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統計,在2019年上半年,整個半導體銷售市場中,65%晶片採用14納米制程工藝,而目前中國本土企業中,只有中芯國際掌握了14納米技術並實現了量產。 綜觀學子們的心得分享,可發現瞭解業界實務需求、享有實作機會及建立人脈,是參與本次活動最主要收穫。 逢甲大學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碩士生劉冠傑表示,國內外業師在活動中分享許多業界的做法,如:經常使用的衛星規格、通訊協定等,使自己更瞭解業界目前的發展方向,日後便能根據這些方向進行相關研究或加深專業能力,提早為未來就職生涯做好準備。
「颱風會影響臺灣嗎?」這是每年夏天臺灣人最關注的氣象新聞,也是氣象專家的觀測重點,即將在 2023 年 9 月升空的臺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將成為氣象專業的最佳助手,透過「獵風者」蒐集海面風速資料,讓氣象專家能夠更精準預測颱風路徑或劇烈天氣。 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一向对德国企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但毕竟中国政治正在同西方渐行渐远,继续向中国输出技术,很有可能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 本文作者乌凌翔认为,原本深耕台湾的台积电在德国建厂与经营未必一帆风顺。 財政部與商務部在報告中稱預計最近推出政策,希望能在下週公布的白宮預算中獲得額外的資源。 例如,蘋果的新款筆記本電腦將採用行業領頭羊台積電的3納米芯片。
中美晶片: 中美晶片戰|美國限制Nvidia、AMD高階AI晶片銷售中國 包括香港 憂用於軍方用途
日本半導體業在1980年代快速成長,在1988年,全球市占超過5成。 主力產品是DRAM為主的記憶體,當時英特爾的主要業務也是記憶體,被日本商品打到灰頭土臉,最後黯然退出DRAM市場,轉攻邏輯晶片。 美國在1980年代壓制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歷史經驗,可以提供什麼借鏡? 事實上,哪怕在美國加大制裁前,中國半導體產業已面臨著畫大餅、企業爛尾、高管貪腐等諸多內部問題,而美國切斷中國的外援後,這些問題恐怕只會暴露的更加徹底。 針對美國的制裁新規,主流分析認為,這將重創中國的晶片產業,可能會使其倒退幾十年,甚至一蹶不振,而對其他外國企業而言,則是需要克服的「鎮痛」。 《華爾街日報》還引述商業諮詢公司化險諮詢駐華盛頓特區的全球風險和情報主管查莫羅(Dane Chamorro)稱,限制中國公司接觸到美國人才相當於直接打擊中國試圖升級晶片技術鏈的核心。
而中國在前沿科技的發展將遇到一定的障礙,而這也會促使中國更積極在成熟製程、RISC-V 和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尋找突破口,但技術上的壟斷以及晶片製造的卡關,仍會是中國未來要繼續面對的問題。 我們認為 EDA 工具的管制,對中國半導體和晶片產業前進高端市場具有相當的阻力,原因是雖然中國本身也擁有 EDA 企業,但多數是針對晶片設計中的某單一節點作切入,即使是中國本土最大的 EDA 龍頭廠華大九天,國內佔比也僅只有 5 ~ 6%。 中興芯片進入7納米甚至是5納米時代,背後仍然離不開依靠台灣廠商台積電的工藝製造。 與華為一樣,中興擅長芯片的設計,但本身並不具備芯片生產製造能力。 中美晶片2023 上周,總部位於英國的電腦芯片設計公司安謀控股(Arm)證實,由於美國和英國的控制,該公司沒有向包括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公司出售其最先進的設計。
中美晶片: 相關連結
