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狀況最差的華昌樓、華康樓及華樂樓混凝土強度分別只有6.45MPa、6.5MPa及6.8MPa,遠低於標準。 由於混凝土強度遠低於標準令樓宇結構有問題,承力牆結構不足以承受樓宇負荷,所以這三座大廈需要加設大鋼架將力轉落鋼架之上再分散到地面,以減輕承力牆的負擔,這些大廈均需要封閉部份樓層作為安放巨型鋼架。 而其餘同樣牽涉醜聞的大廈混凝土強度亦分別只有7MPa-10MPa左右,這些大廈亦需要作大型維修工程更換鋼筋及混凝土[9]。
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寨城公園相隔了一條東正道,這條路正是黃大仙區與九龍城區的分界線。 雖然東頭邨獲劃分為黃大仙區,但由於地理位置來説東頭邨受啟德河(啟德明渠)及摩士公園所分隔,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城的距離比黃大仙還要近。 租戶包括7-11便利店、文具店、禮品店、五金店、髮廊、家居工場和酒家及中藥行。 此外,目前隨着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裕東樓及耀東樓是全港唯一兩座不作出租的單座工字型大廈。
龍逸邨平面圖: 樓宇
而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5]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6]。 龍逸邨平面圖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3],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東頭邨重建前有23座徙廈,為方便管理,香港房屋委員會曾經將東頭邨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 政府在2022年3月31日晚上5時起把香港仔華富邨華景樓(不包括華生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日晚上10時前起接受檢測,目標在翌日中午1時完成行動。 政府在2022年2月14日晚上8時起把香港仔華富邨華裕樓(不包括華信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目標在翌日中午12時完成行動。 華富邨在落成之初,並未吸引太多市民申請,原因是該邨在當時位處偏遠,交通非常不便,對外交通如前往中上環,僅能夠依靠一條狹窄的薄扶林道,即使來往最近的社區香港仔也要乘車,加上屋邨原址為雞籠灣墳場及香港日治時期的亂葬崗,使不少迷信的市民不願意申請入住。
1959年,政府清拆東頭村以興建徙置大廈,1960年正式動工,1961年落成[14][15]。 由於繼深水埗區蘇屋邨、華富邨在樓宇結構目前仍然安全上的詬病,房委會曾經計劃將華富邨全邨清拆及重建。 至2008年年初,房屋委員會證實華富邨的整體結構仍然安全,加上同區一帶新落成的公共屋邨少,難以安置受到重建影響的居民,故此於15年內都不會清拆華富邨[10]。
龍逸邨平面圖: 設計資訊
另外,民間團體「華富邨研究工作小組」在2016年開始為華富邨進行研究及公眾參與活動,希望能夠利用社會學及園境學角度,記錄邨內的歷史與人情風味,並分析空間設計和展望將來新屋邨的規劃[21]。
此站在龍逸邨外,毗鄰龍逸社區會堂、散石灣變電站、中華基督會何福堂小學、弦海、廉政公署訓練營、裘錦秋中學(屯門)、仁濟醫院第二中學。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龍逸邨屬於屯門區議會下轄的龍門選區[9],前任區議員為龍門關注組成員曾錦榮。 而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則屬於新界西(LC4)選區[10]。
龍逸邨平面圖: 清拆及重建計劃
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將於1961年屋委會宣佈興建華富邨,是當時計劃興建的10座廉租屋邨之第8條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設計。 而根據1967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周年報告,提及項目會以「市鎮中心」概念發展。 在樓高5層的大樓內,會設商場、街市、冰室、一間酒樓、銀行、一間社區會堂、郵政局、市政局的公共圖書館、各類醫療服務、青年中心,以及大量其他商業、文化及娛樂設施。 邨內亦有3座多層停車場,各座天台均設有兒童遊樂場,並會成為屋邨的心臟。 屋邨亦會設有大於2英畝的平台,可以望到香港仔漁港、鴨脷洲及南丫島的景色[6]。 直到2020年11月,有近54年歷史的華富邨,房屋委員會宣佈重建華富邨、分五期進行清拆,現時尚未有公佈重建計劃;一直至到了2043年便完成重建香港仔華富邨的新公屋興建項目共有15幢住宅大廈,再增設南港島綫(西段)的華富站連接(華安樓及華樂樓之間)[18][19]。
- 商場佔地9930平方米,在1990年代曾經進行擴建工程,增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連接山下的華貴邨。
-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2]。
- 龍逸邨位於屯門第18區,鄰近龍門居[6],地皮是散石灣填海地,於1998年填海完成。
-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 由於混凝土強度遠低於標準令樓宇結構有問題,承力牆結構不足以承受樓宇負荷,所以這三座大廈需要加設大鋼架將力轉落鋼架之上再分散到地面,以減輕承力牆的負擔,這些大廈均需要封閉部份樓層作為安放巨型鋼架。
