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汽車銷售12大著數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ason on June 5, 2023

9月汽車銷售

輔展開交車的 Hyundai Ioniq 6 車系,則掛出總計 39 輛,至於同品牌的 Ioniq 5 掛出 50 輛,品牌純電全月繳出 89 輛。 近期 Ford Mustang Mach-e 也即將公布預售價,讓純電中型 SUV 的戰火更加精采可期。 7 月另 4 大亮眼的純電豪華品牌,分別為 BMW、Porsche、Volvo、Mercedes-EQ,BMW 純電有 430 輛、佔全品牌單月 1,640 輛的 26%,Porsche 品牌則是 Taycan 雙車系繳出 182 輛、純電佔品牌全月的 37%,其中 Taycan Cross Turismo 繳出破百的 112 輛、一般 Taycan 轎車則為 70 輛。 Mercedes-EQ 子品牌部分全月掛出 159 輛、純電車佔 Mercedes-Benz 單月全品牌的 8%,甫上市的 EQE SUV 先行掛出 17 輛,但是 EQS SUV 尚未有掛牌,EQA 則繳出 51 輛為品牌最多者。 整體市場氛圍是朝向正面期待,但因疫情所造成的各層面影響尚未排除,讓市場仍帶有些許不安的隱憂,可說是新車市場的心境寫照,不過,U-CAR 認為整體仍是朝正面發展。

美國純電品牌 Tesla 在 3 月份迎來了 Model Y 車系另一波的大量交車潮,搭配 Model 3 現貨車的持續販售,使得 Tesla 在 3 月份再度進榜便站上了排行榜第 2 名的位置,此外改款 Tesla Model S 與 Model X 國內亦在 3 月底重新開賣,預計將在第二季開始交車,將可持續強化品牌的整體銷售表現。 向來為國內進口車品牌銷售常勝軍的日系品牌 Toyota,3 月份的銷售表現則不若以往強勢,主要原因仍在於主力銷售 RAV4 車系原廠的產能供應有限,跟不上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即使其它銷售車型未有明顯的衰退狀態,RAV4 車系仍對於品牌總銷售量有著相當明顯的影響。 而在進口總市場品牌累計銷售表現部份,3 月份可視為第一季的結算點,其中 Lexus 更首度以 7,779 輛的成績暫居進口總市場排行榜第 1 名的位置,更首度超越了 Toyota,銷售表現成績相當亮眼。 而在品牌累計銷售表現上,僅有位居第 2 的 Toyota 及第 7 名的 Mazda 與去年相比呈現衰退的態勢,而包含 BMW、Volkwagen 與 Tesla 都有著接近或超過 3 成以上的成長比例。

9月汽車銷售: 豪華品牌

如同先前所預告的,9 月份會有大量的新車上市,這股可稱為疫情緩解後的「報復性」發表會榮景,將一路持續到年底達到高峰。 不只是補足 5 月以來受疫情干擾而空缺的發表會宣傳效益,原本將於年底登場,2 年 1 屆的臺北新車大展因疫情而延期舉辦後,各車廠原先以車展發表所規劃新車款,在導入節奏不變與已規畫年度預算下,勢必得另行舉辦發表會以確保聲量與拉抬市場買氣,近期若以購車規劃的消費者,將可關注第 4 季的新車發表資訊。 隨著 Hyundai Kona EV 與 Lexus 9月汽車銷售 UX300e 等電動新車的導入,象徵更多的電動車導入臺灣,將讓電動車的選擇更為多元豐富,各家車廠也陸續都有年度新車導入的訊息。

9月汽車銷售

由於預售價僅較享樂版增加兩萬元,推測享樂版可能只是吸引買家關注的腳色,酷動版才會是Yaris Cross真正的主力銷售入門等級。 根據這份流出資訊,Yaris Cross將會提供享樂版、酷動版以及潮玩版等3種車型等級,全車系標配Push Start引擎啟動鈕、17吋合金輪圈、皮質座椅,還有整合9吋控螢幕的Drive+ Link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同時將TSS主動式駕駛安全輔助系統還有全車6氣囊列為全車系標準配備。 不過,在這份資訊中,並未透露TSS系統內部的詳細規格,推測應該會有ACC與車道維持輔助等,以符合當前臺灣買家期待。 我是Honda高雄民族營業所的立人,Honda汽車一直是許多國人的喜愛,過往民眾在選購車輛時,總是覺得對業務不夠信任、服務慢半拍、價格不透明,或是走進展間被當肥羊宰,對我來說,對待每一位客人就像自己買車一樣,給予最符合您需求的選擇,秉持專業服務且透明的價格,相信能讓每一位顧客都能擁有舒服的購車感受。

