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欣潔10大好處2023!內含汪欣潔絕密資料

Posted by Dave on December 12, 2020

汪欣潔

同時為了協助本地供應商加速學習,沃旭派了專家團隊長期進駐供應商的生產基地,提供技術訓練、品質標準指導,甚至協助供應商管理下游承包商。 從前期準備到生產過程和管理盡可能給予最大協助,就地、無時差地幫助供應商解決問題,促成本地供應鏈加速發展。 汪欣潔2017年起參與臺灣離岸風電發展,她認為從政策法令明確以及市場成長動能可以看出政府在穩健輔導產業建立的同時,也越來越積極推動離岸風電長遠發展。 除了依進度落實2025年5.7GW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更擘劃了2026年到2035年10年10GW的發展策略,對於開發商和供應商來說提供良好穩定的商業環境,也提高其他產業投資離岸風電的意願。 海洋風電的啟用就是臺灣離岸風電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汪欣潔表示:「海洋風電是臺灣第一個離岸風場專案融資案例,當時沃旭以及合資夥伴找了非常多國外專家在金融研訓院做說明和訓練,我們花了非常多力氣向國內金融機構說明。」證明臺灣離岸風電產業逐漸獲得支持。

不過,沃旭不喜歡外界稱他們為「開發商」,汪欣潔說,沃旭擁有離岸風場全生命周期(從開發建造到除役)實戰經驗,是一家再生能源業者。 另沃旭也為台灣帶來綠色金融契機,包括發行綠色債券及綠色循環信用融資(RCF)。 其中250億元的綠色循環融資,因沃旭是上市公司且有母公司擔保,獲得八家公股銀行支持,是台灣官股銀行首度為離岸風電計畫提供融資。

汪欣潔: 技術

在跨足國際市場的同時,領導者必須洞察全球趨勢,調適不同的文化差異,以國際化思惟出發,引領企業成功走向世界舞台。 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解釋,海上工程受氣候與海象限制、工作船租用成本,大部份的建造必須在岸上完成,但水下基樁體積重量龐大,因此足夠的水深及碼頭承載力是海事工程的必要條件。 汪欣潔指出,沃旭能源目前已取得環評、唯一還未獲配容量的大彰化東北離岸風場,發電容量達 570MW,也將參與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競標。 此外,沃旭能源也已啟動位於彰化外海的旭風一號、二號、三號離岸風電計畫環境影響評估作業,總開發容量2GW,接下來沃旭能源將以旭風一號、二號、三號離岸風電計畫和大彰化東北離岸風場共四案,積極參與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競標。

汪欣潔

汪欣潔不諱言,離岸風電是長期發展的產業,世紀鋼大規模且持續投資在港口及廠房設備、人才與專業技術,才讓沃旭決定與其建立供應鏈伙伴關係。 現為世紀鋼策略長的林明弘,畢業自台大海洋所,加入世紀鋼前,在永傳能源,實際參與過離岸風場開發,因此被賴文祥挖角成為世紀鋼轉型的總舵手。 汪欣潔表示,畢竟台灣土地有限,能夠在陸上進行所謂再生能源的範圍有所侷限,若能夠往海上蓋風場,開發離岸風電,相信對於協助台灣朝向淨零碳排,會是前進的一個很重要的助力。

汪欣潔: 沃旭能源汪欣潔:台灣邁向淨零碳排 離岸風電業是關鍵

其中,臺灣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共同擔任主辦與管理銀行(Mandated Lead Arrangers and Bookrunners, MLABs)。 沃旭在台灣3案場為大彰化東南、西南、西北風場,裝置容量共1.82GW,完工可提供相當200萬家庭乾淨電力,汪欣潔表示,這3座規模相當於台中火力發電廠3部燃煤機組裝置容量,目前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風場已完成97座風機安裝,拚如期如質完工。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30日電)沃旭能源今天與15家國內外銀行完成新台幣250億元永續績效連結循環融資案簽約。 面對近期市場雜音多,沃旭能源台灣董事長汪欣潔強調,台灣仍是沃旭重要策略市場之一,盼與金融夥伴有更多合作機會。

汪欣潔

沃旭在國際上的聲譽不低,然而,越知名的企業不就應該承擔越大的社會責任嗎? 沃旭的作為就算是支持綠能,但背後真實的動機,只為了ㄧ己之利,身為業內的領導者,通常需承擔起更大的責任,但從沃旭身上,至少目前尚未可見。 經濟部能源局今(30)日表示,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一期簽約辦理情形,截至今(30)日送件截止日,共有五家業者全數向經濟部申... 反之,如果在規模較小的組織裡擔任領導人,卻因個人特質,包括管理能力、性格和態度等,將組織搞得烏煙瘴氣、天怒人怨、眾叛親離,我們也很難期待這樣的人未來能堪大任。

