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台灣基金會2023詳細資料!(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January 1, 2023

循環台灣基金會

工業區和都市發展常是緊密相連的,卡倫堡也不例外,產業共生,讓工業和民生可以共存共榮。 例如工廠的廢熱全部回收,提供給卡倫堡至少九成住戶和商業大樓使用。 位於丹麥第三大港的卡倫堡工業園區,發展產業共生的序曲要從1960年代說起。 當時一家煉油廠的製程需要用到水,於是拉管線將廠區和鄰近淡水湖連接在一起。 循環台灣基金會 到了70年代,煉油廠將多餘的煤氣,透過管線提供給鄰近石膏廠的鍋爐使用。 隔年,煉油廠再和另一家能源廠連結管路,調節水的運用,形成卡倫堡產業共生園區的雛型。

既然學生的需求是「使用」平板,而非「擁有」平板,政府的思維其實可以不必侷限於採購平板等硬體「設備」,而是提供師生使用電子器材的「服務」。 也就是說,不必採行過往「買斷」的方式,而改成類似租借的服務採購,把平板的擁有權、維護升級與汰舊換新等責任,轉移到對平板零件、維修與回收都更有專業的平板供應商身上。 營建產業是建構人類居住、安全與交通的重要大型工業,也是其他工業發展之必要基礎,其物料使用的量體約佔全球年使用物料之40%~50%。 但是透過共享機制,就可以讓既有的建築空間具有充分的彈性,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共用辦公室跟 Airbnb 在台灣都已經是相當普遍的案例,甚至還能把閒置屋頂租給能源公司來做太陽能發電。 一間會議室如果有泰半的時間都在閒置,我們會說這是一種浪費。

循環台灣基金會: 政府法人研究單位

不少企業已經洞察到客戶需要的是產品所提供的服務,而非產品的擁有權:需要的是照明,而非燈泡;需要的是乾淨的碗盤,而非洗碗機。 他們採用「產品服務化」的商業模式,不是一次性地將產品賣斷,而是將產品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客戶。 「東西又壞了嗎?」在以產品買賣的商業模式中,賣得多才賺得多。 企業為了獲利成長,就需要刺激消費者進行更多的消費,甚至刻意以「計劃性汰舊」讓產品早點壞掉,加速下一次消費的產生。 這也意味著,企業需要消耗更多資源來製造更多產品,最終也產生更多的廢棄物。

這本書以循環經濟三大策略貫穿實例,讓讀者一覽實踐者的動機發想、策略規劃和推動歷程。 同時,這本書也邀請讀者集思廣益「循環台灣二〇四〇」的願景。 二十年,以一個世代的時間,我們可以突破既有框架,為下一代打造出具韌性與永續的經濟模式。 透過這種串聯關係,將這樣的讓「高價值循環」、「產品服務化」等循環策略得以實際發生,帶動價值鏈的升級和創新。

循環台灣基金會: 「資源循環」是營建產業邁向淨零的關鍵

此外,消費者是否願意改變行為模式,接納新的商業模式,也扮演重要角色。 2022年「淨零永續跨域小組」研析8個案例,透過每個月定期交流會議,腦力激盪勾勒循環經濟新商模。 案例包括:公有住宅電器租賃、冰水主機空調服務、能源大用戶儲能租賃、政府綠色採購以租代買、路平專案、食品加工副產物循環再生、廢塑膠包材循環再生、工具機加工製程減排服務。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表示,循環經濟是臺灣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因應 2050 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 企業採行「產品服務化」商業模式,讓產品以「提供服務」的方式來創造價值,將原物料視為資產,更能帶動企業導入產品模組化和延壽設計。

