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升息2023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July 19, 2020

南韓升息

今年不同之處在於,Fed可能即將停止升息,不僅美股,歐洲股市通常也都表現不錯。 南韓最低工資委員會19日表示,南韓已決定最低薪資明年調升2.5%,調幅為三年來最小,此時正面臨經濟成長減緩與高通膨的環境... Fed已暗示接下來可能放慢升息步調,這讓南韓央行有喘息空間。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南韓升息

儘管聯邦基金期貨變動不大,但兩年期美債收益率,以及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匯率的美元指數(DXY雙雙下跌)。 儘管市場對微軟增加AI投資存在疑慮,但我們認為AI依然是科技股的重要 驅動因素. 目前,我們預期2022年至2027年間AI終端需求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61%, 較此前預測的2020年至2025年增長20%上修。 基於此,全球AI需求預期 將從2022年的280億美元猛增至2027年的3,000億美元,使其成為全球科 技行業增長最快的類別 一。 我們預期,2027年AI的應用和模型部份將實 現1,700億美元的營收(複合年增長率139%),而半導體和硬體核心基礎 設施部份的營收為1,30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38%)。 美聯準會接近升息週期尾聲,但為進一步緊縮留下空間 美聯準會在上週舉行的利率決策會議上升息25個基點,使得利率達到22 年來最高,這也是過去12次會議中第11次升息。

南韓升息: 美國就業數據具韌性,升息風險仍在

經濟學家也警告,儘管南韓推出創紀錄的刺激措施,包括發放現金,消費支出復甦力道依舊疲弱。 彭博指出,Fed升息周期結束後,歐洲股市受到激勵的效果毫不亞於美股。 Fed最後一次升息後接下來的一年,Euro Stoxx指數的回報率中值約在20%,與標普500指數大體相同。 南韓國會在經歷好幾個月的爭論後,上周通過「韓版晶片法」(K-Chips Act),擴大對半導體和車用電池等主要戰略科技的... 韓銀自去年8月至今多次升息,但多為每次升息1碼,表示將採漸進式升息,但近3個月連續兩次升息2碼,顯示物價漲幅仍來勢洶洶。 數十年奇蹟似的成長,使這個窮國搖身變成經濟超級強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積極的封鎖抗疫反...

市場對這是美 準會本 輪緊縮週期的最後一次升息保持樂觀,帶動標普500指數上週進一步上 漲,本年截至7月28日的累計升幅達19.3%。 目前,美股估值僅比2022年 初創下的歷史高點低4.5%。 根據FedWatch顯示,市場認為聯準會在9月再次升息的機率只有13.5%;11月的會議升息機率則上升到30%,但在過去一周,11月份升息的機率已逐漸下降。 關鍵在於11月會議召開前,9月份的CPI通膨和就業數據都將陸續公布,第三季的GDP也已揭曉,聯準會將視這些經濟數據做出決策。

南韓升息: 「南韓」央行宣布升息!為什麼這麼做?會造成什麼影響?

不過,正如在2011年所見,我們並不認為最近的評級下調會損及美債前景。 許多大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也已經為評級變化好準備,將投資委託的說明轉為追蹤美國公債而非AAA級債券。 深度觀察 上週五公佈的美國最新就業報告顯示出部份降溫跡象:7月份非農業就業人數新增18.7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20萬人。 3個月移動平均值降至21.8萬人,為2021年1月以來最低,其中包括前兩個月數據向下修正。 宏觀政策方面,會議強調採取逆週期措施,例如延續減稅降費政策、加快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以及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會議還 指出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寬鬆措施,並將積 應對房地產、消費、城投平臺 債務和民營企業信心等廣泛議題。