汪欣潔: (影) 國際志願軍vs俄軍! 戰場殘酷影片曝光 近距離戰鬥 手榴彈成利器

但,對台灣來說,離岸風電某種程度更像是新創產業,因此吸引著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人才,而沃旭能源亞太區總部設在台灣,已吸引逾三成女性投入。 台灣離岸風電已進入施工高峰期,甫升任沃旭能源(rsted)台灣總經理的汪欣潔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台灣再生能源政策在亞太市場走得最早、最積極,沃旭能源在台已發行綠色債券、引進綠色金融,並將伺機釋出股權,引進潛在策略性投資人,要以台灣經驗,打亞太盃。 全球受疫情影響,國外工程人員暫無法自由移動,沃旭能源的大彰化風場供應鏈有的來自南韓及新加坡,受疫情影響很大。

她說:「女性做新能源這行有什麼優勢?第一,女性比較有耐心,也細心,因為這一行需要花多時間跟不同的人溝通,而且要注意很多細節,因為要落實到文字。 她提到,民進黨政府首次執政不久就發生核四爭議,當時執政黨不知道再生能源技術在國外已走出實驗室、發展到實際可行的程度,所幸有綠營立委願意協助,從立法開始做起。 2000年國內首次政黨輪替,陳水扁政府上台後,時任英華威董事長費佛樂(Karl-Eugen Feifel)及總經理馬維麟夫婦認為台灣有機會發展再生能源,開始探索在本地的可能性。 再生能源是總統蔡英文的重要政策,特點之一是要開發台灣從未涉足的離岸風力發電。 離岸風場開發遴選結果由經濟部能源局在2018年4月揭曉,最大贏家是德國達德能源(WPD),獲得主管機關核配的發電量達1058MW(百萬瓦),高於第二名、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的900MW。 「沃旭是第一個打電話給彰化縣府說要蓋離岸風場,也是第一個展開在地溝通的能源開發商。」汪欣潔說,沃旭相中遠岸風場優先開發,如此可對近海的漁業、環境等造成較少衝擊。

汪欣潔: 台灣總經理 汪欣潔:沃旭以台灣經驗 打風電亞太盃

作為全球離岸風電領導者,沃旭能源已經安裝超過1,900座風機,截至2022年底,沃旭全球離岸風電設備容量達8.9 GW,建置中的風場容量為3.1 GW並獲配容量達10.4 GW,符合沃旭能源在2030年前於全球建置完成50 GW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目標。 另外,沃旭也擁有多項開發中的離岸風電計畫,且皆已獲得環評許可,未來能夠參與台灣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競標。 包括位於彰化外海的旭風離岸風電計畫和大彰化東北離岸風電計畫,以及位於台中外海的沃能離岸風電計畫。 從鐵窗工廠學徒做起,賴文祥比誰都清楚工人在過的苦日子,他默默發願,世紀鋼要技術輸出,讓台灣年輕人走向國際市場。

由於員工的利益,與企業整體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因此現代企業的CEO鮮有由員工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董事會任命。 這樣的制度設計,在某個程度上,可以確保董事會所任命的CEO,有能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績效、落實永續經營,且能在諸多利害關係人之間,作出最適當的決策。 汪欣潔表示,面對外在環境的快速變化,「改變管理」強調的是在心態上某種程度準備好了,便可以因應各種挑戰,也因為知道它可能改變,因此事前也做了各種情境的沙盤推演,當真的改變了,就可以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林明弘說,其他鋼構廠也想效法世紀鋼,但台灣已沒有條件夠好的重件碼頭和廣大腹地,所以吃不到離岸風機的商機。 沃旭手把手協助世紀鋼準備符合離岸風電規範的製造紀錄和文件,也協助世紀鋼架構投入生產前的施工計劃、品質檢核計劃等。