美國商務部 7 日宣布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措施,主要限制中方取得先進運算晶片、發展超級電腦及製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可說是幾近全面封殺中國半導體發展。 2014年,為進行太陽能事業群之垂直整合,藉以提昇營運績效及競爭力,於8月1日合併高效太陽能電池廠旭泓全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立宜蘭分公司。 旭泓光電係世界太陽能電池之領導廠商之一,產品以P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為主,量產最高轉換效率及平均轉換效率都是國內同業中最高,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 透過雙方之整合,使中美矽晶同時擁有單晶太陽能電池mono solar cell與模組業務module business、技術及產能,達到產業垂直整合之效益及擴展太陽能事業之佈局。 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於1981年成立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3吋至12吋矽晶圓材料供應商,擁有完整的晶圓生產線及半導體、太陽能及藍寶石三大產品線,產品應用跨越太陽能、光電、民生能源等領域。
不論台灣人能否同意米勒觀點,該書已獲得《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等歐美媒體的爭相推薦,專業政治媒體《Politico》編輯總監黑斯(Ryan Heath),更盛讚此書可以讓人完整理解,美國華盛頓發動這場晶片戰爭的背後緣由。 這說明了,美中台的晶片競合議題,早已在當地成顯學;也讓美國政府與民間,更無法坐視台積電在半導體鏈上占據過重地位。 這種優勢讓美國能夠在冷戰期間,在那些「容易受俄羅斯影響」的地區開展商業合作和發展戰略聯盟。
中美晶片: 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反應
這等於是把產品、技術、人才一起打,因此,英國倫敦《金融時報》形容美國要把中共「打回石器時代」。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研究也顯示,雖然中國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努力尚未取得實質成果,整體市場份額和利潤率仍然很低,但它正在晶片行業一些領域悄然取得進展。 Natixis說,中國的全球製造能力份額從2019年的20%增長到2021年的24%。 儘管像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以及台灣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在美國最新一輪出口管制都獲得一年豁免,讓他們在中國大陸的生產暫保無虞。 希捷被指觸犯的出口管制是2020年8月修訂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 這項條例限制美國公司向華為運送在美國以外製造的物品,旨在削減全球對華為的半導體供應。
屠嘉順亦稱,明年發佈基於5納米的芯片將會帶來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 中美晶片2023 中興芯片研發進展意味著,公司在基站芯片上對海外廠商的依賴逐步降低。 家是人們的避風港,營造安全、便利、可負擔的居住環境是城市治理最重要的一環。 新北市政府以永續思維出發,全盤思考老、中、青、幼等對生活的期待與需求,以行動讓城市中的每個族群、每一份子都能在這裡安居生活,身心被照顧、安頓,擁抱幸福宜居的每一天。 打造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環境,是全球領先城市共同的目標,面對不斷增加的人口,如何提供可負擔的住宅,型塑宜居城市,成為城市治理者必須思考的課題。 不過,隨中芯國際2020年底遭美列入實體清單,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衝擊中芯國際結構性獲利能力的疑慮升溫,原本可觀的溢價幅度迅速消退,風向反而倒向聯電。
中美晶片: 晶片大戰:美國為何領先中國?
現在,面對北京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美國採取類似戰略依然奏效。 如果透過各領域不間斷的鬥爭能夠有秩序釋放中美結構性矛盾,從而避免突發大戰的爆發,那麼只能說,貿易戰、晶片戰,打一打更健康。 半導體大廠與美國的角力,在台灣引發親中人士或「疑美派」對美台合作「掏空台灣」的批評。
