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理事長認為,效率與風險,一直是供應管理的兩難,2018年勤業眾信針對全球採購長進行優先策略調查,排行前三名分別是降低成本、新產品與市場開發及風險管理。 以JIT執行最徹底的日本為例,經過311大地震後,豐田發現保有存貨其實可以化解部分經營風險。 鑒於目前國際租稅趨勢更強調經濟關聯性、實質性、利潤與功能風險一致、跨國合作進行資訊揭露與交換等因素,現今集團稅務管理策略,已非僅一味追求高報酬低稅負,勤業眾信建議台商跨國企業全面評估集團潛在稅務議題,並持續掌握國際租稅趨勢與各國政經和法規動態,以達永續稅務管理的目標。
全球藥品供應鏈約占80%的原料或半成品來自於中國大陸和印度,自從COVID-19疫情快速擴散,製藥產業預測中國大陸原料藥產量下降將導致藥品短缺,也使各國藥品市場須注意供需情形,以免在一些基本藥品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 疫情供應鏈2023 支出整合行動不僅可改善採購和協商能力,更有助於提高附加價值和推動改革。 藉由支出整合的協助,有助企業整合其供應商並加入符合組織需求的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供應商,對減少同一類型產品/服務在不同地區的品質和價格差異,具有極大的幫助。 在2022年企業將加速科技的投資,採用更先進的數位化技術來提升關鍵的供應鏈規劃能力,例如:認知科學的規劃和應用人工智慧模型演算法、更進階的追蹤系統和區塊鏈技術來預測分析,以提升並確保供應鏈資訊的完整性和能見度。 疫情所造成的物流中斷,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連鎖效應,導致貨物堆積在倉儲區,影響貨運船隻的正常轉運,不但限制了全球貿易的流動速度,更一舉打亂企業的產品進口及庫存管理。
疫情供應鏈: 供應商的地理分佈
陳盈蓁也提醒台商重視ESG永續發展議題,投資人常要求進行人資盡職調查(HRDD),檢視有無違法加班、低付薪資、歧視、性騷擾、環境衛生等。 企業宜盡速檢視其自身、海外子公司及合作廠商於勞動法規的遵循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雖非供應鏈起點,約位於供應鏈前三分之一,其投入短缺卻會造成全球產出下降4.5倍,影響甚至大於初級產品,原因便與其不可替代性與國際貿易屬性有關。 疫情則是加速器,導致全球供應鏈重整與回流,並變得更短、更簡化。 艾西亞解釋說,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價值鏈規模持續萎縮,國際貿易卻不斷擴張。 這種不對稱來自於中國意識到不能再仰賴進口他國中間財,特別是半導體、先進科技等高端產品。
對此,許多企業以尋找新的供應商來應對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危機,《明鏡週刊》指出,這正是許多德國企業開始撤出中國的原因。 以全球手機巨人-蘋果為例,為因應中美貿易戰,自2019下半年起,蘋果逐步將供應鏈產能自中國大陸移向印度,其供應商和碩、緯創及鴻海也投資數百億配合前進。 同時,蘋果亦拔擢中國大陸本土廠商立訊,在緯創將腳步邁向印度的同時,購得其旗下昆山廠。 從蘋果公司的角度來看,在印度有鴻海、和碩、緯創等長期合作的台資廠,而在中國大陸則有符合中國扶植紅色供應鏈策略的立訊。 此舉除了降低對於中國大陸產能的依賴,減輕了在中美競合中的政治風險衝擊,亦可強化對印度市場的布局。
疫情供應鏈: 全球供應鏈震盪,德國企業尋找新供應商
今年度年會主軸定為「AI聚能轉新局,生成造浪創未來」,邀請30位以上美國微軟總部的頂尖開發者及經理人,針對「年度重磅議題」、「AI雲端技術」、「產業新局賦能」、「前中後台連結」四大議題,分別開設超過80場的主題議程。 細節主題含括如生成式AI、5G與物聯網應用、低代碼開發當今最有價值的技術創新領域;以及商務流程優化、資安法遵甚至企業永續等營運實務,幫助來賓掌握最新的技術趨勢與開發框架,獲得最具商業潛力的技術能力。 因此,據市調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指出,全球自行車市場在2021年達593億美元之譜,更預測未來八年將以每年8.2%的複合成長率持續增加。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發布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貿易融資缺口達1.7兆美元,創下最高紀錄,比2018年1.5兆美元擴大約15%。 在所有被金融機構拒絕的貿易融資申請中,約4成來自中小企業,在獲得信貸和維持營運現金流方面面臨困難。