汪欣潔: 汪欣潔:沃旭以台灣經驗 打風電亞太盃

姊姊說明,剛開始收邊Oreo時,牠患有皮膚病,在經過一長段時間的治療、吃藥、洗藥澡,才成功痊癒,「現在毛髮都黑金黑金的」,十分漂亮。 姊姊笑說,Oreo非常自來熟,剛到家裡的第一天就很自在,就像是知道這是牠的家一樣,「Oreo的學習能力也非常好,很快就學會握手跟趴下了」。 IG帳號「@oreo___0612」時常在網路上分享家中1歲黑汪「Oreo」的點點滴滴,照片中可見,穿著紅色救生衣的狗狗用雙手抱著樹枝,十分認真的在啃咬,模樣超級可愛。 姊姊在接受《ETtoday寵物雲》訪問時表示,因為Oreo很喜歡玩水,所以家裡很常帶著狗狗到戶外戲水,這日Oreo意外在水中發現巨型枯枝,便像是撿到寶一樣,認真啃咬了好一會兒。 5月,經濟部也將2026至2035年的建置目標從10GW(10億瓦)提升至15GW,大增50%,等於為業界打入一劑強心針。 可能老天爺還想給賴文祥更大的試驗,世紀鋼初試啼聲之作,是幫永傳能源做測風塔,但永傳最後付不出錢,世紀鋼倒賠了1億多。

她也坦言,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國際間因疫情控管禁飛的情況,使得需要面對面溝通時,需另外採取視訊方式或者延後交流。 在內部管理方面,汪欣潔表示,未來幾個月需要入境的外國同仁或專家會一併申請工作簽證,畢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協助。 沃旭能源在亞太的 120位員工中,外籍同仁都持有居留證,配合政府措施入境後都嚴格執行居家檢疫兩周,並額外進行一周的自主健康管理;其他國外工作人員就需要另外申請工作簽證,在配合臺灣疾管署的防疫管制措施的前提下,沃旭希望外籍專家來臺的問題能盡快獲得解決。 2020 年 3 月 30 日,沃旭能源因應業務成長、在臺員工人數大幅增加,亞太總部宣布遷址至位於松智路的臺北辦公室。 加上分布在臺灣中南部地區的辦公室,總共有超過 120 名沃旭能源員工,共同為拓展沃旭臺灣市場與亞太市場,以及正在興建中的大彰化東南、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建造工程努力。

汪欣潔: 永續發展三挑戰

而浮動式風機目前技術已經逐漸成熟,讓離岸風電場的設計可以往深水區持續遷移,不過同樣在後勤端也對港口基礎建設帶來新的課題,同時風廠開發商也在研議,深水區的風機水下建設如何與海域生態平衡。 汪欣潔表示,沃旭在彰化外海的風場和澎湖海洋生物研究所合作,進行了水下基礎的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利用風廠的水下基礎復育新的珊瑚礁。 汪欣潔指出,俄烏戰爭之後能源安全顯得格外重要,目前歐洲各國,包括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國都加大對再生能源的建置速度,英國2030年的預期設置量將較既有目標提升25%、而德國更提升了50%,相較之下,台灣也在政策推動之下將建置目標較既有目標拉高32%。 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算是走在前頭,居亞太區領先地位,正加快腳步走在能源轉型之路上,接下來的步伐如何走得更穩當、更順利? 四位外商風電產業女性高層,以她們客觀、細膩的觀察,提供政府產業建言。

汪欣潔

船舶的許可彈性,同時政府也應加速建設港口基礎設施,並強化電網容量與韌性,才能整合各個產業,讓淨零碳排的目標陸續實現。 林明弘指出,台灣離岸風場都有日本股東,如日本電業巨頭JERA,他們在台灣風場學習經驗,也在找潛在供應商。 國外的風機水下基礎供應商以造船廠為主,因為才有碼頭和土地,技術也較佳,像世紀鋼是鋼構廠起家,是很少數。 由總統蔡英文掀起的再生能源大旗,不但在台灣開啟了新能源開發風潮,也意外打開了女性投入能源產業的新時代。

汪欣潔: 千億難換總統位! 台灣阿銘上一堂總統選舉政治課

國內首個「臺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在去年 6 月 13 日正式啟動,主要任務與目標是整合與串聯進入臺灣的離岸風電業者,建立產官學研間對話交流的平台,向政府溝通產業對公共政策的評估建議,並主動教育大眾與市場,推廣綠能教育及普及全民對綠電的認知水準。 臺灣離岸風電產業上具有指標性、總發電量8MW的海洋風電第一階段兩架4MW風機於2017年4月併網商轉。 2017年1月,沃旭能源宣布投資海洋風電,持股35%,後來成為最大股東,並全力投入第二階段建造工程。 2019年11月沃旭與合資夥伴上緯、麥格理與 JERA共同舉辦海洋風電離岸風場第二階段完工啟用典禮。 海洋風電是全臺灣首座商業化規模離岸風場,也是沃旭在亞太地區所建造的第一座離岸風場,是沃旭拓展全球市場版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臺灣推動能源轉型的具體成果。

