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任期2023全攻略!(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December 1, 2019

安倍任期

作為一名堅定的保守派與民族主義者,他執政期間通過激進的經濟政策刺激增長,大力增強日本防衛能力,擴大軍費開支,並力主修改和平憲法。 安倍晉三第一個首相任期內推行的激進經濟政策被冠以「安倍經濟學」名稱,建立在貨幣寬鬆,財政刺激和結構性改革基礎上,實施之初顯著提升了日本經濟增長,但隨後增速放緩又引發了人們對「安倍經濟學」的質疑。 他1993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2005年進入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Junichiro Koizumi)內閣,出任內閣官房長官。 他曾表示,自己自高中起便患有潰瘍性結腸炎,2007年時他還因為發病辭去首相職務。 安倍在申奧時曾說「希望能像外祖父一樣」,但岸信介擔任首相的1959年,雖成功申辦1964年奧運,但後來也在1960年辭職,無法以首相身分迎接奧運。 他始終認為日本應該修憲,因為日本現行憲法是在日本被占領期間所制訂,已不符合現實狀況,但最讓他遺憾的,就是直到卸任都無法啟動修憲大業。

安倍任期

同時任內也因國粹主義立場和部分政策主張,及森友學園問題(日語:森友学園問題)、賞櫻會風波等內閣醜聞,遭到部分人批評與質疑。 在任內其推動與鄰國的外交關係,在年金紀錄問題(日語:年金記録問題)及參議院選舉敗選後,最終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由福田康夫繼任。 最初自由民主黨各方爭取(日语:岸破義信)總裁職務[139][164],而安倍晉三欽點菅義偉繼任[60][186]。 9月14日,在自由民主黨派閥支持下[187],菅義偉在自由民主黨總裁選舉擊敗石破茂與岸田文雄[4][37][40][60][186][188]。

安倍任期: 安倍晉三2度當首相 近8年任期政績回顧

不過日本農業團體強烈反對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甚至提出「崩潰論」的質疑,因此安倍晉三提出加強競爭力的農業政策[74]。 不過第一次安倍內閣甫剛成立,便因為自由民主黨恢復(日語:郵政造反組復党問題)反對郵政民營化的議員(日語:抵抗勢力)黨籍、及民眾反對執政構想,支持率下跌[33]。 與此同時,政府在年金紀錄問題(日語:年金記録問題)處理不當,造成第一次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大幅下滑[35],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33]。

  • 2012年9月,谷垣禎一因為自由民主黨派閥勢力放棄連任,安倍晉三、石原伸晃、石破茂、町村信孝、林芳正參加自由民主黨總裁選舉[29][46]。
  • 安倍晉三遇刺案是日本在戰後首次有內閣總理大臣級別者遭到槍殺,對日本社會產生極大衝擊[143],國際社會反應亦感到震驚[189][194][195]。
  • 「安倍知道他的決定(的影響),會爭取時間和空間,在盡量自己還有影響力的情況下跟中國打交道。中國看到安倍這樣也不會對他要求太多,要看之後的首相怎麼去做,這還要時間去觀察,」他說。

1987年,山口縣選舉區參議院議員江島淳(日語:江島淳)逝世,安倍晉太郎的秘書、清和政策研究會及自由民主黨山口縣聯合會,均支持安倍晉三參加補選[10]。 但由於江島淳的兒子江島潔(日語:江島潔)尋求安倍晉太郎幫助,表示希望繼承父業,安倍晉太郎未安排安倍晉三參選[10]。 安倍任期 9月28日,安倍晉三宣佈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眾議院議員總選舉[29][136]。 這次解散被訂為指定危機管理者的「國難突破解散」,但被批評缺乏「大義」[29][130][136][137]。 安倍晉三表示選民做出信任政權的決斷[77],但不支持率仍高於支持率[135]。 同年11月,面對北韓危機,安倍晉三採取高規格待遇接待訪問日本的美國總統川普[65]。

安倍任期: 安倍辭職後會發生哪些事情?

