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融股族群而言,可能是個命運乖舛的一年,除了今年來的股市逆風,再加上今年上半的新冠疫情大爆發,不少保險業者也因此面臨鉅額的防疫雙險理賠壓力,以增資來因應也不在少數。 今年來這15家上市金控顯著不如以往,相較於2021年的大多頭,獲利出現大幅縮水的情況,最近市場中更因此出現「明年金融股恐怕發不出股息」的疑慮(延伸閱讀:15家金控今年來獲利大縮水,明年誰能順利配息?這7家金控「家底」最雄厚)。 今年來受俄烏戰爭、通膨升溫、Fed升息與國內疫情嚴峻等利空因素,多數金控業者在今年前4月獲利表現上均較去年同期衰退,僅永豐金1檔持平。
國泰金 (2882-TW) 自結 8 月稅後純益僅 13.6 億元,創 2018 年 12 月以來、即 44 個月的單月新低,主要是持續反映防疫保單影響,國泰產險加速理賠,使得國泰產險前 8 月稅後淨損已達 76.9 億元,也拖累國泰金累計稅後純益 530.6 億元,EPS 為 3.72 元,年減 53.5%。 富邦金 (2881-TW) 自結 8 月稅後純益 56.47 億元,月減幅度近 6 成,主要是現金股利入帳進入尾聲,8 月國內股票現金股利約 26 億元,遠低於 7 月的 92 億元股息挹注,不過,富邦人壽在 8 月還是處分投資部位實現獲利約 11 億元。 國泰產險10月稅後淨損14.9億元,累計稅後淨損126.5億元,單月及累計虧損仍受防疫保險賠款與提存準備所影響,但因疫情演變,10月單月僅賠付金額14.9億元,但累計前10月已賠付金額180.9億元,考量再保分出後自留賠款金額為150.2億元。 國票金控今年前10月累計獲利12.41億,和去年同期(33.01億)相比,衰退逾6成,但10月獲利成長到4,100萬,仍高於9月的2922萬元。
15家金控獲利: 開發金 12 月虧損 15.98 億元 全年仍有 163 億元獲利進帳
不過要注意的是,殖利率愈高並非是高報酬的保證,最終還是得依看報酬表現(延伸閱讀:高殖利率不一定是好股票 要看年化報酬率!)。 台新金受核心子公司台新銀行單季獲利衰退衝擊,第一季獲利21.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52%,單季EPS為0.15元;此外,台新證券首季淨利2.1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的3.9億元衰退,但子公司台新人壽今年前3月獲利13.2億元,和去年同期1.8億元相比,年增率高達633.3%。 不過,中信金旗下子公司銀行及保險核心動能依舊穩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累計前11月稅後盈餘為269.5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台灣人壽累計前11月稅後盈餘為233.3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2%。 兆豐金前11月累計稅後獲利235.82億元、EPS1.73元續居公股冠軍,但和其他金控相比,今年僅超越去年2%。 獲利核心兆豐銀行在去年疫情期間前11月獲利仍有185.68億,不過,今年稅後盈餘169.69億元,年減16億,近日又在英業達子公司英穩達破產事件踩雷,無擔保放款6億恐被列入12月呆帳,今年全年獲利是否能挑戰去年全年仍有待關注。 開發金今日公布6月獲利,當月自結稅後獲利32.01億元,前6月稅後獲利達169.56億元,每股盈餘1.14元;開發金控發言人張立荃表示,6月份國際股市上揚加上本土疫情逐步受控,帶動資本市場走勢回升,有利於投資操作及部位評價,主要子公司皆有穩健營運表現。
