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補充,新唐新品主要來自 NTCJ,其中,BMIC 已擁有 9 家電動車客戶,明年更將把應用擴大至電動自行車與電動摩托車,同時看好資料中心的儲能系統 (ESS) 將是未來成長的新動能。 不過市場仍會關注在子公司雅特力的營運狀況,先前MCU產業的疲軟仍蒙上一層陰影,目前MCU佔整體智原營收約7%。 不過,NB零組件廠商義隆相對被市場看好,由於PC廠釋出庫存去化到一定程度、開始部分出現回補,加上高階新機種的投入,對於第2季起的營運表現有望挹注動能。 MCU 方面,楊欣龍補充,第二季需求有略微回升,但還是沒有明顯改善,客戶對於第三季甚至第四季都相對保守與謹慎,且客戶庫存水位下降後,也不願輕易拉高,會持續觀察中國推出的刺激經濟方案。
車用、工業用方面,新唐針對汽車儀表板與 AR 抬頭顯示器設計的 HMI 晶片,本季已經設計定案 (Tape out),BMIC 也新增一線 BMS 大廠客戶,應用在自動導航機器人的 3D ToF 感測產品也獲新客戶青睞。 針對近期美國德州傳出暴風雪災情,多家國際半導體一線大廠停工,戴尚義認為,目前看起來停工約數日,相較過往疫情帶來的衝擊,或者是美中貿易戰造成晶圓供貨不順,暴風雪衝擊幅度較小。 瑞鼎第二季營收 70.2 億元,季減 8.8%,年增 12.7%,毛利率 42.7%,季減 2.4 個百分點,年增 0.3 個百分點,營業淨利 11.6 億元,季減 24.5%,年減 13.3%,稅後純益 13.4 億元,季減 14.8%,年增 21.9%,每股稅後純益 17.84 元。 義隆早盤上漲超過 3%,站上 200 元大關,最高來到 207 元,隨著大盤賣壓湧現,漲幅收斂至 1% 左右,仍改寫歷史新高。 義隆 3 月營收 17.12 億元,月增 54%、年增 76%,不過,第一季因工作天數少、晶圓產能吃緊,營收季減約 1 成。 隨著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支,駕駛紛紛利用手機進行導航、音樂撥放等功能,手機與汽車互聯成為新常態,且隨著兩者連接方式從過往的有線轉往無線,車廠也開始將無線充電列為標準配備,推升車用無線充電市場快速成長。
新唐法說: 相關貼文
先前市場擔憂併購後需大量時間進行整併,目前就結果來看較想像中快速,NTCJ 在合併前毛利率約落在 38 % 左右,但藉由新唐在採購及管理方面的能力,目前在 NTCJ 營收占比超過一半的狀況下毛利率可回到過往水平,可見公司整併的成效顯著。 針對先前市場對於成熟製程將在 2023 年出現供過於求的疑慮,公司則表示已和部分客戶簽訂 LTA(長約),這部分同樣仍需持續關注成熟製程的產能狀況。 在產線方面,效仿新唐台灣既有的垂直分工模式,將 NTCJ 產線多元外放給 Foundry(晶圓代工)、封測廠。 雖然 Foundry 轉移要花較多時間,但預計完成後產品在性能、成本部分都會有明顯改善。 同時也看好新唐將日本 MCU 產品線擴展至中國與台灣,成長性值得期待,另外,USB4 Retimer 已切入 PC 與主動線纜 (Active Cable),預計今年將有小量營收貢獻,明後年會有較顯著的成長。 價格方面,楊欣龍說,由於景氣變化,各產品線都有接獲客戶要求降價的訊息,但由於成本結構並無明顯變化,公司僅針對個別產品、個別客戶討論,並無全面性的價格調整,也會盡量與客戶討論,保持各產品競爭力。
至於自家 6 吋晶圓代工現況,新唐已與 95% 新唐法說2023 以上的客戶簽訂為期數年的產能保障協議 (LTA),預期跟客戶間的價格會比較穩定。 另外,新唐 40Gbps USB4 Retimer 已完成設計定案 (Tape-out),目前擁有該技術的業者包括英特爾 (INTC-US) 在內大概只有 2-3 家,公司主要為超微 (AMD-US) 的 Reference design,也持續與英特爾洽談,期望成為第二供應商。 本人/本撰寫相關團體(以下簡稱我)目前無持有本文提到之股票的多方部位,且預計不會在未來 72 小時內增加持股。
新唐法說: 〈力成法說〉日本車用晶片測試需求增 今年資本支出投資 ...