- 同時,讓風險更可控,區塊鏈技術能幫助供應鏈透過管理深層供應商資訊並動態監控其風險,提高產業鏈能見度,有效控制供應鏈風險。
- 該報告稱,從中國到歐洲的航運的平均延誤在去年12月上升到6天,此前已經連續數月下降。
- 以下文章將介紹近幾年供應鏈危機發生的原因,進而提出降低供應鏈風險的五大方式。
- 面對未知的疫情演變,企業應將數位與發展策略緊密結合,持續強化供應鏈、財務及永續等資訊整合程度,提升企業環境的數位安全與信任,以應對不斷改變的市場環境。
食品和飲料仍然是最常被盜的商品,報告強調,這一情況在 2022 年大幅增加,佔比增加了 疫情供應鏈 2.8%。 汽車和燃料盜竊的比例也在上升,而電子、農業和建築盜竊的比例有所下降。 雖然劫持佔貨物盜竊的比例也有所下降,但 BSI 觀察到這持續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實際影響——食品、藥品和建築材料受到的影響最大。
疫情供應鏈: 中國「清零」與供應鏈修復
經濟部長王美花9月13日出席「2022產業戰略高峰論壇─打造韌性供應鏈生態系」表示,強化供應鏈韌性,更要找到like-minded(志同道合)的國家相互合作。 Deloitte最近對日本、南韓和台灣跨國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貿易緊張局勢,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已經將部分或全部製造或組裝工廠遷至中國大陸境外。 例如,日本有55%的跨國公司已經或計劃將部分或全部業務移出中國大陸,在南韓和台灣跨國公司中,比例更分別達到78%和75%。 隨著中國大陸政府希望進入高價值的高科技產品(例如5G和半導體)的生產,COVID-19的爆發可能會加速低附加價值之製造業從中國大陸長期轉移到東南亞。 中國大陸占全球製造業的30%,全球有50,000多家公司在中國大陸擁有一級供應商。 但是,3月亞太各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表現則呈現相當明顯的差異。
當市場處在高度不確定情況下,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創建一個平台,迅速且精確的分享資訊,讓企業與其鏈上夥伴能同步調整。 由於很多變化和需求是無法預測的,各個合作夥伴必須隨時保持高度警覺。 除此之外,資訊的豐富度和完整性也至關重要;精準的數據資料和多樣性的管理指標,協助快速響應需求與供給的變化,將成為新時代供應鏈的優勢。 該報告的另一項主要調查結果是,前所未有的通貨膨脹因俄烏戰爭而加劇,而且與 疫情供應鏈 COVID-19 相關的停工以及由此導致的關鍵製造零件長期短缺,已使各國政府意識到全球供應鏈對國家利益的重要性。 這導致了新法規的發布,如美國的晶片法案和兩黨基礎設施法案,這些措施的結合使供應商和採購商承擔了更大的責任。 政府干預的範圍包括強化國內供應鏈、減少碳排放和加強治理等方面。
疫情供應鏈: 相關連結
即使無法保證COVID-19或其他類似流行病不會在某個時候出現,當下一次危機到來時,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唯有汲取經驗並進行投資,以提高供應鏈彈性的企業將做好完善的準備。 隨著疫情在全球不斷地蔓延,已從最初的公衛危機演變為經濟衝擊,不論白領或藍領的勞動市場均出現人力和技術短缺的情形,也因此使得各大產業復甦變得更加複雜。 在居家隔離的幾個月內,消費者的行為改變,供應鏈需要繼續適應這種變化。
