他每天陪伴家人充實生活,也幾乎有著「等死」的感覺,因此,他決定帶家人回台灣重啟職涯。 在創業及就業的諸多轉折,他從電子物理學背景,陸續經歷製作音響、電腦維修、電腦設計、OS軟體、IC設計,最後來到鴻海做系統組裝。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透露,28年前,他早已認識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卻直到2007年才加入鴻海;12年後,他從郭台銘手上接下鴻海董事長重擔,掌舵市值1.5兆元的大企業,連續3年全年營收破5兆元,超越郭台銘時代,更創下鴻海歷史新紀錄。 鴻海集團布局半導體事業縱深驚人,從12吋廠到IC設計都有所著墨,從目前揭露的總投資金額超過兩千億元的計畫均落在中國,就可以看出,半導體事業投資將是鴻海集團未來長期發展的重大策略。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創業45年後,今年將董事長的棒子交給劉揚偉,讓外界非常好奇在人才濟濟、戰將無數的鴻海大家庭,為何是由進入集團「僅」12年的劉揚偉出線? 劉揚偉接班半年以來,不常在公開場合出現,也不評論為何郭董選他接棒,但本周二(17)日晚間在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的一場演講中,透露兩人在1994年有了首次生意往來。

劉揚偉背景: 有「創業魂」的半導體人

鴻海的企業文化向來服膺「有戰功說話才能大聲」,曾有鴻海人直言「劉揚偉沒什麼戰功」,新董座劉揚偉未來如何服眾? 劉揚偉接受交大邀請,17日在創新與創業系列講座以「做你自己 – 走自己的路」為題發表演講時表示,1978年他從交大電子物理系畢業後,曾經任職台灣惠普(HP Taiwan),後來決定赴美深造,竟然是來自一位交大學弟的刺激。 但他也表示,個性是由品牌商決定,我們要做的是,要讓平台有這樣的能力,但有一個東西是一定要提供的,就是安全性。 劉揚偉笑說,我們運氣不錯,那些智能駕駛或是聯網這些新功能,都需要ICT,所以說慢,是慢在傳統車廠這塊,說快,則是快在聯網和智能上面,所以相對於傳統車廠,他們碰到的問題和我們完全不一樣。 劉揚偉接著說,車子一方面是資產,但另一方面車子也可能造成對生命和財產上很大的損害,所以車廠非常重視車子的安全性,而這個安全性是需要一致的品質來保證的。 「這就是我們非常可用的地方,因為車子上有安全性的問題」劉揚偉說,車子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車子是我們個人重要的資產,但手機不是,手機丟了就丟了,但車子非常貴,不能說丟就丟。

劉揚偉先生1978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1986年取得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碩士學位。 兩年後在美國自創主機板品牌Young Micro Systems,開啟創業之路,1994年併入鴻海公司,進一步協助鴻海科技集團跨入電腦系統業務領域。 隔年,在美國矽谷創立IC設計公司ITE Tech,以個人電腦晶片為主要產品,並於1997年以ADSL 晶片產品創立ITeX,ITeX於2001年成功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 2007年獲得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延攬,2010年接任鴻海B次集團總經理,2016年被選為夏普株式會社董事,同年10月成立鴻海S次半導體次集團並擔任總經理。 所管理的鴻海科技集團,2019年,全年營收高達新台幣5.34兆元,集團海內外員工總人數多達一百萬人。 鴻海與交大共同成立鴻海交大聯合研究中心多年持續挹注資金與軟硬體設施,協助校方培育尖端科技人才。

劉揚偉背景: 鴻海董事酬金出爐 劉揚偉首度破億元 盧松青連2年拿億元以上

「所以我們才要提出,台灣要做平台、做元件」,劉揚偉說,元件我們可以做,但要讓傳統車廠去用你的原件並不容易,但現在傳統車廠都碰到一個問題,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他要快速提出產品,所以大部分傳統車廠都可以看到他們開始共用平台,或是外購平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天頒發理學名譽博士及管理學名譽博士雙學位給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 今天頒授典禮不少企業界重量級人士參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等人到場祝賀,接力致詞肯定劉揚偉能力卓越,魏哲家還打趣地說「很佩服劉揚偉在郭台銘創辦人下活那麼久」,還當了董事長「代表活得很滋潤」。 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今(11)日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畢業典禮致詞時透露,21年前在美國一度想轉行學醫,且打算學西醫不成後還想學中醫,最後都因故未成真。