展望今年,財務長賴秀芬指出,新唐今年將持續優化營運成本、提升營益率,並希望擴大研發投資,招募研發人才等,尤其是在 NTCJ 方面,藉此強化產品競爭力。 NTCJ 在 Panasonic 時代由於受很多日本傳統的制度、管理、產線等既有問題影響,加上受制於 Panasonic 的大集團制度,使成本及營運費用居高不下而連年虧損。 而新唐入主後,已透過產線改革、制度更新等方法改善,實質效果也顯示在公司 Q2 營運成果,且成果進度也較公司原先預期的提前。 MOSFET 部分,透過 NTCJ 獨有的 CSP 技術縮小產品尺寸,將可應用在包含智慧型手機的電池及快充裝置保護,公司目前已打入中國市場多款高階 5G 新唐法說 手機。 意法停止 MCU 接單,且停止接單時間要到明年首季,MCU 是電子產品重要零組件,涵蓋汽車、家電等領域,都會用到,法人看好盛群、偉詮電、新唐、義隆電等業者都可望受惠意法停止 MCU 接單引爆的缺貨潮。
MCU 近來由於晶圓代工 8 吋產能稀缺,以及後段封測價格調漲,為合理反映成本,業者陸續喊漲,盛群 (6202-TW) 開出第一槍,宣布自今年 4 月 1 日起全面漲價 15%,顯現 MCU 現今市況相當明朗。 NTCJ 未來也將依循美國、台灣的 IC 設計公司,採垂直分工方式,如晶圓代工交由台積電 (2330-TW)、聯電 (2303-TW),封測則與日月光投控 (3711-TW) 合作,進一步優化整體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 新唐 ToF 已切入汽車 ADAS 系統,其他如 Face ID、AMR 應用也穩健成長,至於 MOSFET 除移動裝置如手機外,新唐也將技術延伸至車用喇叭,同時推出 USB4 Re-Timer 滿足 PC 市場的需求。 此外,新唐 HMI 產品線也已導入電子後試鏡、抬頭顯示器應用,並獲得日本、台灣汽車電子模組製造商等新客戶採用。 針對中國封城和烏俄戰爭,公司表示目前影響不大,僅部分原料的運輸時長變長,但仍會繼續觀察,不排除持續性的封城將會對公司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此外,由於現今一輛汽車裝備多顆喇叭,導致車廠拉線繁瑣,新唐將既有 MOSFET 技術導入車用,可簡化車廠拉線問題,預計 2025 年整體市場出貨量將達 1.7 億顆,呈現逾倍數增長。
新唐法說: 產品相關訊息
新唐自有的 6 吋晶圓廠仍持續滿載,訂單主要來自 PMIC(電源管理 IC)客戶。 針對強勁的需求,公司目前也持續提升生產效率(Ramp up),特別是在新一代的 BCD 製程(為一主要用於電源相關 IC 製作的製程)於 DC/DC 應用。 戴尚義也坦言,僅管去年第四季需求強勁,但整體供應相當緊張,是很難過的一季,公司今年已爭取更多產能,預計第一、二季將緩步改善,不過,以在手訂單來看,取得產能仍無法滿足全數客戶需求,將持續和客戶溝通協調。 MCU 產業進入第二季傳統旺季,由於日本瑞薩電子 (Renesas) 茨城廠 3 月 19 日火災迄今仍停工,導致產能供不應求加劇,各家 MCU 業者本季將全面反映 8 吋晶圓代工、後段封測成本上揚,營收表現可望優於第一季,獲利可望較往年成長。 射頻IC廠立積受到供應鏈庫存去化影響拉貨力道,市場認為,將在第2季起逐步復甦,預期下半年才會有較明顯的成長力道顯現,加上WiFi6、WiFi6E規格升級的需求帶動之下,有利於下半年營運動能增溫,後續應持續觀察市場需求的變化。 而當中主要的關鍵,就是 Tesla 擁有一套完整自主的供應鏈,能同時做到成本控制及軟硬體技術創新,這些優點將為特斯拉在競爭中奠定成功基礎。
