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遺體處置也修訂,刪除「使用雙層屍袋」,改為有滲漏風險才使用屍袋;刪除「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封後逕送火化場火化」,取消「儘速火化」,得採火化或埋葬,允許親友瞻仰遺容,但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並避免直接碰觸遺體。 產險公會10日宣布,因應指揮中心發布輕症不通報,將修正COVID-19病例定義。 經公會防疫險理賠小組研議,因防疫險承保範圍為「法定傳染病」,自3月20日起,防疫險保戶若經診斷為輕症,不再認定為法定傳染病,保險公司依約不予理賠。 一.取消「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逕送火化場火化」建議,調整為「遺體得採火化或埋葬等方式進行處置」。 軍職人員適用假別為病假(無不利處分);公務人員適用假別為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考績等次考量)以及居家辦公;教師適用假別上,如無法居家辦公或線上教學,可請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學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成績考核之考量,其所遺留課務由學校協助排代並支付鐘點費)。
輕症患者會出現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以及全身痠痛、腹瀉、發燒、頭痛等,周珈汶說,可先準備各部位的相對應用藥,例如,含乙醯胺酚成分的止痛藥,可緩解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炎、發燒;具止瀉功能的腸胃藥、止鼻水的抗組織胺。 居家照護時,每天補足2000cc水分,促進身體代謝,可添加含維生素C的發泡錠,增加抵抗力。 此外,考量學校教學需求,各級學校經與學校師生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後,可於具特殊性場域或授課有相關需求時,學校得自行決定採取佩戴口罩措施。 ★ 補充說明:醫療照護機購包括: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住宿式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輕症隔離 若是在偏遠、山地或離島地區,按照現行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民眾仍可視訊看診。 新制居家照護遠距諮詢服務也將在3月20起一併取消,但羅一鈞指出,在偏遠地區,或是山地離島,將維持遠距視訊診療。
輕症隔離: 相關新聞
此外,如是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須將檢測器材密封包裝攜帶至社區採檢站,進一步做PCR核酸檢測,移動過程請佩戴口罩,並切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最後防疫工作不分你我,民眾請確實遵守防疫指示,出入公共場所掃碼簡訊實聯制,或可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互相保護,加強防疫效率、形成保護網。 請具重症風險因子者(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於快篩陽性後儘速就醫,以利及時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
教育部表示,後續會配合衛福部的接種措施,學生現在如果有需求,可自行到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打疫苗。 依據衛生福利部於8月15日公布的最新防疫政策,已取消各類對象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支持性給假措施,且自主健康管理天數由10天改為5天,校園指引也配合已修正。 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共同邀請各領域專家,為可能面臨的輕症隔離預作準備,第一堂Live課程由專精於急重症照護的護理師周珈汶分享「隔離必備五物品」,以及居家環境清潔須知,直至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輕症居家照護儼然已成為一種常態,除了保持平常心,仍要提升自我免疫力,避免被負面情緒淹沒。
輕症隔離: 「防疫新制度」須符合中重症條件,才可通報法定傳染病
