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執行長12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im on October 4, 2021

華碩執行長

答:華碩成立超過30年,事業成功受益於許多的投入和供應鏈夥伴,包括社會資本和自然資本的投入,不只是華碩的營運貢獻而已。 其中包括,2015年華碩推動企業總部UL「零廢棄物填埋驗證」(UL ECVP 2799)計畫,以量化指標追蹤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成效,並推動各項資源再生措施,在次年將轉化率從62%提升至85%,成為全球首家消費性電子企業總部獲此認證的組織。 永續部門的同仁當然也鑑別SDGs,並且紮實地執行SDGs。 華碩執行長2023 我們是逐項檢視SDGs的169條細目,逐項發想這些細項能夠如何滲透、融入華碩的營運項目中。 在華碩的方法論架構中,議題不斷地發散和持續收斂中激盪,最終凝聚成目前的結果。 華碩的永續部門在做最基礎的事:從檢驗每一個零件、每一家工廠的合規,供應鏈的承認、稽核、協輔,一直到報告書的撰寫、投資人的溝通等,都是永續部門的事情。

華碩執行長

華碩在記者會中,首先由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表示,走過 30 週年的華碩曾經歷經過輝煌的時代。 如今面對產業變化及競爭的情況下,華碩的經營面臨過去兩年的低潮,在這方面經營團隊對股東致歉。 不過,華碩沒喪失志氣,未來要找回華碩的魂與本,從產品的品質與體驗來再造、進化華碩的組織與文化,應且要發揮眾人的創意,在華碩內落實與執行。 而且,計畫必須兼顧短期於長期,應對電腦產業競爭,並建立新事業的成長動能。 沈振來宣布,為加速公司傳承與轉型,也實踐長久以來個人對職涯規劃的方向,他將辭去華碩執行長職務,往創業方向發展;未來他將協助華碩投入AIOT領域,也將投資創捷前瞻公司並出任董事長。 相對於鄧國彥的業務能力出眾,鄭光志則給人一種較為「研發咖」的印象。

華碩執行長: 華碩2月營收衝300億

本公司已依董事會績效評估辦法執行 109 年度董事會、董事成員、審計委員會、薪資報酬委員會之績效評估,績效評估結果均為「優」,足以顯示本公司董事會整體運作情況尚稱完善、符合公司治理之成果。 華碩第2季財報數字較首季惡化,品牌庫存金額在首季已經飆上1,933億元的新高,第2季衝破2,000億大關、為2,061.93億元,比首季增加128億元,季增7%、年增59%,幾乎等於上半年的營收。 在存貨組合方面,半數為成品、另一半則為零組件,高單價的處理器、面板、記憶體占大宗。 在這一年裡,他們擬了三套劇本:第一套,直接賣斷,對象可能是鴻海,甚至後來傳出的英業達,但這對童子賢而言,卻最不可行,不論鴻海或英業達入主,和碩等於被併吞,更別說會有他的舞台。 本公司已於108年訂定「董事會績效評估辦法」,已完成111年度之績效自我評估並於112年3月14日之董事會議中報告評估結果。 董事成員皆為本國藉,董事兼本公司員工身份佔33.33%、兼子公司員工身分佔33.33%、非員工身分佔66.67%,董事年齡落於40歲以下1位、40-70歲為8位、70歲以上為3位。

許先越坦言,主管異動可能影響同仁的工作心情,但希望大家一起朝新目標衝刺,新部門主管會讓新部門同仁,能積極面對明年新目標及更高成長。 華碩執行長2023 若以人的年歲來說,30為而立之年,而兩年內幾經數波大小不一的內部改組重整及事業步調重新定位的華碩,是不是能在這一年也迎來大破大立後、航向下一個無限可能的轉骨成果,接下來的每一季、每個月,甚至是每一周、每一天,都讓華碩的經營團隊繃緊神經。 華碩在營業報告書表示,展望2022年,在迎接經濟解封及就業復甦的同時,也有通膨及貨幣政策調整的壓力、地緣政治衝突,產業環境仍充滿變數及動盪。 黃聖哲進一步說明,這讓公司不論是一般客戶200個的小訂單,或是政府部門2000個以上的訂單,都能夠在產能上動態調整。 在3月29日這場發布會上,除了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副董事長徐世昌、執行長胡書賓與許先越都列席支持外,包含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鴻騰精密董事長盧松青、新普董事長宋福祥等人也到場致意,讓這場沈振來口中「小小新創」的開場,盛況不輸華碩自家的發表會。 「過去我是華碩的兒子,現在是嫁出去的女兒,而且是長得不錯的女兒。」去年12月13日華碩重訊記者會上,沈振來拋出了要辭任華碩執行長、離開集團創業的消息。