希望透過表揚方式,以客觀評比指標,協助企業展現從資源回收、減量,到經由循環經濟思維發展出商業模式來獲利之成果。 獎項類別包含企業循環獎、產品循環獎、循環創新獎與循環經濟跨界獎等,鼓勵各產業發展獨特且具可行型的產品或服務,並跨界合作,使資源交流產生循環效益。 人們居住在由多個中小型建物錯落有致組成的大型社區,自行把關自家住宅建物所使用的材料,降低石化原料的開採;在一些簡單的工作上,甚至一起參與建築過程。 而能源供給主要來自於該地區所有擁有的資源特性,如:日照充分的地區即用太陽能供給發電,並且與當地的綠電機構合作,成為乾淨能源的供給源之一。 居民們對於有效使用能源有極高的責任感,時常開會討論更好的做法。 而社區中開放的共享空間,也讓人們與同居夥伴們認識、交流,增加生活中的樂趣。

循環台灣基金會: 轉型循環經濟三大策略

如此一來,卡倫堡雖發展工業,卻也適合生活居住,園區大部分員工就住在附近,活絡在地經濟。 居民彼此是同事、也是鄰居的生活型態,促成更多有助於網絡鏈結的互信,進而讓卡倫堡的產業發展是以互助,而非競爭的方式成長。 例如發電廠使用煉油廠提供的剩餘煤氣發電,減少了三萬噸煤炭的燃燒,降低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讓當地空氣品質,不因工業區發展而惡化。 循環台灣基金會 另外,整個園區,每年可節省約30億公升用水,相當4000座游泳池水量,減碳效益達24萬公噸,相當821座大安森林公園。 「現在國發會、科技部、科技會報與主計總處,在審查預算與計劃時,都需要符合永續發展目標的方向。」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指出,這將引導台灣的不同單位從永續發展出發,進而加速循環台灣的實現。

但未了滿足不同單位的需求,過往的處理方式總是興建更多房舍與空間,也意味著資源耗用與浪費的程度會以倍數成長。 在循環經濟中一項重要的原則是保存複雜性及多樣性,因為生物多樣性是使生物圈穩定的最重要關鍵。 該指標使公司能從其產品和材料中獲得附加價值,並減輕物價波動和物料供應的風險,也可以作為採購決策之參考。

循環台灣基金會: 推動新經濟發展模式

不管是為了減少生產成本,而減少產品耐用性,或者是為了賣出更多的產品,而進行的「計畫性汰舊」(planned 循環台灣基金會2023 obsolescence,將產品設計成在一定時間後就會損壞或效率減低),都使得大量資源在被製成產品後,加速成為廢棄物。 除了建材本身之外,建築物在使用過程使用了大量的水電,也包括空調、家電產品與各種設備的生產與使用,因此所產生的環境衝擊,甚至比其他階段都來得高。 特別是在能源耗用的情形特別嚴重,這一部分來自於傳統房屋缺乏隔熱設計,導致空調設備經常需要滿載運轉。

  • 這時,廠商便有高度動機從源頭改變產品設計,設計易拆解、易保養維修、高品質的產品,以符合消費者需求與市場技術的進步;同時也不須再承受原物料的供應風險。
  • 矛盾的是,我們耗盡了地力、資源所換取來的食物,卻有三分之一沒有進入我們的口中,反而在過程被浪費掉。
  • 居民們有能力自己打造腦中的願景小屋,為了最小化對環境的負擔與建築成本而多使用新型態的建造方式,如:3D列印建築。
  • 希望透過表揚方式,以客觀評比指標,協助企業展現從資源回收、減量,到經由循環經濟思維發展出商業模式來獲利之成果。
  • 新陳代謝是大自然的美妙設計,讓所謂的廢棄物可以不斷循環再利用。
  • 展望未來,李長榮化工將持續整合創新研發資源,積極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及國際競爭力,以期許在全球市場位居領先地位,進而成為提供綠色差異化產品之世界級先進化學公司。
  • 由於涉及的議題相當廣泛,每個國家都需要從中鑑別出自己的關鍵挑戰為何,更需要透過產官學研社媒各界的共同參予,才能讓永續發展被真正地落實。
  • 每一步驟皆以生命運行的準則 (Life’s Principles) 標準來檢視,其解決方案符合永續的原則。