已經舉辦十四屆的「臺英再生能源交流會議」汪欣潔也曾參與,因為這個機緣,讓她對英國在面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行動、政策及法案十分熟悉,也在人生和職涯中播下了第一顆再生能源的種子。 汪欣潔表示,沃旭經常被追問可否加速進度,此時,風能委員會就是一個介接供應和需求端交流的很好介面,相較其他的風能協會,這個組織的委員組成更加多元,包含供應面與需求面的角度, 汪欣潔2023 可以更全面地提供產業意見。 從商業面的角度思考,開發商會依照市場特性去做投資判斷,例如要採取獨資進入模式,或是合資進入模式。 在亞太地區,沃旭進入日本市場的方式,是直接跟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攜手在日本共同開發銚子(Choshi)離岸風電計畫 。 在臺灣,沃旭與合資夥伴完成了臺灣第一座商業規模示範風場海洋風電,同時正在建造自己的大彰化離岸風場。

汪欣潔: 台灣淨零碳排路徑圖3月公告 再生能源及新技術研發成焦點

沃旭能源第一位台灣總經理挑中了曾在英國在台辦事處任職的汪欣潔,她從媒體業轉戰金融保險業,又轉職到能源科技業,跨領域的職場經驗表現亮眼,主因是她擅長溝通、凡事抱持好奇心,有創業膽識及冒險勇氣,對世界懷抱夢想,成為創業型跨國企業的女強人。 汪欣潔 沃旭有信心離岸風電能夠在臺灣開花結果,也期待和所有利害關係人合力推動離岸風電發展,實現臺灣能源轉型目標、並為臺灣民眾提供永續乾淨能源。 在不同的情境下,領導人有不同的角色特質,但其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創造組織永續發展,平衡各方利益,並為其帶來最大福祉。 透過適切的選拔,檢視過往的經驗,以及不斷的學習,現代企業領導人才有能力應對明日未知的挑戰,為企業的成功與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 而原本已成立的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OWIA)中,沃旭沒能取得任何一席理監事席次,於是就在SEMI半導體協會中另起爐灶成立風能委員會,積極拉攏自身供應鏈,將台灣總經理汪欣潔推上首任主席,預期在第三階段規則正式公告前,透過更有力量的新興協會再次群起影響政府。
  • 由於員工的利益,與企業整體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因此現代企業的CEO鮮有由員工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董事會任命。
  • 好比植物生長,有了足夠的土壤跟水、陽光,就會開始萌芽;一個新興產業也需要政府與政策支持、在地夥伴共同合作、強大的供應鏈,才能像大樹一樣的向下扎根,帶動整個產業鏈茁壯成長。
  • 汪欣潔強調,對供應鏈來說,最需要的就是一直持續下去的可能訂單和可能的商業機會。
  • 氣候變遷與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有直接關係,全球的碳排來源有超過70%來自於能源的生產與消耗,而台灣有高達98%的能源依賴進口,化石能源依存度高。

但,除了開發商、供應商外,汪欣潔並進一步指出,企業用戶也非常關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新進度,因為企業用戶希望在未來能用更好的價格買到綠電,他們也在等待市場上能有新一輪的離岸風電案場分配。 談及接下來的「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汪欣潔表示,區塊開發的風場建置可以奠基在之前風場的經驗,但如何往前走,不只開發商關注,本國和外國的供應商也關心,因為供應鏈最怕空轉,有廠房、有人才、有設施設備,但若沒有訂單,會比開發商更辛苦,壓力更大。 汪欣潔強調,對供應鏈來說,最需要的就是一直持續下去的可能訂單和可能的商業機會。 歐洲和其他全球100多個國家都已承諾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但台灣卻遲遲未宣布。 對此,汪欣潔指出,她相信經濟部和主管機關是有更務實的規劃,且離岸風電未來將在達到淨零碳排這個能源政策目標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這項綠色循環融資案由沃旭能源母公司Ørsted A/S提供擔保,吸引外商銀行、本地民營銀行以及全數公股行庫參與並超額認購。