9月汽車銷售: 進口總市場

與 Ioniq 5 同平臺的 Kia EV6 在 6 月已交付 59 輛,7 月掛牌數略減為 25 輛,車系目前已在國內累積交付 85 輛,而當初公佈首批配額有達 500 輛、代表 EV6 在國內的首批配額尚未全數交付完畢。 Porsche Taycan 本月交出 56 輛排名第 2,其中甫導入的性能車型 GTS 交出 5 輛。 BMW iX 與 i4 電動雙雄比起 6 月的 40 多輛,7 月都僅交出約 20 餘輛、候車期仍較長。 Mercedes-Benz EQS 仍舊是僅有 450+車型交付 8 輛、AMG 車型未有掛牌。 而尚在輪轂脫落召回處理階段的 Toyota bZ4X 並沒有掛牌數,而且原廠目前還未有確切可完成的時程,導致原訂 7 月 27 日上市的雙生車 Subaru Solterra 目前上市計畫也擱置。

台灣 9 月新車銷售成績揭曉,比起有民俗月的 8 月,小幅成長 4.1%,月銷量來到 輛,今年 1-9 月的累積銷售則為 31 萬 1581 輛,為去年同期的 93.2%。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以來,居民暑期外出旅行熱度較高,文旅、就餐等服務類消費景氣度提升明顯,支撐經濟自發企穩恢復,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3%,其中汽車類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增速較上月收窄,大件消費品銷售恢復仍然較為緩慢。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當前經濟運作面臨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明確提出要提振汽車、電子産品、家居等大宗消費。 今年7月的皮卡生産同比下降15.6%,銷售同比下降10%,同時出口1.02萬輛,出口同比下降14%。 國內市場季節性回落的表現相對平穩,尤其是縣鄉市場的皮卡銷量占比同比去年增長較平穩,有效的抵沖了大城市的皮卡萎縮。 在房地産低迷的環境壓力下,受到促消費政策的推動,2023年中國皮卡産銷表現仍將相對平穩。

9月汽車銷售: 新一代福斯 Tiguan 發表前夕被看光!圓潤外型與大尺寸中控螢幕夠吸睛

緊接著也是節奏性大批量新車到港交車的 Tesla,在 Model 3 新車船期到港後,以 1,774 輛穩佔排行榜第 3 名,確實,以目前 Model 3 的銷售戰力,幾乎是大批量新車到港,就是當月進榜的保證。 而過去多次穩坐進口轎車排行榜冠軍的 Toyota Camry,7 月交出 466 輛,雖然相比 6 月的 509 輛下滑約 9%,但在車輛供應數方面對比其他車款相對穩定。 Mazda3 車系受原廠產能影響,經銷端先前已提前改以 23 年式接單,U-CAR 也掌握新年式多數等級追加 ALH 智慧型頭燈、售價不變。 而 Mazda3 在 7 月交出 244 輛,比起 6 月的 142 輛增加約 7 成,但主要是消化先前 22 年式車型的訂單,目前資訊流出的 23 年式交期尚未明朗。 Suzuki Swift 車系 7 月交付量 173 輛比上月低,目前仍有不少訂單待消化。 Volkswagen 品牌 Golf 車系總計交出 155 輛排行第 5 名,不過除 GTI 新增入門車型外,23 年式 Golf 全車系同步調漲 5~10 萬不等。

9月汽車銷售

除了 Toyota RAV4 車系的銷售表現開始回復以往的水準外,Mazda CX-5 以及 Volkswagen Tiguan 的銷售量亦逐漸回穩,特別是 Mazda CX-5 在新車陸續到港交車的前提下,更繳出了達 986 輛的新車掛牌數,較 8 月份有著達到一倍的成長比例。 Volkswagen Tiguan 在 9 月份亦有著 538 輛的新車銷售表現,位居排行榜第 3 名的位置。 而在 2022 年 4 月甫於國內發表的純電車款 Kia EV6 車系,9 月份也首度以 227 輛的成績,站上排行榜第 4 名的位置,實際上 Kia EV6 車系自上市後皆處於缺車狀態,在 9 月份能一舉繳出超過 200 輛的新車掛牌數,主要原因在於新車到港後陸續消化 2022 年式新車訂單。 豪華進口轎車Tesla Model 3 仍然蟬聯此級距排行榜冠軍,自 8 月充電介面由 TPC 轉換為 CCS2 之後,新車於 8 月下旬到港,因此 9 月份迎來大量新車交車。 Model 3 交車數量一直以來都相對較不穩定,不過由於相較品牌其它車款有更高的吸引力,因此新船到港後都會有著更突出的銷量。

