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創主力6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Eric on July 11, 2023

矽創主力

2021年營收排名表現來看,前四名同2020年,分別是聯發科、聯詠、瑞昱、奇景光電,TrendForce表示,除非有併購產生,未來將也不易產生變動。 瑞鼎科技營收快速提升,年成長72.2%,成長幅度達前十名之最,排名從第六名上升至第五名,排名第六至十名分別為慧榮科技、晶豪科技、矽創電子、敦泰科技、群聯電子,營收不相上下。 晶心科上半年受到整體市況影響,表現不如原先預期,權利金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上半年合併營收為4.04億元,年增15.1%,歸屬母公司業主淨損為9,651.7萬元,每股淨損1.91元,已經是連續三季虧損。 CPU矽智財(IP)廠晶心科(6533)(6533)昨(17)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林志明表示,希望今年上、下半年的營收比重可與去年相當。

矽創股本為12.01億元,2020年現金股利為7.50元,已連續18年發放現金股利。 矽創主力 投資心法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 類比IC設計公司,主要從事「電源管理IC」之研發、設計與銷售業務,為全球少數能生產小封裝、高壓大電流之IC設計公司之一。 但烏克蘭政府抱怨巴西的外交立場,表示任何和平進程只有在俄羅斯從烏克蘭撤出所有軍隊後才能開始,包括克里米亞半島。 矽統早盤以24.5元開高後走高,盤中衝上漲停26.4元,盤中成交量超過7.58萬張,居個股成交量第五大,漲停及市價排隊買單超過3.8萬張。 系統近半年股價波段上漲45%、近3個月股價波段上漲49.53%、近1個月股價波段上漲36.75%,為同業排名第2名。

矽創主力: 個股相關新聞與公告

展望2022年第一季,奇景光電預期營收季減5~9%,代表消費電子乃至面板的市況較清淡,拉貨力道小幅下滑。 此外,對2022年整體展望,必須提到2021年第四季奇景光電的車用顯示驅動IC營收再創新高,年增110%,產品導入車廠有成下,將成為2022年奇景光電營收主力。 目前奇景光電車用顯示驅動IC全球市占率超過40%,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目標為再成長一倍,對已確實切入汽車市場的奇景光電來說,只要上對晶圓代工產能、下對Tier 1與車廠有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應能達成此目標。 由於消費性電子產品生產鏈出現長短料問題,去年下半年出現庫存修正,但包括商用筆電、車用電子、工業自動化等晶片仍供不應求。 矽創過去雖以手機面板驅動IC為營運主力,但近三年來積極跨出手機領域,瞄準車用與工控領域發展,所以今年以來接單滿載,甚至部分客戶願意以更高價格確保供貨量。 瑞鼎為友達旗下廠商,2021年營收達新台幣248.3億元,業績大幅增長72.2%,為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之最。

矽創主力

晶心科的IP產品應用範圍相當廣泛,近年積極搶占AI相關商機,在上半年的前十大客戶中,美國AI客戶居首,據了解,該客戶是Meta,雙方合作已久,並從去年開始挹注晶心科授權金收入,Meta採用其IP來開發自研訓練與推論加速器晶片。 在100億的觀察中,徐震特別提出「中⼩型創意⼯作者」在群眾集資正透過集資模式在嘖嘖平台上連續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這些創意⼯作者包括了源源鋼藝、Hank and Max、以及海裡⿂拼圖等,透過創新的理念和堅持不懈的努⼒,獲得了持續的商業成就,凸顯了群眾集資模式培育台灣中⼩型創業家及將好點⼦商業化的優勢。

