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言之,在初期發展過程,太空活動之監管似不宜課予過高的義務及責任,避免商業性太空活動之利害關係人望之卻步,建議以軟性方式,例如透過獎勵或輔導等途徑,促進業者符合太空碎片減量或其他環境保護之要求,待國內發射能量累積後,再採取拘束性規範並執行嚴格管理。 日本NTT DoCoMo發布6G發展,尤重非地面波(NTN)技術,可與低軌衛星相輔相成;韓國則發布「6G研究開發實行計畫」,其中包含規劃於2031年前發射14顆低軌衛星。 至於低軌衛星則是可提供不受地形限制的大範圍覆蓋,補足行動通訊涵蓋死角。
傳統電信中的國際通信有國際海纜登陸站和衛星地球站做為電信的國際關口,邊防要塞。 然而當可攜式小型口徑終端機(VSAT)問市,成為便捷的衛星通訊工具,邊防破口立即出現。 星鏈的低軌衛星布建在三層軌道面,第一層1584顆,高度550公里;第二層2825顆,高度1110公里;第三層7500顆,高度340公里。 ABC表示,護身軍刀軍演七月廿二日至八月四日舉行時,澳洲航太國防公司「電子光學系統」(EOS)追蹤到三顆中國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在赤道以南就定位監視澳洲北部軍演行動;還有澳洲北部上空赫見中國「試驗12-01號」衛星往西探測,同時間有「試驗十七號」、「試驗廿三號」向東,觀察多個軍演地區。
低軌衛星應用: 心理諮商是雙方合作,挑選心理師是關鍵
目前群創是以台南 3.5 代面板產線製造液晶平板衛星天線,未來將視市場狀況評估是否以更高世代面板產線投入相關生產。 在數據分析上,部分營運商提出「Satellite as a Service」或「Space as a Service」概念,可依照客戶時間與空間等需求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例如美國衛星遙測服務營運商Capella Space基於其全球衛星影像與物體變化監測技術,開放讓客戶指定同一地理位置,每天、每周、或每月周期性自動獲取該位置的圖像;又如芬蘭營運商ICEYE直接提供洪水影像數據平台,保險公司可快速分析水災對保戶的影響。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1日電)數位部部長唐鳳先前表示,英國衛星服務供應商OneWeb可望年底覆蓋全台。 產業人士指出,美商愛爾康在台子公司正積極爭取合作,若於今年9月向數位部追加申請低軌道衛星服務,Oneweb有望明年在台提供商用、甚至是消費端的低軌衛星服務。
第四從通路面來看,則要多點想像力,有些業者可能覺得衛星和本業並不相關,而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範疇內,「但科技和太空產業發展很快,以後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本業是什麼?所以多點想像力,就能把原有的技術運用在太空領域,擴大本業。」神秘的太空總承載著人類的夢想,在見證新的太空時代來臨之際,臺灣也有機會走向太空產業的世界舞台。 廖榮皇指出,臺灣很多從衛星小耳朵起家的老牌衛星廠,大多屬於家族企業或較保守的股權結構,較無法接受外資參與,「這不只是財務槓桿的問題,而是透過外資獲得外部市場的機會。」像是韓國的韓華系統便投資OneWeb,就是為了掌握星系的採購權和營運發展機會,臺廠如果能在財務上有更開放的國際策略合作思維,將更有助未來發展。 若以產業角度來看,衛星有四大次產業,也就是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和應用服務。
低軌衛星應用: 行動網路/衛星通訊走向整合 低軌衛星通訊暢行無阻