地毯業者在產品生命週期中掌握各階段的物權,為了增加利潤,積極研發更耐磨的纖維織品,延長產品使用年限,並全力回收產品原料,達到進一步的循環使用,降低材料成本。 根據美國環保部資料,每年約有35億噸的廢棄地毯被丟到垃圾場。 可觀的垃圾量讓美國環保部和地毯公司都意識到,必須要有效提升地毯的重複再利用。 面對全球塑膠汙染的危機,聯合國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與聯合國環境署,在2018年10月提出了《新塑膠經濟全球承諾》(New Plastics Economy Global Commitment),提出塑膠循環的願景目標、相關標準與規範。 台灣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體排放量近 20%,既有建築物的高能耗使得住商部門碳排放高居不下,僅次於製造部門 ,是達到 2025 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降幅需求最大的部門。

循環台灣基金會: 什麼是「產品服務化」(Product-as-a-Service, PaaS)?

運輸階段:物流在食物系統的排放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食物加工、運輸、冷藏的過程會消耗大量能資源,產生排放。 台糖循環園區以循環建築概念從頭設計起,整合了建築物的分層生命週期概念、建築資訊模型與模組化設計,以增加建材的循環運用。 透過業主、建築師、建商還有更多夥伴的通力合作,促成這座循環聚落。 中興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國內規模最大藥用酒精生產企業台灣先進酒精股份有限公司,7日與中興大學簽約合作備忘錄,由興大校長詹富智與台灣先進酒精董事長劉健誼代表簽約,產學合作新台幣1000萬元,投入農業生產碳資源整合規劃工作。 興大校長詹富智表示,這次與台灣先進酒精合作,積極擴大興大產學研究能力,目標是開創多元再生能源發展與推動淨零碳排,並強化臺灣能源自主與科技創新。

循環台灣基金會

張倞菱也指出,使用再生料製成的衣服成本約比一般衣服高出3成以上,但根據調查消費者只願意用比一般商品貴一成的價錢購買有環保理念的商品,如果業者花費大筆成本製造環保產品,最後卻沒有消費者買單,業者即使有環保理念也很容易打退堂鼓。 循環台灣基金會 當線性經濟讓我們的經濟、生態、環境甚至是政治,陷入滿佈荊棘和泥濘的紛爭時,循環經濟為我們開啟一扇能發揮想像力、探索可能性和充滿新契機的大門。 收集則是將分類後的產品,送至對應的收集與處理管道,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回收」。 全球汽車業由於物聯網、車聯網與人工智慧的興起,正在快速轉變。

循環台灣基金會: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最大利基與挑戰為何?

所以實施永續發展模式,就如落實豐田模式,不但可改變企業文化,而且可以培養各階層的領導人才,尤其在這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更可提升個人和企業的韌性,降低風險。 本書第十章「循環台灣,全面啟動」,是全書的總結,更可讀到黃董事長憂國憂民「語重心長」的叮囑。 在第一節,他提到「重新定位台灣的競爭力,打造下一世代的產業」,期勉台灣這個「小國」,要找到自己的優勢,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他也重提「未來產業的收益來源,從物質流轉換到知識流」,而製造業若能結合資通訊科技,將能如虎添翼,(即自動化+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智慧化)。 雖然卡倫堡獨特的地理條件與社會凝聚力,讓它難以模仿,但訪客可以學習到最基本、關鍵的要素,就是政府、產業和民間的良好溝通,建立起互信的合作基礎,這些是台灣可以開始做的。

循環台灣基金會

太陽能板生命週期約二十到三十年,在我們這一代使用太陽能板來創造再生能源,讓能源使用與環境衝擊逐漸脫鉤。 台灣擁有太陽光電產業鏈的製造實力,也有將廢太陽能板回收再生的能力,整合產品設計、零組件製造、模組、維運、再製造、回收等業者,可以讓太陽光電產業所需的資源在系統中生生不息的循環,達成「太陽光電產業循環化」。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賴秋蓮表示,高雄醫學大學為全台第一所私立醫學校院,不僅是培育專業與人文兼具之健康照護人才的場域,更是實踐社會責任,推動永續發展的基地。

