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五百大企業12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October 14, 2022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半導體封測廠京元電(2449)今(8)日公告人事異動案,現任總經理劉安炫將卸任,由執行副總張高薰接任,生效日期在今年的9... 今天是父親節,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下午舉辦「郭爸爸寫給年輕人的30則備忘錄」新書發表會。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2023 余怡慧透過新聞稿表示,過去20年她有幸見證網路科技領域的演變,也目睹數位巿場的重大變化,將與Bondee團隊繼續創造更加豐富的體驗。

事實上,《財星》500強(全球前500大公司)名單是《財星》雜誌從1995年起,就開始記錄評選出全球前500大的最強企業,主要以營業額作為評估重點,雜誌會統計每一間企業的全年營業額,所以有些上榜企業即使在榜單上,也可能營收處於虧損狀態。 美國商業雜誌「富比世」(Forbes)網站刊登兩篇文章,分別介紹台灣電動車企業Gogoro正努力擴張全球,以及提供晶片設計、製造服務的世芯電子抓住人工智慧熱潮發展業務。 美國《財富》雜誌於2日公布世界500強榜單,今年中國大陸共有135家公司上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國大陸(包括香港)上榜企業數量為近15年來首次下滑,比上年減少1家。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標普500指數財報季獲利不錯 但營收表現不佳

第6名到第10名分別是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美國蘋果公司、德國福斯公司、中國建築集團和美國CVS Health。 侯友宜市長帶領新北市府團隊秉持著以「以民為天」精神,落實「簡政便民」、「行動治理」、「智能城市」三大施政方針,共同規劃智慧城市未來發展,具體實踐,贏得舉世看見新北市發展智慧城市的決心和行動。 勞動部今(8)日公布最新一期無薪假,實施人數共9855人,家數為576家,與上期相比減少475人、78家,勞動部表示,整體仍以製造業最多,但都是個別事業單位,後續仍要再觀察。

  • 不過,標普全球上周改變作法,表示只會以文字分數分析企業的ESG事務,而非數字分數,「我們已決定,在我們的信評報告以分析論述式的段落(呈現),能夠最有效地在信評分析中,提供ESG信用因素的細節,也最透明」。
  • 通威集團以營業收入2148.82億元首次入列榜單,並位列榜單第476位,成為全球光伏行業首家世界500強企業。
  • 惟,畢竟50年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併肩讀者一起回顧歷史,看看台灣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困難足跡,共同展望未來的台灣新希望。
  • 「全球首座完整認證的智慧城市,就是新北!」新北市榮獲ICF國際組織智慧城市論壇頒發智慧城市,市府代表團於6月21日出席於加拿大舉行的合作備忘錄交換儀式,宣布2024年承接論壇活動,屆時將有多國智慧城市入圍者齊聚新北市,提升新北市全球知名度。
  • 1970年代的台灣紡織業出口是重要外匯的來源,1993年政府開放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大陸,在已被冠上「傳統產業」之名的紡織業,和自行車業、金屬加工業等身先士卒赴陸發展。
  • 十大建設是蔣經國內閣期間,自1973~1978年間在台澎金馬地區興建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為台灣經濟起飛做出巨大貢獻。
  • 美國《財富》雜誌於2日公布世界500強榜單,今年中國大陸共有135家公司上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國大陸(包括香港)上榜企業數量為近15年來首次下滑,比上年減少1家。

隨著通威集團榮列榜單,四川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增至4家,一舉填補了四川製造業世界500強企業的空白,是四川推進工業興省、製造強省的重要標誌。 對中國及全球光伏行業而言,全球首家光伏企業榮列世界500強,實現了光伏行業零的突破,充分展現了中國光伏作為全新"中國名片"屹立世界舞臺的發展成就,進一步振奮了行業發展的信心、決心和雄心。 1970年代的台灣紡織業出口是重要外匯的來源,1993年政府開放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大陸,在已被冠上「傳統產業」之名的紡織業,和自行車業、金屬加工業等身先士卒赴陸發展。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快訊/台積電高雄廠製程定案! 公司證實:設2奈米廠