而谁控制了半导体供应链,亦即一个由制造晶片的公司和国家组成的错综复杂网络体系,谁就掌握了成为一个难以匹敌的超级大国之关键。 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 Holding NV,又译艾司摩尔)的首席执行长温宁克(Peter Wennink)质疑荷兰是否应该限制对中国的出口。 在提交给WTO的文件中,中国指控美国滥用出口管制,以维持“其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制造业领域的领导地位”。 美国正迅速加大努力,试图阻碍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进步——不管是智能手机还是战争武器,半导体都至关重要。 今年夏季,人工智能(AI)晶片(芯片,Chip)應用呈指數級增長。
中美晶片: 「晶片戰打到台灣門口,倒楣的是台積電!」陳文茜曝美國出手2大動機
不過,目前各國正祭出各種補貼政策和優惠措施,吸引國際大廠設廠,盼追求供應鏈多樣化、增加本土製造,並降低對單一國家、單一地區的依賴。 《科技新報》整理出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南韓、印度 6 國及台灣晶片補助政策,讓讀者一次掌握所有優惠措施。 美方《晶片法案》雖然毫不掩飾「選邊站」與「紅蘿蔔加大棒」的強勢競爭思維,處於印太戰略要津的韓日台有不得不從的政治壓力,但該法案規定政府補貼獨厚美商的傾向,恐最終使得包括台積電、三星在內的東亞晶片巨頭得不償失,進而必須在「經濟帳」和「政治帳」之間再三斟酌。 媒體報導張忠謀在午宴時,曾向裴洛西直率表達「不看好台灣半導體移植到美日」的觀點。
然而,中國本土並沒有相應的晶片製造能力,因為 14 奈米以下的設備以及 中美晶片 3 奈米以下的 EDA 程式都已被禁止,短中期是很難在技術上進行國產替代。 再者,根據 SIA 和 BCG 的研究,在全球知名的非學術研究機構中,半導體相關研究仍以歐洲和亞洲地區的規模和資源更具優勢,而其中台灣的工研院更是在產業合作間累積了大量的專利數,因此擁有領先的半導體研發基礎,也是我們認為高階領域的產能會續留台灣並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 第二篇,我們則聚焦在疫情衝擊供應鏈後,各國開始改變過去半導體的專業分工模式,紛紛加碼強化半導體在地化的政策補貼,並接續討論在中美科技戰升溫下,中國為求突圍美國的半導體禁令,設法在成熟製程、RISC-V 和第三類半導體加緊發展。 大陸、美國兩大強國戰場從貿易戰延燒到晶片戰(Chip war),隨美國可能進一步擴大浸潤式微影、材料出口到大陸的禁令,大和資本證券認為專注於成熟12吋晶圓製造的「非」大陸業者將受惠,尤以台系晶圓代工廠空間最大,升評晶圓代工二哥聯電「買進」,推測合理股價62元。 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上,美國市占率最高、排名第一,荷蘭與日本分居2、3,其中荷蘭的艾斯摩爾(ASML)生產的光刻機,更是在全球擁有幾近壟斷地位,尖端製程的市占率是100%。 第二、三階段(中長期)將與美國進行次世代半導體技術的研發,日本計劃與美國展開 2 奈米製程技術研發,目前傳預計編列 3,500 億日圓;另外為了確保晶圓材料供應鏈發展,目前傳很可能投入 3,700 億日圓,而原本的 6,170 億日圓補助也有機會再加碼。
中美晶片: 美擴大晶片出口管制 中國大陸稱阻擋不了科技進步
Rapidus于今年 4 月派出了第一批工人,并预计今年夏天将再派遣另一批工程师前往。 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负责人庆桂显(Kyung Kye-hyun)5月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面时,就表达有高度意愿投资日本兴建半导体研发设施。 對於是否會再考慮重新併購世創這一問題,徐秀蘭說,目前歐洲的烏克蘭戰爭還沒打完,還有能源等問題,在這個氛圍下,公司暫未有重新併購的計劃。
- 我們認為 EDA 工具的管制,對中國半導體和晶片產業前進高端市場具有相當的阻力,原因是雖然中國本身也擁有 EDA 企業,但多數是針對晶片設計中的某單一節點作切入,即使是中國本土最大的 EDA 龍頭廠華大九天,國內佔比也僅只有 5 ~ 6%。
- 光是疫情以來的晶片短缺,就讓美國企業從製造汽車到手機,都遭受衝擊,已可看出問題嚴重性。
- 根據WSTS統計,WSTS預估2020年全球IC銷售額將達到4608.41億美元,年增率上修至27.6%。
- 华府的措施还包括,阻止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为某些中国芯片公司工作。