循環台灣基金會: 工業循環:留住每一份資源

循環城市聚焦在區域上,可以設計出更具彈性的在地型水資源、能源網絡;更容易做到能資源自給自足,能因應突發的衝擊,具有韌性。 呈現在日漸擁擠的城市裡,居民在良好的建築設計下,能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與空間,在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繼續享受都市生活帶來的好處,滿足人們追求更便捷、更舒適的多功能永續住宅。 為了以終為始地建構出在「淨零目標」之下的生活想像,我們以冰山理論作為思考架構,從建立共同願景開始,層層往上推導出 2050 生活想像的樣貌。 循環台灣基金會 受到每年2千萬公噸有機廢棄物的「推力」,以及在國家減碳和品牌要求的趨勢下使用綠電的「拉力」,充滿潛能的沼氣產業,正吸引業界投資。 本篇報告帶領讀者理解為什麼需要推動沼氣產業,以及其中蘊藏的商機。

  • 收集則是將分類後的產品,送至對應的收集與處理管道,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回收」。
  • 汽車的製造和使用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10%,使用了大量的鋼鐵、鋁、塑膠等高排放材料。
  • 供應異丙醇新液給客戶,經過客戶的製程會產生與水等物質混合的廢液,秉持著與環境共榮共存的理念,透過顛覆傳統焚化的運作模式,開發有別於業界的專業技術,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異丙醇廢液的回收再利用,大幅降低廢水處理的負擔,發展經濟之餘亦顧及對環境的友善性。
  • 最後,跨國合作、媒合出口國之生產者與進口國之回收者,並設立逆物流無障礙通關環境,將有助於提升逆物流的效率。
  •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郭昭宏院長說,2018年開始,小港醫院便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ESG永續理念融入院方各項發展策略,2022年更成立ESG行動辦公室,持續實踐永續發展。

同時,消費者對於「汽車即服務」的需求提高,以荷蘭為例,2015 年汽車只有1/3 是銷售給終端消費者。 以去年進口 1,660 萬噸的 LNG 來估算,其中就蘊藏近 380MW 的冷能。 可惜的是,大半這些冷能會在氣化的過程中消散在海水或空氣中,而被浪費掉。

循環台灣基金會: 台灣CC4CC故事亮點

這些好處讓「以租代買」的地毯租賃計畫可以得到消費者的支持。 每年有超過 9 百萬公噸的塑膠流入海中,不管是漁業廢棄物、一次性的塑膠包裝與用品,還是塑膠微粒,都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根據統計,至少超過 7 百個物種深受危害,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行動,2050 年時海中的塑膠總重量,會比魚類還多。

循環台灣基金會

然而服務是無限的,投入產品服務化的商業模式,可以直接提升企業的韌性和永續性。 此外它更證明了循環營建的模式不但可行,而且比傳統模式創造了更多新價值。 在邁向循環經濟的道路上,營建無疑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全球的的營建業從建造到使用製造了全球30%的溫室氣體。 此外建築在使用的階段,因為耗水耗電,環境衝擊更是其他階段的五倍。 循環台灣基金會2023 而來到建築的生命終點時的大量營建廢棄物,更顯示出營建業必須朝向循環經濟的思維轉型,邁向「循環營建」的新階段。

循環台灣基金會: 循環經濟工作坊:打開未來生活的想像(基礎版)

三福自行研發的技術,將客戶使用後的TMAH廢液回收再利用,透過樹脂回收、電透析與純化,再製成高純度TMAH重新回供客戶使用。 回收產品再製成下一個新產品,對製造商來說,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必須確保回收產品不含有毒物質,才不會污染到廠商的生產線,也才能確保下一個產出產品的品質。 所以,透過租賃模式,廠商完全擁有產品所有權,再加上包辦維修、清潔等服務,才可以在每階段照顧到產品,避免產品受到汙染。

循環台灣基金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