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IC封裝製程中會使用到的IC導線架和IC載板有不少台灣廠商。 先進駕駛方面,包括輔助駕駛(ADAS)和自動駕駛(ADS),依照SAE(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定義,Level 3以下皆屬於ADAS範疇,目前大多數車輛設計都以Level 1~2為主。 ADAS系統並不限電動車才會搭載,但除了低價電動車外,多數電動車都會搭載Level 1或以上的ADAS功能。 這些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中,對功率半導體需求比內燃機車輛增加許多,且隨著電動化程度而呈現倍數增加,而電動車對高壓需求的提升,使可耐高壓、高頻與高溫特性的功率半導體元件SiC逐漸引入動力電子元件中,於高功率和高頻領域取代IGBT。 上汽集團則以 11% 的市占率位居第三,比亞迪以 9% 的市占率位居第四,Stellantis(STLA-US) 以 6% 的市占率位居第五。
- 另外 FCA 與 PSA 兩大集團宣布合併,並改名為 Stellantis,兩者的銷售成績將達到 681 萬輛,一舉就竄升到第四大集團,預期 2021 年全球銷售排名就會有大變動,同時《focus2move》也指出,旗下具備越多 SUV 車款的集團,銷售表現就越強勁。
- 而生產一台電動車還需要鋼和鋁,同時配載有鎳、錳、鈷組成的電池,並加上200公斤以上的礦物。
- 隨著特斯拉Model 年熱銷至今,市場預期全球電動車產量將從2020年200萬台,飆升6倍至2025年之逾1,500萬台,2021年將為電動車產業高速成長起始年,背後龐大供應鏈商機更是百年難得一見。
- 攤開中國 2021 年度電動車銷售排行榜,榮登年度銷售冠軍的車型,既不是大家熟知的 Tesla Model 3,也不是市場老將 Nissan Leaf,而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上汽通用五菱(SGMW)的「宏光 MINI EV」。
- 時常佔據總市場排名前 5 之列的 Mercedes-Benz,雖然同樣受到船期到港影響,讓排名持續起起伏伏,但新世代 GLC 在 3 月份迎來不少到港數量,繳出超過 700 輛領牌數,讓 Mercedes-Benz 累計達 2,076 輛,即便 3 月份並未擠身前 6 名之列,但也是少數領牌超過 2,000 輛的品牌。
- 宣明智直指,電動車產業規模,單單就小型車來說,每年產值就超過2兆美元,就已經是PC與手機產業的2倍之多,如果加上特殊用車、產業用車,整體產值於2040年可能超過6兆美元,又是再3倍的爆發潛力。
儘管Tesla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Taiwan在年底宣告暫時停止Model 3新車訂購,只能購買目前在臺灣境內的現貨車款,但整體掛牌數還是較2021年的5,067輛成長達到56.5%之多,同時也是臺灣車市第一個年銷量超過7,000輛的電動車款。 雖然最後因為暫時聽整接受新車訂購,不但無法叩關10,000關卡,也未能達成年掛牌數8,000輛成績,Model 3依舊是2022年度臺灣市場最暢銷電動車。 回顧2022年臺灣汽車市場,總共有429,731輛新車領牌,與2021年相比,因為眾多市場不利因素,包含疫情、供應鏈斷鏈、戰爭以及全球性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呈現下幅度下滑趨勢,計有4.5%萎縮。 但是,電動車市場卻在Model 3持續大量供貨,再加上Tesla搶在年末引進話題電動休旅Model Y,同時各傳統車廠紛紛加入電動車戰局之下,共有16,062輛電動新車掛牌,相較於2021年的7,064輛,增加大約9,000輛左右成長幅度。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榜,看看特斯拉如何超車登頂
