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減資原因2023全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Dave on February 3, 2020

長榮減資原因

台股上週下跌449點,投信法人分析,主要承受AI族群短線漲多、市場消化財報利空、美國債信降評等3大壓力,未來觀察AI概念... 反過來說,如果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是持續往下衰退的,這時候雖然分割完股票,股價變得相對好入手,但其實不是一個好買點時機。 如果這家公司,減資之後由虧轉盈或者是獲利大幅躍進(營收持續維持在高檔),那減資之後的行情也是可以期待的。 但摩根大通證券認為,長榮在跨太平洋與歐洲航線上的市場分額高,其有策略性的擴張船隊,將轉換為更高的市占率,中期也可帶來節省成本效應,提升船舶經濟效益。

長榮減資原因

買回庫藏股在國外一般當成和發股利效果一樣但可以節稅的另一種手段, 簡單來說就是拿盈餘回收在公開市場上的股票, 因為總股數減少、盈餘不變的情況下,未來股價會上漲。 除了免稅, 也代表公司很穩定,也代表已經沒有太多擴張投資機會, 這不算什麼壞消息,但也不是好事, 一般來說公司未來若很難有大成長,自然也不會期待股價有什麼大表現, 當然也有少部分例外是公司賺超多錢,或不需要資本投入就能保持成長。 展望今年,長榮前2月累計營收達到1,121億元,約較去年同期增加93%,今年營運前景樂觀,運價欲小不易,本次減資並不影響未來各項投資計劃。 長榮現金減資6成,每股退還現金股款6元,減資股票最後交易日為9月6日,9月7日起暫停交易,完成新股票暨上市買賣日期為9月19日,減資後股本為211.64億元,推估減資後股價落在220元附近。 法人預期,長榮8月營收應該還仍維持在相對高檔,不過,貨櫃三雄9月起營運恐怕就會出現壓力,值得後續觀察。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減資對投資人沒有任何損失 大股東可節稅 EPS可自70元增為175元

網友試算每張股票價格約50萬元,因價高而自認「中籤率應該很高」,卻被其他人吐槽「台灣人很有錢,看那價差就知道一堆人搶抽」,還有人舉例嘉澤股價66萬中籤率也才0.15%。 他認為,一旦減資6成,最保守估計可能有13萬以上的小股東將變成持股不足1張的情況,對小股東在市場的交易、行使股東權利都非常不利。 長榮減資6成暫停交易一周,19日以每股187元復牌,不過復牌後遇到全球運價下挫,當天就下跌逾9%;本周長榮股價已下跌約15%,週五收在每股158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週長榮零股股東人數暴增至26萬人,比減資前近11萬人,跳增2倍多,代表在減資幅度高達6成下,許多小股民手中本持有長榮由「張」,變成不足1張以「股」為計算單位,且恢復交易後,股價走跌,讓手中長榮價值跟著繼續縮水。 業界人士也提到,以目前的股價而言,長榮減資後,因為市值不變的緣故,股價至少會拉上350元左右,當長榮股價達到300、400元以後,就變成是一般散戶較難購買的股票,此時若有大戶大量買進,便可以達到籌碼集中的目的。 黃國偉以產業發展成熟的面板廠為例,在中國大力擴充產能之際,台廠推利基型產品,早已不再做產能競爭,沒有大量資金需求,辦理現金減資,將錢返還給股東相當合理。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減資案的股票最後交易日是9月6日,9月7日到9月16日停止交易,新股上市日為9月19日,現金減資退還股款日為9月29日。 台股今年除權除息行情,最熱門的話題應該是現金減資潮,由長榮海運減資6成開第一槍,惹怒投資人,隔日跌停板,後續還有14家上市櫃公司減資,大老闆動機不同,濫用財務手段,市場未必買單,如何妥善規範減資要件,金管會應出面保護投資人權利。 庫藏股減資是用公司帳上現金去買股票,買回後註銷、減少股東權益,註銷後一樣會調整股價,計算公式和一般減資一樣。 長榮減資原因2023 前面提到公司減資會用3種方式:直接註銷股票、庫藏股減資、現金減資,其實不管是哪一種減資方式,即使股價會變,投資人手上的股票(含現金)市值都不會改變。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即將減資+近洋線運價跌幅擴大,貨櫃三雄Q3表現差距恐拉大

