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餅不僅是國內投資的標地,許多外資更早已蠢蠢欲動投入,不過究竟外資預估的破天荒目標價、分析報告值不值得參考? 而MIH平台目前已吸引超過1000個夥伴加入,鴻海有望藉此縮短造車流程、降低生產成本,進入造車階段後,將能快速大量生產,加上鴻海為蘋果代工,掌握機殼製造技術,是一大優勢,預期鴻海集團2021至2025年複合成長率達105%。 摩根士丹利指出,鴻海目標在2025至2027年拿下電動車市場10%份額,但大摩認為,這個目標2025年就能達到,鴻海將提前掌握製造市場,到時鴻海年產出的電動車數量上看110萬台,有機會創造350億美金的收益,同步推升整體毛利率上看18%,佔整體企業獲利比重3成。 歐系外資將鴻海今明2年每股盈餘預期微幅調升1%,但將目標價自121元調降至116元,以反映市場本益比估值修正。 歐系外資認為,鴻海具防禦性,但獲利成長加速為價值重估的關鍵,預期股價在獲利成長加速前將橫盤整理。
鴻海(2317)挺過2022年外資逾66萬張龐大賣超後,今(3)日受大盤全面回挫拖累,早盤股價失守支撐,一度來到98元波段新低;同時,外資也在開年發布報告,重申鴻海「買進」評等,看好電動車策略成功將帶來潛在價值提升,並給予鴻海140元目標價。 鴻海歷史平均本益比約11倍,如果市場願意給予鴻海較高的15倍本益比,200元目標價除以15倍本益比等於13.3元,這就是鴻海在未來要努力達成的年度EPS。 歐系外資認為,電動車至2030年的市場規模,將是目前PC及智慧手機合計市場規模的2~3倍,鑑於較高的毛利率和進入門檻,相較於提供電動車組裝,鴻海首要提供關鍵的電動車零組件,包括車身結構、車用電子及其他零組件。 鴻海目標價 不過,美系外資對鴻海2022~24年的獲利預期,較市場共識分別低4%、2%、0%,主因擔憂消費電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鴻海的營收及毛利率預期較低。
鴻海目標價: 外資大買台積電、聯電目標價喊破百能信嗎?前首席分析師解密多數散戶不知道的隱藏訊息
認為操作股票圭臬是先以我們定義的快速成長公司為標的,再考量該公司過去評價區間,及未來獲利展望,估算出現階段較合理的評價區間,再以技術分析為輔助,在評價較低區間找出進場時機,再在較高評價區間逢高出場。 報告最後聲明,對於鴻海業務模式和產品組合的轉變,以及ESG狀況的逐步改善,特別是在環境和社會方面的變化保持樂觀,這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鴻海估值,因此給予160元目標價,並重申買入評級。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新年假期中對員工表示,集團合併營收將在2022年再創新高峰,但也遭遇相當大挑戰,尤其是鄭州園區,面臨照顧員工健康與安全生產的雙重艱鉅考驗,惟在地方政府、客戶、產業鏈夥伴、管理層與員工合作下,得以最快速度度過危機。 鴻海表示,與第2季業績相比,「元件與其他產品領域」與「電腦終端產品領域」預期出現季增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領域」看法則是持平,而「消費智能產品領域」因為第2季基期較高,加上新舊產品轉換,預估將出現季減下滑。 我研究鴻海20多年,看到它從零組件跨入筆電、遊戲機、功能性手機、智慧型手機的組裝代工,不斷突破成長瓶頸,接下來要靠電動車代工組裝重啟成長動能。 它把電動車當作有4個輪子的iPhone,以創新的商業模式開發公版大量模組化生產,壓低生產成本,這是鴻海擅長的,而且劉揚偉接任董事長之後說到做到,表現得很好。
