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全球掀起一股淨零風潮,其中以 1994 年生效、多達 197 個締約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最具指標性,各國領袖定期出席氣候變遷大會,做出減碳承諾,簽定了「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重要協議。 「淨零排放」指的是,在特定時間內,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人為移除量相互抵消,達到「淨零」目標。 良好的社會對話與持續的公民協作機制,是促成公民參與,達到社會轉型的關鍵,但目前關鍵戰略仍欠缺良好的溝通設計與長期的協作機制。 在12項戰略的社會溝通會議召開前三場後,民間團體曾於10月份召開記者會,要求各部會不該只是搜集意見就沒有後續,應有具體回應並建立長期的對話與檢核機制。
環境督察大隊、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環保警察隊陸續成立,公害糾紛處理法、環境影響評估法、環境用藥管理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亦陸續立法,並成立空污基金、資源回收基金為環保署打下基礎。 歷任署長擔任「畢業生代表」,首任署長簡又新回顧36年前的台北,天空不是藍的、河卻是黑的、且垃圾到處都是,環保署的成立改變了臺灣的生活環境。 雖然在任內可能看不到結果,但以淡水河為例,民國77年展開整治只求不發臭,但現在已是河水清澈且可划龍舟了。 過往他代表臺灣行走國際曾相當汗顏,但臺灣現在回收已是國際資優生,讓他相當光榮。 沈世宏更指出,環保署長年的工作成果是帶領臺灣全民進行「階梯式的行為變革」這場社會運動,人們已從中改變。 薛富盛說,環境部同仁歷練、經驗、遠見兼備,團隊合作精神也非常強,相信環境部可為台灣永續有最大貢獻,未來因應氣候變遷,淨零排放、零廢棄將是優先政策。
淨零意思: ISO 50001 能源管理 >
所有的故事起源於這一張被世界高度認可的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地球溫度和二氧化碳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淨零」也就是淨零排放,有人會問:「人類呼吸也會排放二氧化碳,淨零是不是說大家以後都不要呼吸,這樣子最低碳」。 詳細資訊請參閱「淨零排放有關證明標章資訊專區」,專區資訊可由標章名稱、註冊號分別連結至標章官方網頁及其使用標章的申請資訊,快速便捷,敬請多加利用。
最知名的案例就是電動車品牌特斯拉(Tesla)因碳排放低於歐盟標準,因此獲得大量碳權,可以拍賣給其他燃油車廠。 97年至105年的沈世宏署長、魏國彥署長任內,則完成了制定環境教育法、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99年徵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讓全台所有農地的污染整治在去年完成。 104年水污染防治法修法,將放流水不合標準罰鍰上限提高至2000萬元,增訂追繳不法利得及保護吹哨者條文,更率先提高有害健康物質超標之刑責。 環保署今日改制為環境部,正式揭牌運作,同時舉行環境部長布達典禮,由行政院長陳建仁頒授任命令並交予印信給環境部長薛富盛,隨後由蔡總統、陳建仁、美國環保署首席副助理署長西田珍等貴賓,與薛富盛一起為環境部揭牌,完成揭牌儀式。 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 STUDIO團隊製作。
淨零意思: 相關連結