只不過 低軌衛星應用2023 iPhone 13 是否能支援衛星網路是個大問號,因衛星通訊非常耗電,網友調侃可能手機一打開開始接收,電量就歸零。 對此楊欣倫認為,這是因為如果這些低軌衛星業者未來不找合作代理商,直接以電信業者的角色進軍台灣,這對既有的業者來說將會備感壓力。 楊欣倫認為,6G 需求指標大致上以增進 5G 需求指標為主,包括最高傳輸速度、使用者傳輸速度、區域容量、移動性、可靠度、延遲性、連接密度、電池,另外因為 6G 將帶來大量新的技術場景,而這些技術場景提出更高要求的定位服務,故 6G 更加強調位置正確性。 另一方面,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楊欣倫也指出,未來的 6G 技術將擁有六大訴求:極低延遲、極高可靠、極大連結、極大傳輸量、極大覆蓋、極低能源/成本。 聯發科積極攜手愛立信、中磊、啟碁、合勤控、亞旭、智易等網通夥伴,打造5G用戶端設備生態圈,5G FWA等用戶端設備已搶進北美、歐洲、亞洲等一線電信營運商,聯發科已經拿下全球五成市占率。 但此時若停電或通訊中斷地區,具備一定數量且自帶發電機的星鏈網路設施,就能讓當地民眾仍然能夠連上 Facebook、Line 和 Twitter 等社群網路,政府消息就能持續傳達,降低出現混亂的機率。
台揚是國內首家專業微波及衛星通訊公司,產品包括地面數位微波通訊產品、行動通訊基地站模組、寬頻無線傳輸及衛星通訊設備等,先前也傳出獲SpaceX、OneWeb及Kymeta等三大廠訂單。 低軌道,又稱低地球軌道(英語:Low Earth orbit),是指太空載具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 由於低軌道衛星離地面較近,絕大多數對地觀測衛星、測地衛星、太空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衛星系統都採用低軌道。 鴻海(2317)(2317)將在今(14)日下午舉行法說會,根據該公司的規劃,將攜手微軟布局全球低軌衛星。 鴻海表示,將與微軟建立全球低軌衛星星系策略夥伴關係,以打造太空互聯網解決方案為目標,以B2G為基礎,推動BOL國家星系發展策略。 英國 Oneweb 公司,可說是 SpaceX 星鏈衛星網路檯面上最大勁敵,同名低軌通訊衛星計畫曾獲得日本軟銀大力注資、預計發射 650 顆衛星布建相關網路,且截至 2020 年 3 月已成功發射 74 顆。
低軌衛星應用: 【超夯白皮書】立刻下載!使用 Calibre 顛覆 IC 設計流程
蔡華龍博士表示,台灣開發目標之一可放在 LEO 巨量天線發送端/接收端前端模組,比如 28GHz 發射端之天線陣列模組、18GHz 接收端之天線陣列模組,並鼓勵產業升級發展衛星地面接收系統、機械結構與零組件,以期切入國際衛星供應鏈。 根據 UCS 統計,截至 2021 年止全球營運中衛星共計 4,851 顆,其中低軌衛星占 84%,通訊取向又占其中 64%,受惠於低軌衛星發射成本、傳輸延遲耗能都更低,「提升行動通訊覆蓋率」、「降低地面系統過載」等替代方新市場也逐漸發展為主流。 此外,聯發科表示,測試遵循5G國際標準組織3GPP Rel-17規範定義的功能和程序,使用聯發科具有5G NR NTN衛星網路功能的行動通訊晶片,配搭羅德史瓦茲的低軌衛星通道模擬器,以及工研院開發的測試基地台,於實驗室中模擬高度為600公里、移動速度高達每小時27,000公里的低軌衛星。 三方共同合作,開拓智慧型手機支援衛星通訊的可行性,為手機衛星連網通話應用打開一扇大門。
去年以來受到全球晶片缺料影響,衛星發射數量不如預期,二○二一年十一月~二二年三月共僅發射四九○顆,連帶影響台灣相關供應鏈的出貨狀況,為了達到每年兩千顆衛星發射數目標,二○二二年四~八月共發射九二六顆,帶動相關供應商出貨量隨之放大。 製程部分,許永泰說明,雙極互補式金氧半場效電晶體(BiCMOS)技術,是將兩種不同製程的技術優勢整合在一顆晶片上,雙極晶體管開關速度快、增益高,此優勢適合應用於高頻類比元件;相較之下,CMOS擅長建構簡單的低功耗邏輯閘。 低軌衛星應用2023 另外,BiCMOS HBT的截止頻率遠高於CMOS,因此想要達到相同頻率,CMOS必須使用更先進的製程,導致晶片整體性能下降,成本提升。
