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捷運地圖12大優點2023!內含台灣捷運地圖絕密資料

Posted by Tim on December 2, 2020

台灣捷運地圖

2015年7月6日土城線永寧站延伸至頂埔站完工通車,板南線至此全線完工通車。 伴隨頂埔站通車,臺北捷運公司亦在官方網站公布除文湖線以外的四條高運量路線列車時刻表。 2012年1月5日新莊線大橋頭站-輔大站段正式通車,營運路線從忠孝新生至輔大,在臺北市與已經通車的蘆洲線共線,合稱新蘆線。 台灣捷運地圖2023 臺北捷運興建期間傳出許多負面消息,其中木柵線(今文湖線)可以說是最飽受爭議的路線。 除此以外,捷運局內部的弊端、經費透支問題和6條線同時興建所造成的沉重交通衝擊,也是當時爭論的焦點[7]。

台灣捷運地圖

全綫(包含高運量和中運量)電動列車播音系統在2010年全部更新完成,內容為「左/右側開門」(相對於列車行駛方向)。 台灣捷運地圖 臺北捷運各車站月台皆設有LED顯示器和等離子電視,顯示列車預計到站時間。 中和新蘆綫、信義綫和松山綫除上述設施外,新增了電子看板,透過LED箭頭燈號顯示相鄰車站的列車行駛概況。 臺北捷運設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包括導盲磚、無障礙驗票閘門、升降機和車卡內的輪椅專用區等。 候車月台並設有夜間安心候車區,保障夜間乘客搭乘捷運的安全[42]。

台灣捷運地圖: 臺北旅遊網

伴隨頂埔站通車,臺北捷運公司亦在官方網站公佈除文湖綫以外的四條高運量路線列車時刻表。 2012年1月5日新莊綫大橋頭站-輔大站段正式通車,營運路線從忠孝新生至輔大,在臺北市與已經通車的蘆洲綫共綫,合稱新蘆綫。 台灣捷運地圖 臺北捷運興建期間傳出許多負面消息,其中木柵綫(今文湖綫)可以說是最飽受爭議的路線。 除了土建工程出現瑕疵外,試車時更問題不斷,最甚者為1993年試車時發生2次的火燒車事件[12]。 由於合約問題,在1993年的商務仲裁判斷下,臺北市捷運局須賠償馬特拉16億4千萬元[7]。

  • 列車編製為1組3輛,2組共6輛為1列;新北投支綫、小碧潭支綫的列車是單組3輛1列。
  • 2006年5月31日捷運板橋綫第二階段延伸和土城綫完工通車,全長7.2公里,板南綫終點站由新埔站南移至永寧站[17]。
  • 1977年2月,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簡稱運委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前身)初步規劃了U1、U2、U3、S1和S2等五條路線,為臺北最早的捷運規劃[8]。
  • 信義、新莊2捷運綫於東門站交會,共有5條隧道,包含信義綫上下行路軌隧道、新莊綫上下行路軌隧道和1條共同管道,且設計為平行轉乘,在附近的杭州南路地下以狀似麻花辮的型式縱相交疊[73][74][75]。
  • 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和中華顧問工程司組成計畫小組,就初步規劃報告深入研究。
  • 2014年11月15日由西門站延續至松山車站的松山線完工,串連同為綠線的新店線;而淡水線全線亦改行同為紅線的信義線,直通超過15年的淡水線與新店線列車不再連通行駛,北投站區間車改行駛至大安站。

為維持淡水-新店路線不受影響,北投站-台電大樓站區間車以及單綫行駛超過13年的小南門綫暫時整併為北投站-象山站,還有西門站-台電大樓站兩條路線[24]。 2011年2月27日南港綫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正式通車啟用,同年9月臺北捷運正式晉升為國際地鐵聯盟會員[22][23]。 2006年5月31日捷運板橋綫第二階段延伸和土城綫完工通車,全長7.2公里,板南綫終點站由新埔站南移至永寧站[17]。 1997年3月28日,淡水綫淡水站-中山站和新北投支綫通車;同年12月25日淡水綫通車至臺北車站[15]。 圓形,站名部分僅中文,基本色紅色,有雙色為轉乘站中正紀念堂(綠)、東門(橘)、大安(紫,代替較難取得之棕色印泥)。

台灣捷運地圖: 營運與服務

路線命名的部份,在規劃時期,各站尚未命名時,多以路線識別色來命名,如紅綫、棕綫等。 到初期路網興建結束並開始正式營運後,由於路線尚未全綫通車,故改以路線區間所主要提供通勤服務的地域的名稱套用至路線名稱。 現在,以地區套用路線的名稱已經為臺北捷運系統的慣例以及被大眾所習慣。 所以,即使全綫通車的路線還是以地名為路線名,如已經全綫通車的捷運棕綫稱為「文湖綫」,而非如同高雄捷運以紅、橘綫般命名之,惟文書上可自行於括號內補充說明,例如:文湖綫(棕綫)[37]。

