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膨2023必看攻略!(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son on February 27, 2021

中國通膨

通膨率的預測雖具不確定性,惟根據目前本行所掌握資訊,近期通膨率走升應屬短期現象,此與國際間主要央行(如Fed、ECB及BoE等)的看法一致。 國際間政策制定者大抵認為,伴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所致的特殊因素趨緩,供應鏈瓶頸將於明(2022)年下半年漸獲緩解、商品供需不平衡的現象亦將逐漸消除,通膨率亦可望趨穩。 近期各界都在關注通膨問題,中央銀行今(15)日也在臉書整理各界對通膨的5項QA,替民眾解答,同時也強調民眾對於物價上漲的感受,央行也感同身受。 雖然這次演講內容可能不像前幾年的主題演講那樣戲劇性,但如今的狀況很不尋常,全球央行正在步入決策者所謂的抗通膨最艱難階段,貨幣政策應該繼續緊縮多少成為央行最頭疼的問題,沒人清楚之前的行動迄今對經濟產生了多大影響。 台灣蔬菜、水果和能源價格在1月上漲2.4%,是自2009年1月以來最快漲速,CPI物價指數1月也上升2.8%,同時也是連續第6個月漲幅突破2%,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長的上漲期。

對賣東西給中國較多的國家如德國及日本,影響較大,當然會有些流彈效應,透過美國銷售給德、日之類的國家而感受出來。 中國似乎即將發生經濟危機,那麼會不會像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球乃至美國呢? 經濟學者克魯曼認為,鑒於美國對中國的投資金額不算大,中國對美採購相形很少,加上中國衰退會減低對原物料的需求,阻止諸如石油價格上漲,甚至對美還有平抑通膨之小小正面功效。

中國通膨: 中國經濟成長強勁復甦、通膨卻疲軟?《經濟學人》深入剖析4大原因

[來源請求]新的中央政府,面臨經濟困難、財政所得分散、財政赤字巨大的局面。 1949年時,全國財政所得折算為303億斤小米,赤字則達264億斤小米。 1949年底,全國十三大城市批發物價指數比1948年底上漲50餘倍。 1950年3月,中央政府作出統一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成功建立了「統收統支」的財政管理體制,使中央政府得以管理絕大部分的財政所得[18]。 至1951年底,人民幣亦成為全國性、唯一的合法貨幣。

中國通膨

在有關部門對科技和房地產行業發起監管整頓,以及部分城市的活動因疫情相關封鎖舉措而停擺後,整體經濟數月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美國6月通膨率放緩至3%,急遽降溫;反觀英國通膨率高居7.9%、歐盟則為5.5%。 中國因經濟衰退的風險猶存,政府正趕緊祭出財政支持政策。 全球面臨截然不同的財政問題,各國政府都正苦思如何拆解經濟未爆彈。

中國通膨: 日本排放核處理水如何確保安全?對人體環境有何影響?分析一次看

談到中國,中國房地產部門之膨風,甚至比2008年以前的西方國家都來得大。 中國通膨 此外中國有些獨特的毛病,最顯著的便是地方政府背著龐大債務。 中國通膨 克魯曼指出,中國堪稱世上數一數二大的經濟體,端看衡量方式,那麼中國若真發生2008年那種危機,美國卻因金融、貿易方面與中國接觸出奇地小,所以相形不會被中國的大病小痛掃到。

中國通膨

1993年貨幣最高面額是100,000拉里(lari,喬治亞語:ლარი);1994年貨幣最高面額為1,000,000拉里。 在1995年的貨幣改革下,1個新的拉里代替1,000,000舊拉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格但斯克叫作「但澤自由市」,是一個自由市,不屬於任何國家。