矽創主力: 聯詠迎急單 營運向上

而外傳華為海思首款OLED驅動IC採40奈米製程生產,預計22H1量產,月產能 片晶圓,樣品已送交京東方、華為、榮耀等廠商測試中。 一旦其OLED驅動IC成功量產,恐打亂市場內競爭態勢,並衝擊南韓及台灣相關IC廠商(包括矽創)的業績,由此預期2022年驅動IC將面臨跌價壓力。 矽創主力2023 昇佳2021年出貨量目標維持30%成長,由於21Q2產能遭遇瓶頸,進度出現落後,隨國內疫情逐漸控制,預期京元電於6月積欠昇佳的IC封裝產能將有望於7、8月逐漸補上,加以新產品與漲價效應下,後續營運動能轉強並漸入佳境,全年3成的目標仍有望達陣。 此外,晶圓代工廠仍可望於2022年反應成本上漲,預料昇佳光感測IC亦有機會反應漲價,市場預期2021、2022年EPS可達36、47元。 矽創去年受惠於面板驅動IC價格大漲,推升年度營收222.56億元,較前年成長61.2%並創歷史新高,毛利率年增20.8個百分點達55.5%,營業利益年增2.4倍達81.57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60.06億元,與前年相較成長逾3.3倍,每股淨利50.03元,年度獲利賺逾五個股本創新高。

  • 在晶心科上半年營收結構中,授權金占比為56%,量產權利金占比為24%,整體而言,晶心科有七成業績是RISC-V架構產品所貢獻。
  • 目前距離8月的月K線收盤還有10個交易日,多方若要維持行情的長多架構,就必須先行站回7月低點16593點之上,讓月日落不至於成型。
  • 然而,蔡明翰提醒投資人,儘管矽統的股價近期表現強勢,但其業績面仍相對疲弱,尤其是營收表現。
  • 矽創為 DDI(面板驅動 IC)大廠,過去為聯詠主要競爭對手,但由於聯詠在 DDI 產業已坐擁規模經濟,矽創身為市場老二,長期在背後追趕老大,也造成矽創在毛利、獲利乃至於營收規模,都與龍頭有不小的差距,然而矽創跨入感測器 IC 後,整家公司的營收結構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

由於矽統股價在短期回檔進行整理,約18.9元左右見支撐,其股價在此價位附近整理結束後,多頭隨即放量上攻,推升矽統股價來到2022年3月以來的波段新高。 高塔以成熟製程為主,從一微米到四十五奈米,橫跨絕大部分的成熟製程節點,因此去年二月英特爾宣布收購高塔後,多數分析師認為英特爾有強大財務奧援,將對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帶來潛在威脅,主力在先進製程的台積電則不受影響,但當時三家台廠並不以為然,認為台廠有完整生態聚落的優勢。 英特爾收購晶圓代工大廠高塔半導體破局,當初業界認為這項收購案將會對台廠成熟製程供應商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構成潛在競爭威脅,如今因中國大陸卡關讓收購案破局,也等於讓台廠可鬆口氣。 不過,英特爾衝刺晶圓代工的決心愈來愈強,反倒是台積電得提高警戒,注意英特爾是否將重心轉攻先進製程代工及後段封裝,搶食代工訂單力道加大。 合勤控(3704)昨(17)日舉行線上法說,執行長楊國榮指出,第3季營收獲利見低點,第4季反彈,全年營收與2022年持平...

矽創主力: 投資人關係 ❯

為分享這⼀歷史性時刻,今⽇在華⼭⽂創園區舉⾏「讓美好的事物發⽣・嘖嘖群眾集資平台記者會」,現場邀請並匯集14個經典群眾集資專案的快閃攤位,分享他們的創意成果。 矽統昨日公告7月自結財報,單月合併營收達800萬元、年減45.11%,在營收規模偏低情況下,使稅前淨損約2,700萬元、年減11.24%,稅後淨損2,700萬元,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1.24%,每股淨損0.04元。 英特爾收購高塔破局,值得注意是英特爾後續是否將重心放在衝刺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和先進封裝,稍早英特爾宣布已取得五家客戶先進製程晶片訂單代單,並計畫二○二五或二○二六年推出相當於台積電二奈米的Intel 18A先進製程代工服務,同時也加碼擴大先進封裝布局,台積電必須小心應對。 英特爾收購高塔的動機,主要當時全球晶片荒,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提出IDM2.0,要藉成立晶圓代工服務(IFS),與英特爾在全球設廠相呼應,扮演穩定全球晶片供應重要角色,收購高塔正是補強晶圓代工事業及兼顧穩定全球晶片供應的關鍵布局一環。 因美中科技角力,基辛格曾二度親往大陸,希望說服大陸監管機構核准收購案,終未能竟功,宣布放棄,原可能受威脅的台廠也可鬆口氣。 英特爾預期因此得支付三點五三億美元分手費,這將繼環球晶收購矽創、邁凌收購慧榮,半導體第三宗收購案宣告破局,其中英特爾和環球晶,最後破局都因大陸卡關,顯示美中科技戰,不僅美國連環出招,透過種種技術和關鍵設備、人才和技術對陸加大管制,中方也會找任何理由反制美商指標企業,升高地緣政治風險。

