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後遺症2023全攻略!內含鼻咽癌的後遺症絕密資料

Posted by Eric on June 18, 2023

鼻咽癌的後遺症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部位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惡性腫瘤,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以男性居多。 49歲的患者高先生發現左右臉頰麻痺無感覺的症狀,醫師認為是顏面神經的問題,一直從這方面著手治療,卻無顯著效果。 後來覺得鼻子怪怪的,去找耳鼻喉科的醫師檢查,才磪診是鼻咽癌,而且腫瘤已達6公分(cm)大。

早期鼻咽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出現症狀時癌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須立即治療,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都缺乏相關知識。 鼻咽癌(NP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種發生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 在世界的某些地區,例如東南亞和非洲,患此病的人比其他地方多,過去認為主要是膳食的影響,目前傾向為遺傳基因為主要的影響因素。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主演韓劇《繼承者們》而走紅的南韓藝人金宇杉,兩年前確診患上鼻咽癌,暫停全部幕前工作。

鼻咽癌的後遺症: 鼻咽癌的成因

鼻咽癌常見於亞洲國家,台灣是盛行率較高地區之一,國內1年約新增1500名患者、600多人因此死亡。 鼻咽癌成因不明,有家族史與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感染者為高危險群;患者大多在50~60歲的壯年期,男性的罹病及死亡率為女性3~4倍。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不過,當本來居住在華南地區的人士搬遷到另一個鼻咽癌發病率較低的地區(如美國或日本),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會有所降低,而他們的下一代患鼻咽癌的風險也相對較低。

鼻咽癌的後遺症

但鼻咽癌,即使是復發或擴散,仍是可以接受進一步的治療,因為如果是局部復發的腫瘤,其實可以透過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包括另外一些電療的方案或者做手術,控制腫瘤,將之治癒。 鼻咽癌的後遺症2023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鼻咽癌的後遺症: 治療方式

鼻咽癌病人完成所有癌症治療後,還需要因應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接受各種復康支援。 此外,病人在完成治療之後仍需定期覆診,監察治療後的身體狀況。 部份鼻咽癌帶有高於正常水平的「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研究顯示這種因子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透過使用標靶藥物「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可阻斷EGFR接收指令細胞生長和分裂的訊號,減慢或阻止腫瘤生長。 標靶藥物在鼻咽癌治療中的確切作用仍在研究中,當癌細胞擴散、復發或患者接受化療後腫瘤仍繼續生長,醫生便會考慮將標靶藥與放射治療或化療一同使用。

配合適當的治療,非keratinizing型和未分化型鼻咽癌,五年存活率約65 %。 至於keratinizing型鼻咽癌,治療則較困難,這是由於癌細胞對放射線有較大抵抗性。 統括以上症狀,李芃逸主任建議,若頭臉部有麻痛感、視∕聽∕嗅∕味覺有異常,以及脖子有腫塊。 本港於2017年共有296人死於鼻咽癌,佔因癌症死亡的總數2.1%。 同樣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及女性患鼻咽癌的死亡率分別為6.6%及1.8%。 參考世界標準人口的年齡分布計算,過去37年,本港鼻咽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

鼻咽癌的後遺症: 放射治療

譬如我們有一個第一期鼻咽癌的病人,即是癌症只在鼻咽裡,他(病人)治癒的機會是超過九成。 其實鼻咽癌的成因包括很多因素,有3個重大影響,首先是體內的遺傳基因,令我們容易感染這個病。 鼻咽癌的後遺症2023 第2是後天致癌物,包括醃製食物、吸煙,均會令細胞容易突變。

另外有一些後遺症,包括軟組織硬化,例如牙骹或頸部的軟組織纖維化,可能會令病人不能張大口腔,或者頸部繃緊,不太暢順。 十多年前的常規放射治療採用的技術比較簡單,雖然腫瘤是奇形怪狀,但電療的位置卻呈方形。 但因為有些病人,病發時屬於中後期,通常說是第3、4期則有復發的機會,包括在原位復發或者擴散到其他器官的機會較高。 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都建議病人除了做電療外,同時做輔助性的化療。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手術是不少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案之一,然而鼻咽癌與其他腫瘤有別,治療方式以放射治療(亦稱電療)及化療為主,更不時與化療一併使用,即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簡稱同步放化療)。

鼻咽癌的後遺症: 鼻咽癌發病及死亡統計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現時並無研究指出鼻竇炎患者有較高風險患上鼻咽癌,只是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像是鼻塞、鼻涕帶血等,與一般人常患的鼻竇炎症狀類似。