台灣捷運地圖

隨著台中捷運恢復試營運,搭捷運就可以抵達的夜市吸引了大批人潮。 台中捷運全程有18站,從首站北屯總站搭乘至高鐵台中站需要36分鐘。 正式通車後,台中捷運平日列車的尖峰時段每5分鐘一班,離峰時段每8分鐘一班。 前身為松山綫車站章,延續松山綫車站章格式,站名中英文並存。

台灣捷運地圖: 台中捷運規畫中的路線

臺北捷運初期路網只有木柵線(今文湖線)配合馬特拉全自動運行系統全線設置全高月台門,但高運量系統全未裝設任何月台門,高運量系統最後一座通車時沒有裝設月台門的車站是2008年底的板南線南港站。 由於每次跳軌事件均會對捷運系統、行車和乘客造成嚴重干擾,臺北捷運公司已經編列預算,從2005年11月開始逐步增設半高式月台門,至2018年9月30日正式全數完工[56][57]。 2013年7月31日起淡水線、新店線、板南線的區間車也同步採用[v],同年11月24日起信義線、小南門線[w]也正式採用。

松山線之松山、南京三民、台北小巨蛋、北門站戳圖案無修改,其他轉乘站更改顏色與形狀,信義線站戳圖案調整站名呈現。 北投站、七張站與大橋頭站原先定義為轉乘站,隨後更改為普通站,故形狀、顏色有做更換。 臺北捷運列車皆為動力分散式的電聯車,以第三軌供電(750伏特直流電)方式推進[70],並搭載列車自動運行裝置,可以在無人駕駛(有時有司機監控)下自動開停車和自動開關門。 有別於2個站構成的雙胞胎轉車組,臺北捷運是由3座兩兩相鄰的車站——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及東門站,形成「三角轉車組」。 台灣捷運地圖 2018年,同於台北聲音地景計畫內推出站體環境音樂,並於整點時播放。 2018年8月10日起淡水信義線台北101/世貿站、東門站、中正紀念堂站、台北車站、中山站、劍潭站、士林站、北投站、新北投站及淡水站,板南線龍山寺站、西門站及台北車站增設日語到站廣播[49]。

台灣捷運地圖: 臺灣民俗文物館/民俗公園 (文心崇德站)

2000年初期,台北市捷運局提出淡海輕軌及安坑綫可行性評估;2012年12月11日,受新北市府委託展開台北捷運系統三鶯綫綜合規劃。 隨後皆轉由新北市府主導,多數改為新北捷運系統推動,僅三鶯綫維持仍以「台北捷運系統」名義送交中央政府審查。 1977年2月,交通部運輸計劃委員會(簡稱運委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前身)初步規劃了U1、U2、U3、S1和S2等五條路線,為臺北最早的捷運規劃[8]。 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和中華顧問工程司組成計劃小組,就初步規劃報告深入研究。 其中BMTC的部分工程師曾參與設計香港地鐵的路線,故參考香港的跨月台轉車設計,將市區內的路線修正為L型交會;此外也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 為服務視障乘客,提供車門開啟方向指引,2008年臺北捷運公司增加電聯車開門方向語音廣播服務(僅有國語)。

「一加一」的策略讓北北基都受惠,以後基隆人到台北,可以在汐止轉汐東線到東湖或東環,到南港車站還可轉搭高鐵到宜蘭及台灣任何一個地方。 順利與友人見面後,友人好奇問「妳坐捷運不會大家都在看妳嗎?」,李多慧則逗趣回應「還好,其實大家對我沒什麼興趣」,讓友人笑翻。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台北17日電)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表示,基隆市是唯一捷運系統會抵達的非六都城市,政府將協助成立捷運開發建設基金,降低基隆負擔,盡各種方法讓基隆捷運在年底完成綜合規劃的核定。 一中商圈是台中最旺盛的商圈,以一中街为核心,鄰近幾條道路發展成一中夜市,最後再向外延伸形成一中商圈。 因附近有臺中一中、臺中科技大學、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這裡的學生人口眾多而成為了台中年輕人流行文化的指標地。

台灣捷運地圖: 路線命名

交通:高鐵台中站出口1轉乘公車70、800,彩虹眷村下車。 臺灣民俗公園規劃成民俗及民藝兩區,園區建築以清末民初的傳統閩式風格為特色。 民俗文物館是傳統四合院的住宅建築,內佈置早期台灣人民的生活場景,以食衣住行所使用的器具呈現出歷史的軌跡。 這裡有古意的紅床、梳妝台、原木椅,還可以看到古代新娘出嫁時所坐的「新娘轎」。 民藝區則是配合生動的民俗技藝表演,還有工藝製作展示販售、傳統美食、童玩遊戲及民俗戲劇等,提昇本土文化藝術,同時做好民俗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工作。 文物館讓民俗、民藝文物得以有效的保存,讓民眾可對先民承傳下來的文化、工藝及智慧,有更深層的認知。