低軌衛星應用: 美國EV市場快速成長 墨西哥成電動車製造新選擇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首度發布,將於2022年Release 17凍結版本,首度納入非地面波(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通訊,作為3GPP標準一部份,對於行動通訊產業與衛星通訊產業皆為非常重要里程碑,TrendForce樂看低軌衛星將成為2022年十大科技產業新脈動。 而 6G 的價值不僅是比 5G 更快速、更穩定,未來 6G 可想像是一個複合型的網路型態,結合陸空(包含固網、行網及衛星或高空基站等)提供全方位網路覆蓋,並透過 AI 技術,提供雙向數據分析、互動和即時反饋,將實現更真實細緻的延展實境(XR)等應用服務。 合勤控表示,FWA產品上半年量產出貨,第2季FWA受惠歐洲新標案訂單推升成長,FWA用戶持續滲透且商業化發展,推升FWA貢獻營收季增5%,年增33%,目前合勤控FWA訂單主要來自歐洲,印度及非歐洲也有需求。 智邦說明,低軌衛星是新的通訊方式,若台灣開放使用場域,行動通訊業者、Wi-Fi、固網業者從網路傳輸、接取到終端用戶都有商機。 研調機構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黃雅芝接受電訪表示,台灣的低軌衛星供應鏈廠商布局全球,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台灣市場只是其中一部分;但開放低軌衛星執照,對台灣的戰略意義卻是不同,假設台灣遇到戰事,地下、海底的光纖因戰事破壞,屆時低軌衛星便可發揮強大的效果。 集邦指出,低軌衛星毋須架設基站,可於艱困與偏遠地區接收訊號,訊號覆蓋不受山區、海上、沙漠等地形限制,可與移動通訊5G作互補,彌補5G與地面行動通訊未能傳輸地區。
目前 LEO 低軌衛星通訊係以太空服務公司 Space X 最具規模,其佈建的低軌道衛星群──星鏈(Starlink)已發射 800 多顆低軌道衛星,並已於 2020 年進入試營運階段。 尤其在條件較為嚴苛的環境,可能也需要衛星通訊才能補足既有基地台無法覆蓋的部分。 事實上,過去衛星通訊大多聚焦在國防應用,但 5G 時代開始,衛星通訊技術的發展已經很難論定用在什麼領域。 目前已經進入標準制定討論的 6G 通訊技術,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結合陸海空的無縫網路通訊應用,屆時將有更多衛星通訊的發揮空間。
低軌衛星應用: 國家利益、安全如何確保?
這種類型的衛星有Astra(英語:SES Astra)、Eutelsat和Hotbird(英語:Hotbird)衛星,它們執行在歐洲大陸的上空。 由於這個原因,FSS和DBS這兩個術語在北美使用得更頻繁,但是在歐洲就很少使用了。 1984年4月8日19點20分02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火箭搭載「東方紅二號」試驗通訊衛星發射入軌成功。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蘇聯的史普尼克1號號,該衛星於1957年10月4日發射入軌。 它裝載了星上無線電發射器,該發射器的工作頻率為20.005 MHz和40.002 MHz。 雖然它在太空中不是用來傳遞地球上兩點之間的訊號的,但它確實是現代衛星通訊的開端。
在技術發展下,地面和衛星連接的單一通訊射頻晶片組也可以透過在現有物聯網設備上進行零組件升級,允許供應商利用現有的認證、設備和生態系統。 衛星網路營運管理業者可直接提供服務給用戶,或透過代理、租用方式由服務商提供衛星通訊、導航等服務。 衛星網路營運管理業者如Echostar、Eutelsat、Inmarsat等傳統衛星通訊業者,多採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相關軌道資源有限且僅需少數衛星即可覆蓋全球,因此通常衛星數量較少;另一方面,由Starlink(SpaceX)、Oneweb等業者代表之低軌衛星通訊業者,則具大規模星系,衛星數量從數百顆至萬顆不等。 歐盟委員會於2021年4月28日通過歐盟太空法規(EU Space Regulation),其中針對歐盟太空計畫 (The EU Space Programme)在2021~2017年的預算高達148.8億歐元,是歐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太空計畫,將所有太空活動都納入單一的計畫當中。 該計劃的發展目標明確,包括至少30個作為地球觀測和衛星導航的歐盟衛星升空、為歐盟太空產業提供250,000以上個工作、增加太空產業產值達46-54億歐元、全球有超過20億個裝置使用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60%的歐洲公司使用哥白尼計畫的地球觀測數據,並帶動公司該部門收入10%以上的增長。