安倍晉三還是日本戰後自吉田茂以來,第二位採用國葬規格的內閣總理大臣[199]。 他數次為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每年參拜靖國神社辯護,批評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南韓藉由歷史認識(日語:歴史認識)問題拒絕高峰會、干預日本內政[24]。 安倍任期 面對中日關係惡化與中國崛起壓力,日本將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視為重要工作,並付出大量政治資本[51][82]。 安倍晉三積極遊說參議院和眾議院[83][84],希望藉此改變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85],由美國和日本主導整個亞太地區經濟秩序,並制約中國影響力[73]。 他還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將是貿易成長的關鍵,期待藉由關稅取消或下調,日本能夠擴大出口貿易、低價進口產品,進而推動自身的經濟成長[55]。

安倍任期

為了推動企業提升利潤能力、投入國內投資和提高勞工工資,安倍晉三還藉由稅制改革照顧數量眾多的虧損中小型企業[55]。 安倍晉三更主張應對北韓實施經濟制裁、及堅持獨島主權,使其知名度迅速竄升[25]。 同時期,東海旅客鐵道社長葛西敬之(日语:葛西敬之)為首的經濟界人士,成立支持安倍晉三的「四季會」[17]。 2003年9月,小泉純一郎計劃讓盟友山崎拓擔任自由民主黨幹事長,不過森喜朗、青木幹雄強烈要求撤換[17]。

安倍任期: 中國發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陸委會首次表態:以經濟脅迫干擾總統大選

安倍晉三是自由民主黨憲法修正、國家安全與戰略議題推動者[143],主張倍增國防預算,提出飛彈防禦應考慮「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日語:敵基地攻撃能力)」[40]、及美國與日本「共有核武器」[189]。 他曾支持被中國禁止進口的臺灣鳳梨[1]、協助取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36],並指出「臺灣有事」將是日本與美日同盟威脅[2][191][192]。 同時間,安倍晉三持續以眾議院議員身分參與政治[40][60],在國家政治與自由民主黨內保有影響力[1][4][2][37][143][189]。

對此有不少民主黨成員認為,是因為立憲在整合時不願充分禮讓民主黨,才讓民主黨席次難看,因此相當不滿。 再加上民主黨原本在修憲議題態度上,就是打著「務實」旗號的,這都是安倍能施力的空間。 而堅持反修憲路線的民進黨成員,則被迫出走,另組立憲民主黨(立憲),打明「反對修憲」的招牌。 最後的眾議院大選結果,自民黨於在野黨分裂下漁翁得利,再度拿下三分之二席次,但立憲黨在在野聯盟整合下,從出走的少數派,一躍成為在野最大黨,原本的民進黨主流派,則在選後將黨名改為國民民主黨。 每當有事件發生,執政聯盟內部就會響起「緩議修憲」的聲音,雖然黨內目前安倍獨大,而安倍也希望專心修憲,但為了要成功修憲,不落入「只拚修憲不問政事」的批評,還是得先穩住政權。

安倍任期: 任期最長,終須一別:安倍晉三施政總體檢

其後日本試圖在亞太地區扮演領導角色,加強外交關係,制衡中國崛起[38][59]。 在一連串外交摩擦及徵用工訴訟問題後,安倍晉三對南韓採取強硬態度、發動貿易戰,日韓關係惡化[115][151][152]。 安倍晉三還關注東海與南海的主權衝突問題[103],並增強日本與臺灣的友好關係[2][6][210],是1960年代後最為親臺的日本政治領袖[1][38]。

總理莫迪說,「對我最親愛的朋友安倍晉三的不幸去世感到震驚,悲痛難以言表」。 因此,安倍執政後如期在2014年4月提升到8%,雖然增稅前有祭出預防景氣衰退的對策,但增稅後的衰退還是超乎預期,也讓後續的增稅更加謹慎,一延再延。 2015年,他推動了集體自衛權,使日本能夠動員海外軍隊保衛自己和受到攻擊的盟友。 儘管遭到日本鄰國甚至日本公眾的反對,但日本議會還是批准了這一有爭議的計劃。 2014年,習近平「應約」與安倍晉三會見,兩人在鏡頭前的表情以及身後兩國國旗的缺失一度是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安倍任期: 日本「參院選」結果:自民黨維持獨強,但修憲氣勢減弱