早在 2002 年,中國上汽集團(SAIC Motor)、美國通用汽車集團(General Motors)、中國五菱汽車(Liuzhou Wuling Motors)成立了合資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SGMW),針對中國、東南亞國家市場推出俗稱「麵包車」的小型商用車型作為銷售主力。 前5名榜單中有2輛年度新車分別是第2名的Model Y和第4名的宏光MINIEV,憑藉休旅熱潮Model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Y繳出亮眼成績雖然交車品質鬧上不少新聞但依舊熱賣,更何況歐洲市場都尚未開賣,因此今年人氣有望超過Model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2023 3。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電動車共賣出450萬台,中國大陸市場銷量達291萬台,佔比超過6成,龐大市場孕育不少新創車廠,預期中國車廠間的競爭將會更激烈。 2021年全球純電動車的平均售價約3.6萬美元(約新台幣104萬),比前一年下降了7%,已具備相當的市場競爭力。
特斯拉在中國上海生產 Model 3 和 Model Y,根據中國汽車協會 (CPCA) 的數據顯示,特斯拉在 1 月份售出 輛中國製電動車。 比起德系豪華品牌在初期習慣把電動車款獨立,以子品牌方式佈局電動車市場,Volvo是直接採用轉型電動車品牌策略,並把純電動力選擇內化在既有車系當中,XC40 Recharge就是這樣操作下的產品,也是「鴨子划水」默默亮眼的代表。 透過設計之初就考量電動車的CMA平台,讓XC40車系具備燃油、輕油電、PHEV與純電動力等不同形式選擇。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市場需求強勁成長 越南電動車年銷量 估倍增
Polestar 品牌是於 2017 年從Volvo延伸出來的,只專注於電動車。 功率範圍為200 至 310 千瓦,續航里程為 518 至 635 公里。 Jeep Avenger 長 4.08 米,後備箱容量為 380 升。 電池容量為 54 kWh,在 WLTP測試標準續航力達到400公里,價格從 39,500 歐元起。 而這樣的核心價值,也讓博而美響應國際永續趨勢,自發性發布ESG績效報告書。 在環境面上,積極節能減碳,推動無紙化與二手捐物活動、提供員工電動車節能津貼等;在社會面上,長期免費捐助醫材協助改善偏鄉醫療、舉辦員工捐血活動與大專院校合作推動在校生職涯體驗計畫等,甚至贊助非洲100計畫資助從非洲來臺就讀醫學院的醫師,創造更多社會共好的影響力。
由於更好的報價和更具吸引力的汽車的可用性,需求的強勁增長導致整體市場增長了24%。 2021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倍增至 660 萬輛,顯見各地逐漸正視氣候危機對社會的影響,以及電動車對環境的好處。 不過,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汽車業減碳」團隊發布最新報告,檢視全球 10 大汽車廠牌淘汰燃油車並過渡至「零碳排」車輛的環保行動,揭露品牌大廠的轉型步伐依然落後,其中「日產 Nissan」與「本田 Honda」因減排行動疲弱排名倒退,而「豐田 Toyota」則連續兩年墊底。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中國電動車年銷量增加逾80%
Tesla 目前全球主要工廠分別為德國柏林、美國德州與中國上海,受到上半年中國疫情影響,上海歷經長時間「封城」,導致 Tesla 上海工廠產量下滑。 然而,旗下跨界休旅 Model Y 陸續於韓國、日本等地開賣,帶動品牌整體銷量,成為繼 Model 3 之後另一大熱銷車款,品牌於上半年累計達 56 萬銷量,雖然較 2021 年時增長速度趨緩,但仍成長達 46%。 排在首位的特斯拉增長乏力,另一方面,提高存在感的是去年居第4位的比亞迪,銷售32萬輛,超過上海汽車集團和德國福斯,排名提高至第2位。 比亞迪3月結束汽油車的生産,正在推進將經營資源集中於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的戰略。