由於目前的COVID-19確診者多半為輕症或無症狀(請注意,如您出現請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即不適合再作居家隔離,應立即撥打119、衛生局或1922專線。 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並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發病採檢陽性滿10天。 答案是那些讓你胸痛和嚴重呼吸急促,甚至休息後無法緩解的狀況。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藍色或灰色的嘴唇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說,如果你無法醒來或保持清醒,請務必要致電醫院。
另,在請假依據上,建議認快篩陽性證明即可,不須要求出具醫師開具之診斷證明。 昨本土增1萬876例、境外184例、死亡40例,降幅9.3%。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說,未來二周本土案例會維持平盤,後續將三階段解封的條件愈來愈充足。 據悉,第一波輕症免隔離政策擬今天下午2時記者會上公布,將由指揮官王必勝親自主持記者會說明。 由於確診者數量逐日攀升,「居家隔離」者大量增加,因此指揮中心也同步放寬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的就醫交通方式,如遇「緊急就醫」狀況,可由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因此即便當下收到「電子圍籬」違規警示,事後也會衡量狀況,不會直接開罰。
輕症隔離: 透過「健康益友App」看診
北市中山國中原本預計在8月中旬招聘到位,但在開學前一週,理化和數學各缺一位專任老師,因為他們請了半年和一年的病假。 家長送國小中低年級的孩子到校門口,由於北市對於COVID-19有新指引,家長若想進入校園了解情況,也沒問題。 輕症居家隔離以「一人一室」(含單獨房間及衛浴)為原則,若有同住家人且無法隔出單人空間,則要隨時清潔環境衛生。 周珈汶說,同住者要隨時戴口罩、勤洗手;居家空間以漂白水消毒,尤其是使用完衛浴設備後,應穿戴拋棄式手套仔細擦過門把、水龍頭、蓮蓬頭和馬桶等,室內一定要保持通風。 周珈汶提醒,手部消毒使用75%酒精,環境消毒使用漂白水,漂白水以1cc加50cc冷水稀釋,用來拖地板、擦拭桌椅、家具。
今年7月31日,李松季董事長也以其在金融總會代理理事長14個月任內及各項公共服務的卓越表現,獲得黃天牧主委頒贈「一等金融專業獎章」,此為保險業者獲得該至高榮譽的第一人。 黃天牧特別稱許李松季在金融總會等各項公共服務職務時,「您任勞任怨,不卑不亢,是領導最佳典範」,獲頒此獎,實至名歸。 近三十年來,李松季秉持「企業是社會公器」的理念,全心投入泰安產物保險的經營,並特別致力於「社會公益」及「人才培育」,多次獲得保險卓越獎的肯定。 今天開學,台南市中西區成功國小充滿熱鬧的廟口風, 結合友善校園周,邀請王藝明創新布袋戲團以創新及活潑易懂的方式,透過西遊...
輕症隔離: 自主健康管理重點
如果,基於某些因素,讓家人無法進行隔離,例如伴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員並且不能請假。 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讓伴侶的工作單位知道他與確診者一起生活。 CDC 建議,如果家中有人出現咳嗽、呼吸急促或發燒等症狀,就應該遵循隔離計劃並聯繫醫生尋求進一步建議。 台灣本土疫情嚴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即起輕症分流,輕症者在家隔離。 隨著「輕症免隔離」的防疫新政策推動後,勞動部特別說明有關勞工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出缺勤問題,若勞工在「免隔離」期間仍希望維持出勤,雇主應尊重其選擇;倘若雇主片面要求輕症勞工不出勤,應照給工資。 輕症隔離2023 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新冠疫情延燒時,確診遺體得在24小時內完成火化,家屬因此無法見到親人最後一面,指揮中心今日宣布鬆綁相關規定,讓確診遺體不用再維持「盡速火化」流程。 羅一鈞說明,已經和各單位主管機關盤點使用假別,包含軍公教學生勞工等5類。 以勞工來說,普通傷病假5日內不得扣發全勤獎金,只要快篩陽,就可以做為請假證明。 針對教職員及學生,王必勝表示,教育部大方向將規劃師生確診後仍有5天的休息時間,細節仍待教育部公布。 輕症隔離2023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防疫險是依「依照契約」來做履行,契約當中屬「法定傳染病」才可獲理賠,但輕症免隔離免通報後,是否仍符合法傳定義,要再做研究,現在還無法回答要不要賠,預計3月20日前金管會會公布討論結果。 國內本土病例連續4天新增超過千例,染疫者集中隔離場所數量吃緊,陸續有縣市加入「輕症居家照護」行列,截至昨天參與縣市包含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花蓮縣、宜蘭縣、基隆市,今天新增新竹市,國內共有10個「輕症居家照護」縣市。
輕症隔離: 【2023最新】確診防疫指引|「自主健康管理」最多5天!新冠肺炎(COVID- 快篩陽性、確診該怎麼辦?