此外,長榮經減資調整後,樂觀派研究機構估計,今年每股純益(EPS)167.7元,明年EPS是85.46元。 長榮減資原因 保守派法人估計長榮今年EPS則是164.22元,明年EPS估計是63.96元。 若以長榮今天盤中股價低點178元計算,今年預估本益比低到不可思議的1.06~1.08倍再創新低,刷新股市投資人三觀。

  • *以上說的「資本」(capital)並不精確,應該說是股東權益(stockholder’s equity)或淨值(net worth),但再細分下去會太複雜,所以先略過。
  • 謝文恩表示,今日台股下跌的原因有幾項,首先俄烏談判各說各話沒有交集,導致費半指數創波段新低,中國封城越演越烈,電子股受重傷。
  • 舉例,投資人持有一張長榮股票,並參與減資,減資後的集保庫存為400股,並收到減資退還股款新台幣6,000元。
  • 陽明第二季合併營收1,094.48億元,季增2.57%,年增49.37%,營業毛利724.73億元,季減3.77%,年增64.39%,毛利率66.22%,季減4.36個分點,年增6.05個百分點,稅後淨利555.33億元,季減8.33%,年增60.8%,EPS 15.9元。
  • 減資 (英文:Capital Reduction),就是減少公司的資本額(股本)、讓流通在外股數變少。
  • 長榮海運今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去年大賺2,390億元,創下史上新高,每股稅後淨利(EPS)高達45.57元,將配發每股18元股利,同時宣佈啟動首度減資每股6元,股利加減資合計配發24元,直接超車陽明,換算配發率約52%,以今日收盤價158元計,殖利率高達15.1%。

法人分析指出,股本減資瘦身後有助提升每股盈餘(EPS)的獲利表現,若配合產業發展向上,現金減資除息後有機會填息;但今年由於台股處在相對高檔、加上面臨美國通膨及升息縮表的環境,投資人也逐漸了解現金減資僅返還自己的股款而非額外的紅利,因此市場接受度明顯不若以往。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日電)台灣防疫得宜及受惠轉單效益,企業獲利亮眼,包括長榮、國巨等公司紛紛宣布將進行現金減資。 儘管現金減資有利股東節稅及每股盈餘表現,但今年未激勵股價走揚,市場認同度不如以往。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海運(2603)股價大跌! 增、減資、股票分割到底是什麼?一文解析

股票能在集中交易市場上掛牌,是多數企業經營者的目標之一,因為一旦股票得以掛牌上市,公司除了可以獲取較多的資金外,公形象與地位也立即獲得提昇,與銀行往來時,貸款額度與利率條件也較好。 公司宣告用 150 元購買庫藏股,但目前股價僅有 120 元,此時會不會有圖利自己股東的嫌疑 ? 當然會有,有人願意用 150 元買股,那知曉公司內部營運狀況的大股東們,就能把手中的股票清空大撈一筆。 減資彌補虧損與現金減資不同,並「不會退還現金給股東」,但仍對股東的權益沒有任何變化,減資弭補虧損後的價格公式也相同。

  • 另外,市場也傳出,長榮破天荒首次辦理現金減資,或可能是長榮集團哥哥派和弟弟派爭奪經營權的一種手段,透過減資讓股東持股同步減少,後續可能再增資或執行可轉換公司債的轉換權,以增加持股。
  • 龔新傑說明,稀釋其他股東股權比例,一般在私人公司很常見,在上市櫃公司比較少,因為這個做法顯然在占小股東的便宜。
  • 一、賺錢(比方賺了50萬),你們決議把這賺的50萬留在公司裡(而不是拿出來分掉)。
  • 長榮如何運用近兩年豐沛的獲利和營業活動賺得的現金流,因應長線可能的變化,都考驗著公司的策略。
  • 近年另外一個傳說就是國巨(2327)從2013年至2017年連年減資調整股本結構,健全各項財務及營運指標等強化公司策略,2018年搭上被動元件的漲價潮列車,股價已高達550元且屢創新高(註:在2018年更創下1310元的歷史新高)。
  • 相對於發放現金股利,雖然都是發放現金給股東,但股東領取股利需要課稅,透過現金減資獲得的現金則不用課稅,因此也常被用來作為大股東避稅的方式。