龍逸邨(英語:Lung Yat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TM24[3],位於新界屯門區散石灣(屯門第18區[4])業旺路106號[5]。 本邨於2013年6月入伙,全邨共有兩座34層高樓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瑞安建業承建,兩座樓宇每層分別設有13以及17個單位,面向皇珠路的一面噪音聲源只設走廊及花槽,不設單位(即採用單方向設計)。 邨內設停車場、但不設商場,不過邨內設有社區會堂供邨民及鄰近屋苑居民使用。 華富邨(英語:Wah Fu Estate),位於香港島南區瀑布灣,鄰近貝沙灣、置富花園及華貴邨等。 是香港著名的公共屋邨之一,因為部份樓宇可以看到海景及鄰近的貝沙灣,所以普遍有「平民豪宅」之稱。
龍逸邨平面圖: 興建智障人士宿舍引發警民衝突
餐廳包括華富冰室、意樂 Itamomo、大快樂餐廳和大快活。 座落屯門第18區的「龍逸邨」,建有兩幢34層高的公屋住宅大廈共990個單位,已於2013年中入伙[1],居民日常出入需要步行往距離屋邨較遠,位於龍門路的「富健花園」或「龍門站」巴士站。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及其團隊聯合設計[21]。 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竣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2]。
黃大仙區的鑽石山@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7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9,780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龍蟠苑,星河明居,鳳德邨,宏景花園,悅庭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9,490,年齡中位數為 45.9歲。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邨內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及後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單位[18];但由於地舖租戶不滿賠償條件,延誤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龍逸邨平面圖: 重建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屋邨重建後,原「東頭(一)邨」已易名為東匯邨(英語:Tung Wui Estate)。 華興樓及華昌樓是香港首批落成的雙塔式大廈,有別了從前的中央走廊式及露台相連式大廈。 在華富邨,近海邊的大廈主要是較矮的大廈,而較遠離海邊的大廈是高於20層的雙塔式大廈,此種設計佈局令更多住戶擁有海景,同時各住戶更享有露台等設備,所以有「平民豪宅」之稱[22][23]。 龍逸邨平面圖 在下邨方面,當時政府透過簡單改動地形,在華清、華基、華明及華信之間的位置設立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及花園等設施,並加設樓梯連接。 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22]。
已故前首爾市長朴元淳曾經在2012年6月11日,參觀東匯邨第一期,由時任房屋署署長栢志高陪同視察屋邨設施[4]。 龍逸邨(Lung Yat Estate)巴士站,位於新界屯門區散石灣皇珠路西行龍逸邨健龍樓外,乃一路邊中途站。 另外,華珍樓和華光樓地面亦設多類型商店,包括藥行、西醫診所、中醫專科診所、電器店、補習中心、中西藥行、醫務所、萬寧和銀都冰室。
龍逸邨平面圖: 重建後樓宇
商場佔地9930平方米,在1990年代曾經進行擴建工程,增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連接山下的華貴邨。 現時的商場樓高4層,LG1層設髮廊,LG層設街市、華富米行雜貨、華富米行、榮記文具、榮記五金建材、惠康超級市場、佳寶食品和廣泰百貨。 龍逸邨平面圖2023 地面設多間商店,主要包括金發行 茶葉、華美眼鏡、OK便利店、惠美皮鞋公司、卓越視力、美心西餅、鴨記電子家居雜貨店和中銀櫃員機等。
不過對於個別情況比較差的大廈(大部份為海旁低層大廈),基於復修費用高昂,考慮到成本問題,則需要於短期內清拆才能夠解決問題[11]。 龍逸邨位於屯門第18區,鄰近龍門居[6],地皮是散石灣填海地,於1998年填海完成。 當中的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原址位於已清拆的新發邨,因該邨拆卸而搬遷至現時位置的千禧校舍。
龍逸邨平面圖: 鄰近建築
以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房委會將與教育局及校方成立聯絡小組,確保在工程進行期間,學校環境安全及減少工程對學校造成的滋擾[20]。 但是,由於獻主會溥仁小學原來的後梯與22座共用,校舍需進行改建及加建工程才能符合消防要求,故此樓宇實際上延至2014年才開始清拆工程。
而第22座設計與後期的同款大廈不同,其大廈中部設有兩伙較大單位,原先擬作公用廁所之用,在入伙前因所有單位升級至使用獨立廚廁而改建為單位出租。 東頭邨的前身是東頭村木屋區,位於九龍寨城、衙前圍村和賈炳達道之間。 1910年,孫中山兄長孫壽屏曾居於東頭村24號屋,並用於招募同盟會黨人。 1951年11月21日,東頭村木屋區大火,超過1萬人無家可歸[8]。 政府禁止災民在災區重建木屋,將災民徙置到牛頭角福華村徙置區,因牛頭角位置偏遠,災民怒聲載道,只有百多戶願意搬遷[9][10]。 1952年至1953年,政府決定收回災區地皮、清拆潮平村周邊木屋及於白鶴山興建東頭平房區[11][12][13]。
龍逸邨平面圖: 商場