9月汽車銷售: 訂單飆破 2000 張!旗艦 MPV 車款 Lexus LM 發表

Corolla Cross 在 2022 年另一件大事情,是在 10 月 27 日成為 TNCAP 臺灣新車安全評等計畫首撞車款,替國內 TNCAP 寫下歷史新頁,撞擊成績將於 2023 年 1 月份公布。 進口轎車榜中值得注目的是第 11 代 Honda Civic,其以日製進口搭配 e:HEV 油電重返臺灣市場後,首月就掛出 167 輛,與 Toyota Corolla Sport 同位列第 6,原先年度的 800 輛配額據悉已完售,後續已確認將追加配額、但追加數量未公布。 同樣是中型車的 VW Golf 車系則有繳出 351 輛位列第 3,Škoda Octavia 同樣穩定繳出 172 輛,售價定位與 Civic 相近的 Toyota Prius PHEV,則受制原廠配額僅掛出 51 輛。 而 Nissan Altima 在推出小改款後,首月掛出 58 輛與 Toyota Crown 相同。 2022年9月掛牌數35822輛,比起8月小幅成長4.1%,看起來有要隨著疫情趨緩漸漸止跌回升,但對比去年同期仍是有12.9%的衰退,今年在民俗月結束後未有明顯反彈,交車期不確定、有車就趕快交,依舊是目前市場普遍的狀況,年度累積方面,目前311581輛的成績,較去年同期還有-6.8%的落差。 9月份進口車市場掛牌數18806輛,銷量持續增加,是6月份以來新高,不過掛牌數雖較8月提升22%,但國產車表現更為亮眼,導致進口車市佔率持續下滑,從8月的46.5%來到9月的45.7%。

9月汽車銷售

Mercedes-Benz 銷售主力的 C-Class 在 2021 年 9 月中發表,由於僅有半個月的銷售時程,因此僅售出 249 輛,預估 10 月會擁有更多新車交車。 品牌銷售冠軍變為 E-Class,在促銷條件仍維持與 8 月份相同水準的設定下,單月穩定交出超過 300 輛新車,另外 9月汽車銷售2023 A-Class 也同樣有穩定的銷售表現。 BMW 也是銷量相對穩定的品牌,包括 3 Series、5 Series、1 Series 都維持與 8 月份相同的銷售數字。

9月汽車銷售: 9月台灣汽車銷售報告 銷量回升有感 國產車表現尤其亮眼

擔任 Volkswagen 銷售主力的 Tiguan 即將推出大改款,日前原廠已經陸續公布覆蓋偽裝貼紙的外觀官方照以及內裝鋪陳,近日完全無偽裝的實車在斯洛維尼亞首都進行廣告拍攝,讓新世代 Tiguan 提前現身,預計 9 月就會正式發表。 首先在國產品牌部分,有不少品牌皆是延續了 7 月的既有新車促銷內容,其中包含了 CMC、Luxgen、Mitsubishi 以及 Toyota 品牌,而 Ford 則是改以提供臺中谷關雙人遊的 20 組抽獎資格以及抽 Mondeo Hybrid Wagon 車款,做為吸引消費者購車的促販方案。 Nissan 除了更新國產全車系的優惠內容外,並針對 Kicks 車系推出限量車款,同時提供 X-Trail 贈首年丙式車體險優惠。 至於第 8 的 Focus 則微幅超過萬輛大關,以 10,766 輛成為排行榜最後一輛跨越萬輛大關的暢銷車系,Kuga 就沒有保住萬輛大關的成績,2022 年全年銷售量僅 9,949 輛,相比 2021 年 13,380 輛減少多達 3,431 輛。 最後,擠進排行榜第 10 名的,是以全年銷售 9,870 輛首度進榜的 Toyota Town Ace 車系,在 2023 年加入 Town Ace Van 廂式車型後,在和泰訂出的 8 千輛年銷售目標加持下,Town Ace 車系銷售量可望在 2023 年大幅提升,不僅將強勢挑戰 Veryca 在小商用車的霸主地位,屆時,2023 年總市場排行榜勢必出現結構性變動。

