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文化反映著族群跟自然環境的對話關係,在台灣這個生態多樣性的海島,也孕育出台灣原住民文化多樣性的豐富內涵。 2016年12月,客家委員會調查顯示,自我認定自己是客家人者,超過453萬人,占全臺灣人口約19.3%,較2011年調查結果增加33萬人,提升1.2%,此代表民眾客家自我認同的提升,但能夠講客語的比例則降至46.8%(212萬人)[12]。 [37] 從2001年起,400位平埔族前往中華民國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回歸原住民身份後,平埔族的正名運動於焉展開。 其中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原住民族人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會保護族人的農作物收穫豐盛,因此最受原住民敬畏。
撒奇萊雅族的民族歷史與文化當中,以清光緒4 年(1878)年達固部灣事件(加禮宛事件)的影響最大,在民族服裝色彩與火神祭典當中,除了有弔念祖先與歷史事件的意義外,也再次凝聚族人的民族認同。 卑南族位於多族群交會的平原地帶,很早與外界文化接觸,卻依然持續維繫傳統文化與生活。 卑南族社會有嚴謹的年齡階級組織與會所制度;巫法之術(靈術)高強興盛,名聲遠播於各民族之間。 布農族部落分布在海拔500 至1,500 公尺中央山脈兩側,是原住民族中分布海拔最高的民族,家庭以父系大家庭為基礎,因歷史遷移而慢慢拓展,分布範圍相當遼闊。 廣義的土地包含陸地及海域,也就是「陸國」及「海國」的區別,因此土地權其實是包含海權。 另外,土地權應該是包括資源權,不過一般會將兩者相提並論,往往合稱為土地資源權。
原住民共有幾族: 泰雅族
1998年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後,依原住民身分法執行[54][55]。 依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標準來看,目前官方認定的臺灣原住民族總共有16個族群,包括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魯凱族、卑南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雅美族)、噶瑪蘭族、邵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 由於仍有原住民族人群正在爭取「正名」,未來新增正式的族別可能性極高。 台灣原住民族約有53萬人,佔總人 口數的2﹪,目前,經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 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16族。
泰雅族:泰雅族的領域不容小覷,可是佔了台灣中北部三分之一的山區喔! 賽夏族的社會以氏族為基礎,各姓氏從清領時代開始就有不同漢姓,並遵守社會與婚姻規範。 賽夏族的信仰與祭典中,以祖靈與矮靈信仰為主,以巴斯達隘矮靈祭典最具知名度。
原住民共有幾族: 漢族及其他民族
目前政府所承認的族群共有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等十六個族群,其中主要皆來自過往高山族分類之族人,平埔族群則皆尚未被承認,故人口僅以官方定義計算。 進入臺灣日治時期後,日本學者土田滋是以語言作為主要的判準,將臺灣原住民族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 前者包括住在臺灣山地和東部的9個族群: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達悟族。 後者則包括原居於臺灣北部和西部平原,現已幾近消失的10個族群: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則海族、噶哈巫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邵族(水沙連)、西拉雅族、和猴猴族[53]。 中華民國政府對原住民族群的認定,最初以移川子之藏的分類為基礎,建立9族的族群分類。