矽創主力

敦泰2021年也是業績大幅提升,產品價量齊揚,營收達新台幣219.9億元,年成長59.4%。 敦泰目前出貨應用以手機為主,占整體比重逾七成,2021年也因晶圓代工產能不足,將產能優先提供給高毛利產品,例如FHD的TDDI。 2022上半年市場需求仍屬穩定,不過在供應鏈進行長短料修正,產品缺貨漲價力度慢慢弱化下,同樣屬於中小型IC設計廠商的敦泰,在2022下半年的業績成長動能將值得關注。 奇景光電2021年營收為新台幣432.4億元,年成長65.4%,顯示已將部分產品推向高階應用,並受到晶圓代工缺貨漲價皆轉嫁至下游相當成功。

矽創主力: 相關權證

【時報-台北電】面板驅動IC廠矽創(8016)去年獲利大躍進賺逾五個股本,董事會17日決議配發32元股息,現金殖利率高達10.5%。 矽創看好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應用全面落地,對車用與工控面板驅動IC整體需求量能快速成長,加上順利取得12吋80奈米晶圓代工產能,法人看好矽創今年營收及獲利將續創新高。 矽創主力 矽創主力2023 Sensor主要為子公司昇佳(6732)所貢獻,主要產品線為P-sensor及G-sensor,長期營收YOY仍以30%為目標。

ETtoday新聞雲 | Anue鉅亨 | PR Newswire | Investing.com 相關新聞標題與內容之著作權與智慧財產權均屬原網站及原作者所有,本網站僅提供新聞聯播,不主張任何權利。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 若兩間公司編制合併報表,則兩間公司的營收會直接相加,例如:A 公司營收 1 億元,B 公司也是 1 億元,A 公司為 B 公司母公司,則 A 公司合併報表的營收即為 A+B=2 億元,若 A 公司與 B 公司之間還有營收往來,再從這 2 億元中扣除。

矽創主力: 矽創 個股公告

觀察昨日三大法人買賣超狀況,單日共買超4,419張,轉賣超為買超,主要由外資買超4,431張帶動。 矽創是少數有能力供應各種不同顯示技術的公司 – 從TN, STN, 到TFT一應俱全 – 再加上非驅動IC的多項產品,如感測器、MCU、觸控IC、電源管理IC等等,造就了矽創龐大的客戶群。 在獲利方面,矽創去年第1季賺進超過一個股本,但受到整體市況與中國大陸封控影響,第2、3季獲利逐漸衰退,去年第4季獲利降至3.68億元,季減49.4%,每股純益為3.08元,全年獲利36.1億元,年減39.8%,每股純益為30.1元,其中約二個股本是在去年上半年賺進。

法人估計,這代表晶心科今年下半年的業績將會明顯增長,上、下半年營收比重可能會落在35:65左右,今年全年營收將首度突破10億元水準,增幅達一成以上。 矽創電子成立於1998年,並於2003年以股票代號8016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 總公司位於新竹縣竹北台元科技園區,而我們另於台北、深圳、上海等地設有分處,提供全球客戶即時的業務和技術服務。 近年智慧型手機吹起全螢幕、窄邊框風潮,昇佳的整合型感測器 IC 出貨量暴衝,而 sensor 是客製品,不像母公司矽創的產品 DDI(面板驅動 IC)是規格品,現在手機開孔數越來越少,連縫隙也成為稀有資源,複合型多功能 sensor 成為競爭力環節的關鍵。 我們在進場前所能夠做的就是規劃好自己的交易計劃並且確實執行,真實的商品市場裡面永遠存在著不可預知的未來與風險,沒有人能夠提前預知未來的走勢,順著當下投資市場的實際走勢才是我們最簡單也是最單純的操作方式。