- 也因此,他認為,拜登政府與國會最近施行一連串激勵晶片製造措施,在這些戰略考量下,是合理作法。
- 事實上,早在2020年,特朗普政府就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下達了類似的禁令。
SK 海力士更發布聲明稱,該公司完成與美國商務部的協商,已獲得批准,對在中國製造工廠提供開發和生產 DRAM 半導體所需的設備和物品,無需額外的許可要求,授權期限為一年。 本公司經營團隊與全體員工,基於為客戶、股東及員工創造卓越價值,並善盡國際社會責任之理念,將持續致力於太陽能產品的擴充及品質的提升,全力滿足客戶需求,成為優質的綠能產業之供應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10月7日,美國發布十年來對中國最全面的半導體禁令,自此全球半導體股暴跌頻傳,台積電股價隨後更多次跌破400元大關,與年初688元高峰相比,已銳減超過四成。 晶心科董事長林志明表示,公司下半年有許多大的新案子持續進行,包含資料中心等,高階產品應用也持續拓展像是儲存、網通等,不受到大環境雜音影響需求,且相信未來幾年公司仍將持續維持高度成長。 同時,移機典禮當日,中國英文官媒《中國日報》亦在社論痛批美國利用台灣半導體作為與北京「競爭」的籌碼,意圖掏空台灣。 該社論稱,台灣政府「與華盛頓勾結,將台積電搬遷描繪成一件好事,是在犧牲島內利益,以推進其分裂主義議程。美國強制性的政策本質上是自私的。
中美晶片: 中共20大會後 新時代的選股新方向
譬如,Bing Chat、ChatGpt、Google Bard、Office365 Copilot、MidJourney 等都已開始整合,黃朝宗說「生成式AI」應用的發展,是AI晶片如何能繼續生產的關鍵。 晶片用於手機、電腦、軍事武器(譬如超音速導彈)以及汽車處理器,高階的晶片運用是這些產品未來繼續升級的關鍵。 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上發起與中國的競爭,並與盟國合縱連橫,這場「沒有煙硝」的戰爭中,身處全球半導體重鎮台灣的徐秀蘭,未來必將面臨更多機遇和挑戰。 2014年左右,北京宣布成立一個220億美元的中央政府晶片投資基金,被稱為大基金。
中國軍事力量快速發展並在國際上擴張戰略影響力,讓美國深受威脅,因此將這次將與中國的競爭標的設定為戰略、軍事、經濟與科技,晶片只是撬動這些競爭標的杠杆支點,整體對抗規模比上世紀對日本的晶片戰爭要大了許多。 不少分析人士並不看好美國這次能打贏本世紀的首場晶片與科技戰,未來發展如何還很難預料,但美中的全面競爭肯定會愈來愈激烈。 然而僅僅10多年時間,美國在冷戰後爆發金融投機風潮,製造業快速外移而出現產業空洞化現象,半導體業製造大量流向台灣與韓國,以及後來的中國。 現在因為中國發展太快,又加速發展軍事力量,引發美國的危機感,決定出手打壓中國科技業的發展,其中又以半導體做為支點,管制其他相關技術與產品流向中國。 中美晶片2023 但是,AI晶片產業同樣無法迴避地緣政治問題,尤其是這幾年來在美國不斷出盡「辣招」,試圖掣肘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白宮未來是否會全面禁止輝達等AI晶片前沿公司繼續銷售AI晶片給中國客戶(譬如騰訊或百度等),全球正拭目以待。
中美晶片: 台灣在中美競爭最前沿 「矽盾」成安全防禦保障
米勒爬梳歷史脈絡強調,美國自從50年代以來的半導體研發,從來都切不斷政治與軍事淵源,甚至曾經協助美國抵禦冷戰時期的蘇聯。 他近期受訪《Econfact》,也曾表達不該讓台積電這樣的海外企業,在台獨霸半導體生產的理由。 在宣佈重大的晶片出口限制之後,蘋果公司擱置了從中國最成功的晶片公司之一長江存儲 (YMTC) 購買內存晶片的訂單。 某業內高層也表示,RISC-V由於擁有開源特性,因此當中國要在美國諸多禁令當中狹縫求生,看起來RISC-V利大於弊,不過仍需要低調以對。 太田泰彥在研究著作《半導體地緣政治學》一書中剖析,白宮謀劃將台積電招來美國後,其他國家的半導體產業會隨其腳步從亞洲相繼進入美國。