中國通膨: 「讓法國在世界各地閃耀」! 全球奢侈品龍頭LVMH宣布贊助巴黎奧運

澳盛銀行(ANZ)策略師邢兆鵬預估,中國第四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可能僅三. 此外,台灣沒有類如主要國家政府債務貨幣化的問題;前述這些有助物價穩定的因素,短期內應不至於鬆動。 通膨(inflation)係指「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期間內,持續以相當的幅度上漲」或是「等值的貨幣,其購買力持續性的下滑」。 因此,如一經濟體的一般物價具「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點,才稱為有通膨的現象。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美國的通膨正在降溫,而中國的經濟則正在陷入通縮,這可能是全球經濟恢復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

中國通膨

現在市場普遍預計聯準會將在3月開啟升息周期,股市投資者應該為未來幾個月相對低迷的回報率做好準備。 在聯準會最近幾個升息周期中,首次升息後的3個月內,標普大盤會平均下跌6%。 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平均跌幅為-4.3%、-4.9%、-3.9%;上證綜指為-8.5%、-11.7%、-12.3%;恆生指數為-7.4%、-8.4%、-8.9%。

中國通膨: 台灣擊敗美日中 「爛帳率」全球最低!

所以,中美CPI通膨不同的根源在於,經濟需求的「錯位」和供給影響強弱差異。 路透社報導,全球市場一旦少了印度供應的砂糖,可能會導致紐約與倫敦商品交易所的基準價格攀升,而紐約與倫敦交易的糖價原已在多年來高點徘徊,這引發對全球糧食市場通膨可能加劇的擔憂。 固定收益基金管理公司Sage共同投資長烏拉諾認為,市場將觀察鮑爾是否會提到「中性利率」,因為近期相關討論非常熱烈。 本周,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自2007年以來首次升至4.35%,反映了市場對利率將進一步上升的預期。 1999年,美國聯準會(Fed)發布影響力深遠的研究報告,估計在通膨釘住2%目標的情況下,經濟觸及零利率下限的機率只有5%。

中國通膨

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租金下降、勞工缺乏政府協助、油價下跌、中國企業的心理等原因導致中國通膨疲軟。 依據獨立調查追踪中國經濟的美國顧問機構「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分析師表示,官方數據顯示3月零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0.6%,他們對此「竊笑」。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零售銷售的情況適用於更廣泛的經濟,中國從去年的最低點復甦真實而強勁,但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趨勢是局部且不平均。 中國實施新冠封鎖措施的時間比美國長得多,因此,在中國全面恢復前,可能還有較長的路要走,舉房地產銷售為例,儘管今年的銷售比去年底強勁,尤其是大城市,但仍遠低於2021年,甚至2020年,租金仍在下降,導致中國的低通膨。 經濟學家大抵認為,溫和上漲的通膨率(如通膨率介於1%~3%或平均約為2%)有利於經濟成長。 經濟學家預期,隨著中國政府干預導致煤價進一步走低,未來幾月中國PPI漲幅或將小幅回跌,西方國家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可能會進一步減弱;但中國刺激經濟的可用選項,將因近期大宗商品價格高漲而受限。

中國通膨: LTN經濟通》先行指標敗像已露 中國完蛋了?

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稱,去年年底時,中國大米儲備量能夠滿足103%的年度需求。 《世界經濟論壇》報導,中國受到全球經濟波動影響,6月出口量同比下降12.4%,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呈現七年來最快的下降速度,浮現經濟衰退風險。 張斌指出,無論低通膨的原因是什麼,改變的關鍵是恢復信貸增長;以美國為例,憑藉暫停金本位和恢復銀行運行走出了大蕭條,日本和歐元區也都是憑藉寬鬆貨幣政策走出需求不足和低通膨。

  • 多數的經濟學家認為的定義為「一個沒有任何平衡趨勢的通貨膨脹循環」。
  • 德國在1923年至1924年間遇到最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
  • 1987年的貨幣改革,使和美元掛鉤的玻利維亞諾(Boliviano)取代玻利維亞披索。
  • 美國知名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曼23日呼籲聯準會應將通膨標準從2%提升到3%,他認為舊有的標準已經用太久,應該要調整了。
  • 此外,如按購買頻率觀察,「每月」至少購買一次的商品漲幅更高達5.52%(主因油料費、水果及蔬菜價格漲幅高),超過CPI年增率的兩倍。
  • 但是疫情帶來的衝擊未去,服務及薪資上漲帶動的通膨壓力仍然難解,Cpi維持在4%上下可能是常態。

