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即將有多項國外大型藥廠藥品專利到期,這對於製造學名藥的生技公司擴展學名藥版圖極為有利。 此外,因為台灣高科技電子產業蓬勃發展所奠定的雄厚基礎,未來結合生物晶片與微機電製程的生物微機電系統(Bio-MEMs)將是生技產業中的明日之星。 三月份陸續有永日、必翔、百略三家生技概念之製藥∕醫療器材公司掛牌上市櫃,如各界所預期般,掛牌後每日均以漲停作收,且蜜月行情有持續醱酵的趨勢。 生技潛力股2023 而相關已上市櫃的生技概念製藥公司(表一),如生達、永信、杏輝、濟生…等,亦在這些新公司掛牌前呈現股價大幅上揚的格局。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遠端會議及交易需求持續,去年電子供應鏈面臨缺貨漲價潮,均大幅反映在廠商獲利上。
「雖然過去一年來台灣生技股劇烈修正,但我已看到國內第二波生技創業潮出現,而且將遠比第一波要精采。」生技新藥股王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認為,不論新藥或醫材,都有許多好公司陸續成立,十年後,生技業創造兆元產值不會是夢想。 其實,美國生技產業也經歷過一番長期沉澱,才醞釀出這一輪可觀的榮景。 以NBI指數為例,○五至○九年間,指數就幾乎在八○○至一千點上下波動,○四年默克藥廠(Merck)發現旗下治療關節炎的藥物「偉克適」(Vioxx),會造成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倍增,將該藥物停售、下架,後來甚至付出四十八. 生技業的高門檻障礙,不僅讓一般散戶畏懼,即使是專業的創投資金,也不見得想投資風險高的生技業。 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表示,很多基金經理人都說:「我們寧可等到晚期、確認可行性後再投資,貴一點也沒關係。」就是沒有意願參與早期投資。
生技潛力股: 醫療器材產業
國內生技產業的投資很早就開始,早期是由傳統產業大廠率先投入,包括統一於1997年投資台灣神隆,永豐餘及和桐於2001年投資太景及賽亞基因,由於都是20幾億元以上的大案子,其中神隆資本額如今更高達61億元,加上投資回報速度慢,讓這些傳產大企業吃足了苦頭。 第二、國內醫療器材試劑類的公司,營收獲利普遍較佳,由於獲利較持續,可作為穩定配息股。 此外,近來許多新掛牌的生技公司,股價都有不小的漲幅,選擇接近掛牌時間的標的,獲利機會應該更高。 至於在台灣,不論是已上市櫃或未上市,近來生技股展現的爆發力就相當驚人。 過去,生技股有許多雞蛋水餃股,但如今即使沒有獲利的生技公司,股價最低都從二十元起跳,也顯示投資人逐漸認同生技產業的投資價值。 另外,過去台灣著重在與人相關的生技產業發展,但如今生技在農業上的應用也普遍崛起,除了前面提到的百泰及中華生技等公司外,像慕德生技把干擾素運用到豬、雞及魚類等動物上的應用,提高這些家畜及養殖業的存活率,也大幅打開技術運用的商機與市場。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分析,生技股現階段正面因素,包括:部分資金從電子股移轉出來投資生技股,潛在規模龐大。 其次是生技產業的題材數量與豐富度提升,新藥與學名藥公司已邁向業績落實的階段,營運具爆發力。 生技潛力股 2021年生技重點公司整體的獲利,是2014年的2倍,而2022年生技股整體獲利,年成長可望逾三成,其成長動能來自於快篩、疫苗的國際訂單、新藥的銷售與權利金入帳,以及受疫情衝擊的族群營運回溫。 四是生技股目前評價仍被低估,黎方國認為,生技股基本面改善,且未來兩年內有機會發酵的題材頗多,如再生醫療、關鍵原料缺貨、疫情共存議題、生物相似藥與CDMO、醣分子新藥國際的嶄露頭角、雙特異單抗等,可望帶動生技股整體評價的提升。 公司主要靠兩大業務發展,分別是全球代工CDMO業務(約占3成)及全球市場銷售業務(約占7成),併購安成製藥後,CDMO業務明顯成長,今年併購效應將完整浮現。
生技潛力股: 生技股狂熱後下一步?謝金河:精選下半年十檔潛力股
