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機場公司6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March 24, 2020

桃園機場公司

2002年12月31日長生公司與交通部高鐵局召開會議,達成終止議約的共識,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模式)正式被宣告失敗,長生公司亦於2003年解散。 然而臺北縣政府要求沿用長生線方案,中華工程則堅持採用當初自行規劃、與高速公路平行、中途設站較少、無土地開發的路線。 另因受到地方政治、既得利益團體、土地開發需求等因素,中華工程最終放棄承接。 於長生公司解散同年,中央政府即決定收回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權限,改以公務預算自行籌劃興建。 1960、70年代,在經濟自由化政策下臺灣經濟急速的成長,隨之而來的國際航線持續開航,儘管臺北原有聯外之松山機場持續改建因應,卻受限於腹地被基隆河與臺北市區所包夾,仍然敵不過年年成長的龐大人流而不敷使用,於是中華民國政府另覓土地建造新大型機場的構想便油然而生。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在以臺北近郊為考量的狀況下,於1969年正式選定中華民國空軍桃園基地[a]西側埤塘區域空地,以興建新的大型國際機場,並成為十大建設之一,此即桃園機場興建之起源[10][11]。

銓營造沒領到薪資的員工指出,東元電機雖然同意接收所有沒領到薪資的員工,但只限定轉到東元電機的偉銓員工,如果不想留任,就要他們自力救濟,為顧全國家形象,所有約20名移工都已經領到積欠的薪資,讓他們這些不想留任的本國勞工,感覺到權益真的還不如外籍移工。 苗栗縣長鍾東錦公務座車3月31日行經頭份市中華路與台1線路口,遭民眾檢舉闖紅燈。 新竹縣關西鎮鳳山溪6月間因遭鄰岸艾斯巴達公司涉嫌違法污染,新竹縣政府環保局今天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開罰該公司960萬6千元... 台灣東南部海域今晚已發生連續3起地震,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晚間8點52分發生芮氏規模4.1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在北緯...

桃園機場公司: 正式加入民進黨 黃捷:還來不及發文就被洗版了

以ADIP整合平臺作為基礎,建置機場營運資料庫,資訊團隊進一步測試商業智慧分析的可能應用,與業務單位討論,根據其需求,例如整合資料提供出入境航班分析,透過長條圖、圓餅圖呈現數據分析的結果。 還有客運量統計顯示每月的客運量、各地旅客的來源分布、入境旅客量等等。 第三航廈規劃在桃園市大園區,開發樓地板面積約 640,000 平方公尺,計畫以「 巨型航廈(Mega Terminal)」理念出發,規劃未來第三航廈年服務量可達 4,500 萬人 、 具備 21 個登機門的願景。 未來更期許將第三航廈與第二航廈、第一航廈整合為一個完整的航站生活機能。 桃園捷運的路線中,目前僅機場線定名,其主要命名原則為根據所在地現有地名、舊有地名、街道、名勝、古蹟、地標、建物及特殊意義命名,但不限於此[97],如台北車站即依據既有轉乘站的名稱命名、桃園國際機場範圍內的即交由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依所在航廈的位置提供建議名稱[98]。

桃園機場公司

「桃北捷X易飛網 航空聯票櫃檯」獨家系列商品,旅人可預先於網路平台下訂,在選擇航班的同時,也能一併預訂交通票券,成功簡化繁瑣的規劃流程,並在旅程啟程時先至櫃檯領取商品,且可同時於A1站辦理預辦登機、搭乘機捷前往機場,輕鬆優遊全球。 針對提升貨運集散站作業效率部分,奇雲國際提供物流商於網路平台事先預約,當貨車依約抵達集散站時,司機即可透過GPS定位收到手機簡訊,掌握行駛指定車道進入集散站;關貿網路則是進一步整合貨運集散站大門和碼頭的動態看板,導引業者至預約碼頭,經車牌辨識比對正確後即可在預約碼頭開始作業,減少集散站場內作業車輛等待車流,加速貨運集散站碼頭運作效率。 桃園機場公司2023 工研院副所長蔣村杰指出,物聯網、AI與通訊技術有助於優化機場的場域管控。 此次透過此次的測試,廠商可以將其產品與服務落實到場域,機場公司也可藉此評估技術成熟度,未來有機會持續測試,甚至發展出更多原創或獨創的應用。 桃機公司提醒,暑假出國旅客多,若想省下排隊的時間,旅客可先於家中利用手機或網路完成報到,接著至A1、A3站託運行李,直接完成報到與託運手續,省時又省力。 另外,沒出國也有機會得大獎,機場公司於A1、A3站設置專屬打卡拍照點,活動期間完成打卡點裝置物合照,並將照片上傳至桃園機場官方臉書專頁活動貼文下方,完成三位好友標註,就有機會抽到德國知名品牌登機箱、多項旅行好禮。