若長期來看,雖然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銷售市場,但晶片需求仍然相當仰賴海外進口,中國集成電路的進出口是持續呈現明顯貿易逆差,尤其在高階晶片領域更是如此。 從行業來看,芯片是全球最硬核的高科技產業,以納米來計量的製造過程極為複雜,包括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測、芯片材料、芯片設備幾大領域,產業鏈涉及50多個行業,目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在設計、封裝上達到了較高水平,但底層的高端裝備、EDA軟件、材料,還是以西方為主。 科技已成大國博弈的前沿陣地,全球晶片產業和電子產品供應鏈的動盪恐怕要持續一段時間。 這不止是一場中美之間的科技戰,也是一場涉及多國和地區的外交戰,在技術層面之外,各國也將捲入激烈的外交博弈中。 就看各國政府,特別是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是否能通過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把供應鏈危機降到最低。 從美日晶片戰可以看出美國在這項關鍵產業勝敗上是多管齊下、勢在必得,而與當年打壓日本不同的是,這次除了經濟與產業的競爭之外,還包含了軍事科技的競爭。
中美晶片: 中美晶片大戰,台灣半導體業仍是護國矽盾嗎?3種情況秒懂投資因應對策
中國毫無爭議地成為全球芯片消費第一大國,去年,全國芯片進口價值達到3,200億美元,超過石油進口。 中美晶片2023 華南是中國最大的芯片消費區,因此,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產業鏈並進行重點領域攻關,對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創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大和資本證券指出,從華為禁令以來,再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觸發需求放大,中、美地緣政治緊張關係的強國對抗,從貿易戰擴大到晶片戰場,長期來講,可能會延緩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但短期影響相當有限。
根據紐約時報評論,台灣晶片產業在全球具領導地位,凡是任何想要發展數位產業的國家,都勢必得和台灣、南韓購買。 即使台灣只是個 2400 萬人、36,193 平方公里的小島,但也成為全球資訊技術戰的風暴中心,且其重要性將隨著中美貿易戰的矛盾加劇,越趨重要。 中國商務部批評,美方行為是典型的科技霸凌做法,不僅違背雙方合作精神、罔顧雙方合作事實,而且嚴重阻礙中美企業間正常經貿往來,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中美晶片: 「成熟製程」競爭日漸激烈,台灣暫居前茅
倫敦政經學院(LSE)教授金刻羽近日投書《紐約時報》評論稱,中國經濟的成熟意味著,金融資源流向不確定性更高的領域。 「去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國內收入超過 1570 億美元,全球增長最快的 20 家半導體公司中有 19 家是中國公司,這絕非巧合,」他寫道。 徐秀蘭觀察,這一次經驗讓她體驗到半導體產業「新的全球化」的模式到來。 她告訴BBC,過去半導體是一個全球化的生態圈,亦即一個晶片產品的完成,從原料,設計,晶圓製造到代工晶片及封測等等,常常是全球不同公司的協作,但現在各國都希望有自己的生態圈。 拿大陸半導體的一哥中芯國際為例,當中芯國際在晶片製造上達到12納米製程時,另一邊,台積電已經宣布,2022年將量產3納米的晶片。
本世紀對中國晶片戰與上世紀對日本晶片戰都是半導體技術與產業的經濟霸權競爭,兩次晶片戰的差別在於這次對中國還有更重要的軍事霸權爭奪,因此形勢更為兇險,手段亦加倍狠毒。 如今,美中半導體科技戰在進入深水區後,美國是否會循台積電與華為模式,開始全面禁止美商生產的AI晶片銷往中國,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輝達公司在中國的客戶幾乎包含中國所有科技電商龍頭,包含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等等,這些公司在銷售產品上,特別需要AI晶片。
中美晶片: 全球晶片競賽 中共無勝算