當然就2010年升息的經驗,台灣升息後,房地產還是繼續漲,但是韓國這次是針對房地產,台灣下次若升息,再加上周邊國家也祭出打房的政策,那帶來的效應很可能會跟上次不一樣。 這也是韓銀在2018年11月升息至1.75%以來,時隔2年9個月再次決定調升基準利率,希望藉此改善房貸增加、房價及物價上升等「金融不均衡」現象。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在7月政策聲明發表後透露,9月例會不排除繼續升息,但費城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8日演說卻暗示,升息循環已到了結束的時候,惟近期內不太可能降息。 這使得美聯準會繼7月升息25個基點後暫停升息的可能性上升—從而有利於債券。

南韓升息: 全球與區域

但是無論是 8 月還是 10 月,大家都預期韓國央行即將進入升息的循環。 畢竟,從 6 月開始在韓國央行總裁李柱烈的發言就開始轉為鷹派,提到他們會在適當時機改變目前的寬鬆貨幣政策。 美國就業數據降溫,但仍具韌性 從三個月移動平均值來看,目前美國新增就業速度放緩至2021年初以來最低。 勞動力需求的溫和放緩被市場視為正面信號,即美聯準會7月升息25個基點可能是本輪週期的最後一次對利率敏感的兩年期美債收益率下降,美元指數(DXY)也下跌。 今年儘管韓國是亞洲最先升息的國家,但是如果我們拿韓圓跟人民幣或是台幣相比的話,韓圓都是相對弱勢的。

南韓升息

廣達(2382)今舉行法說並公布第2季財報,其中,第2季營收2450.29億元雖較上季衰退近8%,但獲利卻成長逾56%,單季每股純益2.63元,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4.31元,遠優於去年同期的2.78元。 但是正如這個周期所表現的,歷來帶動後緊縮時期的反彈也是大型股。 MSCI已開發市場指數今年迄今漲幅已達16.2%,2009年到此時的漲幅為16.9%。 隨股市進入8、9月,這兩個月向來行情慘澹,過去十年在此期間平均都會走低。

南韓升息: 美元

南韓央行13日調升基準利率1碼至3.5%,為14年新高,符合市場預期,市場認為這可能是18個月以來升息循環的最後一次升息。 在降息時點仍遠的不確定背景下,我們認為美股前景將面臨挑戰,並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今年漲幅滯後的市場及類股。 美股面,我們相對於市值加權指數青睞等權重指數,前者稀釋了估值偏高的少數超大型成長股的影響。 市場最初的反應,表明投資者認為該數據降低了美聯準會再次升息的概率。

南韓升息

不過,我們認為,應用場景清晰且長期前景明確,使 得AI並非泡沫。 我們建議對科技股採取精選策略,專注於變現趨勢明確的 公司。 其中軟體股的風險回報更具吸引力,並且能受益於AI需求增長。 通膨數據出爐後,市場對於美國將繼續升息的臆測減退,且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對需求前景依然樂觀,但人們擔心中國陷入通貨緊縮後的石油需求,國際油價今天下跌。

南韓升息: 南韓5月貿易條件連續第26個月惡化

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經濟,韓銀在2020年3月決定降息2碼至0.75%,同年5月再次降息1碼至0.5%;直到去年8月因應才開始重新升息。 美國勞工部10日公布,7月整體CPI比6月上升0.2%,符合預估,也與6月升幅相同,進一步顯示通膨正緩步降溫。 6月暫停升息後,FOMC在7月例會宣布聯邦基金利率調高1碼,是自去年3月啟動緊縮循環後第11度升息,攀抵5.25%到5.5%的逾22年新高。