最近,上海的封控導致數千萬人被禁足在家,這讓人們得以一窺中國通膨一旦飆升可能是什麼樣子。 封控帶來了物流瓶頸,卡車司機向上海運送貨物難上加難。 許多上海居民在社交媒體上抱怨說,上海的蔬菜和其他食品的價格因此上漲了一倍,甚至更多。 中國通膨率上一次見頂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當時的經濟刺激計劃推高了資產價格,通膨率攀升至5.9%。

中國通膨: 日本排放核處理水 中國採禁令加強執法突襲檢查

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核心通膨持續低於2%不太好,持續低於1%很低迷、很危險,持續低於0%則很糟糕;且壞的低通膨帶來的惡果絲毫不遜色於惡性高通膨。 中國經濟網今天報導,「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24日發布最新報告,直指下半年應充分重視「低通膨陷阱」、城投債和大型房企風險可能進一步暴露引發的金融市場動盪、外需回落疊加內需不振誘發的超預期衝擊等風險。 中共承認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一項報告示警,下半年應重視低通膨陷阱;專家表示,中國核心通膨持續低於1%很危險,帶來的惡果絲毫不亞於惡性高通膨。

中國通膨

聯準會前副主席柯恩認為:「鮑爾應該會告誡各界,不要過早放鬆政策。我認為這將是主題。對他而言,比較有用的做法是講清楚依賴數據是怎麼個依賴法,避免市場對單一數據做出非常激烈的反應」。 克魯曼表示,最近他頻頻與現任和前任央行官員會晤,向他們提議修正通膨目標時,對方的反應,就好比你在佛州州長德桑提斯角逐共和黨提名的造勢場合揮舞彩虹旗,可能引起的反應(只是比較不可能遭到痛毆或槍殺)。 中國通膨 在今天中國海關總署公告對日本所有水產品的禁令後,上海市金山區市場監管局山陽所已對轄區內的超商、餐飲店展開了「進口食品突襲檢查」。 中國官方日前表示將研究終止、或部分終止ECFA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 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表示,一旦退場,石化、紡織、機械等產業將受影響,台塑四寶、亞德客、上銀、遠東新等股價衰退,就是一種警訊。

中國通膨: 中國危機可比2008全球海嘯?克魯曼:對美影響輕、甚至有利

在革命戰爭期間,美國革命政府的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通過發行一套名為「大陸幣」的紙幣。 在這時候,一句「一個大陸幣也不值」(not worth a continental,「一文不值」之意)成為一時流行的成語。 在內戰的時候,由1861年一月到1865年四月,由南方美利堅聯盟國政府所控制的城市內的物價指數由100升到高達9000。 在台灣,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退出台灣,原有由日本臺灣總督府在台灣發行使用的「台灣銀行券」在1946年改為「台幣」。 在1948年,因為上海金融危機,終於釀成臺幣幣值大幅貶值的惡性通貨膨脹,最高曾發行「一百萬元」面額的本票。 在經濟學上,惡性通貨膨脹(英語:Hyperinflation),簡稱惡性通膨,是一種失控的通貨膨脹,在物價飛速上漲的情況下,貨幣也失去了價值。

另外,能源等成本持續居高不下,可能進一步強化成本端壓力。 俄羅斯及烏克蘭等地緣政治,對油價及天然氣價格都產生不確定性影響,烏克蘭又是歐洲糧倉,如果情況惡化,可能進一步拉高能源及各種民生成本。 印度7月零售通膨率攀至15個月新高,來到7.44%,糧食通膨率上升至11.5%,創下3年多來最高。 印度2023/24產季的砂糖產量可能下滑3.3%,降至3170萬噸。 氣象部門數據顯示,今年迄今,西部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與南部卡納塔卡省(Karnataka)主要甘蔗種植區的雨季雨量,低於平均水準達50%。