低軌衛星應用: 應對經濟衰退來襲 資訊長縮減成本的七種方法
其次是低軌衛星需要將從終端設備接收的數據傳送到地面站,再透過地面站的固定網路回傳,而此移動情境下沒有所謂的「地面」來設置地面站。 Starlink已積極開發衛星間雷射光通訊,期望未來數據可不經由地面站轉送,而直接以天空中的低軌衛星網路完成回傳。 低軌衛星應用2023 還在部署初期的OneWeb與TeleSat等業者,則針對可安裝於飛機、船舶等移動運具的移動式地面站(ESIM),在相位陣列天線設計(因應空中快速移動)與機械式轉向天線材質(因應海上環境不佳)等技術領域做強化。
- 其次,低軌衛星亦可提供衛星物聯網服務,衛星物聯網服務可運用於從海運、物流、農業、能源及公用事業與建築等各種垂直領域。
- 活動另一重頭戲,便是邀請到五位重磅級企業講師,分別從雲端、車用、航空、家用及船舶海事服務運用面,進行低軌衛星應用服務專題演講。
- 市場大家矚目的,上市櫃公司半年報,在八月十五日已揭露完畢,接下來的大事是市場經過上半年以來的大漲,開始調整股價,今年第一季軍工股、資安股領軍大漲,重電股也跟上,然後進入中段整理,五月下旬黃仁勳來台,正式揭開AI股的狂潮,這一段時間全世界的AI概念股都出現驚天大漲勢。
- 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與TrendForce資料顯示,二○二一年全球太空產業經濟產值約為三八六四億美元,到了二○四○年將會突破一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五.
然而劇情忽然急轉直下,Oneweb 最大股東軟銀受 COVID-19 疫情影響股價大跌,決定拋棄當時還未有營收的 Oneweb 計畫,於是 2020 年 3 月 27 日,才剛發射完 34 顆衛星後不到一週 Oneweb 就宣布破產。 第二:衛星若靠得太近訊號會相互干擾,因此有一定間隔要求,因此能卡位地球同步軌道的衛星數量很有限;第三是高軌通訊衛星軌道難覆蓋高緯度地區,尤其是極地。 惟對於商用通訊衛星,因其需要供商業使用之專用頻譜,並且排除他人之干擾,仍必須透過ITU與他國進行頻率協調交涉並完成使用登記,始可提供衛星通訊服務。
低軌衛星應用: 太空財商機熱燒 低軌通訊衛星產業鏈漸成形
Echo1號就像一面有10層樓高的巨大鏡子,把傳送到太空中的資料反射到地球上的另一點,以此來實現衛星通訊。 成立於 1969 年的 Telesat 公司早已是主攻高地軌道的全球主要衛星營運商之一,2016 年時,宣布也要加入低地軌道衛星戰局,Lightspeed 計畫預計發射 1,671 顆衛星至離地 1,000 公里的軌道、2023 年提供全球網路服務,目前已發射 1 顆衛星試水溫,至少比 Kuiper 好。 第一:放在地球同步軌道的衛星距離地表很遠,訊號傳播會出現延遲(可能達數百毫秒),加上高地軌道通訊衛星造價高昂(過去製造+發射一枚高地軌道通訊衛星成本約需 1 低軌衛星應用 億至 4 億美元),通常只能由國家主導的計畫開發,趕不上近年大規模生產的小型衛星商業熱潮。 在衛星發射階段,主要涉及之國際太空法[2]為《登記公約》及《責任公約》,締約國必須遵守公約規定並善盡監管責任,是以美國、英國及日本對太空活動皆有嚴謹的許可審查制度[3]。 一般而言,發射階段的審查通常分為「發射載具」及「太空載具」兩種,前者著重技術安全性的審查,避免發射過程中對他人造成損害,因此火箭發射業者必須盡可能採取相關安全措施,讓風險降至最低,而國家的角色則是評估該發射活動落於可接受的風險後,始可同意其施行。 後者對於太空載具的審查,除了人造衛星本身的安全性之外,尚須說明該衛星之用途及設計,如是否會供軍事使用、若有核能之使用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國際無線電頻率秩序,以避免於外太空中造成危害或干涉到其他的人造衛星等。