因此,中國正在進行垂直整合,在國內生產更加先進的中間財,並提高中間財出口量,增加國內創造附加價值出口比例。 如今,全球主要國家政府均大力投入資源支持寬能隙化合物半導體研究,吸引晶圓材料廠、晶圓代工廠、IDM及LED大廠透過自主研發或採取併購方式進行佈局,並已陸續開發出可用於取代傳統矽製程元件的替代產品。 由於汽車供應鏈對產品可靠度、穩定性的要求較高,且產品需要較長時間認證,因此相較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供應鏈更加封閉,車用半導體廠商也多以IDM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生產模式供應車廠所需的晶片。 如此緊密配合的型態在整車廠JIT (Just In Time)的生產模式下,雖然可以穩定運作無虞,但是最大的風險在於,一旦產業鏈上游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導致下游整條產業鏈欠缺即時調整的彈性而因此停擺。
疫情供應鏈: 疫情、供應鏈之亂來襲 為何台灣經濟成長能創11年新高?「50年磨一劍」的底氣是關鍵
范栩分享,西門子本身也同時是製造商,十分了解製造商的需求,有能力提供全方面的軟體與硬體,但這都是屬於技術的範疇。 在推廣資安概念時,首先讓客戶有完整觀念,思考「假如要落實資安,要從什麼角度著手?」重盤考慮之後,依循概念,再訂定執行策略方針,最後才是套用相對應的技術。 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之下,若高度仰賴特定國家客戶,將可能因禁令或技術封鎖特定廠商,導致營收大幅波動,如何於國際不同國家客戶間取得平衡分散風險,便成為半導體產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因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影響之下,旱災、雪災、颱風、水災等天然災害問題都可能對晶圓廠的正常運作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尤其是晶圓廠運作需要大量高純度水及大量電力供應,而台灣目前供應全球21.4%晶圓產能,未來兩年內還有8座晶圓廠陸續完工投入生產,2021年初台灣即發生嚴重缺水問題,年內也發生多次跳電問題,如何維持穩定的水電供給問題,將是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否維持高速發展的共要關鍵。
林信宏也表示,除了決定是否主張不可抗力條款外,投資人也要留意金融機構、交易所或海外金融交易市場,是否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止營運。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供應鏈,受到中國大陸封城及停工命令影響,在大陸設廠的供應鏈廠商恐無法如期出貨,導致違約。 可口可樂的商品結構相對單純,對於難以輕易實現在地生產的企業來說,如何將供應鏈數位化、透明化,方便企業即時檢視整體供應鏈各部分的狀況,就是接下來該努力的方向。 飲料巨頭可口可樂(Coca-Cola),是疫情中受傷較小的公司。
疫情供應鏈: 全球和區域供應鏈的挑戰
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樣一個發展之下,工業網路安全必須要被重視的原因。 遠傳近年積極與外部單位合作,例如成為首家加入愛立信全球電信設備回收計畫,在2022年回收1.5萬個基地台設備,回收比達98%;遠傳也攜手Gogoro、光陽,循環應用汰換電池在紅綠燈、重要路口做為儲能應用,不但能延長電池使用壽命,並再創新價值。 當企業駛向「新時代」的同時,分銷和製造公司正在研究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變化和挑戰,以進行創新、轉變並找到最佳的前進之路。 致力於端到端供應鏈網路平衡的同時,藉由流程整合的手法,避免日益破碎化的流程是重要的工作。 由科技部研究報告可得知,台灣IC產業自1966年開始,由後段的封裝製造切入,經過4分之1世紀歷練,期間產生了台積電、聯電等企業,帶動IC產業蓬勃發展,並透過晶圓代工模式,創造出異於他國的獨特業務型態。 橫跨金融、科技、電信、零售、製造等產業,深度專訪5位台灣CEO的經營管理心得與危機因應經驗,KPMG安侯建業專家也提供相關建言。