長榮去年營業利益2848.62億元,稅後盈餘(歸屬母公司)為2390.15億元,年增率高達880.98%,每股盈餘(EPS)45.57元,每股淨值也躍升至61.76元。 《財訊》報導指出,這波貨櫃航運大狂潮,長榮確實受惠航線遍布全球、運力龐大獲利滿滿。 不過,航運業資深人士指出,只要船造得多、造得大,在海運榮景的時候當然賺得多,但景氣不好的時候,不只船舶載不滿貨,連閒置船舶也有維護成本,就算不停靠碼頭規避碼頭收費,停在公海也還是需要人力派駐看管,種種成本就容易讓船公司虧得多。 長榮如何運用近兩年豐沛的獲利和營業活動賺得的現金流,因應長線可能的變化,都考驗著公司的策略。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長榮(2603)宣布減資市場不買單,股價盤中一度打入跌停,市場眾說紛紜,除了期貨今天結算,外資有意壓低結算外,也傳出現金減資法人無法認列投資收益,長榮現金股利還是以18元看待,現金殖利率僅11.4%,不如市場預期,出脫手上持股。

長榮減資原因: 股票「減資」還能抱緊嗎?除了一魚三吃,還有不能說的暗黑面!

減資就是減少股本,是一種公司財務上的調整,可以理解為公司把錢退還給股東,以現金發還的方式將股本縮小。 股本就是成立公司時所拿出的資本,加上後續股東入資的資本,跟我們在次級市場交易的不同,股票買賣的是公司發行的股份,而這股份的基礎就是股本。 長榮鋼持股長榮海運約1.5萬張,經營團隊表示,除了鋼構業務受惠部分吊裝工程毛利較高,及環保事業為獲利帶來貢獻外,長榮海運每股配發70元現金股利,也為業外收益帶來挹注,使獲利有良好表現。 同時東和鋼鐵 (2006) 今年前三季營運創新高,產品供應價格上漲,數量增加。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海運今年光前兩個月營收就有1141.48億元,比去年最後兩個月還高,公司現金多到滿出來。 外界可能以為長榮造了最多的船,需要很多現金,但長榮目前訂造的新船多數是疫前就規劃的,主要是為汰舊換新與因應減碳新規,公司這次做大減增,證明公司完全不缺錢。 長榮減資引發市場熱議,會不會損及股東權益,這位資深研究員分析,如果減資會傷害股東權益,政府不會允許的,大股東也不可能自斷手腳,長榮是因為錢賺太多,為了節稅採取的高明手段。 假設減掉的317億全部屬於大股東,最高稅率40%要繳掉127億,用單一稅率28%也要繳掉約89億元,而減資是資本退回,不需要繳稅,最大獲利者是大股東,但不損及小股東利益。

長榮減資原因: 遠銀現增 可能折價

公司依證交法第28條之2第1項,為維護公司信用即股東權益所必要而買回,並辦理銷除股份者的範疇內公司買回庫藏股。 從市場買進庫藏股來打銷股本,這是比較溫和的減資方式,這種方式把股本變小,可以提高EPS〈每股盈餘〉,讓股票權益變大,對股東比較有保障。 長榮表示,2021年度營收及獲利都是歷年新高,稅後淨利約為2,390億元,累積保留盈餘達2,593億元,營運資金增至1,740億元,負債比率也大幅下降至41.52%,公司整體財務結構強健、現金流量充沛。 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表示,長榮海運財務體質強健,資金充沛,預計減資金額佔整體資金比重不高,在配發現金股利與減資後,料將仍有相當充裕的資金來進行後續的投資與發展,減資後股本僅餘211.64億,相較海運同業將更顯輕盈合理。 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表示,為調整資本結構及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經董事會決議將辦理現金減資,減資幅度為60%,減資金額約為317.46億,消除股數約31.75億股,每股將退還股東現金6元,減資後實收資本額將調整至約211.64億。 長榮Q1獲利破千億元,EPS達19.16元,賺近兩個股本,獲利及EPS都稱霸貨櫃三雄。