「捷運沒有顏色不分藍綠,需要中央和地方一起合作。」鄭文燦說,綜合規畫5月提報交通部審議,希望今年10月核定,完成「最後一哩路」,就可開始設計、發包等,預計核定後九年完工通車,時間約在2032年12月。 台灣屬於春夏秋冬不同季節月份都適合旅遊的國家,也是國人和觀光客一直在挖掘的旅遊勝地。 我們提供活動資訊、旅遊推薦、交通攻略、景點分享等,讓你輕鬆準備在台灣旅遊的點點滴滴,一起玩轉台灣。 根據目前規劃中的台中捷運未來路網,捷運綠線在「市政府站」可以轉乘捷運藍線、「文心中清站」可以轉乘台中機場捷運橘線。

台灣捷運地圖: 捷運資訊

臺北捷運公司為紀念此事,將3月28日定為臺北捷運的通車週年紀念日[14]。 1996年10月,台北捷運紫綫改由中央政府統籌改隸於中正國際機場捷運系統,並以BOT模式招標(之後在2000年代因長生公司倒閉,與桃園捷運藍綫合併為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系統)。 1988年7月22日,臺北捷運首項工程——北投車廠正式舉行開工典禮。

其他如扶手電梯等設備均廣泛設置於每座車站,以連絡出入口、穿堂層和月台,早期並曾經參考外國地鐵宣傳右側站立、左側通行的搭乘習慣,方便有特殊需求的乘客快速通過,後來雖改為宣導「緊握扶手、站穩踏階」,但已經養成旅客站一邊搭,另一邊快速通過的捷運文化。 部分車站的升降設備也陸續分批汰換,升降機由原本的油壓牽引式升降機,改成無機房式牽引升降機。 扶手電梯方面,也增設節電裝置,一段時間無人搭乘時,自動進入怠速運行狀態,直到有人員搭乘時再恢復正常運行。

台灣捷運地圖: 台灣MRT查詢 點擊搜尋亞洲鐵路 亞洲鐵路圖 高雄捷運票‪價‬

車站和列車內全區禁菸,禁食區(黃線內)禁止飲食、嚼食口香糖和檳榔,另禁止旅客於未經捷運公司許可下從事商業行為,違者會被依大眾捷運法處以1,500元新臺幣以上、7,500元新臺幣以下罰鍰[44]。 臺北捷運各車站均設有詢問處,詢問處設於各站的穿堂層區,負責一般諮詢、販售各類單程票、一日票、TAIPEI 台灣捷運地圖 PASS、各式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及處理舊制押金式悠遊卡退卡與其他旅客事務等。 詢問處均備有公共區總監控系統和控制中心聯繫,兼具維持車站系統和乘客安全的功能[41]。 2016年10月1日,數字路線名改為顏色代碼路線名,站內標示全面更換,並納入車站代號,新路網圖同時加入隔年由桃園捷運公司營運的桃園機場捷運,其他營運模式未變[26]。 2004年9月29日,因新店機廠附近住戶催生於機廠頂樓加蓋的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從小碧潭站上車於七張站轉乘新店線[16],自此時起,來往新店與台北市區的列車班次受新店線軌道配置與支線的影響而無法加密。

由於每次跳軌事件均會對捷運系統、行車和乘客造成嚴重干擾,臺北捷運公司已經編列預算,從2005年11月開始逐步增設月台閘門,至2018年9月30日正式全數完工[56][57]。 2013年7月31日起淡水綫、新店綫、板南綫的區間車也同步採用[v],同年11月24日起信義綫、小南門綫[w]也正式採用。 2014年,開始於高運量各站僅有一營運區間的月台採用入站廣播,如中和綫古亭等站往南勢角方向、新店綫公館以南各站,七張站小碧潭支綫的入站廣播也啟用。

台灣捷運地圖: 初期設計

現臺北捷運各站之車站紀念章,大多以該站文化、觀光為主軸,供遊客作為紀念。 根據各語言平等的法令,臺北捷運車站和列車內的廣播從原本木柵線(今文湖線)時期僅播放國語、英語演變為現今依序播放國語、英語、閩南語、客語的情形[m],亦曾考慮於部份車站增加原住民語廣播,但並未付諸實行[n][48]。 為了視障旅客需求,於2012年4月起捷運忠孝復興站文湖線和板南線月台新增視障優先椅,提供候車或等候導引服務[24][46]。 為維持淡水-新店路線不受影響,北投站-台電大樓站區間車以及單線行駛超過13年的小南門線暫時整併為北投站-象山站,還有西門站-台電大樓站兩條路線[24]。 2011年2月27日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正式通車啟用,同年9月臺北捷運正式晉升為國際地鐵聯盟會員[22][23]。 2006年5月31日捷運板橋線第二階段延伸和土城線完工通車,全長7.2公里,板南線終點站由新埔站南移至永寧站[17]。