不只如此, 中國境內在 2025 年將有 542 萬輛電動車的商機,條件好到令特斯拉不得不心動。 中國政府唯一要求的是,必須建立紅色供應鏈,雙方依約執行至今,目前特斯拉廠房已擴大一倍,並且還在 成長中。 投顧法人亦認為,鴻海今年不斷有原型車參考設計發表,科技日擬於10月18日舉行,且電動車相關合作案不斷,看好新商業模式將開創新獲利契機,加上美系客戶第三季將進入拉貨旺季,季營收成長動能回復,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156元。
鴻海目標價: 外資報告》看好12月業績反彈 高盛喊買鴻海
他表示,從聯電目前的技術來看,短期內還無法追上台積電,因此若想要長期投資、放著存股的話,台積電仍然是比較好的選擇 ; 不過如果想以聯電賺錢,則可以透過進進出出的方式,也就是短線買賣的操作。 由於未來一兩年晶片短缺的情況還是會持續,楊應超預計在這之前進場,都還是有獲益賺錢的可能 ; 不過到了2023年,晶圓廠過多投入的情況,造成晶圓供過於求的現象,屆時再投資聯電,恐怕就沒有太大的獲益空間了。 另一家美系外資認為,雖然電動車垂直整合布局尚未對營運帶來挹注,但相關效益並未反映在鴻海股價上。 隨著科技股進入低迷期,穩定的毛利率及明確展望及低廉的股價估值,使鴻海在亞洲科技股中仍是良好的防禦性股票,維持「加碼」評等、目標價120元。
另有2家美系和2家亞系外資維持「買進」、「加碼」和「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訂在96元、95元、95元、88.37元。 以台積電(2330)為例,2018~2019年期間股價維持在PE的15~18倍之間,也就是長線操作理想的買進點應在15.5倍以下,17.5倍以上應是較佳獲利出場點。 鴻海科技日昨日舉辦,一口氣端出量產版休旅車Model C、跨界小休旅Model B、皮卡Model V等三款電動車,在短短兩年內已推出五款電動車,布局電動車的企圖強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對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招手,「希望(鴻海)有一天能為特斯拉造車」。
鴻海目標價: 外資調升目標價至125元!劉揚偉直言:低估了鴻海的價值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2021年8月合併營收出現「雙降」,表現低於法人預期,使今(7)日股價開低下跌2.7%至108.5元。 不過,由於公司對第三季營收展望不變,美系外資及多家投顧法人均看好9月營收將顯著彈升,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130~168元區間不變。 歐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認為鴻海(2317)切入未來市場規模可觀的電動車市場,若在關鍵零組件能取得5%市占率,可望挹注鴻海獲利達15~29%,故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自120元調升至160元,並納入主要買進名單之列。 鴻海維持至2025年取得全球電動車市占率5%的長期目標,並強調聚焦軟體及電子電氣(EEA)等整車組裝,其次是模組和電池、先進EEA控制、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積極布局半導體版圖,美系外資出具報告認為將支持電動車業務拓展,看好將有助擺脫消費電子市場的激烈競爭、實現業務多元化。 將2022~2024年獲利預期分別調升2%、10%、21%,目標價自114元調升至125元,但維持「中立」評等。
鴻海深知台灣如欲打進全球電動車巿場,必須打團隊戰,決定建立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結盟 1,000 多家不同專業分工夥伴,一起進軍電動車市埸。 電子製造服務廠鴻海第2季獲利率3率3升,外資圈看法偏多,共6家維持優於大盤、買進或加碼評等,1家重申中立評等,目標價最高110元、最低88.37元。 在高階手機、遊戲主機及雲端伺服器等既有資通訊產品成長帶動下,全年營收可望成長8%至5.8兆元,毛利率可望提升至6%,每股盈餘(EPS)達9.2~9.6元。