《紐約時報》評論文章認為,一種方法是逃避規則,並稱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擅長繞過制裁,而且微晶片體積小,很容易走私。 李顯龍說,國家安全問題真實存在,但如何定義得看不同政府的判斷,拜登政府最近的行動非常嚴肅認真,相信美方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除了加強學習專業知識外,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實驗精神」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林映岑說,唯有如此,才能在日後遇到問題時,主動摸索找出造成問題的原因及解答,或是挖掘不同事件間的關聯性,以問題解決能力提昇個人競爭力。 還有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學生陳歆則指出,因為本次活動認識許多來自全臺不同縣市、不同科系背景的太空同好,藉由彼此相互討論,可以讓自己對太空產業有更深的認識,建立人脈。 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生林子祐認為,國際培育營中的通訊系統實作課程收穫最大,透過講師解說、Demo 與自身實作,可以更清楚自身所學與業界實作的差異,這是過往在學校中比較少觸及的領域。 不只有助於氣象預測,「獵風者」更是臺灣太空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其高達 82% 的自製率,充份展現臺灣發展太空產業的技術和實力,對於實現臺灣整體太空產值在 2029 年衝到兆元大關的目標,又更有信心。
中美晶片: 經濟日報社論/美技術管制 政府應有預警機制
也就是說,台灣等於是在中美競爭的前線,為自己打造出了一個防禦高招。 中共如果在衝突中奪取台積電的代工廠,必將威脅到美國的軍事和技術領導地位,這也成為美國必須要阻止中共武力攻台、保護台灣安全的一個關鍵理由。 比如,美國眾議院就表示,法案中有關改善供應鏈的相關資金,還可以用於「將製造設施遷出引發疑慮的國家,包括對美國構成重大經濟或國家安全威脅的國家」。 根據歐巴馬總統的第二任上,美國商業部長Penny Pritzker所得到的情資,中國大陸2025的重點之一,譬如在2014年即宣布要提供1,500億美元的政策支助,目標要將需用半導體供應,從原先9%的自給率,一舉推到7成高。 另外,日經亞洲新聞今日也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台積電也獲得一年豁免,可繼續訂購美國晶片製造設備擴產中國廠;據知情人士指出,美國政府保證台積電能將設備運到南京晶圓廠,代表中國發展計畫不變,且進展順利。 另外受到限制令影響的還有 SK hynix 位於無錫的 DRAM 生產基地 C2 廠。
中美晶片: 日本芯片禁令生效 北京不滿、東京不安
」台積電赴美及《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皆是這個戰略的第一步。 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和SK海力士(SK Hynix)等在中國設有辦公室的非美國企業,則因為生產中使用美國技術和產品,也受到了此項政策的波及。 不過,美國提供了一年的豁免期,允許美國晶片生產設備供應商繼續向上述非美國企業供應產品。 美國方面反對中國華為與台積電的合作關係,更邀請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計晶片製造廠,而中國則加快發展自有的晶片技術。 1.專攻成熟製程發展:作為目前發展相對成熟的晶圓代工產業,中國也寄望在成熟製程領域提高市佔率以獲得更多話語權,在 2021 年美國的半導體設備禁令還沒升級至成熟製程設備前已先大量採購海外生產設備。 可發現被納入出口管制的晶片,其實都是目前全球 GPU 領域中運算能力非常頂級的晶片類型,雖然短期美國給了 1 年的緩衝期,在明年 9 月以前可以讓這兩家公司在香港將訂單完成。
中美晶片: 美國宣布管制晶片出口!中國證券半導體股價跳水,商務部怒批:典型科技霸凌
2016年成立旭鑫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開發國內太陽能電廠業務,2019年8月為優化集團管理效能,合併成為中美矽晶–旭鑫分公司。 上周,总部位于英国的电脑芯片设计公司安谋控股(Arm)证实,由于美国和英国的控制,该公司没有向包括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公司出售其最先进的设计。 以製作繪圖晶片(GPU)起家的矽谷大廠輝達,在GPU非常適合進行AI計算的背景下,隨著AI技術及應用產品自今年起爆炸性的發展下,多年投資在有了驚人回報。 研究者認為,「生成式AI」應用的應用程序,譬如文本生成和圖像生成,將可預見地開始被大量地整合到個人和企業的工作流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