開發金去年認列子公司中壽56%獲利、出售舊總部大樓資金挹注下,支撐獲利表現,今年100%認列中壽獲利,預期獲利數字將更亮眼。 至於不少投資人關注的「現金殖利率」表現上,若以今年現金股利、6月13日收盤價計,在利空震盪的格局下,目前有3檔金融股現金殖利率來到6%以上,分別是6.51%的國泰金、6.49%的元大金以及6.45%的開發金,不過現金殖利率並非愈高愈好,還是得檢視基本面、報酬表現。 華南金(2880)8月9日公布獲利,7月稅後純益23億1,200萬元,較去年7月的24億100萬元小幅衰退,主要子公司華南銀行金融市場部分影響,其他淨利差、手續費仍表現穩健。 合庫金7月稅後純益27億1,700萬元,比去年7月年減22.3%,導致前7月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的120億6,500萬元年減1.13%,獲利「從進到退」,主因股利收入較去年低,以及外幣存款成本不亞於SWAP獲利等原因所致。 國泰金 12 月主要子公司包括壽險與產險單月分別虧損 57 億元,拖累母公司金控單月淨損 112.2 億元;但去年包括壽險、銀行、證券與投信獲利全都有獲利進帳,其中壽險稅後純益 341.7 億元、銀行稅後純益 257.1 億元,是挹注金控獲利的主力,但產險則防疫保單理賠所苦,全年虧損 195.8 億元,成為唯一虧損的子公司。 國泰金2021年12月份稅後淨利52.5億元,全年稅後淨利達1,405.7億元,年成長85%,全年獲利創歷史新高,旗下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券、國泰投信—全年獲利亦創歷史新高,2021年受惠於經濟復甦及金融市場上行,各子公司核心獲利動能強勁,帶動獲利亮眼表現。
15家金控獲利: 金融股九月營收全面下滑 是買點還是賣點?
兆豐金仍穩坐公股之冠,去年稅後淨利257.46億元,EPS為1.89元,但如果和2020年相比,僅成長2.84%;反而是合庫金拿下第一,12月單月稅後純益14.43億元,全年稅後純益211.87億元,寫歷年新高,年成長23.65%,累計EPS為1.51元。 若以單月獲利來看,多家金控趁年底增提備抵呆帳或其他提存,導致獲利比上個月衰退,尤其新光金成為單月獨虧的唯一一家金控,雖然稅後淨損7.81億,但全年累計獲利仍比2020年成長56.8%,累計稅後純益為224.86億,每股稅後盈餘為1.65元。 15家金控獲利 15家金控今(12)日獲利全數出爐,上半年合計大賺超過3,415億元,其中,永豐金連兩月逆勢成長,新光金、台新金、玉山金、第一金、合庫金前進百億俱樂部,市場推估,全體金控最快7月「超車」去年全年的獲利成績。 在EPS年成長率的部分,今年前7月有半數以上(9家)金控繳出「賺贏去年同期」的好成績,EPS年成長率都有10%以上!
2021年投資績效亮麗,保險本業死費差穩定貢獻獲利,商品策略切中市場需求,帶動營運續創佳績,全年初年度保費(FYP)達2,023.9億元,年成長26%,居業界第一。 第四名之後的排名與去年相比大洗牌,原本位居中後段班的開發金因認列子公司中壽 56% 獲利,加上出售舊總部大樓的資金挹注下,全年獲利達350.02億元,成長幅度高達近 1.8 倍,市場也預期今年能百分百認列中壽獲利後,獲利表現將會更亮眼。 15家金控上半年獲利衝破3,400億大關,金控雙雄扮演其中關鍵要角,國泰金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達914.6 億元,年成長180%,不僅續創同期歷史新高,且大舉超越去年全年的758億元水準;富邦金則是前6月稅後大賺876.61億元 EPS達8.29元續創新高,續居金控每股獲利王。 14家金控7月單月稅後獲利合計為664.99億元,累計前7月稅後純益2729.07億元,年減0.63%。 目前已有7家金控前7月每股稅後盈餘(EPS)突破1元門檻,包括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兆豐金、元大金、第一金跟永豐金。