而開發藥物過於曠日廢時,發售後還要面臨醫院採納意願,因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生技公司基本上都被幾家大公司所壟斷,小公司往往卡在新藥研發階段,就因資金問題無法繼續走下去(雖然有可能成功),最後只能賣給大公司,或是做做仿製藥,等新藥專利保護期過了分一點甜頭。 台灣生技指數全名「臺灣指數公司臺灣上市上櫃生技醫療股價指數」,編制於 2017 年 生技潛力股 7 月 14 生技潛力股 日,台灣生技指數挑選了在台灣上市上櫃的生技醫療產業股票,並且考慮了自由流通量與流動性等條件,指數採取市值加權法進行計算,以市值作為排序,選出具有市值代表性的股票,為代表台灣生技產業績效的重要指標。 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又稱為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是透過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以科學將生物可利用的特性加以研究發展,藉此來提升與改善生活的方式,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等。 生物科技對於人類的發展極為重要,諸如能源問題、糧食危機等,都有機會可以運用生物科技來改善或解決,而近年來生物科技被廣泛應用在醫療領域,造就了生技醫療產業的蓬勃發展。
特別之處,首先在於它是第一檔以「創投」為主要營運項目的上市公司,財報上的營運數字變化,高度連結著旗下各轉投資公司在特定期間內的股價、評價波動,也大大挑戰市場對鑽石生技投資價值的判斷邏輯。 合一糖尿病新藥今年拿到藥證,異位性皮膚炎新藥取得授權金,仍坐穩台灣生技股市值冠軍。 高端疫苗以新冠肺炎疫苗通過EUA,竄榜上第二名,生技股王則由逆勢成長的晶碩奪下。 去年火燙的檢測防疫股退燒,反倒是獲利穩健的產業,如保健食品、醫材、健身器材再度抬頭。 首先就是我們的生技股王保瑞,從10年前就跨足CDMO,9年來已經併購6家藥廠,去年9月併購安成製藥後,獲利營收雙噴發。
生技潛力股: 產業研究報告
受基亞事件衝擊,國內生技股過去一年市況低迷,與美國的火熱氣氛形成對比。 不過,不讓第一波生技創業專美於前,已掛牌的九家、即將上市櫃的兩家業者,不論新藥與醫材,第二波生技創業潮,將有機會讓產業再創高峰。 此外,像太景也因多項藥物開發有成並進入二期臨床,雖然還未轉虧為盈,但已預計明年上市;至於賽亞基因也還未轉盈,但孫公司慕德生技卻因與大陸最大養豬企業雨潤集團簽約,未來前景可期。
對於生技產業的投資,一直以來是許多投資人的夢魘,也是不敢輕易嘗試的領域,甚至不少有相當投資經驗的熟手也是望而卻步,究其因2014年基亞(3176)解盲失敗重傷投資人,接著2016年生技股王浩鼎(4174)再度解盲失敗,讓投資人蒙受不少損失。 兩次解盲失敗後續又都衍生出內線交易、圖利等官司,讓產業蒙上一層陰影。 生技潛力股2023 2021年成立Immple Bio Research公司,目前與US Alliance公司一起經營名為「Albioking李海鎮」專業生技YouTube頻道。
生技潛力股: 生技狂潮即將來臨? 唯有生技 才有真飆股
《遠見》越洋視訊專訪《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天下文化出版)共同作者萊恩. 潘查薩拉姆(Ryan Panchadsaram),邀請他特別針對此議題提供深入觀察。 7月28日,美、中相互劃清台灣議題底線的拜習對話中,突顯了台灣處境的政治、經濟等多面向風險。 自從烏克蘭戰火爆發以來,台灣做為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衝突熱點,也更加受到國際關心。 美國資深外交官卜睿哲(Richard C. Bush)在專訪中,分享了他對台灣做出「艱難的抉擇」的建議。 「惟要留意的是,去年最好的產業,目前看來都有高峰要往下走的現象,且跡象非常非常明顯,」黃國偉提醒,去年是「轉折年」,今年產業將會逐步回歸正常化,回到「正常的波動範圍內」。
我國5月疫情爆發之後,根據《Lipper》統計到8月24日為止的數據,這3個月以來,生醫基金報酬率均在3%以上,最高者為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新台幣),報酬率高達17.2%。 生技潛力股2023 台股本周仍於「萬八」關卡前躊躇,題材股、低價股當道,元宇宙、低軌衛星、電動車概念股再度蔚為主流。 生技股也捷報頻傳,興櫃生技「小尖兵」活蹦亂跳,本周由利基藥品廠商因華(4172)大漲逾36%稱霸市場,納諾-KY(6495)、睿生光電(6861)、廣閎科(6693)亦勁揚逾兩成。 除了防疫股之外,電機電子業績最好的莫過於宅經濟相關的供應鏈,例如 生技潛力股 NB 鍵盤大廠茂林 (4935-TW) 及科嘉(5215-TW),4 月營收創下新高,5 月、6 月業績再走高的可能性不小,股價最近也都創了波段新高。 《日法人買賣超》8/28(一)漲幅排行榜 代號 公司 8/28股價 漲幅(%) 自營商買賣超 投信買賣超 外資買賣超 買賣超合計... 《日法人買賣超》8/28(一)跌幅排行榜 代號 公司 8/28股價 漲幅(%) 自營商買賣超 投信買賣超 外資買賣超 買賣超合計...
生技潛力股: 蔡明興喊「生技潛力遠勝金融」、蔡宏圖旗下創投押3成、生策會新理事1/3是科技老闆… 市值飆破1.4兆! 市場大咖為何瘋生技?