  • 投資者對科技股業績的期待較高,也使得財報超出預期的難度增加。
  • 像是 Goldman Sachs、JP Morgan 認為他們 8 月就會升息,Bank of America 則是認為他們在 8 月只會暗示,10 月才會升息,因為韓國正在遭遇從去年開始的第四波疫情,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不斷的在創新高。
  • 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經濟,韓銀在2020年3月決定降息2碼至0.75%,同年5月再次降息1碼至0.5%;直到去年8月因應才開始重新升息。
  • 但上升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反映公債發行量的上升以及穩定成長的經濟,而與聯準會政策更密切相關的短期國債殖利率,在過去幾週內呈現下降或持平的穩定走勢。
  • 鮑威爾表示貨幣政策趨緊為經濟活動帶來下行壓力,但他認 為可能有必要在一段時 內將利率維持在限制性水準或是進一步升息。
  • 我好奇看查了一下台灣的家庭債務對於 GDP 的 ratio,可是只查到央行在 2019 年的數字是 86.7%,德國安聯集團估計的數字則是92.6%,當時似乎在亞洲其實僅次於韓國。
  • 市場目前關注焦點轉至本周公佈的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要點:最新的就業數據不支持再次升息,但也並未大幅降低升息的可能性。 南韓升息 在充滿不確定性以及降息時點可能依然遙遠的情況下,我們認為美股前景面臨挑戰,並建議投資者關注表落後的市場領域。 隨著先前的升息行動使得通膨持續降溫且增長逐漸放緩,我們認為美聯準會緊縮週期可能已到尾聲。 不過,就業數據的疲軟程度尚不足以令投資者確信暫停升息已成定局。 今年科技股大漲推動整體類股市值增加6兆美元,其中AI便貢獻了約三分 之一(2兆美元)。

南韓升息: 今年鬼月非常兇!命理師點名3星座個性不改易出事

韓銀今天發布的經濟展望中,對今年GDP成長率預期維持與5月相同的4%;同時,消費者物價成長率則因原材物料價格上升,消費回溫等,預期將上漲2.1%。 上週五公布的 8 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只增加了 23.5 萬人,遠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73.3 萬人。 前幾個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的主力 Leisure and Hospitality,就是像餐飲業旅遊業,在 8 月幾乎沒有新增就業人數。 可見 8 月的這一波delta變種的確是影響的實體經濟的重啟進度。

  • 市場對這是美 準會本 輪緊縮週期的最後一次升息保持樂觀,帶動標普500指數上週進一步上 漲,本年截至7月28日的累計升幅達19.3%。
  • 這些債券不僅提供具吸引力的總收益率,而且在投資者開始擔心增長放緩時,也具有資本增值潛力。
  •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南韓央行週四宣布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將基準利率由紀錄最低的0.5%提高至0.75%,成為疫情期間第一個升息的亞洲主要經濟體,主因南韓家庭負債激增和房價飆升,對經濟構成風險,大過於疫情反撲。
  • 他預期央行在11月到明年1月之間將會第二次升息,讓基準利率水準上升至1%。
  • 南韓央行13日調升基準利率1碼至3.5%,為14年新高,符合市場預期,市場認為這可能是18個月以來升息循環的最後一次升息。
  • 在充滿不確定性以及降息時點可能依然遙遠的情況下,我們認為美股前景面臨挑戰,並建議投資者關注表落後的市場領域。

雖然6月職位空缺數下降至958萬個,但仍遠高於上週五非農業就業報告中的584萬失業人數。 美股8日開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49點,即0.7%。 標準普爾500指數,與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下跌0.7%與0.8%。 由於穆迪(Moody)信貸評級下調多家銀行的信用評等,造成銀行股普遍下跌。 PPI的通膨年增率將從0.1%上升至0.7%,核心PPI通膨年增率則從2.4%下降至2.3%。 花旗銀行(台灣)44間分行成追憶,隨著消金併入星展,藍白招牌下周二也將正式換上新裝,而今(11)日下午3點半起,金融卡ATM存提款、轉帳、帳戶查詢等服務、網路銀行、行動銀行都會暫停服務。

南韓升息: 「讓法國在世界各地閃耀」! 全球奢侈品龍頭LVMH宣布贊助巴黎奧運

另外,義大利政府宣布將對銀行課徵40%暴利稅,加上德國通膨數據頑強,週二(8日)歐股開盤、美股盤前均下跌。 韓國央行韓國銀行(BOK)8月宣布上調基準利率一碼至0.75%,希望藉此改善房貸增加、房價及物價上升等「金融不均衡」現象;市場也預期,韓銀可能於11月再次升息。 花旗銀行分析師Kim Jin-wook說,韓國央行對金融失衡的擔憂,可能已超過其對新冠疫情導致經濟放緩的憂慮。 他預期央行在11月到明年1月之間將會第二次升息,讓基準利率水準上升至1%。 韓國央行26日宣布升息1碼至0.75%,為2018年11月來首次升息,也是去年爆發新冠疫情以來,首家決定升息的亞洲主要國家央行。