目前尚不清楚持續出現的症狀有多常見、持續多長時間或如何有效治療。 但是,如果你在 COVID-19 之後仍在與揮之不去的症狀作鬥爭,那麼你其實並不孤單。 請與醫生保持聯繫,並詢問所在地區是否有任何 COVID-19 後的診所。 即使是輕症,除了通報之外,也要讓不住在一起的家人或是親密的朋友知道,他們可以幫你準備食物、清理盤子以及管理您可能需要的任何其他事情,並且可以隨時掌握的你的任何狀況,特別是65 歲以上的人,以及患有哮喘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如果是確診者的話。 如果你可以舒適地站起來彎腰,那麼你可以送食物的人將食物留在臥室門口,以盡量減少接觸。 送餐以及處理空盤的人,應該使用一次性手套來處理這些確診者所使用過的器具。
指揮中心說明,考量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並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邁向疫後新生活。 指揮官王必勝說明,考量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故調整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 輕症隔離2023 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但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 指揮中心昨(9)日宣布自3月20日起,COVID-19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改為0+n自主健康管理,相關防治措施同步放寬,合計共有「7取消4維持1調整」。 《三立新聞網》特別整理相關QA懶人包,一秒搞懂最新防疫新制。 如果可以的話,脈搏血氧計和溫度計可以更準確地幫助自己檢測冠狀病毒病程的變化,以便讓你知道何時可能需要更進階的醫療護理。
輕症隔離: 確診輕症免通報、隔離!指揮中心籲4族群快篩陽儘速就醫
生物醫學領域是全球發展的關鍵領域之一,也是台灣未來科技創新的重要推手。 此外,大專校院九月也將迎來開學,針對大專校院不利處境學生,則將生理用品補助納入生活助學金發放;針對有急需的學生,學校得兼採定點取用以及定點販售。 今天開學日,彰化大城鄉潭墘國小因廢校無法開學,29名學生雖被縣府安排轉往他校就讀,但仍有家長帶2名學生來到潭墘國小上課被...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最好讓病人清潔和消毒水龍頭把手、門把手和馬桶蓋等主要表面。
- 因應「防疫新生活」,原本的「疫苗接種假」也將解編退場,未來回歸一般性請假規定。
- 自112年3月6日起,全國的各級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包括各級學校、幼兒園、課後照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場所)將於室內實施「自主佩戴口罩」。
- 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共同邀請各領域專家,為可能面臨的輕症隔離預作準備,第一堂Live課程由專精於急重症照護的護理師周珈汶分享「隔離必備五物品」,以及居家環境清潔須知,直至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 如果,基於某些因素,讓家人無法進行隔離,例如伴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員並且不能請假。
- 診所門口公告,只要有呼吸道症狀者,一律在診所外面候診掛號,由醫師外出做診斷;雖然新冠輕症確診者從20日起,不再需要通報隔離,民眾若快篩陽性、可到醫療院所實體看診,不過還是有基層診所,依然採取分流看診。
- 另,在請假依據上,建議認快篩陽性證明即可,不須要求出具醫師開具之診斷證明。
解隔後進行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3、7天進行家用快篩。 教育部提醒,學校健康中心屬於醫療照護機構,依規定要戴口罩。 另外包括烹飪教室、實驗室或廚房等特殊性場域,學校師生在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後,可自訂口罩措施。 依據指引,校園師生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篩檢陽性,但屬輕症或無症狀,都回歸學校原本的請假規則辦理,可以到校上課。 但若有症狀,指引建議還是在家休息,儘量避免外出,若外出須全程戴口罩。 清明連假第一天本土確診一口氣又竄飆160例,統計1/1至4/1止,目前重症率為0.22%。
輕症隔離: 居家隔離無法一人一室時,應該要怎麼辦?