在MCU廠商方面,盛群先前已經釋出全面調降價格的訊息,降幅依照不同產品料號而定,就是為了要加速去化庫存的時程。 由於MCU普遍多為通用型產品,因此無論是8位元或者32位元產品皆有此現象,價格的穩定性則依照應用、客戶而定,部分較為客製化或是利基型的應用別相對穩健,消費性電子產品則相對疲軟,價格持續下探。 尤其車用市場方面,儘管汽車製造受晶片短缺而減少產出,但電動車需求還是相當強勁,如 BMIC 產品線以電動車應用居多,比重達 80%,主要為高壓應用,現階段仍供不應求,本季也將推出新一代 BMIC 送樣給客戶。 價格方面,蘇源茂重申,當市場需求向下,一定會有客戶來協調,但整體來看,新唐在各產品線都沒有看到降價壓力,且看好下半年毛利率可以維持既有水準,將密切觀察後續需求變化。
新唐法說: 〈義隆法說〉下半年優於上半年 明年筆電市場成長1成
若以前 5 家供應商的銷售額與市占率來看,去年前 5 家銷售額占全球產值高達 82.1%,與 2016 年的 72.2% 相比,增長 9.9 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即是透過收購和合併,帶動 MCU 供應商呈現大者恆大。 MCU 去年平均售價 (ASP) 年增 12%,為 1990 年代中期以來的最大年增幅,不過,由於整體生產受限,出貨量僅約 312 億顆,年增 13%。 MCU 產值 2019 年因全球經濟疲軟,年減 7%,2020 年又因新冠疫情影響,產值再度減少 2%,去年迎來強勁反彈,達 202 億美元,一舉改寫歷史新高,年增 27%,增幅更創下 2000 年以來新高。
日前,友訊發表一系列AI智慧無線網路新產品,強調高品質、可信賴、更安全的台灣設計製造理念。 新唐法說 而推出的EAGLE PRO AI系列產品,從設計到生產製造端,包括關鍵零組件等,充分整合上下游供應鏈外並展現「台灣網通國家隊」實力。 第二季營業收入為新台幣33.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5%;上半年累計營收為新台幣72.67億元,年成長5.9%。 但因業外損失影響,上半年累計為稅後淨損新台幣1.58億元,每股虧損為新台幣0.24元。
新唐法說: 【法說重點解讀】併購 Panasonic 半導體後,新唐的下半年?
針對晶圓代工廠擬再度調漲售價,新唐坦言,目前尚未接獲供應商調漲價格的訊息,但無法確定未來再漲價的情況,若後續有成本上揚現象,公司將持續與客戶溝通,同時並透過優化產品組合,維持較高的毛利率水準。 MCU 大廠新唐 (4919-TW) 今 (11) 日召開法說會,展望全年,副總楊欣龍表示,上半年整體市場需求仍遠大於供給,甚至延續至下半年,目前也並未看見產能鬆動現象,首要任務仍是積極找尋新的代工供應商,預計下半年將有新夥伴加入。 整體而言,2022 年成長可期,預估新唐 2022 EPS 有望達到 8.94 元,以目前約 145 元股價計算,Forward P/E 約為 16 倍。 若以過去研究團隊認為市場對新唐的評價逐漸靠近外國車用 MCU 大廠的觀點來看,P/E 應可達 20 以上,研究團隊認為目前股價並未被高估。
外電報導,微控制器 (MCU) 大廠意法半導體向客戶發出通知,7 月底後將停止接單,預期停止接單的時間將延續至明年首季,引爆 MCU 大缺貨潮。 隨著 MCU 奇貨可居,法人看好,台灣偉詮電 (2436-TW) 、盛群 (6202-TW)、新唐 (4919-TW)、義隆電 (2458-TW) 等 MCU 業者受惠大。 觀察各產品線營收比重,瑞鼎第二季 AMOLED、車載與工控營收比重合計已超過 60%,大尺寸顯示驅動 IC 則因消費性電子需求不振,以及客戶調控存貨雙重影響,導致第二季營收表現較上季走弱。 新唐今日獲得買盤青睞,股價直奔漲停 64.2 元,創逾 2 年半新高,新唐近來漲勢凌厲,累計兩周以來股價已大漲 44%。 新唐 2 月稅後虧損 0.44 億元,每股稅後虧損 0.11 元;由於旗下日本子公司 NTCJ 仍處虧損,影響新唐整體獲利表現低於同業。
新唐法說: 全球車用晶片四強 啟動大擴產