隨著全球挖掘加密貨幣的電腦需求暴增,晶片銷量也跟著成長,而且愈複雜的設計可以愈高的利潤售出。 另一方面,部份進榜企業面臨營收高,但稅後淨利相對偏低的狀況,顯示企業生意愈做愈大,但利潤卻愈來愈薄,這現象在資通訊產業尤其明顯,如營收破兆的金仁寶集團、9458億緯創,淨利卻不到1%,第3大集團和碩淨利率也只有1.4%。 未來的美好可以預見,新北市懷抱著共榮共好的信念,累積並投入智慧城市規劃與發展,除了向國際展現更多智慧城市成果,也樂意攜手各個城市以及偏鄉合力勾勒發展藍圖,積極為建構全人類繁榮、永續的宜居生活願景努力不懈。 智慧防疫是新北在疫情期間的最佳智慧幫手,在全臺COVID-19三級警戒,侯友宜市長為提高疫苗施打的覆蓋率,對抗嚴峻的疫情,提前在中央疫苗預約系統實施前,規劃好預約管理系統。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新創社交平台Bondee今天宣布,延攬前Meta台灣及香港總經理余怡慧擔任Bondee執行長,推動Bondee新加坡總部及全球業務擴展。 Gogoro近10年來在台灣各地逐步打造出一個由超過2500個電池交換站組成的網絡,為9成的旗下電動機車提供動力。 研考會舉例,市府推動的諸多智慧城市應用,包括利用智慧社區App加強市政、社區消息的傳播;經由智能衛生所、遠距防疫虛擬病房平台達成居家照護等遠距醫療;通過網路投票系統平台,提高民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世界先進 傳赴星國蓋12吋廠

2000年進入20大企業排名的聯華集團,早年是做麵粉起家的傳產業,現在是一家能作整體產業TOTAL SOLUTION的系統商。 自2007年起CRIF中華徵信所針對5000大企業中非公開發行公司篩選「金磚企業」,這是新興企業的後起之秀,在產業重新洗牌中異軍竄起。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台灣跨入智慧手機市場是1997年成立的宏達國際電子所帶動,HTC品牌入選全球百大品牌的第98名,是及至目前台灣在該榜的唯一記錄,卻養就兩岸布局的蘋果供應鏈。

其中陽明、萬海、長榮海運三雄因營收與獲利成長突出,囊括經營績效的前3名,首度創下單一產業包辦企業經營績效前3名的歷史記錄。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中華徵信所今公布台灣5000大企業2021年的總營收首次突破新台幣40兆元,其中,鴻海連續17年拿下營收第1,台積電連18年居獲利霸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一場以人類呼喚綠色、低碳轉型為核心,以環保和可再生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革命蓬勃興起。 從立足中國到邁向全球,從深耕中國製造到引領中國創造,世界500強企業通威集團將乘勢而上、接續奮鬥,用每一次技術創新、每一件優質產品、每一步實幹發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中國方案、貢獻通威力量。 成都2023年8月4日 /美通社/ — 8月2日,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佈。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台灣最大公司列表

本次排行榜之中,美國共有136家公司入榜,成為最大贏家,第二名則是中國以135家公司緊追,而台灣則有7間公司進入排行榜,按照順序分別為鴻海(27名)、台積電(168名)、和碩(333名)、廣達(345名)、台灣中油(378名)、仁寶(420名),以及緯創(463名)。 不過,標普全球上周改變作法,表示只會以文字分數分析企業的ESG事務,而非數字分數,「我們已決定,在我們的信評報告以分析論述式的段落(呈現),能夠最有效地在信評分析中,提供ESG信用因素的細節,也最透明」。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標普全球2021年起針對企業對於環境(E)、社會(S)和治理(G)等面向從1~5分評。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2023 例如,支付業者威士卡公司(Visa)的「環境」和「社會」都是2分,「治理風險」為3分,遭指控貪腐的俄亥俄州公用事業商FirstEnergy的「治理風險」則有4分,為第二低的分數。 根據 Refinitiv I/B/E/S 的最新數據,隨著第 2 季財報季即將結束,79% 的企業公布的獲利超出分析師的預期。 最賺錢企業方面,台積電以總獲利3519.4億元遙遙領先所有企業集團,台塑、鴻海分居亞、季軍,緊接著是富邦、國泰集團;若比較稅後淨利率,台積電依然稱霸,第2名則出現大黑馬「台泥集團」,元大集團、中華電信、可成則分居三、四、五名。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此外,市府為縮短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也善用網路帶動資訊共享,設立「新北數位樂學網」,提供免費電腦課程等,持續著力於民眾生活品質的提升,運用最新科技為全體市民服務,點亮最溫暖的光輝,全面提升新北市便民服務與治理機制,邁向安居樂業的願景。 大陸車企比亞迪從2022年度排行榜第436位躍升到2023年的第212位,為大陸上升幅度第一、全球排名上升幅度第二大的公司。 美國超市沃爾瑪連續第10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沙特阿美首次上升至第二位;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繼續位列第三;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分別是亞馬遜和中國石油。 CRIF指出,雖然500大科技業營收成長,不過稅後純益總額僅為1兆9,831億元,較2021年的2兆600億元小幅衰退3.73%,這也是近三年500大科技業首見的獲利衰退。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世界客家博覽會8/8-8/10試營運 主展館與亮點搶先看