華富邨項目編號為UR06/RD14[1],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先生負責設計,並分別由德榮建築有限公司(第一、三、四期)、嘉民建築工程公司(第二期及華富(一)商場)及新昌營造(第五期及華富(二)商場)承建,而華富邨重建計劃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負責。 於1980年代揭發的26座問題公屋醜聞,使香港房屋委員會發現全港共577座工務司署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出現問題。 龍逸邨平面圖 在1992年底開展第二個整體重建計畫拆卸周期時覆檢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及房委會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揭發另有152座出現問題,當中包括華富邨華樂樓、華光樓、華珍樓、華康樓、華基樓、華昌樓及華興樓。
至落成該年,香港政府為了吸引市民入住,而播放了一齣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影片,並請來藝人譚炳文作旁白[7]。 1968年9月27日,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同時亦慶祝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第25,000個單位落成(位於華美樓9樓)。 華富邨的是房委會前身為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愛民邨、蘇屋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5]。 屋邨設兩個兒童遊樂場、健身區、休憩區、緩跑徑、民政事務總署龍逸社區會堂和露天停車場。 直至2010年,因香港社會對公共屋邨的需求大增,政府遂於該地興建新屋邨、並將跨越皇珠路的業旺路延長和興建新變壓站。 然而,不少人認為東頭邨屬於九龍城區(甚至連東頭邨的居民在填寫自己的地址時,經常會寫成「九龍城東頭邨」),相信是因為東頭邨鄰近九龍寨城公園。
龍逸邨平面圖: 香港巴士大典
商場樓高3層,設有街市、茶餐廳、便利店、醫務所、文具店、OK便利店、7-11便利店、惠康超級市場和老人院。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而強度大約只有6-10MPa),但遲至1990年代初才被揭發,其中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需要於1996年加裝鋼架作鞏固工程以延長壽命。 承建商德榮建築及嘉民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賠償,是各宗前屋宇建設委員會屋邨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到了2012年11月,香港報章引述消息透露,房屋署正在研究重建華富邨,同時期望增加單位供應,從而舒緩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情況[12][13]。 乘客可使用業旺路之行人路前往南豐工業城、業旺邨(興建中)、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賽馬會日出山莊、屯門舊墟、后角天后古廟、天后廟廣場與花炮展覽館。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而有關活動會在雙塔式大廈的中庭擺放神壇、紙紮鬼王,並進行開壇、破地獄、過橋和祭幽等儀式。 不過自2020年因新型肺炎疫情,活動一直停辦至今,加上政府規定所有互助委員會於2023年1月1日前解散下,該傳統可能會失傳[38]。
龍逸邨平面圖: 設計
同年9月17日[16],運輸及房屋局公佈《鐵路發展策略2014》,宣佈落實興建包括華富站在內的南港島綫西段[16],預計於2021年動工[16]、2026年通車[16][17]。 該邨在顯發邨2024年建成前,是屯門新市鎮內現時規模最小的屋邨,亦是屯門區近十年來已沒有新屋邨落成後的首個屋邨,住宅大樓僅有兩幢,分別命名為健龍樓及康龍樓;邨內不設商場,只有一所補習社 (前為一小食快餐店)。 東頭邨重建前為徙置屋邨,並擁有全港首批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第1-21座)及兩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第22及23座;當中第22座是全港首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 與舊長型大廈(第一型徙置大廈)一樣,這些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兩翼,但它們除透過兩翼中間的廁樓相連外,每翼兩端也設通道通往另一翼,其樓梯亦改設在每翼兩端中間位置,因此俯瞰外觀會呈「日」字型,只有第9及11座使用單幢式設計,其樓梯設在樓宇中間突出的位置。 另外,本邨部份位置於重建時仍在飛機航道之下,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份樓宇只興建了15層(住宅層數14層),部份甚至只興建了8-13層(住宅層數7-12層)。
華富邨是香港首個以市鎮形式出現的屋邨,令屋邨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可自給自足,邨內設有獨立的商場,在當時來說可說是一個創舉。 除了街市、停車場及學校等等設施外,還有一所小型圖書館:薄扶林公共圖書館,連自修室,是當時繼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後第二個在港島區的公共圖書館。 龍逸邨平面圖2023 而房委會在第九期發展計劃(東匯邨第一期)同時興建了一所社區中心,以象徵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務總署,不過該社區中心仍維持名為「東頭社區中心」(門牌號碼位於樂善道26號,而此邨亦是黃大仙區最南端邊緣、周邊建築設施大多已踏進九龍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