鴻海目標價: 鴻海衝刺電動車 大摩喊樂觀目標價235元
台積電(2330)今(20)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財務長黃仁昭、法人關係處處長蘇志凱出席今日線上法說會...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本月18日舉辦年度科技日活動後,多家外資與本土法人接連發布研究報告,經過觀察,外資喊出的目標價介於140元至162元,但本週卻強力賣超鴻海4.3萬張,今年以來累計賣超張數正式突破30萬張,鴻海單週股價下跌1.5元,跌幅1.44%。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鴻海(2317)表示,基於4月和5月銷售額,智慧消費電子產品和計算產品有機會超過2Q指引。 鴻海維持今年智慧消費電子業物全年收入指引,但將計算產品成長年增率上調10%,另外由於更好的組合和美元升值,管理層對今年2Q的利潤率充滿信心。 鴻海集團旗下機殼廠鴻準,全力研發鋁合金車殼與模具,目期已完成輕量化關鍵的鋁合金壓鑄技術開發,並打進BMW供應鏈,市場認為鴻海未來可望藉由鴻準技術能量,承接Apple Car訂單。 鴻海宣布投資 AI 新創業者 Kneron,Kneron主要從事神經網路處理器及各種影像辨識軟體研發,規劃於未來支援公司旗下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及智慧製造,協助自駕車事業發展。
鴻海目標價: 解決企業經營 2 大盲點 市場信心大增
左側交易者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即使不知道底部什麼時候出現,但覺得股價已經到了合理的範圍,就會開始分批買進,而且下跌越多買的越多。 反之,當股市上漲的時候,只要漲的超過認為股價的合理範圍,就會開始分批賣出,漲的越高賣的越多。 按照目前大盤的量價結構及方位對照,目前為價漲量縮,而相對位置可能為上漲途中或是接近頂部區域,不論那個位置都屬於虛漲或是漲不上去時將下跌,所以操作都以短線為主,除非量價結構轉變為價漲量漲模式,否則不排斥指數續漲但很容易拉回,或是每天看到心癢但進場就被套的可能。 鴻海近期股價表現上,10月7日收在107.5元,之後股價走跌,低點約在99.5元,但在跌破百元之後,總是很快再站上百元,12月初股價急漲,盤中一度衝達107元,之後再回跌失守各均線,且回測百元關卡,今日以100.5元平盤開出,一度拉升至102元,終場收在101.5元,上漲1元,漲幅0.99%。 根據集保股東人數統計發現,截至12月16日,鴻海千張以上股東人數達764人,持股比重68.71%,從10月7日以來,已連續10周減少,在股東人數上,以11月11日的統計,單周人數增加10,974人最多,當時股價為100元,在這段時間的收盤股價落在100~105.5元。 鴻海目標價 根據FactSet最新調查,共20位分析師,對鴻海(2317-TW)做出2023年EPS預估:中位數由10.75元下修至10.39元,其中最高估值12.32元,最低估值8.61元,預估目標價為120元。
儲祥生補充,台廠發展磊晶的有環球晶、嘉晶、全新、英特磊,而晶圓代工廠商有台積電、世界先進、穩懋、宏捷科、茂矽、漢磊、晶成半導體,其中相關概念股又包括晶成半導體大股東富采和環宇-KY,並強調台廠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目前仍有難度需要克服,因此發酵需要再等一段時間。 鴻海股價自2月23日起逐步向上,今(15)日持平開出後於平盤上下微幅震盪,最高小漲0.42%至120.5元,截至12點25分力守平盤。 三大法人持續買超鴻海,上周合計買超達6萬4650張,其中以外資買超5萬3385張最多。 由於鴻海對2Q和全年的強勁指引表明,中國封城影響相當有限,將從上海和江蘇地區擁有大量產能的同行手中獲得份額。