為達成上述溫室氣體減量要求,已超過130個國家已立法或宣布淨零排放目標,宣示國家涵蓋全球90%GDP與88%碳排放量。 其中主要採取六大策略, 包括財政政策(如:租稅抵減、優惠貸款及補貼)、許可權交易制度(排放交易、綠色權證交易及 CDM)、管制工具(制定耗能或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改革制度)、自願性協定、研究發展,以及政策程序(諮詢、資訊擴散及策略規劃)等六大主軸。 “碳中和”的概念始于1997年,由来自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后更名为碳中和公司)首度提出,指家庭或个人以环保为目的,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公司亦为这些用户提供植树造林等减碳服务。 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广,广义上的“碳中和”则指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节能环保等方式抵消一段时间内国家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使其从大气中去除的碳量等于排放的碳量。 从本质上讲,碳中和是一个更狭义的术语,用于表示净零中发生的情况,特别关注碳的去除。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當中並沒有納入「碳定價」制度,也沒有針對「社會公正轉型」提出細緻的規劃,這些都是推動產業轉型、兼顧民眾權益的重要政策。
我國政府長期的產業政策在於幫助產業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將許多能源價格維持得很低。 例如汽油價格調整的原則之一是保持「亞洲鄰國最低價」,讓業者用較低的成本生產物美價廉的商品,保有與他國競爭的優勢。 淨零意思2023 根據臺大風險中心的調查,2019 淨零意思2023 年臺灣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中,有 6 家是石化業、2 家是鋼鐵業,排放總量約 1.034 億公噸,約佔當年度全國溫室氣體總排放量 36.05%。 減碳標籤的造型設計與碳足跡標籤相似,不同的是,「CO2」化學符號中的箭頭向下,代表該產品達成行政院環保署審查通過之減碳承諾。 而林務局也應明確區分,座落在不同位置的平地森林,其功能定位為何? 是「國土綠網」、「森林公園」還是「林木生產」,並依此發展出相應的政策工具或財政挹注。
淨零意思: ISO 14064 溫室氣體確/查證 >
臺灣在2015年制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當時全球設定不要超過2度C,臺灣設定2050年排放減量50%目標,然而現在各國積極追求淨零,我國也修改溫管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納入該法。 永豐銀行於2022年3月率先響應企業淨零目標,承諾於2030年達到自身營運零碳排,並擴大融資範疇,達成2050年全資產組合淨零排放。 永豐銀行啟動淨零種子團隊積極協助中小企業進行淨零轉型,打造創能、節能、儲能和金融四合一的一站式綠電平台服務,開拓再生能源市場和服務,推動產業升級並促進永續經濟發展,綠動未來! 薛富盛致詞時表示,將貫徹2050年淨零排放推動,並以淨零作為終極目標,導入循環經濟理念,落實零排放、零廢棄,並擴大跟社會大眾、環保團體對話,透過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大家共同努力,建構台灣成為具有韌性且永續發展的環境。 溫室氣體來自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使用能源和資源造成的排放。 實踐淨零排放目標需要先瞭解排放來源,設法讓生活和生產活動與能資源的使用脫鉤,做到從源頭減少排放。
過去 30 年來,政府推行國有林禁伐政策,讓森林健康及永續林經營受到很大限制,連帶影響森林碳匯的預估值。 現行除碳技術主要有:生物質吸收、自然界無機化學反應、大氣中直接移除。 當中最便宜的除碳技術就是「森林碳匯」,透過新植造林、更新造林、永續森林經營,讓植物與土壤發揮固碳功效。 政府除了利用各種政策工具促成排放者主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還要鼓勵大家移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才能達成淨零排放。
淨零意思: 策略與戰術:有何差異?