MCU 大廠新唐 (4919-TW) 今 (11) 日召開法說會,並公布去年財報,受惠工控、新能源需求續強,加上日本子公司 NTCJ 整合的效益顯現,第四季獲利首度突破 10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連帶拉抬全年稅後純益衝上 29.41 億元,年增 452%,每股稅後純益 7.27 元,雙雙改寫新猷。 近期中國開始對 MCU 代理商做價格監管,不過公司認為中國政府打壓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當地代理商普遍無標準制度,且隨意炒作價格從中牟取暴利。 而新唐對代理商控管則較為嚴格,規定代理商需出貨到終端客戶,確保完成交貨後才能從公司拿到佣金,因此新唐管理層認為此次價格監管反而是將產業整肅更加透明,對公司整體相對是有利的。 新唐 (4919-TW) 今 (19) 日召開法說會,針對近期同業頻傳漲價,總經理戴尚義首度證實,由於晶圓代工、封測端產能吃緊,為反映成本上揚,去年第四季起已陸續調漲 MCU 價格,並依據各產品線做調整,但強調「一定都是往上調」。 黃裕國指出,由於第二季手機終端客戶看好 AMOLED 長期成長趨勢,備貨態度較積極,AMOLED 驅動 IC 第二季的營收比重提升,同時車載顯示驅動 IC 也維持成長態勢。 MCU 大廠新唐 (4919-TW) 今 (5) 日召開法說會,市場提問中國 MCU 廠近日採取殺價競爭策略,董事長蘇源茂表示,新唐在 MCU 耕耘 10 多年,在市場上有一定地位,不是用價格就可取代公司產品,不擔憂低價競爭。
BMC 產品持續受惠企業與雲端客戶建置伺服器的需求而成長,估計下半年仍會有雙位數的年成長。 但目前訂單仍多屬現存的伺服器平台,Intel 和 AMD 即將推出的新平台因 Design in 時間較長,公司表示要等到 2023 下半年才會逐漸導入需求。 針對車用市場,蘇源茂看好,BMIC 將持續成長,且因為過去以日本客戶為主,今年開始也推廣至中國,尤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新唐也不會缺席,預期明年中國區占 BMIC 比重會逐步上升,並在 2025 年上升至三分之一。 蘇源茂指出,由於景氣沒有明顯回溫,短期季營收水準要回到前兩年單季有百億元還需要努力,毛利率方面,下半年儘管有 MCU 價格競爭、日本物價電力上漲與匯兌成本壓力,但晶圓廠價格調整效益也會逐步顯現,會努力維持在 40% 以上。 以車用產品看,新唐車用產品分兩區塊,包括 DSP(數位訊號處理器)、BMIC(電池管理晶片),其中,DSP 客戶集中在日本,公司正積極擴展非日本地區;BMIC 過去受限產能,今年隨著產能增加,也可望擴大對中國市場支援。
新唐法說: 新唐 相關新聞
未來觀察重點在車用、工業用產品能否持續導入以及整體產業產能供需情況是否出現轉折。 新唐法說2023 細分各產品線,蘇源茂認為,第二季消費性、通訊需求仍較弱,尤其通訊領域中的手機 MOSFET 產品,受整體手機市場需求弱與競爭者增加因素,相關業務略顯辛苦,電腦運算則已開始止穩反彈。 研調表示,MCU 在各種嵌入式控制與運算裝置無所不在,且持續導入至更多系統,尤其在汽車系統、感測裝置成長最顯著,帶動去年整體市場強勁反彈,且由於疫情干擾,供應商生產也無法趕上需求。 新唐去年正式併入 Panasonic 半導體,更名為日本子公司 NTCJ,儘管整體營收規模顯著擴大,但由於成本過高,導致虧損壓力沉重,也連帶影響新唐去年下半年營益率一度出現負數。