換句話說,若劉揚偉當年成功轉行學醫,今天年營收逼近6兆台幣的鴻海帝國,是否繼續由郭董主持,或已交棒給其他人,顯然會是個大問號。 事實上,劉揚偉一開始也不懂電腦工程,他高中時,很喜歡做音響,考進交大後更想把音響發揮得淋漓盡致,「當時沒有什麼半導體,音響是電子上較新鮮的玩意兒。」在交大電子物理系4年期間,他總共親手做了80部音響,每天在宿舍畫線路板、用氯化鐵將線路腐蝕掉,練習製造音響;出社會後,他也順利當上了一名音響設計工程師。 劉揚偉說,這個能力目前裕隆有,目前就他所知,台灣有這種正向開發能力的,除了裕隆,就是我們的鴻華先進,那我們也打算,把這個能力開放出來,讓台灣的廠商可以了解,這些穩定度是什麼,車廠要的是什麼。 他進一步舉例,當時台灣有將近200位IC設計工程師,卻只有2位工程師願意加入發展ADSL,最後這2人也都不想做了,因為大家都不懂ADSL,而且回去問同學、同事都沒有人做ADSL,他們擔心「若做了3、5年後失敗,這些年的經驗就變成白紙,沒用!」這就是台灣工程師的思維。

劉揚偉背景: 郭台銘郭爸爸寫給年輕人的30則備忘錄

劉揚偉畢業自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67級,並於1986年從南加州大學取得電子工程與電腦碩士學位。 1988年在美國自創主機板品牌Young Micro Systems,1994年併入鴻海公司。 隔年,在美國矽谷創立IC設計公司ITE Tech,以個人電腦晶片為主要產品,於1997年以ADSL晶片產品創立ITeX; ITeX於2001年在NASDAQ上市。 劉揚偉畢業自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67級,並於1986年從南加州大学取得電子工程與電腦碩士學位。 劉揚偉說,台灣現在在EV上,抓住一個絕佳的機會,因為車子從過去的引擎轉換成電動馬達,以前因為引擎非常難做,所以擁有引擎的人,就可以決定車子要怎麼做,有引擎的廠商就找一堆人來,把他們分成Tier 1、Tier 2、Tier 3,這種做法一方面是因為車廠擁有引擎,另一方面是為了Reliability(可靠性)。 ○七年,他在郭台銘邀請下,加入鴻海擔任董事長特助,從那時開始,「開路先鋒」,就是劉揚偉在集團最常擔任的角色。

  • 劉揚偉先生1978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1986年取得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碩士學位。
  • 隔年,在美國矽谷創立IC設計公司ITE Tech,以個人電腦晶片為主要產品,並於1997年以ADSL 晶片產品創立ITeX,ITeX於2001年成功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
  • 他決心從電腦維修,進一步學習電腦設計,換工作應徵上宏碁電腦(Acer)擔任設計工程師,被宏碁5名共同創辦人之一的林家和錄取。
  • 劉揚偉接班半年以來,不常在公開場合出現,也不評論為何郭董選他接棒,但本周二(17)日晚間在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的一場演講中,透露兩人在1994年有了首次生意往來。
  • 1988年,他用自己的英文名「Young」,在美國成立「Young Micro System」品牌,打造出南加州最大的主機板廠;1994年,「Young Micro System」賣給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成為鴻海系統組裝事業的第一個單位,兄弟姊妹也成了鴻海員工,締造他與鴻海集團深刻的緣分。
  • 上任后,提出Foxconn 3.0等策略,以3大核心技术(AI、半导体、新世代通讯)与3大未来产业(电动车、数位健康、机器人),简称3+3,做为发展策略主轴[3],目标是提升毛利率到10%以上,并从劳力密集进入到脑力密集的产业[4]。

經理人方面,鴻海去年啟動接班計畫,事業群總經理游象富、呂芳銘先生、簡宜彬、陳緯等卸任經理人職務,由王城陽、姜志雄、林忠正、褚承慶等接任,因此今年經理人酬金名單出現極大的變化。 近年來更是跟郭台銘最「親近」的鴻海高階主管,不僅僅郭台銘拜媽祖,他就在左右,近年來郭台銘打高爾夫球,他也最常被點名陪打,郭台銘在北投金春發牛肉店被野生捕獲喝牛肉湯、吃牛肉麵,他也在座。 2007年获得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延揽加入鸿海,担任郭的特别助理,2010年接任鸿海B次集团(IDSBG)总经理,2016年被选为夏普株式会社董事,同年10月成立鸿海S次半导体次集团(ISSBG)并担任总经理。 上任后,提出Foxconn 3.0等策略,以3大核心技术(AI、半导体、新世代通讯)与3大未来产业(电动车、数位健康、机器人),简称3+3,做为发展策略主轴[3],目标是提升毛利率到10%以上,并从劳力密集进入到脑力密集的产业[4]。