事實上,根據台灣媒體分析,過往台積電鮮少漲價,但此刻在全球晶圓代工生產持續供不應求、芯片(晶片)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台灣其他規模較小的晶圓代工廠已數次漲價,加上台積電正積極設廠,在成本需求增加下決定漲價。 第二是政府大量的財政政策,黃崇哲認為,將導致全新的貨幣環境,成為未來市場最大的機會與挑戰。 目前,全球進入第四波疫情,好消息是致死率、重症率逐步下降,加上人類從過去西班牙大流感中記取教訓,學習到如何因應疫情變化。 黃崇哲說,COVID-19對經濟的嚴重衝擊,主要反映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
疫情供應鏈: 全球產業供應鏈源起
聯合國 IPCC 報告顯示,全球有約 33 至 36 億人生活在氣候危機高風險的環境。 氣候脆弱的國家和地區遍布西非、中非、東非、南亞、中南美洲、海島國家、北極地區等。 中東和北非地區,除受到國際局勢及糧食緊張影響,當地居民更持續面對氣候變遷對糧食和水安全的威脅,飽受水資源短缺、空氣污染和廢物管理不善等環境壓力。
各界對通膨趨勢已演變為全球性、持續性的現象漸成共識,而主要罪魁禍首之一便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所觸發的供應鏈短缺問題,其嚴重程度、持續時間皆已超乎預期。 正在台北攻讀機械工程博士學位的Josh表示,此類測試「至關重要」,公司還因此把美國的實驗室擴大至台灣,Josh現在也投入許多心力在台灣實驗室。 在台灣設置實驗室能減少兩地物流所需的時間成本,更有效率地測試各供應商的原物料品質。 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缺口問題,國際商會(ICC)與Finastra公司於2021年攜手合作,引入新的融資市場,為小微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獲得短期資金的管道。 透過ICC、金融科技業者、金融家和企業之間的開放合作,建立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並利用科技解決中小企業痛點。 疫情令經濟和金融不確定性增加,在被金融機構拒絕的貿易融資申請中,約4成來自中小企業,在獲得信貸和維持營運現金流方面遭遇困境。
疫情供應鏈: 疫情後,製造業數位轉型怎麼做?
透過區塊鏈技術,供應鏈金融不僅能清楚勾勒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相對關係,亦能把中小企業納入到供應鏈的網絡體系中,打造更有效率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和環境,提高管理效率,幫助核心企業降低借貸成本,有效改善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開啟供應鏈金融透明化、低交易成本的時代。 供應鏈金融涉及的機構很多,包含金融機構、實體企業(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中小企業)以及物流企業等,金融機構是主要的資金提供方,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傳統供應鏈金融融資通常僅覆蓋一級供應商。 近年來雖有線上中小企業借貸平台出現,提供快速、便捷的貸款,可是卻有額度不高等問題,如何解決供應鏈資金問題,依然是個難題。 要解決這個痛點,唯有確保商業誠信,而區塊鏈不可更改、可追溯、透明性的特性,正可為涉及供應鏈金融的各個群體建立信任基礎,解決融資難題。 目前已有企業運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處理資金問題,相信疫情過後,這樣的運用將日益明顯,成為趨勢。
除此之外,世界各地發生越來越多不可預見的災難的風險,而且很明顯,公司需要重新配置其全球價值鏈以預先減輕和管理風險。 企業應首先評估其供應鏈風險,並透過建立並行網絡來分散其供應鏈,這些網絡更加分散但受到嚴格管理。 這就需要對風險和機會進行長期分析,而不是簡單地轉移到工資較低的國家。
疫情供應鏈: 國際情勢動盪威脅供應鏈 台企全球佈局助營運不中斷