矽創主力: 昇佳( 獲利爆發的關鍵

矽創2021年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營收達新台幣222.6億元,年成長為61.2%,其專注於小尺寸DDI,近來積極跨出手機領域,同樣轉移部份重心到車用及工業等應用,以降低功能型手機市場規模逐年縮小帶來的風險,但仍須面對的是晶圓代工費用持續上漲,產品價格面臨轉嫁壓力的情形。 展望2022年第一季,受惠於5G滲透率提升與天璣9000陸續出貨,2022年3月會有手機搭載上市,其帶來的營收成長,將可抵銷因季節性因素造成部分消費性產品較低的需求,預期高毛利產品在各營收類別比重將提高,預期今年營收年增幅將超過20%。 在新產品部分,為擴大中國之外市場版圖,包括美國、歐洲、印度與其他新興地區,除了Sub-6GHz,mmWave IC已受到電信運營商的認證,預計2022下半年量產上市。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1年台灣IC設計廠商營收普遍大幅成長,由於各類終端應用積極拉貨和產品漲價效應,諸多廠商營收創下歷史新高,毛利率和盈利率亦寫下佳績,前十大業者締造新台幣9,061.6億元營收,年成長達54.3%。

矽創主力

一家公司的股價會低於10元面額,當然不會沒有原因,可能是連年虧損,又或是獲利能力不佳,也可能是股本太大稀釋了獲利,再加上所屬產業後勢不看好……等等,背後原因不會難理解。 另外,該公司也推出AndesAIRE全新產品線,並強調該解決方案可為邊緣及終端裝置AI推論提供極高的計算效率。 在晶心科上半年營收結構中,授權金占比為56%,量產權利金占比為24%,整體而言,晶心科有七成業績是RISC-V架構產品所貢獻。 由於矽統一直以來都是聯電的前十大股東之一,目前仍持有聯電2億6,658萬424股,以聯電今年度發放每股現金股利3.6元現金計算,矽統今年相關股利收入至少有9.60億元入帳,可望挹注每股純益1.28元,法人以此推估,矽統今年仍有機會繳出獲利成績單。 矽統8日公告,董事長職務將由大股東聯電集團董座洪嘉聰出任,外界預期,矽統營運將可望全面變革,並帶動矽統股價自20元附近急漲,昨天收25.7元、小跌0.05元,短線大漲超過25%。

矽創主力: 矽統7月小虧 全年拚盈

由於疫情導致居家辦公(WFH)模式的流行,從去年開始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需求快速成長,尤其是白牌伺服器市場。 新媒體影⾳創作者協會副理事長張志祺表⽰,他在嘖嘖平台上發布的第⼀個專案,是創業第⼀年最⼤筆的收入,協助度過創業初期的難關。 矽創主力 許多 Youtuber、影⾳知識內容創作者,都透過和嘖嘖的合作,啟動了聯名、周邊、訂閱等,連結他們和群眾的關係。 嘖嘖平台與 Youtuber 等影⾳創作者之間的關係能如此契合,是因為雙⽅都很相信群眾的⼒量,也珍惜群眾的信賴。 徐震表⽰,為深化群眾集資的「原創」理念,嘖嘖將成立⼦公司,直接注入經費投資原創概念,藉此挖掘培育優秀團隊,進⼀步推動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值得⼀提的是,總統蔡英⽂以神秘嘉賓⾝份現⾝記者會現場,細⼼聆聽每個攤位的講解,並給予⿎勵,表達對台灣原創⼒的⾼度⽀持。