9月汽車銷售

近期車壇也有多款主流車系進入換血期,包括國產中型休旅霸主的 Honda CR-V,已由第 5 代正式演進到第 6 代,國產長青掀背車系 Toyota Yaris 也於 7 月底正式告別車壇,接下來交棒給 Yaris Cross。 同時,接下來還有 MG ZS 與 Nissan X-Trail 等全新或大改款車系登場,Ford 也即將推出電動新車 Mustang Mach-E,新車粉墨登場勢必讓銷售市場更為活絡。 南陽實業在 9 月份的領牌成績為 1,719 輛,居於總市場第 5 名的排序,關鍵在於 Venue 展現應有銷售實力,而缺料狀態也暫時獲得緩解,原先有著高訂單、領牌數卻跟不上的 Tucson 車系,緩解缺料困境後,有著大幅度成長。

9月汽車銷售: 國產品牌

國內兩大機車品牌,光陽先在 8 月初推出 GP125 最低 39,800 元的超殺價格,讓上半個月的銷量大爆發。 剛揭曉的 8 月前 20 天的銷售表現,第一名雖然仍是三陽,不過光陽靠著 GP125 的熱賣,銷量提升 6%,拉近與三陽的距離。 小型商用車長期由中華汽車旗下的 Veryca 與 Zinger 車系聯手稱霸,直到 2022 年終於遭遇強力勁敵 Town Ace。

9月汽車銷售

一般進口轎車9 月一般進口轎車由 Suzuki Swift 以 415 輛拿下冠軍,擠下上個月奪冠的 Volkswagen Golf、以及多次掄元的 Toyota Camry,最主要是 Suzuki 多車系的缺車潮已略有緩解,讓掛牌量能得以提升。 Toyota Camry 以 390 輛拿下第 2 名,9 月新年式汽油入門調漲 0.4 萬、油電頂規降 0.9 萬增 PVM 環景。 Toyota Prius PHV 則是透過汰舊換新優惠價 104.9 萬起、以及活動展出等措施加持,讓其掛牌衝高到 110 輛。 大改款Škoda Fabia 車系在 9 月交出 98 輛,但後續訂單仍累積不少、候車期仍屬較長的狀態;同集團同平臺的 Volkswagen Polo 則也繳出 89 輛。 而甫以 133.9 萬上市的新年式 Nissan Altima,主要加入 ProPilot 輔助,在產品吸引力上略有提升,在 9 月有 80 輛的掛牌。 而同品牌電動車 Nissan Leaf 也推出小改新年式、車系入手價降到 125 萬起,預接單階段突破原本目標的 100 輛、向原廠後續追加 60 輛配額,9 月也先行掛出 56 輛。

9月汽車銷售: 超過 30 萬公里只是基本門檻!消費者報告選出 12 輛耐用度最高的車款

Rolls-Royce 品牌則有少見的 Cullinan Black Badge 車型掛牌。 Bentley 全品牌全月則有多達 33 輛的掛牌數,最主要 Continental、Flying Spur 雙車系都有許多車輛掛牌,其中 Flying Spur 也包含 1 輛插電油電車型。 在義大利品牌部分,Lamborghini 的 Urus S 大量掛出 15 輛、Performante 車型也掛出 3 輛,Huracan STO 與 Technica 也各有 5 輛、3 輛掛牌。 Maserati 品牌全月則有多達 46 9月汽車銷售2023 輛掛牌,其中以 Grecale 車系掛牌陣容最為龐大,分別掛出 14 輛 GT、27 輛 Modena,以及相當稀有的 1 輛 Grecale Trofeo。

9月汽車銷售

同時,各車廠緊鑼密鼓地發表電動車,不僅直接拉抬電動車銷售量,也將創造更活絡的電動車充電生態系,以因應電動銷售量起飛後的龐大充電需求。 7 月份進口總市場領牌數為 14,889 輛,雖然相較於 6 月份微幅增長 2.7%,但是若相比 2021 年 7 月份,規模僅達到同期的 82.7%,不僅如此,進口車 7 月份在總市場占比竟跌破 4 成,只剩下 39%! 若就相較於 6 月份,雖然排行榜內多數仍有所增長,不過,若進一步比對跟 2021 年同期,就可以清楚發現進口車廠出現普遍的衰退,除了 BMW 勉強維持平盤,前幾大進口車廠都出現 2 到 3 成不等的萎縮,甚至 Volkswagen 相比 2021 年 7 月出現腰斬的交車量。 這些跡象都反應出進口車廠,不論是日本或歐洲車廠,在疫情、戰爭、通膨與運輸交相影響下,均飽受全球性的缺車之苦,已對進口新車銷售形成顯著壓力,若缺車狀況無法有效緩解,也將結構性地改變國產與進口車的對陣態勢。