根據《Worldwide Monthly BEV & PHEV Tracker》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 1-7 月全球已累計售出逾 312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2023 萬輛電動汽車,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約 290 萬的總和。 今年 7 月儘管受到晶片缺貨影響,但對比去年同期也有 91% 的成長。 林芬卉指出,2022年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表現亮眼主因政府祭出一系列獎勵政策,使得銷量年增率達79%;第二大市場歐洲因受到地緣政治直接衝擊,銷售量年增率僅5%;第三大市場美國年增率為48%,主因車廠推出消費者喜好的SUV(休旅車)及皮卡電動車款,加上車主享有購車補貼所致。 DIGITIMES研究中心根據各國汽車協會資料統計,2022年全球汽車銷售僅8,100萬台,約成長5%,仍係受到晶片短缺的影響;相對的,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成長達49%,前三大市場依序為中國大陸、歐洲及美國,中國大陸佔比超過6成。 而日前在 2021 年 1 月 Tesla Taiwan 舉辦了媒體活動,首度在國內亮相改款的 Model X,也是全球首度亮相採 CCS2 充電規格的 Model X。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球EV銷量排行出爐 特斯拉居冠
事實上,在許多歐洲國家,電動汽車佔新車銷量的25%以上,但顧客必須要有耐心等待新電動汽車9到12個月的交付期。 一眾品牌中,Tesla以14%的市場佔比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而福士(Volkswagen)以12%的市場份額居全球第2,與2020相比,該企在2021年的電動汽車銷量直接翻倍。 分析顯示電動汽車的需求在2021年依舊強勁,若非長期零件短缺仍影響全球每間汽車製造商,銷量本可更高。 儘管電動車銷量再去年創下新高,但有分析師警告,由於經濟憂慮給消費者帶來壓力,民眾將更不願意購買新車,需求也相對下降,再加上俄烏戰爭後歐洲電價上漲,2023年恐怕難以複製去年電動車的強勁表現。
日産、法國雷諾、三菱汽車的日法聯盟以13萬輛排在第6位,排名下降。 比亞迪以SUV「元PLUS」和小型車「海豚」等(人民幣)10萬~20萬元的較低價位為中心,推出廣泛車型,贏得年輕人的需求。 7月21日還宣佈了在日本推出乘用車的方針,計劃自2023年開始銷售SUV等。 我在網路上亦透過包含Line群組、粉絲頁經營及新車銷售網頁等等,多元化經營新車販售的服務,而我的新車銷售服務範圍亦遍及全省,甚至許多都是在台北以外地區的購車客戶,因為我比的不只是新車價格,專業誠信的服務態度,是我可以獲得許多客戶青睞的主要原因,唯有最專業的新車銷售服務,才能獲得客戶的完全信任。 電動車實際上是一種典範轉移,這是一種從根本上改變的革命,無法由既有的典範修改延伸而成,因此傳統汽車大廠無法直接沿用既有供應鏈就推出新的電動車,在製造流程上有很大的差異。 遇到典範轉移時如果不小心應對,很可能就會走入歷史,如手機時代的NOKIA跟黑莓。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電動車電池的礦物成分
依照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6月份)國內市場暢銷十大車系中,如同前述所言,進口車依舊受到供應鏈無法回歸正常影響,讓能夠躋身暢銷十大車系榜上的進口車,僅有Toyota RAV4(9664輛)與電動車之王Tesla Model 3(4552輛),其餘均為國產車系。 先前 U-CAR 曾報導,小鵬汽車在歐洲尋求代理合作夥伴,加速拓展全球市場的策略 ; 而另一家新創電動車廠,蔚來汽車同樣傳出要跨出中國,放眼歐洲。 中國品牌的電動車,該如何戰勝國際大廠的電動車產品,會是低價搶市嗎? 或者端出黑科技、配備滿滿的好菜,全心投入電動化產品的同時,或許中國車廠解決「供過於求」的第 1 步就是拓展海外市場。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2023 這是很直覺會讓人提出的質疑,首先跳脫中國市場,不管是臺灣、甚至是全世界,目前都還在傳統燃油車轉換成複合動力、純電動車的階段,除了產品開發的可靠性、實用性,是否讓消費者買單,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充電設施的佈局。 雖然全球運具朝向電動化發展是必然的,中國更是電動車銷量最高的國家,因此擴張電動車事業版圖、投入大量生產資源是必須做、而且正在做的事,中國車廠們一窩蜂投入電動車製造的同時,是否出現了盲點,當電動車產量超過市場需求,「供過於求」的情形該怎麼辦?