而在野黨部分,上一屆民進黨的政黨票為1175萬,這屆立憲加民主合計則為1140萬,票數大致維持平盤,得票率則從21%上升至22.8%。 但值得玩味的是,自民黨在選前把「勝利」的標準設定在「過半」,而非「三分之二」,並在確定席次過半時,就高呼「大勝」,主流媒體也多以「執政聯盟大勝」下標。 但實際上自民黨少了9席,最後修憲勢力則以4席之差,失去了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 在此之前的2月26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出通知從3月開始暫停進口台灣菠蘿(鳳梨),表示在台灣菠蘿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但台灣表示2020年銷往中國的鳳梨合格率達99.79%,中國單方面暫停輸入明顯並非貿易考量。 岸田文雄表示,絶不向暴力低頭屈服,「明天的競選活動將繼續進行」,「我們必須確保安全地進行自由公正的選舉,決不能讓這一暴力事件影響日常的治理」。 路透社引述一名在現場報道安倍演說的日本放送協會記者說,當時他聽見連續兩次聲響。

但當要推動的是改變現狀的修憲公投,在目前雙方旗鼓相當之下,這股尚未表態,一般認為傾向維持現狀的民意,則可能成為逆風。 習近平表示,安倍晉三在任期間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進行了努力,作出了有益貢獻。 安倍在2005年和2012先後兩次當選日本首相,是日本至今連續執政最長的首相。

安倍任期: 從李登輝到賴清德 台灣30年「過境外交」下的美中台角力

休息一段時間後,安倍2012年決定出馬角逐自民黨總裁大位,並在第2輪投票擊敗對手,創下自民黨史上請辭總裁後再度當選的首例。 缺乏身心健康及社會支持: 安倍任期2023 從事照顧工作就好比職場上班,不只中間需要休息、每過一段時間也需要好好放假喘息。 不過在實際個案中,照顧工作卻是全年無休、24小時不間斷,就算照顧者意識到自己能量減弱、甚至耗竭,也難以找到「補充性」或「替代性」的支援服務。 如此惡性循環,不只讓生活品質降低,甚至感覺前途黯淡,身心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照顧者很容易下意識地忽略自身的身心健康,最終,只會形成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各方面都缺乏支持的雙輸局面。

安倍任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曾經志願加入特別攻擊隊[224]。 安倍任期 1958年至1991年,安倍晉太郎當選多屆山口縣眾議院議員[4],並擔任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自由民主黨幹事長等職務[6][226]。 在獲得志公會以外的八大自由民主黨派閥支持(日語:麻生包囲網),以及未隸屬特定派系的議員在小泉純一郎表態支持之下,最終由福田康夫在9月26日出任內閣總理大臣[33]。

安倍任期: 翻新基礎建設 日本政府將投入3兆日圓

祖父安倍寬是山口縣眾議院議員[4],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父佐藤榮作曾擔任內閣總理大臣,被稱為「一家三相」[195]、「一門三首相」[200];父親安倍晉太郎曾擔任外務大臣,母親安倍洋子是岸信介女兒[2][3]。 安倍氏(日语:安倍氏 (奥州))是平安時代陸奧國的豪門,源平合戰戰敗而流放至山口縣[45],成為釀造酒和醬油的財主[224]。 曾祖伯父安倍慎太郎(日语:安倍慎太郎)致力參與政治,曾當選山口縣議會(日语:山口県議会)議員[224]。 1933年3月,祖父安倍寬當選日置村(日语:日置町 (山口県))村長,並在1937年4月當選眾議院議員[225]。 在上任後,安倍晉三訪問東南亞、歐洲、美洲與拉丁美洲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4],啟動加強外交關係的「俯瞰地球儀的外交」[36][60],也是外事訪問最多的內閣總理大臣[63]。 安倍任期2023 2006年,其首次正式訪問便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韓,強調戰略互惠關係[209]。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