華碩執行長: 輝達OVX伺服器 華碩大黑馬入列AI鏈

華碩兩位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許先越今天晚間低調召開媒體說明會,說明華碩的組織調整,將在7月1日正式生效,但在生效前。 胡書賓表示,華碩相當重視員工及同仁的溝通,這兩周已舉行至少四場溝通會議,新事業單位主管也會花一至兩個月時間,來review整個事業規劃,隨後認真思考最適合的組織規模。 近兩年營運遭逢逆風的華碩,每回的內部改組、人事變動都格外引發矚目。 2018年集團合併營收跌破4千億元,年減走勢從微幅滑落逐年加劇到近1成,第四季在認列手機事業的一次性停業部門損益費用約62億元後,不僅將致華碩營運單季轉虧,法人估其全年稅後EPS恐跌至9年來新低,包括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獲利也將下探近年低點。 華碩執行長 趙允明的請辭案22日經華碩董事會通過後,將於1月31日起生效,職缺將由謝明傑扛下。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今(13)日宣布辭職並創業,交棒給新設立的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胡書賓,未來許先越將主導華碩研發團隊與產品開發,胡書賓將負責產品策略與營運管理為主。 國立臺灣大學與華碩電腦共同成立「華碩臺大聯合研發中心」,圖為12月20日揭牌儀式中貴賓,圖左自右為華碩創新發展室秘書長林家和、副總裁黃泰一、技術長謝明志、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董事長施崇棠、臺大管中閔校長、副校長陳銘憲、研發長李百祺、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聯合研發中心主任吳宗霖。 關於AIOT新策略事業投資,華碩董事會也通過策略性投資100億元計劃,採策略投資與併購方式,快速發展事業與建立團隊,希望3年成為新AIOT產業的領導廠商。

華碩執行長: 中國為何面臨通縮?可能像日本失落30年嗎?分析一次看

童子賢接手華碩最大的事業單位、最賺錢的子公司,和碩還被形容成會撞山的「破船」,這才讓施崇棠跳了起來。 分家後,童子賢還曾要求華碩把和碩併回去,當時和碩還是華碩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 一位和碩高階主管說,當時童子賢與和碩副董事長徐世昌、執行長程建中、投資長蘇艷雪,直接到華碩董事長辦公室要求施崇棠,「把和碩併回華碩」,施崇棠再次拒絕,「分了就分了」,認為品牌和代工應該自己發展自己的能力,希望童子賢想辦法,表明只有徹底分家,品牌和代工才會有機會再起。

華碩執行長

華碩(2357)這1個多月間,兩度出現集團高層人事異動,繼2018年12月間改設共同執行長、由原全球副總裁許先越及胡書賓兩人接任後,從Intel延攬來的營運長趙允明因個人生涯規畫請辭,將由全球副總裁謝明傑接任該職。 黃中于先生為本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技術長,並曾任華碩電腦之協理。 沈振來指出,IPC產業的特色是少量多樣,因此在生產上創捷前瞻保持極大的彈性。 「我們把開發周期調整在四個月,」藉此確保客製化產品可以隨時依照客戶需求調整。 「他可以掃描貨品、也可以支援行動支付。」黃聖哲指出,創捷前瞻透過併購鋇鎝科技,取得了條碼掃描機的核心技術。

華碩執行長: 事業有成卻沒結婚也沒小孩,會遺憾嗎?張曼娟:人生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是最大的遺憾

童子賢友人觀察,施崇棠先找徐世昌當董事長,「這一段童子賢沒有參與,他認為應該不是這樣」,談釋股,童子賢友人觀察,「剛開始華碩沒人關心(釋股案),主控權在華碩」,且因為分得不夠徹底,和碩面臨嚴重的抽單壓力,童子賢回頭要求華碩把公司併回去,釋股案才加速推動,解除大客戶下單疑慮。 剛分家時,曾有部屬質疑,「若這是鐵達尼號,會撞上冰山,你為什麼要騙我們?」童子賢只能一一說服,「我們資產還不少,有危險,我會一一護送你們上岸。」最苦的時候,和碩頻被抽單,工廠有一萬人沒事做,可說是風雨飄搖。 外界知道的是,華碩剛成立時,原本由童子賢擔任董事長,成立五年後才「禮讓」給施崇棠,但沒說的是,當年成立華碩的資本額一千萬元,施崇棠出資六百萬元,施崇棠是華碩最大股東,但剛到華碩時,童子賢讓施崇棠當總經理,大事都由童子賢對外接洽。