隨著特斯拉Model 年熱銷至今,市場預期全球電動車產量將從2020年200萬台,飆升6倍至2025年之逾1,500萬台,2021年將為電動車產業高速成長起始年,背後龐大供應鏈商機更是百年難得一見。 若單看電動車ETF近1個月績效,除了新光標普電動車以9.91%表現突出外,包括國泰智能電動車、中信綠能及電動車(00896)近1個月報酬,也分別拿到6.02%、5.49%的亮眼表現,顯示電動車產業股票表現深具投資潛力,在各家電動車廠亮麗銷售數字告捷下,隨電動車消費買氣居高不下,未來股價表現將深具投資潛力。 觀察今年以來新成立ETF上市以來績效表現,以近1個月來看,截至7月14日止,電動車主題ETF表現一馬當先,漲幅最多的是新光標普電動車ETF,上漲幅達9.91%,奪下所有新上市ETF之冠,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漲5.28%居次。 根據證交所統計,今年新上市ETF共10檔,全部集中在股票型,其中主題型的新ETF,包括4月18日上市的新光標普電動車、及6月6月上市的群益半導體ETF(00927),鎖定的產業仍以未來科技主流的電動車、半導體為主。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特斯拉首度超車福斯 躍居挪威電動車龍頭
更令人驚豔的是,僅僅過去九個月,比亞迪再次宣布,第 500 輛新能源車即將出廠,平均每天生產 7,407 輛新能源車。 《彭博社》表示,入門款的 M3 晶片將有與 M2 相同的核心數量,依舊是 8 核心 CPU 搭配 10 核心 GPU,不過在高階款會有所強化,M3 Pro 將來到 12 核心 CPU、18 核心 GPU 的組合,至於 M3 Max 則是 14 核心 CPU 再加上 40 核心 GPU。 越南汽車製造商協會預測,2028年前電動車持有量將觸及100萬輛里程碑,2040年前上看350萬輛。 要比舒適、比豪華,電動車絕對比燃油車更有本錢,因為電動車與生俱來就是寧靜無聲。
其他車款如Nissan Leaf、Hyundai Kona表現雖亮眼,但若以品牌為統計依據則未能進入前五名。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博而美對品質的堅持,也正是因為醫療器材或設備關乎生命,如果沒有熱忱與對生命價值的關懷,是很難永續經營下去。 黃淑麗表示,博而美對台灣醫療有著高度使命感,而這份使命感,是企業不斷向上進步的關鍵,也是員工和企業得以永續經營與贏得客戶信任的原因。 除了淘汰燃油車進展緩慢,制訂使用鋼材的減排計畫原本值得加分,可惜其銷售策略增產耗鋼量更高的 SUV 車款,變相抵銷減碳功效。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全球消費者已經準備好迎接電動車時代了嗎
不過,2022年受到眾多電動車新秀夾攻,196輛掛牌數雖然較2021年的157輛有小幅度成長,也有e-tron S Sportback性能化車型上市助威。 但是,e-tron Sportback或者e-tron在面對其他新款電動車時還是難免顯露疲態,且2022年也恰逢Audi原廠設定的小改款時間點,整體來說聲勢較弱,討論度不但不及Model Y,也被iX、Ioniq 5、EV6等車款奪走,年度排名更從第3名滑落到第9名。 南韓現代汽車集團受惠「IONIQ 5」等車款在美國市場熱賣,H1全球EV銷售量達16.9萬台,較去年同期暴增約100%,銷售排名揚升至第五,擠下日產/雷諾/三菱汽車聯盟(H1銷售量增加五成至13.3萬台,退居第六)。 自電動車問世以來,終於在今年迎來爆發期,2021 年 1-7 月的全球電動車累積銷量,已經比去年總和還要高,安永的全球行動消費者指數報告中指出,準備明年購車的消費者,有 41% 表示會選擇電動車。 一為全球加速減碳腳步,使不會排放二氧化碳的EV價值攀高,且和汽油車相比EV零件數更少,讓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興廠商更易於出頭;二為日廠認為,電池成本高等因素,比起EV,HV(油電混合動力車)更能減碳,因此更重視HV,不過此舉恐讓日廠在急速擴大的EV市場存在感更下滑。 2012年全球電動車整年銷售量僅12萬輛,但截至2021年為止,光一周銷售數字就超過2012年整年,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達到660萬輛。