展望未來發展,鑽石生技長期將以育成旗艦型投資案為主,創造超額獲利,成為臺灣生技產業之重要領航者;中期將以具特定市場機會之投資案,如特殊政策或市場機會案源(如細胞治療)、有機會與現有投資案源進行整併、營運及經營團隊相對成熟,已有IPO或被併購潛力之案件為主,創造穩健獲利。 鑽石生技投資為國內首家永續型創投架構掛牌的上市公司,創始股東包含中天生技、富邦金控、台新金控及潤泰集團,以新藥開發、高階醫材、農業生技為主要投資領域,迄今已於海內外投資及育成二十餘家優秀公司,更有多家已成功進入資本市場。 另外,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延長十年,擴大租稅獎勵適用範圍,新增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創新技術平台和CDMO(委託開發代工)等新興項目。 其中,CDMO更是吸引廠商爭相卡位,保瑞攜手台新健康基金,啟動30億元CDMO投資併購計畫,永昕、北極星-KY也大手筆建廠,樂迦、長聖專攻的細胞製備,大江有美國廠、和康生挹注業績,也備受關注。
與法國益普生製藥 (Ipsen) 合作研發的 ONIVYDE(安能得),上半年已取得中國藥證,ONIVYDE 原本在歐亞地區銷量就有一定水準,加上中國市場正式開賣,估計 ONIVYDE 在下半年可以順標銷售門檻,並取得 3000 萬美元的里程碑金。 事實上,除了政府獎勵外,生物製藥領域的CDMO模式,未來五年將快速成長。 以國際投資顧問公司Bourne Partners預估,未來五年,每年複合成長率14.5%,到2025年全球將有30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 新藥研發公司中,逸達生物科技的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今年5月終於拿到美國藥證,讓今年3月完成簽訂2.07億美元授權合約,進入「里程金」階段,成為合一之後又一項巨額的授權成果。 談到後疫情的啟示,楊育民表示,疫苗與治療藥品是國家安全防衛武器,從國防觀念來看生技投資,也會有不同的策略;台灣漸漸走向跨領域合作,接下來可以朝向跨國連橫。
生技潛力股: 新藥研發最後一哩路 取得美國藥證、獲FDA許可上市
去年,台股熱度狂飆,不僅衝破「萬八」關卡,來到1萬8291點歷史新高,打破30年來天花板1萬2682點,全年更飆漲3486點,成交量也創下歷史天量7727億元,堪稱台股史上最大驚奇。 「對業者來說,影響程度之大,就好像學生段考一下子要多考三科。」傅子平形容。 至於登錄興櫃戰略新版的連鎖藥局佑全,則同樣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霸氣,以認購價每股32元計算,全年漲幅達188.91%,2022年末更搭上大陸解封「搶藥」題材,股價衝鋒,挑戰進軍百元俱樂部。 目前產線還須等待重建與查廠,最快年底開工,會優先恢復憂鬱症等原料藥產出,預計明年逐季恢復20~25%產能。
這也說明了近期具有高成長、高獲利生技概念的公司,在證券市場的表現上都是優於大盤的。 五鼎、必翔、百略...等公司的經營策略,均先以能夠維持公司營運、具有獲利機制、高毛利的消費性醫療器材為主。 製藥業則由傳統的化學合成法轉向高產能的醱酵製程生產原藥料的方式切入生技領域。 需特別提及的是,目前上市櫃的生技概念公司同樣具有「中國概念」以及「外銷概念」的題材(此亦為投信法人、自營商炒作的題材),充分顯示生技產業需以國際性的全球定位為出發點,台灣的地區性市場已無法因應生技公司的生存與發展。 隨著2000年股災,2001年第一季高科技產業獲利警訊持續公佈,許多高科技大廠均開始考慮轉投資生技產業,甚至是傳統產業的統一集團、台鹽、中橡等,亦開始轉型生物技術的投資研發與佈局。
生技潛力股: 服務
《萬寶週刊》鎖定中高資產族群,以台股、全球股市、期貨、基金、房地產、藝術、精品投資為主軸,出版至今深受投資界人士青睞,為全國證券界指標性刊物。 每週由記者群及研究小組,挖掘不為人知的第一手消息,放眼全球投資。 中國浙江衛視公布暫停播出「中國好聲音」的決定後,製作商星空華文港股股價跌跌不休,繼25日重挫逾12%後,投資人對節目「收黑錢」的信心持續質疑,今(28)日跌幅持續擴大近20%,至上午10點半最低報價來到43.75港元。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日發文表示,最近客戶開始對NVIDIA下雙倍的單,短期內應該是台積電能增加多少產能,NVIDIA就能賣多少,但未來產能能滿足需求時,就代表客戶手上會有一堆庫存,也因此陸行之建議要觀察下單和實際出貨之間比的變化。 美國總統拜登今年3月簽署的《2021年美國救援計劃法案》中包括支持美國 CDC(疾病管制中心)提高定序能力的資金,因此相關商機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