「我有一位親近的長輩在家摔倒,原本健康的人迅速衰老,長時間臥床對每個家庭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如果能做到健康老化、在家安老,長期而言,既可以幫助長者活出安全自主,也能減少長照支出費用。」臺北市長蔣萬安強調,家家都有父母、長輩,將心比心,幫助老人家健康老化,上任以來已擴大預防照顧的服務能量與範圍在做。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和流行病學教授 輕症隔離2023 Timothy Brewer說:「若是與家人共住,必須轉換到有獨立浴室的房間里,記住,絕不能與家人共用毛巾、盤子或類似的東西。」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和獨立浴室。 明尼蘇達州衛生部建議:如果你需要與人共用一間臥室,請盡可能與其他人睡覺時保持 6 英尺的距離。 美國CDC 發現,在距離確診者6 英尺以內,累計至少 15 分鐘就會增加傳播的風險。 (1) 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填版疫調單」,自主回報症狀、風險因子、密切接觸者;並聯繫密切接觸者,請其自我篩檢、自我健康監測10天。 符合1人1戶條件在宅檢疫期間或期滿前確診者,繼續在宅隔離(同住有多名確診者或有必要之照護或被照護需求時,得多人1戶,餘同戶內不得有未確診者)。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病例定義調整內容,明天起,臨床條件若有發燒≧38℃或有呼吸道症狀後14天內,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者,才視為確診通報,因此產險公會表示,屆時輕症已非「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定病例,不屬法定傳染病範疇,保險公司依約不予理賠。 指揮中心指出,COVID-19病毒感染可傳染期平均約為5天,爰教育部據以建議COVID-19篩檢陽性之輕症或無症狀學生及教職員工,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在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不要到校上課上班,快篩陰性可提早解除自主健康管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宣布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政策,自3月20日起實施,取消確診強制隔離,屆時輕症者由5+n,改採0+n自主健康管理,僅有中重症需住院者才需通報。 這也是國內自 2020年1月15日起將新冠列入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要求確診者強制隔離之後,時隔1159天終於鬆綁。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如果有症狀但不嚴重,只要在不使用退燒藥的情況下至少 24 小時不發燒,就可以在症狀首次出現 10 天后停止隔離。
輕症隔離: 新冠輕症免通報昨上路 確診數大降 本土+112
確診者如為輕症,疾管署宣佈自2023年8月15日起「免通報、免隔離」,確診者採「0+n」隔離模式,n最多改為5天,如隔離期滿(或提前快篩陰性),則可自行結束自主健康管理、不需特別回報。 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不斷變化,許多民眾因滾動調整的政策而對防疫措施感到「霧煞煞」,更有許多人是「遇到了才需要緊急查找答案」,這些都是防疫時代常見的狀況。 另外,輕症確診免通報、免隔離上路,過去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措施,也從明天起正式取消。 新制不回溯適用,因此3月19日(含)前確診、明天仍在居家隔離期間,不可提前解隔,仍須按舊制隔離滿5天。 若19日(含)前篩陽,但明天持試劑到院所就診,正值新舊制轉換期間,指揮中心設有7天緩衝期,醫病雙方同意仍適用舊版病例定義、可以輕症通報。
考分會統計近年外語群等人文社會相關學群缺額率居高不下,成為大學討論來年招生名額時首先減招的對象。 輕症隔離2023 美國在疫情2年間至少30萬名公立學校教職員離職,歐洲通膨致教職成難以持續的低薪工作,日本的戰後嬰兒潮退休後人力青黃不接,檢討企業媒合員工轉換跑道的可能性。 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新學年始於每年4月開始,但今年7月底日本教職員工會(日教組)在東京的集會已喊出「學校有危機!」,要求改善教師工作環境、待遇,參與者說,他的學校明年新學年就找不到班導師,有人說今年才聘來的新人老師,已打算提辭呈...
輕症隔離: 最新消息
二、 取消「不可再打開屍袋」建議,調整為「於符合感染管制原則下,親友可瞻仰遺容,惟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避免直接碰觸遺體」。 包括「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清冠一號」、「住院須採適當防護措施」、「住院者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死亡喪葬慰問金和關懷金調整適用對象」。 不過藥師也特別提醒,這類型藥物俗稱「成藥」,成藥由於不須經醫師或藥師指示即可使用,即便民眾因喉嚨不適、咳嗽、流鼻水、頭痛、發燒等症狀而導致需要用藥,也要仔細依照外盒或藥品仿單標示的用法、用量及服用時間,切勿擅自過量或減量使用。 舉例來說:A勞工若遭衛生單位要求居家隔離,可請「防疫隔離假」,期間雇主應准假(但可不給薪),因此假設A勞工於隔離第4天發病確診,自當天起可改請病假、領半薪,或者改請自己的特休假、領全薪。 我們也推動銀髮貴人,「銀髮族需要我們照顧,他們也能到社區關懷據點傳授如書法、編織多方面的智慧和才藝,活得自主有尊嚴,樹立世代交替的典範。」姚淑文期許,提升臺北市高齡社福政策,「預防照顧」惠及65歲以上長者一體適用,不僅長輩受用,所有家庭都能生活在樂齡首都、好好變老的首善之都。