桃園機場公司: 捷運

(行動裝置綁定信用卡使用紀錄,請至車站詢問處進行查詢。)如您卡片使用上有任何問題,請洽信用卡發卡組織或發卡銀行。 為因應北北基桃都會通月票上路,定期票和回數票自2023年6月15日起提供退票服務供欲改用TPASS的乘客辦理。 每一節直達車廂設置三個行李架或座椅下方空間,可供乘客置放行李;每一節普通車廂設置二個行李架,以供乘客置放行李。 2018年12月底交通部審查時,因考量中壢車站(GE07)受限穿越新街溪地形影響,且轉乘需步行120公尺等因素,故端點站改為中壢體育園區站[17]。

桃園機場公司

整體設計是中規中矩、方正、空間實用,但有點無聊、生硬,缺乏辨識度。 以目前世界最新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趨勢,大多會運用不規則曲線曲面做為設計元素,方正設計雖然施工容易、成本低廉,但是國家門面,如此重要的大型公共建設,不多花點工夫投資妝點門面,實在說不過去。 桃園機場招考類別包括一般性人員、消防人員等,每年視用人需求設置,歷次桃園機場招考簡章可點擊下選單後下載。 桃園捷運全線月臺皆裝置月台門,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且避免列車行駛遭受干擾。 地下車站設全高式月台門,高架車站設半高式月台門[100][101]。 為便利自行車民眾搭乘捷運的便利性,自2020年起,提供開放自行車乘車服務,自行車民眾可搭乘電梯及無障礙坡道,向詢問處購買「人車同行票」,僅限搭乘普通車並僅限於頭尾車廂之1-1、1-2、4-2、4-3號門上下車。

桃園機場公司: 相關新聞

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由機場捷運線沿途所經過的桃園、新北、臺北等三地巿政府共同投資設立,交通部指定由桃園巿政府負責營運。 機場捷運線於106年3月2日正式營運通車,服務範圍初期自A1台北車站至桃園中壢A21環北站,後續又於112年7月31日延伸服務至A22老街溪站。 機場捷運線自營運通車後分擔沿線通勤客群及觀光旅遊的交通運輸需求,同時提供桃園國際機場入出境旅客舒適、安全、乾淨、快速的運具選擇。 原先交通部敲定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成立「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桃園機場捷運營運處」營運[94],然後後續中華民國政府針對桃園捷運的經營機構重啟評估。 2009年7月13日,「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成立,交通部並於2009年9月1日指定桃園縣政府為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的地方主管機關,2010年7月6日,桃園縣政府、新北市政府及臺北市政府三方合資的「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95][96]。 1998年,中華民國實施精省政策,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於1999年接辦原先臺灣省政府負責的捷運系統與捷運建設規畫業務[21],於2000年完成《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規劃報告》,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系統規畫由藍線、紅線及綠線組成。