鴻海目標價: 台積電尾盤爆出神秘大量3987張 股價再面臨500元保衛戰
以6吋晶圓來說,碳化矽的價格就大約是矽的50倍, 其中長晶、切割、研磨的基板占碳化矽功率元件成本高達50%,其餘的磊晶占25%、製造占20%、後段封測占5%,因此掌握基板供應量成為發展關鍵,而整合元件製造(IDM)廠由於投入時間較早,發展比代工廠更具優勢。 第三代半導體發展超過30年,因為具有耐高電壓、高電流的特性,相比第一代半導體的矽(Si)、鍺(Ge),以及第二代半導體的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第三代半導體的碳化矽(SiC)及氮化鎵(GaN)更適合用來發展電動車、5G、綠能等終端應用。 鴻海股價4月底下探99.7元的近1年低點,隨後止跌震盪回升,今(20)日持平開出後小漲0.47%至148元,早盤力守盤上。 三大法人近日轉站多方,本周迄今買超達3萬6084張,自13日起5天連續買超達4萬351張。 鴻海目標價2023 四寶的獲利從去年第四季以來,衰退幅度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無論是台塑、台化、南亞、台塑化,衰退幅度基本都是5成起跳,這就足以說明,為什麼他們的股價,最近一季度以來表現這麼的疲軟。
當大家聽到這裡後,就能破除一般散戶的迷思,很多散戶會一直以絕對的指數當高點或低點,就像十幾年前台股最低點出現3955點,一些散戶就把台股的低點定在3955點,其實這種人就是不懂淨值的理論,之前台股出現3955點時,大盤淨值才3800點,這樣大盤淨值比還有1.04倍。 近期的資金還是集中在炒作航運股,在短線看來,之前長榮漲到233元是因為瘋狂,當股價跌回85元後,接下來就是且戰且走,一邊觀察航運股還能賺多久,賺多少去決定股價,這就造成了航運股不再會像之前這樣的瘋狂,取而代之的是慢慢的上漲。 股價或指數,有時看似要漲,結果變跌了;有時看似要跌,結果卻是漲了,所以說感覺很簡單但判斷很複雜,結果有時靠運氣,因此如何提高判斷的準確性很重要,量價關係,也是一種供需的關係。 根據超微與台積電技術論壇資料,超微MI300系列不僅採用台積5奈米家族製程,並藉由台積電3DFabirc平台的多種技術整合,如將5奈米繪圖處理器與中央處理器以SoIC-X技術堆疊於底層晶片,並且再整合在CoWos封裝,實現百萬兆級高速運算創新。 鴻海下午公告7月4日除息交易,7月28日發放現金股利,鴻海日前股東會通過配發每股新台幣5.3元現金股利,創辦人郭台銘持股...
鴻海目標價: 鴻海電動車BOL模式 大摩喊讚「優於大盤」:目標價168元
由於毛利率較高、達10~15%,預期車用毛利率貢獻占比將分別達0.9%、1.4%、10.5%,使集團2024年合併毛利率達6.6%。 大摩最新報告指出,美國商用電動輕型卡車製造商Lordstown Motors宣布,其皮卡項目Endurance正與富士康合作進行生產前置作業及各種測試;另外,泰國國家石油集團執行長也透露,今年上半年將會敲定與富士康共同投資的細節,雙方合資的工廠最快於2024年Q1進入量產,每年產能將逐步擴增到15萬輛。 不少外資在鴻海科技日後發布的報告,大力稱讚此次推出的跨界電動小休旅Model 鴻海目標價 B、電動皮卡Model 鴻海目標價2023 V,將有助於拓展潛在市場,而鴻海同一天公開的低軌衛星、光達(LiDAR)、碳化矽(SiC)晶片和功率模組等各式新技術,有利於未來3年內垂直整合電動車布局。
- 歐系外資維持鴻海第四季營收仍將有季增跟年增的表現;強調鴻海可以利用其在中國的另外兩家工廠提供幫助產能調配、11月不是iPhone生產的高峰月份、以及9月營收創高也可能反映蘋果對供應中斷的預防措施。
- 美系外資指出,鴻海展現電動車設計能力、軟體開發能力、產能規畫和關鍵零組件專業技術,看好鴻海在電動車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模組化設計方式、快速上市和營運本地化(BOL)產能擴張方面的領導地位;重申「加碼」評等,目標價120元不變。