幾年前談電動汽車,你會遇到的阻力總是多於助力,妥善率、里程焦慮、充電站不足…揮之不去。 2023 年談電動車,你會發現助力已多於阻力,電動車的產品實力大幅進步,快速充電站事業開始盛行,疫情缺車情況逐漸消退…。 於SiC功率元件優勢在於耐高壓、高頻與高溫,且具備導通耗損和開關耗損低特性,使得愈來愈多廠商選擇使用SiC MOSFET取代Si-Based IGBT,在產品單價較高且需求增加下,車用SiC功率元件市場規模快速增加。 預估車用SiC功率元件市場規模在2022年將達到10.67億美元,2025年來到31.66億美元。 智慧座艙方面,系統發展趨勢包括更深入的人機互動、車機與其他裝置互聯、對外連網、螢幕變多變大等。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電動車10年銷量成長120倍 台灣供應鏈掀無聲移動革命
美國《時代雜誌》(TIME)與《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21 年度風雲人物,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暨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榮獲。 電動車不僅在近年引領潮流,於環保、碳排等方面更是貢獻良多,各家汽車品牌無不爭相投入鉅資研發,車市競爭極其激烈,電動車的未來榮景無限,世界趨勢即將改變! 以下介紹 2021 年美國最暢銷 12 款電動車排行榜,銷售數據來自 Automotive News,在這邊先暴雷:12 款暢銷電動車中,特斯拉就獨占 4 名,馬斯克登上風雲人物可說是當之無愧。
- 同樣的,EV6也依舊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據了解,目前2023年式車源亦已完售,2023年能夠繳出多少掛牌數則視未來車源而定。
- 根據《JATO Dynamics》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共賣出 7,940 萬輛新車,與 2021 年新車銷售 8,070 萬輛下降 2%,原因在於疫情影響、晶片短缺與供應鏈不穩,導致銷售下滑。
- 臺灣消費者熟知的日系汽車品牌中,Nissan、Mitsubishi 與 Renault 三大車廠共同合作下,擠進電動車銷量排名前 5,至於 Toyota 與 Honda 則因為目前產品銷售仍以傳統燃油車及混合動力車為主,且量產電動車款的銷售起步較慢,排名已經掉出前 20 名,分別位居第 27 與第 29 名。
- 一般進口轎車在 3 月進口轎車榜中,此次前段班均是熟面孔,而 Toyota Camry 拿下級距冠軍,車系總計領牌 369 輛,其中 2.5 Hybrid 車型則為 88 輛,第 2 名則由 Mazda3 以 349 輛成績穩坐,不過比起 2 月成績,Mazda3 在 3 月交車量些微下滑 17%。
- 2020年汽車鋰離子電池產量為160吉瓦時(GWh),比2019年增長三分之一。
這次的設計風格截然不同,Hyundai說,這番極簡身型與比例源自Prophecy概念車,這身圓弧曲線設計有個名稱叫做Electrified Streamliner。 目前IC載板供應商以日本廠商為主,包括Ibidegn、Shinko與Kyocera(京瓷)、NGK、Eastern等,台灣則有南亞電路板(南電)、欣興、景碩,韓國以SEMCO為主要廠商。 台灣廠商多聚焦於高階載板,近年除了積極擴產外,也將重心放在車用市場。 台達電在車用產品布局為台灣廠商中較完整的廠商,產品從車用電源、馬達到動力電子,並已發展出整合Inverter和馬達的二合一產品,OBC與DC/DC Converter整合產品也在2020年進展至第三代(Gen3),達到功率提高、體積縮小、重量減少、成本下降等進展。 同時,隨著先進駕駛的發展使車上使用之感測器數量快速增加,以鏡頭為例,Leve 1車輛僅搭載一顆前視鏡頭,Level 2以上量產車輛鏡頭數增加至五~八顆,Level 3以上則往12顆以上發展,加上雷達與LiDAR導入,車上感測器多達20~40個,這些收回來的數據需大量且快速運算,因此推升車輛處理器的運算力。 Bolt EV 為雪佛蘭推進電動車市場的先驅車款,和休旅車型 Bolt EUV 採用相同的體系結構,搭載 200 匹馬力。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名只輸特斯拉!宏光 MINI EV 如何一年銷售成長超過 250%?