劉揚偉背景: 肯定高虹安表現 郭台銘:科技人投入政治會引領風潮

魏哲家致詞時則展現幽默風趣一面,先是拿起手寫講稿強調「不是ChatGPT寫的」,並提及劉揚偉是他交大的學弟,拿到名譽博士相當不容易,還能當上老闆「含金量」可見一斑。 他更佩服劉揚偉在美國不斷創業的勇氣,更欣賞劉的能力、聰明及熱情,是陽明交大學弟妹的典範。 1995年,劉揚偉離開南加州,前往「矽谷中心」聖荷西(San Jose)設立製造PC晶片組的IC設計公司「ITE」,也就是如今的「聯陽半導體」;1997年,他看到了ADSL商機,於是創立ADSL的IC設計公司「ITeX」,於短短4年間,就在那斯達克(NASDAQ)上市。 在惠普工作時,劉揚偉有一年負責接待交大實習生,他發現學弟懂得遠比他多,給了他很大的震撼。 他決心從電腦維修,進一步學習電腦設計,換工作應徵上宏碁電腦(Acer)擔任設計工程師,被宏碁5名共同創辦人之一的林家和錄取。 善於對外溝通公司未來願景,是劉揚偉給媒體與法人圈的第一印象,而他上任前,外界總以「鴻海半導體專家」定位他,但其實,劉揚偉最早在電子業發跡,是從下游的系統廠出發。

劉揚偉背景

全球半導體微影技術領導廠商艾司摩爾(ASML)在全球專業雇主品牌 Universum 2023人才調查報告中,榮獲台灣理工學生心中理想雇主第五名,並在半導體外商雇主品牌中排名第一。 在台灣大學生選擇雇主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中,ASML在「創新與市場領導地位」、「全方位職能培訓以及全球工作輪調機會」與「友善且彈性的職場環境」脫穎而出。 劉揚偉則說,現在做車子來說,動力、操縱性、舒適性的部分,這些最後的部分都是OEM廠商他們要調控的,所以做成平台之後,要讓車子有這些特色,其實都可以去Program它,平台提供足夠的可以程式化的能力之後,最後是由汽車的原廠來決定。 劉揚偉說,像「車規」和「車用」的差別,其實最大差在兩個地方,其一就是過去廠商做消費性的東西,沒有functional safety的問題,反正手機不會燒起來,也不會突然熄火或去撞人,有問題重新開機就好,「但你開車開到一半可以重新開機嗎,肯定不行啊」劉揚偉笑說,所以在安全性上,車廠會有非常嚴苛的要求。 劉揚偉解釋,特斯拉在用這個不同方式的時候,Tier 1、Tier 2、Tier 3的結構就被打破了,打破後很多原廠就直接來找很多IC公司了,不過台灣過去並沒有這樣的環境,就是因為車廠對於安全性的要求。

劉揚偉背景: 鴻海劉揚偉赴日訪問夏普總部 「持續支持未來發展」

機殼及電源廠偉訓(3032)(3032)昨(9)日公布第2季稅後純益1.95億元,季增1.04倍,年增83%,為五年來單季新高,每股純益1.75元。 展望下半年,偉訓表示,目前市場主流電源瓦數已從1,200W以上轉移到750W至1,000W,這是偉訓深耕的主力產品線,目前訂單能見度達第4季,下半年營運不看淡。 西南風帶動更多水氣移入台灣,中南部整日都有降雨機會,截至上午9時,經濟部水利署發布淹水警戒,臺南市七股區、安南區列為二級,提醒民眾低窪地區及道路請特別注意防範積淹水。 西南氣流連續多日為台灣帶來降雨,各地水庫也大進帳,其中曾文水庫蓄水量逼近6成、寶山及寶二水庫蓄水率100%、明德水庫蓄水量近97%,目前有10座水庫正在放水中。 劉揚偉也指出,另外一個很大的變化,是這兩年國際社會對台灣多了在品質上的Trust,不光是做口罩,或是做ICT的產品,他多了一個「品質」上的信任。 不僅如此,劉揚偉發現,等他學完6~7年後,還要在醫院實習,「大概沒有醫學院教授要帶我這個年紀好大的醫學生」,所以打消了學西醫的念頭。