今(2020)年是「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50周年,企業排名已成為台灣社會和經濟研究的重大公益資源,5,000大企業的整體營運情況已有客觀角色,作為觀察台灣總體經濟最佳的先行指標。 惟,畢竟50年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併肩讀者一起回顧歷史,看看台灣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困難足跡,共同展望未來的台灣新希望。 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企業的營業收入總和約為41萬億美元,比上年上漲8.4%。 中國142家上榜公司2022年營收總額超11.7萬億美元,相比去年145家上榜公司,營收總額提升1.7%。 同時,通威集團以42.9%的淨資產收益率位列淨資產收益率(ROE)榜第34位,是淨資產收益率最高的50家公司中唯一的中國大陸公司。

此外,這一年營收前十大企業中,2020年仍排名前十大企業有鴻海、台灣中油、廣達電腦、國泰人壽、仁寶電腦及台塑石化。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今年(2022)最新公布「2021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研究」調查顯示,5000大企業歷史首次出現5大公司營收淨額破兆元,依序為鴻海精密、台積電、仁寶電腦工業、和碩聯合與廣達電腦。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2023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2023 其中鴻海精密連續17年穩坐營收第1名寶座,前10大企業,鴻海領頭的電子業製造業占有6席,人壽保險業及公營事業單位各占有兩席。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科技業去年營收突破17兆!鴻海最會賺 經營績效台積電第一

報導指出,在集團化、國際化趨勢下,台灣最具影響力企業集團蛻變成世界級企業,其中台積電市值超越英特爾;統一集團營收則衝進全球前12大食品集團,超越美國家樂氏、中國蒙牛、日本日清;首度進榜,排名47名的正新集團,則是全球前10大輪胎品牌。 2000年時,「天下雜誌」首度以合併報表、實際控制轉投資企業財報的方式,調查出台灣營收最大的50家企業集團。 睽違20年再度進行,台灣經濟發展最舉足輕重的50大巨人出列,正當肺炎衝擊全球之際,50大企業集團已經歷3次全球性危機:2000年科技泡沫、2003年SARS、2008年金融大海嘯。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財星」(Fortune)雜誌公布2022年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一連第9年蟬聯榜首,晉升第20名的鴻海和台積電等9家台灣公司榜上有名,較去年多1家。 1991年至2000年時期,是台灣產業競爭力轉型的一個關鍵期,和今天的台灣產業面貌十分不同。 水泥產業、鋼鐵產業等是重要基礎工業,在台灣正開始建設的1970年代,排名前十大產業的第七名;隨著台灣發展資通訊產業有成,列為傳統產業的水泥產業及至2000年退出此大排名,也先後外移西進。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500大科技業營收總額及獲利總額分別占台灣5000大企業比重39.54%、45.47%,較2021年的37.63%、37.06%也再度提高,顯示500大科技業對台灣整體經濟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500大科技業中,公發公司占有409家,仍然是500大科技業的主體,但非公發公司的家數由82家提升到91家,非公發科技企業也仍然有很大潛力。 CRIF表示,在過去三年新冠疫情中連續三年營收成長已經相當不容易,同時稅後純益能夠連續三年成長,則顯示這28家企業在同業中有很強的競爭力,再加上EPS同步成長,則代表這28家公司伴隨的股利成長性也強,堪稱是最強科技業。 CRIF進一步指出,在2022年科技業經營績效100大企業中,有28家企業為連續三年營收淨額、稅後純益及EPS(每股純益)同步成長的企業。 由於先進晶片逐漸被用在人工智慧等新興產品和應用程式上,對晶片的需求增加,世芯電子的營收也連續5年成長,去年銷售額為4.6億美元,比前一年成長24%,淨利達7700萬美元,也比前一年增加23%。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政治攻擊、市場懷疑日增 標普全球不再提供企業ESG數字評分