15家金控獲利: 金融股/銀行股殖利率一覽
金管會揭露全體金控董監事持股質押概況,截至今年6月,全體金控中有3家董監設質比高於2成,以開發金達49.84%最高,中信金及元大金董監設質比各為29.47%及27.49%。 《工商時報》創刊於1978年12月1日,是一份積極報導經濟事務、國際貿易、國際財經、兩岸財經、投資理財、股市分析為主軸的專業財經報紙,創刊40多年來,以一貫堅持的新聞理念,追求優質新聞報導,深獲華人地區專業經理人的肯定與青睞,更是企業經營者不可不閱讀的專業財經媒體。 已公布的12家金控中,中信金(2891)前7月獲利突破300億元大關,達364億2600萬元領先群雄,兆豐金(2886)則以220億9,100萬元緊追在後。
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今日在富邦金法說會上指出,目前海外獲利最好的是香港分行,有三大力道推升獲利,一方面是資產規模成長,另外,港幣美元都在升息使利差擴大,且去年上半年香港提存較高但今年沒有,三大因素使今年香港獲利增加。 由於台股上半年表現佳,壽險業第2季多在台股實現資本利得來支撐獲利,3家壽險金控第2季減碼台積電(2330),也減碼電信三雄、金融股,但台積電仍是5大金控持股最多的個股。 從各家金控數字來看,富邦金7月稅後淨利為125.26億元,累計前7月合併稅後淨利554.49億元,不僅為今年最快突破500億元的金控,也超越去年一整年賺的金額,EPS為4.19元,拿下金控每股獲利王以及累積獲利王。 目前已公布股利政策的金融股/銀行股中,以4月平均股價計算,有8檔的現金殖利率突破3%,金融股是兆豐金、永豐金、元大金;銀行股為上海商銀、王道銀、遠東銀、京城銀以及彰化銀,其中上海商銀以現金殖利率3.86%居現金殖利率之冠。 同時,今年在股利政策公告的時間點上,相較以往,有部分金控業者很早就發布除權息消息,當中較值得留意的是,當中有不少金控過往多以配發「現金股利」為主,但今年則有不少金控決定配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過去10年皆配發現金的官股金控「兆豐金」(延伸閱讀:暌違10年!兆豐金今年擬配股票股利、總股利水準估1.6元左右)。
15家金控獲利: 今年來15家金控誰最賺?這些金控不只配股也配現金!這3檔現金殖利率達6%高水準
2.繼上個月玉山金(2884)和國票金(2889)公告最新配息後,本月也有2檔金控公告今年股利政策,分別是元大金(2885)和永豐金(2890)。 在新冠確診數激增、申請保險理賠的民眾大幅增加之下,前陣子更因理賠標準與認定爭議產生各種紛爭、燒出一波波的「防疫險之亂」。 15家金控獲利2023 部分產險公司為因應眼前龐大防疫險理賠的資金缺口,開始朝向以「增資」的方式應對,如國泰產險就開了業界增資的第一槍,預計在6月底前挹注百億元。 換言之,在不考慮其他變動因素下,單以未分配盈餘「家底」再加上預估全年賺1,250億元後,若下半年其他權益虧損沒有擴大,富邦金還有2,527億元可供配息,算是最有實力維持今年配息者。
- 據富邦金半年報,富邦金上半年其他權益雖虧損1,853億元,但去年底未分配盈餘有3,131億元,若以富邦金上半年淨利694億元來推估全年賺1,388億元並提列一成法定公積後,還有1,249億元獲利可供分配給小股東。
- 此外,另一檔前8個月已超過法人預估平均的標的,還有新光金(2888),前8月1.51元的EPS,已超過1.22元全年的預估值,至於國泰金(2881)前8月8.35元的EPS,距離法人預估的8.77元平均EPS,也僅差一步之遙。
- 在EPS年成長率的部分,今年前7月有半數以上(9家)金控繳出「賺贏去年同期」的好成績,EPS年成長率都有10%以上!