清朝文人使用生番這個名詞定義非由清政府管理,而是自治或自有政權的原住民族族群,而熟番則是定義著這些原住民族族群服從清政府,並且履行繳付人頭稅的約定。 根據乾隆皇帝時期和隨後時期的標準,熟番等同於被滿漢文化同化,並且服從於清朝政府生活在當下的原住民族族群,但是保留這個較輕蔑的名詞,表示雖然此族群並非漢民族,但在文化程度上,比起非漢民族有很大的不同[46] [47]。 這些名詞反應著當時廣泛的思想:在採用儒家社會規範之下,任何族群皆可以被同化或順服[48]。 幾世紀以來,臺灣原住民各族在與人口較多的各移民族群彼此衝突、交流的狀況之下更被迫學習外來政權的語言,加上族群的遷徙與現代生活的影響,導致很大幅度的文化、語言和族群認同的消失。
原住民共有幾族: 布農族
賽夏族的信仰與祭典中,會以祖靈與矮靈信仰為主,以巴斯達隘矮靈祭典最為人知,矮靈祭會年年舉辦,目的是弔念、安撫達隘靈魂。 盪鞦韆原來是大頭目家女性的特權,但每年在祭典時,大頭目會把盪鞦韆這項特權讓給族人,以慰勞族人辛勞,也同時提供青年男女可以認識的機會。 原住民共有幾族2023 魯凱族是任務分工縝密的階級制度,以百合花為「魯凱族族花」,盪鞦韆活動通常在婚禮時舉行。 排灣族是家名、家族的觀念與嚴謹的階級體系,在小米收成後會舉行小米收穫祭,辦理的祭儀排灣族稱為Masalut(感恩收穫祭)。
凌純聲認為百越人為臺灣原住民族的先祖,也是南島民族的祖先[11][12]。 李壬癸認為,從語言的關係看,古代漢民族、傣民族、南島民族的地理:分佈應該是漢民族在北,傣民族居中,南島民族在南。 換言之,漢語與傣語有密切的接觸,傣語與南島語也有密切的接觸,但漢語與南島語卻沒有直接接觸的語言證據。 原住民共有幾族 原住民族有權要求保有並發展其獨特的集體認同,同時有權自我認定為原住民族,也就是說原住民族的認同及身分,不應是由國家或他者強加的,而是由族人自己界定。 不過,這裡所謂的自我認定,並非任何人宣稱自己是原住民族即可,標準必須是族人的共識,否則原住民族獨特的身分認同很容易被攫取。 根據加拿大學者秦力克(Will Kymlicka)觀點,少數族群權利可以分為文化權、自治權及政治參與權三大類。
原住民共有幾族: 別再「九族」了 原住民現在有幾族?
泰雅族盛行織布與文面文化,並以祖靈祭(Maho)為最重要的祭儀活動。 泰雅族的宗教信仰主要為祖靈,他們認為祖靈具有主宰人一生的禍福的力量,祖靈的祝福可使家族成員健康平安。 據自日治時期所沿襲下來的戶籍資料顯示,1960年代以前臺灣原住民(含平埔族群)極少和漢人通婚[81][82][83] 。 像是箕模族(Chimo[57])、噶哈巫族、馬卡道族、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宰族和西拉雅族[60]。 過去在平埔族群申請認定的案件裡,僅有原先被歸類於平埔族群的噶瑪蘭族,和原本被錯誤歸類於阿美族的撒奇萊雅族成功正名。
- 知名人士還包括因曾任六四事件學生領袖之一而流亡來台的吾爾開希,為臺灣新住民,而歌手張韶涵則有四分之一的維吾爾血統。
- 我們又可以將平等權區分為公民權以及集體權:前者關心的是如何確保原住民個人不被歧視,後者則以原住民集體為關照的單位,包括認同權、自決權、文化權、財產權/土地權,以及補償權(參考圖1)。
- [25]大嵙崁溪及角板山附近部落居民多遭殲滅或逃入深山,漢人隨後進入開墾定居。
- 據自日治時期所沿襲下來的戶籍資料顯示,1960年代以前臺灣原住民(含平埔族群)極少和漢人通婚[81][82][83] 。
現行《原住民身分法》另依據憲法規定,將原住民個人身分別分為「山地原住民」和「平地原住民」兩類。 近年來,隨著台灣社會本土化、多元化主流思潮的興起,政府也相對地鼓吹並推動一系列與「社區總體營造」相關的文化政策,透過台灣本土文化藝術的社區紮根工作,進而發展彰顯每一個社區的特有內涵與風格。 如此以社區為動員單位的文化藝術振興計畫與社會運動,企圖從潛移默化之中解構族群、階級、性別等意識型態所造成的人際隔閡,提供另一種營造社區主義與公民社會的可能性。 此外,多元文化社會型態已是目前世界各國的發展走向,而台灣是多元文化和多元族群的社會,原住民族群保有獨特豐富的口傳神話、信仰儀式、生態智慧、歌舞、服飾、飲食、器物等文化藝術資產,自然而然就成為本島重要而寶貴的人文特色。 其實原住民族曾是台灣的主體族群,但17世紀後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導致居住範圍受到限制,而他們的領域逐漸縮減。 這些區域現在主要分佈在台灣東部、西部山區以及達悟族人居住的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山地鄉或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俗稱原鄉,在這些地方原住民族是享有一定自治權的。
原住民共有幾族: 魯凱族