「富達投信獨立經營管理」各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各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不過中國方面反駁格奧爾基耶娃稱,中國一貫採取科學全面有力的防控舉措,無論是在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恢復本國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在推動國際抗疫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世人有目共睹。 歐美國家在新變種奧密克戎(Omicron)影響下逐漸解除限制措施,「與病毒共存」;中國依然實施嚴格的「清零」政策。
-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合作伙伴(OCI)的首席執行官查普曼(Oliver Chapman)告訴BBC,多年來,許多科技公司都不太關心運輸成本,因為他們的半導體產品相對較小,而且供應商可以在一個40 英尺的空間內裝下大量產品。
- 勤業眾信Deloitte Private私人暨家族企業服務負責人廖哲莉資深會計師表示,因應供應鏈短鏈,台商無論是家族或一般企業均有佈局全球的策略和目標,與此同時,也面臨家族傳承及世代交替的問題,即使就同一事業及產品,上下兩代的經營方式及商業交易之模式就可能有歧見。
- 高雄榮總表示,院方一直重視病患反饋的意見,每月會派人整理網路評價,供高層參考,經調查後確有需改進之處,就會檢討、改進。
- 此外,技術不能單獨運行,需要搭配具備適當技能的人員;因此,供應鏈和製造業務需要融合實際技術,以支撐當前和未來的業務發展。
- 短期在此的定義是疫情發生當月,Gartner就該階段提出了3點建議。
- 時序來到2022年,全球通膨形勢仍不斷惡化,歐盟與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不斷飆破近年紀錄,美國1月份通膨率更創下40年來新高至7.5%。
海鮮市場冷清,加上種種捕撈防疫政策,讓在疫情巔峰期時,美國漁獲就跌了至少40%。 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曾在記者會證實,台灣生產的芯片被用於F-35戰機。 這是 Nike 在市場上無可比擬的品牌資源優勢,同時也是應對疫情在產品開發上最有力的武器。 其實除了 Nike 之外,像是 adidas 和 Under Armour 等國際運動品牌都有著相同的境遇;然而,即便是要面對依然長達一年半的全球化疫情,無論是從產品設計角度,還是通過改變營銷的方法,Nike 至少都做了一些準備。 物聯網方面,自2016年起推動,2018年加入AI後產值破兆;到了2020年,產值已達1.5兆元,預估再過1、2年,產值將超過2兆元。
疫情供應鏈: 翻轉思維,讓 ESG 成為創造利潤的生意
因為不能更動資料,就不會出現發貨發了兩次這種令人困惑的行動,企業更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鎖定供應鏈中的問題,不用花上幾小時、或甚至幾天的時間。 其次是勞動力,白領和藍領勞動階級可能因確診感染,或是接觸患者需受隔離,而無法工作,將使企業勞動力出現不足的情況。 疫情的不確定性使工廠面臨人力短缺的困境,Gartner表示,勞動力至少下降2成,導致產量和產能下滑。 此外,台灣企業多數有家族色彩,建議企業可以建立家族辦公室及家族治理的制度,整合家族之資源,就投資策略上有一具體且完整的系統性規畫,並建立家族事業經營之指導方針,維繫家族間的承諾,才能確保家族資產與財富的傳承。 台灣企業可以借鏡此一家族辦公室的運作機制,並且靈活運用控股公司、信託或私募基金等,建立歷久不衰的家族企業。 疫情供應鏈 然而,長供應鏈的布局遇上嚴峻的疫情以及戰爭等貿易制裁下,產生前所未有的挑戰。
投資方面,因2021年投資暢旺,民間投資成長率18.8%,2022年可維持3%到5%。 他分析指出,這次疫情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當年企業出現倒閉潮、失業率飆高。 這次疫情爆發時,政府藉由資金、銀行、信用或紓困等措施,雖讓企業未出現倒閉潮,卻也無實際營運,結果反而出現大量殭屍企業,且槓桿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