台灣捷運地圖

結束自1997年3月28日淡水線通車後,與木柵線形成同系統卻互不相連的的兩條獨立路線。 2000年8月31日板橋線龍山寺站-新埔站、小南門線通車;同年12月30日南港線市政府站-昆陽站全線通車,至此初期路網完工。 本列表列舉臺灣已營運、興建中或規劃中的大眾捷運系統(即都市軌道運輸系統)路線。 台灣捷運地圖 其中規劃中路線除交通主管單位正式規劃案外,僅列出各級政府機關已提報可行性分析或相關研究案,或由民間規劃提案並已呈報交通主管機關審查者。

台灣捷運地圖: 台中捷運注意事項

中期導入車站編號系統前,廣播內容為:「轉乘1號文湖(2號淡水信義/3號松山新店/4號中和新蘆/5號板南)綫,請在本站換車。」和「Transfer station for the Line○.」。 列車上具有預錄廣播系統,透過預錄廣播播報站名,而一般宣導廣播和緊急資訊,使用車側目的顯示器、到站顯示器和路線識別燈等來提示車卡旅客。 當列車準備離站時,車門關閉前會透過月台廣播系統發出列車離站警示音 。 由於過去曾有意見認為:原本的鳥鳴聲警示音聽起來太過尖銳,因此於中和綫各站(東門、古亭站除外)試辦以柔和的音樂聲作為警示音的方案。 由於兩種警示音各有利弊,儘管其餘路線各站仍沿用原本的警示音,中和綫各站的音樂聲警示音依舊保持不變,形成兩種警示音各自存在的現象。 然而2015年5月25日起,為了配合「捷運聲音地景計劃」,中和新蘆綫各站的警示統一為鳥鳴聲[47]。

  • 為維持淡水-新店路線不受影響,北投站-台電大樓站區間車以及單綫行駛超過13年的小南門綫暫時整併為北投站-象山站,還有西門站-台電大樓站兩條路線[24]。
  • 臺北捷運初期路網只有木柵線(今文湖線)配合馬特拉全自動運行系統全線設置全高月台門,但高運量系統全未裝設任何月台門,高運量系統最後一座通車時沒有裝設月台門的車站是2008年底的板南線南港站。
  •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b]、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及新北市,為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以及規模最大和最重要的捷運,主要功能為提升臺北都市動綫和機能,並促進臺北都會區繁榮與發展[4]。
  • 2018年,同於台北聲音地景計畫內推出站體環境音樂,並於整點時播放。
  • 當駕駛室有司機的時候,可以由司機負責開門和關門,關門後按下啟動按鈕,列車便自動開車,並根據訊號系統的指示來行車,到達停車站時自動停車。

1986年,行政院核定經建會所通過的《臺北捷運初期路網方案》,該方案即為第一版的臺北捷運初期路網,把淡水線和新店線銜接為紅線,同時也列入了今日的中和線、板橋至松山的藍線[e]、木柵線[f][7]。 1968年6月28日,中華民國交通部曾表示研究臺北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可行性[6]。 台灣捷運地圖2023 1970年由於臺灣經濟持續發展、臺北都會區交通量亦日漸龐大。 1975年臺北市政府與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國發會前身)、交通部以三對等負擔經費方式,由交通部統籌辦理「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步規劃」,並於1977年底完成報告[7]。 臺中捷運綠線是台北文湖線、新北環狀線之外,台灣第3條全自動無人駕駛的捷運系統。

台灣捷運地圖: 在「地圖」中開啟「顯示停車位置」

臺北捷運已經通車營運的路線有文湖綫、淡水信義綫、松山新店綫、中和新蘆綫、板南綫、環狀綫共六條主綫,以及新北投支綫、小碧潭支綫共兩條支綫,和貓空纜車共一條纜車綫。 全部路線完工後,路網總長度將達到250公里,預計每日可運送360萬人。 惟以下僅列出由臺北市捷運工程局主導規劃,作為地方主管機關之路線[g]。 臺北捷運已經通車營運的路線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環狀線共六條主線,以及新北投支線、小碧潭支線共兩條支線,和貓空纜車共一條纜車線。 命名的主要原則,係以所在地附近之地名、街道、地標或名勝古蹟為主[60][61][62]。 目前雙站名的車站僅有台北101/世貿站,以及未來信義綫東延段的廣慈/奉天宮站。

台灣捷運地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