目前很多廠商已經都有承接過比較基本的元件部分,我們希望透過幫助廠商取得一些研發計畫進行產業升級,或是透過幾家廠商合作互補的部分,透過政府資金的補助,透過工研院技術的指導,讓他們的技術跟產品能夠做到未來低軌衛星市場的一個缺口。 低軌衛星服務營運商從家庭/企業型固定式衛星寬頻服務,朝向陸、海、空等移動式衛星寬頻服務市場發展,也帶動相關用戶終端產品需求。 台灣網通供應鏈業者已有切入家用衛星寬頻連網設備的製造組裝、零組件供應,未來也可往移動式衛星終端布局。 2019年2月首批衛星發射後,至2022年3月已發射428顆,訊號涵蓋範圍在北緯50度以北,目標是向北半球部分地區提供衛星寬頻網路服務,包含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北歐等國家。 OneWeb由英國政府和印度Bharti集團共同營運,雙方在英國、南亞、非洲等地皆有布局區域地面網路,後續串聯低軌通訊衛星寬頻服務,提供地空網路的互補互利將可預見。 衛星通訊服務部分,可分為衛星語音及窄頻數據傳輸服務、衛星物聯網服務及衛星寬頻服務。
低軌衛星應用: 產業鏈攜手合作,打造護國群星產業聚落
莫尼亞軌道的設計使得衛星大部分時間都執行在高緯度地區,在此期間其星下點的移動很緩慢。 莫尼亞軌道的周期是半天,因此衛星每繞地球兩圈,其在目標區域上空工作的時間會達到6到9小時。 在這種情況下,三顆莫尼亞衛星組成的星座(加上在軌備份)就可以提供不間斷的訊號覆蓋。 中軌道衛星和低軌道衛星繞地球的速度比地球自轉更快,因此從地球上來看,它們並不是像靜止軌道衛星那樣在天空中固定不動,而是會划過天空並在天際「落」下去。 如果使用低軌道衛星來提供持續的通訊,那就需要大量的衛星,這樣才能保證任何時候都至少有一顆衛星在天空中來傳遞通訊訊號。 但是低軌通訊衛星也有其優點,即這些衛星距離地面更近,它們與地球的通訊訊號也更強一些。
首先,低軌衛星網路雖然強調高速低延遲,但絕對不是手機拿起來、像 4G / 5G 行動通訊或 Wi-Fi 打開網路按鈕就能連接,而是需先透過一套天線終端設備接收衛星訊號,然後再經由過路由器以無線網路方式提供寬頻上網。 第四:火箭發射成本開始隨著「可重複利用」此一特性壓低,SpaceX 獵鷹火箭還能一次運送大量小型衛星進入低地軌道,大幅提升低軌通訊衛星星系佈署競爭力,事實上目前全球主要 4 大低軌通訊衛星計畫中,就以 SpaceX 的星鏈(Starlink)計畫遙遙領先。 為了掌握太空產業商機,特別是現階段可預期的低軌通訊衛星的發展,我國相關的法制政策宜迎合產業需要,並促進各種太空活動的創新應用,以厚植人才與技術能量。 之後衛星通訊服務的討論焦點可能會是「衛星間鏈路」(Inter Satellite Links, ISL)的應用,即允許資料在衛星之間傳輸及交換,無需再另外設置地面閘道站(gateway),而讓境內資料直接傳輸至外國。 我國現行制度係外國業者在提交經營許可之申請時,自行承諾、遵守我國通訊監察之要求及義務。 一旦衛星通訊服務盛行,是否會對國家主權之通傳監理產生挑戰,如通訊監察之資料調取協助義務、資料落地管理等,有待持續觀察[9]。
低軌衛星應用: 衛星訊號翻山越海,彌補 5G 電波不足之處
對於相關供應鏈而言,未來中國 5G 基地台成長動能將有所放緩,需觀察規格是否有升級進一步帶動獲利表現。 根據麥肯錫最新發布的報告《2023年科技趨勢觀察》(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3)指出,今年最大亮點是生成式人工智慧,該技術能夠透過特定情境和更廣泛的潛在應用(例如協助撰寫電子郵件草稿)產生高達 4.4 兆美元的經濟價值,進一步提升社會的整體生產力。 不過,即便該技術可以釋放巨大的價值,但企業也不應忽視基礎人工智慧技術與機器學習的自動化為各產業帶來成長潛力,而除了人工智慧外,量子科技與未來交通也是這次麥肯錫指出的重點技術。 發射載具主要是將衛星或載人太空船運輸至次軌道、地球軌道或其他太空空間之載運工具,包含消耗性運載火箭及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