中國通膨: 中國通膨連續負成長!恐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Keith Bradsher是《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曾任香港分社社長、底特律分社社長。 他之前曾駐華盛頓報導國際貿易新聞,後駐紐約報導美國經濟和通信行業,還曾擔任航空業記者。 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他 @KeithBradsher。 在債券方面,以前用長久期的策略會出現問題,建議應該把久期縮短,以減少波動;在股票方面,在升息的過程中對高估值及對升息敏感的公司都會有巨大的壓力,對於財務槓桿高的公司要迴避,以估值較低、穩健增長的公司為主,相對比較安全。 一名政府消息人士說:「我們的主要焦點是滿足本地對糖的需求,並自剩餘的甘蔗生產乙醇。在接下來的這季,我們將沒有足夠的糖分配給出口額度。」根據官方規定,這名消息人士要求不要具名。 克魯曼認為,選項一現在根本不在檯面上;選項二看來是最可能的策略;但Fed仍有可能覺得,必須把通膨壓到2%才能證明抗通膨夠強悍,即使那或許是糟糕的經濟盤算。

中國通膨

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目前出現通貨緊縮的狀況,經濟成長的速度也逐漸放緩,這些也導致信貸需求走疲、人民幣面臨不斷下跌,迫使政府需要在財政上提供更多支援,北京當局今年也設定「優先考慮經濟穩定」的目標,希望將通膨率提高到3%以上,促進經濟更熱絡。 但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雷納德警告,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仍高於過去的水準,尤其目前就業市場仍相當熾熱,企業為了徵才提高薪資,最後為了損益兩平,就會抬高商品的價格,所以打擊通膨之戰尚未告終。 阿根廷民眾對於2001年12月的動亂搶劫事件仍記憶猶新。 2001年12月1日政府實施銀行業CORRALITO,法令禁止民眾每週從帳戶中提取超過250美元;民眾瘋狂聚集在銀行前渴望取錢造成動亂,陷入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危機,12月多地貧困地區發生超市搶劫事件,蔓延到全國各地。 1989年,在惡性通貨膨脹中,阿根廷也發生過大規模的搶劫。 因此,央行主要關心中長期的通膨率走勢,聚焦於研判導致長期物價不穩定的因素,並做出適當回應;若央行伴隨短期因素的波動而頻繁地調整貨幣政策,反而會加重經濟波動。

中國通膨: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復甦!中國首季GDP成長4.5% 北京宣稱「經濟開局良好,國際複雜多變」

在2008年5月5日,辛巴威儲備銀行發行的鈔票的價值1億元和2.5億元,10天後,新的無記名支票,價值5億元(當時約等於2.5美元)印發。 中國通膨2023 5天後,一個新系列的筆記形式的「農支票」的發行面值50億元,250億元,500億元和1000億元(7月21日)。 辛巴威5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已上升到2,200,000%。 官方數字公佈的6月份的通貨膨脹率估計超過11,200,000%。

中國的通膨保持溫和也得益於其他一些因素的作用:豬肉是許多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主菜,豬肉價格在中國CPI中占較大權重,2018年一場非洲豬瘟導致大量生豬死亡、豬肉價格飆升,之後隨著生豬存欄量重建,中國的豬肉價格在2021年下跌了30%。 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各方矚目的輝達(Nvidia)財報將在周三(23日)美股盤後揭曉,全球央行總裁年會的傑克森洞會議則於明日登場,美股開高。 此外,產業政策和COVID-19疫情防控政策要避免一刀切,保障物流和供應鏈產業鏈暢通運轉,防止出現暫時性、區域性物資短缺。 基於以上考慮,在通膨整體較高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要重新考慮戰略資產配置,以適應高通膨和央行反應不確定性加劇的世界。