2019年5000大企業營績效前十大產業榮譽榜,出現水泥及其製品業連續三年經營績效排名上升,排名從全產業的第61、第31,2019年熬出頭坐上經營績效第一名的寶座。 CRIF中華徵信所(CRIF)今(1)日公佈去(2022)年500大科技業排名調查結果,2022年500大業科技業營收總額首度突破17兆元,達到17兆619億元,較2021年的16兆740億元成長6.15%,創下歷史新高,鴻海最會賺錢,但企業經營績效台積電以95.97分拿下榜首。 本列表列出於財富世界500強公司中之10家台灣公司,以年營收為排名基準,下表單位為百萬美元,並以2018財政年度資料。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而美國共計136家公司上榜,較上一年增加 12 家,重新超過中國大陸的上榜公司數量。 1979年新竹科學園區籌設,工業發展研究研院陸續衍生聯華電子、台積電,發展至今,台灣已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並持續在全球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單是台積電在5000大企業排名中,2019年以3,453億元連續16年蟬連獲利龍頭寶座。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2023 也持續在台進行重大投資案,如5奈米及3奈米等,並吸引國際大廠來台投資,鞏固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優勢,並在全球半導體版圖中占有關鍵地位。 美國財經雜誌《財星》每年都會公開「全球前500大公司」排行榜,從公布名單可以了解到,排名前10名企業按照順序為美國沃爾瑪(連續10年獲第1名成績),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中國國家電網、亞馬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埃克森美孚、蘋果、殼牌、聯合健康集團。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亮點8 台積領銜 半導體占全球關鍵地位

幫助市民立即線上預約、就近施打,避免群聚,安心且安全地獲得保護力,當年即已服務市民將近30萬人次,新北市資訊中心採用敏捷式開發軟體快速推出與應用,結合AI智慧與大數據分析,配置各區民眾都可預約到,避免疫苗的資料浪費。 目前,系統仍完善應用於流感等等疫苗的施打,而戮力建置的智慧機房首創資安聯防系統,內外無死角地阻擋全球攻擊,高智慧,很「給力」。 「全球首座完整認證的智慧城市,就是新北!」新北市榮獲ICF國際組織智慧城市論壇頒發智慧城市,市府代表團於6月21日出席於加拿大舉行的合作備忘錄交換儀式,宣布2024年承接論壇活動,屆時將有多國智慧城市入圍者齊聚新北市,提升新北市全球知名度。 從產業來看,銀行(42家)、保險(42家)、汽車及汽車零組件製造(34家)、石油煉化(32家)、金屬(24家)行業的上榜企業數量最多。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通威集團以營業收入2148.82億元首次入列榜單,並位列榜單第476位,成為全球光伏行業首家世界500強企業。 另一篇報導提到,過去10年,加密貨幣和人工智慧成了兩股熱門科技趨勢,台灣的世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也趁勢崛起。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天下雜誌」今(19)日發布「台灣兩千大企業調查」,提出「台灣新50大企業集團調查榜單」,與20年調查結果相比,鴻海集團以6兆營收,取代台塑集團成為台灣產業龍頭,目前國內已有8家集團營收突破兆元;台積電則取代聯電集團成最賺錢企業。 AI股民最關心的全球指標股NVIDIA(輝達)即將在美國時間8月23日(台灣時間24日凌晨)公布財報,業績表現是否會複製今年5月令市場為之一亮而激勵股價大漲一波,還是只是曇花一現不如預期?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世界500強洗牌:寧德時代首度進榜,台積電、鴻海、和碩7家台企入列