在提高標金後,現有「韓國三星和台灣榮工」及「日商華大成營造和大陸工程」團隊,兩組人馬在 2020 年 8 月底通過土建第一階段資格標。 行政院公共工程主委吳澤成承諾, 2020 底可決標,預計 2021 第一季就可動工,整體工程需延到 2026 年才能完工啟用。 2010年桃園國際航空站正式公司化,改制為「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桃園機場公司曾於《Cheers》雜誌的「新世代最嚮往企業調查」中名列TOP 100企業。 桃園縣縣長朱立倫於2009年轉任行政院副院長,吳志揚繼任縣長後隨即針對公車捷運進行重新評估,重新評估後,建議改以公車專用道、中運量輕軌系統或自行車道取代了桃林鐵路的原規畫[42],而其他路線則停止規畫。 桃園機場招考包括工程類、行政管理類、運輸管理類等,另有招考消防人員,桃機消防員不隸屬於內政部消防屬,而是由桃園機場公司自辦招募)訓練,工作內容為航空器事故消防搶救)機上大量傷患救援等任務,以)機場園區各項消防)救護任務等。

桃園機場公司: 機場公司5月大舉徵才 預計甄選45名最高起薪達7.4萬

起訖站(A1)改設於臺北車站,終點站則因需要穿越中壢市區而拆遷不易,初期僅到環北站(A21)。 改善後的軌道路線、爬升坡度、與車站設置計劃等,大致沿用長生公司原有的路線規劃,政府放棄膠輪捷運系統,並決定改採用鋼輪路軌系統。 桃園機場公司2023 然機電工程投標廠商之一的加拿大商龐巴迪公司曾提出國外研究報告,質疑其路線在規劃與設計上,似未考慮沿線爬升坡度過大及彎度過彎的問題,進而質疑興建可行性。

其工程名稱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Taiwan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Access MRT System)[c]。 本公司主要營業項目為大眾捷運系統運輸業,持續提供旅客安全可靠之捷運服務、落實良好之現場管理,並致力於提升整體運量、發展附屬事業項目、拓展異業合作等工作計畫,並結合前瞻創新思維,持續改善與精進相關設施設備,期望透過各種管道賺取合理利潤,健全公司經營體質及獲利能力,為永續經營奠下穩固基礎。 桃園國際機場(英語: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TPE;ICAO代碼:RCTP),全稱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通稱桃園機場、桃機[6],是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大園區的國際機場,距臺北市區約35公里,為臺灣國際航空樞紐,現由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經營。

桃園機場公司: 桃園機場公司攜手桃園大眾捷運公司 簽署合作備忘錄

識別色為紫色 ,但由於機場聯外交通關係,因此路線代號為「A」(代表「機場-Airport」)。 主要興建單位為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今交通部鐵道局),臺北至三重段則另交由臺北市捷運局施工。 建設期達到10年,最初原計2010年完工,但因行經林口台地路段上下坡度極大,沿途隧道、高架橋與彎道設計也相當多,工程與地形造成的建造難點,以至於低估直達車方案、號誌達成率等風險,延誤完工時程,通車經過6次變更,使計劃嚴重滯後,預算也增加到新臺幣1,277億元。 2017年開業後,較晚動工的中壢延伸線環北站至老街溪站於2023年7月31日通車;老街溪站至中壢車站預定2028年完成,但受桃園鐵路高架化改地下化影響,目前進度大幅延後[8]。

為此,桃園機場先擴充更新第一航廈T1、第二航廈T2的骨幹光纖網路,建置標準傳輸平臺,作為各單位不同系統的資訊整合基礎,未來也能介接正在興建中第三航廈T3的傳輸平臺。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在 2017 年 桃園機場公司 5 月開工,預計 2030 年完成第三跑道。 不過期間因為遇到疫情、通膨等等的衝擊,導致主體工程流標、工程進度有所延宕。

桃園機場公司: 相關

A-CDM依照國際作業標準,為掌握航班飛機的動態,將飛機從入境到出境分為16個里程碑,包括外站起飛時間、航機降落、航機上輪擋、地勤開始作業、航機撤輪擋、航機起飛等等,蒐集各階段的資料呈現航機動態。 透過這套系統整合飛機不同階段的進度,讓塔臺、航空公司、地勤公司能夠根據飛機動態,決定停機坪的使用安排、機組人員調動、地勤人員待命等各項決策。 儘管旅客運量驟減,過去人來人往充滿旅客的桃園國際機場,因這場疫情的關係,機場變得空盪盪,但並沒有使桃園機場放緩智慧化發展腳步,這幾年陸續與外部單位、業者合作,以機場為場域導入新科技推動POC驗證,例如用於接待引導旅客的服務型機器人,還有機場內載運旅客的小型自駕車等等。