9月汽車銷售: Honda Civic Type R 性能車挑戰麋鹿測試 成績讓外媒吃驚

據了解現行 NX 車系至少到 9 月份都陸續有新車持續導入,且受到改款在即的訊息影響,銷售端反應有不少客戶都期望購入無論是配備或價格、以及折扣幅度更讓人滿意的改款前車型,所以也讓 NX 車系在豪華進口休旅市場上的熱度不減。 此外受到疫情影響,新一代 NX 車系的導入時程仍不明朗,亦有可能會延至明年初,加上入門 NX 200 車型的推出尚未確認,會否造成新一代 NX 車系在國內售價上明顯提升,也是讓消費者會轉以考慮購入現行車款的諸多因素。 儘管進入民俗月前的最後衝刺,讓 7 月份繳出較 6 月份增長 17%的 38,192 輛,但是 2022 年 1 到 7 月份累積銷售量 241,343 輛,仍然落後於 2021 年同期累積銷售量,落後幅度仍達到 7.1%之多,若疫情仍無法全面解除,加上缺車狀況未能明顯緩解下,2022 年要追趕 2021 年銷售量,難度確實相當高。 尤其進口車廠在 2022 年前 7 個月,累積銷售量僅繳出 102,525 輛,相較 2021 年的衰退幅度達到 15.6%,明顯高於總市場表現,也凸顯進口車廠在 2022 年所遭遇缺車的困境,其中,前幾大進口車廠以 Mercedes-Benz、Volkswagen 與 Toyota 最為嚴峻,衰退幅度都超過 2 成以上。 不過,電動車廠 Tesla 卻是進口車排行榜內的特例,拜主力車系 Model 3 大批量交車,目前品牌累積銷售達到 4,553 輛,相較 2021 年同期成長 51.6%,總市場品牌佔有率更來到 4.4%,清楚展現出電動車逆勢成長的爆發力。 當然,距離 2022 年結束還有 5 個月,下半年將有許多重量級國產與進口新車登場,甚至品牌部分也有新動作,以國產重新導入的 MG 品牌,以進口重返市場的 Opel,甚至 Luxgen 車廠也將迎來全新電動車系 Model C,跨入品牌全面電動化的里程碑,因此,年度劇本可說是尚未底定,仍有精彩可期之處。

  • 3 月份稀有車統計表格可以看到,主打層峰市場的超級休旅車款,仍舊有著相當不錯的成績,Aston Martin 麾下的 DBX 有著 2 輛的領牌數,而其性能版本、臺灣標配新臺幣 1,438 萬元起,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3 秒、極速上看 310 公里的 DBX707,同樣也有著 2 輛領牌現身。
  • 國內疫情看似緩解,但全球大環境仍然嚴峻,缺晶片、缺零件、停工等狀況頻傳,國內甚至傳出購買進口新車無法加選配備、候車期超長的情況,雖然9月進口車銷量有所提升,但未來還需持續觀望整體市場走向。
  • 而一向排名靠前的Camry,本月掛牌數390輛,幾乎與上月持平,大環境偏好SUV的狀況下,很難再重回昔日「大車王」的巔峰;不過Prius PHV倒是表現不錯,掛牌數110輛、成長幅度400%,作為目前市場上價格最親民的PHEV車款,能源局平均油耗109.9km/L確實相當誘人。
  • 喜愛或有考慮BMW車款的愛車朋友們大家好,我是BMW台中汎德文心所的銷售顧問徐采穎,雖然過去是在Mazda品牌服務,目前轉換到BMW品牌後,我一樣帶來專業、用心、體貼入微的服務精神,讓您在享受BMW車款的操控樂趣與先進駕駛輔助科技之餘,也能成為您最堅實的後盾。
  • Toyota Corolla Cross 產品設定擁有上攻中型下守小型休旅市場的優勢,該優勢也毫無意外地,讓其擁有領先群雄的銷售表現,在 7 月份隨著和泰延續促銷優惠籌碼優勢下,繳出超過 4,000 輛的領牌成績,在總市場以及國產休旅市場上取得大幅領先。
  • 後續全新休旅車系 Model Y 在加入銷售陣容後,Tesla 憑藉 Model 3 與 Model Y 兩大銷售主力,可望銷售倍增。