應執行還稅於民措施的原因在於,碳稅費是有累退性質的間接稅,會讓所得分配惡化。 因為高所得者新增的碳稅費稅負佔所得的比例遠小於低所得者,而且低所得者的有限收入大部分用於民生消費,易受碳稅費引發的物價上漲影響。 如成立監督機關行不通,可參考歐盟成立「氣候諮詢委員會」,雖然沒有審核碳預算的職權,卻具備監督和專業諮詢的智庫功能。 因此,林務局正著手開發本土方法,不過以目前經過環保署核可的範圍來看,僅於「新植造林」訂有本土驗證方法,涵蓋種類遠不及CDM。 張世杰以亞馬遜雨林為例,有研究分別量測亞馬遜雨林1985年、2000年及2015年的植物體碳存量,即使整體碳存量仍呈現上升趨勢,但分別比較兩段以15年為一區間的植物體碳存量增量,發現每年新增的碳存量已開始走下坡。 淨零意思 華航會事先聯繫旅客,請旅客自行攜帶環保杯在機上使用,還建議他們不要開車,改搭大眾交通工具;該航班只限網路報到,沒有實體機票,只有一個登機的QR Code,且該航班主推的是低碳排的蔬食餐。
永續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企業與組織也應展開行動,在獲利的同時,需思考如何友善地球、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正如社會創新組織為回應氣候問題提出解方、星展銀行(台灣)透過行動支持組織帶來正向影響力等。 當每個人都開始從日常中有意識地改變,才有助在2050年達成淨零目標、給地球一個喘息的機會。 淨零意思 我國有許多與環境友善、節能減碳特性相關的證明標章,透過認識這些「綠色標章」,民眾於消費時可選擇貼附有表彰環保、減碳、節能標章的產品,產業亦能針對原物料的特性、產製過程或使用的能源等項目,尋求對應證明標章之認證。 淨零轉型是產業的新趨勢,把握淨零排放帶來的新商機,為經濟與環境永續創造雙贏局面。
淨零意思: 循環經濟的減碳效益
為朝2050年淨零碳發展,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內文提及「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而產業轉型分為製程改善、能源提效及轉換和循環經濟三個面向。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嚴峻,行政院環保署在2022年4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將法條名稱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將2050年淨零碳排入法。 因此,除了中龍鋼鐵及長春石化外,其餘八家企業皆提出承諾將在2050達成淨零,並提供2030年減碳計畫。
- 產業轉型聚焦在製造、商業、建築、運輸四大部門,以「先大後小」或「以大帶小」為原則,也就是從公營到民營事業、從大企業到小公司,循序推動。
- 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若一個國家、企業或組織,在一定時間內所消除的二氧化碳,超過產生的二氧化碳,就會達到負碳排的效果。
- 離岸風電成為整個英國能源最重要來源,2030 年的 40GW 增長到 2050 年的 100GW, 2035 年電力將全面實現淨零排放。
- 除了執行減碳(減少碳排),透過碳捕捉技術、植物固碳的方式,直接消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而創造負碳(負碳排放)已成為了多數大企業的目標,未來若只依靠產業改良製程、使用綠電減碳,都難以達成碳中和,負碳技術是未來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手段。
- 負排放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自然界裡面來自上天的恩澤,本身就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效,叫做「碳匯」,像森林、海洋、濕地、土壤,這些都可以用來抵消碳排放。
活動中,除了基本雲端概念、運算、儲存服務及安全性等,也會介紹時下熱門的AI應用,並帶領參與者認識AWS多元的雲端解決方案,獲得能夠即時應用的雲端實戰力。 淨零意思2023 最重要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線上參與、全程免費,非常適合想要接觸雲端,但時間有限的產業工作者們。 2021年比爾蓋茲於《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碳新經濟》書中提出「綠色溢價」的概念。 然而,隨著需求的增加,在短期和中期的供應上勢必也將會受到限制。
淨零意思: 政府政策執行
戴興盛認為,透過森林功能配置,才能使森林更符合社會需求,避免20年前缺乏整體思考的平地造林政策重演。 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解釋,抵減的原則是,碳匯及碳排「地位平等」,因此企業或工業製成產生的人為碳排放,必須以人為介入森林經營的「人造林」作為抵減的碳匯來源,而非「天然林」及「原始林」。 此外,所要抵減的森林還必須符合「增量」的條件,也就是說,森林中的樹木必須處於「持續生長中」的狀況。 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成為第一個將森林碳匯「碳權化」的議定書,授權更新造林或減少伐林等森林管理產生的碳吸收,也可以作為減排的方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震遠說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2020年統計,國內有38%的碳排放來自十大碳排企業。 