華碩執行長

許先越說,其他中國品牌手機因有龐大的中國國內市場,再受惠中國政府阻擋App Store,造就中國品牌手機的app軟體都由中國公司研發並嵌入手機後,讓手機廠商也能有巨大分潤。 華碩認為,手機很難獲利這件事不是只看成果,還必須看是否有堅實的基礎,要把產品做到更好、符合客戶的客製化需求,能提供完整解決方案,這是商業模式成功因素,相信張凱舜有能力將華碩產品基本面、通路、合作夥伴關係,都往更成功的目標邁進。 施崇棠說,過去華碩有兩個很重要的創新力以及管理力,但是過去華碩技術力強、管理力偏弱,「目前公司全力推動OKR(目標和關鍵成果),比過去的KPI好很多。」華碩副董事長、策略長徐世昌也表示,目前公司內部是良好的分工狀態,調整已經漸入佳境。

華碩執行長: 輝達推出新款L40S GPU的OVX伺服器 華碩大黑馬入列輝達AI鏈

另預計於新台幣 100 億元的額度內,採策略投資及併購方式,快速發展事業及建立團隊,希望於 華碩執行長 3 年內成為新 AIOT 產業領導廠商。 知名電腦品牌華碩今(13)日宣布高層人事異動,擔任執行長的沈振來確定請辭,轉向創業之路,投資創捷前瞻公司並任董事長一職,未來則由電腦事業群副總裁許先越、全球客服中心副總裁胡書賓擔任共同執行長,採雙執行長制。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6 月 15 日訊】來看到產業最新消息,台灣品牌大廠華碩,近期組織調整傳聞不斷。 今天(15日)傍晚,兩位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許先越,親自出面說明,宣布進行組織改造,系統事業群旗下事業單位,調整為消費、商用、行動裝置等三大產品事業,由張仰光、張凱舜接手領軍,預計7月1日公布新的組織架構,最慢9月公布中低階主管、基層人事決策。

華碩執行長

而面對近期產業變化及同業競爭,華碩坦言短期營運面承壓,不過即便如此公司仍決定啟動特別調薪方案,以長期發展為重,也彰顯公司重視員工及招募更多優秀人才的企圖心,將組建能合作致勝的團隊,並提供優異報酬,以對應其創造的價值。 華碩指出,因營運面受中美貿易戰、晶片平台缺貨、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未來將審慎管理因應。 華碩執行長 華碩淨值從一千四百億元,變成五八○億元,營收也減少三分之二。 童子賢拒絕接收不賺錢的子公司亞旭,改拿現金,施崇棠也點頭同意。 「我們盡量就是讓他,很多該給他們的都給他們了,條件也不能講是(破船)啦,四千七百多億元,要做到也不是那麼簡單啦。」施崇棠說。

華碩執行長: 【永續領袖願景】華碩吳澤欣:「永續」不為考試而考試,是崇本務實的企業營運策略

答: 永續是取得「環境保護」與「企業績效」之間的均衡狀態。 我認為,如果企業是在真心做永續,而且是真正與企業核心項目結合,必然是經常處於「環境VS.績效」的天人交戰狀態,因為永續有太多項目需要溝通和妥協。 以往由賣方提供「一站式方案」(turnkey)包辦一切的服務形勢已經不再。 如今品牌需要直接和供應鏈接觸,供應鏈拉得很長且涵蓋各種議題,包括:性別平權、勞工、人權、原物料,甚至會被捲入中美貿易戰等。 打造一個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才能減緩危機發生時對企業造成的衝擊。

華碩執行長

智邦科技公告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新台幣42.82億元、年增27.44%,每股稅後淨利(EPS)7.67元;另公告即日起由執行副總經理兼營收長石軍,轉任智邦執行長兼總經理。 郭明錤寫道,AI 算力在未來 10 年高速成長已是共識,但市場忽略 AI 算力結構將類似長尾效應,亦即除市場關注的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 (CSP) 外,被市場忽視的二線 華碩執行長2023 CSP 和資料中心、新創雲端服務業者與企業用戶所建設的 AI 算力總和亦不容小覷。 1月21日,當日桃園市政府擴大採檢大園廠相關員工,晚間確定60多名員工確診被勒令停工,隔日將同在遠雄自由貿易港園區內的多間企業停工消毒採檢。 而大園廠與中和廠因出現群聚事件後未依照政府立即停工、以及有員工支援大園廠卻隱匿疫調而分別被桃園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開罰新臺幣30萬元[58][59];目前已造成70名員工確診。 華碩的產品包括二合一電腦,家用與企業商務用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伺服器、電腦顯示器、主機板、顯示卡、音效卡、光碟機、電腦聯網裝置、機箱、電腦組件、電腦散熱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公司名稱「華碩」來自成為「華人之碩」的期望,國際品牌名稱「ASUS」則來自希臘神話的天馬(Pegasus),象徵著聖潔、完美與純真的形象,並在字母分類的排序表列中居首位,代表著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精神[5][6][7][8][9][10][11]。