長榮減資原因

若以首季每股純益19.16元推估,法人認為,減資後今年EPS有機會挑戰100元。 長榮(2603)現金減資六成的時間在1日公告,減資股票最後交易日9月6日,停止交易9月7日到9月16日,9月19日新股重新上市,現金減資退還股款日為9月29日。 然而世事無絕對,有些現金減資並返還股東股款的公司,是因為公司遇到成長的瓶頸,無法再向上發展,長期來看,屬於負面訊號,後續股價可能會下跌。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減資六成過關 今年EPS上看百元

長榮經營權之爭的關鍵-「徵求委託書」在第一場長榮減資案比出高下,張國華哥哥派取得近八成支持,通過減資六成議案,弟弟派以11.83%投下反對票。 下一場長榮鋼6月10日股東會將改選董監事,弟弟派持股是否過半,市場緊盯。 長榮減資後的股本比萬海還小,若以去年獲利強度對應減資後股本,每股稅後淨利(EPS)有望衝破百元,將是首家獲利達3位數航商。 郭哲榮推論,減資首部曲後,為了鞏固經營權,可能會用低價向特定人進行私募,張國華就有機會得到更多的股份,藉此稀釋弟弟們的股權這是二部曲。 若產業發展趨勢看好,現金減資可讓籌碼更集中,則有機會填息,中長線股價看多,如擅長操作現金減資的國巨,旗下的凱美若多次現金減資,可讓籌碼更集中,金像電、長興長線也有機會;反之,貨櫃航運及面板股產業趨勢都偏保守。 現金減資的股票相對較安全,但也沒有太神奇的表現 現金減資的股票,未來的表現並不差,大致和大盤表現相當。

有盈餘的公司,通常就會發生現金減資、買回庫藏股,但也有很多賺很多錢的公司選擇保留現金在帳上,而虧損的公司,則可能需要做一般減資來打消虧損、讓淨值符合法規要求(主要是在台灣有規定公司最低淨值)。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減資原因 前面提到,公司減資主要有這3個原因:彌補虧損、回購股票、公司有多餘現金,這3個原因也對應不同的減資方式。 台驊董事長顏益財過去他曾經說,「反向加碼、綿延不絕」,這次長榮減資,台驊也用行動挺貨櫃輪,9月6日公告,自今年4月25日到9月6日共買進長榮海運2,500張,每股平均價格127.57元,交易總金額3.18億元,用行動表達長期看好長榮的股東之一。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海運現金股利挹注 長榮鋼上半年每股賺5.64元

依據資料顯示,長榮股東目前來到45.3萬人,比兩年前暴增2.5倍,投資人高度關注此次的減資案。 據公開資訊觀測站,中環(2323)昨(4)日已經先加碼長榮海運3,376張,每股92.06元買進,總金額逾3.1億,同時脫手陽明海運(2609)3,760張,每股84.97元賣出,賺進3.19億元。 另外,長榮持股8.45%的榮運第二季受惠持有0.48%的長榮現金股利入帳及去年10月併入長榮物流發揮縱效,長榮物流又陸續拓展海外據點,激勵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9元,比第一季EPS達0.62元呈現大幅成長,累計上半年EPS為1.91元,光是上半年獲利數字,已超越前三年的EPS的總和。 當然,投資人也不要覺得沒損失就能推升股價,因為公司畢竟花了帳上的現金去回購股票,這原本也都是屬於投資人的錢。 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減資後股價是”調整”上去,而不是”漲”上去,手上的總股數也會減少,因此這段價格上漲,並不要認為是賺到,前後市值不變才是關鍵。