目前款式的馬力介於 151 到 351匹之間,而且續航力則是429 至614公里,入門款是後輪驅動,頂級款則是四輪驅動,效能數字都比目前台灣銷售的Ioniq5漂亮許多。 在 2023 年推出的 10 款最有趣的電動汽車中,正是為了滿足各種車主與喜好而存在。 從最低到最奢華的價格,從小尺寸到車長超過 5 米,從城市代步到高性能超跑。 在它們當中有不少是SUV相關,主要是迎合當前汽車市場主流趨勢,一如歐美市場現在每兩台新車銷售就有一輛是SUV。 無論如何,零碳排放汽車是市場上真正的明星,選擇範圍越來越廣,轎車、SUV 、雙門轎跑車,甚至旅行車。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全球電動車銷售數量正在迅速增加,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來到1020萬輛,2021年為650萬輛,成長56.9%。
基本售價為 41,190 美元,EPA 油耗(平均∕市區∕高速):91∕104∕89 MPGe,EPA 續航力為 250 英里。 ID.4 在美國甫上市,第一季的銷售額就衝上排行榜第 11 位,第三季更熱銷了 6,000 多輛,配備由原本的後輪驅動和 201 匹馬力,提升為四輪驅動和 302 匹馬力。 基本售價為 38,575 美元,EPA 油耗(平均∕市區∕高速):120∕132∕108 MPGe,EPA 續航力為 258 英里。 Taycan 是保時捷的第一款電動車,其中 Turbo S 車型達到時速 60 英里只需 2.4 秒,頂級配備約 200,000 美元。 基本售價為 81,190 美元,EPA 油耗(平均∕市區∕高速):117∕121∕112 MPGe,EPA 續航力為 402 英里。 基本售價為 91,190 美元,EPA 油耗(平均∕市區∕高速):105∕109∕101 MPGe,EPA 續航力為 371 英里。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全球新車銷售 TOP 10 名單出爐!Toyota 穩坐冠軍寶座 Tesla 來勢洶洶
馬斯克表示,X 和 S 將根據外界「猜測」配備驅動方向攝影鏡頭和導航系統。 因此,「宏光 MINI EV」熾手可熱的程度,反映了該車型已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抓住消費者的屬性偏好:價格、實用性。 畢業於歐盟Erasmus Mundus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多次參與聯合國各類氣候會議,擅長與國內外重量級氣候能源智庫及非政府組織聯手,推行能源、工業去碳化、生物多樣性及低碳建築與交通等議題;同時致力於庶民化的氣候傳播,盼用文字和行動喚起大眾環境意識。 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智庫組組長,為台達ESG實踐提供執行支援及智庫研究基礎。
PHV也銷售逾30萬輛,從加上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來看,不管是在中國國內還是全球,均超過純電動汽車專業廠商特斯拉。 但另外在高級車壇還有另外一個關注點,就是最早就以BMW i家族投身新能源車壇的BMW。 CLEAN TECHNICA 的數據顯示,1 月電動車掛牌量較去年同期激增 87% 至 603,000 多輛,占全球車市的比率達到 10%,其中中國市場是成長主要驅動力,占 1 月全球電動車銷量的比重高達三分之二。
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網絡也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優勢,特別是在北美,那裏的公共充電仍不太發達。 在過去的兩年裏,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從2020年的320萬輛上漲至2022年的1000萬輛。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今年全球電動乘用車的銷量預計將上漲至1360萬輛,其中大約75%為純電動汽車。