汪欣潔: 日本排核水事件已成為中共愚民的手段

經濟部能源局主秘翁素真表示,從沃旭競價風場取得金流,讓風場得以順利建置,可見再生能源開發是很好的投資綠色標的,也符合國際趨勢,期許金融界參與更多光電、地熱開發,有助台灣永續發展,「金融界充分參與是政策成功重要指標」。 過去擔任亞太區政策事務及企業傳播總監的她行事低調,是沃旭亞太區總裁柏森文的智囊和左右手,運用出色的公關與企業溝通專業,建立沃旭品牌知名度。 汪欣潔對外代表沃旭和政府單位、利害關係人、媒體互動溝通,對內則要照顧員工需求,並為亞太區其他離岸風電潛力市場提供一切後勤支援。 汪欣潔以開發商的角度提出建議,她表示離岸風電產業因為複雜度與龐大的專案規模,因此開發商和供應商必須在整個過程中密切配合,且需要具備靈活調整的能力。 「無論是水下基礎或者是基樁,這些水下部件的設計都必須要等到風場的場址調查完成後才會有最終定案。」汪欣潔解釋,初期開發商會提供給供應夥伴一份設計初稿,以利先行準備製造流程。

然而,由於職位、權力與視野的局限性,企業能否永續發展,往往不是福委會主委要關心的主要議題。 以企業而論,領導人作為企業最高執行者,必須在日常業務運作中,顧及到多方利益交織的複雜情況;如股東、供應商、員工和客戶之間的平衡關係,對於企業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其間的權衡拿捏,皆有賴領導人的遠見卓識,方能在長短期的考量下,兼顧各方交錯的利益,進而確保企業的持續成長。 汪欣潔表示,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各個供應商自然會有可能往更大的歐洲風場遷移,這就與台灣的建置案件形成競爭關係,這也是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必須要注意的。 2018年,世紀鋼和丹麥商鈽錸特(Bladt)成立合資公司,大量歐洲領班、技術工飛來台灣,從事生產。 他上網查資料,分析陸上和離岸風機的用鋼量,因為後者用鋼量大,才選定離岸風機。

汪欣潔: 德國經驗顯示 政策攸關再生能源成效

但每個風場的狀況不一樣,需要透過場址調查才能針對實際情況強化或調整設計細節,這是為了讓生命週期長達 年的離岸風場能真正成功而必須有的堅持。 汪欣潔也指出,本土廠商正在努力向上提升技術與能力,未來這些臺灣供應商面對的合作或競爭對象會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開發商或供應商。 因為只要試做階段一過,本土供應商立即要面對的是大量生產、連續生產的挑戰,這些都是成為合格離岸風電供應商的必經道路。 在台灣的歐洲商會(ECCT)原已設立一個耕耘綠能許久的低碳委員會(LCI),然沃旭一進入台灣後發現其無法主導,遂另外成立一個風能委員會(Wind committee),並由沃旭政策總監林致真擔任聯合主席。 除了歐洲商會,跟沃旭八竿子打不著的美國商會(AmCham),沃旭也參加,只因為在台灣美國人比歐洲人的影響力更高。 而原本已成立的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OWIA)中,沃旭沒能取得任何一席理監事席次,於是就在SEMI半導體協會中另起爐灶成立風能委員會,積極拉攏自身供應鏈,將台灣總經理汪欣潔推上首任主席,預期在第三階段規則正式公告前,透過更有力量的新興協會再次群起影響政府。

沃旭能源連續三年榮獲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 Inc.)「全球百大永續企業」評比為全球最永續能源公司,永續和低碳深植企業核心價值。 沃旭的企業願景是致力創造一個完全以綠能運作的世界,除目標在2030年建置30 GW的離岸風電外,在建置綠能的同時,沃旭企業本身設定了積極的減碳目標。 在政策與國際趨勢的推動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快速發展,吸引了許多國外離岸風電公司相繼投資。

汪欣潔: 伊雲谷成 Alkira 亞太首家合作夥伴 衝刺雲端應用佈局

他四處探業界友人、退休政府官員的口風,確認國內離岸風場的商機多大;還跑遍丹麥、荷蘭、英國的風場,一開始沒人脈,爬上自己的車頂,在牆外偷看。 當時達德能源非常低調,僅發出王雲怡具名的聲明回應外界詢問,其中有段話其實顯露了達德長年投入國內陸域發電累積的深厚經驗:「最重要還是漁會、社區鄉親、地方政府及供應鏈的全力相挺,這幾年不吝指教與鼓勵」。 汪欣潔2023 特別的是,王雲怡並非科技業或理工背景出身,19年前她踏入風電這一行前,是在新聞界服務近十年的資深政治記者,完全沒想到19年後搖身一變,成為外商在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的女性領導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