  • 雖然在電療的過程中,正常的細胞亦無可避免地受到破壞,出現衰退或功能受損等現象(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但電療方法已經得到很大的改進。
  •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至其他部位,近則波及頸部的淋巴結,遠則牽連肺部及肝部。
  • 其後鼻子出血被診斷出鼻咽癌,接受放療及化療,但因造成口腔潰爛而中止(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休息半年後再完成放療,以後定期到醫院檢查。
  • 此外,有些病人到中後期可能頸部有淋巴核出現或者有頭痛、複視的症狀。
  •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不幸的是,3年後他的鼻咽癌復發,正子影像顯示没有其他轉移。 他來求診時,我建議他可以再一次接受放化療,但是一定要力行我的雞尾酒整合療法,尤其是要改變生活習慣、步調放慢、遠離污染。 即使腫瘤擴散了,現在很多藥物都能夠有效的控制腫瘤,甚至延長病人的生命。 相對其他癌症而言,我覺得如果鼻咽癌復發的話,病人千萬不要這麼快放棄,應該跟醫生仔細商量。

鼻咽癌的後遺症: 鼻咽癌診斷方法

鼻咽癌不同於其他頭頸癌,最主要的分別就是鼻咽癌通常不需要做手術去切除,亦不可以用手術切除,變成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依靠放射性治療或俗稱電療。 鼻咽癌的後遺症 傳統西醫放療都是小範圍加上大範圍放療,總共至少40次,需長達2個月左右。 病人非常痛苦,會有口乾舌燥、口腔黏膜潰瘍、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無法進食等症狀(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鼻咽癌治療以放射線療法為主,有機會達到完全根治;第2期以上的患者,需要同時搭配化學治療。 治療過程中會經歷口乾、味覺改變等副作用,整個療程約1~2個月結束後可望恢復。

鼻咽癌的後遺症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鼻咽癌的後遺症 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觸摸頭頸位置是否有異常,例如頸兩側、淋巴位置是否有腫塊;血液測試則檢查身體是否存在抗EBV病毒的抗體。 若有直系親屬曾經患上鼻咽癌,其他家庭成員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不過,這種風險未必源於家族遺傳,亦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例如居住在相同地區,擁有類近的飲食習慣所致。 當癌細胞脹大到特定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鼻咽癌的後遺症: 鼻咽癌治療方法

鼻咽癌原來與EB病毒關係密切,最新的科技,只要測試血液中的EB病毒,就可以知道自己患鼻咽癌的機會率,準確度達到99%。 鼻咽癌的後遺症 此外,約有30~40%以上的鼻咽癌病人在接受放療之後,甲狀腺遭受破壞而致功能下降,所以在放療之後必須做甲狀腺功能檢查並長期追蹤。 換句話説,不是每個人都會受EB病毒的影響,只有那些有遺傳基因的人,發展成鼻咽癌的可能性才高。 檢查鼻咽癌最準確的方法是用鼻咽內視鏡,但是由於鼻咽內視鏡是一個入侵性的檢測,用它來檢測有沒有病徵的病人其實不太適合。

鼻咽癌的後遺症

傳統上,最重要是放射治療,早期的病人一般接受放射治療已經足夠。 進行治療前,放射治療師須按照患者的面形及頭形,製作塑膠模,以固定身體讓射線準確照射目標。 患者戴上塑膠模後,會被安排進行電腦掃描,以便醫生勾劃出腫瘤及須迴避的重要器官,包括脊髓神經及腦幹。 最後交由物理學家或放射治療師設計個體化計劃,找出最理想的射綫角度和強度。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旨在為未出現遠程擴散的患者,以高能量的X光線照射腫瘤,殺死癌細胞;對遠程擴散的患者而言,亦可紓緩擴散所帶來的病徵,例如骨痛。

鼻咽癌的後遺症: 鼻咽癌的診斷方法

由於李先生的情況比較嚴重,所以決定給他進行放療、化療和綠色綜合治療。 李先生在放化療期間基本没有出現常見的口腔粘膜炎、味覺喪失、口腔潰瘍等副作用。 鼻咽癌治癒率達七成以上,所以病人應該接受放化療,但同時更要力行雞尾酒整合療法。

另外,如果一個人的直系親屬患有鼻咽癌的話,他患有鼻咽癌的機會亦會比其他人高。 鼻咽癌的後遺症2023 人類的基因組(Genome)大約有兩萬至兩萬五千個基因(Gene),它們有固定位置、有秩序地排列在染色體的DNA內。 當基因的正常排列受到干擾,它們的位置便會改變,導致細胞突變,這就是癌症的開始。 如果把我們的鼻腔想像成一個客廳,那麽沿著這個客廳向裡走,會走進一個嘴後上方的空間,這個對著鼻子的空間被稱為「鼻咽」,這個部位長的癌,就被稱為「鼻咽癌」。 鼻咽癌高踞香港癌症的第10位,每年新增近9百名患者,約佔10大癌症的3%。

鼻咽癌的後遺症: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隨著近年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鼻咽癌患者較以往承受較少的副作用,而各種副作用亦有相應方法舒緩,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