此外計畫還有變數,依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原有規劃三重站-臺北車站段為高架路線,但臺北市政府認為高架路線影響都市景觀、土地利用、安全等問題,主張應以地下方式興建。 經雙方協調後,臺北市政府表示願意負擔改採用地下化所增加的工程經費,交通部也同意「三重站-臺北車站」段改以地下方式興建,並委託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該段的設計、施工與臺北市轄段土地開發,土建部份完工後,再交由交通部高鐵局續建。 由於該段路線因此延後完工,因此「三重站-桃園國際機場-環北站」段預定將先行通車,而此段因為機場線通車延後,最終結果是一併通車。 本段「三重站-臺北車站」段於2006年9月25日正式開工、土建工程則於2007年5月2日舉行動土典禮。 藍線桃園國際機場-中壢車站段,已經整併為機場線的一部分,只行駛普通車的路段。 原交通部有意尋求當初取得第2優先權的中華工程公司接手,然而臺北縣政府要求沿用長生線方案,中華工程則堅持採用當初自行規畫、與高速公路平行且中途設站較少的路線,加上受到地方政治、既得利益團體的壓力,中華工程最終放棄承接。

桃園機場公司: 桃園機場公司5月徵才 新進起薪3萬6、最高7萬4

在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之前,2019年全年桃園國際機場約有26.5萬架次飛機,相當於一天約有700多架次,如此密集的班機架次,對機場公司而言,需要有效率航務管理。 ADIP介接了塔臺的資料,航空公司的資料,以及民航局的資料,匯整這些資料才能綜合判斷什麼時間,哪架飛機應該或是即將要進來,桃園機場航務處才能預排飛機該停在哪個停機坪。 圖片來源/桃園國際機場 桃園國際機場資訊處處長余崇立表示,過去IT是被動配合需求,現在應該主動設想需求的下一步並做好準備,業務單位有需要時就能使用,這是IT的價值。 桃園機場公司 甚至,在旅客建立專屬的臉部特徵及旅程資料之後,未來在旅客的同意下,可以發揮更大應用價值,例如與航空公司合作,作為高價值客戶的貴賓室出入依據,或是和免稅店分享資料,為即將要登機的旅客提供便利服務。

藉著集點活動鼓勵全台灣民眾親自體驗搭乘機捷的便利性,提升運量進而刺激消費,藉由桃園機場捷運線串起南北距離,帶動台灣整體經濟。 開行直達車、普通車兩種,其中前者可於35分鐘內聯絡臺北車站與桃園國際機場,達到快速輸運旅客之目的。 2002年12月10日,高速鐵路工程局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辦理「中正國際機場至桃園都會區(含高鐵桃園站聯外)軌道系統綜合規劃顧問服務」,另委託桃園縣政府辦理「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優先辦理路線用地變更」的評估[23]。 2003年9月9日,行政院核復此案,並指出應考量中正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之興建優先順序、經費安排及運轉系統,建議將該案併入中正機場捷運辦理,此後,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即依建議,將該案的部分路段併入「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建設計畫」繼續推動[24]。 2005年9月7日關於中正機場捷運機電系統標總經費約260億元的投標案在上午10時截止投標前,卻傳出國際大廠之一的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對外宣稱將退出競逐行列,並質疑根據高鐵局招標文件內容,未來機場線將有重大安全疑慮;高鐵局則強調一切依程序進行,要求龐巴迪公司有意願就公平競爭,沒意願就別在程序外耍小動作[13]。