劉揚偉背景

劉揚偉曾私下比喻,經營公司要像孔雀開屏,就算身軀還在成長,也要勇敢把翅膀張開到最大,讓外界看到漂亮的羽毛。

劉揚偉背景: 郭台銘:選劉揚偉接班,是因「經營能力勝過我」

1988年在美国自创主机板品牌Young Micro Systems,1994年并入鸿海公司。 隔年,在美国矽谷创立IC设计公司ITE Tech,以个人电脑晶片为主要产品,于1997年以ADSL晶片产品创立ITeX; ITeX于2001年在NASDAQ上市。 他強調,「我不是郭台銘,我是我,我會用我的方法來做」,但可以學習郭董做人做事的方法,「學習老闆的經驗、智慧,應用在我的做事方法上,而且絕對不會拋棄他留下來的好的傳統」。

劉揚偉背景

過去十多年來,只要任何郭台銘想發展的新事業,多半會交給劉揚偉去執行,譬如鴻海當年推出的自有品牌主機板、白牌小筆電,甚至號召萬名員工返鄉創業的「萬馬奔騰」計畫,背後執行者都是劉揚偉。 劉揚偉從交大電子物理系畢業後,先後進入惠普(HP)及宏碁工作,在宏碁時期,他還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是同事,而當年兩人的長官,就是現在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 後來,他暫別台灣、前往美國攻讀碩士,畢業後更留在當地創業,在一九八○年代末期,創立了主機板公司Young Micro。 2007年,劉揚偉被郭台銘欽點出任鴻海董事長特助一職,2016年鴻海併購夏普後,鴻海有意借重他豐富的半導體經歷,與戴正吳一起進入夏普董事會。

劉揚偉背景: 劉揚偉獲頒陽交大名譽博士雙學位 郭台銘、魏哲家祝賀

事實上,過去一年鴻海傳出在中國廣州、南京、珠海的重大投資案,也全與半導體有關,而這些計畫都由劉揚偉操盤,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目前揭露的總投資金額超過兩千億元的計畫均落在中國,就以看出半導體事業投資將是鴻海集團未來發展的重大策略。 郭台銘曾在2016年的股東會上,大力讚揚劉揚偉是集團內的半導體專家,凸顯他在鴻海與夏普的關鍵角色。 2017年鴻海決定投入半導體事業,並新成立S次集團,讓劉揚偉以「總經理」的職稱,擔任該次集團的負責人,首要任務就是參與競標東芝半導體。

劉揚偉背景

2017年鴻海決定投入半導體事業,並新成立S次集團,由劉揚偉以總經理職稱,擔任該次集團負責人,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參與競標東芝半導體標售。 劉揚偉說,傳統車廠都是找機械方面的人才,他們很懂車子調教和安全性,但是搞電腦、軟體、IC、雲端,那個差太多了,他們要花很多時間了解,但對我們台灣來說,過去我們沒有碰過,現在要碰它,可是很多人知道,而且車子調教和安全性上,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進步,未來的汽車,進步都會在智能聯網上,智能聯網是台灣強項。 1988年,他用自己的英文名「Young」,在美國成立「Young Micro System」品牌,打造出南加州最大的主機板廠;1994年,「Young Micro System」賣給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成為鴻海系統組裝事業的第一個單位,兄弟姊妹也成了鴻海員工,締造他與鴻海集團深刻的緣分。 時序進入九○年代,劉揚偉也是在那時候,結識了當年經常赴美跑客戶的郭台銘,九四年甚至把自己的公司賣給鴻海。 只是當時的他,沒有馬上回台灣,而是和幾個在美國的朋友,連續創辦了兩家IC設計公司,與半導體業的淵源就此展開,那段期間,他還曾受同樣出身交大、時任聯電總經理宣明智所託,協助聯電的IC設計子公司聯陽,成立美國據點。

劉揚偉致詞時,首先感謝過去交通大學對他的培養,讓他在科學跟待人處事上有了一個基礎的、正確的態度。 同時他也提到郭台銘創辦人「是生命的貴人」,除了買下當初他創立的公司、照顧家人,也感謝郭邀請他加入鴻海並將領導的重責大任交給他。 她說,董事長劉揚偉是她的好朋友與前輩,回憶過往曾經早上6點一起爬山,跟著郭台銘創辦人在山中進行綠色會議討論企業願景,建立如當兵的革命情感,當時談論的AI與5G都是現今重要產業發展技術。 關於創業成功的要素,劉揚偉認為,第一個重點是「時機」(Timing),他舉例,如果張忠謀現在才創立台積電、郭台銘現在才創立鴻海,不見得會成功;如果王永慶現在才成立台塑,也不會成為經營之神,因為時機錯了。 台灣電子業談管理,經常愛用動物做比喻,像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巨獅策略」、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烏龜精神」,而鴻海在創辦人郭台銘時代,則是強調速度的「狐與虎」。 富士康晶片業務主管劉揚偉確定接棒郭台銘,成為新的鴻海董事長,宣告鴻海進入9人小組新時代,劉揚偉何許人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