中國市場是目前全球電動車銷售佔比最高的國家,比例超過 60%,甚至全球前 20 大電動車廠中,超過半數是中國車廠,交通工具快速往電動化發展,幕後最大推手就是政府單位,中國政府希望在 2035 年前,達成電動車總銷量總占比總車輛銷售比一半以上的目標,並且要求汽車廠商必須在提高總生產量中「新能源汽車」的占比。 同時,2022 年純電動車(BEV)總量達到 737 萬輛,與 2021 年相比增加 290 萬輛,成長率達 66%,顯示人們對於電動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而電動車龍頭 Tesla 旗下 Model Y 更高居第 3 名,Model 3 則擠身前 10 名,如果今年產量回穩的話,有望將名次更向上提升。 JATO 全球分析師 Felipe Munoz 對此表示,看到純電動汽車不僅如此接近榜首位置,而且一個相對較新的品牌在全球排名中的排名如此之高,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特別是考慮到 Tesla 的售價並不是最實惠的選擇。 2022年是Mercedes-Benz大舉進攻電動車市場的一年,除了Mercedes-EQ電動子品牌旗艦房車EQS正式上市之外,臺灣賓士更在下半年一次僅近EQE、EQB與EQA等車款。
全球電動車銷售排行: 產品愈趨平價化,廣建充電設施才能化解「里程焦慮」
而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在美國4~6月純電動汽車銷量超過混合動力車(HV),躍居第5位。 不過,大品牌於2021年推出了幾款新型電動汽車,銷售勢頭和消費者的興趣有增加趨勢。 臺灣消費者熟知的日系汽車品牌中,Nissan、Mitsubishi 與 Renault 三大車廠共同合作下,擠進電動車銷量排名前 5,至於 Toyota 與 Honda 則因為目前產品銷售仍以傳統燃油車及混合動力車為主,且量產電動車款的銷售起步較慢,排名已經掉出前 20 名,分別位居第 27 與第 29 名。 中國車廠若規劃電動車製造區廠,從動工的落成啟用,時間大約需要 2 年左右,若所有車廠皆大舉投入電動車製造,在短短幾年內,電動車產量將超過 1,500 萬輛。 中國市場 2020 年電動車的銷量約為 112 萬輛,到 2021 年時已成長 2.6 倍,來到 291 萬輛。
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在全球電動車銷量中,最主要市場集中在中國,整年度繳出令人驚豔的 291 萬輛,除了佔國內總銷售的 12%,更是全球電動車銷售佔比的 60%以上。 在前 20 大的電動車銷量品牌中,甚至有 12 間是中國車廠;電動車蓬勃發展下,中國政府希望在 2035 年前,達成電動車總銷量總占比總車輛銷售比一半以上的目標,並且要求汽車廠商必須在提高總生產量中「新能源汽車」的占比。 Tesla之外,傳統車廠在電動車市場中表現最佳的要屬BMW,雖然第一款純電休旅iX還是屬於獨立的電動車系,依舊保有BMW i電動子品牌的痕跡,也正因為如此,獨特的造型設計,加上新世代純電技術平台引進,讓iX在2021年12月公布編成與售價之後就受到不錯迴響。 自4月份開始啟動交車,每個月也有雙位數新車掛牌,11月更是一口氣繳出367輛掛牌數,12月亦有106輛新車領牌,硬是在年末拉抬一波聲勢,以727輛掛牌數成為Tesla以外銷售表現最佳的電動車款。 不過,2022年整年iX依舊處於供貨不足狀態,仍有許多待交車訂單,實際上的銷售表現應該優於掛牌數字,若後續車員穩定,還有樣再創高峰。 其中扮演火車頭角色的還是Tesla旗下的熱銷電動車Model 3,7,931輛掛牌數持續穩居臺灣電動車市掛牌數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