桃園機場公司: 路線

桃捷公司董事長劉坤億感謝一年來同仁的努力,讓今年2/15日,機場捷運總運量突破2千萬人次,所以第二年營運時間再擴大,機場早班車、末班車皆擴充15分鐘,這對機場疏運和服務品質將大大提升。 桃捷公司總經理陳凱凌也表示,機場捷運在系統穩定、安全無虞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是積極朝向運量成長、服務優化以及財務穩健。 而桃捷的經驗也看得出,交通建設長遠而言對整個國家建設基礎發展是有很大幫助。 為了提供中南部出入境旅客和桃園南區旅客,更快捷的機場運輸服務,桃捷公司進行乘客需求和整體交通的研究評估,在「尖峰時段」直達車增停A18高鐵桃園站、A21環北站,並分為平日、假日時段,總計每日加開12班次(詳細時刻表請參閱:官網)。

桃園機場公司

去郵局寄信時,郵局人員皆會提醒信封請以膠水或漿糊密封,勿用釘書機、膠帶部分黏貼。 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在郵局看到一個給水機,乍看像極了寵物餵水器,覺得充滿趣味,也引發網友共鳴。 疫後護理人力大量流失,衛福部預估二○二四年護理人力短缺一點五萬至二點四萬人,專家學者於昨日舉辦的公聽會中呼籲政府應研議增...

桃園機場公司: 桃園機場第3航廈承包商倒閉 約30員工到勞動節還領不到薪水

桃機公司指出,在市區預辦登機,可不用再到機場航廈內的櫃台排隊報到掛行李,出國更省時省力。 暑期旅運高峰,桃園機場公司針對機場捷運A1、A3站,改造升級市區預辦登機流程,旅客可先於家中利用手機或網路完成報到,接著至A1、A3站託運行李,直接完成報到與託運手續,省下排隊時間,五大流程包括自助報到、確認行李託運規範、自助行李託運、行李安檢確認、完成報到手續,透過指引完成報到託運,不用到機場航廈內櫃台排隊報到掛行李,省時又省力。 桃園機場捷運橫跨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兼具國際機場交通連結及區域軌道運輸的功能,帶動延線各站商業發展及房市行情,對於開發中的林口新市鎮而言,更是少數基礎建優先於區域發展的區塊,也為延線唯一2字頭的A7新林口,再添增值潛力。

  •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在以臺北近郊為考量的狀況下,於1969年正式選定中華民國空軍桃園基地[a]西側埤塘區域空地,以興建新的大型國際機場,並成為十大建設之一,此即桃園機場興建之起源[10][11]。
  • 因此,余崇立的做法是,適時讓團隊的工作成果能被看見,被其他單位肯定,讓資訊團隊了解做這件事背後的意義,當資訊團隊做得好,為前端使用單位帶來方便,團隊也會願意接受改變,形塑作業文化,帶動思維的改變。
  • 2013年5月8日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局長朱旭宣布桃園國際機場捷運將3度延後且延後至少兩年兩個月後通車[124],遂引起各界譁然,重挫中央政府形象,也造成地方政府財務損失。
  • 第三航廈的先期工程「WC滑行道遷建及雙向化工程」於2016年7月1日啟動,主體工程則於2017年5月26日動工,預定分三階段完工(2024年北登機廊廳/2025年主體航廈/2026年南登機廊廳),第三跑道則預計2030年9月完工[12]。
  • 行政院公共工程主委吳澤成承諾, 2020 底可決標,預計 2021 第一季就可動工,整體工程需延到 2026 年才能完工啟用。

加上從航空公司的Departure Control System(DCS)系統取得的旅客登機資料,將臉部特徵與旅客登機資料綁定,讓旅客的臉部特徵成為機場內的唯一身分識別ID,除了移民署依法還需要查驗旅客的證件資料外,進入機場管制區、試辦One ID的登機門,以臉部辨識快速完成身分識別。 就在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處接辦捷運業務後,全長約27.8公里、設21座車站桃園捷運綠線於2016年4月20日正式獲得行政院核定,宣告桃園市政府自行建造捷運系統的時代正式來臨[56][57]。 為推動桃園捷運綠線的興建,桃園市政府於2016年7月25日決定由亞新工程顧問、中興工程顧問兩家公司所組成的團隊擔任桃園捷運綠線的專案管理顧問,協助辦理桃園捷運綠線的後續規畫、監造作業[58],並於11月24日正式簽約[59],於2018年10月15日開始該線工程[60]。