- 主要為工作生活所需的電子運算設備,以及辦公室職場工作所需的電子運算產品,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商務機、印表機等,涵蓋過去外界所定義的 3C 產品別中Computing的範疇。
- 若以全年來看,鴻海推測整體表現將較去年略為成長,其中,消費性智能產品表現持平,雲端網路產品業績略為上升,電腦終端產品略為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同樣也是略為成長。
- 不過歐系外資在新出爐的報告中表示,據了解,在為期7天的封城期間,鴻海仍可以在鄭州園區保持閉環生產和出貨。
- 由於毛利率較高、達10~15%,預期車用毛利率貢獻占比將分別達0.9%、1.4%、10.5%,使集團2024年合併毛利率達6.6%。
- 儘管在可預見的未來中,AI伺服器滲透率可能還是偏低、不到5%,但估計2024年AI伺服器市場規模將翻倍,達1,000億美元,2025年上看1,350億美元。
法人提到,在汽車電子零組件中的連接器、鏡頭、感測器、電纜、面板與機構件方面,鴻海處於有利地位,受惠於較佳的供應鏈管理與電子零組件整合,車用業務具長期成長潛力,鴻海目標在2025年汽車業務營收達1兆元,其中50%來自電動車組裝、50%來自軟體與零組件,法人預估屆時整體年營收將比現在高出15%。 法人認為,鴻海電動車題材仍有待實際業績來驗證,但若跌破百元,可以視為長線布局點;另外,亞系外為也多次出具報告,重申鴻海買進評等,目標價145元,主要也是看好電動車布局的未來潛力;從大戶股東持股比例連減,散戶增加來看,在股價下跌時,散戶反而進場布局,推升散戶持股比重增加。 如今鴻海由新任董事長劉揚偉接班,並頻頻率領高階主管接受媒體訪問,暢談鴻海營運計劃及現況,新聞曝光度大增,直接提升鴻海在投資人心目中的價值,不再因為營運狀況諱莫高深,使投資人躑躅不前,股價亦因而緩步上揚,外資券商評價是「買進」,目標價從 130 元至 160 元不等,甚至還有分析師訂 200 元為目標價。 如今跨足電動車,2020 ∼2025 年是成敗關鍵的 5 年,也影響台灣是否能再造第二座護國神山的機會,投資人應可積極追蹤進度,驗收鴻海執行電動車的成果,如果能夠在未來全球最大商機中搶下巿場,鴻海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日談及股價時指出,過去因產品線、規模因素,一直讓外界低估鴻海的價值,而公司也向來都很低調,很少和外界說明技術、新產品或ESG相關事務,未來希望透過溝通,努力讓投資者了解鴻海的潛力,反映正常市場價值,劉也強調,經營者要追求的是經營成果,把產品做得更好,客戶服務好。
鴻海目標價: 歐系外資力挺鴻海,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上看160元
整體而言,歐系外資認為,隨著營運效率提升及切入電動車帶來的潛在獲利提升空間,可望帶動鴻海獲利恢復成長、並進行本益比重新評估,將鴻海中期及長期成長率自3%、2%調升至4%、2%,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自120元調升至160元。 歐系外資表示,基於獲利表現復甦及毛利率看升,1月初已將鴻海評等調升至「買進」,而蘋果強勁的首季業績增強了鴻海獲利轉機的信心。 另外,大摩指出,鴻海去年與泰國當地國企泰國國家石油(PTT)成立合資公司,透過BOL商業模式擴大電動車業務,且有良好進展。 因此大摩看好BOL模式的鴻海電動車,未來在各國生產規模會大幅成長,因此維持優於大盤評級,目標價168元。 由於不確定性太多,日系外資認為目前尚難預估2025年前電動車業務對鴻海的初步獲利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