接下來 BMW 2 Series Coupé與 4 Series Gran Coupé都在預售中,其中 2 Series Coupé將等到 2022 年上市,4 Series Gran Coupé則是在年底前上市。 豪華進口轎車Lexus ES 再度以 304 輛拿下 7 月進口轎車之冠,全年累計至 7 月底已達 2,236 輛,相比 2022 年同期略為增長 14%,在豪華轎車市場版圖持續被壓縮下,算是少數仍維持成長的車系。 在對手品牌 Mercedes-Benz 部分,則分別有 C-Class、E-Class、A-Class、CLA 入榜,其中 C-Class 的 233 輛對比上月有著約 20%的增長,至於 7 月繳出 90 輛的現行款 CLA、國內經銷端日前已有小改款接單資訊曝光,預計可望在第三季內就會導入。 而 BMW 品牌則是有 3 Series、2 Series、i4 等車入榜,小改款 3 Series 的 179 輛對比上月有所增長,進入產品末期的現款 5 Series,目前總代理已先行公布 i5 的預售價,燃油 5 Series 雖尚未公告接單資訊、但據了解初期應當只有 520i 動力供應。 純電車部分,i4 單月掛牌多達 145 輛排至榜內第 3,而 Porsche 的純電跨界旅行車 Taycan Cross Turismo 也因大量交車 112 輛首度擠進豪華轎車榜第 7。 Ford Focus 在 2023 年小改款登場以來,挾著國產旅行車的競爭優勢,每每單月都有突破千輛的表現,然而在 7 月份福特六和主推 Kuga 優惠等因素影響下,Focus 僅以 926 輛領牌數做收,單月下滑將近 20%,不過從銷售組成來看,Focus Wagon 車系仍舊表現搶眼,如何再次拉升 Focus 家族銷售熱度,值得關注。

9月汽車銷售: BMW 主力休旅 X3 大改款進入測試後期!車身尺碼更大、動力更省油

小改款 Sorento 在外型上有明顯改動,跟隨 EV9 開啟的新世代家族設計風格,車頭改採直立式 LED 頭燈組,搭配新款水箱護罩與重新塑形的前保桿,透過俐落線條建構更加立體有型的動感面容,更導入全新空力設計的 20 吋雙色鋁圈。 步入2023下半年,汽車缺晶片的情況已大幅緩解,且不再被廣泛熱議與提及,但仍不時有全球頭部車企預警晶片再次短缺的風險,且斥巨資打造穩定的晶片供應體系。 8月24日,外媒報道稱,大衆汽車表示已開始越過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直接從恩智浦、英飛淩和瑞薩等10家製造商處採購其認為全球供應將短缺的戰略重要晶片,以避免晶片供應短缺。 陳瑞隆提到,兩岸企業家峰會今年以來將打造兩岸產業鏈,將產業融合發展作為重要工作,目的在建立兩岸制度化、機制化產業合作平台,打造兩岸產業鏈供應鏈高品質合作新模式,達到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並且選定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節能減碳作為先行先試的項目,這與河南省推動這些產業一致。 而光陽 GP125 促銷之下,8 月前 20 天繳出 5,413 輛的成績,比 7 月成長 2 倍以上,當中多為鼓煞版,有 4,267 輛。 動力配置方面,將搭載 1.5 升與 2.0 升渦輪引擎,並導入輕油電系統,另外還會有 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參考現行 Tiguan eHybrid,搭載 13kWh 鋰電池組、電動馬達與 1.4 升渦輪引擎,純電續航里程 50 公里。

Toyota、Honda 與 Nissan 相較 7 月份莫約有 20~30%的衰退,Volkswagen 與 Tesla 則在大批輛到港交車下,以大幅增長擠進排行榜內。 Tesla 品牌在結束第二季的大量交車節奏後,7 月則僅有 1 9月汽車銷售 輛 Model 3 掛牌,要等 8 或 9 月才會有大量的第三季到港車輛交付。 Hyundai 品牌的 Ioniq 5 在 7 月大量交付達到單月最多的 85 輛,拿下 7 月電動車冠軍,目前車系在 2022 年已累積掛牌 156 輛,比起總代理南陽實業公布首批 120 輛的配額更多。 南陽實業表示 7 月交付車款仍屬首批的 2022 年式,代表國內確實爭取到比原先更多的配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