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原住民族的土地資源權分為地上的漁獵權、地表的森林權,以及地下的礦產權,而漁獵權又分為狩獵權及漁獲權(參考圖3)。 原住民在行使自決權之際,有可能要求政治分離,也有可能接受文化整合或同化,在光譜上這兩個極端的中間,有相當大的想像空間,因此原住民有可能接受各種不同形式的自治。 原住民共有幾族 不過,原住民並非放棄其自決權,而是端賴國家對於原住民其他權利保障或是讓步的程度,暫且接受自治的安排。 烏坵人原居於福建莆田,國共內戰時定居於烏坵,現多數居於臺灣,其語言使用莆仙語烏坵話和閩南語台灣話。
- 在其他的例子當中,平埔族群採用平常的漢族姓氏,但也可以探討出在臺灣的祖先為何。
- 17世紀早期,在經由歐洲、亞洲殖民政權的競爭,將臺灣納入廣闊的全球經濟範疇之下,原住民族面對了文化上的變遷[45][74]。
- 邵族的傳統祖靈信仰以 Ulalaluan(祖靈籃)為供奉對象,具體象徵祖靈之存在,並且供奉於各家戶內。
- 布農族部落分布在海拔500 至1,500 公尺中央山脈兩側,是原住民族中分布海拔最高的民族,家庭以父系大家庭為基礎,因歷史遷移而慢慢拓展,分布範圍相當遼闊。
不過亦有人主張族群分布是因移民的先後時間,閩南人較早抵達台灣,因此佔據平地,較晚移民的客家人便在北部丘陵定居。 關於臺灣人口多寡的敘述所在多有,然而漢語分支中除了漢語通用語以外,閩南語是臺灣最具優勢的本土語言。 根據2008年中華民國年鑑,臺灣大概有73%的人使用閩南語[5]。 透過考古人類學的研究得知從長濱文化起始,台灣原住民族就展現了高超的冶鐵技術,三千年前,凱達格蘭人曾以精湛的織貝技術,將貝殼賣給中國王朝當作貨幣,足以向世人證明台灣原住民族在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地位。
原住民共有幾族: 邵族
鄒族居住在臺灣中部中高海拔的阿里山山區,祭典有豐收謝神的小米收穫祭典(homeyaya)與彰顯彪炳戰功的凱旋祭(mayasvi)。 原住民共有幾族 排灣族文化中以家名、家族的觀念與嚴謹的階級體系,貫穿社會中政治、婚姻、宗教與藝術各層面。 另外,布曹爾群每五年辦理「五年祭」,迎請來探視子孫的祖靈,又稱為「人神盟...
清朝時由中國大陸渡海來臺的移民,客家人大都來自嘉應州、惠州、潮州及汀州,但由於閩南人優勢人口的關係,許多客家人已經徹底的閩南化,不再使用客家語,而改用臺灣閩南語,也完全融合於閩南族群,是為福佬客。 客家委員會曾於2004年舉辦「福佬客文化節」,活動地區以全台福佬客聚集最密集的雲林、彰化兩縣為重點,並增加宜蘭、台中及南投等三個縣[29]。 1804年(清嘉慶9年)平埔族第一次大規模遷徒行動,巴宰海族阿里史社頭目潘賢文號召中部巴宰海族、巴布薩族、道卡斯族、洪雅族共千餘人,移墾到東部蘭陽平原。 1804年潘賢文率領部分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巴宰族人遷至宜蘭。 [18] 於1814年(嘉慶19年)到嘉慶20年(1815年)發生郭百年事件 水沙連地區埔里社漢人和原住民之間的大規模衝突事件,造成水沙連二十四社原住民的勢力從此大幅衰落;西部各平埔族聚落的集體大規模遷徙,但亦使原有部落逐漸消失。
原住民共有幾族: 族群認定方式
德國史學家Riess研究荷蘭史料發現:荷蘭人來台與原住民溝通時,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譯[27],可知客家移民渡臺甚早。 原住民共有幾族 太魯閣族人重視織布與紋面文化,信仰祖靈並遵守祖先訓示gaya,祖靈祭為重要祭儀。 目前部落以花蓮縣的秀林、萬榮、卓溪三鄉鎮為主要居住地,以及吉安鄉慶豐、南華、福興三村,並於中華民國93 年(2004)公... 除了上述文化財及智慧財產,原住民族的財產權一般是指原住民應該擁有其土地及資源的權利。
知名人士包括金溥聰、作家曹又方、演員胡茵夢、畫家溥心畬等,而齊豫、齊秦姊弟則有一半滿族血統。 太魯閣族:太魯閣族大致分佈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行行政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份的卓溪鄉立山、崙山等地。 布農族:布農族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一千至二千公尺的山區,廣及於高雄縣那瑪夏鄉、台東縣海端鄉,而以南投縣境為主。 太魯閣族:大致分布北起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行行政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分的卓溪鄉立山等地。 邵族:居住於南投縣日月潭一帶,大部分聚居於伊達邵(舊稱德化社、化蕃社),少數幾戶定居在水里鄉大平林。 火神祭的歲時祭儀訂在每年10月的第一個週五為慶祝日,當日會進行部落年齡階級訓練以及繞境儀式。