惠譽預期,到2025年美國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GDP)的比例將上升至118%,而AAA評級國家的中值約為39%。 2023年截至目前,平均時薪的增長年率維持在4.2%至4.6%區間,未出現下降趨勢。 7月平均時薪上漲4.4%,持平於今年1月的漲幅其他薪酬增長指標雖有所下降,比如,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工資追蹤指標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值從8月6.7%的高點降至6月的5.6%,但還未達到符合美聯準會2%通膨率目標的水準。 要點:儘管最近有跡象表明通膨放緩以及美國經濟具韌性,但風險仍然存 在。 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固定收益的上行空間大於股票,因為後者已計 入良好的經濟結果。 隨著美聯準會偏好的通膨指標回落、勞動力成本降溫以及第二季增長強 勁,這些經濟數據燃起對經濟軟著陸的希望,進而提振了市場情緒。

南韓升息: 市場靜待Fed主席全球央行年會演說 亞股跌多漲少

中央政治局會議釋出穩增長信號 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於上週結束,決策者釋出穩增長的信號,並指出當前 經濟形勢面臨的挑戰。 儘管更多具體細節仍有待公佈,也並未承諾推出大 規模刺激措施,但我們認為總體基調正面,這使得MSCI中國指數在過去一 週上漲3.4%。 與此同時,美聯準會在上週會議決議升息25個基點,並暗示升息週期可能 即將結束。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歐洲央行再升息一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而美聯準會可 已經結束升息。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於9日上升至4.03%,8月4日曾一度上揚4.21%,為今年以來的新高,但之後幾天又迅速滑落。 但上升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反映公債發行量的上升以及穩定成長的經濟,而與聯準會政策更密切相關的短期國債殖利率,在過去幾週內呈現下降或持平的穩定走勢。

南韓升息

決策官員預期消費者物價成長率維持在5%區間一段時間,但不認為會再大幅升高。 因此,筆者認為若買房不是自住的需求,建議可以不用太早出手,要量力而為,不需要硬著頭皮買房,因為過度槓桿反而會被升息打擊,先留一筆錢在身邊也不是壞事,因為房地產是流動性較低的資產,升息有可能會搓破價格泡沫,可以先停看聽總經面的變化。 若韓國11月又升息一碼到1%,逼近台灣連六凍的1.125%,那台灣央行就會出現壓力,萬一跟進升息,可能是明年2月,那台灣的房地產也可能被打壓。

南韓升息: 升息

韓國央行總裁李昌鏞25日結束會議後,啟程赴美國出席定於26日至27日舉行的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 李昌鏞將在年會最後一個環節上發言,這是韓國央行總裁首次在該會議上發表講話。 韓國去年8月展開升息回合,基準利率在短短一年間已上調七次,其中六次升幅為25個基點,一次為50個基點(7月),累計升息200個基點。 南韓央行此次升息,是去年8月以來第3度升息,南韓基準利率如今回到2020年3月之前的水準,當時為了對抗新冠病毒,一口氣調降3碼至 0.5% 歷史低點。 南韓央行 (BOK) 周五 (14日) 宣布升息1碼,據韓聯社報導,本次韓國央行升息25個基點至1.25%,回到疫情之前的水準。 央行總裁楊金龍曾比喻,美國是艘大船,相較之下,台灣是艘小船(小型經濟體),好處是可以快速轉彎(改變利率決策)。

南韓升息

此外,韓元對美元匯率本月23日跌至1345.5韓元,創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值,增強升息的必要性。 這次升息後,韓國利率雖追平美國,但考慮到美國聯準會9月可能升息2碼或3碼,兩國利率恐將再次發生逆轉。 韓國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為108.74,年增6.3%,漲幅創下近24年來最高紀錄。 8月預期通膨率為4.3%,雖然與前月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高於4%。