CRIF指出,雖然今年科技產業遇亂流,連台積電也受到國際客戶的影響下修營收成長,不過這都只是一時的影響,從科技業28強所代表的產業來看,除了半導體業、IC設計業外,包括印刷電路板業、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被動元件業、電子零組件業、無線通信機械器材業,都仍是景氣轉好時可期待的產業。 另外,分別在智慧型手機、物聯網、智慧家庭、電源晶片、驅動IC等消費性電子領域,扮演重要供應鏈角色的IC設計產業,隨車用產品出貨衝刺,包含聯詠、矽創電子、天鈺科技以及敦泰電子,都在2021年營收與獲利兩端獲得高經營績效得分,都名列經營績效前10名。 註:經營績效係依據8項財務指標,包含營收淨額、純益率、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淨值、資產、淨值報酬率和資產報酬率,再依財經專家學者根據當年景氣情況,給予各項指標所占權重後,計算出綜合得分。 本列表列出於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之10家台灣公司,以年營收為排名基準,下表單位為百萬美元,並以2018財政年度資料。 作為全球首座獲得ICF完整認證的智慧城市,新北市將不斷努力,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促進數位化轉型,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讓市民充滿光榮感,讓新北成為與國際接軌的首善城市,為全球城市發展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經驗和寶貴的智慧結晶,侯友宜市長念茲在茲,轉動智慧城市之鑰。

CRIF認為,500大科技業獲利衰退顯示2022年一方面是受國際客戶庫存的影響,一方面是新世代產品交替的過渡期的陣痛。 余怡慧今年7月已離開Meta公司,在Meta最後職位是負責亞太地區遊戲業務的總經理。 Natalliance證券公司國際固定收益部門主管布蘭納也認同標普全球不以數字評分的調整,因為ESG非常難評估。 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拉克爾則說,標普全球不再提供ESG的數字評分,或許是在說「這些評分真的沒那麼有用」,「也或許只是在回應檢察長和其他反ESG人士的壓力」。 曾研究ESG評比的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黎恩指出,標普全球此舉只是企業在面臨共和黨攻擊下,退讓的最新案例,這些攻擊也已掩蓋了對金融機構銷售ESG評比的真實憂慮,「它們(評比)沒那麼可信,他們(共和黨)也不認同」。

台灣前五百大企業: 鴻海財測不佳 彭博作家:勾勒蘋果不敢預測的未來

2018年8月中美爆發貿易紛爭,台商供應鏈相繼出走中國大陸,對台灣產業環境造成未知的極大風險,不過互聯網,5G及AI人工智慧,台灣仍然具有很好的國際供應鏈夥伴的基礎。 中華徵信所統計73檔5G上中下游概念股2019年總營收達到10.03兆元,稅後淨利貢獻度可達1,638億元。 配合台灣經濟起飛,金融服務業崛起,銀行業為主的金融業、證券及期貨業爬升到大型企業的第一大及第二大產業。 2001年台灣通過金融控股法,加上2005年的卡債風暴,加速台灣銀行業整併,金融控股業與銀行業雙雙入榜2010年大型企業排名第六大及第九大產業。 2019年5000大企業排名的獲利TOP10,五家獲利雙位數成長,皆為金融產業,中國信託金控、國泰人壽保險,南山人壽保險皆為新入榜者。 根據《財星》報導,今年最新榜單中的公司皆在去年(2022年)表現優異,總收入是突破過往紀錄的41兆美元,而這500家企業會隨著每年所興起、熱門的題材改變,出現不同程度的洗牌結果,老牌企業依舊面臨後起之秀的步步逼近,對於技術與科學的追求一定不能落在他人後頭。

這家企業10年來相對低調,將晶片銷售給索尼(Sony)、Panasonic等日本消費電子公司,用於相機、電視、遊戲機等電子產品,生意穩定,但利潤較低。 台灣的機車密度為全球最高,約有超過1400萬輛機車,相當於每10人就有6人擁有機車。 這讓Gogoro的創新交通解決方案有了一個絕佳試驗場地,也符合以永續交通工具為優先的政策;為達到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到了2040年,所有台灣新售汽機車都須電動化。 產業變遷方面,汽車、紡織、家電是變化最劇行業,20年前4大汽車集團裕隆、和泰、慶豐、順益,如今只剩2大,裕隆不僅名次衰退並且虧;3大家電集團,大同、東元、新寶(聲寶)則全數跌出榜外,紡織則有華隆、東帝士退出榜單,持續在位的潤泰、遠東則是靠多角化經營維持實力。

「企業排名」反映出一家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是投資市場的參考指標,甚或能幫助跨產業的企業彼此度量。 縱觀目前亞太市場上的諸多企業排名,CRIF中華徵信所編制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打開微觀企業徵信資料勾勒產業發展圖像的開始。 這項創舉,始自於50年前、1970年代還在手抄財務報表、電台人工播報股價的時候。 及至今年,連續50年中華徵信所不僅從未間斷這項調查,反而投入更多人員和資源來支持它。



Related Posts