中國通膨: 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面臨「成長型衰退」風險,全球經濟恐受拖累

整體來看,聯準會升息會對美股、A股和港股帶來壓力,對A股和港股的短期衝擊相對更大一些。 由於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非常特殊,烏克蘭事件是否會進一步態勢升級,主要看在烏克蘭的中國領事館有沒有撤離來判斷可能比較客觀準確。 伴隨中國生豬供給出清,新一輪豬周期的重啟,或加快「低通膨」的終結。 新冠疫情後養豬成本大幅抬升和豬肉需求走弱,進一步加大了生豬出清的壓力,一旦出清,存活的養殖戶提價動力更強;若需求邊際改善,豬價彈性或更大。 (中央社孟買/新德里23日綜合外電報導)印度3名政府消息人士說,由於雨水不足導致甘蔗產量減少,印度預料將自10月起的下季禁止糖廠出口砂糖,這是7年來首度暫停輸出砂糖。

中國通膨

面對下半年結構性通膨壓力加大,文章指出,監管當局除了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必要提前做好政策儲備和應對,包括繼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確保能源和糧食安全,實現中國國內糧食穩產增產、能源市場平穩運行、豬肉充足供應,避免價格大起大落。 據表示,下半年和明年中國通膨的總體格局可能是CPI持續上升,下半年可能突破3%;PPI持續回落,年底短暫反彈後明年再度下行甚至出現負成長;今年9月前後CPI年增率可能超過PPI年增幅度。 文章分析,當前中國國內的通膨主要源於豬週期帶動食品價格上行,CPI中非食品分項、核心CPI與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一致下行,反映出豬週期上行與總需求不振並存。 報導刊登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的文章表示,中國經濟上半年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低成長,下半年伴隨通膨抬頭,宏觀調控要在提振經濟成長和穩妥應對通膨中尋求平衡,政策應對難度明顯加大。 美國CPI主要權重項目是能源和住房,這些過去一年多漲幅居前;中國CPI還沒上來主要受到豬肉和服務價格向下的拖累。

中國通膨: 中國通膨放緩 分析:企業不確定心理是因素之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召開會議討論經濟形勢及部署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及企業經營困難。 新一期的中國新聞週刊報導,7月中國CPI年增2.7%,增幅連續第4個月在2%以上,而且仍呈上漲態勢。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近日在第二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內CPI在「一些月份漲幅可能階段性突破3%,結構性通脹(膨)壓力加大」。 中性情景下,中國通膨率或從2月開始逐步回升,到三季度抬升至2.5%以上;悲觀情景下,也可能在2022年中抬升至3%以上,疊加美國升息的階段,進而可能對中國貨幣政策產生一定掣肘。 根據《商業內幕》23日報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25日將發表談話,外界主要關注是否還會再升息,但曾獲諾貝爾經濟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曼呼籲鮑威爾,應該將過去的2%通膨警戒線調升到3%,原因是2%已經是很久以前的標準,已經不符合現在的經濟情勢。

1989年貨幣最高金額是200,000茲羅提(złotych),1991年變為1,000,000茲羅提,1992年又變為2,000,000茲羅提。 1994年的貨幣改革將1個新茲羅提取代10,000舊茲羅提。 之前於1992年至1994年期間,波蘭通膨率高達275%。 1992年貨幣最高金額是50,000第納爾(dinara),1993年為50,000,000,000第納爾。 這個未被確認的國家於1993年重新納入克羅埃西亞一部分。

但中國的歷史教訓給了政府一個強大的動力,必須避免物價飆漲破壞穩定。 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的通膨失控削弱了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為中共上台創造了條件。 一些學者說,1988年中國消費通膨躍升至18.8%,這對抗議活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的抗議活動最終導致了次年天安門廣場的血腥鎮壓。 美國聯準會(Fed)傑克森洞全球年會本周登場,各界將聚焦於Fed主席鮑爾25日的演說,彭博資訊經濟學家預期鮑爾的態度將「... 《CNN》報導,美國通膨急速降溫,6月通膨率放緩至3%,距離目標的2%差距縮小不少,顯見美聯儲打擊通膨的措施開始發揮效果。 羅耀拉馬利蒙特大學金融系教授索恩樂觀說,就該現況來看,美聯儲將會暫停升息。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