- 日本從24日起排放福島核廢水,中國宣布禁止日本所有水產進口,日本漁業損失慘重,據《彭博社》報導,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放1天後,日本漁業已感受明顯負面影響,魚價暴跌、漁產品出口商裁員,分析師直言,中國是日本漁業第一大出口國,此舉影響巨大。
- 而近期金融業又傳出一向重大的利空消息——瑞士信貸驚傳破產危機,市場擔憂國內金控也受衝擊,最主要原因為部分上市金控旗下的壽險業持有相關債券部位,包括像是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新光金等...,各自曝險金額不一,對此有關注的朋友可持續關注後續的相關新聞(延伸閱讀:瑞士信貸危機會釀成新一波金融危機嗎?跌跌不休的台股該如何解讀?哪些焦點股可留意?一文掌握)。
- 而獲利衰退幅度在10%以內的,由低至高排序分別有-2.36%的第一金(2892)、-5.56%的華南金(2880)、-9.40%的合庫金(5880)這3檔,皆為官股金控。
若單看3月獲利,以國泰金118.5億元拿下15家金控之冠,但累計首季稅後獲利342億元不如去年同期亮眼,主因是去年金融市場上行,投資收益高基期所致,但今年以來各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穩健,投資績效良好,國泰金控及子公司國泰人壽累計稅後淨利仍創歷史次高,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續創歷史新高。 凱基銀行維持消金、法金及金融市場等多元業務均衡發展,並受惠自利息及手續費收入挹注,八月份稅後獲利為 6.55 億,累計前八月稅後獲利 42.1 億。 凱基證券 8 月份業務表現主要來自經紀業務獲利推升,同時債券及衍商業務亦掌握波動趨勢貢獻收益,八月份稅後獲利 4.41 億,累計前 8 月稅後獲利為 26.02 億。 中華開發資本受到國際資本市場震盪走勢影響投資部位評價表現,8 月份稅後損失 0.64 億元,累計前 8 月稅後損失為 9.84 億元。 公股金控第一名仍然是第一金,10月旗下第一證券、第一人壽雙雙虧損,10月獲利較上個月衰退21.52%,但累計盈餘表現,第一金控前10月累計稅後盈餘177.8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0.52%,雖然小幅成長,但在目前金融環境之下算是繳出相當不錯的成績。
15家金控獲利: 金融股股利政策
過去常以股價牛皮、獲利與配息穩健等特性深受股民喜愛的金控股,現金殖利率大多能有5%左右的水準,不過今年來金控股們在配息上有顯著縮水的現象,因此在現金殖利率的表現上自然也不如過往亮麗。 14家金控在今年前7月的獲利表現排行上,與前一期相比情況差異不大,累計EPS最高、最會賺的前5名金控,依舊是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中信金(2891)、兆豐金(2886)和元大金(2885),累計EPS分別為4.19元、3.06元、1.87元、1.58元以及1.53元;而本期獲利雙王一樣是由金控雙雄的富邦金和國泰金所拿下。 觀察14家金控今年前7月獲利表現總覽,可分別從2個角度做觀察,分別是「累計EPS」的獲利表現,另一個則是「EPS年成長率」。 中信金(2891)1月獲利雖較去年下滑2成,但仍維持強勁,1月仍大賺66.85億元、EPS達0.34元,穩居第3大金控。 但國泰金、富邦金均靈活掌握時機,大舉實現資本利得,1月各大壽險金控仍是獲利領頭羊,投資策略彈性布局,挹注獲利表現。