華碩執行長: 華碩尾牙雙CEO首同台 施崇棠:下半年會再更好

以化學物質管理為例,所有華碩產品使用零件都經過嚴格承認程序,確保其中化學物質符合國際法規,不對人體與環境造成危害。 以及,2017年華碩以捐贈弱勢族群電腦的「數位包容」專案,獲得亞洲科技業第一本「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驗證。 透過SROI方法論,我們從初期的硬體回收、電腦捐贈,逐漸鑑別出下階段重點,把焦點轉向數位教室、結合志工、開發教材。 這樣一步步走過來,我們看到這個專案在不同階段應該優化的地方,以及對社會產生的真正影響力。 再看到華碩永續部門的正式名稱「永續暨綠色品質管理處」,心中頓時瞭然:原來華碩是從商業核心價值出發「產品創新」,結合關鍵利害關係人「供應鏈」,再攜手為社會打造一個共榮生態圈「永續價值」。

  • 張偉明說,分家一年十個月後,童子賢才主動提出減資分割方案,為了要讓兩家公司同步上市,童子賢和張偉明還一起拜訪金管會主委陳冲,推動修法,釋股後華碩對和碩的持股,才一舉降到二五%以下。
  • 華碩10日宣布因為2022年因終端需求急速反轉,且經銷通路下單收斂,雙重壓力下,第4季度出現38.23億元稅後虧損,且營業利益也因通路庫存偏高,旺季促銷不如預期,提列較高銷貨折讓而陷入49.72億元損失,累計2022年全年華碩因庫存提列備抵損失高達200億元。
  • 華碩為了導入新的管理概念,讓公司決策經過公開討論後,從中選擇最正確的決策,決定設立共同執行長,其中許先越將負責技術策略與研發管理,主導華碩研發團隊與產品開發;胡書賓將以產品策略與營運管理為主。
  • 程建中先生為本公司副董事長暨副策略長,亦擔任海華科技、安國國際等公司之董事,曾任華碩電腦副總經理。
  • 2007年,華碩推出創下年銷量千萬台的小筆電EeePC,就是許先越、胡書彬第一個成功的作品,不僅貢獻華碩獲利數百億,也帶動同業跟進。
  • 這可讓曾鏘聲在員工大會上激勵士氣,提醒員工未來華擎就是競爭對手。
  • 據了解,華碩雖低調在內部募款,一周來累積金額已超過20萬美元,公司方面也響應,決定加碼到總額50萬美元協助土耳其與敘利亞災民。

徐衍珍先生為本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技術長,並曾任華碩電腦協理及和碩聯合科技副總。 鄧國彥先生為本公司總經理暨執行長,並曾任華碩電腦協理及和碩聯合科技副總。 許先越指出,華碩將朝三面向進化,首先核心事業(包含主機板及PC)目標設定都要成為產業界的巨獅,而成長型事業(電競與顯示卡)則將繼續擴張領導地位優勢,至於策略性事業(AIOT及伺服器)目前規模仍小,但將拚出高速成長。 而這一堂200億元的昂貴品牌課,其實也揭露華碩PC品牌成長野心,相對於部分PC同業以利基市場為經營策略,華碩是少數不甘「小」的品牌,但台灣PC品牌要變巨獅有多難?

華碩執行長: 壓低PC 產品比重 切入電視組裝代工

對於創捷前瞻而言,不僅是有著對安卓系統經驗豐富的軟體團隊,對於供應鏈的管理實力,更是沈振來深具信心的關鍵。 美國高通公司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劉思泰致詞時笑說,沈振來每次看價格時「都是要看到小數點以下」,他也看好高通晶片在手機上的體驗,可以靠著創捷前瞻帶到IPC產品上。 廖賜政先生為本公司總經理暨執行長,亦擔任景碩科技董事長及Pegatron 華碩執行長2023 Japan Inc.社長等職務,曾任本公司營運長。 廖賜政先生擁有大同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學士及大同大學榮譽博士之學位。

其實,這是沈振來久違的親子約會,他不好意思地搔了搔頭,「平常沒什麼機會陪小孩,只有趁她段考前,教教她數學。」今年五十一歲的他,從二○○七年接任執行長大位以來,PC產業的快速競爭,幾乎讓他沒有太多喘息的空間,更別提他曾是最不被看好的執行長。 同時,華碩第2季存貨周轉天數拉高至180天,高於首季的154天與去年同期的114天。 華碩指出,180天是因營收換算膨脹放大,今年下半年營運擴張,存貨天數會合理收斂。 媒體報導 2014年底童子賢對媒體談及當年分家,報導指和碩「被拋棄」,施崇棠希望童子賢澄清媒體報導,但童子賢並無反應。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