新唐也同樣面對此問題,不過,BMC產品有機會在Intel新平台的帶動下,增加第2季的拉貨動能,且工控、車用產品合計的比重達4成左右,相對需求會較為穩健。 對於鴻海 (2317-TW) 而言,近幾年不斷投資並整合電動車上中下游,雖已具備造成能力,但仍缺國際市場品牌車廠訂單。 2020 全年營收為 206.7 億元,YoY+99.4%,毛利率受美金兑新台幣貶值及併購 NTCJ 影響,為 37.3%,YoY-2.5ppts,稅後淨利為 5.3 億元,YoY-4.5%,EPS 則為 1.81 元,YoY-28.5%。 其中 Sensing 部門的 ToF/ Image LiDAR 可應用在家庭、機器手臂、賣場、駕車辨識、晶圓品質評估等領域,而 DSP/ISP 則可用在汽車抬頭、影像顯示器、抗噪音訊處理等領域。 此外,過往 NTCJ 都是內銷給 Panasonic 為主,營收佔比約 50% 以下,且內銷的產品都要加上 Panasonic Logo,因此難以賣給其他客戶,但現在拿掉 Logo 後就可以賣給包括三星、LG 等新客戶,將有望拓展更多客戶群。
新唐法說: 相關
展望明年,蘇源茂看好,明年台灣、日本地區共八大產品線需求都相當樂觀,預計明年將持續成長,日本瞄準三大應用,包括新能源 (New Energy)、機器人 (Smart mobility, Robotics)、智慧家居 (Smart Life)。 蘇源茂表示,新唐第三季營收成長不如預期,主要受限台灣晶圓廠產能,日本則因東南亞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區關廠干擾,皆影響第三季營收較第二季下滑。 除此之外新唐也有與其他代工廠合作的計畫,整體而言 2022 下半年產能狀況應明顯改善。 然而,針對這部分我們可以進一步關注成熟製程供過於求的問題是否會提早至 2022 年年底發生。 公司認為目前工控、能源、IoT 和 5G 市場的需求依然強勁,且晶圓代工產能仍然供不應求,並未看到好轉,因此確保產能的穩定仍是公司今年最重要的課題。 新唐自 2020 年 9 月正式合併 NTCJ 以來,儘管初期營收規模顯著擴大,但獲利並未顯著成長,進入 2021 年後,隨著公司內部整合的效益顯現,加上 MCU 等價格上漲、需求強勁,營收、獲利皆雙雙寫下公司歷年新高。
至於京元電子 2017 年獲利下滑,非營業績效不佳,而是外匯影響與轉投資損失導致,但該公司今年所配發的去年股息將達 新唐法說 1.8 新唐法說2023 元,依舊甚具誠意。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網通品牌D-Link友訊科技(2332)6日董事會報告第二季財報,上半年轉虧、每股虧損0.24元,為整合集團公司資源與未來發展,董事會通過現任董事長李中旺升任為友訊集團總裁,董事長一職由郭金河出任。 不過,李中旺上周申報轉讓近半友訊持股5,000張,現又突然升任友訊集團總裁,辭任友訊董事長及執行長,引發外界諸多關注與討論。 2020年結合台鋼集團結合李中旺入主友訊,入主後持續加碼友訊持股,累計持股提升到超過16.34%。
新唐法說: 車用面板需求旺 今年車用TDDI出貨量估年增54%
至於工控與車用領域,已占新唐第一季營收比重 5 成,蘇源茂看好,工控業務長期持穩,且中國解除封控措施後,可望重新加碼基礎建設,帶動標案需求增加,有助工控業務,車用業務也預期今年會有不錯的成長率。 MCU 大廠新唐 (4919-TW) 今 (8)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蘇源茂表示,由於全球大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多,客戶拉貨上仍觀望保守,且因終端需求不如預期,庫存調整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新唐今年上半年隨著 MCU 價格持續上漲、筆電嵌入式控制 新唐法說 IC 出貨續旺,以及日本子公司財務結構優化,整體獲利已明顯改善,單季獲利更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