長榮減資原因

我們想讓你知道:長榮海運(2603)宣布辦理現金減資60%,每股退還股東現金新台幣6元,股本也將縮小至211.64億元。 本文原刊於2019年11月,我們希望透過回顧這篇文章,讓讀者更加了解現金減資的意涵。 謝惠全說明,不直接配息 24 元,而是透過現金減資退還股東 6 元加上擬配息 18 元,主要是考慮股東權益、未來的投資計畫和目前現金充裕等因素,「若是 1 元可以做 5 元的生意,就不見得要用 2 元來做 5 元的生意」,強調同樣讓股東拿回每股 24 元現金,但對財務結構而言更好。

長榮減資原因: 長榮大減資還股東6元 淨值將衝高逾200元

最近一週,台股吹起「減資潮」,15日長榮宣布減資6成後,17日國巨公告辦理現金減資2成,21日金像電董事會通過現金減資1成,22日好樂迪也通過減資案,減資比率15%。 減資後若要進行賣股,可以至自己的證券商帳戶中,查明減資後剩餘的股數,不滿 1 張( 1,000 股)的部分須以零股的交易方式出售,其餘交易規則與一般股票買賣相同。 因此現金減資後,東和鋼鐵的股價將調升為 60.2 元,而原先持有 1 張( 1,000 股)的股東,持有股數則會降為 670 股。 6月10日長榮鋼將改選四席董事及三席獨董,電子投票最後截止日為6月7日,哥哥派及弟弟派對取得過半席次抱著必贏的決心,目前兩派檯面上掌握長榮鋼持股差異不大,但從弟弟派在長榮徵求委託書的狀況觀察,哥哥派占上風。 長榮首席副總吳光輝強調,減資六成參考世界上主要航商的普通股占股東權益的水準,例如馬士基約8%,CMA及赫伯羅特約2%,長榮減資後,普通股占股東權益約達7~8%。

長榮減資原因

在台灣,一般持續損虧的公司,若是每股淨值低於10元就會被取消信用交易而不能融資、融券,如果每股淨值低於5元的公司,股票就會變成全額交割。 長榮海運列席律師陳錦旋回應表示,對於減資案有股東表達反對意見都予以尊重,但吳祝春視減資為「坑害小股東」,陳錦旋認為「這樣的說法太沉重」,而且也不是事實。 以長榮減資前最後交易日80.8元股價試算,持有1張,值8.08萬,減資後至昨(23)日158元,但1張變成0.4張(亦即400股),持有長榮價值減至6.32萬元,參與減資小資族心恐怕都在淌血。 龔新傑說明,稀釋其他股東股權比例,一般在私人公司很常見,在上市櫃公司比較少,因為這個做法顯然在占小股東的便宜。

長榮減資原因: 材料-KY認購「價格門檻高」很好抽?網笑天真:這檔股66萬、中獎率0.15%

長榮表示,目前負債比41.52%,公司財務結構強健,減資後股本更為輕盈,有益於提升股東權益,且預估到今年底,現金部位可達2,639億元,有充裕資金因應後續投資,重申近期也無辦理募資或無償配發新股計畫。 不過,長榮此次宣減資6成,外界認為「公司很會」,為什麼不直接配發現金股利24元即可? 承通投顧分析師謝明哲表示,長榮此舉將可以優化公司財報,且提升淨值,更重要的是,未來如果營收持平,或與去年相差無幾,還能讓每股EPS更高,也可能為其未來股價增添上漲動能。 貨櫃三雄去年爆賺,陽明昨日首發召開董事會,因為去年每股稅後盈餘高達48.73元、賺近5個股本,決議配發20元的股利,配發率約41%,以今日股價130來計算,殖利率約15.3%,也讓外界對今日接棒公布股利的長榮寄予厚望,認為不會太差。 公司因為股本太高、現金太多又沒有值得投資的計畫、有重大資產處分收益入帳、或大股東需要資金進行其他投資等因素,透過現金減資的方式,把資金還給股東。

長榮減資原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