指揮中心特別提醒,家用快篩並非「每天都要篩」,正如發送「細胞簡訊」目的為提醒民眾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或採檢,若都無異狀則可正常生活。 例如,民眾於3月20日持3月19日家用快篩陽性證明至醫療院所就診,如醫病雙方均同意3月19日快篩結果且醫師評估為確診個案,仍適用舊版病例定義及相關防治措施。 指揮中心表示,為利政策調整推動順利,規劃3月20日至26日為7天緩衝期,供採檢日於本年3月19日(含)以前之民眾及相關單位在緩衝期時可進行通報等相關防治作為及行政作業。 但是,如果你有併發症的高風險,可以選擇針對冠狀病毒的藥物使用。 當你確診,但同住家人去都沒有任何異狀,但還是必須立刻讓他們隔離才是。
輕症隔離: ‧ 台灣躲過一劫! 太平洋高壓「壓著蘇拉」大偏西
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最新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居家照護措施,應事先準備好居家防疫包,以因應不時之需,每天要量測體溫、觀察身體狀況,共同平安度過防疫時期。 周珈汶建議,備妥防疫包物品:包括體溫計、血氧機、拋棄式手套、漂白水及藥品等五物品,確診者應每天測量血氧、早晚量體溫,一般正常血氧濃度約為95%到100%,低於94%即要注意血氧偏低,可能有隱形缺氧問題。 另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室內口罩鬆綁通案性措施,於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及公共運輸)應戴口罩,各級學校健康中心、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等比照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之規定,仍「應戴口罩」。 此類對象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檢測結果為陰性,或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已達10天。 此外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 防疫新措施再進一步,因疫情已走向常態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COVID-19將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同時指揮中心將於2023年5月1日「功成身退」解編,未來如疫情再起,衛福部防疫團隊仍會和專家小組持續整備應變。
如果你的打算自己準備飯菜,請在使用廚房等共享空間時,盡可能遵循CDC的建議:戴上口罩,打開窗戶可以增加氣流,對所接觸的任何東西進行消毒,洗手,並避免共用家居用品。 為了安全起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你即使與家人共住,就算是獨自待在房間內,也最好都戴上口罩,只有在廁所的時候才可以脫下口罩。 雖然表面上Omicron並不是很確定主要傳播的載體是什麼,但有人擔心病毒可能會在更冷、更乾燥的冬季空氣中持續更長時間。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最好讓病人清潔和消毒水龍頭把手、門把手和馬桶蓋等主要表面。 隔離期間,在臥室遠離他人吃飯是最安全的選擇,如果那是不可能的,請盡量遠離其他人吃飯。
輕症隔離: (二) 本土個案:
請別驚慌,《104職場力》依據最新指引,為您「不斷更新」符合最新版本的「確診者指引」,供您參考。 指揮中心特別說明:考量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並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邁向疫後新生活,故調整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 輕症確診者明天起取消強制隔離,一律改成自主健康管理,若期間篩陰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不必採檢,即可解除。 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快篩陽性民眾有症狀時,還是建議在家中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待症狀緩解後再戴口罩出門。
輕症隔離: (一) 隔離啟動:
不論是住院、加強版集檢所/加強版防疫旅館的輕症、無症狀患者都適用上述3大條件,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上述所稱快篩須由醫事人員執行,所以居家照護確診者不適用條件一及二,解除隔離條件僅適用距發病/採檢日達10天,無須採檢,即可解除隔離治療。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江慧珺台北18日電)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無症狀、輕症確診者解除隔離治療條件新制,居家照護確診者發病日達10天,依據Omicron變異株特性,研判不再具傳染力,無須採檢就可解除隔離治療。 目前最新的COVID-19疫情,9成以上的確診者均屬輕症、無症狀患者,因此即便確診人數逐日破千,多數人都是以「居家隔離」模式照護,專業藥師指出,民眾可事先購買市售綜合感冒藥、退燒藥、腸胃藥等3大成藥,並準備好運動飲料、電解質水,預防染疫後可能的脫水狀況,幫助快速恢復元氣。 如於PCR核算檢測後確認為確診,目前防疫政策修改,僅有70歲以上、血液透析、懷孕36週以上孕婦、中重症等4類患者需要進入醫療院所接受治療,其餘輕症、無症狀者均會送集中檢疫所或是自行在家居家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