矽創主力

與媒體集團共同成立「優嘖國際」、結盟「和氣資本」,集中火⼒推動⽂化專案徐震分享,過去12年嘖嘖上架超過 7,000 個專案,其中 5,500 個案件成功達標。 這些⽂化內容專案包括了遠流出版社重磅再版計畫,重新呈現⾦庸百年經典全套;獨立表演團隊,如驚釀⼩酒館,成功將網紅⽂化引入⾳樂劇領域,透過嘖嘖平台發⾏原聲專輯;以及 英國藝術家 Tom Parker,透過嘖嘖將他筆下的台北地圖轉化成掛旗和海報,讓台北的不同風貌透過他的視⾓得以呈現。 矽統在8日公告,董事長職務將由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出任,市場預期在洪嘉聰接掌矽統董事長,將可望有新的營運模式出現,推動業績的表現,帶動矽統股價急漲,一度衝至26.4元,其後股價出現下跌,今日則是止跌反彈。 IC設計廠矽統(2363)(2363)在釋出相對平淡表現的7月自結財報後,今(16)日盤中股價下挫近6%,暫時位居近3個交易日以來低檔,但股價仍在波段高點之上。 矽創的專利技術帶給客戶全方位的競爭優勢,包括縮短製造時程、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等。 我們的這兩大理念:多元化和差異化,創造了穩健的公司成長以及與客戶深厚的夥伴關係。

矽創主力: 聯發科去年又賺進超過七個股本 獲利再創新高

瑞鼎從LCD DDI發跡,陸續推出Touch IC、TCON、Power IC、OLED DDI等產品,甚至目前也在發展Mini LED和Micro LED技術。 2022年中小尺寸DDI、大尺寸DDI持續發展,包括OLED、車用、工業用、消費型筆電等應用占比約八成,都是眼下需求較高的應用,加上在晶圓代工產能部分,於台灣有三家合作夥伴,中國也有產能支援,都將支撐瑞鼎穩步成長。 聯詠方面,2021年營收達新台幣1,353.7億元,年成長69.3%,主要因旗下系統單晶片(SoC)與顯示驅動晶片(Display Driver IC)兩大產品線雙雙大幅成長,2021年SoC、DDI(含TDDI)銷售額年成長率分別為68.2%與70.4%。 矽創主力2023 2021~2022年隨著AMOLED被品牌採用比例持續增加,將逐漸取代LCD面板成為主流,聯詠積極擴展手機和平板OLED相關產品應用,包括OLED屏下指紋辨識(FOD)、OLED TDDI已在2021年第四季開始量產,為較高毛利率的產品,挹注聯詠下一波成長動能。

矽創主力

徐震表⽰,在嘖嘖累積的100億⾦額中,超過62億元是⽀持具有原創概念的專案,顯⽰出「原創」依舊是群眾集資市場中最有吸引⼒的能量。 在嘖嘖上可看⾒許多引⼈矚⽬的原創提案,其中包括以Maker⽂化為基礎的 Cubiio 矽創主力 團隊,創新雷雕技術的新創科技公司;以及致⼒於打造符合⽇常⽣活所需的眠⾖腐家居品牌,從臥室到客廳,設計的魅⼒無所不在。 此外,台北⼤空襲團隊更是透過群眾集資,將台灣歷史融入桌遊、⼩說、電⼦遊戲和⾳樂劇等多元領域,成功將⽂化資產轉化為多樣的IP商品。

矽創主力: 主力分點 - 台灣股市股票資訊網 - StockInfo

去年下半年已導入9P鏡頭,今年下半年公司將鏡頭及音圈馬達(VCM)一起組裝出貨,有利拉高營收及毛利。 前任股王,主要生產光學鏡頭及鏡片,由於在1991年成功開發出非球面塑膠鏡片,大幅降低手機相機鏡頭的成本,遂一舉成為台股股王。 嘖嘖平台共同創辦⼈徐震表⽰,達成 100 矽創主力2023 億集資⽬標不僅是平台的重要⾥程碑,更象徵著台灣產業邁入下⼀層次的規模,並宣佈平台未來發展的三⼤主軸,包括「原創」、「台灣⽂化」及「在地產業規模化」。 台灣規模最⼤的群眾集資平台「嘖嘖」,成立11年來累積蓄勢,總群眾集資⾦額於今年8⽉4⽇突破100億元。

矽創主力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