南韓升息: 房價飆升 負債激增╱南韓升息1碼 亞洲第一槍

市場傾向於認為7月升息是最後一次,再升一次機率只有40%。 這次還面臨量化緊縮(QT)持續和美國發行鉅額公債的波折。 美國勞工部12日公布,6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增加3%,年升幅低於市場預期的3.1%,寫逾兩年來最小增... 韓元重貶正加劇南韓境內的通膨情勢,該國大幅仰賴能源與其他必需物資的進口。 韓元兌美元匯率12日盤中升值0.91%至1,422.50韓元。

南韓升息

美國當初 2008 年的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家庭債務也是達到最高峰,最後我們看到的就是一旦房市泡沬化,花了大概五年,經濟的衰退花了 南韓升息2023 3 次的 QE 才走出來。 當實質利率是負太多的時候,一個自然的影響就是資金會流向房市,一方面是房貸便宜,另一方便是大家擔心錢放在銀行會被通貨膨脹吃掉因此積極地做資產配置。 韓國 7 月的房價年增率是 14.3%,這是 2002 年以來年增最快的一個月。 所以很明顯的,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以及資金過多可能會造成資產泡沫化的中間,比起疫情以及經濟,他們更加擔心資產泡沫化,所以決定先升息再說。 在利率會議後的記者會上,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並未排除進一 步升息的可能性,與近期點陣圖顯示出的決 者預測一致。 他還指出美聯 準會將“堅定地”致力於將通膨壓低至2%的目標,並會“堅持不懈”完 成這項任務。

南韓升息: 鐘看世界/南韓半導體、對陸出口下滑 今年逆差估400億美元

歷史表明,即使在經濟下 時,此類股票也有望實現相對穩定的派 南韓升息 息。 此類公司往往還擁有強大的定價能力,在高通膨時期時盈利仍有保 障。 韓國央行維持今年經濟成長率4%的預測不變,但把通膨率預測從原先1.8%調升至2.1%。

要點:在投資者等待下一步政策措施推出之際,我們繼續建議對中國股市 採取槓鈴策略,看好復甦和消費題材(包括消費和互聯網),以及更能駕 馭市場波動的高股息防禦股。 美國7月再升息1碼,使基準利率達到5.25~5.5%區間,維持在22年來最高水平,中國與美國將於本週三(9日)、四(10日)公布最新通膨數據。 但聯準會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表示,通膨依然處在高位,經濟持續增長也意味著可能需要進一步升息。 今年沒有政策投票權的亞特蘭大Fed總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也表示,他認為沒有必要再升息。

這個數字是近三年的最低,也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質政策利率在近三年最低的國家。 今年第二季,韓國家庭債務年增又達到了 10.3%,遠遠高於政府希望的 5~6%,達到創新高達的 1.54 兆美金,我們通常看家庭債務會看他對應到 南韓升息2023 GDP 的比例。 所以緩慢的升息便是一個合理的作法,一個家庭負債非常高的國家,升息一定要緩慢,否則經濟可能會承受不住,想辦法讓想辦法「緩慢」的增加資金取得的成本,也替房市降降溫,升息不代表房價一定會下跌,但是至少增加成本,讓社會大眾三思而後行。 房地產的價格高漲在過去幾年,讓韓國人民怨聲載道,總統文在寅一直都承受著很大的民怨,這一次願意直接從中央銀行升息的角度切入,甚至不願意等到第四波疫情好轉,你可以想像政府在國內想必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才會這麼大刀闊斧。 家庭債務或是家庭負債 household debt 就是說家裡每一個人債務總和,這包括了你身上背負的房貸、信貸甚至是信用卡債等等。 一般來說,如果家庭債務過高,這表示民間的槓桿開很高,適度的槓桿不是壞事,但是過高通常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過去很多經濟危機都是因為家庭債務過高起的頭。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