原住民共有幾族: 族群
1997年,立法院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明文要求政府應編列預算成立原住民族專屬頻道。 2005年7月1日,原住民族電視台正式開播,定頻於有線電視第16台頻道,目的在於給予弱勢的原住民族自主發聲權,為亞太地區繼澳洲之後成立的第二個原住民電視台。 開播之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已於原住民部落家戶免費設置衛星接收設備,同時委託公共電視與台視進行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 2007年,原住民電視台納入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成為完全的公共服務頻道,2014年1月1日脫離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接手營運管理。 舉例來說,中央集權政府實行單一語言政策時,會將該語言貼上經濟和社會的優勢語文的標籤(如漢語和日語),使得人們紛紛去學習這一個語言;隨著時間經過,本土語言逐漸被忽略,甚至消失。
魯凱族社會的特色為任務分工縝密的階級制度,融入婚姻、政治、宗教、祭祀與藝術各領域。 以百合花為「魯凱族族花」,文化核心價值以百合花的配飾權最富特色,具有表彰聖潔、膽識、勇氣與尊榮的意義,經濟生活以小米種... 除了清朝即有自「唐山」遷徙到彰化的女真後裔粘姓之外,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黨被中共打敗後,亦有一些族裔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
原住民共有幾族: 賽夏族
原住民族主權是指原住民族因為先占(prior occupation)或是使用而取得的,可說是位階最高的原住民族權? 原住民有權決定自己的政治定位,以及追求自己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台灣原住民族音樂經典傑作:十二族台灣原住民族代表作》,高峰編曲、製作;高峰音樂工作室製作,臺北市: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7。 ‧《為什麼要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總論》,亞磊絲‧泰吉華坦、達西烏拉彎‧畢馬著,臺北市: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2007。
惟事實上漳州、泉州都有內山和濱海縣分,也有不少客家人住在閩、粵濱海地區[21]。 臺灣的漢族占總人口的97%,其中主要又分為閩南人[15](約73%)、客家人(約12%)、外省人(約13%)[16]。 二十五個平地原住民鄉(鎮、市)包括:新竹縣關西鎮、苗栗縣南庄鄉、獅潭鄉、南投縣魚池鄉、屏東縣滿洲鄉、花蓮縣花蓮市、光復鄉、瑞穗鄉、豐濱鄉、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鎮、玉里鎮、新城鄉、富里鄉、台東縣台東市、成功鎮、關山鎮、大武鄉、太麻里鄉、卑南鄉、東河鄉、長濱鄉、鹿野鄉、池上鄉。 賽德克族:賽德克族的發源地為德鹿灣,主要以台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其活動範圍,約介於北方的泰雅族及南方的布農族之間。 賽德克族:賽德克族的發源地為德鹿灣(Truwan),為現今仁愛鄉春陽溫泉一帶,主要以台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其活動範圍,約介於北方的泰雅族及南方的布農族之間。
原住民共有幾族: 原住民族分布區域
然而,原住民在邁向現代化的同時,也深陷於國家政經結構性的劣勢地位,並面臨嚴重的傳統文化消失的族群文化危機,成為台灣社會高度發展下的一件憾事。 原住民共有幾族 臺灣族群主要有台灣原住民族、漢族與其他移民,2004年的一份對4062位民眾的調查結果中,1.4%為原住民族,漢族部分則包含閩南人約76.9%、客家人約10.9%、外省人約10%[3]。 然而這些正名活動,是否也導致相關族群被不適當地分割,在學界則並沒有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