其中排碳最多的石化企業(台塑工業、台塑石化、南亞、台化、中油、長春石化),占全國21.8%的排碳量。 其餘還包括鋼鐵產業(中鋼、中龍)10.8%、電子製造業(台積電)3.5%以及臺灣水泥1.7%。 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自2002年起,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2億5千萬噸,2007年排放量超過3億噸,達到頂峰。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2018至2020年排放量,呈現下降趨勢,但在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後,經濟成長率高升,出口量增加,用電量直線上升,因此排放量也跟著增加。 周桂田認為,台灣應從政府開始培養國人節能減碳的習慣,並訂立明確政策。
淨零意思: 環保署36周年慶 是署慶也是畢業典禮
在運輸方面,經濟部提出了 2040 年電動車市售比達 100% 的願景,企圖營造以人為本的綠色運輸生活,大幅提升交通工具的電氣化。 第1項的能源轉型策略再分為3項子策略,分別是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提升能源系統的韌性,以及開創綠色成長。 專為雲端小白量身打造的課程架構,加上資深講師深入淺出的示範,相信不管你是否擁有雲端基礎,結訓後都能獲得適當的基礎雲端能力,並擁有對AWS旗下200多種服務的初步認識,了解如何活用雲端、掌握AI。 除此之外,課程結束後參與者還會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為個人求職或是部門競爭帶來正面的影響。 為幫助有意學習雲端的初學者深入認識,並從中找到職涯發展的機遇,AWS即將於9月07日下午舉辦完全免費的雲端入門課程「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
打造企業永續競爭力:環境、社會與治理因素(簡稱ESG),不只影響企業永續營運,提升產業與國家競爭力,更是形成長期投資報酬的重要動力,主管機關、投資人及消費者日漸注重企業ESG報告。 法制基礎主要為完善氣候法制環境,包括目前正在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2050淨零排放的長遠目標、碳關稅、碳計價機制等等。 其他需完善的法制,還有能源管理法、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 金兆鎔發展永續產品,落實臺灣2050淨零轉型之『資源循環零廢棄』,持續投入資源來降低產品生命週期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化學物質的排放量、控制和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衝擊,維護所有生產儲運過程的安全。
淨零意思: 產業減碳路徑 展望30年後淨零目標
此外,還要建立鼓勵公民參與的「轉型行動溝通平台」,當中包含中央與地方政府、各領域學者、文史工作者、非營利組織等各方人士。 先由政府提出政策、廣邀各界參與討論、檢視現況與問題,最後回饋意見並調整政策方向。 淨零轉型政策的研擬需仰賴「社會強健性知識」(Socially robust knowledge),意指在生產跨領域、高度複雜的政策時,必須讓各領域專業人士參與,賦予政策強健的知識基礎。 行政院在「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中,規劃碳匯將從 2019 年 21.4 百萬公噸成長到 2050 年 22.5 百萬公噸,等於 30 年來只成長 1.1 百萬公噸的碳匯量,是相當保守的做法。 如改成經營永續林,加入造林誘因及持久利用木材,應可增加更多碳匯量。
歐盟即將於今(2023年)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措施」(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asure, CBAM),其中著眼點之一即在於歐盟市場實施碳定價超過15年,減碳的努力與成果領先全球,其他國家卻仍原地踏步。 為了還給歐盟企業一個公平競爭的位置,推動CBAM乃成為勢在必行。 法國政府就曾經針對大卡車擬徵收環境稅,結果貨運業者發動國道「蝸牛運動」抗議,最後被迫修正。 目前有不少的碳定價機制充斥漏洞,如臺灣即將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所制定的碳費政策,就可能因費率訂定過低無法造成市場的減量誘因,而使企業產生付錢了事的心態,無助於減碳。 另一種設計上的漏洞是政府提供企業太多優惠方案,如在碳交易系統中給予太多免費配額,使得企業減碳壓力不足,與臺灣鄰近的南韓就值得引以為鑑。
淨零意思: 環保署次長與張子敬同進退 傳「她」有望接環境部政次
了解有哪些產業被列為重點轉型目標後,中小企業又該如何緊追國際趨勢、自我提升?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說明,中小企業主應了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多少碳排放量,透過盤查溫室氣體排放源和排放量,才能知道如何減少和尋找替代能源,以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總體而言,無論是淨零排放還是碳中和,都是為了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