桃園機場公司: 機場地勤

全線設施設備、各車站與機廠之維護保養及人員作業之規劃與執行;制定與督導軌道營運之安全及緊急通報。 維修處下轄維修管理暨研究發展組、車輛廠、電機廠、電子廠、軌土廠、智慧系統整合中心六個二級單位。 在2005年10月桃林鐵路再利用試營運開始後[38],2006年,桃園縣長朱立倫裁定要求評估於桃林鐵路興建公車捷運系統之可行性,隨後桃園縣政府交通局委託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評估[39]。

桃園機場公司

第三航廈的屋頂以雙層獨立屋頂方式設計,外側的波浪造型屋頂取材於鳥類飛行的樣貌(如下圖),強化山谷意象的流動感;錐形構件的吊燈除能夠給予不同視角的深度外,還能透過取材自廟宇瓦片屋頂設計的採光口,反射屋頂上方天窗的自然光線到建築內部,更具備控制噪音量的隔音功能。 柱子設計部分,則是採用三支細柱交纏的設計,視覺穿透性很好,外觀上也很有設計感。 此外,與機身同高的登機廊廳,則用簡單的坡道設計,友善分流出入境旅客。

桃園機場公司: 桃園機場招考名額、資格與考試科目

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資料顯示,有「西門町百億地王」之譽的大同副董事長吳振隆7月再次出手大買大同股票8,500張,連續二個月... 在問到「過去工作經驗中,是否曾目睹、耳聞同事或自身經歷過身體或言語上的性騷擾?」時,約有1/4(26%)的受訪者表示「自身曾受到騷擾」,比例相當高。

為此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朝枝(兼任桃園縣副縣長)於公開場合表示「桃園國際機場捷運延後通車,將造成公司人事、營運、票務的損失預估為新臺幣28億元,將向交通部請求補償,更不排除請中央政府接管桃園捷運公司,直到可以營運再還給桃園縣政府經營」,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代理局長表示願意繼續與桃園縣政府溝通、協調[125][126]。 桃園捷運的規劃於1989年即展開,因種種因素導致延宕,最終延至2006年才得以正式開始建造[11]。 根據規劃,桃園捷運為交通部鐵道局[j]、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所興建,桃園捷運的營運則由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合資成立的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首條路線機場線歷經六次延宕後[14],最終於2017年2月2日起試營運、並在同年3月2日正式營運[7]。 直達車自臺北車站行駛至機場第二航廈(環北直達車[9]增停高鐵桃園站以及環北站),途中僅停靠5個主要車站(環北直達車則途中僅停靠7個主要車站),路程34.03公里,約需39分鐘(環北直達車則需64分鐘);普通車則全線各站皆停靠,由臺北車站至桃園國際機場約需52分鐘,全程則為1小時22分鐘左右,兩車種班距皆為15分鐘。 桃園機場公司 桃園機場捷運,通稱為機場捷運、機捷[c],是一條橫跨臺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的捷運線,起於臺北車站、迄於中壢,為臺灣第一個以提供機場聯外交通為主要目的之捷運線、以及第一條有跳站停靠之營運模式的捷運線,除了服務桃園國際機場之聯外交通,也兼具區域鐵路的運輸功能。

桃園捷運公司企業識別標誌以橢圓之主架構,環繞層次變化之圓弧,呈現律動與前進的速度感。 左下方環繞的藍色圓弧象徵地面,速度感和傾斜上鉤的線條形成捷運列車的意象。 上、下圓弧將陸、空結合為一體,其內部結合三條延伸線形成英文字「T」,呈現飛機翱翔之姿,呼應國門之都,代表桃園捷運連結桃園航空城、與世界接軌。 圖形內隱含3T意象,充分展現了桃園捷運建設目標:運輸(Transportation)、科技(Technology)、信賴(Trust)。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