蔡男沒錢再賭又欠賭債,賭博網站客服竟打電話到部隊問候他,結果被金門憲兵隊發現,調查後將蔡男送辦;高雄地院審理時,蔡男坦承犯行,法官認為他不思循正當途徑謀取生活所需,竟貪圖僥倖獲利,透過網際網路賭博財物,助長投機不良風氣,對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依「以網際網路賭博財物罪」判罰3千元,得易服3天勞役,可上訴。 富邦金在法說會上也表示,SWAP的成本應該降不下來,避險成本仍會略高於去年,因為還未降息,但認為在明年FED仍會考慮通膨或就業等,明年仍有機會降息,屆時避險成本會下降,目前富邦金搭配外匯準備300億左右,作NDF和SWAP操作,避險成本可望控制在100至150個bp。 產險的再保金額約220億,已經回來的有40億,目前在商談中的有180億,其中較有爭議的,居家看護是否可以住院理賠作賠償,雖然已要求醫生診斷、用藥證明這一部分約10億水準,但仍有爭議,所以已提存2億2千萬提存,約20%比率,但其他爭議不大,因此未再增加提存。 15家金控獲利2023 北富銀總經理郭倍廷表示,外幣放款需求主要來自海外,尤其新加坡分行,此外,今年澳洲與印度的籌資也非常大,機會也較大,參與機會很高,另外,國內大型企業,先前在OBU的聯貸,現在也來到refinance的高峰期,都使北富銀的外幣放款增加。
15家金控獲利: 壽險金控大換股,加碼AI、賣台積電!受惠緯創飆漲,這家金控7月獲利可期
在財富管理業務上,郭倍𨑳表示,今年沒有像去年這麼多黑天鵝,客人信心也較夠,業務也較順利,因此預估財富管理業務全年上修有20%的成長。 北富銀的第一季SWAP獲利17億,第二季13億,總共上半年有30億SWAP收益,韓蔚廷指出,Swap今年下半年應該有機會維持上半年30億收入,屆時全年的收入可望有60億。 對於北富銀的大陸曝險,北富銀總經理郭倍廷也說明,在1000億的曝險裡,其中400多億在授信,500多億在投資。 15家金控獲利2023 400多億有6成是台資企業在大陸的子公司,其中4成是在大型國企,另外500多億是投資面,有一半是華一的投資,另一半是政策銀行的金融債為主。 第2季5大壽險金控最大持股仍是台積電,但由於台積電第1季大漲18%,第2季也漲逾8%,5大壽險金控上半年皆有趁漲多時積極實現獲利,第1季皆減碼台積電;到第2季時,仍有3大金控連2季減碼,包含國泰金、開發金、新光金,持續趁大漲時實現獲利,而富邦金、中信金第2季雖未再大幅減碼台積電,但也未大幅加碼。 以4月平均股價計算,兆豐金以現金殖利率3.69%成為2023金融股現金殖利率之冠,其次為永豐金、元大金、第一金,詳細數據可點擊👉2023金融股殖利率一覽表。
開發金12月稅後獲利17.1億元,在認列子公司中壽56%獲利、出售舊總部大樓等資金的挹注下,全年稅後獲利達350.02億元,EPS為2.34元,由於已在2021正式將中國人壽納為100%持股之子公司,預計2022年獲利成績將會更搶眼。 公股金控方面,兆豐金2021年全年稅後純益為257.46億元,年成長率為2.84%,每股純益為1.89元。 合庫金去年賺211.9億元,EPS為1.51元;第一金去年賺197.4億元,略遜於合庫金,年增17.4%,EPS為1.52元;華南金去年賺172.04億元,年增近1倍,EPS為1.3元。 7月12家金控獲利達378億9,300萬元,其中以銀行的190億400萬元占比最高,壽險則以139億1,200萬元緊追在後,證券則是穩定的52億8,100萬元。 15家金控獲利2023 新光金7月稅後淨利55億5,100萬元,其中新光人壽稅後大賺44億3,700萬元,創下2020年7月之後、即3年來的單月新高,讓新光金從上半年累積虧損61億9,500萬元,7月虧損幅度縮小到只剩6億元,8月有機會轉虧為盈。 孫傳恕說明,雖然市場對於通膨議題鈍化,但聯準會對於升息的態度仍將影響市場投資情緒,因此JacksonHole會議釋出的方向仍可能造成市場波動,根據最新FED Watch顯示,市場預期11、12月升息一碼的機率雖較7月預測時上升,不過至年底前利率水準將保持於5.25%至5.50%的機率仍超過半數。
15家金控獲利: 銀行股殖利率
開發金自結稅後獲利 14.04 億元,累計前11月稅後獲利達332.93億元,年增191.8%,每股純益2.23元。 子公司凱基銀行本月動能主要來自利息及手續費收入等核心收益,但為降低利率波動影響,持續調整現有部位而產生部分損失,11月稅後獲利0.35億元,累計稅後獲利37.80億元。 開發金子公司凱基銀行上月獲利動能主要來自利息、投資及手續費收入等,6月份稅後獲利4.79億元,累計稅後獲利22.68億元;凱基證券經紀、承銷、投資等業務皆有穩健表現,當月稅後獲利12.89億元;累計賺進71.02億元;中華開發資本六月份稅後獲利7. 20億元,主要反映投資部位評價增長,累計前六月稅後獲利26.70億元;中國人壽6月獲利25.36億元,上半年合計165.35入袋。
台新金 (2887-TW)12 月稅後純益 4.6 億元,包含台新創投持有鑽石生技股票 (帳列 FVPL) 認列的 4.5 億評價損失,累計全年稅後純益 148.6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 (EPS)1.09 元。 綜觀以上,今年前10月,全體金控獲利雖然不如去年同期5,275.9,年減逾3成,但仍高於2020年同期的3,295.83億,寫下史上第二高。 同時,若依公開資訊站揭露之資訊,目前上市的15家金控中,可發現部分金控旗下的保險業者仍處在虧損狀態,例如富邦金旗下的富邦產險、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兆豐金旗下的兆豐產險等...。 楊玲宜也質疑,美方場務專家的公司就是經營草皮的公司,如今市府若拿美方的建議報告書要求廠商改善,是否採用美方建議的人工草皮或土壤等,這中間是否涉及對價關係,都耐人尋味。 今(25)日台股表現相對波動,開盤後出現明顯的跳空缺口,統一投顧陳杰瑞表示,台股關鍵支撐16,588點是否能夠維持,成為... 孫傳恕表示,預估明年AI伺服器產能上看50萬台、產值突破1兆元,2023至2027年AI運算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達30%,其中ASIC將達3成比重,成長超過GPU,2024年市場價值將達62億美元。
15家金控獲利: 台股下跌289.29點 三大法人賣超413.49億元
下表將以上市櫃中15間主要金融股2022年5月份EPS做排序,並提供5月份EPS、前一年度同期累計EPS、累計EPS年成長率、近4季正式財報中EPS計算之本益比及現金殖利率等財務數據,同時為方便掌握各家金融股的情況,也一併將各金融股的配股、配息額列入,供大家做參考及研究。 台新人壽 12 月稅後虧損 1.8 億元,主要受 12 月台幣升值致兌換損失增加;累計稅後純益 14.0 億元,主因投資資產配置調整實現處分利益,以及今年度台幣貶值影響致兌換利益增加,整體獲利表現優於同期。 台新人壽 8 月稅後淨損 2.8 億元,主要是因保費收入增加致準備金提存及佣金增加;累計稅後淨利 13.4 億元,因投資資產配置調整實現處分利益,以及今年度台幣貶值影響致兌換利益增加,整體獲利表現優於同期。
國泰金控(2882)與富邦(2881)控8月10日公告7月獲利,在有匯兌利益、現金股利及台股上揚等獲利貢獻下,估計壽險子公司獲利可期,可推升金控獲利。 國泰金7月獲利大補丸主要來自國泰人壽7月大賺127.7億元,推升國泰金控前7月獲利來到489.8億元,EPS為3.06元。 目前台灣上市櫃金控共有14家,分別是華南金、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玉山金、元大金、兆豐金、台新金、新光金、國票金、永豐金、中信金、第一金和合庫金。 金融股依是否有政府持有股份,可大略分為「公股」與「民營」;依照業務範疇則可細分為金控、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以及租賃,其中因為金控的投資範圍包括銀行、壽險、證券、投信、投顧等事業體,獲利、配息狀況最受大家關注。 同時要注意的是,今年來股市走空,不少金融股也因股價走弱而跌出了高殖利率表現,殖利率愈高並非是高報酬的保證,最終還是得依看報酬表現(延伸閱讀:高殖利率不一定是好股票 要看年化報酬率!)。 觀察今年前8個月的獲利累計EPS數值,15家金控裡依舊是以金控雙雄中的富邦金(2881)和國泰金(2882)最會賺,累計EPS雖然較去年縮水不少,但分別有7.29元以及3.72元,續居獲利冠亞軍名次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